产后中医体质辨识及应对策略

合集下载

产后中医调理

产后中医调理


乳腺炎
妈咪月子期间如有发烧、发炎的情形均应 就医处理,针对乳腺炎的部分,当然热敷 按摩不可少,在药材的选择上,最常用的 为蒲公英,加一些当归、川芎,或王不留 行直接煮水喝,可消炎、促进乳腺管通畅。 这时妈咪也要避开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 乳腺管阻塞。

退奶
产妇若因为某些因素无法继续哺喂母乳, 医师会建议将麦芽直接煮水喝,或者选用 韭菜等会减少乳汁分泌的食物。

材料:基本方为当归、炮姜、川芎、 桃仁、炙甘草,不同的医学可能另有增减。

使用生化汤的目的,乃是为顺利排除恶露、 调节子宫收缩、防止产褥感染等。自然产 者产后3天,或服完西药子宫收缩剂可开始 服用,每日一剂,约服5~7剂,一般至恶露 呈淡灰黄略带粉红即可。自然流产者则视 体质及情况决定是否服用。至于人工流产 及剖腹产者,因医师都会清理子宫内部, 不易有多余组织残留,如无特殊情况,可 以考虑不服。

妈咪产后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而杜 仲因具有补肾、壮筋骨之良效,故建议妈 咪尽可能多摄取一些。杜仲属性较温,产 后第三天即可开始使用至坐月子结束,而 且不用担心和其他药方相违。单独使用或 加入菜肴中都有很好的效果!杜仲以厚实、 拨开有丝者为良品。

常见用法包括:
1、以杜仲2钱煮3碗水或3两煮1500cc,可当 茶喝或当作汤底。 2、直接买杜仲粉,一天两匙,或沾排骨、 腰子食用。 3、杜仲加排骨或腰子、猪肝熬汤食用。

中药方除可作为一般调养,妈咪如有以下 问题,亦可求助于中医师,选择合适的药 方:
水肿
产后一、二周恶露或水分代谢不好,容易 会水肿的问题,这时可以视体质使用红豆 汤、薏仁汤,或在药方中加入益母草,达 到利水消肿的效果。

乳汁不足

产后身体恢复的中医调理方法

产后身体恢复的中医调理方法

产后身体恢复的中医调理方法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仅带来了新生命的喜悦,也给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挑战。

产后身体的恢复至关重要,中医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能够帮助产妇尽快恢复健康,重拾活力。

产后女性的身体通常会处于气血两虚的状态。

分娩过程中,产妇会大量失血,消耗体力和精力,导致气血不足。

同时,产后的身体还需要排出恶露、恢复子宫功能、调整内分泌等。

中医认为,产后调理应注重气血的补充、脏腑功能的恢复以及身体的整体平衡。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讲究“食补”。

产后的饮食应以温热、易消化、营养丰富为主。

产妇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乌鸡等。

例如,红枣桂圆粥就是一道不错的选择,将红枣、桂圆与大米一同煮粥,不仅口感香甜,还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猪肝汤也是常见的滋补佳品,猪肝富含铁元素,有助于补血。

乌鸡则具有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等功效,用乌鸡炖汤,加入适量的黄芪、当归等中药材,能够增强补气血的效果。

除了食补,中药调理也是产后恢复的重要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药调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产后的具体情况来开方用药。

比如,产后恶露不尽,医生可能会开具生化汤,以促进恶露排出,活血化瘀。

如果产妇出现气血虚弱、乳汁不足的情况,可能会用到补中益气汤、通乳丹等方剂来调理身体,增加乳汁分泌。

中医的艾灸疗法对于产后身体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等作用。

产后女性可以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艾灸此穴可以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气海穴在脐下 15 寸,艾灸气海能够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足三里则是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脾胃功能。

产后的身体容易受到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因此要注意保暖。

中医的药浴也是一种有效的驱邪方法。

可以使用艾叶、防风、红花等药材煮水进行药浴,能够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缓解产后身体的酸痛和不适。

育儿知识-中医提醒 顺产妈妈分体质来恢复

育儿知识-中医提醒 顺产妈妈分体质来恢复

中医提醒顺产妈妈分体质来恢复'中医学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十分有说服力,对于顺产妈妈出现的状况,中医都有一套完善措施。

不同的产妇,可归类在不同的体质。

针对不同体质出现的问题,中医师都会给出对应的处方。

按照治疗和调理的效果,产后妈妈多多少少都会采用中医的办法来辅助身体恢复。

那么从中医角度来看,顺产妈妈的体质具体是指什么呢?产后妈妈体质的表现症状顺产妈妈根据各自的不同体质底子,在怀孕后会出现不同的表现症状。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气血两虚型:气虚的症状有产后头晕、神疲乏力、不想说话;血虚的症状则表现为睡不好觉、心悸、头晕眼花。

如果只是血虚的话,就会出现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四肢发冷、汗出淋漓,严重者乃至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状。

临床上这种眩晕最为常见。

2、痰湿中阻型:肥胖、脾胃失调的产妇多数是此型体质,可表现为眩晕耳鸣,食欲不振、乏力少气,手、面肿胀及小便清长等症状。

3、肾虚型:这个是最常见的体质类型。

产后腰酸背痛,有时膝盖也会酸痛,屈伸不利,腿脚无力,脚跟痛,头晕耳鸣,眼眶黯黑,夜尿频多,脉象摸起来是沉细的。

从中医上看,腰为肾之府,也就是说腰是肾的所在地。

肾经从脚后跟的地方穿行过,平时就肾气不足的人,生产会进一步耗损肾气,耗伤精血,从而导致上述症状。

4、肝气郁滞型:平素性格内向或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妈妈们,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

舌苔薄白,脉弦。

5、血淤型:产后出血量较少,伴有小腹疼痛拒按、胸部憋闷、恶心呕吐、神昏口闭,以及面、唇、舌色紫暗等症状。

6、湿热型:面垢油光、多有痤疮粉刺、常感口干口苦、眼睛红赤、心烦懈怠、身重困倦、小便赤短、大便燥结或黏滞。

根据不同体质的产妇,中医学说还要顾及到虚实寒热,在食用药材方面,中医治法中的重要原则便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及“寒者热之,热着寒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阳盛或阴虚体质的产妇,不宜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而阳虚或阴盛体质的产妇,则不宜用寒凉性质的中药。

根据自己体质坐好月子!产妇8种不同体质的月子中医调养方法

根据自己体质坐好月子!产妇8种不同体质的月子中医调养方法

根据自己体质坐好月子!产妇8种不同体质的月子中医调养方法体质判断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新妈妈只有先了解了自己的体质,找出最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调理方法,在月子期间针对不同体质进行调养,才能准确治疗及进补,才能使月子坐得舒心,身体迅速恢复。

新妈妈身体好了,心情自然就好,奶水充足,宝宝也就会长得健康聪明。

体质除了有虚实寒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简单细分为以下八种体质。

1、平和体质平和体质的人一般外形匀称,肤色润泽,嘴唇红润,头发稠密而有光泽,舌头颜色淡红,舌苔薄白。

准妈妈如果是平和体质,一般精力较为旺盛,睡眠质量也较好,而且食欲良好,性格也比较随和开朗,豁达乐观.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平和体质的新妈妈月子期间基本不需要特殊的补益,按照一般坐月子的饮食及习惯即好。

2、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准妈妈一般面色苍白,目光无华,口唇颜色偏淡而没有光泽,毛发干枯,而且舌边经常会出现齿痕。

气虚体质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经常会感觉疲乏,气短懒言,容易出虚汗,而且还容易感冒,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

气虚主要是由于脾、胃、肾、肺功能弱,失去补养造成的。

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是“气生化之源”,所以月子期间,气虚体质的新妈妈要注意补气、养气,可以多吃一些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泥鳅、香菇、大枣、粳米、山药、豆腐等。

3、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准妈妈大多体形偏胖或偏瘦,面部和鼻尖总是冒着油光,脸上也会经常长些粉刺,经常会感到口苦、口臭、嘴里有异味以及身重倦怠。

湿热体质者小便时经常有发热感,而且尿色发黄,大便黏滞不爽;性格急躁,情绪容易失控,易发怒。

月子期间,湿热体质的新妈妈要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甘寒、甘平、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苦瓜、莲藕、冬瓜、丝瓜等,同时要少吃一些辛湿助热的食物,如大葱、大蒜、牛肉、狗肉、鸡肉等。

如果产后大出血而奶水不足的新妈妈还可用猪脚、鲫鱼煮汤,另可添加党参、北芪、当归、大枣等补气补血的药材。

产后病的中医调养

产后病的中医调养

产后病的中医调养产妇从胎儿娩出到产褥期中发生的与分娩和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各器官系统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间,称为产褥期,通常为6个星期。

中医对于产后病的观点:体质为“产后百节空虚”;调治原则:“产后宜温”。

产后第42天的时候,如果阴道还有少量恶露,大多数属于正常现象。

因为血性恶露大约是在第9天左右时干净,之后出现的是浆液性的恶露。

浆液性恶露大约会持续15天左右,接下来的是白色恶露,白色恶露持续的时间大约是在20天左右。

所以在42天的时候还会有少许恶露,属于正常现象。

但是,如果产后第42天仍有血性恶露属于异常现象,这常是子宫复旧不良导致的,或者是因为宫腔内的感染引起阴道流血。

若产后恶露已经彻底干净,产后第42天再次出现阴道出血,则考虑可能是月经恢复,但也可能是子宫有残留物引起的出血。

1 产后是否要坐月子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按照中国人的优秀的生存智慧、生存经验去执行。

因此,我的观点是:产妇需要坐月子。

2 产后怎么样坐月子南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大全》坐月门:其一,高倚床头,浓铺茵褥,遮围四壁,使无孔隙,免被贼风。

其二, 若未盈月,不宜多语、喜笑、惊恐、忧惶、哭泣、思虑、恚怒、强起离床行动、久坐。

其三, 恣食生冷、粘硬果菜、肥腻鱼肉之物;及不避风寒,脱衣洗浴,或冷水洗濯。

此外,在《妇人良方大全》书中还写到:“大都产妇将息,须是满百日方可平复。

”、“又不得夜间独处,缘去血心虚,恐有惊悸,切宜谨之。

”3 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产妇服用红参10g煮的水。

4 回家后,调整好卧室温度湿度(27度,45-60%)5 产后下奶气血虚:通乳丹(人参(一两)生黄耆(一两)当归(二两,酒洗)麦冬(五钱,去心)木通(三分)桔梗(三分)七孔猪蹄(二个,去爪壳))生气后:通肝生乳汤。

白芍(五钱,醋炒)当归(五钱,酒洗)白术(五钱,土炒)熟地(三分)甘草(三分)麦冬(五钱,去心)通草(一钱)柴胡(一钱)远志(一钱)6 产后汗多:生脉口服液。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一、中医体质辨识1.阴阳辨识:根据体质的阳盛与阴虚的表现来进行辨识。

阳盛的表现有易动怒、爱热饮食多、舌红、苔黄等;阴虚的表现有怕热、口干、多汗、舌红少苔等。

2.寒热辨识:根据体质对寒热的耐受能力不同来进行辨识。

寒体质的人耐受寒冷,体温低于正常;热体质的人则耐受炎热,体温高于正常。

3.虚实辨识:根据体质的虚实表现给予辨识。

虚体质的人面色萎黄,容易疲倦;实体质的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二、中医调养指导方案1.阳盛体质的调养:应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多参与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2.阴虚体质的调养:应多吃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龟、糯米、鱼翅等,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保持心情愉快。

3.寒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生姜、肉类等,避免食用寒凉刺激性食品,保持温暖,避免受寒受冻,加强锻炼,提高体温。

4.热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清凉解暑食物,如黄瓜、西瓜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暴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

5.虚体质的调养:应多食用养血益气的食物,如糯米、红枣等,适量进行适度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均衡的饮食,保持心情愉快。

6.实体质的调养: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过度热量食品的摄入,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暴晒,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保持心情平稳。

总结起来,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来进行调理的方法,能够指导人们合理饮食、良好作息、注重心情调节,以维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法,应结合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养,以达到最佳效果。

产后中医调理方法

产后中医调理方法

产后中医调理方法产后是妇女身体经历巨大变化的时期,失血、疼痛、恶露排出等都给妇女的身体带来了剧烈冲击。

为了帮助妇女恢复身体健康,中医有许多调理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产后中医调理方法。

1.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调理方法。

在产后,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促进气血的流通,提高身体的整体能量。

常用的穴位有涌泉穴、至阴穴、足三里等等,这些穴位分布在脚上和小腿上,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指腹轻轻揉动5-10分钟。

2.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在产后调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草药来进行调理。

比如,产后腹痛可以用炒姜黄和贝母煎剂来调理,产后乳房胀痛可以用煮熟鸽蛋和猪皮一起煮熟来调理。

3.饮食调理产后饮食调理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产后,妇女的身体需要恢复体力和补充营养,所以要注意饮食的搭配和营养的摄入。

中医认为产后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一些易于吸收的食物,如鱼肉、蛋白质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吃一些有补血功能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

4.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产妇身体的恢复,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产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如散步、练习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帮助产妇恢复体力、缓解身体的不适感,并且有助于产后恢复期的消瘦。

5.精神调理产后妇女除了身体上的调理,还需要注意精神的调理。

产后抑郁症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产后气血不足、心脉郁结所致。

因此,可以通过听音乐、揉揉太冲穴、用玫瑰花瓣泡脚等方法来进行精神调理。

6.热敷调理在产后,适当的热敷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提高气血的流通,加速恶露的排出。

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腹部进行热敷,每次约20分钟。

总之,产后中医调理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同时还要注意身体的休息和适当的营养补充,帮助产妇尽快恢复身体的健康。

中医体质辩识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体质辩识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中医体质辩识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辩证在产妇产后康复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拟以顺产分娩的产妇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祛瘀补血药物煎服,观察组则接受中医体质辨识,在对照组祛瘀补血的基础上再加味药物。

比较两组患者产后恢复情况。

结果:在产后第2天到第4天对比观察组产妇宫底下降高度更多,产后第3天及第4天观察组产妇恶露量更少,组间差异明显;另外,观察组患者子宫更小,恢复更快。

结论: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对顺产产妇进行体质分型,以此为依据用药促进产后康复,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对于产妇的产后康复大有裨益。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产后康复;妇科护理在产妇的产后康复方面,如何通过药物或者康复治疗手段来促进产妇产褥期快速康复,避免并发症,保持心理健康是产科医务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通过辨证论治对产妇进行分型,并根据分型选择药物来进行治疗,促进其产后康复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和西医药物相比,已被证实的中草药代谢较快,且不会导致在机体内的沉积,这对于母乳喂养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我院产科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产科收治的拟以顺产分娩的产妇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

两组产妇的年龄、BMI、孕周、产次、子宫大小等差异具有同质性(P>0.05)。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足月、单胎、顺产的产妇;2.整个孕期内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妊高症、胎盘出血等;3.孕前产妇体重50~80kg,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内,不超过20kg;3.无母婴传播性疾病、无子宫疾病。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产后给予祛瘀补血的中药处方,用三七5g,鸡血藤30g,红枣15g用水煎服,每日分两次服用,7天为一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分型,并在祛瘀补血治疗的基础上再加处方。

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

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

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孕产妇是指怀孕期间和分娩后的女性,她们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与一般人群有所不同。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孕产妇的健康管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以保障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安全。

二、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内容1. 孕前准备孕前准备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包括以下方面:- 中医体质辨识: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了解孕妇的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 调理内分泌系统: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手段,调节孕妇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提高生育能力。

- 营养补充:建议孕妇在孕前进行全面的营养补充,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提高身体素质。

2. 孕期健康管理孕期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关键时期,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孕期体质调理:根据孕妇的体质特点,进行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治疗,以保障孕妇的身体健康。

-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 情绪调节:孕期情绪波动较大,建议孕妇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 预防并发症:孕期需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3. 产后恢复产后恢复是孕产妇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中药调理: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等手段,促进子宫恢复、调理月子期的身体状况。

-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促进乳汁分泌。

- 产后康复运动:适当进行产后康复运动,促进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 乳房护理:指导产妇正确进行乳房护理,预防乳腺炎等乳房相关疾病。

4. 随访管理孕产妇的健康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以及时了解孕产妇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包括以下方面:- 孕期随访:定期进行孕期随访,包括体格检查、血压监测、血常规检查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孕期并发症。

- 产后随访:产后进行定期随访,包括产后恢复情况、乳房护理、心理调节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并发症。

产后如何中医调护

产后如何中医调护

产后如何中医调护妊娠妇女“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进入一个特殊的“剧变”时期——产后期。

产妇在经历了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体力消耗以及不同程度的失血后,身体处于抗病能力减弱的状态,尤其在产后42天以内,是疾病高发期,应当谨慎调护。

中医古籍《女科秘旨》中讲到女性得病比男性多,尤其多在怀孕和生产两方面,孕前调理时间比较充足,如果有妇科疾病通过治疗通常不会遗留终生,但是产后疾病不一样,稍有不慎患病,虽然不至于危及生命,但可能终身受累。

所以在产后合理的调护非常重要。

首先,讲讲临产注意:一要“睡”,产妇在临产前要有充足睡眠,保持足够体力;二要“忍痛”,产妇需要忍耐从产程开始到分娩的越发剧烈的疼痛;三要“慢临盆”,产妇不应过早用力,应当慢慢等待,直至产门开全临盆之时再用力娩出胎儿。

其次,讲讲产妇新产后注意事项:一、产后护理,宜高倚床头,盖好被褥,防治风寒邪气入侵,前三天可以手抚心至脐下,有助子宫复旧。

二、产后洗浴,需要待产妇气血平和再洗漱。

三、产后房事,产妇应当百日内忌房事,过早房事容易引起妇科疾病,如盆腔炎等。

四、产后药物,产后可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药物,使恶露下尽,并促进子宫复旧。

五、产后饮食,新产后不能过早饮酒,可进食白粥、干菜、鱼肉,最好待产妇脾胃功能恢复,一般产后一两周逐渐添加鲜肉。

在食物的选择上,应当遵循均衡搭配的原则,谷物、水果、肉类、蔬菜应多种、适量、搭配进食。

六、产后运动,产妇产后应该适当活动、不宜劳累,可渐行全身训练,如腹式呼吸、缩肛运动和腰背运动,有促进骨盆底肌肉恢复,预防子宫脱垂和尿失禁的作用。

七、产后情志,产妇应保持心情愉悦,且忌悲恐忧郁、大喜大怒。

最后,说说哺乳期饮食禁忌:哺乳妈妈们可常进食猪蹄、鲫鱼、鲤鱼、虾、芝麻、豌豆、花生、赤小豆、菱白、莴苣、豆腐,这些都可通乳汁;忌酸涩及寒性食物,以免壅滞气机,如酸梅、未成熟味酸的水果、冷饮、蟹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耗气伤血,如花椒、桂皮、丁香、咖啡等;忌回乳之品,如麦芽、啤酒、麦乳精等回乳食物。

中医推荐的产后恢复调理方案

中医推荐的产后恢复调理方案

中医推荐的产后恢复调理方案女性在经历了怀孕和分娩这一重大的生理过程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调整。

产后恢复对于新妈妈的身体健康和未来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中医在产后恢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为新妈妈们提供了一套全面而有效的调理方案。

产后的身体变化产后,新妈妈的身体会经历许多变化。

首先是生殖系统的恢复,子宫需要逐渐收缩回到孕前的大小,恶露会持续排出一段时间。

其次,由于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身体的关节和韧带会变得松弛,产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紧致度。

此外,产后新妈妈的气血会相对亏虚,容易出现疲劳、多汗、免疫力下降等情况。

中医的产后恢复理念中医认为,产后女性的身体处于“多虚多瘀”的状态。

“虚”主要指气血亏虚,“瘀”则是指产后恶露不尽、瘀血内阻。

因此,产后恢复的重点在于补气血、化瘀血、调理脏腑功能,以促进身体的尽快恢复。

饮食调理产后的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产后宜温”,新妈妈应多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产后初期,可以适当食用红糖水、小米粥等,有助于补充能量、促进恶露排出。

随着身体的恢复,可以逐渐增加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猪肝、乌鸡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摄入蔬菜、水果,以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产后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化。

中药调理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医会根据新妈妈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开具一些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比如,生化汤是产后常用的方剂之一,具有化瘀生新、温经止痛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恶露排出和子宫恢复。

如果新妈妈出现气血亏虚的症状,如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可以服用八珍汤等补气血的方剂。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起居调理产后新妈妈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但也不能长时间卧床,应适当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

产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尤其是头部、肩部、腰部和脚部等部位。

产后病中医辨证论治(六)

产后病中医辨证论治(六)

产后病中医辨证论治(六)产后脱肛【概述】产后肛管、直肠向远端移位,称为“产后脱肛”。

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

本病多见分娩时过早迸气,腹压增加而致。

亦可见于产程过长,孕妇疲惫不堪,中气耗伤,加上迸气而致。

产后便秘也是诱发本病的原因。

及早治疗者预后良好。

【病因病理】1.气虚产妇素体中气虚弱,产时分娩迸气,逼迫肛管、直肠下移,产后又因气虚不能摄纳而致产后脱肛。

2.肾虚素体肾气不足,孕后或分娩后肾气尤虚,肛肠不能固摄而致。

3.湿热饮食不洁,感受湿热之邪,致腹泻久痢,肛门脱出。

4.肠燥产时失血,产后哺乳,津血耗伤,肠燥、便难,努责过极,而致肛门脱出。

【诊断要点】1.根据产后出现排便时脱肛即可诊断,伴肛门坠胀,或大便不畅。

2.肛指检查可了解肛门、直肠脱垂情况。

【辩证分型】1.气虚产妇排便时脱肛,甚者咳嗽、行路或站立时间较长、排尿时稍用力也会脱出,常伴倦怠乏力,气短声低、头晕心悸。

苔薄白,舌质淡,有齿痕。

脉细弱。

2.肾虚产后脱肛日久不收,腰腿酸软,头晕目眩,小便频数,夜尿尤甚。

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

3.湿热产后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祸而臭,肛门灼热下脱,心烦口渴,尿赤。

苔黄腻,舌红,脉濡数。

4.肠燥产后大便干燥,或数日不解,肛门脱出,腹无胀痛,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脘中痞满,腹胀不适。

苔黄或薄黄,脉细数。

【分型治疗】1.气虚治法:补中益气,升陷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枳壳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9克炙甘草5克大红枣9枚加减:便秘者,加柏子仁9克、全瓜萎10克(切);脘闷纳少者,加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枳壳9克;伴腰酸者,加菟丝子12克。

2.肾虚治法:补肾益气固脱。

方药:益肾固脱汤(验方)。

熟地12克山莱莫12克杜仲12克淮山药15克生黄芪20克制首乌12克覆盆子12克金樱子12克五味子5克3.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止泻防脱。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葛根12克黄芩12克黄连3克凤尾草15克槟榔9克白头翁10克升麻9克地榆12克焦山楂10克炙甘草3克4.肠燥治法:养阴润肠固脱。

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

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

孕产妇的中医健康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开始关注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中医健康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孕产妇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以提高孕产妇的身体素质,预防和减少孕产期的疾病发生,保障母婴的健康。

二、中医健康管理的目标1. 提高孕产妇的身体素质: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增强孕产妇的体质,提高免疫力,提升身体的抵抗力。

2. 预防和减少孕产期的疾病发生:通过中医的方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孕产期的常见疾病和并发症,减少疾病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危害。

3. 保障母婴的健康:通过中医的调理,保障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降低孕产期的风险,提高生育的成功率。

三、中医健康管理的内容1. 中医体质辨识: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了解孕产妇的体质特点,为后续的中医调理提供依据。

2. 中医调理:根据孕产妇的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中医调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食疗调理、针灸调理等,以提高孕产妇的身体素质。

3. 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灸疗法,调理孕产妇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平衡,缓解孕期不适症状,提高孕产妇的生活质量。

4. 中医药物治疗:根据孕产妇的疾病情况,合理应用中药治疗,以减轻疾病对孕产妇和胎儿的危害。

5. 中医饮食调理:根据孕产妇的体质特点和孕期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孕产妇的营养需求,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6. 中医运动调理:根据孕产妇的体质特点和孕期的需要,制定适当的运动方案,增强孕产妇的体力和抵抗力。

7. 中医心理调理:通过中医的方法,帮助孕产妇调理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中医健康管理的操作流程1. 孕前评估:在怀孕前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身体检查,了解孕妇的体质特点和健康状况。

2. 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孕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中医调理、针灸疗法、药物治疗等。

3. 定期随访:在孕期定期进行中医随访,了解孕产妇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问题,及时调整管理方案。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从“因人制宜”思考产后痹的辨证论治产后痹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疲乏乏力的症状,常伴有局部或全身的骨、肌、关节疼痛。

其发病机制多与胎儿娩出、产褥期的内分泌、血液循环、神经系统、代谢功能等因素有关。

在产后,由于产妇失血、水肿等关键的生理状态改变,易导致气血循环不畅,血行不足,痹阻辽达。

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原则之一。

针对产后痹的辨证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以下从因人制宜的角度探讨产后痹的辨证论治。

1.寒痹型产后痹:多见于血虚体弱、气血不足的产妇。

其临床表现为下肢酸痛、冷痛、麻木,尤以足跟、脚背、脚趾为甚。

治疗可采取温经活血、温养补气的方法,如使用温热的中药制剂或热敷,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例如温热型的四逆散、桂枝加附子汤等。

尚须注意恢复产妇体力,增强气血功能,可选用补气养血的方剂,如四物汤、八珍汤等。

2.湿痹型产后痹:多见于体质肥胖、气宜滞滞的产妇。

其临床特点是痹重,疼痛阵发性加重,温和按压有助于减轻疼痛。

治疗可采取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的方法,如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例如辛温药物、补气活血的药物,如温和型的桃仁牛黄丸、小活络丸等。

4.血瘀型产后痹:多见于产妇的气滞血瘀状态较为明显的情况。

其临床表现为痹痛较为剧烈,可伴有活动性和静止时的疼痛,痛点明显,按之刺痛。

治疗可采取活血祛瘀的方法,使用活血通经、活络止痛的药物,如四物汤、桃仁牛黄丸等。

产后痹的辨证施治需要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体质特点和病情来制订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因人制宜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照顾个体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注意产妇的调养措施,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加速康复。

需要强调的是,辨证论治对产后痹的治疗仅起辅助作用,综合治疗措施的采用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围产期女性中医体质辨识与保健方案

围产期女性中医体质辨识与保健方案

围产期女性中医体质辨识与保健方案中医对全生命周期的认识中医古籍中有许多对人的生命周期研究的记载。

《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诸病源候论•变蒸候》记载了小儿“变蒸”的生理变化,俗称“烧长” 或“生长热”,是古代医家用来解释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认为三十二日为一变,六十四日为一蒸。

上述 3 种生命节律的变化是中医对人生命周期生理变化规律的认识。

现代医学对全生命周期的研究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七个阶段:胎儿期、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中年期及老年期。

中医将人的一生概括为生、长、壮、老、已。

人体生命周期有规律变化的过程与树的生长过程类似,可以用“妇幼中医树”来概括妇女儿童不同生命时期的中医保健。

现在介绍全生命周期保健中围产期(产后)女性中医体质辨识与保健方案。

围产期女性中医体质辨识与保健方案产后是指妊娠28 周后,顺产或剖宫产后,这是一个女性的生理状态,并非疾病。

产后中医保健应根据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中药辨体保健生化汤:当归10克、桃仁10 克、川芎10克、炮姜10 克、炙甘草 5 克。

适用人群:适用于产后一般人群,无其他明显不适,如发热、便秘等使用。

使用体质:瘀血质、平和质、气虚质最为适合使用。

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加减使用,效果更佳。

穴位按摩方案可每天按揉足三里、神阙、中极。

每穴10 分钟,以自身耐受为度。

足三里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 3 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

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 1 寸处是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中医体质
分类方法: 根据八纲辨证,将体质分为:平和质、
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痰湿 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根据五行辨证,将体质分为:木型人、 土型人、金型人、水型人、火型人
八纲辨证分类
常用
18
八纲辨证体质的分类
特禀质 气郁质
痰湿质
阴虚质
阳虚质
平和质 (正常质)
气虚质
血瘀质
湿热质
19
气虚质
• 产后气虚药膳举例: • 党参黄芪山药粥 • 材料:党参10g、黄芪10g、山药
10g、大米100g • 做法:将党参、黄芪、山药洗净,
加水,放入大米,同煮30分钟, 食粥,日2-3次
气虚质
• 分析: • 党参、黄芪---健脾益气; • 山药---平补肝脾肾之品; • 大米---能够补中益气。
病例分享
• 既往史:无特殊 • 中医查看患者: • 形体肥胖,面色虚浮,产后1天,尿不
尽感,小便淋漓不畅,恶露量中,色 红,无血块,小腹隐痛,舌质淡胖, 苔薄白,脉沉滑。
病例分享
• 中医诊断:产后小便不通(肾阳虚证) • 治疗:金匮肾气丸合五苓散加减。 • 治疗效果:患者服一剂后小便自觉通
畅,三剂痊愈。
15
中医体质
中医体质主要根据中医学阴阳五差异性。
16
中医体质
《黄帝内经·灵枢·寿夭刚柔》中说: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 有长,有阴有阳”,说明人的体质生来就 有刚柔、强弱、阴阳、高低之分”。
《黄帝内经·灵枢·论痛》中也说: “筋骨之强弱,肌肉之坚脆,皮肤之厚薄, 腠理之疏密,各不同……肠胃之厚薄坚脆 亦不等” ,也提出人生来体质就有很大不 同。
产后中医体质辨识及应对策略

目 录
病 例 分 享
体 质 的 概 述
后 中 医 体 质
应 对 策 略
总 结


一、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
• 张某,女,24岁 • 主诉:顺产产后1天,排尿不畅 • 现病史:患者于1天前侧切顺产,产程
顺利,产后1天,无尿意,只是定时如 厕,如厕后有尿不尽感,西医给予新 斯的明肌肉注射1次,现有尿意,但仍 有排不尽感,请中医会诊。
12
中西差异
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体质的定 义以及分类方法各不相同。
13
西医体质
西医体质范围包括体格、体能和适应能力几 个方面。指的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 物质基础。
14
西医体质
分类方法: 1.根据人体不同的体液的比例分为:多血质、胆 汁质、粘液质、忧郁质。 2.根据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分为: 兴奋型、灵活型、安定型、抑制型。
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后天调护、青 春期、产褥期、更年期等不同时期的影响。
10
体质
为什么要了解体质
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出:“上医, 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 医已病治病”。 所以,要想成为上医,必须从“治未病” 角度出发。
而了解体质,能够从一个人的生活、 饮食、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干预,改善他的 体质偏颇,从而减少生病的几率。
上方配伍能够改善气虚症状,且补而不腻。
病例分享
• 问题: • 产后小便不通为妇女产后常见疾病,
自2018年3月始至今,我们用上述方剂 治疗患者近百例,疗效确切,为什么? 中医不都是要辨证论治的吗?怎么这 个病近百例只用一个处方?
病例分享
• 答案: • 因为产褥期妇女体质有很多共性,所
以治疗才可以“一方定乾坤”。
二、体质概述
体质
体质:是指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 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形态结 构、生理机能、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综 合的、固有的一些特质。
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易 脱发,汗出多,胸闷,痰多。 面色淡黄而暗,肿眼泡,容 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 苔白腻,口粘腻或甜,大便 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 混。 易患疾病:
乳腺炎、缺乳等疾病。
28
气郁质---郁闷派
临床表现: 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 不乐、情绪低沉,常有 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地 叹气,易失眠。舌红, 苔薄白。
恶露不绝;产后身痛等
26
湿热质---长痘派
临床表现: 形体胖瘦不一;面部、鼻尖总
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 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 脾气较急躁 。大便多粘腻不爽, 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 滑数。 易患疾病:
发热;恶露不绝;腹部切口愈 合不良;乳腺炎;大便难等
27
痰湿质---痰派
临床表现: 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
临床表现: 形体白胖,平素怕冷,常感
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 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热饮食, 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大便溏 薄。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 脉象沉迟而弱。 易患疾病:
产后小便不通或淋漓不尽; 产后身痛等;
25
血瘀质---长斑派
临床表现:
皮肤偏暗或色素沉著,容易 出现雀斑或瘀斑,口唇淡暗或 青紫,产后恶露量或多或少, 有血块,伴腹痛,孕前多有痛 经病史或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或身体某部刺痛,固定不移, 舌质有瘀斑或瘀点。 易患疾病:
易患疾病: 产后缺乳或乳汁自出,产后恶 露不绝;产后大便难等;
23
阴(血)虚质---缺水(血)派
临床表现: 孕前多体形瘦长,表现主 要是五心烦热,易口燥咽 干,口渴喜冷饮,或见面 色潮红或苍白,皮肤偏干, 眩晕耳鸣,睡眠差,舌红 或淡红少津,少苔。
易患疾病: 产后缺乳;产后大便难; 产后贫血
24
阳虚质---怕冷派
易患疾病: 产后缺乳;抑郁等
29
四、应对策略
应对策略
•不应该干什么?
•应该干什么?
运动

饮食
生活
气虚质
• 产后不应该:
• 过度运动---汗出过多---气随津脱 • 过度思虑---忧思伤脾---脾虚气陷 • 过度减肥---节食伤脾---脾虚气陷
气虚质
产后应该:
多睡觉---神清气足 夏当避暑,冬当避寒---预防感冒; 常食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糯米、小 米、大麦、山药、土豆、大枣等;
三、产后中医体质辨识
产后中医体质
产前
产后
产后体质与
产前体质既息
息相关,又有
所不同。
21
产后中医体质分类
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最常见的体质分 类如下:
气虚型
阴虚型
阳虚型
气郁型
血瘀型
痰湿型
湿热型
22
气虚质---气短派
临床表现: 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 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 出,且动则尤甚,色淡,质稀, 心悸食少,舌淡苔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