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机械)第10章PPT课件
热工基础 (10)
热力循环
要实现连续作功,必须构成循环
定义:热力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态,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p v
1234
循环由过程构成不可逆循环可逆循环
p V T S 净效应:对外作功净效应:吸热顺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2
112
动力循环
逆时针方向进行的循环p V T
S
净效应:对内作功净效应:放热2112
制冷循环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正循环净效应:对外作功,吸热W
T 1Q 1Q
2
T 2动力循环:热效率
逆循环净效应:对内作功,放热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W
T 0Q 1Q
2
制热循环:制热系数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热工基础热工基础 (111)
《热工基础》第10章辐射换热§10.3.2 灰体§10-3 灰体和基尔霍夫定律§10.3.2 灰体1.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表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2.吸收比:物体对投入辐射所吸收的百分数,通常用α表示。
3.光谱吸收比:物体对某一特定波长辐射能的吸收百分率。
4.选择性吸收:投入辐射本身具有光谱特性,因此,实际物体对投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根据其波长的不同而变化,这叫选择性吸收。
)(投入辐射投入的能量吸收的能量=α§10.3.2 灰体定义灰体:光谱吸收比(单色吸收率)与波长无关的物体称为灰体。
此时,不管投入辐射的分布如何,吸收比α只决定于物体自身状况,都是同一个常数。
对于灰体:()Cααλ==基尔霍夫定律指出了物体的吸收比与辐射力之间的关系,可表达为:热平衡时,任意实际物体对黑体投入辐射的吸收比等于同温度下该物体的发射率。
εαα==⇒=bb E E E E 对漫射的灰体:不论投入是否为黑体,是否处于热平衡,上式均成立。
•推论:• 1. 善于辐射的物体必善于吸收;• 2. 因α<1,所以E<E b。
即在同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最大。
•注意:研究物体表面对太阳能的吸收时,一般物体不能近似为灰体。
即不能把物体在常温下的发射率作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
实验测得2500K钨丝的法向单色发射率为波长从0~2μm是0.45;波长从2~∞μm是0.1,试计算其辐射力。
解:钨丝向半球空间内的总辐射力可通过发射率ε确定:20241(02)2(2)1(02)2(02)()()(1)b b b b b b b E d E d E E T F F F F λλλλλλελλελλεσεεεε∞−−∞−−+===+=+−∫∫6121025005000T m K λµ−=××=⋅由查表10-1得(02)0.63372b F −=0.450.633720.1(10.63372)0.322ε=×+×−=作业:10-5本小节完。
热工基础ppt教学教材
活塞,汽轮机,火箭引擎 Piston, Gas Turbine & Rocket Engines
19
热电厂 Power Plants
20
Air Conditioning
21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介
1、蒸汽动力装置 2、内燃机
22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为什么要有一个放 热的过程?
如果设有放热过程它不是能更好地利用 能源吗?
三个守恒方程是指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 和熵守恒方程等,这是热工分析计算的基础;
27
四个热力过程指的是定温、定压、定容和绝热等 四个基本热力过程。包括过程的特点、过程中状 态参数的变化、热量和功量(机械功)的转化情况 等;
在实际的能量转换过程中,转换的效率不可能达 到100%,工程热力学所要研究的就是怎样使这个 效率达到最大,以更好地利用热能。
26
内容: “一种工质、两个基本定律、三个守 恒方程、四个热力过程、五方面应用”
一种工质是指理想气体,包括理想气体的定义、性 质、状态参数、状态方程等;
两个基本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包括 了定律的定性和定量表达及有关应用等;
和破坏力非常大,每年因污染造成的经济损 失在1000亿元以上
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节能 7
热能的利用
能量的利用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传递与转换过程。*
燃料电池
氢、酒精等二次能源
电能
机械能 辐射能
光电池
发电机
机械 风能、水能、海洋能
机械能
热能 直接利用
煤、石油、天然气
核能
核反应
燃烧 集热器
热机 90%
热 能 直接利用
3
0-1 能量与能源 能量
热工基础课件及答案讲解(PPT文档)
33
观察下面的过程,看热能是如何转换为功的
气缸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工质、机器和热源组成的系统
假设过程是可逆的。 问题:过程可逆的条件是什么?
34
气缸
可逆过程模拟
活塞
飞轮
热 源
左止点
p
1
v
35
气缸
活塞
续4飞1 轮
热 源
左止点
p
1
2
v
36
气缸
热 源
左止点
p
1
续4飞1 轮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并熟练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的内容和实质,能将工程实际问题建立热力学模型。 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基本表达式——基 本能量方程;理解和掌握闭口系、开口系和稳定流动能 量方程及其常用的简化形式;掌握能量方程的内在联系 与共性,热变功的实质。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基本能量方程,对工 程实际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简化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培养 学生结合系统的特点推导出闭口系、开口系及稳定流动 过程能量方程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1
?进入系统的能量qdvpde???2??111cvdeiwdvpde?22?离开系统的能量?控制容积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量57cvidewdvpdeqdvpde??????222111??icvwdvpdedvpdedeq????????111222进入系统的能量离开系统的能量系统储存能量的增加量pvuhgzcuemvvmeef???????212?58iffcvwmgzchmgzchdeq????????????????????????????112112222222此式为开口系能量方程的一般表达式????????????????2f2f?进出系统的工质有若干股则方程为
热工基础(正式)全
正向运动(膨胀)时,吸 收热源的热量,所作膨胀功除 去用于排斥大气外,全部储存 在飞轮的动能中。
若无摩擦等耗散效应
反向运动(压缩)时,利用飞 轮的动能来推动活塞逆行,压缩工 质所消耗的功恰与膨胀功相等。
同时压缩过程中质向热源所 排热量也恰与膨胀时所吸收的热 量相等。
如果系统经历了一个过程后,系统可沿原过程的路线反 向进行,回复到原状态,不在外界留下任何影响,则该过 程称为可逆过程。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 统处于热平衡(温度相同),则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这一结论称做《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表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具有一 个数值上相等的共同的宏观性质──温度。温度计测定物体 温度正是依据这个原理。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给出了温度的定义和 温度的测量方法。它为建立温度概念提供了实验基础。
理想气体实际并不存在, 在现实物质中,即使是绝热可 逆过程,系统的熵也在增加, 不过增加的少。
热力学第三定律发现者 德国物理化学家能斯特
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kg K
pV mRgT
Pa m3
pv RgT pV nRT p0V0 RT0
1kg n mol 1mol标准状态
气体常数:J/(kg.K) R=mRg=8.3145J/(mol.K)
(2) 特别是在下列技术领域存在传热问题
a 航空航天:高温叶片冷却;空间飞行器重返大气 层冷却;超高音速飞行器(Ma=10)冷却;
b 微电子: 电子芯片冷却 c 生物医学:肿瘤高温热疗;生物芯片;组织与器
官的冷冻保存 d 军 事:飞机、坦克;激光武器;弹药贮存 e 新 能 源:太阳能;燃料电池
热工基础.完美版PPT
Alternative energy systems — fuel cells, solar heating, geothermal, wind energy, ocean thermal, etc.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燃料电池,太阳能加热系 统,地热系统,风能,海洋能等等
0-2 热工基础核的研能究内容:通过核反应释放的能量;
①根据热力学的两个定律,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对物体的宏观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而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粒子的运动情况。
辐射能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的能量。5 Nhomakorabea能源
定义:人类采用各种手段获取各类能量的物 质资源
分类:非再生能源(耗竭能源) 再生能源(非耗竭能源)
The world’s first power-driven, controlled and sustained flight invented and built by Wilbur and Orville Wright flown by them at Kitty Hawk, North Carolina December 17, 1903 .They opened the era of aviation.
The first car that ever mastered a drive was built by the German engineer and inventor Carl Benz in 1885 .
16
Transportation- Automobiles
17
Aviation: 1900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物质都处于 运动状态,所以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热工基础第10章 传热学基本概念
3.辐射换热
(1)定义:当物体间存在温差时靠热辐射进行的热量 传递。 (2)特点:
a 不需要冷热物体的直接接触;即:不需要介质的存在,在 真空中就可以传递能量
b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形式的转换 物体热力学能 电磁波能 物体热力学能
c 无论温度高低,物体都在不停地相互发射电磁 波能、相 互辐射能量;高温物体辐射给低温物体的能量大于低温物 体辐射给高温物体的能量;总的结果是热由高温传到低温
电磁波波谱
2
热射线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上常见的温度范围内,热辐射的 波长主要在0.1~100m之间,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 红外线三个波段。可见光的波长在0.38~0.76 m。
对流和辐射换热的简化
热水
对流
管壁内 表面
导热
管壁外 表面
对流 辐射
对流和辐射同时存在时,
简化成对流换热形式计算。
周围 环境
第十章 传热学基本概念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热 量 传 递 的 基 本 方 式 : 热 传 导 ( 导 热)、 热对流、热辐射
热对流
热辐射
热传导
一、热传导(导热)
1.定义和特点
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 同的两物体间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 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 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自然界不存在单一的热对流
2.对流换热
1)定义:流体与温度不同的固体壁面间接触 时的热量交换过程
2)对流换热的特点
对流换热与热对流不同,既有热对流,也 有导热;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
《热工基础》绪论PPT
g / kW. h
1960 1970 600 502
1980 1991 1997 448 424 408
2006 366 305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60 1970 1980 1991 1997 2006 中国 世界先进
二Hale Waihona Puke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火力发电厂: 利用燃料燃烧放热生产电能的工厂
风 能
风 车
水 力 能
水水 力 车机 械
化 学 能
核 能
燃 裂 聚 烧 变 变
地 热 能
传 热
太 阳 能
光 热 光 电 反 应
热
热 机
温 差 发 电
能 (95%)
磁 流 体 发 电 热 用 户
机 械 能
发 电 机
电 动 机
电
能
太 阳 能 发 电
秦 山 核 电 站
西 藏 羊 八 井 地 热 发 电 站
《热工基础及应用》
课 程 性 质
岗位群
火电厂集控运行值班员、巡视员
专业
火电厂集控运行
课程
热工基础及应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本课程为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是针对大中型火力发
电厂运行与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课程,旨在为大中型火电厂培 养具有运行操作基本技能、确保热力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高素质技能型专 门人才。
传热过程是由导热、热对流、
热辐射三种基本方式组合形 成的
三、本课程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二)热工学主要研究方法
宏观方法为主,微观方法为辅
①宏观方法:即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而是
从宏观现象出发来描述客观规律。用宏观物理量
热工基础热工基础 (107)
《热工基础》第10章辐射换热第10章辐射换热一、基本内容:1、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黑体辐射三大定律;2、实际物体的辐射及吸收特性;3、辐射换热的基耳霍夫定律。
二、重点及难点:1、黑体辐射三大定律;2、实际物体的吸收特性及基耳霍夫定律。
三、基本要求:1、了解热辐射基本概念;2、掌握黑体辐射三大定律;3、熟悉实际物体的发射、吸收特性及基耳霍夫定律。
§10-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一、热辐射的定义:由微观粒子热运动产生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能量。
二、辐射换热:由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发射或吸收电磁波所引起的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的传递。
三、热辐射的基本特点:1、只要物体有温度(温度高于0K),物体就有辐射本领;2、无需任何介质,在真空中传播的效果更好;3、具有强烈的方向性,且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4、发射辐射取决于物体表面温度的4次方。
§10-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四、与对流传热和导热的不同点:1、与对流传热和导热不同,辐射换热无需任何介质;2、热辐射的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3、在辐射换热中,不仅存在能量的转移,还存在能量形式的转换;4、物体的发射、吸收特性不仅与自身温度及表面状况有关,还随着波长和方向而变。
因此比对流及导热更复杂。
当热辐射能投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般会发生三种现象,即吸收、反射和穿透,如图所示。
1=++++=Q Q Q Q Q Q Q Q Q Q τρατραQ p Q τQ αQ 1=++τρ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1 定义:吸收比α:外界投射到物体表面的总能量Q中被物体吸收的部分Qα与Q 的比值。
当α=1时称绝对黑体。
反射比ρ:外界投射到物体表面的总能量φ中被物体反射的部分Qρ与Q的比值。
当ρ=1时称绝对白体。
穿透比τ:外界投射到物体表面的总能量φ中被物体穿透的部分Qτ与Q的比值。
当τ=1时称绝对透明体。
由能量守恒定律:α+ρ+τ=1黑体、镜体(或白体)和透明体都是假定的理想物体。
热工基础基本概念 ppt课件
发电机
凝 汽 器
(2)工质(水,蒸汽)
(3)膨胀做功
(4)循环(加压、加热、 膨胀做功、放热)
给水泵
1.1 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过热器 锅 炉
热机
汽轮机 (1) 热动力装置
蒸汽动力装置 发电机 燃气动力装置
凝
汽 (2) 热动力机(热机)
器
给水泵
1.1 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3)工质:实现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的媒介物质。 如:燃气、烟气、水蒸气、氟利昂、空气。
热工学
Basis of Heat Energy Engineering
2015-03-03
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
风 能
水 能
化 学 能
燃 料 电 池
风 车
水水
轮 机
车
燃 烧
核 能
聚裂 变变
热
地
太
一次能源
热 阳 (天然存在)
能能
供 暖
光转 热换
光 电 转
换
能 90%
机械能 发电 电动 机机
热机
直接利用
二次能源
工程热力学与节能
工程热力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热能和
其它形式能量建转立换节规律能的科学 理论及技术
热工学是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四大力学
理论力学:机械系统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热力系统 电动力学:电、磁系统 量子力学:微观系统 重要性
工程热力学 物理热力学 化学热力学 生物热力学 溶液热力学
热工学的研究内容
1.3 热力学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状态: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热力系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结论:
• 状态一定,则状态参数也一定,反之亦然。 • 状态参数变换,则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热工基础单元PPT学习教案
2021/7/2
34
基本状态参数
压力 p、温度 T、比容 v (容易测量)
3、比容 v
v V [m3/kg] m
工质聚集的疏密程度
v 1
物理上常用密度density [kg/m3]
35
第34页/共52页
2021/7/2
35
二、热力过程及参数坐标图
微观: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
T 0.5 m w 2
对气体:
BT = 0.5mw2
2021/7/2
第27页/共52页
28 28
温度的热力学定义
热力学第零定律(R.W. Fowler in 1931)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 热平衡,则两个系统彼此必然处于热平衡。
2021/7/2
温度测量的 理论基础 B 温度计
1bar = 105 Pa
1 MPa = 106 Pa
1 atm = 760 mmHg = 1.013105 Pa
1 mmHg = 133.3 Pa
1 at = 1 kgf/cm2 = 9.80665104 Pa
23
第22页/共52页
2021/7/2
23
压力p测量
绝对压力与环境压力的相对值 ——相对压力
如 质量m、容积 V、内能 U、焓 H、熵S
比参数: v V
m
uU m
h H m
s S m
比容 比内 比焓 比熵 能
单位:/kg 核/k动m力装o置l研究所具有强度参数的性20质
第19页/共52页
2021/7/2
20
强度参数与广延参数
速度 (强) Velocity
热工基础优秀课件
3.2.1静止流体所受的力
• 静止流体所受的外力有质量力和压应力两种,流体垂直 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流体的静压强,习惯上 又称为压力。
(1)压力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SI制)中,压力的单位为N/m2,称
为帕斯卡(Pa),帕斯卡与其它压力单位之间的换算 关系为: 1atm(标准大气压)=1.033at(工程大气压)
应根据被测流体的种类及压差的大小选择指示液。
3.2.3 静力学原理在压力和压力差测量 上的应用
思考:若U形压差计安装在倾斜管路中,此时读
数 R反映了什么?
p1p2
(0 )gR(z2 z1)g
p1 z1
p2 z2
R A A’
3.2.3 静力学原理在压力和压力差测量
上的应用
• 2.压差计
(2)双液柱压差计
gz p常数
• 对于静止流体中任意两点1和2,则有:
p 2p 1g (z1z2)
两边同除以g
p2
g
p1
g
z1
z2
——静力学基本方程
3.2.2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 讨论
(1)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种不可压缩性流体;
(2)在静止的、连续的同种流体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压力 处处相等。压力相等的面称为等压面;
(3)压力具有传递性:液面上方压力变化时,液体内部各点的压力 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压力可传递,这就是帕斯卡定理;
(4)若记, 称为广义压力,代表单位体积静止流体的总势能(即 静压能p与位能gz之和),静止流体中各处的总势能均相等。因
此,位置越高的流体,其位能越大,而静压能则越小。
3.2.3 静力学原理在压力和压力差测量 上的应用
类似地,与x轴、y轴相垂直的面(参见图1-2)上受到 的应力分别为:
热工基础10
Re的物理意义:
Re
ul
u
2
惯性力(量纲分析)
摩擦阻力
u l
②
流态区分
Re<Rec1 Re>Rec2
层流 紊流 两种流态交替出现 过渡流 —— 或兼而有之。
Rec1<Re<Rec2
不同对流换热情况下, Rec 的值不同。
3.流体的物性
①
②
不同的流体,物性不同;
设: y=处, u x 0 . 99
u
u∞ (uf) 为来流速度
则 0~ 的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
很大,故τ也较大。
τ—切向粘性力(维持层流 , 阻碍流体沿 y 向流动) 主流区:边界层以外,流速维持u∞ (u f)基本不变 的区域。在主流区中, 。 (2)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设:流体以 uf 流进平板前缘
③ 热边界层形态与速度边界层层流段相似。边界层
内温度分布呈抛物线型, 壁面处温度梯度最大,边界层 外可近似看作等温流动。
对流换热热量传递机理: 对流——流体质点不断运动和混合产生宏
包含 观热对流(主要在紊流区)。 导热——流体与壁面、流体分子之间的微 观导热作用(主要在层流区)。
10-2 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组
设:
,则
为热边界层。
即:可近似认为是从壁面至 t = 0.99 tf 处的距离。
⑵ 温度分布
层流 层流
(3)热边界层的几个特点: ① 热边界层与物体的几何尺寸相比很小, 形成一般比
速度边界层晚,因传热需要时间;
② 一般δ≠δt,只有当a =ν时,二者相等. δt 反映 流体的热量扩散能力, 与 a 有关 ,δ反映流体的动量扩 散能力, 与ν有关 。因此 Pr 数反映了动量和热量在 流体中扩散的相对能力;
热工基础热工基础 (115)
《热工基础》第10章辐射换热§10.5.4 漫灰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中辐射换热的网络图网络法的应用举例a 两漫灰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等效网络图如下所示,根据电路中的基尔霍夫定律,列出各个节点的热流方程,组成有效辐射的联立方程组两表面封闭系统辐射换热等效网络图1b E 2,1Φ1111εεA −2J 1J 2b E 2221εεA −2,111X A 2222,11111212,1111A X A A E E b b εεεε−++−−=Φ在上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节点的概念;(2)每个表面有一个表面热阻,每对表面一个空间热阻;(3)以及画热网络图的一些基本知识。
§10.5.4 漫灰表面构成的封闭空腔中辐射换热的网络图b三个漫灰表面,与两个表面相似,首先需要画出等效网络,然后,列出各节点的电流方程。
由三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三表面封闭腔的等效网络图节点的热流方程如下:321,J and J J 求解上面的方程组获得,然后,根据方程:计算净辐射热流,其中i 代表表面1、2、3。
321,,J J J ii i ibi i A J E εε−−=Φ1网络法的应用步骤:总结上面过程,可以得到应用网络法的基本步骤如下:A 画等效电路图;B 计算空间热阻和表面热阻C 各节点的有效辐射热流(电流)方程组;D 求解方程组,以获得各个节点的有效辐射;E 利用公式计算每个表面的净辐射热流量。
ii i ibi i A J E εε−−=Φ1液态氧储存在双壁镀银的容器中外壁内表面温度,内壁外表面温度。
试求每单位表面积由于辐射而透入容器的热量。
镀银壁的发射率可取为。
C t w °=201C t w °−=183202.0=ε分析:液态氧储存容器内外壁间隙很小且面积相当,所以可看成是:1:两无限大平行平板;2:辐射换热在两板间进行,满足封闭腔要求。
解:表面积A 1与表面积A 2相当,即A 1/A 2→1 于是111121−+=εεεs )(212,112,1b b s E E X A −=Φε由可得:22,1/18.4........................................mW Aq ==Φ=注意:1.抽真空可以降低两辐射面间的换热量,比如热水保温瓶,当你破坏了其瓶上“尾巴”,从而使空气进入,保温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2.涂低发射率的涂层也可以使两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大大的减弱,同学们可以试算一下,当发射率,其效果如何?8.0=ε例题10-7作业:10-12本小节完。
热工基础基本概念ppt课件
(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
精选ppt
1.3 热力学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
(2) 温度T——温标
• 摄氏温标Celsius scale (Swedish, A. Celsius, 1701-1744)
• 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Kelvin scale (Britisher, L. Kelvin, 1824-1907)
固定、活动
真实、虚构
fixed 、 movable
real 、 imaginary
边界的特精选p性pt
1.2 热力系统
分类:
(1) 闭口系统:只有能量交换,而无质量交换 (2) 开口系统:有能量交换,也有质量交换。 (3) 绝热系统:无热量交换。 (4) 孤立系统:既无能量交换,又无质量交换。
张小军20150303basisheatenergyengineering水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动汽车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一次能源天然存在二次能源能energysaving节能是近年来的基本国策开发和节约幵重节能任重道远是我们的责任热机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动力循环简图热效率thermalefficiency热机种类heatengin发电火力核能40车辆发动机内燃机2535轮船发动机2535航空发动机2030制冷空调非热机同理200能量利用率energyefficiency吨煤吨合成氨总利用率中国日本热工学是重要的丏业基础课热工学是机械工程类丏业开设的必修课程
热工学
Basis of Heat Energy Engineering
张小军
2015-03-03
精选ppt
能源转换利用的关系
风 能
水 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 (uf) 为来流速度
则 0~ 的薄层称为速度边界层。
在边界层内,
很大,故τ也较大。
τ—切向粘性力(维持层流 , 阻碍流体沿 y 向流动) 主流区:边界层以外,流速维持u∞ (u f)基本不变
的区域。在主流区中, 。
(2) 掠过平板时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 设:流体以 uf 流进平板前缘
① 起始处 x = 0,δ= 0;之后 x ↑—δ↑,速度 梯度↓ — τ↓; x<xc,, 为层流段, τ起支配作 用, 速度分布为抛物 线; ② x = xc处,层流边界层开始变得不稳定, 惯性力>粘性 力,若 uf 为紊流,沿 y 向有惯性力, 层流流动状态开始 由层流→ 过渡流→紊流扩展变化,δ变厚。 原因:紊流传递能量大,把粘性力传到了较远的地方。
常用无量纲准则普朗特数 Pr (物性参数)来反映物性 对对流换热的影响。
P rcpa
4. 换热面的几何因素(尺寸、形状和位置等) 几何因素主要影响流体的流动状态、边界层的形成 和发展(速度、温度分布)等。其影响通过定型尺 寸来表征(参见P.172 F.10.1)。 定型尺寸:对换热有决定性影响的特征尺寸。
定义式: Re ul ul
式中:
u——特征速度(公式规定的代表性速度) l ——特征(定型)尺寸(对流动有决定性影响)
——动力粘度,kg/(m·s) —— 运动粘度,m2/s。
Re的物理意义:
Re ul u2 u
l
② 流态区分
惯性力(量纲分析) 摩擦阻力
层流
Re<Rec1
紊流
Re>Rec2
例:外掠平壁:板长L;
管内流动: d内(非圆管(槽)道为
)
管外流动:d外;
5. 流体有无相变(有相变 h 大) 本章重点——单相流体受迫对流换热
三、h 的确定方法 1. 建立边界层微分(或积分)方程组并分析求解; 2. 由热量和动量传递规律类比求解; 3. 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法; 4. 数值计算方法。
③ 热边界层形态与速度边界层层流段相似。边界层 内温度分布呈抛物线型, 壁面处温度梯度最大,边界层 外可近似看作等温流动。
对流换热热量传递机理:
对流——流体质点不断运动和混合产生宏
包含
观热对流(主要在紊流区)。
导热——流体与壁面、流体分子之间的微
观导热作用(主要在层流区)。
10-2 对流换热的基本方程组
二、影响 h 的因素 1. 流动起因 自由流动——由流体冷热各部分的密度差引起; 受迫流动——受外力(如风机、水泵等)推动 而引起。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h受迫 h自然 2. 流动状态(简称流态)
层流流层之间互不掺混 ——热传导; 湍(紊)流流体质团相互掺混——热对流
一般情况下, h紊>h层
① 流态的判据: 受迫对流——Re(雷诺数) 自然对流——Gr Pr (格拉晓夫数与普朗特数的乘积)
利用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和边界层理论, 可求得边界 层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hx ,然后积分得h 。(10.10)
10-3 相似理论基础
直接实验法的局限性: ① 只能用于特定的实验条件下完全相同的现象; ②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条件的限制或是影响的因素
太多,需进行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能找出规律; ③ 对尚未建造的、特大型的设备,不能用此法探索 其规律性; ④ 常常只能得出个别量之间的规律性关系,难以抓
第十章 对流换热
10-1 对流换热的基本概念
一、对流换热定义及基本公式 定义:流动的流体和静止的固体壁面直接接触时
所发生的传热现象称为对流换热。
基本公式: ΦhA (ttw)
或qh(ttw)
W m2W/牛顿冷却公式
h——对流换热系数,W/(m2 ·C)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都包含在 h 中。
研究目的: 求取h。
层流
层流
(3)热边界层的几个特点: ① 热边界层与物体的几何尺寸相比很小, 形成一般比
速度边界层晚,因传热需要时间; ② 一般δ≠δt,只有当a =ν时,二者相等. δt 反映
流体的热量扩散能力, 与 a 有关 ,δ反映流体的动量扩 散能力, 与ν有关 。因此 Pr 数反映了动量和热量在 流体中扩散的相对能力;
2、相似准则数与准则间的关系
四、流动边界层和热边界层
1. 流动(速度)边界层
(1) 流动边界层的定义:由于流体粘性作用,在壁 面附近形成的速度梯度很大的薄层。
形成机理:在粘性作用下,流体与壁面间的摩擦力
以及流体每层之间的摩擦力使近壁区速度逐层降低。
在紧贴壁面y = 0 处,速度 ux= 0。
设: y= 处, u x 0.99 u
边界层厚度 δ 、 ux变化如图。
③ 最后形成三层结构的稳定边界层 : 层流底层 + 缓冲层(过渡层) + 紊流核心
层流底层:稳定边界层中紧贴壁面仍保持层流的极薄层。
2. 热边界层(温度边界层)
⑴ 定义:由于温差作用,在壁面处形成的温度梯度 很大的薄层。
设:
,则
为热边界层。
即:可近似认为是从壁面至 t = 0.99 tf 处的距离。 ⑵ 温度分布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包括:
连续性方程、动量微分方程、能量微分方程、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hx
t
t y
y0
─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由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
qx
t y
y0
, qx hxt
导出,是描述对流换热系数 h 与热边界层内温度分
布关系的微分方程式。
即利用了对流换热量=导热量原理,见P.176(10.6)
过渡流
——
两种流态交替出现 或兼而有之。
Rec1<Re<Rec2
不同对流换热情况下, Rec 的值不同。 3.流体的物性 ① 不同的流体,物性不同; ② 同一流体,温度不同,物性也不同。因此用
定性温度来确定物性的温度。 定性温度的选取方式:
• 流体进出口的算术平均温度 tf ; • 壁表面温指导下的模型实验的结果可以推广到相似的 现象中去,而且可以减少实验次数。
一、相似的概念
1、几何相似。与流体相接触部分形状相同,几何尺 寸成比例; 2、物理现象相似。同类物理现象在对应时刻、对应 空间点的同名物理量成比例。 (几何相似、时间相似、物理场相似) 二、相似原理 1、相似性质 彼此相似的现象, 其同名相似准则必相等。 (证明见P.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