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25_OH_2D3调节T2DM单核细胞对LPS的高反应性

合集下载

人参多糖对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人参多糖对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人参多糖对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陈广勇1,韩乾杰1,张玲玲2,李慧2,杨彩梅1,2*(1.浙江农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浙江省畜禽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动物健康互联网检测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杭州311300;2.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安吉 311703)摘 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条件下人参多糖(GPS)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形态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采用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量不同浓度(1、0.5、0.1 mg/mL) GPS对细胞形态、生物酶活性、促炎症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通路mRNA表达量的影响来研究不同浓度的GPS 对LPS引起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应激的调控作用。

结果表明:添加GPS能抑制由LPS引起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1 mg/mL GPS能够显著提高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的活性;0.5、1 mg/mL GPS能够显著缓解由LPS刺激引起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降低;不同浓度GPS均能显著降低由LPS诱导的促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LPS刺激显著提高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的mRNA表达量,而添加GPS后,巨噬细胞TLR4、MyD88、NF-κB的mRNA表达量均表现出不同程度降低(P<0.05)。

结果显示,添加GPS可以改善细胞形态,恢复细胞增殖能力,GPS可通过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及表达,减少机体免疫应激反应。

关键词:人参多糖;RAW264.7细胞;细胞形态;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 S816.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323-10植物多糖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生物高分子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动物机体免疫、抑菌抗病毒和恢复其肠道上皮细胞的活力等作用[1]。

NLR、PLR、MLR_在2_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NLR、PLR、MLR_在2_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NLR、PLR、MLR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宋炳琪1,2,张新焕2,王燕2,曹铭锋2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部,济南250000;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摘要: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发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慢性炎症在T2DM的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炎症标记物,与单个炎症标记物相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可更稳定地衡量慢性炎症程度和炎症细胞比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LR、PLR及MLR与T2DM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在T2DM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溃疡及骨质疏松的发展、预后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并对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及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并发症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1.027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1-0111-05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性疾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高达5.37亿人,到2045年预计将增加至7.83亿人,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2DM)[1]。

文献报道,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2]。

T2DM 发生的机制复杂,慢性炎症在T2DM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反映慢性炎症程度及炎细胞种类的稳定性标志物,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在T2DM的发生及其并发症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现就NLR、PLR、MLR在T2DM及其并发症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58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0 No.24 December202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进展谢小月△ 张 敏▲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 510220[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发展,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引起多系统损伤。

T2DM 是COPD 重要且常见的共患病,有研究发现其可以影响COPD 的进展和预后,也有研究认为COPD 是T2DM 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本文评估了T2DM 和COPD 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分析潜在的病理机制联系以及两者合并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系统性炎症;氧化应激;高血糖[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24-58-0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XIE Xiaoyue ZHANG Min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 510220,China[Abstract]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a commo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linic, characterized by persistent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airflow limitation. COPD is a progressive disease that can be prevented and treat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a common metabol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chronic hyperglycaemia, which can cause multi-system injuries with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2DM is a common comorbidity of COPD. T2DM has been well documented to influence the progress and prognosis of COPD. Some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COPD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T2DM. In this review, the epidemiological association between T2DM and COPD was evaluated, and the underlying pathomechan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ir combination were analyzed as well.[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ystemic inflammation; Oxidative stress; Hyperglycemia△暨南大学医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OPD 合并T2DM 可影响疾病的进展和预后,这方面也逐渐受到临床重视。

药效评价原则

药效评价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一、基本原则1. 抗肿瘤药物分类(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6) 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8) 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1. 试验目的1.1 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1.2 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1.3 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验提供参考,如剂量范围、肿瘤类别等。

2. 试验方法选用10-15株人癌细胞株,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细胞系及适量的细胞接种浓度,按常规细胞培养法进行培养;推荐使用四氮唑盐MTT还原法、XTT 还原法、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或51Cr释放试验、集落形成法等测定药物的抗癌作用。

药物与细胞共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 小时,贴壁细胞需先贴壁24 小时后再给药。

试验应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用一定浓度的标准抗肿瘤药,阴性对照为溶媒对照。

3. 评价标准以同一样品不同浓度对肿瘤细胞抑制率作图可得到剂量效应曲线,然后采用Logit法计算半数有效浓度(IC50值或EC50值)。

2_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2_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梁金花1,陈图刚21.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湛江524000;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湛江524000[摘要]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和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两者共病发生率逐年升高。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预后较差,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本文综述了T2DM合并CHD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总结了临床相关研究的进展,对如何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进一步改善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冠心病;危险因素;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4)02(a)-0189-05 Research Progres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LIANG Jinhua1, CHEN Tugang2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China;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524000 China[Abstrac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re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in clinic, and the incidence of their comorbidity increases year by yea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M) are generally com⁃plicated by 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 poor prognosis and increasing disease burden, which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health of patients.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plans of T2DM with CHD, and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iagnosis, early intervention an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disease prognosis.[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Mechanism; Heal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导致的代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

细胞lps模型 操作方法

细胞lps模型 操作方法

细胞lps模型操作方法细胞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模型是一种广泛用于研究细胞免疫应答的实验模型。

LPS是一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化合物,它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的主要触发物质之一。

细胞LPS模型通常使用动物细胞培养,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细胞LPS模型的操作方法。

1. 细胞培养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胞株进行培养。

常用的细胞株包括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人类巨噬细胞株THP-1等。

将细胞株保存在液氮中,并在需要时解冻,接种到含有培养基(如DMEM、RPMI1640)和10%胎牛血清的培养皿中。

细胞应在37摄氏度、5% CO2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并保持在对数生长期。

2. LPS处理将要进行LPS处理的培养皿分为至少两组:LPS组和对照组。

在实验开始前,需要确定LPS的处理剂量和处理时间。

一般情况下,细胞可以用不同浓度的LPS 处理,例如1、10、100 ng/mL,并在不同时间点(例如6、12、24小时)后采集样品。

将相应剂量的LPS加入新鲜的培养基中,并用该培养基替换细胞培养皿中的原有培养基。

对照组仅使用相同量的培养基,而不加入LPS。

3. 细胞采集根据实验设计的时间点,使用适当的方法采集LPS处理后的细胞。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细胞刮铲、吸管或离心等方法来采集细胞。

收集的细胞可以离心沉淀,去除上清液,然后冻存或用于后续实验。

4. 细胞检测对采集的细胞样品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以评估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

常用的方法包括:- 细胞存活检测:可以使用细胞计数仪或染色方法(如Trypan Blue染色)来评估细胞的存活率。

- 细胞形态学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如细胞增生、形态改变等。

- 分析细胞因子产生:通过ELISA、PCR或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中促炎因子(如TNF-α、IL-1β等)或抗炎因子(如IL-10)的产生水平。

- 分析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利用RT-PCR或基因芯片技术等方法,检测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原理

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原理

脂多糖(LPS)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外毒素,主要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

当巨噬细胞接触到脂多糖时,它们会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上的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引发细胞的活化。

脂多糖主要通过与巨噬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TLR4)相互作用来刺激巨噬细胞的活化。

TLR4是一种膜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表面。

当脂多糖与TLR4结合时,会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路径。

首先,TLR4的结合会激活一个名为MyD88的适配分子,进而激活一条依赖于MyD88的信号转导通路。

这个通路最终导致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激活。

NF-κB和MAPK是两个关键的转录因子,它们激活后会进入细胞核并调控一系列基因的转录,包括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

另外,除了MyD88依赖的信号转导通路,TLR4结合脂多糖还可以激活一个MyD88独立的信号转导通路,涉及到适配蛋白TRIF和TBK1等。

这个通路主要参与到干扰素类型I(IFN-I)的产生,从而增强免疫反应。

总的来说,脂多糖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上的TLR4受体结合,激活多个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导致巨噬细胞的活化。

这种活化会触发炎症反应,产生多种免疫相关分子,并引发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以协同应对细菌感染或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lps处理时inos的含量

lps处理时inos的含量

lps处理时inos的含量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LPS(脂多糖)处理通常被用来模拟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

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是一种在细胞受到刺激(如LPS)后表达量显著增加的酶,它可以催化生成大量的一氧化氮(NO),这种分子在免疫反应、炎症及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实验中,在给予大鼠或细胞系LPS处理后,会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如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等)检测iNO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量,以评估LPS刺激对iNOS产生的影响。

具体到“LPS处理时inos的含量”,指的是在实验条件下,LPS刺激前后细胞内iNOS蛋白质或者其编码基因inos mRNA的相对或绝对含量变化。

比如在某些研究中,发现LPS可以显著上调巨噬细胞或RAW264.7细胞株中的iNOS表达,从而导致NO水平上升。

而药物干预(如洛伐他汀或其他抗氧化剂)可能能够降低由LPS引起的iNOS过度表达以及后续的·OH(羟自由基)生成、MDA(丙二醛)积累,并可能提高抗氧化防御系统中的tS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此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UA、25(OH)D、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SUA、25(OH)D、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耐糖性及脂代谢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性强,极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出现破裂等风险提升[2]。

也有临床研究发现,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高尿酸血会增加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且血脂异常也是引起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

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是临床实验室指标之一,常用来评估患者血液系统中维生素D状态,其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4]。

血清胆红素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和重要因素之一[5]。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和25(OH)D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99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及冠心病诊断标准[6-7];(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认知功能障碍或具有精神类疾病;(3)既往冠脉搭桥术、血管支架植入等手术史;(4)家族遗传过敏史。

根据冠脉病变程度SYNTAX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三组,其中轻度组(SYNTAX<22分)32例,中度组(SYNTAX为23~32分)31例,重度组(SCORAD>33分)36例。

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四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TC increase,TG increase,LDL-C increase,SUA increase,HDL-C decrease,and25(OH)D decrease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0.05).Conclusion The deficiency and insufficiency of25(OH)D and poor cholesterol metabolism were found in CHD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The increase of TC,TG,LDL-C,and SUA and the decrease of HDL-C and25(OH)D are risk factors for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Type2diabetes;Blood uric acid;Glycated hemoglobin;25hydroxyvitamin D[25(OH)D];Correlation表1不同组别受试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例(%),x-±s]Table1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mong the four groups[n(%),x-±s]组别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χ2/F值P值例数36313230男性15(41.67)12(38.71)12(37.50)15(50.00)女性21(58.33)19(61.29)20(62.50)15(50.00)1.1930.754平均年龄(岁)59.43±11.3259.35±11.1557.33±13.1558.31±13.280.2100.886体质量指数(kg/m2)27.72±3.2626.73±3.2426.75±3.2827.35±3.400.7200.540糖尿病史(年)5.43±1.245.43±1.245.63±1.54-2.0320.362性别1.2方法抽取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尿酸(SUA)水平、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OH)D相关指标。

lps和nigericin诱导焦亡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lps和nigericin诱导焦亡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lps和nigericin诱导焦亡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将探讨的主题——lps和nigericin诱导焦亡原理。

随着近年来对焦亡这一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于不同诱导因子引发焦亡的机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重点分析lps和nigericin这两种常见的诱导因子在引发焦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它们在炎症和疾病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探讨,有望为未来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lps和nigericin的作用机制,然后分别深入探讨它们在诱导焦亡过程中的具体原理。

接着,我们将回顾相关研究进展,探讨这些发现对于理解焦亡现象和治疗疾病的意义。

最后,我们将对目前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lps和nigericin诱导焦亡的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文旨在深入探讨lps和nigericin两种物质对细胞焦亡的诱导机制,分析它们在细胞内的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途径,揭示其对细胞生存与死亡的影响。

通过对比研究两种诱导焦亡的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探讨它们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人们对细胞焦亡的认识,为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正文2.1 lps诱导焦亡原理: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刺激物质,其在细菌感染和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LPS可以通过激活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来诱导细胞焦亡。

TLR4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受体,其在宿主对细菌感染做出免疫应答时发挥关键作用。

当细胞受到LPS刺激后,TLR4受体会与其配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

211228454_脂肪酸结合蛋白4_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11228454_脂肪酸结合蛋白4_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脂肪酸结合蛋白4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贺子萱,朱海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产科,北京100038[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孕妇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妊娠期间母婴健康状况、分娩过程、妊娠结局、分娩后并发症等。

因此需要针对GDM作出早期的预测和诊断。

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FABP4)被大量科学研究证明与胰岛素抵抗和GDM有关。

这种新型的促炎脂肪因子在细胞水平上参与调节脂质代谢。

本文主要对FABP4与GDM之间的研究进展和其各种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寻找有效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脂肪酸结合蛋白4;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2(a)-0194-05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HE Zixuan, ZHU Haiyan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Fuxing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tabolic diseases in pregnant women, se‐riously affects 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status during pregnancy, delivery process, pregnancy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delivery.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for earl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of GDM.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4 (FABP4) has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DM in numerous scientific studies. This novel pro-inflammatory adipokine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sm at the cellular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between FABP4 and GDM and its various mechanisms of action were reviewed to provide a clinical reference for finding effective predictive, preventive,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Key word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Insulin resistance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在5.0%~25.5%[1]。

维生素D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维生素D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垦睦凼佥婆岱塑苤查!婴生§旦筮堑鲞箜j翅堕堕』蜜i照趔丛堂:监2塑:!!!婴:№:!维生素D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杨小清郑少雄【摘要】自从在胰岛B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发现维生素D受体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缺乏的个体更易患糖尿病。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生命早期的维生素D缺乏与将来1型糖尿病的发病存在联系,而补充维生素D可以预防1型糖尿病,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证明,维生素D缺乏会损害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加重胰岛素抵抗,并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这表明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维生素D;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Ille—鲥帅shipsbe嘲嘲硼孤面D,dia的tesaIldI啦舡lboHc卿【Id哪啦ⅢG‰玲gi略,刁援粥鼹静砌增.惭矿踟岫砌舰‰,硪删呐蒯,脚慨捌‰挪毋,蝴300211.‰【Abs打act】sincevit锄血Drecepto瑙llavebeenf矶埘iIlpancreaticpceIlsaI]ldi11]Ⅲmmocytes,more舯dⅡ10托咖diesiIldicateddlatpeoplewidlvitarnillD栅cieI】cyaren砌rep蕾硼etosu饪h舶mdiabe慨.EpideIlliolo舀一cal咖di既iIldicafethal“妇1111inDd西ciencyillt}leeadydaysofthelifeisassocia蒯wimtl】eIIlorbiIi可0fsubse-quent聊pe1diabet鹤,卸d、,itamiIlDsuppl锄e眦isahIet0口eventtlledevelop哪ent0fty】peldiabetesandiIrIpmvetheb100d西Ilcoseconnnloftype2出l瞻慨.Studiesonhum蛐姐d删tIlI池lshveIeveaJedt11atvilaInillDde.&iencyiIIlpairstllesynllle《sandsecredonofiIlsIIlin,a器硪valesiIlsminresist甑ce,跏din(鸦as器themorbili哆0fmeIaboIic8yndmme,w11ichindicalemat“tarrIinDpLaysaroIeint}leometandpr哩芦si叽0ftylpe2击abeIes.【Keywords】Vita】[IlinD;Type1diabetes删蛐t璐;Type2diabetesIlleuitIls;MetabolicsyndmrIle(砌咖,西而而耐删,2007,27:190—193)维生素D缺乏的个体更易患糖尿病,并且已在p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发现它的活化形式——la,25(OH)2D3的受体。

细胞lps模型 操作方法

细胞lps模型 操作方法

细胞lps模型操作方法细胞LPS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外毒素(Lipopolysaccharide,简称LPS)激活细胞的模型。

LPS是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结构,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够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

通过建立细胞LPS模型,可以模拟体内炎症反应,并用于探索炎症反应的机制、评估药物的抗炎活性等。

下面详细介绍细胞LPS模型的操作方法。

1. 细胞培养:在开始操作之前,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如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THP-1(人单核细胞)、HEK293(人胚肾细胞)等。

将细胞解冻后,进行离心、洗涤等操作,最后用适当的培养基将细胞悬浮于培养皿中,放入37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密度适合的时候。

2. 细胞处理:将培养好的细胞重新分装至新的培养皿中,用含有LPS的培养基处理细胞。

LPS的浓度可以根据实验需求来确定,通常是以微克/毫升为单位。

控制组可以使用不含LPS的培养基处理。

3. 处理时间和剂量:细胞处理的时间和剂量是关键。

一般来说,细胞培养后24-48小时才会达到处理的平衡状态。

LPS处理的剂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来确定,一般是通过分组设置不同浓度的LPS进行处理,然后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

4. 炎症反应检测:细胞LPS模型的研究重点是观察炎症反应的变化。

可以通过实验室常用的方法进行检测,例如:a) 引发炎症反应的介质释放:通过ELISA或酶活性检测等方法,测定诸如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等介质在培养基中的释放情况。

b) 基因表达变化:通过qPCR等方法,检测相关基因(如炎症因子基因等)的表达变化。

c) 各种酶的活性变化: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可以通过测定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来评估。

d) 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方法:可以检测特定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5. 数据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讨论。

通常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绘制图表,计算相关的统计学指标(如均值、标准差等),并进行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2型糖尿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 年5 月第29 卷第5 期Chin J Diabetes,M a y2021,Vol. 29,No. 5•393 ••文献综述•2型糖尿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付林杨杨张同存【提要】免疫稳态失衡在T2D M发病机制方面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肥胖和I R诱发的慢性亚临床炎症不仅导致In s作用障碍,还造成胰岛卩细胞功能缺陷。

这种代谢性炎症引发的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及N K细胞等免疫功能紊乱,提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功能参与T2D M发生发展。

本文对T2D M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免疫标志物及其免疫疗法调控人体稳态可能成为临床诊治T2D M的新思路。

【关键词】糖尿病,2型;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胰岛素抵抗doi: 10. 3969/j. issn. 1006-6187. 2021. 05.014Study on immun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 U Lin, YAN G Yang, ZH AN G Tongcun.Clinical College o f Wuhan University o f S 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 A N G Yang, E m ail:135****************【Summary】In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the imbalance of immune hermeostasis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Chronic subclinical inflammation, triggered by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not only causes insulin dysfunction, but also leads to islet p cell dysfunction. This metabolicinflammation triggers the dysfunction of immune cells, including macrophages cells, B cells and NK cells. Ithas been suggested that innate and acquired immunity ar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T2DM.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mmune pathogenesis of T2DM is reviewed, the study ofimmune markers and immunotherapy regulating human homeostasis may become a new idea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2DM.【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Innate mmunity ; Acquired immunity ;Insulin resistanceT2D M发生发展涉及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主要表现为 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lps 炎症模型 标准

lps 炎症模型 标准

lps 炎症模型标准一、LPS刺激细胞LPS(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是一种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在LPS炎症模型中,通常将LPS作为刺激物,用于诱导细胞产生炎症反应。

LPS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细胞,如通过细胞表面受体、通过破坏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等。

二、细胞对LPS的响应当细胞受到LPS刺激时,会触发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代谢改变等。

在炎症模型中,细胞对LPS的响应通常表现为产生炎症因子、激活炎症信号通路等。

三、炎症因子的释放炎症因子是指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在LPS炎症模型中,常见的炎症因子包括TNF-α、IL-1β、IL-6等。

这些炎症因子可以进一步激活其他细胞,扩大炎症反应。

四、炎症信号通路炎症信号通路是指由LPS激活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等。

在LPS炎症模型中,常见的炎症信号通路包括TLR4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

这些通路在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五、炎症细胞募集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会向炎症部位募集。

这些细胞的募集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LPS炎症模型中,可以通过观察炎症细胞的募集情况来评估炎症模型的效度。

六、组织损伤和修复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组织损伤和修复是同时发生的。

组织损伤是由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引起的,而修复则是由纤维结缔组织、血管新生等过程完成的。

在LPS炎症模型中,可以通过观察组织损伤和修复的情况来评估模型的严重程度和愈合过程。

七、炎症模型的验证为了确保LPS炎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验证实验。

验证实验可以包括使用不同的LPS浓度和刺激时间、使用不同的细胞类型等。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可以评估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八、模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了使LPS炎症模型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操作流程(SOP)。

1,25(OH)2D3调节T2DM单核细胞对LPS的高反应性

1,25(OH)2D3调节T2DM单核细胞对LPS的高反应性

糖 尿病 的发 生是 环境 和遗 传 因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其 发病 机制 复 杂 , 至今 未 能 完 全 阐明 。免 疫 炎 症学说 认 为糖 尿病 是一 种 以天 然免疫 激 活和 低度 炎
本 研究 旨在 探 讨 T D 患 者 单 核 细 胞 在 体 外 对 2M
TR L 4配体 L S的反 应 性 以及 维 生 素 D P 3对 这 种 反 应 性 的调 控作 用 。
症 为特 征 的疾 病 。Tl样受 体 ( ol iercpos o l Tl—l eet , k r TR) L s是近 来 备受 关 注 的 天 然 免疫 受 体 , 它们 不 仅 能激活 天然 免疫 , 导致 一 系列 的免疫 炎症 反应 ; 且 而 也为激 活获得 性 免疫 提 供 共 刺 激 信 号 , 天 然 免 疫 是
Jn 20 u .0 8
文 章 编 号 :0 6— 44 2 0 ) 3— 2 1 5 10 0 6 (0 8 0 0 5 —0
1 2 ( H) D ,5 O 2 3调 节 T M 单 核 细 胞 对 2 D L S的 高 反应 性 P
杜 伎 , 智 广 , 周 黄 干, 游 硕
研 究显 示 T R L 4作 为 L S的 信 号 转 导 受 体 , P 能 够作为 桥梁将 天 然 免疫 、 肪 代谢 和胰 岛素 抵 抗 三 脂 者 联 系起 来 I, 2 而且 L S C 1 j P/ D 4也 与 胰 岛 素 敏 感
性、 肥胖 和糖 尿病 相 关 j 而单 核 细 胞 表 面 高 表 达 。
和获得 性免疫 之 间 的桥 梁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1 研 究 对象 .
正常对照组 2 3例 , 经检查 体格健康 , 排除糖 并 尿病 、 高血 压 、 心 病及 肾病 等 内分 泌代谢 性疾 病病 冠

单核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夏晟宁,尹侃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预测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的临床价值㊂方法:选取2020年10月 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94例作为研究组,单纯T2DM病人60例作为T2DM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年龄㊁性别㊁体质指数㊁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㊁Gensini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HR对T2DM并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㊂结果:对照组㊁T2DM组㊁研究组三酰甘油(TG)㊁总胆固醇(T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㊁空腹血糖(FBG)㊁糖化血红蛋白(HbA1c)㊁单核细胞数量(MONO)㊁MHR逐渐增加(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降低(P<0.01),研究组糖尿病病程㊁Gensini 评分高于T2DM组(P<0.01)㊂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病人MHR与HbA1c㊁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TG㊁MHR是T2DM病人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MHR预测T2DM病人并发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最佳截断值为0.448,敏感度㊁特异度分别为72.80%㊁67.09%㊂结论: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MHR升高,MHR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并发冠心病病情程度,是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对T2DM并发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㊂关键词2型糖尿病;冠心病;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单核细胞数量;血脂d o i:10.12102/j.i s s n.1672-1349.2024.01.024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T2DM)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我国T2DM患病率可高达11.2%[1]㊂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T2DM 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2]㊂T2DM对人体主要的危害在于慢性并发症所致残疾和死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T2DM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甚至超过T2DM[3]㊂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T2DM并发冠心病对于改善病人预后至关重要,但目前主要的筛查手段为多为侵入性检查,且价格昂贵,不利于临床广泛应用,尚缺乏简便㊁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T2DM病人早期冠状动脉病变情况[4]㊂研究表明,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环节,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反映慢性炎症状态的有效指标,MH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㊁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并且对T2DM并发冠心病的进展和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5]㊂另有研究发现,MHR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预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基金项目(No.20201300)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410007)通讯作者尹侃,E-mail:******************引用信息夏晟宁,尹侃.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 22(1):129-132.测因子,并且与代谢综合征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6]㊂但目前对于MHR与T2DM并发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MHR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为该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0月 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94例作为研究组,单纯T2DM 病人60例作为T2DM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人60名作为对照组㊂研究组,男60例,女34例;年龄46~ 74(63.23ʃ9.62)岁;体质指数20.67~26.14(23.82ʃ2.74) kg/m2㊂T2DM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3~72(62.41ʃ9.58)岁;体质指数20.35~27.37(24.13ʃ2.83)kg/m2㊂对照组,男34名,女26名;年龄42~74(62.65ʃ9.39)岁;体质指数20.24~27.68(24.22ʃ2.68)kg/m2㊂1.2纳入标准1)研究组㊁T2DM组病人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7]中T2DM的诊断标准;2)研究组病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T2DM组病人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8];3)年龄40~75岁;4)生命体征平稳;5)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3排除标准1)除T2DM外的其他类型糖尿病;2)严重肺㊁肝㊁肾器质性疾病;3)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力衰竭;4)血液病㊁恶性肿瘤或精神类疾病;5)全身感染性疾病;6)近4周内接受手术或严重创伤;7)近4周内应用降脂药物㊂1.4方法收集各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体质指数㊁吸烟㊁糖尿病病程㊁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及药物使用情况等㊂研究组㊁T2DM组于入院第2天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8mL,分装于2支无菌试管内,一支试管室温下对标本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3000r/min,离心机的半径为7cm;室温下静置60min,收集血清置于-80ħ冰箱内待测,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㊁三酰甘油(TG)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㊁空腹血糖(FBG)㊁糖化血红蛋白(HbA1c)㊂另一支试管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记录单核细胞数量(MONO),计算MHR㊂对照组于体检当日上午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上述检测㊂研究组㊁T2DM组入院后1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Gensini法进行冠状动脉评分,狭窄程度积分乘以狭窄部位积分为该部位病变积分,所有部位病变积分之和为该病人的Gensini评分[9]㊂1.5观察指标比较对照组㊁T2DM组㊁研究组年龄㊁性别㊁体质指数㊁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㊁Gensini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HR对T2DM并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㊂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应用LSD-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 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MHR对T2DM并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3组临床资料比较3组年龄㊁性别㊁体质指数㊁吸烟史㊁冠心病家族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㊁T2DM 组㊁研究组TG㊁TC㊁LDL-C㊁FBG㊁HbA1c㊁MONO㊁MHR 逐渐增加(P<0.01),HDL-C逐渐降低(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糖尿病病程㊁Gensini评分高于T2DM组(P<0.01),详见表1㊂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病人MHR与HbA1c㊁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7,P< 0.001;r=0.702,P<0.001)㊂表13组临床资料比较组别样本量年龄(岁)性别(例)男女体质指数(kg/m2)糖尿病病程(年)吸烟史(例)高血压(例)冠心病家族史(例)MHRGensini评分(分)对照组6062.65ʃ9.31342624.22ʃ2.6818140.33ʃ0.08T2DM组6062.41ʃ9.58372324.13ʃ2.83 5.07ʃ1.442031190.41ʃ0.13①30.53ʃ7.44研究组9463.23ʃ9.62603423.82ʃ2.748.12ʃ1.963555270.55ʃ0.16①②92.71ʃ10.35统计值F=0.152χ2=0.799F=0.456t=-10.391χ2=0.875χ2=0.696χ2=1.072F=53.370t=-40.337 P0.8590.6710.635<0.0010.6460.4040.585<0.001<0.001组别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FBG(mmol/L)HbA1c(%)MONO(ˑ109/L)对照组 1.25ʃ0.34 3.92ʃ1.06 1.51ʃ0.45 2.40ʃ0.62 4.45ʃ1.01 5.02ʃ0.960.41ʃ0.09 T2DM组 1.82ʃ0.39① 4.38ʃ1.14① 1.14ʃ0.29① 2.79ʃ0.81①7.72ʃ1.24①7.01ʃ1.24①0.45ʃ0.11①研究组 2.95ʃ0.52①② 4.97ʃ1.38①②0.96ʃ0.27①② 3.25ʃ0.87①②9.18ʃ2.33①②8.48ʃ1.63①②0.53ʃ0.12①②统计值F=297.071F=13.774F=49.565F=21.757F=132.834F=118.116F=23.972 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与T2DM组比较,②P<0.01㊂2.2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以T2DM病人是否并发冠心病为因变量,以表1中T2DM组㊁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㊁MHR是T2DM 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㊂详见表2㊂表2T2DM并发冠心病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Waldχ2值P OR值95%CITG0.2980.142 4.8540.025 1.349[1.028,1.773] MHR0.2490.106 5.7660.016 1.290[1.019,1.595]2.3MHR对T2DM并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AUC为0.731,95%CI(0.658,0.802),取最佳截断值为0.4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0%和67.09%㊂详见图1㊂图1MHR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ROC曲线图3讨论T2DM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冠心病等常见并发症成为T2DM致残㊁致死的主要因素[10]㊂T2DM并发冠心病不仅会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还会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㊁恶性心律失常㊁心力衰竭等发生风险,多数病人预后较差[11]㊂目前对于T2DM并发冠心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价主要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尽管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佳,但也存在着创伤大㊁检查费用高等不足㊂血液指标具有经济快捷㊁便于短期内动态随访等优点,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㊂本研究探讨MHR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临床价值㊂冠心病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而慢性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生理病理基础,单核细胞可介导机体的炎症反应,其活化后可分泌多种黏附因子和促炎因子,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活化的单核细胞可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并在相关因子的刺激下分化为巨噬细胞,被诱导的巨噬细胞可促进促炎因子㊁基质金属蛋白酶㊁组织因子的分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生[12-13]㊂HDL-C是一种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脂蛋白,可逆向转运组织中的胆固醇,还抑制LDL-C的氧化,阻止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转化和单核细胞的促炎和促氧化作用,还具有抗炎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㊁抗血栓㊁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子[14-16]㊂MHR结合了心血管病具有相互作用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型炎性因子㊂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㊁T2DM组㊁研究组MONO㊁MHR值逐渐升高,HDL-C逐渐降低,且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病人MHR与HbA1c㊁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表明MHR与T2DM㊁T2DM并发冠心病密切相关㊂T2DM病人会生成大量晚期糖基终末代谢产物,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并激活单核细胞,而单核细胞在趋化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刺激下不断募集,进而分化成巨噬细胞,导致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加重,进而刺激单核细胞增殖,MONO计数升高[17]㊂血液内HDL-C 含量与单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相关机制包括:1)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对胆固醇有逆向转运作用,从而减少具有清除动脉壁的胆固醇有沉积作用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生成;2)HDL颗粒可抑制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的产生,对脂质过氧化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也发挥抑制作用,使单核细胞生成减少;3)HDL颗粒还可与部分炎症介质结合,从而中和白细胞的趋化活性,抑制单核细胞聚集[18]㊂因此,MHR结合MONO和HDL-C两个指标的因素,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MHR 值较单纯T2DM病人升高,表明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加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人的病情程度㊂Chen等[19]研究结果显示,T2DM 病人MHR与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呈正相关,MHR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㊂本研究也显示,MHR是T2DM 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表明MHR在T2DM 并发冠心病病情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㊂本研究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分析显示,MHR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AUC为0.731,最佳截断值为0.4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0%和67.09%,表明MHR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能力中等,单独应用MHR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效果一般,有必要联合其他预测因子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㊂综上所述,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MHR升高,MHR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T2DM并发冠心病的病情程度,是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对T2DM并发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㊂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首先为单中心临床研究,纳入病例数较少;所得结论尚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另外,MONO和HDL-C 两个指标的测定均为单次测量值,难以排除其他原因对测量值的影响,同时本研究并未对MHR值进行动态观察,MHR值变化与T2DM病人心血管事件进展的相关性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㊂参考文献:[1]LI Y,TENG D,SHI X,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mainland of China using2018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BMJ,2020,28:369:m997.[2]郭怡,孙信,黎泽明,等.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锻炼行为现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1):56-60;98.[3]ILANGKOVAN N,MOGENSEN C B,MICKLEY H,et al.Prevalence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a non-specific chest painpopulation in emergency and cardiology departments comparedwith the background population: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Southern Denmark with12-month follow-up of cardiac endpoints[J].BMJ Open,2018,8(3):391-394.[4]王亚柱,郭云飞,刘超,等.血清骨桥蛋白和骨保护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22,38(1):47-52.[5]WU T T,ZHENG Y Y,CHEN Y,et al.Monocyte to 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as long-term prognostic marker in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J].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2019,18(1):180.[6]USLU A U,SEKIN Y,TARHAN G,et al.Evaluation of monocyte to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in the presence andseverity of metabolic syndrome[J].Clinical and AppliedThrombosis/Hemostasis,2018,24(5):828-833.[7]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4):311-398.[8]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稳定性冠心病基层诊疗指南(2020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3):265-273.[9]李华平,薛成年,陆春雷.血小板相关指标及Gensini评分在PCI术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9):1042-1045.[10]张茂,杨启才,姜荣泸,等.血脂康联合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3):326-332.[11]SUN L Y,TU J V,BADEREDDEEN A,et al.Prevalence and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women andmen with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versus reduced ejectionfraction[J].J Am Heart Assoc,2018,7(12):56-58.[12]DUARTE V H R,MIRANDA C,CRUZ M S,et al.TREML4mRNAexpression and polymorphisms in blood leukocytes areassociated with atherosclerotic lesion extension in coronaryartery disease[J].Sci Rep,2019,9(1):7229.[13]王启平,朱玉华,钱国权.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中的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6):579-583.[14]DI BARTOLO B A,SCHWARZ N,ANDREWS J,et al.Infusionalhigh-density lipoproteins therapies as a novel strategy fortreating atherosclerosis[J].Arch Med Sci,2017,13(1):210-214.[15]余嘉清,韩敏,朱兵,等.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肌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5):715-720.[16]桑婉玥,李红建.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27(10):797-800. [17]王莹,吴少敏,马贵洲,等.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10):899-904.[18]ACIKGOZ N,KURTOGLU E,YAGMUR J,et al.Elevated monocyte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and endothelialdysfunction in Behçet disease[J].Angiology,2018,69(1):65-70.[19]CHEN J W,LI C,LIU Z H,et al.The role of 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 in prediction of carotid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J].FrontEndocrinol(Lausanne),2019,10:191.(收稿日期:2022-09-29)(本文编辑郭怀印)。

脂肪组织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织ꎬ其主要功能包括脂肪形式的能量存储和热绝缘
发病机制中起中心作用ꎬ如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
中的机械作用ꎮ 此外ꎬ白色脂肪组织还是主要的分
等ꎮ 肥胖环境中的脂肪细胞以肥大和缺氧为特征ꎬ
泌器官ꎬ它通过分泌脂肪因子和具有生物活性的脂
是炎性反应的重要来源ꎮ 这种炎性反应是由大量细
质介质来调节全身的稳态ꎮ
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所介导的ꎬ 包括 TNF ̄α、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wh116@ 126.com
舒凤 脂肪组织炎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疫细胞的协同作用参与了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
发生ꎮ
1053
表明 IP 受体信号传导抑制 Th2 介导的过敏性炎性
反应ꎮ 在卵蛋白诱导的哮喘中ꎬIP 受体缺失导致抗
1 脂 肪 组 织 与 急 性 炎 性 反 应 的 促 炎 脂 质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ꎬ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要:本文探讨了与脂肪组织炎性反应相关的脂质介质ꎬ促炎介质:环氧合酶衍生的二十烷类化合物( 如前列腺
素) ꎻ促炎性反应消退介质:由 ω ̄6 ̄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脂氧素ꎬ以及由 ω ̄3 ̄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消退素等ꎮ
炎性反应的治疗不应局限于急性级联拮抗剂或抑制剂的使用ꎬ而应扩大到考虑炎性反应消退阶段诱导剂或激动剂
体(EP1 ̄EP4) 结 合ꎬ 可 调 节 巨 噬 细 胞、 树 突 状 细 胞
与 PGD2 在过敏性炎性反应中的促炎作用不同ꎬ
有多种生物活性ꎮ PGE2 与不同的 EP(E ̄prostanoid)受
器功能ꎬ在致病反应中起重要作用ꎮ
( dendritic cellꎬDC) 、T、B 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的功

备课素材:炎症反应过度的反馈机制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备课素材:炎症反应过度的反馈机制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炎症反应过度的反馈机制先看一道试题:如图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

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TLR4的本质是。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于免疫。

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

答案:(1)抗原受体蛋白(糖蛋白或蛋白质)(2)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TLR4内吞(3)非特异性细胞凋亡解析:分析题图中左图,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VEGFR-3和VEGF-C的表达,引起过度炎症反应或败血症。

分析题图中右图,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

(1)细菌或细菌脂多糖LPS在免疫学上相当于抗原,TLR4的本质是受体蛋白。

(2)过度或持续性的TLR4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在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kB活性,降低败血症发生的可能。

大部分病原体均起作用,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吞噬病菌后会发生死亡现象,该现象属于细胞凋亡。

此题涉及过度炎症反应的反馈。

高中生物学的教材中,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炎症反应是教学中的重点。

教材中提供的是简单浅析的机理示意图,即通过吞噬细胞和中心粒细胞作用。

那么,过度炎症反应的反馈机制是什么?1.研究的成果、背景和意义2014年3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免疫》(Immunit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论文。

高碘酸-kdo-lps原理

高碘酸-kdo-lps原理

高碘酸-kdo-lps原理
高碘酸-KDO-LPS原理是一种用于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内毒素是一种存在于细菌中的毒素,可以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并导致休克、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内毒素是很重要的。

高碘酸-KDO-LPS原理是基于脂多糖(LPS)分子的结构特点,根据高碘酸氧还原物的还原作用来检测内毒素的存在。

LPS分子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一种巨大的分子复合体,由脂肪酸、糖类和一种称为KDO的糖醇酸组成。

KDO是LPS分子的一部分,也是高碘酸
-KDO-LPS原理检测的靶点。

在高碘酸-KDO-LPS原理中,首先将检测样品和高碘酸反应。

高碘酸氧化还原作用,在LPS分子中含有KDO的部位发生还原反应,产生一个叫做2-甲基-8-羟基-吡啶-4-酮(MHDP)的化合物。

这种化合物可以吸收可见光,使得溶液变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LPS分子的含量有关。

这个反应的原理是利用高碘酸的强氧化作用将KDO还原成MHDP,同时使试液的颜色变深。

高碘酸-KDO-LPS原理检测内毒素的敏感性很高,可以检测到低至1个pg/ml的LPS浓度。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检测多种细菌中的LPS分子,不需要特定的检测菌株,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高碘酸-KDO-LPS原理只能检测到LPS分子的存在,而无法区分LPS分子是活体细菌产生的还是死亡后释放的。

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高碘酸-KDO-LPS原理是一种快速、简便且具有高灵敏度的方法,能够明确检测内毒素的存在,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核细胞表面 CD14、TLR4 的表达和细胞内 NF - κB p65磷酸化水平 。 PE - 标 记的同型对照 ( IgG 2a,κ) 、A lexa Fluor 488 - 标记的 同型 对 照 ( IgG 1,κ) 、PE - 标 记 抗 人 CD14 抗 体 ( IgG 2a,κ) 、生 物 素 标 记 抗 人 TLR4 抗 体 ( clone HTA125, IgG 2a,κ)和 strep tavidin - PE ( San D iego, CA )均购自美国 BD 公司 ; A lexa Fluor 488 - 标记 NF
正常对照和 T2DM 组单核细胞在 LPS干预下 , 细胞表面 TLR4 表达均下降 ,但正常对照组的降低 较 T2DM 组显著 ,而 1, 25 (OH ) 2 D3孵育 48 h后 ,正 常对照组和 T2DM 组单核细胞表面 TLR4表达则无 明显差异 (图 2 - B ) 。 214 1, 25 (OH ) 2 D3 对 LPS刺激下单核细胞 NF κB p65磷酸化 、IL - 1β和 TNF - α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的发生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 。其发病机制复杂 ,至今未能完全阐明 。免疫炎 症学说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以天然免疫激活和低度炎 症为特征的疾病 。 Toll样受体 ( Toll - like recep tors, TLR s)是近来备受关注的天然免疫受体 ,它们不仅 能激活天然免疫 ,导致一系列的免疫炎症反应 ;而且 也为激活获得性免疫提供共刺激信号 ,是天然免疫 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桥梁 。
采用 SPSS 13. 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统 计指标均进行正态性检验 , 以均数士标准差 ( x ± SD )表示 。处理组内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 , 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211 T2DM 患者及对照人群的一般情况 T2DM 组和对照组比较 ,年龄 、BM I、血压和血脂
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 P > 0. 05) ,而 TLR4 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25) 。 (图 1) 。
表 1 T2DM 组和正常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x ±SD )
Con tro l
T2DM
M ale / Female Age ( y)
BM I( kg /m2 ) SBP (mmHg) DBP (mmHg) TG (mmol/L ) TC (mmol/L ) LDL - CH (mmol/L ) HDL - CH (mmol/L ) FBS (mmol/L ) IL - 1β(pg/mL ) TNF - α(pg/mL )
研究显示 TLR4 作为 LPS的信号转导受体 ,能 够作为桥梁将天然免疫 、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三 者联系起来 [ 1, 2 ] , 而且 LPS /CD14 也与胰岛素敏感 性 、肥胖和糖尿病相关 [ 3 ] 。而单核细胞表面高表达 TLR4受体和它的共受体 CD14,有研究发现 T2DM 单核细胞具有前炎症特性 ,表达炎症因子的能力增 强 [4]。
213 1, 25 (OH ) 2 D3 对 LPS刺激下单核细胞表面 CD14和 TLR4表达的影响
M TT结果表明浓度为 100 ng /mL LPS和 10 - 7 M 1, 25 (OH ) 2 D3对单核细胞活性无影响 (结果未显 示 ) 。在有或无 1, 25 (OH ) 2D3预孵育 , LPS作用下 的正常对照组和 T2DM 组单核细胞表面 CD14表达 组间比较未有明显差异 (图 2 - A ) 。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 25·2
南昌大学学报 (理科版 )
20087年
采集空腹静脉血于肝素抗凝管中 ,用人淋巴细 胞分离液 1. 077 (美国 sigma - aldrich公司 )分离获 取外周单个核细胞 ( PBMCs) 。 PBMC s经 CD14阳性 磁珠 (德国 M iltenyi B iotec 公司 )分选后获得 CD14
流式细胞术分析单核细胞 NF - κB p65磷酸化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OH ) 2D3调节 T2DM 单核细胞对 LPS的高反应性
已有研究证实维生素 D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维 生素 D 及其类似物可下调单核细胞 TLR表达 [ 5 ] ,并 呈时间 - 浓度依赖性 ,可引发对抗原相关分子成分 的低反应性 [ 6 ] 。最近的一些相关研究表明 [ 7 ] 天然 免疫可能与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 。
本研究 旨 在 探 讨 T2DM 患 者 单 核 细 胞 在 体 外 对 TLR4配体 LPS的反应性以及维生素 D3 对这种反 应性的调控作用 。
注 : UD:低于试剂盒检测值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3 P < 0. 01。
图 1 流式细胞分析单核细胞表面 CD14和 TLR4表达 (M F I ±SD )
注 : T2DM 的单核细胞表面 TLR4 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 CD14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与正常对照比较 , 3 P < 0. 05。
· 35·2
水平 ,以只加培养液的单核细胞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
单核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 (M F I)为基线值 ,观察干 预组单核细胞 NF - κB p65磷酸化水平与基线值的
比值 。 T2DM 患者单核细胞在 LPS作用下 ,细胞内 NF - κB p65磷酸化水平增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
群单核 细 胞 ( P < 0. 001 ) , 1, 25 (OH ) 2 D3 干 预 后 T2DM 和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磷酸化 NF - κB p65
所有入选者为中国汉族彼此间无亲缘关系的人 群 。本研究获得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 准。 112 单核细胞的分离培养
收稿日期 : 2008 - 04 - 1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670991) 作者简介 :杜 弢 (1976 - ) ,女 ,博士生 13 通讯作者 :周智广 ,男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
15: 8 45 ±12 23. 2 ±2. 2 116 ±12 75 ±10 1. 15 ±0. 12 4. 80 ±0. 53 3. 09 ±0. 36 1. 29 ±0. 13 4. 91 ±0. 59
UD 2. 9 ±0. 5
13: 9 52 ±11 24. 2 ±2. 5 115 ±13 73 ±7 1. 20 ±0. 21 4. 50 ±0. 62 3. 20 ±0. 27 1. 32 ±0. 17 5. 76 ±0. 703 2. 4 ±0. 5 4. 4 ±0. 63
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 T2DM 的 FB S、IL - 1β以及 TNF - 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表 1) 。 212 磁珠分离后的单核细胞表面 CD14和 TLR4表 达的流式分析结果
磁珠分离后的 CD14 + 单核细胞纯度流式细胞 术测定达 95%以上 。 T2DM 组单核细胞表面 CD14
- κB p65 ( Ser536)磷酸化抗体购自美国 CST公司 。 流式分析的细胞样本准备参照相关试剂说明书 。 114 IL - 1β和 TNF - α的浓度测定
用 EL ISA 法检测血清和细胞培养液中 IL - 1β 和 TNF - α的浓度 , EL ISA 试剂盒均购自美国 BD 公 司 ,检测步骤参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 115 统计学处理
+单核细胞 。分离纯化后的单核细胞按 2 ×105 /mL 接种至 24孔板 ,细胞培育基为 RPM I - 1640培养液 (内含 10% FB S、50 U /mL 青霉素 、50 mg /mL 链霉 素 ) ,每孔总体积 1 mL。于含或不含 10 ~7M 的 1, 25 (OH ) 2D3培养液中培养 48 h后 ,再用终浓度为 100 ng /mL LPS干预 3 h 后 ,收集单核细胞和培养 液 。设置只含有培养基的处理组为对照组 ,对照组 和各干预组均设为 3 孔 ,数据为三孔的平均值 。用 M TT法 分析 10 - 7M1, 25 (OH ) 2D3 和 100 ng /mL LPS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 113 单核细胞表面 CD14和 TLR4表达以及细胞内 NF - κB p65磷酸化水平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正常对照组 23例 ,经检查体格健康 ,并排除糖
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及肾病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 史 ,且均无糖尿病家族史 。 T2DM 组 22 例 ,均选自 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随访患者 ,糖尿病诊断均符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标 准 。排除继发性糖尿病 ;心 、肝 、肾功能不良者 ;近 3 个月发生过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妊娠及哺乳期者 ;合 并有其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者 。 GADA < 0. 05。空 腹 血 糖 低 于 7. 0 mmol/L , HbA1c 低于 6. 5%纳入 。
1, 25 (OH) 2 D3调节 T2DM 单核细胞对 LPS的高反应性
杜 弢 ,周智广 3 ,黄 干 ,游 硕
(中南大学 湘雅二医院 代谢内分泌研究所 ;中南大学 糖尿病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11)
摘 要 :探讨 1, 25 (OH ) 2D3对 2型糖尿病 ( T2DM )患者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体外培养的外周单核细胞分别 从 23例正常对照和 22例 T2DM 患者中获得 。观察 1, 25 (OH) 2D3预干预后 ,单核细胞对 TLR4配体 (脂多糖 , LPS) 的反应性变化以及单核细胞表面 CD14和 TLR4表达变化 。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核细胞 CD14和 TLR4表达以及 NF - κB - p65磷酸化水平 , IL - 1β和 TNF - 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 ISA )检测 。 T2DM 单核细胞表面 TLR4表达 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 0. 05) ; LPS使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表面 TLR4表达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 T2DM 组 ( P < 0. 05) 。 LPS干预后 T2DM 单核细胞的 NF - κB - p65磷酸化水平和 IL - 1β和 TNF - α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 < 0. 001) ; 1, 25 (OH ) 2D3预干预后 , LPS对单核细胞表面 CD14和 TLR4表达 、NF - κB - p65磷酸化水平和 IL - 1β、TNF - α浓度的影响在 T2DM 和对照组间比较无差异 ( P > 0. 05) 。研究结果表明 1, 25 (OH ) 2D3对 T2DM 患者单核细 胞的高反应性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这有助于我们近一步地认识和探讨 1, 25 (OH ) 2D3对 T2DM 的固有免疫 调节的作用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单核细胞 ; Toll样受体 4;脂多糖 ; 1, 25 (OH ) 2D3 中图分类号 : R392112 文献标识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