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93f390910ef12d2af9e785.png)
第四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现代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管理,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从单独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到资产负债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后者适应了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变动,成为当前西方各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机制。
4.1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固定和狭窄(大多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工商企业资金需求比较单一,加之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限制,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方面,即通过对资产结构的恰当安排来满足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要。
它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即利润最大化和资产流动性的相互矛盾性。
商业银行所强调的都是单纯的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是与当时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
在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主要理论思想----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 Theory)、资产转移理论(The Shiftability Theory) 和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income Theory)以及三种主要的资产管理方法----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和线性规划法。
4.1.1 资产管理理论观点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重点的传统管理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前,资产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只能被动的接受负债;而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资产的主动权却掌握在银行手中,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应是资产业务,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达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统一。
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初级阶段,是在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超货币供给理论几个不同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
1.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 Theory)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论。
这一理论是在18世纪英国银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为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给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
第十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上课课堂
![第十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上课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0b1e5d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d.png)
把所有因素用数学方式表达:
目标函数和约束:
定义
最大化Z=0.12X1+0.08X2
目标函数
服从约束条件
X1+x2≤2500万
总资产负债约束
X2≥0.25X1
流动性约束
X1>0,X2 >0
非负约束
特选课件
22
短 期 证 券 (
x2
百 万
)
货 币 单
A 25
位
z* z
在E点上,总收益为: 0.12×2000+0.08×500 =280(万)
特选课件
27
第三节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及其评价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概念 资产负债利率敏感程度衡量的两个指标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对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的评价
特选课件
3
(二)资产转移理论(H.G.密尔顿1918年 提出)
这种理论的产生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借款 的需要,而使银行持有的政府证券增多,金融资产 的流动性增强。
在此条件下,该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
关键在于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只要银行掌握的证 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转让给中央银行,就 没有必要非限于短期自偿性贷款。
该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 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 来源。相反,银行资产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则是其自 身控制的内在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 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 营管理目标。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特选课件
2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 论,亚当斯密《国富论》)
2. 货币市场的发展,为银行通过主动负债争取资金来源 提供了方便。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454b6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8.png)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概述:资产负债管理(ALM)是商业银行管理资产和负债以及管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取收益,而资产负债管理则是帮助银行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目标和原则,以及常用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通过合理配置资金和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管理手段。
它包括银行资产组合管理和负债组合管理两个方面。
资产组合管理主要涉及银行的贷款投资和其他资产配置,负责银行可获得的收益。
负债组合管理则主要涉及银行的存款和借款等负债组成,负责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和流动性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力求实现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和匹配,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面临的市场、信用、流动性等风险。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1)风险管理:降低资产负债的风险敞口,确保银行在面临市场波动和信用风险时能够承受和控制风险;(2)流动性管理:保障银行短期和长期资金需求的平衡,确保银行能够按时偿还债务和满足客户资金需求;(3)利率收益管理:平衡银行利率敏感性,确保银行能够在利率变动中获取合理的收益。
2. 原则:(1)匹配原则:根据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利率、货币和种类等特性进行合理匹配,避免资产负债安排上的不匹配带来的风险;(2)多样化原则:实现资产负债的多样化配置,通过分散投资和分散风险来降低银行面临的风险;(3)稳健原则:强调规避过度风险,保证银行的资本充足性,防止过度杠杆带来的潜在风险。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和方法1. 工具:(1)贷款和投资组合管理: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贷款和投资品种、地域和行业进行资产组合配置,实现风险分散、收益最大化和流动性管理;(2)资金市场操作: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质押担保等操作,通过调整短期市场利率和流动性来管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3)衍生品工具:如利率互换、货币期货和期权等,用于管理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4)风险度量模型:包括价值-at-风险(VaR)模型和压力测试等,用于度量资产负债组合的风险敞口和风险水平。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4c7b29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7.png)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在银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资产负债管理是在银行管理中特别重要的一种管理方法,是指以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匹配为核心,运用综合的技术与方法,合理配置和管理银行资产和负债,以提高资产负债收益和管理效益。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匹配原则。
在匹配原则的指导下,资产负债管理实现了资产和负债之间的风险平衡和收益平衡。
这种平衡不是简单的匹配,而是平衡风险与收益。
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钱”和“债”的管理,而是更多地关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随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逐步完善。
在理论层面上,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控制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两大核心目标。
其中资产价值的最大化可以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来实现。
资产配置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
投资组合分散化是有效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实践层面上,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需要依赖于多种资源和手段。
首先是对各种类型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分类和评估,其次是制定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方案。
资产配置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前景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
其次,还需要考虑到银行自身的风险特点和投资组合的分散化程度。
此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也需要通过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等手段来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的目标。
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收益,还可以为银行实现盈利和稳健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银行资产和负债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盈利和稳健增长。
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平衡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资金的平衡,在资产和负债管理中还需要考虑到银行不同的及时流动性水平,以及不同资产结构下的应对措施。
对于一些大型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还需要考虑流动性池的建设,以实现更高效的资产负债管理。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关注银行负债的经营,还与客户需要、市场前景、银行的风险和投资组合的分散化程度相结合,是多方面的综合管理。
第11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第11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40699200fe4733687e21aac3.png)
了解资产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了解负债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和内容; 掌握资产负债协调管理的方法; 能有效运用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方法。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
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从商业银行的出现到20世纪50年代,各国商 业银行大都一直奉行资产管理战略。 (一)核心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决策领域不是负债而 是资产。商业银行通过仔细管理其资产来满足 流动性需求,保证银行取得利润。
(三)演进
商
资
预
业
产
期
贷
转
收
款
移
入
理
理
理
论
论
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简介
(一)真实票据理论(商业贷款理论) 1、产生背景
英国产业革命初期,占支配地位的还是工厂手 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
商业银行尚未具有较大的规模,其业务经营的 范围还很有限。
2、基本内容
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 活期存款,因此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 考虑保持高度的流动性。
(二)背景
主观原因: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活 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有限,银行家首先是将注意 力集中于如何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付客户的提款, 至于如何扩大资金来源,增加盈利,还未及考虑。
客观原因: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工商企业贷款需求比 较单一,数量也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使 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努力增加资金来源, 扩大盈利,而只需要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满 足客户贷款和提款的要求。
负债经营,经营管理的重点由资产方转向负债 方。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负债,或者"购买" 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扩张,实现银行三性原则 的最佳组合。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027ecc3284ac850ac024246.png)
(二) 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分配法
资金汇集法(Pool-of-Funds Approach)也称资金总库 法,其内容是:不考虑银行资金来源的不同特性,将商业 银行的各种负债,即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自 有资本汇合成一个资金库,看做是单一的资金来源而加以 利用,资金库的大小不是由银行的决策而是由外部市场因 素(如企业活动、人口增长、货币政策)所决定的。
二、负债管理思想 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在20
世纪60年代后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银行对高额利润 的追求,使得保持银行资金盈利性和流动性的矛盾更为突 出,单靠资产管理已不能满足银行高盈利的要求。与此同 时,商业银行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使得银行的资金来 源无论在渠道上还是数量上,都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如 各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茁壮成长,证券市场迅速成熟。 外在的竞争压力与内在的盈利动机相结合,促使银行必须 另辟蹊径解决流动性问题,从而导致了负债管理理论的产 生。同时,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为负债管理理论的实 施提供了可能性。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图17-1 资金汇集法
第十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资产分配法
资金汇集法过分强调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而没有区 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资本金等不同资金来 源对流动性的不同要求。这种缺陷引起商业银行利润的极 大流失,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在此情形下 将所有负债看作单一资金来源已经不现实。每一种资金来 源都有其独特的易变性和法定准备要求。银行管理者根据 这些情况开始运用一种资产负债表分配技术——资产分配 法。
资金汇集法起源于商业银行创建初期,在20世纪“大 萧条”时期被广泛应用。基本做法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1)保证充分的第一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 存款、在其他机构的存款余款,以及收款过程中的现金。 (2)保证第二准备金,为防范所预见到的现金需求和未预见 到的意外提供流动性。 (3)银行拥有了充足的流动性之后,其余资金就可以考虑分 配用于客户信贷需要。所有合理贷款要求都应在可贷资金 限度内解决。 (4)银行在满足了信贷需要后所剩余的资金可分配用于购买 长期公开市场证券。投资账户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创 造收入。二是在这些证券接受到期时补充第二准备金。
第七章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
![第七章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https://img.taocdn.com/s3/m/be6816eb312b3169a551a477.png)
第七章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
(一) 库存现金的形成 在银行日常运营过程中,现金处于流动状态,既有现金收入,又有现金支出。银行现金收支的主要来源 和方式如下: 银行收回现金的渠道主要有:(1) 储蓄性存款现金收入,也称为储蓄性现金回笼,即银行通过吸收城乡居 民储蓄存款回笼的现金。(2) 商品销售回笼现金,即通过商品销售收入现金后由商业单位再缴存银行。(3) 服 务事业现金收入,也称为服务回笼,即城乡居民用现金支付各种费用,而收入现金的单位将其缴存开户银行。 通过这种方式回笼的现金称为服务性现金回笼。(4) 税收性现金回笼,即国家税务部门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 车船牌照税、集市贸易交易税等税收活动回笼的现金,再由有关税务部门存入开户银行,通过税收形式回笼 的现金称为税收回笼。 银行现金投放的渠道主要有:(1) 储蓄存款现金支出。(2) 工资性现金支出。(3) 行政事业费现金支出。(4) 农副产品收购现金支出。 (二) 库存现金管理方式 1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
2.中心金库与机构尾箱间的现金调拨 (三) 库存现金规模的确定 1.库存现金需要量的匡算 2.最适送钞量的测算 3.现金调拨临界点的确定 4.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的经营策略 (四) 影响库存现金量的因素 影响银行库存现金量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有: 1.现金收支规律 2.与中央银行发行库的距离、交通条件及发行库的规定 3.银行所在城市 4.后勤保障条件 5.营业网点的数量和开设网点的地理位置
第七章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管理理论与实务
(三) 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 存放同业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除中央银行以外的代理行的存款。商业银行保持一定存放同业的目的 是为了便于商业银行同业之间开展代理业务和结算收付。对于存出资金的商业银行而言,存放同业是随 时可以支用的现金类资产。 (四) 结算在途资金 结算在途资金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资金占用,是暂时处于结算路途中的 资金。随着支付结算电子化程度的提高,商业银行结算在途资金的在途时间越来越短,收回的可能性很 大,因此将结算在途资金纳入现金类资产。 三、现金资产的作用 (一) 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二) 保持清偿力 (三) 保持流动性 (四) 同业清算及同业支付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完整版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f3da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7.png)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完整版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进行其他金融活动来实现资产的增值。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资产的风险管理问题。
因此,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对于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扩大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概念及目标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是指银行通过对资产的配置、组合、控制和优化等手段,以实现最大化资产收益,同时控制风险的过程。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追求资产回报率的最大化,即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来实现更高的收益;二是控制风险,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是指指导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论。
其中,包括风险管理原则、流动性管理原则、收益管理原则等。
1. 风险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应注意资产的风险特性,采取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例如通过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和投资选择来降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
2. 流动性管理原则:商业银行需要确保自身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满足存款的提取需求和贷款的发放需求,同时防范资金流动性风险。
3. 收益管理原则: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优化资产组合结构,追求较高的收益率,以提高整体经营业绩。
这可以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提升信用风险管理和降低管理成本等手段来实现。
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工具和技术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会利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1. 资产配置:商业银行将资金投向不同的金融市场和资产类别,例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分散风险和提高收益。
2. 风险评估和控制: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资产的价值和风险进行评估和测量,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设置适当的风险限额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3. 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建立流动性管理框架和流动性计划来确保资金的充足和流动性的平衡,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和压力。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1882301240c844768eaeeba.png)
• 三、负债管理方法 • 1、准备金头寸管理:通过 购入资金来弥补短期流动性的需要,通常是买入
期限较短的资金以补充第二准备金的不足。
• 2、贷款头寸管理:其作法是银行购入资金来扩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 • 但无论何种方法购入资金的途径: • 发行可转让大额存单 • 同业拆借 • 发行债券 • 向中央银行借款
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资产结构选择理论是把银行的全部资产看成是金资产结构选择理论是把银行的全部资产看成是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对每一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融资产的一部分对每一种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进行测算从而达到一险进行测算从而达到一种一定风险下的收益最种一定风险下的收益最大或一定收益下的风险最小
第二章:商业银行经营管 理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 理理论
• 一、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出发点:是因为注意到商业银行无论是资产还 是负债都具有收益性与风险性,保持其总量与结构的均衡,有利于进行全方 位的、多层次的管理。
• 流动性与盈利性与安全性目标综合规划,资产与负债业务有机结合,使之统 一于商业银行的目标下,达到最佳状态。
各种贷款
有价证券 固定资产
• 3、线性规划法: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取商业银行的目标函数与一定的约 束条件下进行最优求解。
• 线性规划法仅适应于商业银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进行,不利于在竞争 激烈的环境中。
• 4、财务规划模型:根据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模拟出其财务动态的 变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 优点:一是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使流 动性与安全性有了新的内涵;二是适应了非银 行机构的竞争,使其更具有生命力。
• 缺点:商业银行过多涉足不同的经营领域,从 而产生了一定的非专业 化经营的风险,同时, 有些表外业务也产生了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9543c0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c.png)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资产管理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演化和完善。
本文旨在探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挑战。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基本原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最大化资产的价值,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银行的利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商业银行需要合理配置资产组合,通过优化资产负债表,平衡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的矛盾。
同时,商业银行还需要注重风险管理,以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
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方法1. 资产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合理匹配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商业银行可以实现盈利和风险的平衡。
资产负债管理的关键在于均衡银行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为银行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同时最大化利润。
2. 投资组合管理投资组合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应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
通过合理选择和配置投资组合中的不同资产,商业银行可以实现风险的分散和收益的最大化。
3.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商业银行可以有效管理风险,保护银行的利益。
四、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挑战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银行具备灵活的应对机制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其次是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的冲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资产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资产管理要求。
此外,监管政策的不断变化和合规要求的提升也给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c2307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d.png)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目标
增加利润
通过管理风险和最优化资产组合,实现稳定的盈利
提高流动性
确保银行有足够的现金和流动性,以应对各种风险和市场条件
优化成本
通过有效地管理资产组合,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率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原则
分散投资
风险管理
通过投资于多种不同类型的资产, 减少风险集中度
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 措施进行控制和规避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策略和技术,最大化优化 其资产配置和负债管理,以实现稳定和可持续的盈利。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定义
1 有效配置资源
通过精确的资产配置,使银行的资本获得更 高的回报。
2 风险控制和规避
通过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评估和分散,降 低风险,减少损失。
银行B由于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不当,面临了巨 大的亏损风险。
银行C通过采取创新的资产管理策略,成功应对 了市场波动。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未来展望
1 数据驱动决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银行将更加依赖于数据分析和模型的应用。
2 可持续发展
银行将承担更多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责任,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资产管理策略。
流动性管理
确保资金的及时可用,以满足业 务需求和偿还债务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工具和技术
投资组合优化
使用数学模型和分析工具来优 化资产组合配置和风险收益比。
资产负债表管理
通过管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 计划,实现资本和流动性的匹 配。
风险评估和监控
使用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控系统来监测和管理各种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挑战
3 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96eb55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a.png)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1、商业性贷款理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为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给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
优点:符合银行资产流动性的要求缺点:忽视了经济发展对贷款需求的多样化,短期自偿性贷款也并非绝对安全,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的相对稳定性。
2、资产转移理论商业银行能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关键在于它持有的资产能不能随时在市场上变成现金。
优点:应用这种理论,使得银行找到了保持资金流动性的新方法,减轻了短期贷款保持流动性的压力,增加了长期贷款,也使银行减少了不能带来利润的现金资产,通过证券投资,增加了银行的收益。
缺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解决银行资产流动性问题。
3、预期收入理论如果贷款的归还期是根据借款人的未来收入制订的,那么银行就可以事先安排它的流动性,即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者的到期收入。
优点: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没有固守商业性贷款理论只重视流动性的教条。
在以盈利性为前提的情况下,开辟了多种资产业务,增强了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实力,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资金来源。
缺点:把预期收入作为资产经营的标准,儿预期收入是难以把握、不好预测的。
4、超货币供给理论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许多其他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货币,金融竞争加剧,这要求银行管理应不仅单纯提供货币,而且还应该提供各方面的服务。
优点:银行资产管理更加深化。
缺点:增加了经营的风险。
负债管理理论1、存款理论基本观点存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其资产业务的基础银行在吸收存款的过程中是被动的,为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银行的资金运用必须以其吸收存款沉淀的余额为限。
存款应当支付利息,作为存款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付出的利息构成银行的成本。
局限:没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
没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综合关系的改善在保证银行资产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651e6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2.png)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⒈概述⑴背景⑵目的⑶范围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基本概念⑴资产管理定义⑵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特点⑶资产管理过程⒊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组织结构⑴资产管理部门设置⑵资产管理团队构成⑶资产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作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目标和策略⑴目标设定⑵资产配置策略⑶风险管理策略⑷绩效评估策略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⑴风险与收益的平衡⑵多样化投资组合⑶长期投资观念⑷持续监测与调整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工具和技术⑴投资组合分析⑵资产定价模型⑶风险管理工具⑷非标准资产管理技术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实施流程⑴风险评估与定位⑵投资组合构建⑶绩效监测与调整⑷风险管理措施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挑战与发展趋势⑴法律法规的变化⑵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⑶技术创新的影响⑷国际市场的竞争⒐附件⑵资产分配决策流程图⑶投资组合绩效评估工具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资产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对自身资产的有效配置和管理,追求最大收益、最小风险的行为。
⒉资产配置策略: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过程中,根据投资目标和市场状况,选择适当的资产组合。
⒊非标准资产:指那些不具备流通性、抵押率低、定价难以确定的资产。
⒋风险评估与定位:商业银行对各类资产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投资组合的风险定位。
⒌投资组合构建:商业银行根据资产配置策略和风险定位,选择合适的资产构建投资组合。
⒍绩效监测与调整:商业银行对投资组合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⒎风险管理措施: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方法和工具对投资组合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本文档涉及附件:⒉资产分配决策流程图:展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流程及决策步骤的图表。
⒊投资组合绩效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投资组合绩效的工具,包括各种指标和模型。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5a360d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0.png)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是指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实践原理,其中包括银行业有效运作、有效管理、安全性和效率等方面的研究。
它是考虑到商业银行特殊形式、功能和职能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综合理论。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1.资金管理:如何根据市场情况,有效地管理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以便使银行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
2.资产分配:如何根据时间、流动性、风险、收益、利率和成本等因素,优化资产组合,以实现超额收益。
3.风险管理:如何有效规避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保证银行的安全稳定性。
4.资金流动性管理:如何管理资金的流动性,以实现资金的有效运用。
5.客户服务:如何有效地提升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建立长久的客户关系。
6.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培养高素质的银行人才,提高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0918ce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7.png)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多 种投资组合和策略,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 预期。
专业性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需要专业的投资知识和经 验,以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增值。
定制化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 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投资方案和收益与风险承 担方式。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的相关政策
IOSCO作为国际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也制定了一些关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国际监管 政策。
05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前景与挑战
金融科技的影响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 挑战。
金融科技的创新使得资产管理更加个性化,满足不同客 户的需求。
金融科技的应用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 了运营成本。
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 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客户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客户需 求的多样化,商业银行资 产管理需要不断创新以满 足客户需求。
商业银行需要提供更加个 性化、专业化的资产管理 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定制 化需求。
ABCD
客户需求的变化包括对更 高收益、更低风险、更灵 活的资产配置等方面的需 求。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涉足资产管理业务,主要以传统的储蓄存款业 务为主。
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开始尝试 开展投资理财、基金代销等资产管理业务。
发展阶段
21世纪初至今,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和监管政策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 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务体系和监管框架。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ff0de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2.png)
03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策略
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原则
确保商业银行具备足够的流动性,以应对 日常经营和突发事件的需求。
流动性管理工具
运用短期融资、存款吸收、贷款发放等多 种工具,保持资金流动的平衡。
流动性风险监控
定期评估和监控流动性风险,确保在压力 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原则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 风险。
资本成本过高
银行筹集资本的成本过高,可能增 加银行的经营成本,降低盈利能力 。
流动性管理问题
流动性不足
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风险,无法满足客户的取款和贷 款需求,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
流动性过剩
另一方面,如果银行持有过多的流动性,可能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和盈利能力。
流动性风险管理不当
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善,可能导致无法及时识别和应对流动 性风险事件。
其他资产管理问题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存在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这些贷款难以回收或处置,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财 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投资组合管理
商业银行需要有效地管理投资组合,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这需要专业的投资决策 和风险管理能力。
06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案例分析
某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案例
总结词
该银行通过实施有效的流动性管理策略 ,确保了资金的高效运用和满足客户的 需求。
投资类资产是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收益而进行的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类 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进行市场分析和风险管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详细描述
其他类资产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固定资产(如房屋、设备等)、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等)和 递延资产(如待摊费用等)。这些资产对于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风险和 收益各不相同。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bedc078dd88d0d233d46af6.png)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识记1.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资产管理阶段,负债管理阶段,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2.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性贷款理论,资产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
3.资产管理理论内容:资金起源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控外生变量,银行应关键经过资产方面项目标调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标准”和经营目标。
4.商业性贷款理论(自偿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商业银行在分配资金时应着重考虑保持高度流动性,银行业务应关键集中在短期、生产性、自偿性贷款,即银行应发放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贷款。
5.资产可转换理论:银行资产流动性高低,是由资产可转让程度决定,所以银行保持流动性方法是:持有含有可转换性质,也即持有哪些轻易在市场上随时变现资产(信誉高,期限短,轻易转让)。
该时期,银行资产中票据贴现和比重快速增加。
6.预期收入理论:商业银行流动性从根本上来讲取决于贷款按期还本付息,而这和借款人或投资对象未来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合理安排亲密相关。
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多种期限合理组合资产,使银行资金回流展现出可控制规律性。
7.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可经过从市场上借入资金,来满足银行因存款提取和贷款增加而增加流动性要求。
也即商业银行能够经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债项目,达成银行既定增加目标;即经过在货币市场上主动性负债,“购置”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标准最好组合。
8.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相机决议资金管理方法。
经过对银行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协调管理,达成银行经营目标。
即协调多种不一样资产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各方面搭配。
9.资金聚集方法:不考虑资金起源性质,均把它们统一聚集起来,确定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情况,按银行对资金需求轻重缓急进行分配。
10.资金分配方法:银行把现有各项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应使多种资金起源流通速度或周转率和对应资产期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和负债偿还期应保持高度对称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
– 基本思想:银行的流动性状况从根本上来说取 决于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款人的未来 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相关
二、负债管理理论
• 商业银行资产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 ,主要通过调整负债项目,在货币 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来实现银行三 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 资产管理理论(Asset Management)
• 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 Management)
•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
一、资产管理理论
• 是一种传统管理办法,20世纪60 年代以前,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 为主,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被 认为是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银 行应主要通过资产方面项目的调 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和经营 目标
98 84
货币市场存款 36 6
196
35
-
-
案例3
• A银行在未来30天的利率敏感资产为 7900万美元,利率敏感型负债为6800 万美元,而同期市场利率可能会下降.
–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采用哪种期货或 期权进行避险?如果用利率互换如何操 作?
缺口管理的限制
• 选择什么样的计划期作为银行的既定目标 :资金缺口的正负值会随着计划期的长短 而变化
– 考察固定收入的金融工具的实际偿还期和利率 风险
持续期计算
• 持续期等于金融工具各期现金流发生的
相应时间乘以各期现金流现值与该金融
工具现值的商之和,实际上是加权的现
金流现值与未加权的现值之比
n
n
D
/ Ct t
(1r )t
Ct (1r )t
t 1
t 1
n
t pvt
p0
t 1
– 假设面额为1000元的5年期债券,每年按10%付息, 如果市场利率为10%,债券价格为1000元,那么
• 优点 • 缺陷
三、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 商业银行应当运用各种手段对资产和负债 进行综合计划、调控和管理,实现三性目 标
• 管理方法:线性规划模型、利率敏感性缺 口管理、存续期缺口管理等等
四、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该理论认 为存、贷款只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一 条主轴,在其旁侧,可以发展多样 化的金融服务
• 这是特殊类型的期权,设计用来处理银行和客 户持有的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风险敞口的。期限 范围可从几周到长达10年
1、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管理 和融资缺口模型
• 采用融资缺口模型来衡量银行净 利息收益对市场利率变动的敏感 性,通过资产负债的配比减轻利 率波动带来的震荡,甚至有可能 用这种波动来牟利
–利率敏感资金:那些在一定时限 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定价的资产 或负债
A
DL
r (1 r)
L
• 如下面的案例里,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利率都 上升了2个百分点,则银行的净值会如何变 动?
案例1:计算持续期缺口并进行管理分析
资产 市值 利率
国债 90
市 政 债 20 券 商 业 贷 100 款 消 费 贷 50 款 不 动 产 40 贷款 总计 300
10.00 % 6.00
•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16日上午8时31分 20.10.1620.10.16
•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16日星期 五上午8时31分 43秒08:31:4320.10.16
•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8时 31分20.10.1608:31Oc tober 16, 2020
• 商业性贷款理论(The Commercial Loan Theory)
– 资金的运用只能是短期的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 ,是以真实的商业票据作抵押的短期贷款
– 缺陷
• 资产可转换性理论(The Shiftablity Theory)
– 仍强调资产的流动性,但可放宽资产运用范围 ,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可转换性资产
固定利 率负债
固定 利率 资产
固定利 率负债
• 零缺口:RSA=RSL,利率风险处于“免疫”状态
• 正缺口:在利率上升时获利,利率下降时受损
• 负缺口:在利率上升时受损,利率下降时获利
• 注意点:该结论只有在利率变化完全一致时才正 确,故现实中,即使资金缺口为零,利率变动也 会影响到净利息收入
缺口模型的应用
– 银行收到的补偿金是
(12%-11%)×1亿美元
• 利率下限:无论贷款利率下降多少,银 行都能得到一个最低的收益率,或者证 券持有者为保证其收益率,向银行购买 一个利率下限
• 假设一家银行以优惠利率向一名企业客 户发放了金额为1000万美元的1年期浮 动利率贷款,并规定利率下限为7%。如 果一年内优惠利率跌至6%,那么该客户 首先向银行支付6%的贷款利息60万,还 要支付利息返还额10万美元
负债表上利率敏感型资产与负 债如下(单位:百万元)
联邦基金贷款
65
有价证券总存量
42
贷款与租赁
230
货币市场借款
78
有息存款
185
银行当前的利率敏感型缺口是多少?如果利率上升或下 降1个百分点,那么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会受何影响?
案例2
• A银行发现,其资产与负债组合包含如下到 期日与重新定价机会的分布(单位:100万元)
• 该银行应如何操作? 大约需要多少份这样的 国债期货合同来消除全部利率风险可能性?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0.1620.10.16Friday, October 16,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8:31:4308:31:4308:3110/16/2020 8:31:43 AM
• 敏感性比率SR(Sensitive Ratio)SR = RSA / RSL,反映了利率敏感资产负 债的相对量的大小
SR=1即零缺口,SR>1即正缺口, SR<1即负缺口
利率敏 利率敏 感资产 感负债
利率敏 利率敏 感资产 感负债
利率敏 利率敏 感资产 感负债
固定 利率 资产
固定利 率负债
固定 利率 资产
• 持续期缺口的绝对值越大,银行对利率的 变动就越敏感,银行利率风险就越大
持续期缺口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利率变动 Dgap 资产市值 变动幅度 负债市值 净值市值
变动
变动
变动
正
减
>
减
减
升
零
减
=
减
无
负
减
<
减
增
降
正
增
>
增
增
零
增
=
增
无
负
增
<
增
减
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值量的影响
银行净值的变动
-DA
r (1 r)
• 利率双限:将利率上限和利率下限合并在一份 协议里
• 假设一家银行与一名企业老客户签定了一项贷 款协议,贷款金额为1000万美元,期限3年, 利率浮动,初始利率为8%,同时签定利率上 限为10%和利率下限为6%。假设在贷款的第2 年初,浮动贷款利率跌至5%并持续一年,而 第3年初,浮动贷款利率又升至10%并持续一 年。那么协议各方需支付的补偿金是多少?
• 证券的持续期越长,对利率的变动就越敏 感,利率风险就越大;因此决定证券利率 风险的因素是持续期,而不是偿还期限
持续期缺口模型
• 持续期缺口:比较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平均 有效持续期,实际就是银行净值的持续期 ,由此考察利率波动对银行净值的影响
持续期缺口 = 总资产持续期 — 总负债持续 期×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 利率风险
– 当利率波动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发生变动 – 当利率波动时,改变了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
市场价值,故改变了银行的净值,即所有者 在银行投资的价值
• 利率风险种类
– 价格风险 – 再投资风险
利率风险管理
• 套期保值:远期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 率期权、利率互换、利率上限、下限和双 限
r
• 当能较准确地预
测利率波动趋势
时,预测利率上
升时应采取何种
缺口策略?当发 SR a
t
生变化时,该如何 1 应对?
b
t
利率敏感资金配置状况的分析技术
• 衡量缺口的时间区间,如称“计划期”,是理解 利率敏感头寸的关键所在
• 累积缺口:是一个总体上衡量利率风险敞口程 度的有用指标,即在一个既定时间内可重新定 价的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差额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0.1608:31:4308:31Oc t-2016- Oct-20
•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8:31:4308:31:4308:31Fri day, October 16, 2020
•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1620.10.1608:31:4308:31:43October 16, 2020
– 见下表
• 请分析银行何时会面临利率风险,程度如何 ? 在每个计划期内,利率如何变动会对银 行有利? 哪种变动又对银行不利?
在下述日期到期或有待重新定价的资产与负债的数额
贷款 证券 交易存款
下周 未来30天
144 110 29 19 232 -
未来
90天以上
31~90天
164
184
29
8
-
-
定期帐户
– 利率敏感资产RSA(RateSensitive As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