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优化及仿真研究_张华
汽车悬架设计概念的研究
图 -! 冲击部分 5244 冲程时的外倾角分析结果
%# !" 悬架特性的评价基准 ! ! 如上节所述, 选取了双横臂式和多连杆式悬架 的特征, 同时还理解了外倾角和束角产生的机理情 况; 因此, 对于设计者找到了从直感上能够判断符合 特性的设计空间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首先, 如图 ) 、 图 *、 图 +、 图 , 所示在各自的悬架
78 影响操稳性的悬架特性
! ! 对于影响汽车操稳性的悬架特性作为静态指标 有束角、 外倾角等; 作为其动态指标有横摆刚度, 侧 倾刚度等。本次主要对静态特性的束角和外倾角进 行研究。 所谓束角是指当汽车直线行驶时, 汽车纵向、 中 心面与车轮水平直径形成的角, 影响汽车的直线行 驶; 所谓外倾角是指车轮中心面和铅直线形成的角, 影响轮胎的接地性。
汽车悬架设计概念的研究
’#
图 !" 冲击部分 #$%% 冲程时的束角分析结果
选择了 & 个点。这点是理解了特性的发生机理而选 出的; 而且, 用 & 个点所做面的法线是很重要的, 可 以说悬架在行程时的法线变化量与特性变化量是相 同的。从前面看到的角度是外倾角, 从上面看到的 角度是束角。如图 ’ 、 图 (、 图 #、 图 )$ 所示在外倾角 中得到了和所有四种形式的悬架分析值几乎一致的 值。还有即使在束角方面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图 * 所示的五连杆形式和其它三种形式相比选取 & 个 点虽然是很困难的事情, 但也能得到好的结果。为 此, 用一种评价方法能够同时评价两种特性, 不必要 进行庞大的计算, 可以从直感上能够进行判断。
万方数据
汽车悬架设计概念的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于学华, YU Xue-hua 华南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电动汽车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1 噪声与振动控制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2006,26(6) 0次
汽车双横臂独立悬架参数优化与仿真研究
J A o I Ba ,M EI Xu —e g efn
( .E rec et ,Lann rvnil x rsw yA m nsa o , hn ag100 ; .Sn ev q i n o , 1 megnyC n r i igPo i a E pes a d iirt n S eyn 0 3 2 ayH ayE up e o c ti 1 me t . C
2 前悬架仿真模 型 的建立
A DMAS建模 时 , 假设 所 有 零部 件 都是 刚体 ,
减 震器 简化 为线 性 弹 簧 和 阻尼 , 运 动 副 的 摩擦 各
D F 6 一∑P 一∑尺 O =n
式 中 :— — 为活动 构件 总数 ; , z
Hale Waihona Puke () 1 P, —— 第 i 个运 动副 的 约束 条 件数 , 为 m
双横 臂悬 架空 间结 构 如 图 2所 示 , 中 A、 图 B 分 别为 上下摆 臂 的铰接 点 ; D分 别 为减 震 器 的 C、 上 、 安装点 ; 为 车 轮 中心 ; 为转 向横 拉 杆 内 下 K E
点 , 转 向横 拉 杆 外点 。表 1列 出 了主 要 定位 F为 点的坐 标 , 架 的定 位参 数如表 2所 示 。 悬
如 图 6所示 , 优化 后 的 主 销 内倾 角 变 化 范 围
从 优化 前 的 9 5 82 . 3 。一1 .9 。 小 到 优 化 后 0 6 47 减
的 9975 ~1.6 。变 化范 围仍然 在 合 理 的 .8 。 0 333 , 范 围内 , 符合设 计要 求 。
图 4 优化前后 的侧 向滑移量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动力学性能开发设计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r o c e s s o f s u s p e n s i o n s y s t e m d y n a m i c s p e f r o r m a n c e f o r t h e e l e c -
汽车馈能式悬架结构研究现状及其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
'汽车悬架结构研究现状 汽车悬架系统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为了缓和路面不平汽 车加速和刹车等导致的车身的垂直震动 传统汽车多使用油 液减震器来缓和车身震动振动能量最终使液压油的温度升高 并通过筒壁与空气热交换将热量耗散掉 武汉理工大学的过 学迅张晗等实车验证了车辆在空载V级路面的行驶情况下 车速达到 1%.=M2$ 时回收峰值可达 )03&'D 其中提到了重型 商用车能量回收潜力更大 因此重型商用车筒式减震器的能 量回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喻凡等将永磁直流无刷电机与 滚珠丝杠等机械机构组成新型的主动悬架滚珠丝杠等机械机 构将车身的上下震动转变为电机的旋转震动实现能量回收 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将发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产生的驱动信号 和悬架动挠度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收集到微处理器经无刷电 机换相逻辑电磁蓄能控制算法和主动悬架控制律处理后通 过驱动及蓄能电路和车载电源电路实时控制电机作动器的正 反转反接制动或再生制动状态以主动地缓冲或衰减由路面 不平激励引起的由车轮传导至车身的冲击和振动同时还将 再生制动电能回收再利用 同时试制了电动悬架的样机并通 过整车台架试验检验了电动悬架在随动态下的悬架动力学特 征和自馈能特性 现有的电液式馈能悬架主要有机电类型和 电磁类型 机电类型悬架是将悬架的上下运动转换成发动机 的旋转运动进而实现对电能的存贮 电磁类型悬架是利用永 磁铁和线圈组成的能量回收装置来代替传动液压传动进而实 现对电能的控制 "电液式馈能悬架工作原理 参考各类型馈能悬架的优缺点可以得出电液式馈能悬架 是最优的馈能悬架方案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后设计了一 种改进型电液式馈能悬架分析得出安装 34[电机的馈能悬架 输出功率会提高并利用了 ) 个单向阀组成的液压式整流桥可 以取代原有的 3 个单向阀式的整流桥并将液压蓄能器布置在 液压马达的出口端以减小减震油液对液压元件的冲击 改进 的电液式馈能悬架如图 $ 所示馈能悬架主要包括液压执行原 件单向阀蓄 能 器 液 压 马 达 发 电 机 蓄 电 池 及 馈 能 电 路 组 成 当汽车行驶在不平路面时活塞杆在车体的作用下会推动 活塞上下移动进而推动油液沿管道流动在单向阀组成的液 压整流桥作用下可以保持液压马达管路中的油液单向流动 进而马达带动发电机单向转动可以提高发电效率以及延长发 电机的使用寿命
汽车悬架系统仿真分析与优化开题报告
国外学者在车辆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
1968年,Bender结合预瞄信息,基于两自由度单轮车辆模型,提出了线性最优车辆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安装于车身的路面位移传感器。测得行驶中的汽车前方几米处的路面位移信号,并且将其结合到主动悬架的控制规律中。
合肥工业大学的王其东博士,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动力学方程所描述的多体系统响应的灵敏度分析,推导了相应的公式,建立了汽车主要总成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整合整车的多体模型,建立了道路输入模型,进行整车的动力学仿真。提出了基于动力学仿真的汽车悬架CAD的思路,针对具体车型,进行了钢板弹簧的结构改进设计,将改进后的钢板弹簧装车进行了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试验。并将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应用到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控制中。
上海交通大学的赵亦希、黄宏成、刘奋以S型轿车前悬架系统为实例,利用ADAMS/Car模块,进行双轮反向激振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是各种侧倾特性参数,对照轿车标准系数,对S型轿车侧倾的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为设计和优化悬架系统提供了实用高效的方法。
江苏大学的汤靖、高翔、陆丹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Car专业模块建立某皮卡车麦弗逊式前悬架多体系统模型,并采用ADAMS/Insight模块进行性能分析,找出磨损严重的原因,同时进一步进行悬架布置优化设计,最终得出优化的悬架布置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轮胎磨损的问题。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ADAMS软件的成功应用使虚拟样机技术脱颖而出。基于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可把悬架视为是由多个相互联结、彼此能够相对运动的多体运动系统,其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比以往通常用几个自由度的质量——阻尼刚体(振动)数学模型计算描述更加真实反映悬架特性及其对汽车行驶动力学影响,也比图解法更为直接。在传统悬架系统设计、试验、试制过程中必须边试验边改进,从设计到试制、试验、定型,产品开发成本较高,周期长。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大大简化悬架系统设计开发过程,大幅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大量减少产品开发费用和成本,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系统及性能,获得最优和创新的设计产品。
Adams Car在整车平顺性研究中的应用
设计研究收稿日期:2008-04-20Ada ms /Car 在整车平顺性研究中的应用张 璐 黄妙华 (武汉理工大学)摘要 悬架的类型选择和参数设定决定了整车的平顺性,文章介绍了A da m s/Car 模块的功能特点,结合现代汽车开发流程要素以及各种类型悬架实例,着重阐述了A da m s/Car 模块在现代汽车整车平顺性设计中的应用。
主题词 平顺性 悬架 汽车1 Ada m s 软件介绍Ada m s/C ar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具有丰富的建模功能和强大的动力学解算能力,由此可以建立规模庞大、机构复杂、系统级的仿真模型,以便对汽车进行整车性能的仿真分析。
按照建模-调整参数-仿真计算-数据后处理的思路,Ada m s/C ar 软件开发模块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利用该软件进行悬架性能参数对车辆平顺性影响的研究,建模和仿真都更简单精确。
2 整车平顺性与悬架参数汽车行驶平顺性涉及的对象是!路面∀∀∀汽车∀∀∀人#构成的系统,因此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是路面不平和汽车的悬架、轮胎、座椅、车身等总成部件的特性,包括刚度、频率、阻尼和惯性参数(质量、转动惯量等)。
系统可以简化成如图1所示的车身振动模型。
汽车前、后悬架与其簧上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参数之一。
因现代汽车的质量分配系数 近似于1,汽车前、后轴上方车身两点的振动不存在联系。
汽车前、后部分的车身固有频率n 1和n 2(亦称偏频)可用下式表示:n 1=c 1/m 1/2 (1)n 2=c 2/m 2/2(2)式中:c 1、c 2为前、后悬架的刚度(N /c m );m 1、m 2为前、后悬架的簧上质量(kg)。
图1 车身振动模型3个整车平顺性评价指标为前后车身加速度、前后轮相对动载Fd /G 和前后悬架动挠度fd 对于q 的幅频特性。
其中动挠度指从满载静平衡位置开始悬架压缩到结构允许的最大变形(通常指缓冲块压缩到其自由高度的1/2或2/3)时,车轮中心相对车回(或车身)的垂直位移。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目标稳健优化设计
robust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m otor mount system is proposed. A genera l torque r ipple model of perm anent m agnet
基金项 目:2O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东风小型纯电动轿 车技术 开发项 目”(财建[2012]1095 4 ̄)。
2O16年 第 8期
一 1一
· 设计 开发 ·
目前对于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的研究主要集 中 在 动力总成 固有 特性分析和优 化匹配上 :文献[2】以悬
置 刚度为设计变量 、能量解耦 为 目标 ,对某 电动汽 车悬 置参数进行 了优化 ,使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显著提高 ; 文献 [3]针对发 动机怠速工况 ,将稳健设计 与多 目标优 化相结合 ,对发动机悬 置系统 进行 了稳健性优化设计 。 但 电机与发动机的输 出转矩特性不同,在电动汽车动力 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过程 中,必须充分考虑电机的这一 特 性 。
· 设计 开发 ·
电动汽 车动力总成 悬置 系统的 多 目标 稳健优化 设计 ★
辛付 龙 钱 立 军 方 驰 (1.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 230009;2.东风汽车公 司技术 中心 ,武汉 430058)
【摘要 】针对某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稳健性优化问题 ,提出了一种 电机悬置系统多 目标稳健优化方法。基于 有 限元 法 获得 了 电机 的 d、q轴 电感 、永 磁 体 磁链 与 电 流 的非线 性关 系 ,建 立 了考 虑 磁 饱 和及 转 子磁 场 谐波 影 响 的 永磁 同步 电机 (PMSM)的转 矩 波 动模 型 。将 含有 波 动 的 转矩 作 为 6自由度 悬 置 系统 模 型 的 激励 ,得 到 系统 的 响应 。基 于 Pareto优 化 原 理 ,利用 基 因 遗传 算 法对 优 化 模 型进 行 全局 寻 优 ,得 到 所有 Pareto最 优 解 ,并 通过 拉 丁超 立 方 抽样 方 法 找到 Pareto最 优解 中 动反 力稳 健 性最 优 的结 果 。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目标稳健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多目标稳健优化设计辛付龙;钱立军;方驰【摘要】针对某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稳健性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机悬置系统多目标稳健优化方法.基于有限元法获得了电机的d、q轴电感、永磁体磁链与电流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考虑磁饱和及转子磁场谐波影响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转矩波动模型.将含有波动的转矩作为6自由度悬置系统模型的激励,得到系统的响应.基于Pareto优化原理,利用基因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全局寻优,得到所有Pareto最优解,并通过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找到Pareto最优解中动反力稳健性最优的结果.【期刊名称】《汽车技术》【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6页(P1-5,42)【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磁饱和;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稳健性设计【作者】辛付龙;钱立军;方驰【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合肥230009;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武汉4300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2;TB533+.2主题词:永磁同步电机磁饱和悬置系统多目标优化稳健性设计悬置系统是连接动力总成与车身的柔性元件,具有隔振、限位和支撑的作用。
与传统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相比,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工作特性存在很大差别。
由于永磁同步电机的电感和永磁体产生的磁链会随磁饱和程度不同而改变以及转子磁场含有大量空间谐波等因素,导致电机输出转矩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1]。
此波动转矩经悬置系统传递至车身,易导致整车的纵向和垂向振动问题。
目前对于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固有特性分析和优化匹配上:文献[2]以悬置刚度为设计变量、能量解耦为目标,对某电动汽车悬置参数进行了优化,使悬置系统的隔振性能显著提高;文献[3]针对发动机怠速工况,将稳健设计与多目标优化相结合,对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了稳健性优化设计。
但电机与发动机的输出转矩特性不同,在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电机的这一特性。
麦弗逊前悬架的虚拟设计及优化
麦弗逊前悬架的虚拟设计及优化作者: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张俊何天明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众多优点,但是由于主销轴线位于减震器上支点和下摆臂外支点的连线上,当悬架变形时,主销轴线也随之改变,车轮定位参数和轮距也都会相应发生改变,变化量可能会很大,直接影响到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对轮胎的磨损。
在与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一款电动高尔夫球车的项目中,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并且厂家准备自制零部件。
为了节约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在具体零件设计前首先做好悬架的虚拟设计及运动学分析。
一、建立模型(一)总体建模方案前悬架准备设计成转向器为齿轮齿条传动式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该高尔夫球车的一些设计要求:该车采用18″轮胎,宽210mm,直径是457.2mm,轮毂直径220mm,相比一般的轿车宽径比偏大;前轮距850mm;负载较小,乘坐2成年人预计总质量为550kg;车速较低,最高车速25km/h。
应用多体运动学分析方法,首先抽象出如图1所示的运动学仿真系统模型。
麦弗逊悬架左右对称于汽车纵向平面,由下摆臂、转向节总成(包括减震器下体、轮毂轴)、转向横拉杆、减震器上体、转向器齿条、车轮总成及车身组成。
各刚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减震器上端与车身的球铰链A接,下摆臂一端(简化为一点)通过转动副C与车身相连,另一端通过球铰B与转向节总成相连,AB的连线构成主销轴线。
转向节总成与减震器上体用圆柱副约束,只能沿轴线移动和转动。
转向横拉杆一端通过球铰D与转向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球铰E与转向齿条相连。
运动分析时,转向齿条与车身固定,车轮总成和转向节总成也通过固定副F相连,车身相对地面不动。
由于运动学无需考虑受力问题,因此不考虑减震器的阻尼和弹簧的刚度,假设车轮不转动,车轮为刚性体。
(二)模型关键点的预定先确定设计的目标参数:主销内倾角8.5°,主销后倾角2.5°,车轮外倾角1.5°。
由前轮前束角和车轮外倾角的理想关系式ε≈C/2D和C=2DΦL/Φr+4αLα[1],根据设计参数计算出前轮前束角约为0.5°。
基于车辆平顺性的悬架参数优化
大部分 汽车都 满 足这个 条 件 , 因此 我 们 可 以进 一 步 对 汽 车振动 系统进 行简 化 。4 )在 这个模 型 中, 略 忽 了轮胎 阻 尼 力 。再 用 一 个 动 力 学 等 效 系 统 来 代 替 上 面 的单轨模 型 , 可 以完 成 两 自由度 的单 轮车 辆 就 模 型 的简化 。
标 函数法对车辆悬架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 明, 化后的车身垂直方 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 了 6 % , 车乘坐舒适 性得 优 0 汽
到 了显 著 的 改善 。 通 过 仿 真 分 析 比较 , 明采 用 此 方 法 进 行 悬 架 参 数 优 化 对 车 辆 平 顺 性 和 乘 坐 舒 适 性 的 改善 有 良好 的效 果 。 证
.
{ i () m
【 ( mi )
() 3
动 , 两个 自由度的振 动对平 顺性 影响最 大 。3 这 )当 p2a y b=1时 , / 当前 轮 遇 到路 面不 平 度 而 引起 振 动 , 质 量 运 动 , 而质 量 , 不运 动 , 之 亦 然 。现 代 反
型, : 即
= 一
图 1 A级路 面不平度仿 真曲线
2 汽车模 型的建立
汽车是 一个 复 杂 的振 动 系统 , 根 据 所 分 析 的 应 问题进 行简 化 。 当车辆 在路 面上 行 驶 时 , 路 面 不 在
2rq 2r /0 o t  ̄o + 7  ̄G U∞() f
() 1
第 1 O卷
第 l 0期
2 1 4月 00年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1 1 0 No 0 Apr 2 0 .1 . 01
17 —85 2 L )0 27 —5 6 11 1 (O O 1—3 50
基于Modelica的电动汽车悬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基于Modelica的电动汽车悬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电动汽车悬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是基于Modelica的一项重要研究,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的运行特征,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汽车的性能。
本文将基于Modelica语言,探讨电动汽车悬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1. 悬架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弹簧、避震器、控制臂、转向节等。
其中,弹簧和避震器是悬架系统最重要的两个部件。
弹簧的作用是支撑整车的重量,并缓解路面对车辆的冲击;避震器的作用是减少车身的震动,保持车身的平稳性。
控制臂和转向节则是悬架系统的辅助部件,它们能够帮助车辆稳定行驶,同时也是车辆转向的关键部分。
2. 悬架系统的建模针对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我们可以采用Modelica语言进行建模。
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定义一些基本模型,如弹簧模型、避震器模型、控制臂模型、转向节模型等,然后通过这些模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悬架系统模型。
在进行建模时,我们需要考虑几个关键因素:(1)悬架系统的质量和惯性;(2)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3)弹簧和避震器所受的外力;(4)车辆的动态性能。
通过建立这些模型,并反复测试和验证,我们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准确的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模型。
3. 悬架系统的仿真分析根据上述模型,我们可以进行悬架系统的仿真分析。
在进行仿真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路面状态的变化;(2)车速的变化;(3)悬架系统参数的变化。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仿真分析,我们能够获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参数:(1)悬架系统的垂直振动频率;(2)悬架系统的悬挂刚度和阻尼;(3)车身的倾斜角度。
这些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动汽车悬架系统的运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优化调整,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总之,电动汽车悬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采用Modelica语言进行建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悬架系统的行为特征,并进行仿真分析,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某电动汽车前悬架的设计与优化
某电动汽车前悬架的设计与优化作者:王瀛龙来源:《商情》2013年第23期[摘要]:利用ADAMS/CAR创建了某电动汽车麦弗逊前悬架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双轮平行跳动动力学分析,并利用ADAMS/PostProcessor 得到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主销偏移距、前轮前束与车轮中心跳动行程的变化关系等车轮定位参数,分析并找出前悬架设计的不足,对车轮定位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设定悬架下控制臂三个连接点的变动范围,利用ADAMS/Insight对模型进行优化。
根据优化后得出的参数坐标再次进行双轮平行跳动试验,对比优化前后结果,验证该电动汽车前悬架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电动汽车 ADAMS 悬架优化1前言随着人们对能源和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比于传统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在零排放和低使用成本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逐渐得到各汽车制造厂的青睐。
电动汽车的开发以传统燃油汽车为基础演变而来,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更换为电动汽车的蓄电池组和电动机,使汽车的质量和质心位置发生较大的变化,悬架和车身的匹配需重新校定,以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前悬架模型的建立在前悬架模型建立之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必要的简化。
从动力学分析角度出发,对电动汽车前悬架模型做如下简化:前悬架是一个多刚体系统,忽略了分析过程中各部件的弹性变形,同时忽略了各零部件间的摩擦力。
该电动汽车采用麦弗逊式前悬架,模型由车身、减震器、转向节、转向横拉杆、转向器齿条、下摆臂等组成,减震器与车身采用球铰连接,转向节与减震器采用圆柱副连接,使减震器只能沿其轴线运动,下摆臂通过转动铰与车身连接,另一端通过球铰与转向节连接,转向横拉杆一端通过球铰与转向节总成相连,另一端通过球铰与转向齿条连接,进行运动分析时,转向齿条与车身固定。
结合设计图纸、试验测量等方法,在UG软件中建立该悬架三维模型,并以*.parasolid格式导入ADAMS,在ADAMS中添加各零件连接点硬点坐标,建立前悬架模板,如图1所示。
电动汽车前悬架的结构优化研究
电动汽车前悬架的结构优化研究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作为电动汽车关键组成部分的前悬架,其结构优化对于提高车辆性能、增强行驶稳定性以及改善操稳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前人对前悬架结构优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前悬架的结构优化问题展开探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前悬架的结构优化问题一直备受。
众多学者和工程师对前悬架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优化方案。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针对电动汽车前悬架的结构优化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电动汽车前悬架的结构优化问题,以期提高电动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本研究以“电动汽车前悬架的结构优化”为研究问题,假设“优化前悬架结构可以提高电动汽车操控性和稳定性”。
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采用虚拟仿真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结构方案的电动汽车前悬架进行性能模拟和比较。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结构参数的前悬架模型,包括弹簧刚度、阻尼系数、横向稳定杆等。
同时,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我们采集了大量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采用半正态分布对不同结构方案的性能进行模拟,并比较了优化前后的前悬架刚度、阻尼和稳定性等指标。
模拟和比较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电动汽车前悬架在刚度、阻尼和稳定性方面均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优化后的前悬架在垂直方向上的刚度提高了20%,侧向力减小了15%,横摆角速度增大了10%。
这些数据表明,结构优化有效地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这一结果验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即优化前悬架结构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优化后的前悬架在垂直方向上刚度提高,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侧向力减小则意味着车辆的操控性能得到提升;横摆角速度的增大则有利于增强车辆的操控响应速度。
本文通过对电动汽车前悬架的结构优化研究,证实了优化前悬架结构对提高电动汽车操控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性。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计算与优化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640091.7(22)申请日 2020.12.31(71)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72)发明人 康英姿 肖兵 上官文斌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代理人 何淑珍 江裕强(51)Int.Cl.G06F 30/15(2020.01)G06F 30/17(2020.01)G06F 30/20(2020.01)G06F 17/13(2006.01)G06F 17/16(2006.01)G06F 111/04(2020.01)G06F 119/14(2020.01)(54)发明名称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计算与优化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计算与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该方法首先建立了动力总成质心坐标系,并在此基础上获取了动力总成惯性参数、质心位置以及橡胶悬置的安装位置和静刚度曲线等参数;进一步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出运动微分方程;根据能量解耦理论和瞬态响应特性建立目标函数;选取悬置系统能量解耦率最高、瞬态响应下动力总成质心纵向加速度以及冲击度幅值最小为目标,以悬置线性段刚度为设计变量,固有频率合理分布以及悬置刚度变化范围为约束条件,采用多岛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最后通过一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CN 112733265 A 2021.04.30C N 112733265A1.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计算与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建立参考坐标系并获取动力总成和副车架的惯性参数;(2)获取悬置的安装位置与安装角度;(3)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无阻尼运动微分方程;(4)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参数化动力学模型并以阶跃函数为激励,计算动力总成的质心纵向加速度和冲击度,将悬置刚度、安装位置作为模型输入参数,质心纵向加速度(A x )和冲击度(J)作为模型的输出;(5)以悬置的线性段刚度为设计变量,动力总成的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动力总成的能量解耦率最大、冲击工况下动力总成的质心纵向加速度和冲击度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优化模型,根据所述优化模型得到悬置的设计刚度。
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优化及仿真研究_张华
2007年第1期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优化及仿真研究张华1,周荣2,乔维高1(1.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2)摘要:现在开发的电动车都是依附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的,由于电动汽车不同的行驶性能,及车身整体的布置及重量的不同,其行驶的平顺性等各方面的参数都没有进行优化。
本文以电动汽车前悬架在举升效应下车轮侧向滑移尽可能短为目标函数,对电动汽车的平顺性进行了研究。
以某电动车为原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的简化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模型及整车模型。
并对仿真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编辑了一个智能化的调节窗口,为以后分析同类型悬架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电动汽车;前悬架;仿真;优化中图分类号:U4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142(2007)01-0020-04收稿日期:2006-8-28作者简介:张华(1981-),男,湖北十堰人,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汽车动力性。
TheResearchofSimulationandOptimizationabouttheFrontSuspensionoftheElectricVehicleZHANGHua1,ZHOURong2,QIAOWei-gao1(1.SchoolofAutomotive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2.ChinaAutomotiveTechnology&ResearchCenter,Tianjin300162,China)Abstract:Thecurrentlydevelopedelectricvehicleisbasedontheoriginalvehicletype.Sincetherearemanydifferentcharacteristicsintheelectricvehicle,itneedstooptimizeitsparameters.Thisresearchtakesthatthewheelsideskidshouldbeasshortaspossiblewhenthefrontsuspensionofelectricvehicleisinliftconditionasaimfunctiontostudytheridingcomfortofelectricvehicle.Thesimplificationwishbone-typeindependentsuspensionmodelandvehiclemodelhavebeensetupbasedononeelectricvehicle.Furthermore,thesimulationsoftwarehasbeendevelopedandanintellectualizedadjustmentwindowiseditedwhichhelptoanalyzethesimilarsuspensionsinfuture.KeyWords:electricvehicle,frontsuspension,simulation,optimization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AGRICULTURALEQUIPMENT&VEHICLEENGINEERING2007年第1期(总第186期)No.12007(Totally186)0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我国也将其发展列入了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
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优化及仿真研究
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优化及仿真研究
张华;周荣;乔维高
【期刊名称】《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现在开发的电动车都是依附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的,由于电动汽车不同的行驶性能,及车身整体的布置及重量的不同,其行驶的平顺性等各方面的参数都没有进行优化.本文以电动汽车前悬架在举升效应下车轮侧向滑移尽可能短为目标函数,对电动汽车的平顺性进行了研究.以某电动车为原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的简化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模型及整车模型.并对仿真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编辑了一个智能化的调节窗口,为以后分析同类型悬架提供了方便.
【总页数】4页(P20-22,26)
【作者】张华;周荣;乔维高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纯电动汽车纵臂悬架系统性能优化仿真 [J], 杨凯;连晋毅
2.某微型电动汽车麦弗逊前悬架设计优化 [J], 高坤明; 郭宗和; 于瑶瑶; 张裕晨
3.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优化 [J], 王军年;刘鹏;杨钫;靳立强;
付铁军
4.海狮牌加长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仿真分析及定位参数优化 [J], 洪印涛;许明明;陈佳彬
5.电动汽车麦弗逊前悬架设计及参数优化 [J], 陆建辉;周孔亢;郭立娜;侯永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动汽车电机总成悬置系统仿真分析及优化
电动汽车电机总成悬置系统仿真分析及优化邹小俊;张宝;王在波;刘茵秋;李超【摘要】为了对电动汽车电机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进行分析,利用ADAMS建立电机悬置系统六自由度仿真模型,计算电机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率,得出悬置系统各阶固有频率均大于内燃机汽车,且绕电机轴线方向振动的固有频率远大于内燃机汽车,整车竖直方向和俯仰方向存在严重的振动耦合.通过改变电机的悬置位置和刚度对电机悬置系统进行仿真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机的悬置位置和刚度,可以使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分布更加合理,能量解耦率得到提高.【期刊名称】《山东交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5)004【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机悬置系统;ADAMS;仿真【作者】邹小俊;张宝;王在波;刘茵秋;李超【作者单位】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8;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8;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8;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8;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9.720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方向,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国内诸多汽车制造厂和研究机构对电动汽车进行了深入研究[1]。
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振动噪声源差别较大。
传统内燃机汽车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散热风扇噪声、传动系统噪声、路面轮胎噪声、车身振动噪声和风噪声[2]。
电动汽车由于没有发动机噪声和进排气噪声这两大主要噪声,其噪声比内燃机汽车噪声在一般工况下减小很多[3],但由于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特殊性,在加速时电机会产生转矩波动,并且瞬时转矩冲击较大[4-6],这些振动和冲击会传给车架,引起车内振动噪声和部件的疲劳破坏,此时噪声比内燃机汽车噪声要大。
牵引电机通过悬置系统安装在汽车车架上,悬置系统支撑电机的重量,对动力总成与车架间的振动起双向隔离作用[7-9]。
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瞬态振动ADAMS仿真分析
SAE⁃C2009P158*国家863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AA11A101㊂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瞬态振动ADAMS 仿真分析杨晓凤(1) 张立军(2)1.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2.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摘要】 利用MSC ADAMS 动力学分析软件,针对燃料蓄电池汽车电驱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建立六自由度线性动力学分析模型,对固有振动特性㊁加速和制动工况下的瞬态响应进行仿真分析,并利用悬置动反力振动剂量值与关键点的空间位置最大变化量指标进行评价分析㊂研究表明,电驱动动力总成在驱动与制动工况下都会发生剧烈的瞬态响应,引起悬置动反力的剧烈冲击,同时会引起动力线束安装位置的变化㊂加速工况下的瞬态响应主要来源于电动机驱动转矩,纵向加速惯性力影响可以忽略;制动工况下的瞬态响应大于加速工况,并且同时受到电动机回馈制动转矩与纵向惯性力的影响㊂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瞬态响应 仿真分析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nsient Response of Electric PowertrainMounting System by Using ADAMS SoftwareYang Xiaofeng 1 Zhang Lijun 21.Shanghai Fuelcell Vehicle Powertrtain Co.,Ltd2.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Abstract :By using MSC ADAMS software,a 6DOF dynamic model of electric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in a fuel⁃cell passen⁃ger car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this model,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mode shapes,the transient response to accelerating and bra⁃king conditions were numerically calculated.And the transient responses were validated by using vibration dose values of mountingbushing’s reaction forces and maximal displacements variation of key positions on powertrain unit.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ve⁃hicle accelerating and braking can cause strong bushing reaction force oscillation and fix position variation of high⁃voltage wiring harness.The transient response under acceleration was induced most by electric motor driving torque and the effect of longitudinal inertial force can be neglected.The transient respons under braking was bigger than that under acceleration,and was effect both by electric motor braking torque and the longitudinal inertial force. Key words :electric vehicle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transient response simulation and analysis引 言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优劣会直接影响汽车整车的声振特性,这同样适用于电动汽车电动驱动总成悬置系统㊂若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匹配设计不合理,可能引起动力总成悬置件提前疲劳破坏㊁动力总成与相邻部件发生碰撞或运动干涉㊁汽车起步和制动时异常抖动㊁行驶时的车内噪声问题,严重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㊂目前,传统内燃机驱动汽车的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的研究趋于成熟,已经形成了包括撞击中心理论㊁弹性中心法㊁惯性主轴法㊁能量解耦法在内的系统理论㊂但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动力总成与内燃机驱动总成存在相比,存在动力传动系统质量轻欠阻尼㊁电动机转矩动态响应毫秒级㊁电动机最高转速比内燃机高约1倍㊁存在电动机高频转矩脉动的特点,因此电动汽车动力总称悬置系统的瞬态振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汽车纵向冲击振动问题非常显著㊂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基于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 平台,建立某燃料蓄电池轿车的电驱动动力总成的振动力学模型,进行固有振动㊁加速与制动工况下电驱动动力总成的瞬态动态响应的仿真计算㊁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为后续的电动驱动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㊂1 基于ADAMS 的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1.1 电驱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简介 图1a)所示为某燃料电池轿车的电动机前置前驱动的动力传动系统简图㊂动力总成的集中驱动电动机与减速器/差速器总成集成在一起,然后通过左右半轴驱动车轮,进而驱动车辆㊂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悬置所支承的部分包括电动机与减速器/差速器总成两部分,动力总成通过三个橡胶悬置元件连接到副车架上,从而形成了一个隔振系统㊂图1b)所示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㊂1.2 电驱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模型 在ADAMS 软件环境中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三维模型㊂建立具有一定的质量与惯量的部件(Part 2),质心为坐标原点,根据悬置点的实际坐标创建3个悬置点㊂建模时假定副车架与整车固结,并默认为地面(Ground)㊂在三个悬置052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SAE⁃C2009P158图1 电驱动系统与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点上建立弹性元件(Bushing),分别连接电动机动力总成与地面(Ground)㊂图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1.3 动力学模型参数识别与测量 利用液压激振台(自带位移传感器及力传感器)及其控制系统,测量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的径向与轴向的阻尼与刚度(主轴方向的力学特性)㊂同样,采用试验法测量质量与惯量参数㊂动力学模型的动力总成质量参数㊁位置坐标参数以及悬置力学特性参数如表1所示㊂2 基于ADAMS悬置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2.1 固有特性计算与分析 在ADAMS中基于表1所示的参数进行电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固有频率㊁振型的计算㊂表2所示为固有频率㊁固有振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非常一致,同时考虑电机线束位置与半轴位置的位移量的大小可知:在1阶线束端㊁2阶线束端㊁4阶的悬置1和线束端的位移量相对较大,而半轴输出端的位移也是需要考虑的㊂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瞬态响应仿真分析2.2.1 激励㊁响应与评价指标 仿真分析过程中考察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移㊁各个悬置的动反力大小㊁线束安装位置与半轴输出位置的空间位移响应㊂为了对比分析的方便,建立力学评价指标与位移评价指标如下: (1)力学评价指标 用于评价悬置动反力的大小㊂采用振动计量值(VDV Vibration dose value)方法进行评价㊂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瞬态动反力的指标计算方法为VDV=∫T0F4w(t)d()t1/4,其中F w为加权冲击力; (2)位移评价指标 用于评价动力总成质心位移㊁线束安装位置以及半轴输出端的动态位置变化情况㊂采用各个坐标轴方向上的位移最大幅值Δx max㊁Δy max㊁Δz max及三向位移最大合成幅值Δs max为指标㊂ 电动总成悬置系统激励主要包括:1)电动机工作转矩;2)电动机转矩波动;3)车辆运动对动力总成的惯性力激励㊂本文研究中只考虑加速与制动工况下的电动机转矩和电动机动力总成的惯性力㊂其中,电动机转矩的设置根据电动机目标转矩利用阶跃函数实现,而动力总成的惯性力根据车辆的运动实现㊂表1 ADAMS环境下电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设置动力总成质量/kg74.29动力总成惯量参数/(kg㊃m2)x y zx1.5750.1530.060y0.1531.168-0.226z0.060-0.2261.875悬置点位置坐标/mm x y z悬置1-176.3-84.4-90.2悬置2-14.6193.5-161.3悬置3284.5-115.8-109.5悬置刚度与阻尼特性悬置1悬置2悬置3等效轴向刚度/(N/mm)116.8116.8233.6等效轴向阻尼/(Ns/mm)0.1710.1710.342等效径向刚度/(N/mm)353.4353.4706.8等效径向阻尼/(Ns/mm)0.5660.5661.132152 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SAE⁃C2009P158表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阶 次123456计算频率/Hz9.616.019.422.128.748.9试验频率/Hz10.215.719.322.728.747.0振型 说明:1)振型中红色模型表示平衡位置㊂2.2.2 加速工况下瞬态响应与影响因素分析 加速工况仿真计算参数设置:电动机目标转矩为120N㊃m,方向与Y轴正向同向,考虑到变速器及传动系速比10,激励转矩转矩为1200N㊃m㊂整车纵向加速度为0.2g,在动力总成质心处施加加上145.6N的作用力,方向与X轴正向同向㊂ (1)瞬态响应总体特征 在电机扭矩与动力总成惯性力综合影响条件下,对加速工况下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瞬态响应进行仿真分析,仿真时间1.0s,步长0.001s㊂计算得到的各响应信号的时间历程如图3所示,动反力与关键位置的动态空间位移大小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㊂由图可知:1)各悬置动反力㊁质心位移表现为明显的瞬态振动特征,表明将存在较大的振动冲击力传递到副车架及车身;2)各悬置动反力以z向动反力为最大,并按照x向和y向依次减小;悬置1和悬置3的z向动反力远远大于悬置2的各向动反力大小;3)动力总成上动力线束位置的空间位移最大达到15mm,需要注意运动空间可能引起的线束破坏乃至电安全问题;而半轴输出端的位移小于5mm,基本满足设计要求㊂ (2)加速工况下瞬态响应影响因素分析图3 悬置动反力与总成质心位移时间历程a)悬置1各向动反力 b)悬置2各向动反力 c)悬置3各向动反力 d)总成质心各向位移图252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SAE⁃C2009P158图4 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分析a)悬置动反力VDV值 b)关键点最大位移幅值 仿真计算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 a)电动机驱动转矩㊂电动机驱动转矩的改变对悬置动反力以及关键点的位移最大幅值影响很大,随着电动机工作转矩的增大,各悬置动反力响应及各关键点位移响应呈线性增长趋势(图5)㊂ b)纵向惯性力贡献㊂忽略车辆纵向0.2g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则各个悬置的动反力VDV值与总成各个关键点的位移的减小率都小于10%,即在加速工况分析中可以忽略纵向加速惯性力的影响(图6)㊂图5 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分析a)悬置动反力VDV值 b)关键点最大位移幅值图6 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减小率分析a)悬置动反力VDV值减小率 b)关键点最大位移幅值减小率2.2.3 制动工况下瞬态响应与影响因素分析 制动工况仿真计算参数设置:电动机初始转矩为120N㊃m,回馈制动转矩为-40N㊃m,考虑到变速器及传动系速比10,激励转矩为1600N㊃m,方向与Y轴正向反向㊂整车纵向加速度为-0.8g,在动力总成质心处施加加上582.4N的作用力,方向与X轴正向反向㊂ (1)瞬态响应总体特征 制动工况下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瞬态响应总体特征与加速工况类似,只是作用方向存在差别㊂但制动工况下悬置瞬态动反力的VDV值比加速工况下大,主要是因为制动过程开始时电动机转矩从正驱动转矩在极短的时间内变为负回馈制动转矩,同时制动减速度较大引起的㊂ (2)加速工况下瞬态响应影响因素分析 仿真计算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 a)电动机回馈转矩㊂电动机的回馈制动转矩对动力总成的振动响应有很大影响,忽略回馈制动作用,悬置动反力最大减小量可以达到接近50%,而关键点位移的最大变化率基本为20%左右㊂这表明,回馈制动会使悬置系统在制动过程加剧瞬态响应,需要通过电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达到制动回馈与减少车辆冲击的设计目标(图8)㊂ b)纵向惯性力贡献㊂车辆纵向0.8g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主要影响悬置1和悬置3的x和z向动反力的大小,同时也会引起半轴输出端x方向位移的变化(图9)㊂352 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SAE⁃C2009P158图7 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分析a)悬置动反力VDV值 b)关键点最大位移幅值图8 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分析a)悬置动反力VDV值 b)关键点最大位移幅值图9 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减小率分析a)悬置动反力VDV值减小率 b)关键点最大位移幅值减小率3 结论 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ADAMS软件适用于电驱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计算分析与瞬态响应分析;所建立的各个悬置动反力VDV值以及动力总成关键点的空间最大位移指标可以用于驱动与制动工况下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瞬态响应的评价分析; 2)对于研究对象:①加速工况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瞬态响应主要表现为各个悬置的z向动反力以及动力线束关键点的空间位移;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随着驱动转矩的增大而增大;可以忽略加速惯性力引起的瞬态响应分量;②制动工况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瞬态响应总体特征与驱动类似但数值增大;动反力VDV值与关键点最大位移受到制动回馈转矩的强烈影响;制动惯性力主要影响悬置1和悬置3的x和z向动反力的大小以及半轴输出端x方向位移㊂参考文献[1] 梁天也,史文库,唐明祥.动力总成悬置隔振设计[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12).[2] Anon Horison.Engine Mounting[J].Automobile Engi⁃neering,1953(3):43⁃97.[3] Timper F.F.Design consideration in engine mounting[J].SAE1965,69(6):1⁃5.[4] Taeseok Jeong.Analysis of Powertrain Mounts with Focuson Torque Roll Axis Decoupling and Freuquency⁃Depend⁃ent Properties[D].PhD paper of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2000.[5] 阎红玉,徐石安.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能量法解耦及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1993(6):321⁃328. [6] 徐石安.汽车发动机弹性支承隔振的解耦方法[J].汽车工程,1995(4).452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SAE⁃C2009P158[7] 孙蓓蓓,张启军,孙庆鸿,等.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解耦方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94,7(3):240⁃245.[8] 王欲峰.燃料电池车瞬态工况下动力总成悬置振动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52 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瞬态振动ADAMS仿真分析作者:Yang Xiaofeng, 杨晓凤, Zhang Lijun, 张立军作者单位:Yang Xiaofeng(Shanghai Fuelcell Vehicle Powertrtain Co., Ltd), 杨晓凤(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Zhang Lijun(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TongjiUniversity), 张立军(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引用本文格式:Yang Xiaofeng.杨晓凤.Zhang Lijun.张立军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瞬态振动ADAMS仿真分析[会议论文] 2009。
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
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用车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时,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悬架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座椅悬架系统也是汽车悬架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座椅悬架系统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舒适性和安全性都非常重要。
因此,为了提高商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开展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非常必要。
二、选题意义主动空气座椅悬架是指采用空气悬架系统和主动控制技术来实现座椅悬架的调节。
该技术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车速等参数进行实时调节,从而使车内的乘客得到最佳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体验。
因此,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的建模与仿真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提高商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系统具有的主动调节能力,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车速等参数实时调节座椅悬架的高度和硬度,从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优化商用车的悬架系统性能。
通过建立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的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可以为商用车悬架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3.促进汽车行业的科学技术发展。
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的研究,可以推动汽车行业的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1)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的数学模型建立。
(3)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商用车座椅悬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
2.研究方法:(1)文献查阅法,对现有的商用车空气座椅悬架系统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总体分析和比较。
(2)数学建模法,根据商用车座椅悬架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模拟商用车座椅悬架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
(3)仿真研究法,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商用车空气座椅悬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其特性和性能。
四、预期成果实现商用车主动空气座椅悬架系统的模型构建,分析研究座椅悬架系统的特性和性能,揭示其工作原理和本质规律,并对该系统进行优化,促进商用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提高,推动汽车行业的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1期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优化及仿真研究张华1,周荣2,乔维高1(1.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162)摘要:现在开发的电动车都是依附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的,由于电动汽车不同的行驶性能,及车身整体的布置及重量的不同,其行驶的平顺性等各方面的参数都没有进行优化。
本文以电动汽车前悬架在举升效应下车轮侧向滑移尽可能短为目标函数,对电动汽车的平顺性进行了研究。
以某电动车为原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的简化双横臂式独立悬架模型及整车模型。
并对仿真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编辑了一个智能化的调节窗口,为以后分析同类型悬架提供了方便。
关键词:电动汽车;前悬架;仿真;优化中图分类号:U4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3142(2007)01-0020-04收稿日期:2006-8-28作者简介:张华(1981-),男,湖北十堰人,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汽车动力性。
TheResearchofSimulationandOptimizationabouttheFrontSuspensionoftheElectricVehicleZHANGHua1,ZHOURong2,QIAOWei-gao1(1.SchoolofAutomotiveEngineering,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70,China;2.ChinaAutomotiveTechnology&ResearchCenter,Tianjin300162,China)Abstract:Thecurrentlydevelopedelectricvehicleisbasedontheoriginalvehicletype.Sincetherearemanydifferentcharacteristicsintheelectricvehicle,itneedstooptimizeitsparameters.Thisresearchtakesthatthewheelsideskidshouldbeasshortaspossiblewhenthefrontsuspensionofelectricvehicleisinliftconditionasaimfunctiontostudytheridingcomfortofelectricvehicle.Thesimplificationwishbone-typeindependentsuspensionmodelandvehiclemodelhavebeensetupbasedononeelectricvehicle.Furthermore,thesimulationsoftwarehasbeendevelopedandanintellectualizedadjustmentwindowiseditedwhichhelptoanalyzethesimilarsuspensionsinfuture.KeyWords:electricvehicle,frontsuspension,simulation,optimization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AGRICULTURALEQUIPMENT&VEHICLEENGINEERING2007年第1期(总第186期)No.12007(Totally186)0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视,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得到国际上的广泛重视,我国也将其发展列入了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
然而现在开发的电动汽车都是依附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的,由于电动汽车不同的行驶性能,及车身整体的布置及质量的不同,其行驶的平顺性等各方面的参数都没有进行优化。
电动车的产业化步伐正在逼近,好的悬挂系统能够使车身发生倾斜的幅度减小,增大轮胎的附着力,从而增强汽车的操纵性能,开发一种适合电动汽车特点的悬架对整车的性能提高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某电动汽车为基础,对本车的前悬架进行了优化。
1悬架举升效应分析的理论基础悬架系统能够将车轮所受的各种力和力矩传递给车架和车身,并能吸收、缓和路面传来的振动和冲击,减少驾驶室内噪声,增加乘员的舒适性,以及保持汽车良好的操作性和平稳性。
另外,悬架系统能配合汽车的运动产生适当的反应,当汽车在不同路况作加速、制动、转向等运动时,能提供足够的安全性,保证操纵不失控。
本车采用的独立悬架优点很多,但由于此独立悬架在整车增加了质量,及重心调整之后车轮外倾角与轮距变化会较大,轮胎磨损会较严重。
在汽车运动中,汽车车身在侧向力作用下会产生垂直位移的现象。
这种垂直位移将使独立悬架的车轮产生相应的侧倾角,从而影响到轮胎的侧偏特性,并且可能造成垂直尾翼转向。
因为任何复杂的独立悬架系统在做侧向力反应的分析时都可简化为等效的横向单臂式系统,这一单臂与车身的铰链点就是个车轮与车身的横向平面上的瞬时转动中心,即图1中的Ci1,Ci2。
若设地面施加给内外轮的侧向力Fyi1与Fyi2可由侧偏角一致条件求得,同时车身的侧倾角也已经求得,由图1的几何关系有:ρi(sinθi1-sinθi2)=(Bi-2ui)sinφ(1)・20・2007年1月ρi(sinθi1+sinθi2-2sinθ0i)=2ΔZi(2)另外,由垂直力的平衡可得:Fyi2tanθ′i2-Fyi1tanθ′i1=2Csi×ΔZi(3)式中:Csi—该轴的悬架刚度;θ0i—直行或无侧向力时的导向角。
由上面三个方程联立可以求得内外轮的导向角θi1与θi2以及举升量ΔZi。
在求得θi1与θi2后,车轮的外倾角即可按下式求得:γi,j=γ0i,j+(θi,j-θ0i,j)(4)式中,γ0i,j为各轮的初始的外倾角;i=1,2,分别表示前后轮;j=1,2,分别表示内外轮。
2动力学建模利用ADAMS建立虚拟样机,其可在计算机上实现机械系统的动力学、静力学和运动学仿真分析。
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模型,并拥有良好的后处理能力和良好的交互性。
2.1前悬架的建模前悬架的参数如表1所示2.2建立的模型在建立整车模型的时候,将底盘简化为一个球体,其位置为整车的质心位置,其质量定义为整车的质量,由于整车在整个运动中可视为一个整体,所以这种简化的建模是可以接受的。
车辆的上下横臂通过简化计算之后运用模糊建模由横杆代替,所建立的整车模型和前悬架模型分别如图2,3所示。
2.3对于智能化窗口的开发以后若遇到相同形式的双横臂独立悬架机构,不需要重新进行建模,只需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对变量进行简单的更改,就可以对其他车辆的悬架进行仿真与分析。
在建立自己需要模型的同时,对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运用软件的高级语言,在ADAMS界面的菜单栏上面加入了简便的下拉菜单Modify_varible,如图4所示。
同时编辑了悬架的主销长度,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上横臂长,上横臂在汽车横向平面的倾角,上横臂轴水平斜置角,下横臂长,下横臂在汽车横向平面的倾角,下横臂轴水平斜置角,车轮前束角的变量方程,并将其制作成对话框的形式编辑到了Modify_varible下拉菜单中,如图5所示。
使用者只需改变各设计变量的输入,即可对新的悬架模型进行同类型的分析,大大提高了效率。
表1汽车悬架参数指标参数汽车满载总质量(kg)拉臂(mm)转向拉杆(mm)转向节(mm)下横臂长(mm)上横臂长(mm)主销长度(mm)弹簧刚度(N/mm)上横臂在汽车横向平面内的倾角(°)主销后倾角(°)车轮前束角(°)主销内倾角(°)下横臂轴水平斜置角(°)下横臂在汽车横向平面的倾角(°)上横臂轴水平斜置角(°)阻尼系数2168182481254496353335129.8112.50.210109.5-56000图2整车仿真模型图3前悬架仿真模型图2整车横行平面受力分析图θi1θi2ρiφ张华等:电动汽车前悬架的优化及仿真研究・21・图4创建的下拉菜单3举升效应仿真及分析3.1动力学仿真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分析过程中采用广泛流行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朗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选取系统内每个刚体质心在惯性参考系中的三个直角坐标和确定刚体方位的三个欧拉角作为笛卡尔广义坐标,即qi=[x,y,z,ψ,θ,φ]iT,q=q1T,q2T…,qnT!"T,用带乘子的拉格朗日方程处理具有多余坐标的完整约束系统或非完整约束系统,从而导出以笛卡尔广义坐标为变量的运动学方程。
计算程序应用了Gear的刚性积分算法及稀疏矩阵技术,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ddt#T#q$%T-#T#q$%T+φqTρ+θqTμ=Q(5)φ(q,t)=0为完整约束方程,θ(q,q,t)=0为非完整约束方程。
其中,T—系统动能;q—系统广义坐标列阵;Q—广义力列阵;ρ—对应于完整约束的拉氏乘子列阵;μ—对应于非完整约束的拉氏乘子列阵。
由(5)式可以推得运动方程的更一般的形式即:F(q,u,u,λ,t)=0G(u,q)=u-q=0Φ(q,t)=0(6)其中,q,u—广义速度列阵;λ—约束反力作用力列阵;F—定义的微分方程;Φ—描述约束的代数方程列阵。
根据需要运用软件中强大的变阶,变步长积分求解程序来求解稀疏耦合的非线性微分代数方程,并进行一系列的迭代优化,最终得出需要的最优运算结果。
3.2原有悬架的仿真分析根据对车轮的举升量的计算,得出车轮的最大举升量ΔZi≈96mm,由举升效应的理论,对前悬架加一个竖直方向的直线驱动,编辑驱动函数随时间的表达式为F(time)=96×sin(360d×time)。
设置仿真的时间为1s,将工作步设置为100,对模型进行悬架运动学仿真则可以得出车轮跳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6所示,外倾角及侧向滑移量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图8为前轮接地点侧向滑移量随车轮跳动的变化曲线。
3.3对原有悬架进行优化为了减轻轮胎的磨损,通过对上横臂长度,上横臂在汽车横向平面的倾角,下横臂长度,下横臂在汽车横向平面的倾角的优化分析,设置使车轮接地点侧向滑移量的绝对值最小。
在经过优化分析之后,前图5改变变量窗口(下转第26页)图6车轮跳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跳动量(mm)100.00.0-100.00.00.51.0时间(s)图7外倾角变化曲线-0.70-1.05-1.40外倾角变化量(degree)0.00.51.0时间(s)图8前轮接地点侧向滑移量随车轮跳动的变化曲线车轮跳动量(mm)100.050.00.0-50.0-100.0-10.0-5.00.05.010.015.020.025.0侧向滑移量(mm)・22・后的数据比较如表2所示由图9侧滑量绝对值优化曲线分析可见,在对悬架各个数据进行优化之后,侧向滑移量减小了10.743mm达到了自己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