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技巧与文化意蕴解析
从隐喻角度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从隐喻角度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https://img.taocdn.com/s3/m/7f93ea60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a.png)
从隐喻角度解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电影,通过影片中的隐喻,探讨了监狱象征、自由的探索、希望的意义、友谊的价值以及梦想的实现等主题。
监狱象征着人们内心的囚禁,自由的探索象征着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独立,希望的意义在于坚持对未来的信念,友谊的价值在于共同面对困境,梦想的实现则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通过对电影的隐喻解读,我们可以思考人生的意义,获得对未来的启示,以及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带给观众深刻思考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勇敢面对挑战,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隐喻、监狱、自由、希望、友谊、梦想、启示、人生思考1. 引言1.1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经典电影。
该电影改编自司蒂芬·金的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佛雷被误判谋杀罪名并被送入肖申克监狱,最终通过智慧和毅力逃出牢狱的故事。
主题涵盖自由、希望、友谊和梦想等多个方面,深受观众喜爱。
影片以监狱为象征,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安迪在牢狱中经历了无数磨难,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
影片中展现了友谊和信任的力量,安迪和瑞德之间的深厚友谊令人感动。
希望也是影片的重要主题,安迪在绝境中仍然保持乐观,给了其他囚犯希望和力量。
最终,安迪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实现了逃脱的梦想,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肖申克的救赎》从隐喻角度讲述了人生的探索和奋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思想深刻、感人至深的作品,令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监狱象征监狱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被视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们被困于现实生活中的囹圄。
监狱中的高墙和铁条象征着社会对个体的束缚和限制,让人们无法自由地挣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9f353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2.png)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一部经典影片。
它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以肖申克刑事犯管教中心为背景,讲述了安迪·杜佛兰因被错误指控杀害妻子而被判终生监禁并踏入监狱后,经历了十九年的磨砺,以及和戈言·德弗雷因牢房狱友的交往,最终通过聪明才智和毅力,成功挣脱旧世界的桎梏,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重生。
整个电影围绕着安迪·杜佛兰和戈言·德弗雷的关系展开。
安迪在监狱里,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并利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普通人不曾想到的办法,为自己和戈言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
他用自己的知识和不屈的精神鼓舞着周围的狱友,在诸多困难和挫折的面前鼓舞大家一同前行。
而戈言则成为了安迪的忠实伙伴,在安迪的启发下,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发现了自己的未来。
他最终成为了安迪最长久的朋友和盟友,用自己的力量和信念,为安迪的逃亡和自由奋斗到底。
整个电影的剧情紧凑、文化内涵丰富。
影片表达了对自由、理智与勇气的强烈诉求,反映了人性在困境中的品质和优雅,体现了人类的感情和信仰。
虽然影片以监狱为背景,但它不着重于犯罪、惩罚和社会的黑暗面,而是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和人格尊严的境界。
它渗透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引导观众思考自身处境和人性问题。
故事让人扪心自问真正的自由在哪里?究竟该如何实现自我救赎?除了深刻的主题意义,影片也引人入胜的环环相扣的剧情。
其中最经典的一幕是安迪在狱中挖隧道的过程,那份顽强的毅力和态度经久不衰。
安迪在黑暗中一点点地挖掘出通向自由的隧道,在黑暗与绝望的交织中,他无惧苦难的压力,能够在压迫面前才表现出最优秀的机智和勇气,他的心态勇气和知识都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监狱狱政体制的反抗。
这一段是影片中最具代表性和激动人心的情节之一。
影片的音乐也很出色。
音乐人托马斯·纽曼的主题曲《触摸一个女孩的脸》让人在影片中的情节高潮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电影解析解读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解析解读肖申克的救赎](https://img.taocdn.com/s3/m/f13ad4b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e.png)
电影解析解读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一部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
上映于1994年后,这部电影在观众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影响。
它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情节发展和哲学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析和解读。
一、剧情梗概与人物角色《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银行家安迪·杜弗兰在被错误指控谋杀并入狱后的经历。
在肖申克监狱里,他结识了红,一个懂得在狱内搞定各种事情的老犯人,两人逐渐成为了好友。
安迪利用自身金融背景帮助监狱官员洗黑钱,并在狱长诺顿的威胁下逃亡。
最终,他揭露了狱中腐败的实质,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并最终获得自由。
在电影中,安迪·杜弗兰以其智慧、耐心和坚韧的品质吸引着观众。
他通过学习、帮助他人和保持内心力量,成功地逆袭了逆境。
而红则是一个机智而深情的角色,替代了安迪成为了朋友和支持者。
这两个人的角色塑造使得观众对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情感产生共鸣。
二、主题与意义《肖申克的救赎》探讨了人性、希望和自由等一系列深层次的主题。
首先,人性是该电影的核心主题之一。
通过安迪和其他犯人的互动,电影体现了无论生活环境如何恶劣,人的内心仍然有希望和美好的力量。
安迪为犯人们带来了新的追求、互相帮助和相信的信念,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
其次,希望是电影中的重要主题。
安迪在监狱中继续着他的希望,在每个人心中点燃了对自由的渴望。
他展示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我们就能够战胜困难,追求美好的人生。
此外,自由也是《肖申克的救赎》所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随着故事的发展,自由成为了安迪最大的追求。
他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和煎熬,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计划实现了自由的重获。
电影通过安迪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逐。
三、影片哲学思考《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希望和自由的思考,传递出了一些深刻的哲学观点。
首先,电影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监狱内的犯人们代表着不同的人性:有些人堕落,有些人追求改变,有些人选择无视。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829f0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1.png)
电影解析:《肖申克的救赎》情节剖析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导演并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美国电影。
这部电影于1994年上映,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而享誉世界。
剧情概要本片讲述了安迪·杜弗雷恩(蒂姆·罗宾斯饰)被错误定罪并入狱,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二十年的故事。
在监狱中,他与桑德兰(摩根·弗里曼饰)成为了朋友,并展开了一系列打击犯罪体制的行动。
最终,安迪成功逃脱并曝光了前任犯罪局长等人的腐败行为。
角色分析1.安迪·杜弗雷恩(Andy Dufresne):本片男主角,一个冤案受害者。
他机智、聪明,并利用他的专业技能与狱中囚犯建立起了联系,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复仇和逃脱。
2.桑德兰(Ellis 'Red' Redding):本片的叙述者兼主要角色,也是监狱中顶尖的搞定人物。
他在影片中成为安迪的朋友,愿意帮助他完成任务并提供各种资源。
3.诺顿局长(Warden Samuel Norton):肖申克监狱的独裁者,他利用犯人进行非法活动来获取个人利益。
主题探讨1.希望与坚持信念:《肖申克的救赎》主题之一是对希望和信念的探索。
安迪永不放弃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尽管面临着极其恶劣的环境和逆境,但他坚守内心所信仰,并最终实现了自由和复仇。
2.自由与奴役:电影通过描绘监狱生活深刻地探讨了自由和奴役之间的关系。
囚徒们被束缚住,在牢笼中度过他们剩余的生命,而追求自由成为他们内心最强烈的欲望。
3.人性与道德观念:《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塑造不同角色展现了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
从诺顿局长和其他协助其腐败行为的官员到良善而正直的安迪和桑德兰,影片反映了人性在艰难选择面前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
成功之处《肖申克的救赎》在呈现剧情和塑造角色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巧妙地将斯蒂芬·金小说中沉重而复杂的主题转化为令人动容和引人入胜的视觉叙事。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502ff79b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3.png)
电影评论: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层含义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
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情感、令人难忘的剧情和精彩演技而享誉世界。
然而,在其中还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含义,探索了生活、希望以及人性的本质。
本文将对《肖申克的救赎》进行解读,挖掘出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
1. 坚持信念与追求自由1.1 安迪・杜弗雷恩主角形象分析安迪・杜弗雷恩这个角色代表了坚持信念和追求自由的意志力与毅力。
他被错误地判罪并关押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但他不因此沮丧,反而利用时间和资源筹划逃狱,并最终获得自由。
通过安迪的经历,观众可以看到坚守信念、不屈不挠地奋斗的重要性。
1.2 狱友关系与互助精神在监狱中,安迪与其他犯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展现了互助精神。
他帮助狱友获得知识和逃避残酷现实的方式。
这种相互扶持、信任和团结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电影通过这些关系展示了人类之间真实而温暖的情感。
2. 社会体制与个人反抗2.1 监狱体制下的反抗《肖申克的救赎》通过描述监狱体制下犯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来探讨社会体制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限制。
安迪抵抗了系统中存在的腐败和虐待行为,表明个人能够以不同方式对抗强权和压迫。
2.2 安迪作为象征反叛者安迪被塑造成一个代表着反叛者形象的角色,他在监狱里不仅维持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而且激发其他囚犯也要开始怀抱希望、争取自由。
这个角色代表了对社会体制的反抗和追求公正的勇气。
3. 希望与救赎3.1 安迪的逃亡与希望安迪通过长期的计划和努力最终成功逃离肖申克州立监狱,实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这一结果传达出关于希望和持久奋斗意义的信息。
3.2 复仇与救赎之间的选择电影展示了很多复仇主题,但最终强调了原谅和救赎。
安迪在拥有报复机会时选择向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提供辩护,并使他们面对自己的罪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救赎。
结论《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引发深思并探讨人性、希望、自由和救赎等主题的电影。
影视鉴赏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叙事表现手法
![影视鉴赏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叙事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eef14a1259eef8c75fbfb3a5.png)
课程考核内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表现手法影视鉴赏公选课(周四)目录一、论文摘要二、电影简介三、叙事视角四、叙事模式一、摘要《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史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肖申克监狱的救赎》。
影片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等主演。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反映监狱生活的独特影片,他着力表现了一个人在艰难的困境中如何保持尊严与希望,全片采用了一种温情、多愁善感而又极度有力的叙事风格,叙事结构的丰富又直接促成了叙事主题的多样性、现实性和深刻性。
这种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不仅给人以思想和精神上的震撼,更给人感官和审美上的愉悦。
关键字:肖申克的救赎,叙事风格,叙事特点二、电影简介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同时被判两个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渡过余生。
在狱中他认识了“万事通”瑞德,而且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瑞德总能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包括一些违禁品。
面对现实的残酷无情和监狱的腐败黑暗,外表看似柔弱的安迪内心却十分坚强。
他让瑞德帮他搞到了一把小铁锄,和一幅明星的海报。
他利用精通对财务制度的能力,很快使他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同性恋囚犯的性骚扰,而同时安迪也逐渐成为肖申克监狱长的洗黑钱的工具。
然而一个年轻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的平静狱中生活,这个年轻人告诉安迪他知道安迪案子的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重新审理此案件时却遭到了拒绝,并受到了惩罚,连知情人都被监狱长害死。
但是就算是如此之多的阻扰,也没有消磨掉安迪对自由的渴望。
终于有一天,他获得了自由。
原来他二十多年每天都用那把小铁锄挖洞,然后用海报将洞口遮住。
安迪出狱后,领走了部分监狱长的黑钱,并告发了监狱长贪污受贿的真相。
监狱长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而最后瑞德也获释了,他在橡树的火山岩下找到了一叠钱和一封信,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的阳光明媚的海滨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 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76d835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d.png)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的电影,它不仅令人震撼,更是一部让人产生共鸣的作品。
影片讲述了银行家安迪被冤枉入狱,最终凭借着智慧和毅力成功逃脱的故事。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将这个故事拍成了一部传世之作,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人性、自由和希望。
首先,影片的叙事手法非常出色。
通过安迪与狱友瑞德的友谊、监狱内的生活细节以及他们逃脱的过程,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这段艰难的岁月。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琢,使得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挣扎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其次,影片对人性和自由的探讨也令人深思。
在监狱中,安迪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断寻找机会逃脱。
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为之动容,也让人思考自己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
最后,影片中的希望主题也是触动人心。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逃脱后,安迪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念,他的坚持和勇气给了其他狱友们希望,也给了观众希望。
影片最后安迪成功逃脱,与瑞德在海滩相遇,这一幕让人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也让人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总的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力量的电影,它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人感受到了对自由和希望的珍视。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让人产生共鸣的经典之作。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度剖析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度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1623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e.png)
电影解读:《肖申克的救赎》的深度剖析1. 引言《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该片于1994年上映后迅速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们的喜爱,并成为了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该片进行深度剖析,探讨其独特之处以及所传达的核心主题。
2. 剧情概述"肖申克" 是美国一个非常顶级严密看管系统强盗A社会角色,罪犯公司保安局实验室索恩-海厄华动责备导致列入最低限度限减少期,连任两届卫生监察是个宇球Athwor tompJones........3. 主题分析3.1 自由与希望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自由与希望是两个核心主题。
这部电影通过安迪·杜弗雷恩和艾利斯·波伊德这两个主要角色展示了从囚禁与绝望中寻找自由和希望的力量。
安迪在监狱中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的自由,通过勤劳、智慧和耐心逐渐改变了他所处的环境,最终实现了逃离囚禁的目标。
而波伊德则通过与安迪的友谊和对知识的追求,重新获得了对生活的希望。
3.2 华丽背后的真相《肖申克的救赎》揭示了社会黑暗背后隐藏着许多虚伪和腐败。
监狱体制被渲染成一个极度残酷和不公正的地方,底层罪犯们受到各种虐待和剥削。
影片通过描绘狱警们以及其他关押者之间复杂而危险的权力斗争,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二元性,并反映了官僚主义以及社会不公问题。
3.3 友谊和人性在牢笼般苦难中,友谊是唯一能给囚徒们温暖和支持的东西。
安迪与红这两个戏剧性地演绎了友谊与人性之间的美好关系。
安迪通过他对红的信任和帮助,使得红在监狱内重获信心,并最终在自由的道路上找到了出口。
而红也通过深入思考生活中的意义以及质疑社会常规,成长为一个更加宽容和富有人性化的角色。
4. 影片技巧分析4.1 导演手法弗兰克·达拉邦特在《肖申克的救赎》中运用了多种导演手法来增强故事表现力。
例如,他利用影像语言来刻画囚犯们面对压抑时的绝望与悔恨;同时通过音乐配乐的选择,增强观众情感共鸣,使得影片更具感染力。
电影评论: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赏析
![电影评论: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3c96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f.png)
电影评论: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赏析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否有一部影片,你看了无数遍却依然被深深触动,喃喃自语:“这就是真正的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它凭借深刻的主题、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成为了近几十年来最受推崇的经典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全面赏析这部令人心驰神往的电影。
I. 一个永恒的主题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Stephen King的短篇小说为基础,由Frank Darabont执导,主要探讨了人性、希望和自由等永恒的主题。
影片通过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Andy Dufresne)的经历,向观众传达了一种强烈的信息: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人类的内心深处都有不灭的希望。
II. 独特的叙事结构《肖申克的救赎》对于叙事结构的运用也是别具一格的。
整个电影通过回忆和闪回的手法,将故事逐渐展开,让观众不断猜测和思考。
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给影片增添了不少的悬念和神秘感,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III. 生动刻画的角色形象影片中的角色形象是《肖申克的救赎》成功的关键之一。
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由天才演员蒂姆·罗宾斯(Tim Robbins)扮演,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将安迪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饰演的种族隔离时期的监狱长瑞德(Red),则成为了影片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每个角色都鲜活细腻地展现了不同的人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IV. 刻画监狱现实的细腻描写《肖申克的救赎》并不仅仅是一部揭示人性光明面的电影,它也毫不妥协地展示了监狱现实的残酷和黑暗。
影片通过真实细腻的描写,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囚犯们日常的痛苦与希望。
导演通过一些场景的设置和台词的抉择,成功地给观众带来了一种错觉,让观众对监狱这一特殊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V. 主题曲的独特选择一部优秀的电影少不了一首出色的主题曲,而《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曲《End Title》则成为了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ed1e6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d.png)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1. 引言1.1 电影简介《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经典电影。
影片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冤罪被判终身监禁,然后通过智慧和毅力最终赢得自由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1947年的肖申克监狱,一个充满黑暗和腐败的囚禁世界。
安迪被误以为谋杀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被判终身监禁,然而他的清白和坚韧的品格让他在监狱中得以生存并引起了狱长的重视。
通过与狱长及其他囚犯的关系,安迪逐渐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毅力,不仅解决了监狱里的许多问题,还帮助其他囚犯找到内心的自由。
最终,他成功逃脱了监狱并揭露了真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一部关于友情、自由和希望的故事,更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深受观众喜爱并获得了多项奖项肯定。
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深刻影响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1.2 背景介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1994年上映的一部经典影片,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等人主演。
影片根据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银行家安迪因冤罪被监禁,却在监狱中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坚韧,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
背景介绍方面,影片设定在1947年的美国,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
监狱里面充斥着暴力和腐败,囚犯们被残酷对待,生活在绝望和痛苦中。
而主人公安迪的冤狱之苦更是让整个故事更显阴郁压抑。
在这个黑暗的环境中,安迪展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毅力,他在监狱中不断挑战权威,同时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其他囚犯。
他和密友瑞德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让整个故事增添了温暖和人情味。
整个影片的背景设定让观众感受到了残酷和不公,也让人对人性的光明和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背景介绍】2. 正文2.1 主要人物介绍《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要人物包括主角安迪·杜佛雷恩和他的好友瑞德。
分析《肖申克的救赎》叙事的基本特征
![分析《肖申克的救赎》叙事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c263518f12d2af90242e6ea.png)
《肖申克的救赎》叙事的基本特征《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罪犯”安迪,因误判入狱,在漫漫时间中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渡过,同时又成功越狱,与黑人朋友如约汇合的感人故事。
这部电影,具备了好莱坞经典的叙事特征,从开始到结束,都牵动着我的内心,让观众的内心随着人物的命运及故事情节的波折而浮动。
本片部分描述,具有一定的戏剧性,比如由两条叙事线,明线以安迪如何越狱为主,暗线以安迪如何救赎自己灵魂,与黑人朋友汇合为辅。
一明一暗互相交错盘结,让观众并未对安迪越狱的行为感到可耻、愤怒,而是充满了同情,并以安迪这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为榜样。
这就是这个影片的独特之处,在这两条线当中,影片中的矛盾冲突一环套一环,扣人心弦。
采用了善与恶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模式,一方面从叙事角度,通过表现监狱里监狱长的种种恶行,映射出了美国监狱的腐败和秩序的混乱,非人性化的管理,权利的冗乱;另一方面,通过对安迪对待监狱警察及狱友的帮助,展现了人性的温暖和坚强不屈的心灵。
这样的叙述结构,无疑是近乎完美的叙事模式,不仅向人们展现了光明,同时让人们痛恨了黑暗的人性。
本片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瑞德做为一个明处叙事者把观众们带进了影片,这让观众的心理增强了与影片的互动性,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心灵震撼效果,让观众更为深刻体会到了人的本质在遭受无限摧残的时候,从另一方面展示出对于自由的无限渴求与向苦难命运不断挑战的勇气。
影片中,安迪是一个拥有真正的精神自由的人,他的故事都是由瑞德这个叙事者根据自己的见闻来进行回忆的,瑞德刚开始是一个位于明处的叙事者,他的讲述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和及时的故事内容呈现。
同时,在瑞德进行故事讲述的过程中,影片中的其他角色都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并不是瑞德这个叙事者的声音。
此外,影片中还提供了大量蒙太奇技巧,这就很好弥补了瑞德作为旁观者叙事者身份所受到的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
此外,影片中还有老布这个旁观者的叙事者,他主要是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的,让本已经超越了瑞德叙事视角的事情通过书信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860e7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f.png)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1. 引言1.1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剧情赏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在观众心中无法抹去的经典之作。
影片通过主人公安迪的入狱与脱逃展现了希望与坚持的力量。
友谊与希望的主题贯穿始终,让观众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真情。
监狱制度与人性的对比让观众思考社会的不公与个体的尊严。
剧情的反转和高潮让人目不暇接,引发观众对正义与压迫的深思。
影片的情感共鸣让观众与角色产生情感连接,深深打动人心。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内心世界,观众通过角色的表现不断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深刻探讨了人性、友谊、自由和希望的意义,引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自由和尊严的思考。
它给观众带来了深远的启示和感悟,让人们永远铭记在心。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无论如何都不能错过的经典之作,它的深刻意义将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
2. 正文2.1 主人公安迪的入狱与脱逃主人公安迪是一个被冤枉入狱的银行家,在肖申克监狱被判终身监禁。
他在监狱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从未放弃希望。
安迪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错判而沦为囚徒,而是以乐观和智慧的态度面对困境。
安迪在监狱中结识了狱友瑞德,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瑞德成为了安迪在监狱中的重要支柱,给予他鼓励和帮助。
而安迪则通过教育狱友和帮助他们寻找希望,展现出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品德。
安迪渐渐发现监狱中存在一系列腐败和虐待,他利用自己在银行的知识和技能,帮助监狱管理层洗黑钱,换取自己在监狱中的舒适待遇。
安迪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逃离监狱,证明自己的清白。
最终,安迪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执行,成功逃离了肖申克监狱。
他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默默忍受痛苦和不公,但最终以智慧和勇气赢得了自由。
安迪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绝境中保持希望和力量,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定战胜命运的力量。
2.2 友谊与希望的主题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友谊与希望是两个主要的主题,贯穿始终,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镜头叙事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镜头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2a43a5ff7c1cfad6195fa7b1.png)
Vl
中 r 一
浅析 肖申克 的救赎 的镜头叙事
[ 要 】 “ 事”作为 当代叙 事学意 义上 的概念 ,它关注表 达 的方法与模 式 , 摘 叙 而镜 头表 达的丰富 又促成 了叙事 主题 的 多义性 、现 实性和深刻性 。影片 《肖申 克 的救赎 》着眼 于人性的 关照,用蒙太奇 、空镜 头、声画结合 、用光等 多角度 进行表 达 ,构成叙事 。让人 重拾 希望 ,震撼人心 。在 《肖申克的救 赎 》里我们
好 莱 坞 式 大 片 的叙 事 风 格 ,无 时
身后 是代表 美国精神符号 的星条旗 , 这里 交代 了空间关系 ,叙 事上 隐喻的
真正走 向 自由。 第三 , 安迪 与典狱长 , 正一反的正 邪较量 、黑 白对 比。典 狱 长一 直 让 安 迪 为其 私 下 敛 财 、钻 法
一
不在左 右着观 者的视 觉希冀 , 《肖申
几 乎 看 不 出商 业 电影 和 艺术 电影 的 明 显 沟 壑 , 因为 它告 诉 我 们 ,电 影 不仅 仅 是
娱 乐 ,也 是希望 ,然后我们 因电影 而清醒 ,找 到 自己的路 。
【 关键 词 】叙事 蒙太奇 救赎 镜 头 声 画结合
d i1 .9 9ji n1 0 —6 1 .0 2 1 .2 o :03 6 /.s .0 2 9 62 1 .80 5 s
克 的救赎 》告 别了传统 的英雄史诗类 传达 出安迪 与美国庄严 的法律 同在 , 叙事模 式 ,宣扬 的不是人 心向背 的险 他是 无辜的。然而 画锋一 转 ,在律 师
律空子 ,而这个秘 密就藏在墙里面 。
恶 ,没有 “ 眼球经济 ”催生 的奇人侠 的逼 问下 ,安迪接 受审判 ,背景 是陪 同样 是从墙里面往外拍 ,安迪和典狱 土 ,也没 有让人 瞠 目结舌 的畸恋。浅 审团 ,他 失去了星 条旗 的庇佑 ,推镜 长分享着 这个秘 密 ,而安迪 的秘密在 灰 色调 的镜头 下 ,呈于大银幕 的是一 头 的落幅定格在安 迪接 受判决 的一闭 其越狱 之后 才被典狱长所知 ,这种 不 眼 ,一 声 判 决声 似 是 一 声 枪 响 ,全 黑 对称性注定 了安迪会 战胜典狱长赢得 部 真 诚 的作 品 。 无冕之王 :故事与视角 屏幕持续 2秒 ,象征着灰 暗生活即将 自由和 尊 严 。 牢狱题材 , 是通俗 电影的类型片。 到来 。 法 国 电影理 论 家梅 茨 曾把 电影 定 如今追捧 美剧 《 越狱 》的青 少年可 能 来看看摄像机 的移动和表意 之间 义为 “ 象 的能指 ” 【 】,即 电影 想 1 窗子 ” ( 巴赞 不知道 《肖申克的救赎 》十几年前 的 的关系。安 迪坐着 囚车来 到 肖申克监 不是一扇通 向世界 的 “ 影 响力 ,在题材 片中突破藩篱 ,把含 狱 ,影 片用 半分钟 的航拍镜 头 ,把观 的观 点 ),而 是一面折 射人 的内心结 冤入 狱 、度 日如 年 ,智 慧 越 狱 、伺 机 者 的视 线从监狱外开动 的囚车 带入监 构的镜 子。在狱 中命运 多舛 的安迪几 反 击刻 画出了罕见 的性情哲理 与人生 狱 内部 ,上 千犯 人 因 为新 犯 人 的 到来 次大手笔的动作 :在车场顶楼从暴虐 而蜂拥 出动也被镜头 用大全景记录下 的赫德利手 中生还 ,用帮他谋利换来 况味 ,成 为代表 “ 希望 ”和 “ 自由” 的 电影 领 袖 。 来 ,整个 肖申克监狱 的空 间范 围被镜 狱 友们 喝啤酒 的奖赏 ;翻修 图书馆 , 银行 家安迪被指控 杀害妻子与情 头 捕 捉 下 来 。 大量筹 集书本 :为狱 友上课 ,提高 大 夫 ,含 冤被 判终身监 禁。在监狱 中安 对 比蒙太奇 的运用在 影片中实为 家的知识水平应考。 这些行 为其 实就 迪 忍 受 凌辱 和 折 磨 ,一 方面 帮监 狱 长 多见 。第一 ,同样 是入狱 ,随狱车进 是安 迪 在找 回 自我 价 值和 平 等 的人 做假账 ,一 方面精 心策划 了一 出越狱 入 监 狱 时 ,安 迪 入 狱 时 ,背 后 是 通 向 权 ,强调人 的意识 的复萌。 好 戏 。 在 一 步 步 的 自我 救 赎 中显 示 人 自由 的路 ,后 来 汤米 入 狱 时则 没 有 , 三 、声 画结合 :精神与 回归 性之韧 ,实现 自我救赎。 预 示着 两 人 命 运 的 不 同 。犯 人 们 调 戏 音响和 画面的结合 为叙 事助益 不 那 一 年 ,奥 斯 卡 典 礼 上 一 部 叫 做 新人 的时候 , 镜头在牢 门外拍摄瑞德 , 少 。瑞 德 的第 一 次 出场 在 一 声 钝 重 的 《 阿甘正传 》的影片收获颇丰。而 同 表 明他是 旁观者 ;镜头在牢 门内拍狱 开门声 之后 ,随之出现的是正襟危坐 样 获 大 奖 七 项 最 重 要 提 名 却 和 小 金 人 友海华德 , 表明他 是这件 事的参 与者 , 的五位监 狱考核 员 ,已经 入狱 2 0年 失之交臂 的 《 肖申克 的救赎 》,历久 他直接影 口 了胖子 的死亡 。第 二 ,在 的瑞 德 说 到 自己 改过 自新 后 被 驳 回 出 向 弥新 ,十几年后仍是 美国电影史上排 监狱呆 了大半辈子 的图书管理 员老布 狱请求。钝 重的开 门声与考核 员的正 名最前 的 “ 无冕之王 ”。 出狱 的时候 ,是迎 向摄影机 ,面 对观 面镜头 ,象征着牢狱 的森严 与制度 的 众 ,在观者看来完全 可以理解 为走入 不可侵 犯 ,同样的关门声把瑞德 的 自 二 、蒙太奇表意 :人性与救赎 影 片的第 二组镜头便是 隐喻蒙 太 个新监狱 ;瑞德 出狱 的时候则 是背 由锁在了门外。 安迪入狱时仰拍镜头 , 奇。 安迪 出现在 法庭上 回答律 师提 问, 对摄 影机 ,背对观众 ,预 示着他 将要 体现 肖申克监狱 的高大,给人一种压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1e9261db4daa58da0114af9.png)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简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1994年上映,由导演弗兰?达拉邦特改编自美国作家史蒂芬?金的同名短篇小说《肖申克的救赎》。
该片虽然在当年的奥斯卡角逐中败给了电影《阿甘正传》,但这部作品无论在叙述方式上还是艺术表达上都可以堪称是无冕之王。
《肖申克的救赎》的故事要从1946年一年轻的银行家Andy(蒂姆?罗宾斯饰演)因被误判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其情人而被送往肖申克监狱终生服狱开始讲起。
如果当年的《阿甘正传》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的话,那么《肖申克的救赎》是现实残酷的生活。
在肖申克监狱中Andy遇到了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老囚犯Red等一些狱友和监狱长Norton,Andy分别与他们在监狱中展开了男人间的深厚友谊和残酷的战争。
《肖申克的救赎》不单单只是为了揭示美国监狱的腐败黑暗对人性的摧残。
更主要的是为了展示人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对苦难命运的不屈《肖申克的救赎》在一定意义上说还是传统的监狱电影,但是与众不同的叙事手法和视觉表达方式给影片带来了更多震撼的效果。
二、分层与叙述1.什么是叙事学及叙述分层?叙事学,也称为经典叙事学或结构主义叙事学,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
“叙事学作为一种更偏重于研究叙事规律、功能乃至句法规则的理论学说,虽然极力追求理论框架上的抽象模式,但由于叙事规律与本文构建的特殊关系,又使叙事学的描述与本文读解的匠心独运关系密切。
”叙述分层是叙事学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叙述研究方式。
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家杰拉尔?日奈特曾经给叙述分层下过这样的定义“一片叙事文所讲述的任何时间所处的虚构域层次都要高于产生该叙事文的叙述行为所处的层次。
”叙事文中的两个层次不是共生的关系,有高低,上下之分,一个叙述层产生于另一个叙述层。
只要一部电影作品带有叙事,就可以说不只是具有一个叙述层。
在杰拉尔?日奈特的《论叙事话语》中把居于叙事中心地位的叙述层定义为虚构域,在虚构域之外的叙述层叫做外虚构域。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afe90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e.png)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起首,在叙事结构方面,《肖申克的救赎》接受了回顾的形式。
阅读名著肖申克的救赎写作手法分析及感悟
![阅读名著肖申克的救赎写作手法分析及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7da647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4.png)
感悟分享
感悟分享
珍惜友情 安迪和瑞德的深厚友谊让我感受到友情的可贵。在困境中,他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最终共同 找到了救赎。这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友情,因为朋友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安迪最终逃离了监狱,追求到了自由。他的经历让我明白,追求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应该 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保持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安迪和瑞德的故事,我反思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如不公、压迫等。我们应该关注这些 问题,努力去改变社会的不公现象,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公平和自由
结论
结论
3,658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 小说,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
的思想内涵让人回味无穷
通过分析该小说的写作手法和分 享个人感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这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74%
30000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和启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和挑战,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生
-
THANKS 感谢观看 20XX年XX月
阅读名著《肖申 克的救赎》写作
手法分析及感悟
-
1
《肖申克的救赎》写作手法分析及感悟
2
引言
3
写作手法分析
4
感悟分享
5
结论
《肖申克的救赎》 写作手法分析及感
悟
引言
引言
《肖申克的救赎》是斯蒂 芬·金的中篇小说,1982年首 次出版
该作品被广泛传播和改编,成 为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多 种形式
这部小说以银行家安迪·杜佛 兰的逃亡和复仇为主线,讲述 了他如何在肖申克监狱中求生, 并最终找到救赎的故事
写作手法分析
人物塑造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性鲜明。安迪的坚韧、智慧和勇气,瑞德的忠诚、善良和勇敢 ,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c978d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8.png)
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的电影,根据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这是一部在影迷中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曾获得多项奖项,并被评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电影讲述了一位名为安迪·杜弗雷恩的银行家在被错误指控谋杀罪并被判处两个终身监禁的青春年华中,如何通过坚持、智慧和温暖的人际关系,最终获得自由的故事。
本片采用了回忆的叙事结构,通过主人公安迪的回忆,来带领观众进入他被囚禁的岁月。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揭示了安迪的内心世界,还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他在狱中经历的一切。
同时,在主线剧情的基础上,也穿插了其他角色的个人经历,通过这些小故事,电影刻画了狱中的人性与狰狞的监狱现实之间的对立。
整部电影以安迪为中心,通过他的叙述和行为揭示了一系列的主题。
首先,自由是安迪一直追求的目标。
即使他身处狱中,他的思想和心灵却始终保持着自由。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监狱中建立起一个图书馆,为狱友们带来知识和自由的启迪。
他也通过音乐和摇滚唱片来照亮被囚禁的心灵。
在片中初次遇见好友瑞德的时候,安迪告诉他:“牢狱不仅是石墙和囚徒,也是一个人的内心。
”这段话不仅揭示了安迪对自由的渴望,也强调了内心自由的重要性。
其次,友情是电影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在监狱这个严苛而残酷的环境下,安迪和其他狱友之间建立起了信任和友谊。
特别是和瑞德的友情,成为影片中最为深刻和感人的情感线索之一。
瑞德一直是片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既是安迪在狱中的忠实朋友,也是他获得自由后的首要支持者。
他们之间的友情跨越了监狱的囚栏,成为彼此心灵的寄托和信仰。
而正是这份珍贵的友情,使他们能够在风雨飘摇的监狱中相互支持,一同走向重获自由的道路。
此外,电影还涉及到了权力与压迫的主题。
监狱是一个权力极度集中的地方,看守和狱警们拥有绝对的权力,而囚犯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然而,安迪通过自己的机智和洞察力,与监狱体制进行着一场悄然的斗争。
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特点
![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e906f59ec3d5bbfc0a7425.png)
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特点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叙述视角叙述者隐喻[论文摘要]电影《肖中克的救赎》于1994年在好莱坞发行,讲述的是一个前途大好的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20年之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尽管在当时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逐中输给了竞争对手《阿甘正传》,但仍不失为一部人人称颂的励志好片。
《肖申克的救赎》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传统的监狱体裁影片,然而其独有的叙述视角和大量隐喻方式的使用成就了这部伟大不朽的经典。
一、电影简介故事发生在1946年,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误判谋杀自己的妻子,因而被送往美国肖申克监狱终生监禁。
在狱中,他认识了“万事通”瑞德,而且还和他成为了好朋友。
监狱里总会有这样的人,他能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包括一些违禁品。
面对现实的残酷无情和监狱的腐败黑暗,外表看似柔弱的安迪内心十分坚强。
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坚信自己是无罪的他从入狱那天起就决定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
他创办了监狱图书馆,帮助年轻的囚犯重塑目标,甚至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凭借自己出色的理财知识帮助典狱长洗黑钱做假账。
然而,他从来没有失去目标,失去斗志,在黑暗的监狱生活里。
他从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实现对自己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传统的监狱体裁影片,然而其独有的叙述视角和大量隐喻方式的使用成就了这部伟大不朽的经典励志片。
二、叙述视角一部作品的叙事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由作品采用的人称来体现,一般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通常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的叙述,多数情况下叙述者如同全知全能的上帝,了解过去,预知未来。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采用的是以第二主人公瑞德为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因此,影片没有局限于使用“全知全能”型视角。
《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技巧与文化意蕴解析
![《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技巧与文化意蕴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204ab1f524ccbff121844a.png)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剧情片,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它主要讲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被指控谋杀妻子和情夫而错判锒铛入狱。
为了自救,在雪耻信念的支撑下,他以超越常人想象的毅力:在20年内,用一把鹤嘴锤,挖通了“瑞德发誓得挖上600年”的迈向自由世界之路。
不过,深入剖析影片后,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对于不同人物的刻画、环境氛围的预置、场景的切换以及表演道具的恰当使用等,无不在用隐喻及多元叙事的方式,向银幕前的观众传递更加富有内涵而深层的文化意蕴,引发观众的沉思。
一、影片的叙事技巧电影叙事学源于电影符号学,依托文学的叙事方式与概念,突出对影片的叙述结构进行内在性与抽象性的解读。
[1]电影叙事学不但关注电影表意维度,而且关注电影的叙述技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隐喻与多元叙述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美学的盛宴。
(一)隐喻手段的使用――一张体制之网的捆缚隐喻是以抽象的方式呈现所要表达的意思,它通常是借助寓言或历史等方式,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全景式”的认识与了解。
电影借助隐喻手段,使艺术作品的主旨很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中监狱的高墙把罪犯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创设了一个黑白分明、正邪两立的叙事场域。
由监狱长、狱警与囚犯共同构成的这个罪恶的世界,并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呈现出主人公安迪生存的场域。
依照福柯理论,监狱的运行也必须依照管理机构的官僚化,它必定对每个人的所有方面――日常行为、劳动能力、身体训练、精神状态、道德态度……――全面担责。
它对犯人施加一种完全绝对的权力。
它具有压迫和惩罚的内在机制,实行一种专制纪律。
[2]在这种体制下,个体的人如同陷入了一张编织好的大网,越挣扎越被捆缚。
监狱在影片中已经隐喻成为了令人窒息的一种体制,而监狱的高墙已经隐喻为体制化的“执行者”,深陷其中的人是无比渺小的,时间一点点将个人挤压、固化为体制人。
当安迪在监狱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插曲时,整个肖申克监狱是凝固的了,此刻肖申克监狱中的众囚徒仿佛自由回归。
电影_肖申克的救赎_的叙事风格解读
![电影_肖申克的救赎_的叙事风格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150f3ec998fcc22bcd10d7d.png)
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 的叙事风格解读
◎王传传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 《肖申克的救赎》 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反映监狱生活的经典影片, 它着力表现了人在绝望的境遇中如何保持尊 严与希望, 也涉及了男性伙伴之间友谊的题材。全片采用一种温情而多愁善感又极度有力的叙事风格, 叙事结构的丰富 又直接促成了叙事主题的多义性、 现实性和深刻性。这种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不仅给人思想和精神上的震撼, 更给人观 感和审美上的愉悦。 关键词 肖申克的救赎 叙事风格 叙事视点 叙事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 在叙事上采用了传统好莱坞的经典叙事 模式, 采用了善与恶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模式, 使主人公的命 运一波三折、 有张有弛、 逐步推进, 从而折射出人与人的对立、 人与社会机体的对立以及人与人之间人生观、 价值观的对立。 这正是因果式线性叙事结构模式的特点: 以时间线索上的顺 序发展为主导, 以事件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 追求情节结构 上的环环相扣和完整圆满的故事结局。强化 “幻象真实” 使 , 观众陷入对事件外部流程的关注而不知不觉成为叙事操纵的 捕获物。 《肖申克的救赎》 作为一个叙事系统, 突出了人物、 情 节和戏剧元素等几个叙事因子, 以复杂曲折的故事性传达出 影片的审美意图和艺术观念。 这种叙事模式契合了观众的观 赏心理与情感需求, 一直保持着对主人公安迪命运的关注和 期待, 类似悬疑片的追求。 同时, 这种叙事模式使故事在波澜 壮阔的发展中塑造出勇敢、 孤傲、 睿智、 坚守信念、 永怀希望的 救赎者形象, 传神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心灵, 引发对自由和希望 深刻隽永的思考。 二、 独特的旁观者叙事视点 作为好莱坞的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 《 不单单只是为 了揭示美国监狱的腐败黑暗对人性的摧残, 更主要的是为了 展示人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对苦难命运的不屈。 《肖申克的 救赎》 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传统的监狱电影, 但是与众不同的叙 事手法和视觉表达方式给影片带来了更多震撼的效果。 《肖申克的救赎》 讲述了一个具有真正的自由精神的人如 何在监狱中完成伟大的壮举和奇迹, 以瑞德这一身在其中的 叙事者的见闻为回忆线索。在整个情节展开的过程中, 在黑 幕后, 瑞德在操场上画外音的介入, 开始他作为明叙述者的使 命, 瑞德这种讲述对于观众来讲是直接的、 即时的。 他的语言 直接作用于观众的听觉, 在现场有一种明显的优势。在瑞德 叙述整个故事的时候, 每一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非叙述者 的声音, 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元素 (场景、 动作, 蒙太奇) 提供了 大量的信息, 因为瑞德的空间、 时间所限, 这些额外的信息对 明叙述者的叙述提供了很好的认同和补充, 也给观众带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剧情片,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它主要讲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被指控谋杀妻子和情夫而错判锒铛入狱。
为了自救,在雪耻信念的支撑下,他以超越常人想象的毅力:在20年内,用一把鹤嘴锤,挖通了“瑞德发誓得挖上600年”的迈向自由世界之路。
不过,深入剖析影片后,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对于不同人物的刻画、环境氛围的预置、场景的切换以及表演道具的恰当使用等,无不在用隐喻及多元叙事的方式,向银幕前的观众传递更加富有内涵而深层的文化意蕴,引发观众的沉思。
一、影片的叙事技巧电影叙事学源于电影符号学,依托文学的叙事方式与概念,突出对影片的叙述结构进行内在性与抽象性的解读。
[1]电影叙事学不但关注电影表意维度,而且关注电影的叙述技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隐喻与多元叙述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美学的盛宴。
(一)隐喻手段的使用――一张体制之网的捆缚隐喻是以抽象的方式呈现所要表达的意思,它通常是借助寓言或历史等方式,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全景式”的认识与了解。
电影借助隐喻手段,使艺术作品的主旨很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中监狱的高墙把罪犯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创设了一个黑白分明、正邪两立的叙事场域。
由监狱长、狱警与囚犯共同构成的这个罪恶的世界,并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呈现出主人公安迪生存的场域。
依照福柯理论,监狱的运行也必须依照管理机构的官僚化,它必定对每个人的所有方面――日常行为、劳动能力、身体训练、精神状态、道德态度……――全面担责。
它对犯人施加一种完全绝对的权力。
它具有压迫和惩罚的内在机制,实行一种专制纪律。
[2]在这种体制下,个体的人如同陷入了一张编织好的大网,越挣扎越被捆缚。
监狱在影片中已经隐喻成为了令人窒息的一种体制,而监狱的高墙已经隐喻为体制化的“执行者”,深陷其中的人是无比渺小的,时间一点点将个人挤压、固化为体制人。
当安迪在监狱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插曲时,整个肖申克监狱是凝固的了,此刻肖申克监狱中的众囚徒仿佛自由回归。
老犯人布鲁克的一生证明了这一点,在狱中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布鲁克已经彻底适应这个“大网”的世界。
可以说,这个世界构成了他的一切。
在布鲁克的眼中,高墙外的世界是陌生而又令人恐惧的。
当迈出狱门后,肉体获得了自由,但灵魂仍被体制所羁绊。
他无法面对新生活,只能走向一种悲凉的结局――自杀。
他被体制化扼杀,成为体制化的牺牲品。
而安迪的狱中挚友瑞德,出狱后不经请示尿不出一滴尿的情景,似乎可以想象到他的人生走向。
幸好在安迪的指引与鼓励下,瑞德破茧成蝶超越了自我。
主人公正是在这样的场域中,长存自由之志,以超人的毅力和耐心硬生生的撕裂了体制化之网。
狱中的安迪坚忍沉默,无时无刻不在找寻洗去不白之冤的机会。
历经身体的创伤和残酷的生存环境,他凭借“忙着活”的顽强意志的支撑,逐渐赢得了狱友的信任和参与典狱长不可告人的洗钱“秘密”后,安迪进而成为图书馆管理员的助手。
6年里,他坚持不懈每周向政府写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监狱获得了大量的额外捐赠和拨款,图书馆得到扩建,图书馆藏书量增加。
狱友汤米对案情的偶然告知及此后招致而来的杀身之祸,这使他看透了典狱长的虚伪与残忍。
在雪冤意志的引领下,他挖通高墙,揭露了典狱长的罪恶行径,沉冤昭雪,实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救赎。
影片中虽存留着好莱坞固有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对其高度的认可。
(二)多元的叙事方式――建构立体的主题话语本影片在叙事方式上,遵循了剧情电影成熟的线性自然流淌范式。
首先为身体的救赎。
以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为主线:在艰辛的监狱生存场景中,活下去首当其冲,加之狱友“三姐妹”不断的进行身体骚扰、恶劣的劳动条件,如果无法适应这一切,则自我救赎则无从谈起。
生存的本能,促使安迪利用监狱修缮屋顶的机会,开展户外活动;发挥自己的理财专长,爽快答应为狱官填写逃税申请,以获取身体的保护,同时,为每名一起工作狱友争得三瓶tiger 啤酒,赢得了狱友的尊重与信任。
这使他的生存境遇有了巨大的转机。
再次为希望的救赎。
“hope”一直是支撑安迪坚守下去的精神支柱。
“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
让我们心怀希望,不断地鞭策自己,去实现我们所有人的梦想!”安迪身负冤情入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获解放,实现自我救赎。
他满怀正义,不断向大家传递正能量――不断给众多狱友带来意外惊喜和创造惊人之举,使大家对他另眼相待,甚至到了奉若神明的地步。
在希望的指引下,他成为了肖申克监狱的人格魅力超强的暖男。
他鼓励、帮助年轻的狱友汤米识字读书并取得了同等学历。
他成了囚犯们的救世主,成为了他们灵魂的拯救者。
最后为友情的救赎。
瑞德无疑是安迪的好狱友。
借助这个颇有影响力的群体领导的帮助,安迪一步步掘通了走向自由之路。
时时闪耀着的光辉情谊,也让瑞德破解心魔,冲破灵魂的禁锢,重燃对生命的渴望,寻找到了希望之路――自由。
并满怀希望找到了安迪,共叙友情。
借助独特的旁观者的叙事视角,从内心剖析了安迪博取生存的经历、寻求自由的心路、理解自由与希望的动态过程,构成了对单纯线性剧情的有益补充,既使安迪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又让影片的文化渗透力直穿观众内心。
当然大量场景、动作和蒙太奇等的摄影手法的使用,也让影片的主题更为凸显明了。
二、影片的美国文化意蕴好莱坞电影通过巧妙的叙述技巧,整合了美国的文化元素,囊括了美国人的精神视野与文化价值,体现着美国人的价值取向,美国文化意蕴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使电影这种为人们熟知并喜爱的媒介工具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拓展。
美国人依托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的“软实力”控制着电影输出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巧妙的隐喻手段的使用、多元的叙事方式,成功将美国的浓郁文化移植、渗透、内隐其中,从而实现了故事情节与美式文化的交相呼应。
(一)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其国家价值观得以展现的前提。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所言:“个人主义是美国人最深刻的民族特性,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文化特质中根本性的东西都来自于它。
”[3]机会均等、独立自主和尊重他人、尊重个性构成为了其价值内涵。
[4]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andy),无疑成为了美国个人主义中的最佳代言人,历经20年掘通了“瑞德发誓得挖上600年”通往自由的通道,在为典狱长(norton)服务洗钱的交往中,展示出了其聪明与智慧,越狱后对于未来的畅想、为了与瑞德重逢所有的巧妙设计,无疑深深折服了观众。
相比较《基督山伯爵》,安迪身上的那份从容与豁达、去上帝化的勇敢,也让这个英雄极富感染力与影响力。
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他肩负着拯救众人的使命演绎着正义战胜邪恶,真善美最终定会击败假恶丑。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影视文化为全世界人民打造一个好莱坞式的“美国梦”。
(二)自由至上自由思想最早溯源于寻求独立、反抗压迫的美利坚先人们,在斗争的实践中构建起了美国人最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核。
影片如同屹立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始终弥漫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追寻自由构成为了影片得以展开的原点,布鲁克50年的牢狱生活,完全被体制化的生活所模铸:“一开始你恨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你将象老布一样不知所措。
”而安迪“虽然在监狱中安迪失去了身体自由,但是他的灵魂并没有停止追求自由的脚步”[5]。
20年锲而不舍对自由的坚守,终于重拾真自由。
这种自由不但是身体的自由,亦是心灵与思想的自由。
打破体制化的桎梏,获取自由,这正是《肖申克的救赎》的本真所在。
(三)信念理想在美国的文化中,锐意进取,奋斗不止的精神可以追溯至五月花号首登美利坚的国土,欧洲移民的不懈追寻和理想;西部运动中对物质的欲求,构筑起了美国梦的框架。
它倡导人们通过勤勉的劳动、个人的奋斗实现自我的追求,奋斗被永久镌刻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发展史之中。
安迪入狱前年轻有为、事业有成,是美国社会中的上层,是美国梦中的忠实践行者与追捧者。
然而现实又如此之残酷,心爱妻子的情感背叛,莫须有的背负上枪杀妻子与情人的罪名,含冤入狱,面对漫长的牢狱之涯。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这个世界有一切高墙都关不住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有希望就是件好事情。
”一路走来在“hope”的支撑下坚守了下去。
这20年中,他超越自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尤为重要的是,他挖通了一条通向自由的隧道。
这是影片对美国梦的最好阐释,信念理想是美国梦的象征意蕴。
结语影片通过巧妙的文化呈现方式,使美国的文化意蕴充分展现,时刻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自由、平等,是一曲对美国电影跨文化成功传播的赞歌。
影片中安迪的豁达乐观、信念的坚守、自由的渴求,瑞德的重情担义,以及最后监狱恶势力的倒台与安迪的美梦成真,恰恰表征出了美国所宣扬的个人主义高扬的自由、民主、博爱的普世价值观以及美式道德伦理观。
[6]文化自觉是由中国已故的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第二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上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7]简言之,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
文化自觉促使每个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深刻反省,达到自知之明。
好莱坞电影之文化自觉基于平民的视角,是一种惠及大众的普世价值观的表达。
《阿甘正传》《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拯救大兵瑞恩》与《阿凡达》等,这些影片不但注重商业票房,更形塑人性的价值,富含亲情、爱情和友情,展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这正是美国打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以及开展文化渗透的最佳方式。
党的十七大上,从顶层设计上首提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力,国产影片理应有所作为。
从好莱坞电影的文化隐蔽性渗透中,不断寻求创作灵感和启示,自觉建构起我们的文化自觉,把握机会,与时俱进,实现中国优秀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高度契合,为文化强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