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技巧与文化意蕴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剧情片,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它主要讲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被指控谋杀妻子和情夫而错判锒铛入狱。为了自救,在雪耻信念的支撑下,他以超越常人想象的毅力:在20年内,用一把鹤嘴锤,挖通了“瑞德发誓得挖上600年”的迈向自由世界之路。不过,深入剖析影片后,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对于不同人物的刻画、环境氛围的预置、场景的切换以及表演道具的恰当使用等,无不在用隐喻及多元叙事的方式,向银幕前的观众传递更加富有内涵而深层的文化意蕴,引发观众的沉思。
一、影片的叙事技巧
电影叙事学源于电影符号学,依托文学的叙事方式与概念,突出对影片的叙述结构进行内在性与抽象性的解读。[1]电影叙事学不但关注电影表意维度,而且关注电影的叙述技巧。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隐喻与多元叙述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美学的盛宴。
(一)隐喻手段的使用――一张体制之网的捆缚
隐喻是以抽象的方式呈现所要表达的意思,它通常是借助寓言或历史等方式,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全景式”的认识与了解。电影借助隐喻手段,使艺术作品的主旨很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中监狱的高墙把罪犯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创设了一个黑白分明、正邪两立的叙事场域。由监狱长、狱警与囚犯共同构成的这个罪恶的世界,并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呈现出主人公安迪生存的场域。依照福柯理论,监狱的运行也必须依照管理机构的官僚化,它必定对每个人的所有方面――日常行为、劳动能力、身体训练、精神状态、道德态度……――全面担责。它对犯人施加一种完全绝对的权力。它具有压迫和惩罚的内在机制,实行一种专制纪律。[2]在这种体制下,个体的人如同陷入了一张编织好的大网,越挣扎越被捆缚。监狱在影片中已经隐喻成为了令人窒息的一种体制,而监狱的高墙已经隐喻为体制化的“执行者”,深陷其中的人是无比渺小的,时间一点点将个人挤压、固化为体制人。当安迪在监狱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插曲时,整个肖申克监狱是凝固的了,此刻肖申克监狱中的众囚徒仿佛自由回归。老犯人布鲁克的一生证明了这一点,在狱中度过了半个世纪的布鲁克已经彻底适应这个“大网”的世界。可以说,这个世界构成了他的一切。在布鲁克的眼中,高墙外的世界是陌生而又令人恐惧的。当迈出狱门后,肉体获得了自由,但灵魂仍被体制所羁绊。他无法面对新生活,只能走向一种悲凉的结局――自杀。他被体制化扼杀,成为体制化的牺牲品。而安迪的狱中挚友瑞德,出狱后不经请示尿不出一滴尿的情景,似乎可以想象到他的人生走向。幸好在安迪的指引与鼓励下,瑞德破茧成蝶超越了自我。主人公正是在这样的场域中,长存自由之志,以超人的毅力和耐心硬生生的撕裂了体制化之网。狱中的安迪坚忍沉默,无时无刻不在找寻洗去不白之冤的机会。历经身体的创伤和残酷的生存环境,他凭借“忙着活”的顽强意志的支撑,逐渐赢得了狱友的信任和参与典狱长不可告人的洗钱“秘密”后,安迪进而成为图书馆管理员的助手。6年里,他坚持不懈每周向政府写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监狱获得了大量的额外捐赠和拨款,图书馆得到扩建,图书馆藏书量增加。狱友汤米对案情的偶然告知及此后招致而来的杀身之祸,这使他看透了典狱长的虚伪与残忍。在雪冤意志的引领下,他挖通高墙,揭露了典狱长的罪恶行径,沉冤昭雪,实现了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救赎。影片中虽存留着好莱坞固有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痕迹,但这并不妨碍观众对其高度的认可。
(二)多元的叙事方式――建构立体的主题话语
本影片在叙事方式上,遵循了剧情电影成熟的线性自然流淌范式。首先为身体的救赎。以主人公的自我救赎为主线:在艰辛的监狱生存场景中,活下去首当其冲,加之狱友“三姐妹”不断的进行身体骚扰、恶劣的劳动条件,如果无法适应这一切,则自我救赎则无从谈起。生存的本能,促使安迪利用监狱修缮屋顶的机会,开展户外活动;发挥自己的理财专长,爽快答应为狱官填写逃税申请,以获取身体的保护,同时,为每名一起工作狱友争得三瓶tiger 啤酒,赢得了狱友的尊重与信任。这使他的生存境遇有了巨大的转机。再次为希望的救赎。
“hope”一直是支撑安迪坚守下去的精神支柱。“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让我们心怀希望,不断地鞭策自己,去实现我们所有人的梦想!”安迪身负冤情入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获解放,实现自我救赎。他满怀正义,不断向大家传递正能量――不断给众多狱友带来意外惊喜和创造惊人之举,使大家对他另眼相待,甚至到了奉若神明的地步。在希望的指引下,他成为了肖申克监狱的人格魅力超强的暖男。他鼓励、帮助年轻的狱友汤米识字读书并取得了同等学历。他成了囚犯们的救世主,成为了他们灵魂的拯救者。最后为友情的救赎。瑞德无疑是安迪的好狱友。借助这个颇有影响力的群体领导的帮助,安迪一步步掘通了走向自由之路。时时闪耀着的光辉情谊,也让瑞德破解心魔,冲破灵魂的禁锢,重燃对生命的渴望,寻找到了希望之路――自由。并满怀希望找到了安迪,共叙友情。借助独特的旁观者的叙事视角,从内心剖析了安迪博取生存的经历、寻求自由的心路、理解自由与希望的动态过程,构成了对单纯线性剧情的有益补充,既使安迪的人物形象更为立体丰满,又让影片的文化渗透力直穿观众内心。当然大量场景、动作和蒙太奇等的摄影手法的使用,也让影片的主题更为凸显明了。
二、影片的美国文化意蕴
好莱坞电影通过巧妙的叙述技巧,整合了美国的文化元素,囊括了美国人的精神视野与文化价值,体现着美国人的价值取向,美国文化意蕴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使电影这种为人们熟知并喜爱的媒介工具在美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拓展。美国人依托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的“软实力”控制着电影输出国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巧妙的隐喻手段的使用、多元的叙事方式,成功将美国的浓郁文化移植、渗透、内隐其中,从而实现了故事情节与美式文化的交相呼应。
(一)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其国家价值观得以展现的前提。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所言:“个人主义是美国人最深刻的民族特性,是美国文化的核心,美国文化特质中根本性的东西都来自于它。”[3]机会均等、独立自主和尊重他人、尊重个性构成为了其价值内涵。[4]影片中的主人公安迪(andy),无疑成为了美国个人主义中的最佳代言人,历经20年掘通了“瑞德发誓得挖上600年”通往自由的通道,在为典狱长(norton)服务洗钱的交往中,展示出了其聪明与智慧,越狱后对于未来的畅想、为了与瑞德重逢所有的巧妙设计,无疑深深折服了观众。相比较《基督山伯爵》,安迪身上的那份从容与豁达、去上帝化的勇敢,也让这个英雄极富感染力与影响力。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他肩负着拯救众人的使命演绎着正义战胜邪恶,真善美最终定会击败假恶丑。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影视文化为全世界人民打造一个好莱坞式的“美国梦”。(二)自由至上
自由思想最早溯源于寻求独立、反抗压迫的美利坚先人们,在斗争的实践中构建起了美国人最为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核。影片如同屹立于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始终弥漫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追寻自由构成为了影片得以展开的原点,布鲁克50年的牢狱生活,完全被体制化的生活所模铸:“一开始你恨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你将象老布一样不知所措。”而安迪“虽然在监狱中安迪失去了身体自由,但是他的灵魂并没有停止追求自由的脚步”[5]。20年锲而不舍对自由的坚守,终于重拾真自由。这种自由不但是身体的自由,亦是心灵与思想的自由。打破体制化的桎梏,获取自由,这正是《肖申克的救赎》的本真所在。
(三)信念理想
在美国的文化中,锐意进取,奋斗不止的精神可以追溯至五月花号首登美利坚的国土,欧洲移民的不懈追寻和理想;西部运动中对物质的欲求,构筑起了美国梦的框架。它倡导人们通过勤勉的劳动、个人的奋斗实现自我的追求,奋斗被永久镌刻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