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钻研课标说教材1、本框题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

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

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的知识目标是:学生能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依据高中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

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平常都接触过这一概念,但其具体内涵是什么都不太清楚。

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阐述来介绍,学生难以理解。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北师大贵阳附属中学刘畅各位领导、专家: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框内容地位和作用是:在文化传承中,如果说文化传播是从空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那么文化继承就是时间的角度传承文化的过程,第四课围绕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继续讲述文化传承的过程。

本框内容主要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将对这节课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说解,希望得到各位评委批评和指教!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着眼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突出教育的“三贴近”原则,紧扣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介绍贵州省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2)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3)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感受贵州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5)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首先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贵州传统文化的资料,课堂上通过老师的三个设问质疑把课本的知识串联起来,自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启发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贵州的的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以及热爱家乡,将来建设家乡的热情。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精心整理]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精心整理]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精心整理] 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下面我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依据、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说教材包括三个部分,即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第一是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

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是教学目标,本堂课力图达到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

首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掌握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第三是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

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是个抽象的概念,且传统文化的继承具体形式丰富繁杂,掌握这一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为本节课的难点突破与其他知识的讲解奠定知识基础。

难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在今天有这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但并不都是积极意义,这一知识点内容具有辩证的特色,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必修四的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难以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且对这一知识点的把握是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观念的重要前提,只有突破这一难点知识,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培养未来的生力军。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当今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面临许多困境与挑战,包括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丧失研究与传承的意识等。

因此,高中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以《传统文化的继承》为主题的政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 - 掌握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 理解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影响。

能力目标: - 能够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 能够运用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 - 能够表达个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解。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 培养学生保持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的意识;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设计1. 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点(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传统文化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传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进行讲解和解读。

2. 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5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影响,并列举相关例子。

•学生代表发言: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小组讨论的结论。

•教师点评和补充: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进一步补充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传统文化在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影响(30分钟)•分组活动:请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要素(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中国画艺术等),探讨它在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方面的影响。

•学生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报告,介绍选定要素在不同方面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通用5篇)《传统文化的继承》篇1课标要求:1.知识目标: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我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传承古老文明的意义,做自觉地文化传承者。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讲授法[导入]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所享有的文化既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结果,也是我们继承和积累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

对于我们来说,如果去对待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所走的发展道路,关系到当代中国的历史定位。

而谈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观察我们的传统文化。

[过渡]课本探究:从针灸、京剧和书法三者的形成发展来归纳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特点。

这里要主动去寻求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寻古看今,以探究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

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性、民族性、现实性、渗透性,以及地域性、稳定性等。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由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到今天仍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文化一旦形成,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延续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继承。

这种继承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传统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始新的生活、发展我们时代文化的。

而这种继承,就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中。

二.传统文化继承性及其表现1.传统习俗(含义、作用、一些习俗的来历)2.传统建筑(风格、结构独具魅力: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四合院)3.传统文艺(诗词歌赋的文学、吹拉弹唱的戏曲、花鸟山水的绘画等,丰富的内涵)4.传统思想(内容: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考生号:《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4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构思。

一、说教材《传统文化的继承》是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

本框题它向前承接了在文化传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我校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理解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使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以及高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确立依据: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化抽象为具体,能够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作用。

在传统文化日益被冷落的今天,让学生看到今天的优秀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看到传统文化中与时俱进的文化对个人与社会的积极作用十分必要。

教学难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确立依据: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哲学常识,认识和对待事物还不能自觉地做到一分为二、全面辩证。

所以,正确对待不同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难点。

四、说教法基于本框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

因为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能有效的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发展思辨能力;直观演示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五、说学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教师招聘面试中学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中学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教师招聘面试中学政治《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

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下)午好!
我是XX号考生。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

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单元的核心是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方面分析人类文化的发展。

围绕此问题,教材设计了三课,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它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占有优势的阶段。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这为本节课的。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钻研课标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

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

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表现形式。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

对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解比较困难。

3、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的知识目标是:学生能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

(2)依据高中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的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3)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

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1.重难点:传统文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平常都接触过这一概念,但其具体内涵是什么都不太清楚。

如果只是按照教材的阐述来介绍,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只有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和作用。

因此传统文化的表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二、说教法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

我准备尝试采以下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传统文化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继承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处的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

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要求,在教学要求这样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能力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师情感的引导,让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

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平常都接触过这一概念,但其具体内涵是什么都不太清楚。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2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教材和学情分析《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人教版高二必修文化生活第四课的重要内容,在全书当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对于巩固学生关于文化与生活的认识,为学生有效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具有重要作用。

有助于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形成系统的认知,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对现今生活的影响,正确的参与到社会文化生活中来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高二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这就为学生有效学习本课节奠定了认知能力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解读较多停留在感性认知的层面,存在较多的认知局限,通过本课时的有效探究与学习,有助于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实现政治教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传统文化的继承。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形成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扬弃的对待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难点:传统文化对生活的影响四,教法与学法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归纳总结,思想升华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认知注意,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新课的有效导入。

最新《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课件1

最新《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课件1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你还知道有哪些习俗,这些能保 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传统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保 留的东西?为什么?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A、相对的稳定性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贵和”的思想,今天仍然显现于我们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 B、鲜明的民族性 大家知道,在去年,国民党的一些高层人士,纷纷回到大陆
祭祖,而且每到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海峡两岸的人民都会共同 度过。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 着对中华民族统一、对祖统一的认同感。
2、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类的作用 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日 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的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
第三环节 提出实例,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如何认识及
对待传统文化中的落后内容,总结归纳出基本 的认识态度,并加以明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 牧
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 哀怨,那么亲切。可见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 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 教 学 计 划 】
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
展,传统文化有 哪些变化
新课开始 课堂互动
传统文化面面观
传统文化在今天 传统文化特点 传统文化影响和作用
取其精华,去取糟粕 批判地继承 辩证地认识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发言
教师小结
课前预习 准备发言
多媒体展示: 传统文化的表现
例证探讨
实例分析 清明祭祀活动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课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课件

文化展示
文化建设
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 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通过保护和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 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弘扬传 统文化。
结论和展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它蕴含着深刻的价值观和生活智慧。只有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能 让我们的文化弘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继承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感,弘 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创新基础
传统文化是创新的基础和支撑,是一个国家和 民族长久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学艺术
工艺美术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包 括诸多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华。
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代表着民族智 慧和文化传承的工艺美术。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瑰宝,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 课件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什么是传统文化
1 历史积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的精神财富。
2 价值追求
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崇尚和谐、弘扬正义、追求美好的核心精神。
3 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包含了深厚的宗教、道德、哲学、文艺、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民族舞蹈
中国传统文化中,舞蹈是一种具 有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的艺术形 式。
传统文化的现状
1
缺乏关注
随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关注度逐渐 降低。
2
流失严重Biblioteka 有许多传统文化已经失传,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
3
面临挑战
传统文化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如社会转型、文化交融等问题。
传统文化的继承方法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二单元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三个角度,对文化本体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与第一单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对文化的全面理解。

第三单元谈到要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必须采取本单元所讲的正确的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态度和方法。

本单元介绍的文化的传播、传承、创新也是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在教材四个单元中处于核心地位。

而本框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又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因此它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2)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2)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二、说教法学法教法:信息收集法、直观图示法、情境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学法:自学感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辩论三、说教学过程以生活为主线,分为四个环节:走进生活,体味传统文化→分析生活,感悟传统文化→思辨生活,对待传统文化→回归生活,践行传统文化。

环节一:走进生活,体味传统文化一、传统文化面面观情境探究:欣赏省运会开幕式视频剪辑《福地神韵》并探究:1、什么是传统文化2、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中国文化元素?展示了哪几种传统文化形式?设计意图:省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更是传统文化的盛宴,可以让学生体味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致,起到感情升华的作用,也为文化继承性四方面表现的教学做好铺垫。

比赛说课《传统文化的继承》

比赛说课《传统文化的继承》
—— 李亚楠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 二 三 四 五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
本课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它向前承 接了在文化传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 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进行文化 创新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一、说教材-教学目标
重点:1.传统文化的表现 2.传统文化的作用 难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都 有所欠缺,对于传统文化这个热点话题的 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如何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较难把握和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设疑激趣法 情感引导法 案例教学法
发挥教师 主导作用
学法
(五)课堂小结
传统文化 面面观: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 的作用:
积极
对待传统 文化的正 确态度: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消极
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 过程
(六)回归生活
上网搜索有关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谈谈其中蕴涵怎样的传统文化?
五、说板书设计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含义: 2、具体表现: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作用 ①积极作用 ②消极作用 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1.看家乡美,导入新课
2.说家乡美,突出重点 3.听家乡戏,看传统文化的特点 4.谈家乡孝,感悟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看家乡美—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魅力济宁》
设计意图:借助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说视频中出现哪些济宁 特色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领略家乡风俗人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热爱家乡的情感,为下一教学环节传统文化含义的讲解作铺垫。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说课稿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叫宋志宝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法和学法、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一)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 3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介绍文化发展的三个过程(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创新)。

本框题《传统文化的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文化传播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陈列在历史遗址中,她的价值在于传承与发扬,只有让青少年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焕发活力。

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重要作用。

(二)设计意图本框题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条主线,分析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有哪些以及各自的地位如何,传统文化有什么特点,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这课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

在教学时,主要运用多媒体上课,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二、说学情从知识能力上来看,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作用,学生在第一课已经学过,所以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从学生情况来看,作为高二的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

本框题的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平时有所闻、有所见、有所感,对研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状况这一课题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参与积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课准备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和讨论法:将图片传统文化的相关文字材料有机结合,将学生带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提出讨论小明是否回老家过中秋节 - (近几天在广州工作的小明正急着赶一份策划案,节后客户就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第二单元深入文化现象的内部,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三个角度,对文化本体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与第一单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对文化的全面理解。

第三单元谈到要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必须采取本单元所讲的正确的文化传播、传承与创新的态度和方法。

本单元介绍的文化的传播、传承、创新也是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在教材四个单元中处于核心地位。

而本框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又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因此它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2)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1)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的能力。

(2)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信息收集法、直观图示法、情境探究法、启发式教学
学法:自学感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课堂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以生活为主线,分为四个环节:走进生活,体味传统文化→分析生活,感悟传统文化→思辨生活,对待传统文化→回归生活,践行传统文化。

环节一:走进生活,体味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情境探究:欣赏省运会开幕式视频剪辑《福地神韵》并探究:
1、什么是传统文化
2、视频中展现了哪些中国文化元素?展示了哪几种传统文化形
式?
设计意图:省运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的盛会,更是传统文化的盛宴,可以让学生体味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致,起到感情升华的作用,也为文化继承性四方面表现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共同挖掘视频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课堂活动: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下列表格,并请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明确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地方特色事例激发学生更多感受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文化魅力。

环节二:分析生活,感悟传统文化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学生活动:阅读P1-3/42,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并举例分析。

师生归纳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相对稳定性
(强调古今对比)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
欣赏余光中的《乡愁》,情感升华
环节三:思辨生活,理性对待传统文化
(突破重难点)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堂辩论
请学生阅读教材43页关于“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的两种不同观点,并参与辩论。

正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反方:传统文化是包袱
操作办法:1、把班级分成两部分构成正方和反方2、按照课前抽签的结果准备资料,并课前安排好辩手、辩论主席和点评嘉宾3、当堂辩论4、主席及嘉宾点评,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突破重难点,明确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师生归纳
1、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消极作用。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民族、国家----兴旺发达
(2)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学生活动:列举一些积极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消极的传统文化内容,进一步明确态度,突破重点。

典例分析: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世博会的中国馆轮廓像斗拱,类似中国传统木建筑,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是从绘画、戏剧、文字、颜色等中捕捉最能代表中国的形象,二是从“出土文物”,如斗冠、宝鼎、器皿等中汲取灵感,并对斗拱这一传统建筑构件进行挖掘与提炼,大胆革新,以简约化的装饰线条,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中国馆注重了环保、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这些都是它最能展现时代精神的地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馆的设计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再次突破重点。

课堂小结:让学生代表小结
环节四:回归生活,践行传统文化。

学习效果评价:
请各研究小组选取某一专题(如木雕、莆仙戏、古建筑保护等),
探究如何让莆田优秀传统文化这颗老树开新花,得到发扬光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热爱与传承传统文化的激情与行动。

也为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内容的教学做好铺垫。

学生才艺展示(书法、绘画、戏曲、古诗词、朗诵等)(事先调查了解有文艺特长的学生,并请他们做好表演准备)
设计意图:再次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节课。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