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育方针
学习要点
本章主要阐述教育方针的本质、特点及我国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详细论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目的选择和确立中的价值取向。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论述。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领会教育目的的规定性,明确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实践与应用
一、填空
1.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对整个教育活动的作用及功能是多方面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标准,教育目的有和之分。
4.教育目的的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基础。
6.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是和。
7.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纷纷涌现,如合作教育、创新教育、生本教育、研究性学习等等,这些理念是对的丰富、深化和发展。
8.教育目的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一般都要有以下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二是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旧的社会分工B.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D.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3.持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价值取向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
A.卢梭B.罗杰斯
C.布鲁纳D.赞可夫
4.持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观点主要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涂尔干
C.杜威D.凯洛夫
5.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A.生产力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D.教育方法
6.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B.传授科学知识
C.培养创新素质D.培养实践能力
7.教育方针核心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思想
C.教育方法D.教育制度
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理想意图”。()
2.素质教育是系统工程,是全体性教育,是差异性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无考试教育,不等同于能力教育,不是放任教育,不是排斥课堂教学的教育。()
3.高中阶段虽然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是一个人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但高中阶段的教育性质已不属于基础教育。()
4.由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因此可以互相代替。()
四、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
2.教育目的
3.素质教育
五、简答
1.教育方针的特点是什么?
2.简答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表述。
3.简答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5.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6.简答素质教育的特点。
六、论述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及对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意义。
阅读资料
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
不同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差异决定了教育目的的不同。既有性质的区别,也有类型上区分。从其作用的特点看,有价值性和操作性之分;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有正式决策和非正式决策之分;从其要求的特点看,有终极性和发展性之分。
(1)价值性教育目的和操作性教育目的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这两类教育目的是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特点来划分的,它们属于同一教育目的在实现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操作性教育目的确
立的依据,是确立具体目标的设定原则,奠定了具体目标的价值基础;操作性教育目的是价值性教育目的的体现,受价值目的所规定,是表现价值内核的形式。一般而言,历史发展的丰富内涵总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表现出它的时代规定性,以及对这一时代教育的规定性,并且不断变更表达它发展要求的操作性目标。这说明,价值性教育目的发生变化,操作性教育目的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实际教育中,必须以人未来发展的利益和社会需要为教育确立具有良好价值的根本目标,同时也要使操作性目的的确立符合价值性目标的要求,使二者一致、相统一。否则,教育活动就难以实现它的价值。当然,在实践中也不能将二者相互代替。缺少操作性目的,价值性目的就无法实现;以操作性目的代替价值性目的,以操作性目的作为最高目的,也无益于教育活动根本价值的真正实现。
(2)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指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确定并要求所属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它一般是由国家(或一定地区)作为主体提出,其决策的过程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常常体现在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教育文本或有关的法令之中。它表现的层次多种多样,有的是国家或地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总体目的,有的是特指的教育目的,如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目的等。它的实现过程具有权力机构的支持和行政上的要求。正是在权力机制的运作下,它才成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和努力方向。它内含国家或地区的意志和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等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利益和发展密切联系,综合反映国家各方面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国家或地区在总体上把握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根本所在,成为国家或地区检查、评价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社会性质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或地区教育体系的建构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非正式的教育目的,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思想理论为根基而存在,其大多是一些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基于自己的社会见解或教育见解而提出的,通常体现在他们的理论或思想中。这类教育目的虽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正式决策,但因其深邃的思想阐述、多视角的深刻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类则是基于一定社会单纯的功利观念而存在,它虽没有明确的阐述,但常常借助一定的社会功利心理和观念而起作用,如片面或单纯升学的教育目的。严格来讲,这类教育目的不是教育目的,但因其凭借广泛的社会功利心理或观念,对正式教育目的的实现带来极大干扰,左右实际教育的方向,而成为有的学校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这是国家(或一定地区)在实现所确定的教育目的时应格外注意和防止的。
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但二者因不同的社会需要常有互为依据的情况,有的非正式教育目的成为国家(或一定地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的重要来源或重要依据。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教育目的,邓小平关于“四有”新人的培养与我国义务教育目的等。有的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成为非正式决策教育目的提出的重要依据或来源。如日本学者提出的21世纪教育目的,就是基于本国1947年公布的《教育基本法》中教育目的的精神来考虑的。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带有矛盾性,如我国正式决策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与实践中出现的单纯或片面追求升学的教育目的就是如此。在实践中,要注意这两种教育目的相互影响的积极与消极的两重性,注意分清各自所具有的不利因素,防止和避免消极影响。
(3)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