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标准

合集下载

血透标准

血透标准

2016年12月9日血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100分)(安徽省同质化)纲要质量评价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和扣分标准扣分1.基本要求1.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有《医疗机构许可证》,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中心),必须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2.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手术必须在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医院内有内科、外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基本功能科室,能够独立完成血透相关的基本诊疗项目,具有处理内外科常见病与急症的能力。

10分检查方法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询问访谈扣分标准查阅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血透登记批文和透析机数量,若无,0分。

2.组织制度建立并执行一系列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等,并不断修订完善,显示持续改进过程。

至少包括:1.血透室(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血透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3.血透室(中心)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4.血透室(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5.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6.血透室(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7.血透室(中心)医疗设备使用、保养及维修制度;8.患者透析病历及相关文档书写及管理制度;9.血透室(中心)从业人员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0.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11.血透室(中心)各种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预案;10分检查方法1.查阅各项制度、规范资料(纸质或墙上);2.提问相关人员对制度、流程的知晓情况,以及落实保障情况。

扣分标准1.制度不全,每缺1项扣2分;2.不知晓1人扣2分,回答不全1人扣1分;3.落实(整改)不到位,每项扣2分。

12.血透室(中心)医务人员培训制度;13.血透室(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3.人员管理、岗位职责确定有各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具体工作任务、范围、标准、流程、考核等,奖励与责罚明确具体,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精准高效。

工作人员知晓各自的岗位职责。

血液透析基本标准

血液透析基本标准

血液透析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肌酐水平:当慢性肾脏病达到Ⅴ期,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5mL/min,血中肌酐达到707μmol/L时,达到了透析的标准。

2.严重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水肿、心力衰竭以及其他情况,即使肌酐没有达到上述水平,也需要进行透析。

3.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短期内,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肌酐会迅速升高,此时也需要进行透析。

4.其他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疾病,如横纹肌溶解症,即使其他系统没有异常,血液中的肌酐增加,也需要透析以使肾脏充分休息并排出体内毒素。

此外,在透析方式的选择上,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适用条件不完全相同,一般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经济条件以及医疗设备等多个方面来进行选择。

血液透析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背景血液透析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医疗程序,它涉及到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考核评分。

本文档旨在提供血液透析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以供参考和使用。

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标准应基于以下关键方面进行评估:1. 操作前准备:考核人员应正确准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透析机、透析器、导管等。

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材料是否齐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 患者评估:操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血压、体重、血液透析处方等重要信息。

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3. 操作过程:操作人员应正确连接透析机和透析器,并且按照操作要求进行透析治疗。

操作人员应掌握透析机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操作流程,并能正确处理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4. 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注意手卫生和消毒的要求,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同时,操作人员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紧急处理:操作人员应熟悉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

操作人员应能迅速判断紧急情况的严重性,并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

操作考核评分制度为了明确操作人员的表现和能力水平,可采用以下评分制度:- 优秀:操作人员具有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操作的技巧和知识,能够独立完成所有操作步骤,并能迅速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紧急情况。

- 良好:操作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大部分操作步骤,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小问题或不足。

需要进一步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

- 合格:操作人员能够基本完成所有操作步骤,但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较大问题或不足,需要加强训练和研究。

- 不合格:操作人员无法完成操作步骤,或常常出现操作错误和疏忽。

需要重新接受培训和指导。

结论血液透析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能够帮助评估操作人员的能力和熟练程度,并为提供更好的血液透析治疗服务奠定基础。

操作人员应按照评估结果,及时进行强化培训和知识更新,以提高操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血液透析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机器帮助患者清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严谨的评分标准是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血液透析的操作流程和常用的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首先需要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透析机、透析器、透析液等设备,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清洁度,同时准备好所需的透析液。

2. 患者准备当所有设备准备妥当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

包括提供透析用的引流器、穿刺装置、抗凝剂等物品。

检查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基本生理指标,并将患者的血透记录表放置在透析机附近。

3. 穿刺操作在患者准备就绪后,进行穿刺操作。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通常是动脉和静脉的连接处),确保穿刺部位的清洁和无菌。

使用穿刺装置进行穿刺,确保穿刺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穿刺完成后,固定穿刺部位,连接穿刺部位和透析机。

4. 透析治疗一旦穿刺操作完成,透析治疗即开始。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透析液的流速、透析时间等参数。

同时,定期记录透析治疗的相关数据,包括血液流量、透析液的成分浓度等。

5. 结束治疗透析治疗的时间一般为3-4小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在透析时间到达后,操作人员需要结束治疗。

首先停止透析液的流动,然后将穿刺部位的固定物除去,将患者转移至适当的位置,并对患者进行观察,确保其恢复正常。

二、评分标准为了确保血液透析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常常会采用一些评分标准进行监测和评估。

1. 透析通路评分透析通路是指用于连接患者和透析机的穿刺部位和管道。

评分标准包括插管处是否有红肿、渗液、压痛等情况;血管杂音是否正常;通路内是否有凝血;通路周围是否有浮肿;通路的血流量等。

通过对透析通路进行评分,可以及时发现通路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患者评分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除了监测透析通路外,也需要对患者进行评分,以确定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血透检查标准

血透检查标准
理规程
36、各种医疗、护理制度;病历管
理制度(符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
会制定的透析登记管理要求);消
毒隔离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水处
理间制度;库房制度;透析液配置
室制度;复用室制度;设备维护制
度及各种应急预案制度。
符合要求
基本符合
不符合要求
患者姓名
性别
病案号
透析器型号
督查项目
督查要求
督查内容及方法
督查结果及分值
扣分
复用日期
复用时间
五、透析器和滤器复

复用次数
复用工作人员签名
复用透析器血室容积测定记录
复用透析器破膜实验记录
28、检查消毒剂标识(标签、有效
期、配置者双签名)及卫生部卫生
许可批件
完整
不完整

29、备用透析器(滤器)是否在消
毒期内
面和空气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
剂)每天监测浓度并记录;每季度监测
细菌总数
每次进行消毒剂残余量检测,有记录
开展感染病例的监测,发现院内感染病
督查项目
督查要求
督查内容及方法
督查结果及分值
扣分
例24小时之内上报
传染病报告
四、水处理系统、水
质量及透析液质量控

13、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及保养
每半年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
浓缩B液配制应在配制后24小时内使
用,B桶外注明配置时间。当天未用完
的B液应废弃。
21、透析液监测
每月一次透析液细菌学检测记录(透析
液入口)
达标
未达标,且未复测、无原因分
督查项目
督查要求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收治标准和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收治标准和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收治标准和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一、血液透析收治标准及质量要求凡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均需经专科主治医师以上(包括主治医师)医师决定。

(一)血液透析的收治范围1、临床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出现少尿、无尿、肺水肿、心包积液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尿素氮≥28.6mmol/L、血肌酐≥707.2µmol/L、肌酐清除率≤5-10ml/分、血钾≥6.5 mmol/L。

(二)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宜进行血液透析治疗:1、休克::收缩压≤10.7Kpa2、严重心功能不全3、严重感染或急性传染病4、晚期肿瘤5、极度衰竭患者6、颅内出血和颅压严重升高7、精神病及婴儿等不合作或家属不同意血液透析者(三)质量要求1、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时间不少于5-6小时。

2、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应进行血液的HBV、HCV检查(酶标法),对HBV、HCV 阳性的患者应使用专用的血液透析机和相应材料。

二、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一)科室和人员要求1、凡开展血液透析工作的医疗机构,一般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包括二级医院),并具备相应的专科设置和专业特长;2、应有一位副主任医师以上(包括副主任医师)的医师专管负责3、血液透析室医师除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岗位必须相对固定,轮转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

4、血液透析室的护士应经过血透工作的上岗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

注:血液透析室医技人员实行上岗证书,从1998年元月开始实行。

(二)设施要求1、选址、设计合理,周围无污染源,符合设置卫生学要求;2、血液透析室内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无交叉,各区门口必须设置浸湿消毒液的擦脚垫并经常保持湿润;3、新开设的血液透析室必须具有:污染区,患者更衣室、休息室、血透室、洗涤消毒室;半污染区:治疗室;清洁区:工作人员更衣室、工作人员休息室、水处理室、清洁库房;4、血液透析室内的地面、墙面应光洁、平整,便于消毒和清洁;5、新开设的血液透析室,HBV、HCV阳性者的血透应与一般血液透析室分开或有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6、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药剂应具有市卫生局卫生许可,并配备必需的消毒设备。

血液透析诊疗规范标准[详]

血液透析诊疗规范标准[详]

血液透析诊疗规范[适应症](1)急性肾功能衰竭:①无尿或少尿2天(48h)以上.伴有高血压、水中毒、肺水肿、脑水肿之一者;②BUN≥35.7mmoI/L(100mg/dl)或每日升高>10.7mmoI/L(30mg/dl);③ScY≥530.4μmol/L;④高钾血症.K+≥6.5mmoI/L;⑤代谢性酸中毒.CO2—CP≤13 mmoI/L.纠正无效。

(2)慢性肾功能衰竭:①Scr≥844μmol/L(10mg/dl); ②BUN≥35.7mmoI/L(100mg/dl); ③Ccr≤5Ml/min。

并伴有下列情况者:①出现心力衰竭或尿毒症性心包炎;②难以控制的高磷血症.临床及X线检查发现软组织钙化;③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或代谢性酸中毒.如K+≥6.5mmoI/L.CO2—CP≤13 mmoI/L;④明显的水钠潴留.如高度浮肿和较高的血压;⑤严重的尿毒症症状.如恶心、呕吐、乏力等。

(3)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毒物能够通过透析膜而被析出且毒物剂量不大与毒物作用速度不太快的可进行透析.应争取在服毒后8—16小时以内进行.以下情况应行紧急透析;①经常规方法处理后.病情仍恶化.如出现昏迷.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暂停.难治性低血压等;②已知进入体内的毒物或测知血液中毒物浓度已达致死剂量;③正常排泄毒物的脏器因有原发疾病或已受毒物损害而功能明显减退;④合并肺部或其他感染。

(4)其他:①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的急救;②肝胆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完全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准备;③水电解质紊乱.如各种原因稀释性低钠血症与高钾血症;④精神分裂症;⑤牛皮癣。

[禁忌症]1、休克或低血压(血压低于80mmHg)2、严重心肌病变导致的肺水肿、心力衰竭。

3、严重心律失常。

4、严重出血倾向或脑出血。

5、晚期恶性肿瘤。

6、极度衰竭患者。

7、精神病不合作患者或家属及本人不同意血透者。

[操作程序]一、透前准备1、个人仪容仪表准备:衣帽整洁.淡妆上岗.精神饱满.仪表端庄。

(完整版)血液透析术评分标准

(完整版)血液透析术评分标准

(完整版)血液透析术评分标准血液透析术评分标准(完整版)引言血液透析术评分标准是用于评估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的情况和效果的工具。

该评分标准基于不同指标的评估,旨在帮助医生和护理人员确定患者的治疗进展和健康状况。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血液透析术评分标准的各个指标和评分方法。

指标一: 血清肌酐浓度血清肌酐浓度是衡量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患者的血清肌酐浓度,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A级:血清肌酐浓度≤1.5 mg/dL- B级:血清肌酐浓度1.6-2.5 mg/dL- C级:血清肌酐浓度2.6-3.5 mg/dL- D级:血清肌酐浓度>3.5 mg/dL指标二: 透析时长透析时长是衡量透析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患者每次透析的时长,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A级:透析时长≥4小时- B级:透析时长3-4小时- C级:透析时长2-3小时- D级:透析时长<2小时指标三: 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是评估患者贫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A级:血红蛋白水平≥11 g/dL- B级:血红蛋白水平9-11 g/dL- C级:血红蛋白水平7-9 g/dL- D级:血红蛋白水平<7 g/dL指标四: 透析充分性透析充分性是评估透析治疗有效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根据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A级:透析充分性≥65%- B级:透析充分性50-65%- C级:透析充分性35-50%- D级:透析充分性<35%总结血液透析术评分标准是一个综合评估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状态和效果的工具。

通过对血清肌酐浓度、透析时长、血红蛋白水平和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进展。

医生和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评分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相关监测标准

血液透析相关监测标准
△采用自动复用程序,低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10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推荐复用≤20次。
消毒剂残
余量检测
采用相应的方法检测透析器消毒剂
残余量,确保符合标准。残余消毒剂浓度要求:
福尔马林<5m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过氧乙酸<1mg/L、
Renalin<mg/L、戊二醛<1~3mg/L。
环境
卫生学
空气
每季度
≤4cfu/5min·直径9cm平皿
残留消毒剂
化学消毒完成后
按不同消毒剂残留浓度用试纸法测定
热消毒
消毒期间
热水温度和消毒时间依据制造商规定
浓缩液
配制容器
透析用水清洗
每日
《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
每周
无残留消毒剂
更换
每周
更换滤芯和容器
复用
透析器
外观
每次
无血迹和其他污物;外壳、端口无裂隙;
中空纤维表面未见发黑、凝血的纤维;
两端无血凝块,无渗漏。
微生物
每月
≤100CFU/ml,真菌总数应≤10CFU/ml,大肠杆菌应不得检出。
干预水平是最大允许水平的50%
《YY-0598-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内毒素
每季度
不大于0.5EU/ml,
干预水平是最大允许水平的50%
透析
用水
微生物
设备安装完成时;每月
不大于100CFU/ml,
监测项目
血液透析相关监测标准
表1:血液透析相关监测项目与标准一览表
监测频率
标准
来源
病原学
检测
HBV、HCV、HIV和梅毒标志物

医院血液透析质控标准

医院血液透析质控标准
⑶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HVB-RNA定量检查。
⑷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⑸对于暴露于乙肝或丙肝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⑹输注血液生物制品者1-3个月后应再次检测感染病毒标志物。
5、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⑴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⑵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⑶各种用于注射、穿刺、
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6、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独立的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六、各
项监测
(20分)
1、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手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品、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超标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后复检合格。
2、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
⑴透析用水电导度﹤10us/cm;
⑵纯水的PH值应维持在5-7的正常范围;
⑶透析液、透析用水细菌学检测,最初应每周检测一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应每月检测一次,细菌菌落数﹤200cfu/ml;透析液采样部位为透析液进入透析器前,透析用水采样部位为反渗水管路末端。
10
1、科室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应急预案、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不全每项扣1分;落实不到位,每项扣1分。
2、患者知情同意制度落实不到位扣2分。
3、信息未网络上报扣4分,上报不及时扣1分,不准确扣2分。
4、透析病历不全面、不完整每项扣1分。
查看资料

血透采样标准

血透采样标准

血透采样标准主要包括采样时间、采样方法、采样物品准备和化验结果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1.采样时间:在室内空气消毒处理后、医疗操作前进行采样。

采样前应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对于室内面积小于等于30平方米,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采样;室内面积大于30平方米,设四
角及中央5点,四角的布点距墙壁1米处采样。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为80-150厘米。

将直径为9厘米的平皿放置在布点部位采样高度,打开平皿盖子,盖子搭于平皿边缘,放置5分钟,采样完成后按规定送检。

3.采样物品准备:包括化验单、试管、试管架、无菌剪刀、无菌棉签、酒精灯、签字笔、打火机或火柴等。

核对化验单和试管上填写的物体表面名
称,从试管上撕下条形码粘贴在化验单上。

4.化验结果要求:对于不同的区域,如I类区域细菌总数不超过10cfu/m³,II类区域细菌总数不超过200cfu/m³,III类区域细菌总数不超过
500cfu/m³。

此外,血透采样还需要注意空气采样的规范要求,包括每个月采样培养一次,化验单报告结果要粘贴在粘贴单上并记录备查,如果结果有异常,要重新整改后再重新采样进行培养。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脏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人工血液透析机清除患者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本文将介绍血液透析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血液透析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患者的透析血管通畅情况,确保血液透析能够顺利进行。

其次,检查透析机和配件的工作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 导管置入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需要在患者的血管中置入导管。

导管的选择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置管前需要适当的麻醉,然后进行皮肤消毒,最后将导管置入患者的血管中。

3. 连接透析机导管置入后,将导管与透析机连接起来。

连接时需要注意连接的密封性,确保透析液和血液流通正常。

4. 透析液准备透析液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透析液的成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透析液输送过程中,需注意透析液的温度和流速,确保透析液的质量符合要求。

5. 进行透析根据医生的指导和透析液的准备情况,将透析液输送到透析机中,开始血液透析过程。

透析过程中,透析机会清除患者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并维持患者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 监测患者状况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

包括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透析液的成分和流量,以确保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7. 血液透析结束透析时间一般为4-5小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适时结束透析过程。

结束前,需逐渐减少透析液的流速,避免患者血压波动过大。

8. 导管拔除血液透析完成后,需将导管从患者的血管中拔出。

拔管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和消毒,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二、评分标准1. 血流量血流量是血液透析中一个重要的评分指标。

一般情况下,血流量应保持在200-300ml/min,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透析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2. 透析液流速透析液流速也是一个重要的评分指标。

透析液的流速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透析效果不佳,一般应保持在300-500ml/min。

血液透析标准

血液透析标准

血液透析标准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用于清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透析的标准主要包括透析充分性、透析质量、透析液质量和透析器的选择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与血液透析相关的标准:1.透析充分性标准:•Kt/V指标:衡量透析的充分性,其中K是清除率,t是透析时间,V是体内水分总量。

通常,Kt/V的目标值取决于患者的特定情况,例如患者的体重、健康状态等。

2.透析质量标准:•尿素清除率:衡量尿素的清除效果,通常通过透析前后尿素浓度的差异来计算。

•β2微球蛋白清除率:用于评估透析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

3.透析液质量标准:•透析液成分:透析液中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要符合特定的标准,以维持患者的电解质平衡。

•透析液温度:透析液温度要符合规定的标准,通常与患者体温相近。

4.透析器选择标准:•透析器清除效果:透析器的清除效果是选择透析器的重要考虑因素,不同透析器具有不同的分子清除特性。

•透析器生物相容性:考虑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以减少透析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

5.透析频率和时间:•透析频率:透析的频率通常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可选择每周三次或更频繁。

•透析时间:每次透析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以确保透析的充分性。

6.患者监测和管理:•透析前后患者监测:在透析前后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包括血压、体重、电解质水平等。

•透析合并症的管理:对透析合并症(如低血压、贫血等)进行有效管理。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

具体的标准和目标值可能因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的建议以及透析设施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血液透析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透析方案。

血液透析滤过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滤过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滤过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简介
血液透析滤过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
血液透析滤过的操作程序和评分标准。

操作程序
1. 安放透析器。

选择适当位置,将透析器放置在透析床上,并
将透析床调整到适当位置。

2. 插入导管。

取下导管的保护套,将导管插入透析器中。

3. 连接仪器。

连接透析机和血液管道、透析器和脱盐水管道。

4. 准备血液。

根据透析机的设定,取出相应量的血液以及生理
盐水。

5. 开始透析。

在检查仪器无误后,开启透析机以开始透析过程。

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滤过操作的评分标准如下:
- 透析器的放置是否正确。

- 导管插入是否成功。

- 仪器连接是否稳定。

- 血液的准备是否符合标准。

- 透析过程中的反应和症状。

- 透析过程中的仪器警报是否正常。

以上评分标准可以帮助医师评估血液透析滤过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本文介绍了血液透析滤过的操作程序和评分标准,希望对使用血液透析滤过进行治疗的医师有所帮助。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

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人工血液透析机来代替肾脏的部分功能。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最佳、安全可靠。

本文将介绍血液透析的操作流程,并详细解释评分标准。

一、血液透析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血液透析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测量体重、体温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查血管通畅情况,并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

同时,需要准备好透析机器,包括透析器、管路、消毒液和透析液等。

2. 透析前操作透析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经过严格的洗手和穿戴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

然后,根据医嘱,使用洗肠液或者口服药物帮助患者清空肠道。

接下来,护士会通过穿刺穴位进行血管通路建立,通常是在动脉和静脉之间建立的动静脉瘘。

3. 透析期间操作透析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透析机器的运行情况,确保透析过程稳定安全。

同时,对透析机器进行严密的监控,包括调整透析液的流速和浓度,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在整个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患者保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和感受。

4. 透析后操作透析结束后,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透析机器的状况。

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头晕等,护士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然后,进行血管通路的处理和造口术后的伤口护理,包括消毒和包扎等。

二、血液透析评分标准为了准确评估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医疗机构往往会采用一套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血液透析评分标准:1. KT/V值评估KT/V值是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评估透析时清除尿素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KT/V值在1.2-1.4之间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如果低于该范围,表明透析效果不佳,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调整治疗。

2. 透析膜的通透性评估透析膜是血液透析中起关键作用的一部分,评估其通透性可以反映透析过程中的血液净化情况。

(完整版)血液透析相关检测要求及指标

(完整版)血液透析相关检测要求及指标

消毒剂残留指标应符合《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版)中的规定。

2、透析液要求:
细菌数≤100 CFU/ml,细菌数≥50 CFU/mL为预警水平,至少每月检测一次;内毒素≤0.5EU/mL。

内毒素≥0.25 EU/mL为预警水平,至少每3个月检测一次。

YY-0598-2006规定。

3、置换液要求:
内毒素<0.03EU/ml《血液争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的规定。

4、环境要求:
Ⅲ类环境,空气细菌数≤4cfu/(90mm.5min);不得检出致病菌,三个月检测一次;物表、医务人员手卫生≤10 cfu/cm2;不得检出致病菌,三个月检测一次,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5、酸性浓缩液(A液)和碳酸氢盐浓缩物(B液)配制和使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液使用时限不得超过72h,B液使用时限不得超过24h;配制A、B液搅拌容器和其盛装透析液的容器(桶)应每天用透析用水进行冲洗,各类容器使用72h后应进行消毒,消毒后应及时用透析用水冲洗干净,其消毒剂残留标准达到《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规定,并做好消毒及残留记录。

本文仅作资料整理,以便大家查询,如有错误欢迎加微信探讨,谢谢!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

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

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来维持身体的稳态。

然而,血液透析的质量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和遵守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需要包括透析处的设施和设备的质量。

透析室的环境应该是干净整洁的,设备应该是先进的,并且要经过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其次,医护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血液透析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

医生和护士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及时处理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关心患者的身心健康。

另外,透析液的质量也是血液透析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透析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和温度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透析过程中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到有效的维持和调节。

此外,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还需要包括透析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并发症的预防。

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需要被密切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等。

最后,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还需要包括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医疗服务的质量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血液透析质量考核标准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保障,需要从设施设备、医护人员、透析液质量、生命体征监测、患者满意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以确保血液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效进行,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凝血分级标准

血液透析凝血分级标准

透析器等凝血标准大概分为四级:零级也就是透析器回血以后,没有残余的血液和凝血块,而且血路管里面也没有残余的血液或血块。

一级、回血后透析器里面的残余血流,大概占透析面积的1/3左右。

血路管里回血以后或者静脉壶、动脉壶里面可见血凝块。

二级、回血以后,如果透析器的残留面积、血液,在透析器面积的1/2以上,但是没有把透析器完全堵塞就叫做二级,血路管动脉端和静脉端两端都可以见到血凝块。

三级、就是回血以后,整个透析器全部被残留的血液阻塞了,血路管里面可以看到回血以后,血管路里面可以看到血凝块,充满了整个动脉壶或者是静脉壶。

血液透析最新收费标准

血液透析最新收费标准

血液透析最新收费标准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它通过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的平衡。

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成本的上涨,血液透析的收费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了解最新的血液透析收费标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血液透析最新收费标准。

首先,血液透析的收费标准会因地区而异。

一般来说,大城市的收费标准会相对较高,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收费标准则会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人力成本、设备设施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患者在选择就医地点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收费标准,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次,血液透析的收费标准还会受到医院等级的影响。

一般来说,三甲医院的收费标准会相对较高,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则会相对较低。

这也需要患者在选择就医机构时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医疗技术水平,还要考虑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另外,血液透析的收费标准还会受到治疗次数和治疗时长的影响。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的血液透析次数越多,治疗时长越长,收费标准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治疗次数和时长,以便控制治疗成本。

此外,血液透析的收费标准还会受到医保政策的影响。

一些地区会对血液透析提供医保报销,这对患者来说是一大利好。

因此,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需要了解当地的医保政策,以便享受相应的报销待遇。

最后,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额外费用的可能性,如药品费、检查费等。

这些额外费用也会对治疗成本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可能的额外费用,以便做好经济准备。

总的来说,血液透析的收费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问题,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收费标准,选择合适的就医地点和机构,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治疗次数和时长,以便控制治疗成本。

同时,患者还需要关注医保政策和可能的额外费用,以便做好经济准备。

希望本文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和家属能够有所帮助。

透析内毒素标准

透析内毒素标准

透析内毒素标准
透析内毒素标准在不同的规定和指南中可能存在差异。

•在2005年8月卫生部颁布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中明确规定,复用用水内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EU/mL,干预限度为1EU/mL。

水质细菌学、内毒素检测时间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2020版血液净化sop要求透析用水内毒素不超过100CFU/ml,透析液内毒素不超过0.5EU/ml。

通常情况下,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超过最大允许水平的50%应进行干预。

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地区、医疗机构和透析技术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当地的规定和指南,并咨询专业医生或透析专家的意见,以确保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血透标准
————————————————————————————————作者:
————————————————————————————————日期:
2016年12月9日血透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100分)(安徽省同质化)
纲要
质量评价标准
分值
检查方法和扣分标准
扣分
1.基本要求
1.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是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有《医疗机构许可证》,医疗机构设立血液透析室(中心),必须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并进行执业登记;
建立并执行一系列管理制度、技术操作规范及流程等,并不断修订完善,显示持续改进过程。至少包括:
1.血透室(中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血透室(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3.血透室(中心)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
4.血透室(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
5.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6.血透室(中心)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0分
检查方法
1.查阅各项制度、规范资料(纸质或墙上);
2.提问相关人员对制度、流程的知晓情况,以及落实保障情况。
扣分标准
1.制度不全,每缺1项扣2分;
2.不知晓1人扣2分,回答不全1人扣1分;
3.落实(整改)不到位,每项扣2分。
3.人员管理、岗位职责
确定有各种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包括具体工作任务、范围、标准、流程、考核等,奖励与责罚明确具体,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精准高效。工作人员知晓各自的岗位职责。
3.洁具数量能够满足各区日常清洁工作要求,抹布数量应满足一机一巾(或多巾)一用一消毒的要求;
数量不符或做不到,一项扣2分。
5.建筑布局、环境管理
1.血透室应具备透析治疗间、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室、接诊室、库房、办公值班室、处置室间等基本功能区域,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2.建筑布局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流程合理,洁污、医患通道分开;
护士经过透析护理专门培训,达到血液透析护士执业要求。接受院感知识培训≥6学时/年。
3.工程师必须通过专业或岗位培训
透析机≥20台应配备专职工程师,负责血透设备使用、保养及维修;
<20台配备专职或兼职工程师。
4.工勤人员上岗前需经过血透室负责人专门培训,并且每年院感培训≥3学时。工勤人员数量能满足分区专人保洁及其他工勤需要。
3.洁污分区明确,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水处理间、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间、候诊室、污物处置室。透析室/区设医护工作站;工作人员在更衣区更换工作服和鞋后方可进透析治疗间和治疗室。根据外环境的洁污情况,决定患者是否换鞋后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间;
4.库房能满足各类物品分开存放的需要,物品摆放符合要求;
3.配备双路供电系统,若无双路供电,配备有UPS电源设备;
4.急救设施:抢救车、急救药品、简易呼吸器、监护仪、除颤仪、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设施等配置及性能完好;
5.备有微量注射泵、静切包或缝合包、透析置管等相关器械物品;
6.配置电脑并能上网,科室工作及患者信息登记准确、及时、完整;
7.各区域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如非手触式水龙头;
8.拖布、抹布等数量及洗涤消毒条件满足分区及一次性使用模式;
9.治疗车、监测生命体征的用品、血糖仪等分区配备专用,不交叉混用;
10.若有手术室,应配有手术室必须设施,如外科洗手设施、手术床、无影灯等。
10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查方法
1.实地查看;
2.工作人员访谈询问。
扣分标准
1.设备、设施不全,缺1项扣2分
2.设备设施性能故障,不能使用,1项扣2分。
6.无专业及院感培训,1人扣1分,培训不达要求,1人扣1分;
7.有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优/劣者有奖与改进记录。无岗位职责,缺1项扣2分,职责不清、陈旧、不落实,1项扣1分。
4.设施设备
1.配备一定数量的透析机(三级医院≥10台,其他医疗机构≥5台);
2.有合格的反渗透水处理系统,透析用水输送管路系双向环形无后置纯水箱,无供水管路死腔;
1.至少有2名专职医师,持有执业医师证;有专职负责人,三级医院副高以上职称,二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在三级医院的透析中心进修培训3个月以上,有进修结业证明,达到血液透析医生的专业要求。
接受院感知识培训≥6学时/年。
2.护士应有执业及注册证书。根据透析机数、患者数、透析环境等配备护士数,1个护士最多同时负责5台透析机,患者(透析机)相对集中;若1天2班次透析,机护比应达到1:0.4。配有护士长,三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二级医院初级(师)以上职称。
7.血透室(中心)医疗设备使用、保养及维修制度;
8.患者透析病历及相关文档书写及管理制度;
9.血透室(中心)从业人员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0.血液净化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11.血透室(中心)各种突发异常情况的应急预案;
12.血透室(中心)医务人员培训制度;
13.血透室(中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5.家属陪护人员在规定的候诊区,不可随意出入透析区及办公区。
15分
检查方法
看排班表、执业证书、培训证书、培训记录,访谈医护人员。
扣分标准
1.医护无执业资格证书1人扣3分;
2.专职医生少于2人,扣2分;
3.无专职责任人扣2分,未设置护士长扣分;
4.护士人数达不足,少1人扣1分;
5.职称不符合要求,1人扣1分;
2.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手术必须在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医院内有内科、外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基本功能科室,能够独立完成血透相关的基本诊疗项目,具有处理内外科常见病与急症的能力。
10分
检查方法
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询问访谈
扣分标准
查阅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注册血透登记批文和透析机数量,若无,0分。
2.组织制度
5.没有急诊透析专区/机,有传染病患者透析的医疗机构,设有相应的专用隔离透析室/区和相应的治疗室/车。隔离透析室/区的患者出入该室/区,不得穿行普通透析室/区;
6.每个透析单元面积≥3.2平方米,床间距≥0.8米,透析单元内通道宽度≥1.2米,能满足医疗救治及感染防控的需要;
7.水处理间布局合理,面积≥设备占地面积的1.5倍;水压正常,地面干燥,有防水处理并设地漏,无杂物。室温合适,避免日光直射,隔音和通风良好,水电导度、产水量显示数据与登记相符。有空气消毒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