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模理论及其控制实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精品PPT课件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精品PPT课件

里亚普诺夫函数的必要条件
v x 1 ,.x .n . ,s x 1 ,.x .n .2,
在s=0附近v是一个非增函数,因此满足条件式

则定lim义d函ss数2 式0
x0 dt
是系统里的一个里亚
普诺夫函数。系v x 统1 ,本.身x .n就. 稳,s定x 1 ,于.条x .n件.2s,=0。
5.3 菲力普夫理论
ds lim x 0 dt
ds lim x 0 dt
ds lim x 0 dt
ds lim x 0 dt
ds lim x 0 dt
ds lim x 0 dt
ds 0 lim
x 0 dt ds
0 lim x 0 dt ds
0 lim x 0 dt
0 lim ds x 0 dt ds
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在于:系统的运动点到达
直线 q(x)x2 a1x10附近时,是穿越此直线而过的; 而运动点到达直线 q(x)x2c1x0附近时,是从直线两边 趋向此直线的。直线 q(x)x2c1x0具有一种“强迫”或
者“吸引”运动点沿此直线运动的能力。
5.2.1 滑动模态
在系统
dxf(x) xRn dt
ete2t et2e2t
b
0
1
5.1.1 开关控制
v =常数 2r 或 2r-m 因此
2 e t e 2 t
xt 2 e t 2 e 2 t
e t e 2 t x 10 e t 2 e 2 t x20
0.5et 0.5e2t
et e2t
v

x 1 x t 2 t2 x 1 0 2 x 1 0 x 2 0 x 2 1 0 e tv e x t 1 0 2 x 1 x 2 0 0 2 0 x 2 .5 0 v e 2 v te 0 2 t .5 v

滑模变结构控制课件

滑模变结构控制课件
了自由递阶的概念。 海洋运载器方面的应用:
Yoerger and Slotine (1985), Slotine and Li(1991), Healey and Lienard (1993) and Mc Gookin et al. (2000a, 2000b)
精品课件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有一控制系统状态方程为
超面 s(x) 0上,并选择这样的 s(x)使滑模面上运动是渐
近稳定的。 (2)滑动模态运动具有完全自适应性。
不受系统摄动和外界扰动的影响。滑模变结构控制 系统的最突出的优点,成为它受到重视的最主要原因。 (3)存在的问题—抖振。
不可避免的惯性等原因使得系统在光滑滑动模态上 叠加了一个自振,这是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尚存在的一 精品课件些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选择控制律 u (x) :使正常运动段的品质得到提高。 选择切换函数 s(x): 使滑动模态运动段的品质改善。
精品课件
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方法
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基本步骤包括两个相对 独立的部分:
(1)设计切换函数 s(x),使它所确定的滑动模态渐近稳定且具有良 好的动态品质; ①线性: s(x) Cx,C Rn 主要适用于速度和精度要求都不高的非线性系统。
n1]v
1 Kˆ
wind
Kds
Ks
sgn(s)
1 s0
sgn(s)
0
s0
精品课件
1 s 0
Tˆ, Kˆ , nˆ3为T,K,n3的估
计值,目标求取Kd,Ks,
则控制律设计完成。
⑤通过控制律,保证系统渐近稳定-----V (s) 0 恒成立。
V (s) [n3r2 n1 Kd ]s2 Ks | s |

【课件】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

【课件】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课件ppt
若满足 SS& 0 则可保证:
(1) 存在滑动模态; (2) 满足到达条件:即在滑模面以外的相轨迹将于有限时间内到达切换面。
方法:趋近律求u(t): S& sgn(s) f (s)
式中 f (s) ks, k 0, 0
显然 ss& s sgn(s) ks2 s ks2 0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又 s& Cx& C[ Ax(t) Bu(t)]
sgn(s) ks
解之 u(t) (CB)1(CAx s&)
(CB)1[CAx ( sgn(s) ks)]
s 0, 即
s 0,
u (t) (CB)1[CAx ks] u (t) (CB)1[CAx ks]
领域:
从最初的控制领域扩展到了状态观测器、系统辨识等新的领域,而近年 来在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更是为滑模变结构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 机。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故障诊断的应用发表文献较少,国外代表作者
Edwards C ,Leicester University,U.K.;国内代表作者姜斌,南京航空大学。)
当 k1 e2 时,有 e1e1 0
满足到达条件和存在条件产生滑模,到达滑模面后有:
e1 e1 0 或 s s 0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
由 e1 0 有 x1 xˆ1
由 e1 0 有 e2 v1 0 即 e2 v1 (滑模等值原理)
同理 e2e2 e2 (25e2 fa (t) v2 ) 25e22 e2 fa (t) e2k2 sgn e2 25e22 e2 fa (t) k2 e2 25e22 fa (t) e2 k2 e2 25e22 e2 fa (t) k2

滑模变结构控制课件.ppt

滑模变结构控制课件.ppt

滑模变结构控制抖振问题
抖振问题产生的原因(只能减轻,无法消除) 1. 时间滞后开关(控制作用对状态准确变化有滞后) 2. 空间滞后开关(状态空间中的状态量变化死区) 3. 系统惯性的影响 4. 离散时间系统本身造成的抖振
总之,抖振产生的原因在于:当系统的轨迹到达切换面 时,其速度是有限大,惯性使运动点穿越切换面,从而 最终形成抖振,叠加在理想的滑动模态上。对于实际的 计算机采样系统而言,计算机的高速逻辑转换以及高精 度的数值运算使得切换开关本身的时间及空间滞后影响 几乎不存在,因此,开关的切换动作所造成的控制的不 连续性是抖振发生的根本原因。
阶线性系统在线性切换函数下控制受限与不受限及二次 型切换函数的情况。 1977年: Utkin发表一篇有关变结构控制方面的综述论文,系统 提出变结构控制VSC和滑模控制SMC的方法。同时,在 1992年详细讨论了滑模技术。
精品课件
此后 各国学者开始研究多维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由
规范空间扩展到了更一般的状态空间中。 我国学者贡献: 高为炳院士等首先提出趋近律的概念,首次提出
精品课件
定义1:系统结构 系统的一种结构为系统的一种模型,即由某一组数
学方程描述的模型。系统有几种不同的结构,就是 说它有几种(组)不同数学表达式表达的模型。 定义2 :滑动模态 人为设定一经过平衡点的相轨迹,通过适当设计, 系统状态点沿着此相轨迹渐近稳定到平衡点,或形 象地称为滑向平衡点的一种运动,滑动模态的”滑 动“二字即来源于此。
精品课件
例3:基于趋近律的滑模设计仿真实例
对象为二阶传递函数:
Gb
(s)
p
s2 as
其中,a=25,b=133
G
(s)
p
可表示为如下状态方程:

滑模理论及其控制实例概诉

滑模理论及其控制实例概诉
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其最大特点在于“结构”不固定, 可以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不断切换控制量,使得系统状态到达滑动模态 后沿着预先设定的滑模面运动到平衡点,且系统性能完全由滑模面决定, 而与被控对象参数和扰动无关,该控制方法的大优点是能够克服系统的
不确定性,对系统参数变化、外部干扰和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lim s 0
s 0 s 0
当s 0 当s 0
lim s 0
lim ss 0
s 0
x2
s0
上式即为滑动模态的存在条件,该条 件保证系统在切换面邻域内的任意初始 状态,都会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切换面,
O(0,0)

s0
x1

也称为局部到达条件。
s0
x0

A
性质:可达性 系统初始状态可能处在状态空间中的任意位置,而且一般远离滑模面, 因此滑模面必须在系统整个状态空间内都具有较强“吸引”力,也因此有 了系统的滑动模态全局可达条件,即
滑模控制方法基本理论介绍
讲解:牛雪梅
内容提要
1、滑模控制基本概念
2、设计思路
3、设计实例
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也称变结构控制,是前苏联 学者Emelyanov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过Utkin等人的不断完善,于
70年代已发展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分支。滑模变结构控

定义
滑模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它的非线性表现在 控制的不连续性上,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其“结构” 是不固定的,且在控制过程中将根据系统当前状态不断变化,以达 到驱使系统按照预定的“滑动模态”状态轨迹运动的目的。 考虑一个一般的非线性系统:

滑模变结构控制课件.ppt

滑模变结构控制课件.ppt
总之,抖振产生的原因在于:当系统的轨迹到达切换面 时,其速度是有限大,惯性使运动点穿越切换面,从而 最终形成抖振,叠加在理想的滑动模态上。对于实际的 计算机采样系统而言,计算机的高速逻辑转换以及高精 度的数值运算使得切换开关本身的时间及空间滞后影响 几乎不存在,因此,开关的切换动作所造成的控制的不 连续性是抖振发生的根本原因。
精品课件
⑤利用极点配置得到K,使得Ac的特征值之一为0 则可得:
hT Ac x xT AcT h xT h 0 s sgn(s) hT f (x,t)
⑥利用李雅普诺夫定理求出最后一个未知数η
V 1 s2 2
V ss
sgn(s)s shT f (x,t) | s | shT f (x,t) || h || || f (x,t) ||
点,如图中点B所示。
(3)终止点——状态点处在切换面上某点附近时,将从切换面的两 边中的一边趋向该点,切换面上这样的点就称做作止点,如图中点
C所示。
s(x)>0
A
B
C
精品课件
s(x)<0
s(x)=0
在滑模变结构中,通常点和起止点无多大意义,但终
止点却有特殊的含义。若切换面上某一区域内所有点都
是止点,则一旦状态点趋近该区域,就会被“吸引”到
精品课件
抖振问题的削弱方法
1. 准滑动模态方法(系统运动轨迹被限制在边界层) 采用饱和函数代替切换函数,即在边界层外采用正常的滑 模控制,在边界层内为连续状态的反馈控制,有效地避免 或削弱了抖振。 2. 趋近律方法(保证动态品质、减弱控制信号抖振) 3.滤波方法(通过采用滤波器,对控制信号进行平滑滤波) 3. 观测器方法(补偿不确定项和外界干扰) 4. 动态滑模方法 5. 智能控制方法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课件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理论课件

04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实现与仿真
滑模控制器的MATLAB/Simulink实现
控制器设计
根据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利用 MATLAB/Simulink进行控制器设计,
包括滑模面函数、控制律等。
控制器参数调整
根据仿真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优 化控制性能。
模型建立
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在Simulink中建 立相应的仿真模型。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滑模控制器优化
模拟退火算法是一种基于物理退火原 理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金属退火过 程,寻找最优解。
模拟退火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 能够处理离散和连续问题等优点,适 用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化问题。
在滑模控制器优化中,模拟退火算法 可以用于优化滑模面的设计、滑模控 制器的参数等,提高滑模控制器的性 能和鲁棒性。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基于 Lyapunov函数的方法、基于Razumikhin函数的 方法等。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判定准则
滑模控制器稳定性的判定准则包括Lyapunov稳 定性定理、Razumikhin稳定性定理等。
03
CATALOGUE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化方法
基于遗传算法的滑模控制器优化
1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 通过模拟基因突变、交叉和选择等过程,寻找最 优解。
2
在滑模控制器优化中,遗传算法可以用于优化滑 模面的设计、滑模控制器的参数等,提高滑模控 制器的性能和鲁棒性。
3
遗传算法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能够处理多变量 和非线性问题等优点,适用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 优化问题。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了解滑模控制器在 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滑模演示文稿

滑模演示文稿

2、钢筋工程
2.1由于筒体钢筋形状比较复杂,钢筋制作下料要严格按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滑模 施工特定的穿绑条件,竖筋长度宜为4—6m。,水平筋下料长度宜为6—9m,绑扎接头。 2.2 钢筋绑扎时,应按图纸要求施工,竖向钢筋接头按25%错开,横向钢筋搭接长度50d接头 25%错开并内外环筋按图纸位置错开接头,保证钢筋位置准确,每一层砼浇灌完毕后,在砼表面以 上至少应有一道绑扎好的水平钢筋。 2.3 门洞口上下两侧横向钢筋端头应绑扎平直,整齐,有足够钢筋保护层,下口横筋与竖向 钢筋焊接。 2.4 钢筋保护层控制采用φ25,长350mm钢筋固定在模板内侧。
– –
– –
• 2、滑升施工
– – 4.1 滑升过程是滑模施工的主导工序,其他各工序作业均应安排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不宜以停滑 或减少滑升速度来迁就其他作业。 4.2 初滑时,将砼分层交圈浇至模板三分之二高度左右,即600—900mm。当第一层砼达到 0.2Mpa—0.4 Mpa时应进行1—2个千斤顶行程的提升,经对滑模装置和砼凝结状态进行全面检查, 确定正常后,方可转为正常滑升。 4.3正常滑升是指试升初升后,以及砼浇筑至模板上口齐平后,即每次滑升高度200mm与砼分层 浇筑高度同步。即钢筋绑扎一层砼浇筑一层,模板滑升一层。正常滑升过程中,相邻两次提升时 间间隔不得超过0.5h。以防止砼拉裂。 4.4 本工程滑升高度每层砼为200mm,每提升一层,高度等用限位器调平一次。 4.5 滑升过程中,不得出现油污,凡被油污染的钢筋和砼,应及时处理干净。 4.6 因施工需要或其它原因不能连续滑升时,要采取以下停滑措施。
步架,架体每6m高度与筒壁预埋铁件拉一道附墙

质量要求
1、配备足够数量的检测,计量器具。严格执行施工测量放线的条例和会同监理工程师检 验,会签制度。 2、对进场材料、制品、配件必须计量和检测,并会同监理取样复验。 3、针对筒体结构滑模施工的预埋件,预留洞(含施工留槽、留窝)等特点,加强予埋, 予留工作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事先绘制好予埋,予留部位图,防止事后打孔,开洞。 4、模板,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模板拼缝,堵口严密,钢筋绑扎牢固到位,砼严格按照 配比计量投料和执行砼浇灌制度,施工缝按规定留设和处置,认真浇捣,并派专人看管钢筋和 模架,砼浇筑时,质量员或指定兼职质量员要执行旁站,监看的跟班制度,设专人养护和做好 试块的留设,养护和送压。 5、滑模装置组装,滑升和拆除前都要进行详细的交底,滑模装置组装前认真做好轴线, 标高的引测和控制,组装时认真按组装顺序进行,并在自检后,由项目经理,工程师质量员会 同监理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开滑。 6、筒壁滑升时,砼应严格掌握分层交圈,浇高一致,分层浇捣,严防盲目随意浇筑造成 高低差异而影响模板的滑升。认真执行限位调平,水平和垂直度控制和纠偏,纠扭等措施,每 班滑升记录应交技术员审阅。 7、筒壁滑升时,每个工作班必须配备跟班工长,质量员和带班组长,平台上由滑模施工 员,全面负责滑升工作,并负责滑升过程中的质量和一般问题处理,认真作好施工记录。 8、对二次浇筑的砼部件,要认真做好窝,槽施工缝的清理,以及理顺钢筋,绑焊到位。 9、对出现砼麻面,蜂窝、露筋、胀模,接缝不密实和烂根等通病时,应及时总结,制定 相应的防治措施,事后按规定并在监理人员看监下进行处置。 10、项目工程师全面管理质量工作,制定质量成优措施和成品保护措施,贯彻交底质量通 病防治措施细部作法的施工工艺。 11、加强技术档案管理,及时审核,收集,整理归档,做到与工程同步,正确齐全。

先进控制理论-滑膜控制

先进控制理论-滑膜控制

1 滑模控制概述变结构系统,广义地说,是在控制过程(或瞬态过程)中,系统结构(或模型)可发生变化的系统。

这种控制方法的特点就在于系统的“结构力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在动态过程中,随着系统的变化,根据当前系统状态,系统的各阶导数和偏差等,使系统按照设计好的“滑动模态”的状态轨迹运动。

由于滑动模态可以进行设计并且与对象参数及扰动无关,这就使得变结构控制具有快速响应、对参数变化及扰动不灵敏、无需系统在线辨识、物理实现简单等优点。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当系统状态运行到滑模面后,难于严格地沿着滑模面向平衡点滑动,而是在滑模面两侧来回穿越,从而产生抖动。

滑模变结构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文献[34-51]讲述了这种控制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学者Emelyanov 首先提出了变结构控制的概念之后,UtkinE 等人进一步发展了变结构理论。

具有滑动模态的变结构系统不仅对外界干扰和参数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可以通过滑动模态的设计来获得满意的动态品质。

在这种控制方法的初始阶段研究的对象为二阶及单输入的高阶系统,采用的分析方法为相平i 酊法来分析系统特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对象转变为状态空问的线性系统,使得变结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得到了不断丰富,并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分支,成为自动控制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法,适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连续与离散系统、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系统、集中参数与分布参数系统、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等。

并且在实际工程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如电机与电力系统控制、机器人控制、飞机控制、卫星姿态控制等。

这种控制方法通过控制量的切换使系统状态沿着滑模面滑动,使系统在受到参数摄动和外干扰时具有不变性,正是这种特性使得变结构控制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 滑模控制的基本思想考虑一般的情况,在系统)(.x f x = nR x ∈的状态空间中,有一个切换面是0),,,()(321=⋯⋯=n x x x x s x s 它将状态空间分成上下两部分S>0及S<0。

《滑模施工 》课件

《滑模施工 》课件
详细描述
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应考虑混凝土 的初、终凝时间,以便与滑模施工的节奏相匹配。
滑模提升速度与振动
总结词
滑模提升速度与振动对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 影响。
详细描述
根据混凝土的初、终凝时间以及施工条件,合理控制滑模的 提升速度。过快或过慢的提升速度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的密实 度不足或出现裂缝。在提升过程中,可以辅以适当的振动, 以促进混凝土的密实和减少气泡的形成。
04
滑模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测方法
混凝土质量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 作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模板制作
模板的尺寸、平整度和接缝应符 合规范要求,确保结构物外观质 量。
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测方法
• 钢筋安装:钢筋规格、数量和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确保结构安全。
质量控制标准与检测方法
1 2
拆除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拆除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拆除作业
按照拆除顺序和操作规程,使用专用工具对滑模 进行拆除。
3
运输保管
将拆除后的滑模构件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保管, 确保其完好无损。
03
滑模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总结词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滑模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滑模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
技术创新
未来滑模施工将不断探索新的 技术手段和工艺,提高施工效
率和工程质量。
智能化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滑模 施工将逐步实现智能化控制, 提高施工精度和安全性。
绿色环保
未来滑模施工将更加注重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 和节能技术。

滑模理论及其控制实例

滑模理论及其控制实例

性质 滑模变结构控制三要素:存在性、可达性、稳定性 (1) 满足可达性条件,即在切换面以外的运动点都将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切换面; (2) 滑动模态存在性; (3) 保证滑动模态运动的渐近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性 质 : 存在性
滑模存在条件是滑模控制应用的前提,如果系统的初始点不在滑模 面 附近,而是在状态空间的任意位置,此时要求系统的运动必须趋向 于切换面 ,Utkin首先提出了滑动模态存在的充分条件:
滑模控制方法基本理论介绍
讲解:牛雪梅
内容提要
1、滑模控制基本概念
2、设计思路
3、设计实例
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也称变结构控制,是前苏联 学者Emelyanov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过Utkin等人的不断完善,于
70年代已发展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分支。滑模变结构控
滑模控制的特性:
1)设计反馈u(x),限定是变结构的,它能将系统的运动引导到一个超平面 s(x)=0上。且系统在该滑模面上的运动是渐进稳定的。 2)滑动模相轨迹限制在维数低于原系统的子空间内,对离线分析和算法 的在线实现都非常有利。 3)滑动模的原点与控制量的大小无关,仅由滑模面函数决定。 4)在一定条件下,滑动模对于干扰与参数的变化具有不变性,这正是鲁棒 性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变结构系统的滑动模态具有完全自适应性。这成 为变结构系统的最突出的优点。 5)什么条件下可以确保滑动模态运动的存在以及系统在进入滑动模态运动 以后能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如渐近稳定等,是变结构控制理论所要研究 的主要问题。
s ci xi xn
i 1 n 1
s0
A
x0

sgn( s ) s

滑模理论及其控制实例ppt课件

滑模理论及其控制实例ppt课件

14
滑模控制抖振问题
抖振问题产生的原因(只能减轻,无法消除):
1. 时间滞后开关(控制作用对状态准确变化有滞后) 2. 空间滞后开关(状态空间中的状态量变化死区) 3. 系统惯性的影响 4. 离散时间系统本身造成的抖振
抖振问题的削弱方法: 1. 准滑动模态方法(系统运动轨迹被限制在边界层) 2. 趋近律方法(保证动态品质、减弱控制信号抖振) 3. 观测器方法(补偿不确定项和外界干扰) 4. 动态滑模方法 5. 智能控制方法
在滑动模下,若系统系统的运动规律 完全有滑模面函数决定。以二阶系统为例,
其滑模面函数可设计为 s(x) x& cx ,
其解为 x(t) x(0)ect 。显然,此时方程的 阶数比原系统低,而且仅与参数c有关, 即不受系统参数变化或干扰的影响,故此 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x2 s0

O(0,0)
并沿着预先设定的滑模面运动到平衡点。
x2
s0

O(0,0)
s0 x1
s0
•A
x•0
7
该运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到 达阶段或趋近阶段,该阶段完全位于滑模面之 外,如图1的x0A段,其中x0点代表系统状态的 任意初始位置,A点代表系统状态刚达到切换面 的位置,第一阶段就是系统状态可从任意初始 位置在有限时间内向切换面趋近的过程;第二 阶段是位于切换面上的运动,称为滑动模态运 动,或简称滑模运动,如图1中AO段。系统进 入滑模运动阶段,才具有对系统参数变化、外 部干扰和未建模动态的鲁棒性。
(1)常值切换函数: u uvss sgn(s)
其中,uvss 是待求常数,sgn是符号函uv数ss 。设计变结构控制就是求 uxv2ss
(2)采用函数切换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2 s0

O(0,0)
s0 x1
s0
•A
x•0
图1 滑模控制示意图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设计变构控制的基本步骤,它包括两个相对部分,即寻求
切换函数s(x)和寻求控制量 u (x)和u (x) 。
8
滑模控制的特性:
1)设计反馈u(x),限定是变结构的,它能将系统的运动引导到一个超平面 s(x)=0上。且系统在该滑模面上的运动是渐进稳定的。
s0 x1
s0
•A
x•0
图1 滑模控制示意图
6
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思想:设计一个控制器,将从任一点出发的状态轨线 通过控制作用拉到滑模面上,然后沿着此滑模面滑动到原点。
根据所确定的滑模面函数 s(x),设计如下形式控制律
u
u
u
( (
x) , x),
s(x) 0 s(x) 0
其中 u (x) u (x) ,使得系统在任何初始点都能在有限时间内到达滑模面,
在机器人、航空航天、电力系统、伺服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基本概念
变结构控制是一类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其非线性表现为控制作用的不 连续性。与其他控制策略的不同之处:系统的“结构”并不固定,而是在 动态过程中,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有目的地不断变化。
结构的变化若能启动“滑动模态”运动,称这样的控制为滑模控制。 注意:不是所有的变结构控制都能滑模控制,而滑模控制是变结构控制中 最主流的设计方法。
u
u u
( (
x) , x),
s(x) 0 s(x) 0
u Rm,t R
5)什么条件下可以确保滑动模态运动的存在以及系统在进入滑动模态运动 以后能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如渐近稳定等,是变结构控制理论所要研究 的主要问题。
9
性质 滑模变结构控制三要素:存在性、可达性、稳定性 (1) 满足可达性条件,即在切换面以外的运动点都将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切换面; (2) 滑动模态存在性; (3) 保证滑动模态运动的渐近稳定性并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
lim s&s 0
s0
x2
s0

O(0,0)
s0 x1
s0
•A
x•0
11
性质:可达性
系统初始状态可能处在状态空间中的任意位置,而且一般远离滑模面,
因此滑模面必须在系统整个状态空间内都具有较强“吸引”力,也因此有
了系统的滑动模态全局可达条件,即
x2
s0
s& 0 当 s 0
s& 0 当 s 0
或其等价表示式 ss& 0
在滑动模下,若系统系统的运动规律 完全有滑模面函数决定。以二阶系统为例,
其滑模面函数可设计为 s(x) x& cx ,
其解为 x(t) x(0)ect 。显然,此时方程的 阶数比原系统低,而且仅与参数c有关, 即不受系统参数变化或干扰的影响,故此 时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x2 s0

O(0,0)
若状态空间中存在一个超平面,即所谓的滑模面
s(x) s(x1, x2 K , xn ) 0 将状态空间分成 s 0和 s 0 两部分,
5
s=0 两 侧 的 相 轨 线 都 引 向 切 换 线 s=0 。 因此,状态轨线一旦到达此直线上,就沿 着此直线收敛到原点,这种沿s=0滑动至 原点的特殊运动称之为滑模运动。直线 s=0称之为滑模面,相应的函数称之为切 换函数。
并沿着预先设定的滑模面运动到平衡点。
x2
s0

O(0,0)
s0 x1
s0
•A
x•0
7
该运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到 达阶段或趋近阶段,该阶段完全位于滑模面之 外,如图1的x0A段,其中x0 的位置,第一阶段就是系统状态可从任意初始 位置在有限时间内向切换面趋近的过程;第二 阶段是位于切换面上的运动,称为滑动模态运 动,或简称滑模运动,如图1中AO段。系统进 入滑模运动阶段,才具有对系统参数变化、外 部干扰和未建模动态的鲁棒性。
10
性 质 : 存在性
滑模存在条件是滑模控制应用的前提,如果系统的初始点不在滑模 面 附近,而是在状态空间的任意位置,此时要求系统的运动必须趋向 于切换面 ,Utkin首先提出了滑动模态存在的充分条件:
lim s& 0
s0
lim s& 0
s0
当s 0 当s 0
上式即为滑动模态的存在条件,该条 件保证系统在切换面邻域内的任意初始 状态,都会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切换面, 也称为局部到达条件。

O(0,0)
s0 x1
s0
•A
x•0
由于系统状态x取任意值,即系统状态x离开切换面可以任意远,故上
述可达条件是全局到达条件。但是,这个条件有一个缺点,就是它不能保
证有限时刻到达。
为保证有限时间到达,到达条件可进一步改写为:
s&s
12
性质:稳定性
对于滑模变结构系统:
x& f x,u,t x Rn

4
定义
滑模控制在本质上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方法,它的非线性表现在 控制的不连续性上,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的控制器,其“结构” 是不固定的,且在控制过程中将根据系统当前状态不断变化,以达 到驱使系统按照预定的“滑动模态”状态轨迹运动的目的。
考虑一个一般的非线性系统:
x& f x,u,t x Rn u Rm,t R
2)滑动模相轨迹限制在维数低于原系统的子空间内,对离线分析和算法 的在线实现都非常有利。
3)滑动模的原点与控制量的大小无关,仅由滑模面函数决定。
4)在一定条件下,滑动模对于干扰与参数的变化具有不变性,这正是鲁棒 性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变结构系统的滑动模态具有完全自适应性。这成
为变结构系统的最突出的优点。
滑模控制方法基本理论介绍
讲解:牛雪梅
1
内容提要 1、滑模控制基本概念 2、设计思路 3、设计实例
2
滑模控制(Sliding mode control, SMC)也称变结构控制,是前苏联 学者Emelyanov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经过Utkin等人的不断完善,于 70年代已发展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分支。滑模变结构控 制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控制,其最大特点在于“结构”不固定, 可以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不断切换控制量,使得系统状态到达滑动模态 后沿着预先设定的滑模面运动到平衡点,且系统性能完全由滑模面决定, 而与被控对象参数和扰动无关,该控制方法的大优点是能够克服系统的 不确定性,对系统参数变化、外部干扰和未建模动态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