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四章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资源
1.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 地球上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海洋,仅约2.5%为淡水。

淡水主要分布在冰雪、地下水和湖泊、河流等形式。

- 人类主要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人工水库等,地下水指位于地表下方的地下层水体。

- 水资源的利用包括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等。

2. 湖泊与水库:
- 湖泊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较大淡水体,通常由几条河流流入,
并具有自身的水量平衡。

- 水库是人工修建的蓄水和调节水量的水体,主要用于灌溉、
发电和供水。

3. 水循环和水资源的保护:
- 水循环是指水从地球表面蒸发成水蒸气,升高至高空后冷凝
成云,最终降落为雨水或降雪的循环过程。

- 水资源的保护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和预防水资
源污染。

4. 水资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水资源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和水灾等。

全球
范围内,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 可持续发展包括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护水环境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高中政治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政治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章节的主要内容:
1. 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应运而生,其初步组织成立于1921年。

- 在长期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并于1949年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2. 中国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中国的基本路线是指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历史时期的总纲领。

- 中国的基本纲领是指党在全社会范围内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

3.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制度
- 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社会。

- 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点包括: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包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等。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指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具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以上是在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
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r GM2/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分析与解答】因为惯性的原因,火车在匀速运动中火车上的人与火车具有相同的水平速度,当人向上跳起后,仍然具有与火车相同的水平速度,人在腾空过程中,由于只受重力,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直到落地,选项D正确。

【说明】乘坐气球悬在空中,随着地球的自转,免费周游列国的事情是永远不会发生的,惯性无所不在,只是有时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

一、牛顿第一定律[要点导学]1.人类研究力与运动间关系的历史过程。

要知道伽利略的成功在于把“明明白白的实验事实和清清楚楚的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物理学从此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2.力与运动的关系。

(1)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2)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理解。

这个实验的事实依据是运动物体撤去推力后没有立即停止运动,而是运动一段距离后再停止的,摩擦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

抓住这些事实依据的本质属性,并作出合理化的推理,这就是伽利略的高明之处,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思维方法。

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

揭示物体的这一本质属性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伟大贡献之一。

6.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7.任何物理规律都有适用范围,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要点导学]1.实验目的:探究加速度与外力、质量三者的关系。

这个探究目的是在以下两个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小汽车和载重汽车的速度变化量相同时,小汽车用的时间短,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竞赛用的小汽车与普通小轿车质量相仿,但竞赛用的小车能获得巨大的牵引力,所以速度的变化比普通小轿车快,说明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有关。

2.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1)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探究的方法采用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的方法,也可以彩比较的方法,看不同的外力与由此外力产生的加速度的比值有何关系。

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前言二、集合与元素1.集合的定义2.集合的表示方法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三、集合的运算1.集合的并集2.集合的交集3.集合的补集4.集合的差集四、集合的子集与真子集1.子集的定义2.真子集的定义3.子集与真子集的关系五、集合的幂集1.幂集的定义2.幂集的运算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前言数学必修一第四章主要介绍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一些基本运算。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

因此,学好集合知识对提高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集合与元素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互异的元素组成的整体。

这些元素可以是数、图形、物体等。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等。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

三、集合的运算1.集合的并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它们的并集是由所有属于A 或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2.集合的交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它们的交集是由既属于A 又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3.集合的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它的补集是由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

4.集合的差集:对于两个集合A 和B,它们的差集是由所有属于A 但不属于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B。

四、集合的子集与真子集1.子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如果B 是A 的元素之一,那么B 是A 的子集,记作BA。

2.真子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如果B 是A 的元素之一,且B 不等于A,那么B 是A 的真子集,记作BA。

3.子集与真子集的关系:真子集是子集的特殊情况,即如果B 是A 的真子集,那么B 一定是A 的子集。

五、集合的幂集1.幂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它的幂集是由A 的所有子集组成的集合,记作P(A)。

2.幂集的运算:幂集运算包括并集、交集和补集等。

六、总结与展望数学必修一第四章主要介绍了集合的基本概念、运算和子集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后续学习数列、函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

16、(08江苏卷)叶绿体的DNA能 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 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C.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17、(08天津理综)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 述,正确的是 A、大鼠脾细胞与兔造血干细胞的细胞 膜能够发生融合 B、用蛋白酶处理生物膜可改变其组成, 不改变其通透性 C、在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 生物膜只发生结构上的联系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 间传递时,生物膜发生的变化是相同的
2、放在30%的蔗糖溶液中,不会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多选)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 C.洋葱表皮细胞 D.干种子细胞
6、渗透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动植物 细胞都能进行渗透吸水吗?植物吸 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最活 跃的部位是根尖 的表皮细胞。 幼嫩的植物细胞和干种子细胞主要 是靠亲水性物质如: , , (按照亲水性由大到小顺序填) 的吸胀作用吸水,叫做 ;成 熟的植物细胞具有 ,主要靠 吸水。
[小结]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 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载体的数量 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 载体(种类、数量、载体是否饱和) 能量的供应(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 吸,受到氧气浓度、温度的影响)
曲线分析:
主动运输
• 14、囊性纤维病,与物质跨膜运输 有关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15、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各实验 方法及结论。 • 16、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4、(08江苏卷)线粒体DNA上的 基因所表达的酶与线粒体功能有关。 若线粒体DNA受损伤,则下列细胞 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水 C.神经细胞吸收K+ D.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语文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的概念:指古代汉民族语言文字体系所表达的文学作品。

2. 文言文的特点:采用古代汉字和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较为庄重、简练。

3. 鉴赏文言文的方法: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理解古代用词、用典和典故的意义。

4. 阅读文言文的技巧:注重语句结构的分析和理解,辅助工具的运用(如辞典和注释),多进行背诵和默写练。

第二节: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概念:指古代汉民族创作的文学作品。

2. 古代文学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古代社会和人民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3. 古代文学的分类: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戏曲等等。

4. 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诗经》、《楚辞》、《论语》、《史记》等等。

第三节:现代文阅读1. 现代文的概念:指当代汉民族创作的文学作品。

2. 现代文的特点:采用现代汉字和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样化。

3. 鉴赏现代文的方法:关注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思想背景,理解作品中的主题和表达。

4. 阅读现代文的技巧:注重语段结构和逻辑的理解,注重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四节:现代文学1. 现代文学的概念:指当代汉民族创作的文学作品。

2. 现代文学的特点:多样化、个性化,反映了现代社会和人民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3. 现代文学的分类: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等。

4.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余华的《活着》、钱钟书的《围城》等等。

以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总结。

总字数:{字数} 字。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一、硅及其化合物。

1. 硅(Si)- 存在形式。

- 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硅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SiO₂)和硅酸盐等。

- 物理性质。

- 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熔点高(1410℃),沸点高(2355℃),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 化学性质。

- 与非金属反应。

- 硅与氧气反应:Si + O₂{}SiO₂。

- 与氢氟酸反应:Si+4HF = SiF₄↑+2H₂↑,这是硅的特性反应,可用于刻蚀玻璃。

- 与强碱溶液反应:Si + 2NaOH + H₂O=Na₂SiO₃+2H₂↑。

- 工业制法。

- 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SiO₂+2C{高温}Si + 2CO↑,粗硅再经过提纯得到高纯硅。

2. 二氧化硅(SiO₂)- 存在形式。

- 天然二氧化硅也叫硅石,有结晶形(如水晶、玛瑙)和无定形(如硅藻土)两种。

- 物理性质。

- 硬度大,熔点高(1710℃),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₂+CaO{高温}CaSiO₃。

- 与强碱反应:SiO₂ + 2NaOH=Na₂SiO₃+H₂O(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因为生成的Na₂SiO₃有粘性,会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

- 与氢氟酸反应:SiO₂+4HF = SiF₄↑+2H₂O。

3. 硅酸(H₂SiO₃)- 物理性质。

- 硅酸是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硅酸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弱。

Na₂SiO₃+CO₂+H₂O =H₂SiO₃↓+Na₂CO₃(证明酸性:碳酸>硅酸)。

- 制备。

- 通过可溶性硅酸盐(如Na₂SiO₃)与酸反应制得,如Na₂SiO₃+2HCl = H₂SiO₃↓+2NaCl。

4. 硅酸盐。

- 定义。

- 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 硅酸钠(Na₂SiO₃)-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膜- 组成:磷脂双层、蛋白质- 功能: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2. 细胞质- 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功能: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物质合成3. 细胞核- 组成:核膜、染色质、核仁- 功能: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二、细胞器的作用1. 线粒体- 功能:能量转换,细胞的“动力工厂”2. 内质网- 功能: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3. 高尔基体- 功能:蛋白质加工、修饰和运输4. 溶酶体- 功能:分解废物和细胞内物质三、细胞的生命周期1. 细胞分裂- 类型: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过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2. 细胞分化- 定义:细胞发展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类型 - 过程:基因选择性表达3. 细胞衰老与死亡- 原因:DNA损伤、自由基积累等- 影响:组织功能下降四、遗传信息的传递1. DNA复制- 机制:半保留复制- 重要性: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2. RNA转录- 过程:DNA到RNA的复制- 重要性:蛋白质合成的第一步3. 蛋白质翻译- 过程:RNA到蛋白质的合成- 重要性:细胞功能执行的关键五、基因表达的调控1. 转录调控- 机制:转录因子的结合- 影响:基因表达量的控制2. 翻译调控- 机制:mRNA的稳定性和运输- 影响:蛋白质合成效率3. 表观遗传学- 概念:不改变DNA序列的遗传信息改变- 影响: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具体的知识点总结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要求进行详细的扩展和深入。

您可以将上述内容复制到Word 文档中,并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部分,以及调整格式以满足具体的文档要求。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主要内容基因与生物工程
1. 基因的本质:
- 基因是构成生物遗传信息的单位,由DNA分子组成。

- 基因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2. 基因的发现与探究:
- 核酸的发现:费尔明首先发现核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学物质。

- DNA是遗传物质:克里克和沃森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确认了DNA是遗传物质。

- DNA的复制:孟德尔首先提出了基因的遗传规律,梅塞尔森和斯塔尔戈尔德证实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的。

3.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组: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的集合,携带着生物体的所有遗传信息。

- 基因的结构:由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组成。

- 基因的功能:编码蛋白质,控制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4.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生物体内的基因组,使其产生特定的改变。

- 基因工程的基本方法:包括基因克隆、转化、表达和检测等。

5. 基因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 重组蛋白质的合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大量的重组蛋白质。

-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实现特定基因的表达。

- 基因治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

6. 基因工程技术的伦理问题:
- 伦理问题:基因工程技术涉及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人类幸福和尊严的尊重等。

- 遗传权利:对基因信息的保护和隐私权的尊重是基因工程技术伦理问题的重要方面。

以上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较硅的化合物的转化H2SiO3 Na2SiO3SiO2H2Si03+2NaOH==Na2SiO3+2H2ONa2SiO3+2HCl==2NaCl+H2SiO3↓SiO2+2NaOH == Na2SiO3+H2OSiO2+Na2CO3高温Na2SiO3+CO2↑2、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较新制氯水变质的原理:H2O+Cl2==HCl+HClO2HClO==2HCl+O2↑3、氯气的性质制漂白粉反应方程式2Cl2 +2C a(O H)2==CaCl2+C a(C l O)2+2H2O实验室制法MnO2+4HCl(浓)△MnCl2 +Cl2↑+2H2O氯离子的检验试剂以及反应方程式AgNO3溶液Ag++Cl―==AgCl↓Cl2的检验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Cl2+2KI==2KCl+I24、二氧化硫的性质化学性质酸性与水反应方程式SO2+H2O H2SO3与烧碱反应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Na2SO3+SO2+H2O==2NaHSO3SO2+NaOH==NaHSO3漂白性漂白原理:由于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质生成:无色物质曾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吸附漂白:活性炭氧化漂白:HClO、O3、Na2O2还原性与氧气反应方程式2SO2 + O2 2SO3与卤素反应方程式SO2 + Cl2 +2H2O == H2SO4+2HClSO2 + Br2 +2H2O == H2SO4+2HBrSO2 + I2 +2H2O == H2SO4+2HI 氧化性与硫化氢反应方程式SO2+2H2S == 3S↓+2H2O5、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性质浓硫酸浓硝酸相同点与Cu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 ↑+2H2OCu+4HNO3 (浓)==C u(N O3)2 +2NO2↑+2H2O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CO2↑+2S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6强酸制弱酸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CaCO3+2HCl==CaCl2+H2O+CO2↑Ca CO3+2H+==Ca2+++H2O+CO2↑Na2SiO3+2HCl==2NaCl+H2SiO3↓SiO32-+2H+==H2SiO3↓C a(C l O)2+2HCl== CaCl2+2HClO 2C l O-+2H+==2HClO应用(1) Na2SiO3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Na2SiO3+H2O+CO2==Na2CO3+H2SiO3↓SiO32-+H2O+CO2==CO32-+H2SiO3↓Na2SiO3+2H2O+2CO2==2NaHCO3+H2SiO3↓SiO32-+2H2O+2CO2==HCO3-+H2SiO3↓(2) 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C a(C l O)2+H2O+CO2== CaCO3↓+2HClO C a2++2C l O-+H2O+CO2== CaCO3↓+2HClO(3) 实验室制SO2Na2SO3+2H2SO4==Na2SO4+H2O+SO2↑SO32-+2H+==H2O+SO2↑(3) 实验室制H2SFeS+H2SO4==FeSO4+H2S↑FeS+2H+==Fe2++H2S↑(4)除杂质CO2中混有SO2SO2+2NaHCO3=Na2SO3+H2O+2CO2↑CO2中混有HClHCl+NaHCO3=NaCl+H2O+CO2↑SO2中混有HClHCl+NaHSO3= NaCl+H2O+SO2↑7 、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NH4+的检验药品中加NaOH溶液然后加热,产生的气体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产生了NH3进而说明样品中有NH4+。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数列的概念和构成1.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2. 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了数列中第n项与n的关系,通常用an表示第n项。

3.数列的构成包括确定首项和确定公差。

-首项:数列中的第一项,通常用a1表示。

-公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通常用d表示。

-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相邻两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第二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等比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当r≠1时,Sn=(a1*(1-r^n))/(1-r)。

- 当r = 1时,Sn = na1第三节:利用通项公式求特定项和前n项和1.已知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利用公式求解特定项或前n项和。

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代入通项公式中的相关变量,解方程求得所需的特定项或前n项和。

第四节:求前n项和的特殊情况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 = (n/2)(a1 + an),其中an表示等差数列的第n项,a1表示首项,n表示项数。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当r≠1时,Sn=(a1*(1-r^n))/(1-r)。

- 当r = 1时,Sn = na13.按规律改变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结果:-若数列每个项都乘以一个常数k,则前n项和也需要乘以k。

-若数列中的每两个相邻项交换位置,即将原数列逆序排列,则前n 项和不变。

总结:数列与数列的前n项和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必修一数学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数列的定义、构成以及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应牢记知识点渗透作用概念: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从相对含量-----的地方向相对含量-----的地方扩散的现象。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⑴、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吸水)⑵、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吸水)⑶、当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水分进出细胞处于---------。

植物细胞:1、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里面的细胞液。

2、原生质层:指------和------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

⑴、细胞核在原生质层内(P61图4—2)⑵、原生质层:可以被看作是一层半透膜。

3、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⑴、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⑵、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

⑶、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小于)细胞外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原生质层逐渐膨胀恢复原态——质壁分离复原。

5、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⑴、直接原因:细胞失水。

⑵、根本原因: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小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6二、应该注意的地方1、原生质: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

2、半透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的人工膜。

3、选择透过性膜:是生物膜。

表现为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过。

如细胞膜等生物膜。

4、半透膜只具有半透性而不具备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也具有半透性。

5、质壁分离过程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颜色由---变------(深/浅)。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硅及硅的化合物二、氯及氯的化合物能使有色布条退色。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 和HClO ,故可被NaOH 中和,盐酸还可与NaHCO 3,CaCO 3等反应。

(4)不稳定性:次氯酸见光分解 ,久置氯水(浅黄绿色)会变成无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应:加入AgNO 3溶液有 生成(氯水中有Cl -)。

漂白液 1.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

2.漂白原理,有效成分与水、CO 2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同时,这个反应也是漂白液在空气中久置变质的原因。

漂白粉 1.主要成分: ,有效成分: 。

2.漂白原理,有效成分与水、CO 2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

同时,这个反应也是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的原因。

氯离子(Cl -) 1.利用Cl -与Ag +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AgCl 沉淀来检验Cl -。

2.方法:先加 溶液(排除CO 32-、SO 32-干扰),再滴加AgNO 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 -存在。

三、硫及硫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物质知识点 硫单质(S ) 1.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____态, 又有 态。

(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 存在)2.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3.S+O 2 ===点燃SO 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为蓝紫色)4.能与金属反应,将变价金属氧化成低价态,如 ,。

二氧化硫(SO 2) ②SO 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 、与NaOH 溶液反应:SO 2(少量)+2NaOH =Na 2SO 3+H 2OSO2(过量)+NaOH=NaHSO3对比CO2与碱反应: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PPT课件(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PPT课件(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素养·探究】——母题追问 (1)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若要使漏斗液面上升的更高,可采取什么措施? 提示:向漏斗中添加一些蔗糖或其他不能通过半透膜的 溶质。
(2)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 若在平衡状态下向烧杯中添加少量葡萄糖(不能通过半 透膜),漏斗液面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提示:漏斗液面下降。因为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降低了。
2.教材中渗透装置漏斗液面达到平衡状态时,试比较漏 斗内外侧液体浓度的高低,并分析原因。(科学思维) 提示:(1)漏斗内是蔗糖溶液,烧杯中是清水,蔗糖溶液 浓度>清水。 (2)漏斗内的液体浓度高,保持向上的吸水力,当吸水力 与液柱的重力相等时达到平衡。
【素养案例】 某同学为探究膜的通透性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渗透装 置,开始时烧杯内的液面和长颈漏斗内的液面相平。在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的过程中
小于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吸水。
【激疑】 动物细胞长时间处于低渗溶液中细胞形态会发生什么 变化? 提示:细胞膨胀,有可能涨破。
3.水进出植物细胞(以成熟植物细胞为例):
植物细胞所形成的“渗透装置”。 (1)半透膜(原生质层):_细__胞__膜__、__液__泡__膜__以__及__两__层__膜__之__ 间的细胞质 ___________。
()
A.液面上升的速率先加快后减慢,最终维持稳定 B.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清水向蔗糖溶液扩散的速率逐 渐增大 C.当半透膜两侧液体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 膜扩散 D.当半透膜两侧水分子进出速率相等时,长颈漏斗内液
【解题导引】 (1)回忆关键知识点:水分子扩散的速率与浓度差大小 的关系:浓度差越大,扩散的越快。 (2)认清渗透平衡的本质:渗透压(长颈漏斗的吸水力)= 液柱的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