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CD36基因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CD36mTORC1 通路在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CD36mTORC1 通路在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2 CD36及其信号通路
CD36 是 一 种 模 式 识 别 受 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 在 固 有 免 疫 中 发 挥 重 要 作 用,能 够 识 别 细 胞 膜 上 的 一 些 病 原 相 关 分 子 模 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炎症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正常情 况下,炎症反应是可以控制,对机体是有益的。但在特殊情况下, 在致炎因素的持续刺激下,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转为慢性炎症,这 种持续存在的炎症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远高于致炎因素。炎症反 应由多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一些黏附分子的参与。 炎性反应中涉及的细胞主要包括 CD4+ T 细胞、CD8+ T 细胞、B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 胞、肥 大 细 胞、嗜 酸 性 粒 细 胞、嗜 碱 性 粒 细 胞 等;细 胞 因 子 包 括 白 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干扰素(interferon,IFN)、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等;炎症介质包括血小 板活化因子、组胺、5- 羟色胺、前列腺素、白三烯;黏附分子包括细 胞间黏附分子 (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ICAM) 、血管 细胞黏附分子等。炎症反应中,这些细胞与细胞因子相互作用,造 成级联反应,与炎症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 [7,8]
Progress of CD36/mTORC1 Signaling in Inflammatory Response

SREBPs信号转导途径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SREBPs信号转导途径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SREBPs信号转导途径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李博【摘要】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对细胞内胆固醇的稳态调节有重要作用,近几年研究发现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广泛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糖、脂代谢障碍、肥胖、高血压等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现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有助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SREBPs) are key regulators of cellular lipid homeostasi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SREBPs are involved in atherosclerosis risk factors such as smoking, diabetes,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obesity, hypertension, and others. This review addresses the role of the SREBPs in atherosclerosis in order to provide fresh insights into atherosclero-si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1(032)006【总页数】4页(P876-879)【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胆固醇【作者】李博【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厦门3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现认为,AS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与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而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与细胞内胆固醇稳态的破坏有关。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对细胞内胆固醇的稳态调节有重要作用,现对SREBP裂解激活蛋白(SCAP)-SREBP途经在AS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血糖波动的评价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血糖波动的评价指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莫一菲,周健,贾伟平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以及导致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其不良作用主要体现在慢性持续的高血糖和血糖波动两方面。

长期持续的高血糖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已经明确,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亦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能需要兼顾减轻血糖波动以更理想地控制血糖。

这其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建立起计算简单又有临床意义的血糖波动评价指标。

虽然已有许多指标可以用来评估血糖波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统一公认的最佳指。

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 on,MAGE)作为反映血糖波动的重要指标,在动态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 ring,CGM)快速发展的今天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MAGE的计算方法使许多临床工作者感到困惑,其临床价值也争议不断。

本文就MAGE及血糖波动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MAGE的计算方法及特点早在1970年,Service等就提出了MAGE这一指标来反映糖尿病患者单日内血糖的波动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当λ>ν时)。

其中,λ为每次有效血糖波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χ为有效波动的次数;ν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而定,一般取24 h平均血糖的1个标准差(standa rd deviation,SD)。

计算步骤如下:(1)计算患者24 h内血糖值的SD;(2)每次血糖波动的波峰和波谷之差称为血糖波动幅度(amplitude of glucose excursion,AGE),只有当血糖波动上升支或下降支的AGE大于1个SD时被认为是有效的AGE;以第1个有效的AG E方向为准,来计算各个有效AGE的值;(3)计算所有AGE的均数,即MAGE。

具体如图1示:(1)计算各个血糖点的SD为4。

4 mmol/L,并以1个SD为阈值来判断有效的血糖波动;(2)第1个血糖波动下降支的AGE为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cd36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cd36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11年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cd36 3 高脂血症 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1 转位 1 解偶联蛋白2 1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1 脑出血 1 脂质摄取 1 脂蛋白类,ldl 1 脂肪酸类 1 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 1 脂肪代谢 1 脂联素受体 1 脂细胞 1 肿瘤坏死因子 1 肥胖 1 肝x受体 1 肝 1 细胞分化 1 细胞 1 糖尿病,2型 1 硫化氢 1 益气活血法 1 甘油三酯堆积 1 瑞舒伐他汀 1 环氧化合物 1 环格列酮 1 清道夫受体 1 泡沫细胞 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1 小鼠 1 多态性,单核苷酸 1 基因,hermap 1 吡啶羧酸铬 1 受体 1 卵巢颗粒细胞 1 动脉粥样硬化 1 利福平 1 凝血酶敏感蛋白-1 1 免疫印迹 1 信号转导通路 1 thp-1源性巨噬细胞 1 nr4a1 1 k562 1 dha 1 c反应蛋白质 1 cyp1b1基因 1 b类清道夫受体 1 ampk信号通路 1 3t3-l1脂肪细胞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脂多糖 2 清道夫受体 2 泡沫细胞 2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2 cd36 2 黄芩苷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 香烟烟雾提取物 1 雷诺嗪 1 调补肺肾三法 1 表达 1 腔内超声检查 1 脂肪酸转位酶 1 脂肪代谢 1 胰岛素分泌 1 胆固醇平衡 1 肥胖 1 细胞因子 1 纯红系白血病 1 系膜细胞 1 矽肺 1 炎症因子 1 炎症 1 流式细胞术 1 泡沫化 1 棕榈酸盐类 1 斑块 1 抗动脉粥样硬化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急性红白血病 1 心绞痛,不稳定型 1 巨噬细胞 1 小鼠巨噬细胞 1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 1 动脉粥样硬化 1 丹参酮ⅱa 1 三酰甘油 1 ⅰ、ⅲ型胶原蛋白 1 thp-1细胞 1 thp-1巨噬细胞 1 rna干扰 1 nit-1 1 mir-155 1 hk-2细胞 1 cyp1b1 1 chemerin 1 cd36脂肪酸转运蛋白 1 cd36基因 1 atp结合盒转运子a1 1

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亚型及功能

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亚型及功能

巨噬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亚型及功能白瑞娜;郗瑞席;冯志博【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了疾病的进展,分泌促炎和抗炎的细胞因子,从而影响斑块的稳定性.其中,巨噬细胞作为炎性因子的主要来源和先天性免疫应答中的主要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既往观点认为炎症性巨噬细胞的聚集影响了斑块的不稳定性,但近年来,在体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发现了促炎型(M1)和抗炎型(M2)巨噬细胞,二者之间平衡失调造成的炎症状态可能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干预巨噬细胞极化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一个新靶点.文章针对巨噬细胞不同亚型的功能、对AS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及可能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并指出干预巨噬细胞极化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起到有利作用,为临床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4(029)005【总页数】3页(P393-395)【关键词】促炎型巨噬细胞;抗炎型巨噬细胞;动脉粥样硬化,炎症【作者】白瑞娜;郗瑞席;冯志博【作者单位】100091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100091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100091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在其病理进展过程中,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了关键作用。

大量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2],通过分泌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影响AS的病理过程,持续的炎症状态加剧了斑块的不稳定性,并最终可导致斑块的破裂和临床症状如心肌梗死、中风等的出现。

因此抗炎、稳定斑块对预防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巨噬细胞作为斑块组织中炎症因子的主要来源和先天性免疫应答中的主要免疫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炎症性巨噬细胞的聚集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加速了斑块的破裂。

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分析

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分析

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第一章:引言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约90%为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血管内脂质沉积物的形成和斑块的形成,最终导致动脉狭窄和缺血性心脏病发作。

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论文将对这种关系展开分析。

第二章: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的结合。

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降低,导致血糖水平上升。

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反应和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之一。

第三章: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等。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血脂异常。

此外,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章: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

首先,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

其次,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都与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此外,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也可能通过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其他共同的危险因素而进一步加剧。

第五章:临床研究证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据进一步支持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另一项队列研究揭示了2型糖尿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的证据。

此外,一些临床试验表明,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第六章:治疗策略根据2型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治疗策略应综合考虑两者的管理。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治疗进展钟灼琴;陈金水;张坤木;吴天敏【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医病因病机主要为年老体虚,精气不足,精微不能充养四肢百脉,痰浊、瘀血阻脉.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晕厥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眩晕\"\"健忘\"\"厥证\"等范畴.目前,国内所用的抗颈动脉粥样硬化西药均为国外创制,无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因其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尤其是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报道较多,但文献质量普遍较低,多为个人经验总结.今后应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及针灸、推拿治疗的安全性研究,以形成符合临床患者需求的中医药综合诊疗方案.【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24【总页数】6页(P4932-4937)【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药;针灸;推拿【作者】钟灼琴;陈金水;张坤木;吴天敏【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康复科,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州350005;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福州 35000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福州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颈动脉任一部位存在动脉粥样斑块。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思维迟钝、肢体麻木等,反映了总体动脉硬化负荷,能预测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梗死[1]。

Sirimarco等[2]通过随访23 3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年发现,46%的患者患冠心病的概率上升,患其他血管疾病的概率也相应上升,总体心血管发病率上升22%。

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已被视为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其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现有观点认为其发病主要与炎症、氧化有关[3],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饮酒等均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无创、简单,可观察到动脉粥样斑块、硬化程度等。

CD36、PPAR-γ、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CD36、PPAR-γ、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CD36、PPAR-γ、炎症因子与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王芳;陈国荣【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05(11)1【摘要】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的发生率非常高,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除了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危险因素外,如高血脂、高血压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还有其特殊的原因。

识别危险因素、探讨发病机制和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成为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变研究的迫切课题。

现仅就CD3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某些相关炎症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38-40)【作者】王芳;陈国荣【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浙江,温州,325027;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浙江,温州,325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相关文献】1.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J], 艾智华;金小岚;游志清;万勇;程莹2.回药复方软化动脉胶囊对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糖及主动脉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张元琛;田强;党毓起;袁玲;马浩亮;时沛;陈怡萌;南一3.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的PPAR-γ/LXR-α/ABCG1通路及炎症因子的变化和化瘀祛痰方在其中的作用 [J], 冷雪; 吴瑶; 王莹; 吕美君; 宋囡; 贾连群4.2型糖尿病CD36基因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J], 孙红伟;段淑荣5.可溶性CD36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J], 王声翰;杨菊红;郑妙艳;孔岩;王珊珊;单春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36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CD36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专家讲坛CD36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内分泌科(200433) 冯家烜 徐茂锦(通讯作者)大多数急性冠脉事件都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A S)基础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导致A S发生的重要物质。

巨噬细胞通过一种清道夫受体CD36摄取大量的OX-LDL形成泡沫细胞,故抑制CD36的表达可能与抗AS 有关。

本文将主要就CD36在糖尿病A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作一综述。

1 CD36概述 20世纪70年代末,G o ldste i n等首先报道了巨噬细胞上存在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 cLDL)的结合部位,该部位可以介导A cLDL的摄取和降解。

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将这种存在于巨噬细胞膜表面,能特异性结合并摄取OX-LDL,并具有与多个配体结合功能的糖蛋白称为清道夫受体(SR)。

现认为,S R至少存在5种不同类型,共13个亚型1!。

与糖尿病相关的主要是A类S R(SRA)和B类SR(S R B),其中S RB有两种异构体,即SRB-I和CD36,这两种异构体的C-末端不同,分布、结合配体和功能却相似,但CD36转运胆固醇的效率仅为S RB-I的1/4。

CD36是一种细胞表面单链糖蛋白,包括胞质区、跨膜区和细胞外区。

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其相对分子质量从78∀103至88∀103不等。

同一物种的CD36氨基酸顺序基本相同。

CD36广泛存在于单核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脂肪细胞、骨髓树突细胞、乳房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2!。

CD36可与许多配体结合,除了识别OX-LDL和血栓反应蛋白(Thro m bo spond i n,T SP),也识别化学修饰的脂蛋白(如c-LDL)、I型和I V型胶原、长链脂肪酸、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阴离子磷脂、凋亡细胞3!。

CD3能与多种配体结合,可能与存在2个基本结构有关,一是带电的胶原结构,一是免疫决定区4!。

通过这些结构与这些配体结合后,或者被内吞,或保留在细胞外介导细胞黏附或脂质转运。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于佳;倪唤春;罗心平【摘要】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多个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调控.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介导血浆脂蛋白之间胆固醇酯的转运,在胆固醇酯逆转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OLR-1)和CD36参与脂质代谢、巨噬细胞泡沫化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CETP、OLR-1和CD36基因多态性影响编码蛋白的生物活性和脂质代谢,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基因.【期刊名称】《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4(041)003【总页数】4页(P173-175,185)【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CD36;基因多态性【作者】于佳;倪唤春;罗心平【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脂质代谢相关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介导胆固醇酯在高密度脂蛋白(HDL)和富含载脂蛋白B脂蛋白之间的交换,在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中发挥作用。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OLR-1)和CD36属清道夫受体,参与泡沫细胞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密切相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CETP、OLR-1和CD36基因多态性改变了基因表型,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CETP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1,全长约25kb,包含16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

CETP蛋白是一种疏水糖蛋白,包括476个氨基酸,4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

CETP促进胆固醇酯从HDL转移至其他脂蛋白,抑制CETP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大型临床试验显示,CETP抑制剂托塞曲匹和达塞曲匹可显著改善患者脂质谱,遗憾的是最终因全因死亡率增高或并未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而提前终止临床试验[1-2]。

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其研究进展
C e atsT NF ee s oc s n RBI一 3 m a tc ls d m di e r la epr e si 2H s e l
[] B P amao,0 5 1 54 :1 2 . J . r h r c120 ,4 () 4 54 3 J [ 2 L i e , mb r EiW ,t 1 rti kn s C8I 1] e g s Gi onK, l e a P oe iae 一 t M s . n s
( 本文责任编辑 张耀元
收稿 日 :00 1 O 期 21— — ) 0 1

综 述

2型 糖 尿 病 相 关 基 因 多态 性 及 其 研 究 进 展
渠利利 , 勇飞 , 徐 朱 婵 综 述 , 书奎 △审 校 王
( 南京 医科 大学 附属 南京 第一 医院 中心 实验 室 2 0 1 ) 1 0 2
度 。胰 岛素 基 因 异 常 必 然 引 起 胰 岛 素 的 改 变 , 而 导 致 糖 尿 从
病 。Na ahma等 Ⅲ 对 胰 岛 素 基 因 外 显 子 3进 行 分 析 , 现 k si 发 ( r 6 s 位 点 突 变 , 致 了 高 胰 岛 素 原 血 症 。 Ol sy A g 5 Hi) 导 a k n
即 通过 对 患 者 和 健 康 对 照 全 基 因组 扫 描 的 差 异 来 筛 选 可 能 易
感 基因 , 与候 选 基 因研 究 不 同 , 种 方 法 不 需 要 事 先 了解 该 基 这 因 的生 物学 功 能 或 致 病 机 制 。
与 2型 糖 尿 病 相 关 的 基 因多 态 性
【 要 】 2型糖 尿 病 是 1种 多 基 因遗 传 病 , 且 与 环 境 因 素密 切 相 关 。基 因 的 多 态性 现 已 成 为 2型 糖 尿 病 研 究 的热 点 之 一 。 摘 并

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亚群cd36水平与lp-pla2表达的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亚群cd36水平与lp-pla2表达的研究

DiI
的氧化型 ( )和 (美国 LDL DiIoxLDL oxLDL
Biomed
Tech 公司),CD36 阻断性抗体(Abcam 公司)。7700
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血糖、血脂试剂(Beckman 公
司),FicollHypaque 密度梯度试剂(上海西糖生物
公司),Aria Ⅱ流式细胞分析仪(美国 BD 公司),化
7 mL用于分选单核细胞亚群。
基金项目:盐城市科技发展计划(YK2017106)。 作者简介:孙明忠,1966 年生,男,主任技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临床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临床检验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2020 2 38 2 Chin J Clin Lab Sci Feb. 2020 Vol.38 No.2
·113·
与 As 形成[4]。单核细胞基于 CD14 和 CD16 表达分
பைடு நூலகம்
为经典型 、中间型 和非 CD14++ CD16-
CD14++ CD16+
经典型 CD14+ CD16++,3 个亚群在 T2DM 疾病过程
中具有不同的功能[5]。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
T2DM 患者单核细胞向中间型和非经典型极化,且
2 个点,取均值。动脉中膜厚度>0.9 mm 或颈动脉
斑块形成诊断为 As 病变。
1.2 试剂和仪器 藻红蛋白-鼠抗人 CD36 单克隆
抗体 ( , )、叶 绿 素 蛋 白 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

cy5.5 鼠抗人 CD16 mAb 和异硫氰酸荧光素-鼠抗人
( 公司), 荧光探针标记 CD14 mAb BD Biosciences
孙明忠a,居会祥a,陈红梅a,周中卫a,季禹乔a,江冬梅b(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a.检验科,b.内分泌 科,江苏盐城 ) 224001

2型糖尿病患者FAT/CD36基因启动子区-3489C/T和密码子区478C/T多态性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FAT/CD36基因启动子区-3489C/T和密码子区478C/T多态性研究
pl oymo p im ewe n d a ei p te t n o — i ei o to l.Co c u ins FAT r h s b t e i tc ains a d n n d a tc c nr n s b b n l so /CD3 e 一4 9C/ 6 g ne3 8 T o 8 r47 C/T lmp hs wa n t ini c n l a sc ae wih y 2 ib ts poy  ̄ im s o sg f a ty s o it d i t tpe da ee me  ̄s n Ui i Ha n p p e f eo l o Yu na n n.
维普资讯
医师杂 志 ( 电子版 )o8年 3月 第 2卷 第 3l 2o  ̄


C i JCiii s Ee r i V r o )M r 52 8V 1 , o3 h n l ca ( l t n e i , a h1 , n n c c sn o c o o 2 N . r .
Z N og Y N Xnm n S N in i , A inm i Di ecDp r et T eFr f l t E G R n ,A i i ,O G D a- n G O Ja — e a t eat n, h itA ie pg . bi m s f ad i h si lfK n i d a ol eK n i 50 1 C i o t um n Mew l lg , u mn 6 0 3 ,hn pao g C e g a C r sodn u o:O GDa -i , m i &sn @ @s acr orp ni at rS N in n E al og e g h pg : i .o n n
R sl ( ) lsbet poe ob o zgt wly e C )f e 7 C T sbtui . 2 N eut s 1 Al uj s rvdt ehmoyo i tps( C o t 8 _ u sttn ( ) o c e d rh 4 i o

非瑟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非瑟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非瑟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非瑟酮(3,3′4′7-4羟基黄酮)是植物黄酮醇,是一种膳食类黄酮,存在于各种水果(草莓、苹果、芒果、柿子、猕猴桃和葡萄),蔬菜(西红柿、洋葱、黄瓜),坚果和葡萄酒中,在草莓、苹果、柿子中发现非瑟酮的含量最高。

据估计,人体平均每日的非瑟酮摄入量是0.4 mg。

非瑟酮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糖、神经保护以及心血管等多脏器保护作用。

本文就非瑟酮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非瑟酮的进一步开发、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Abstract] Fisetin (3,3′4′7-4 hydroxyl flavone)is a plant flavonol,a dietary flavonoids,which exists in a variety of fruits (strawberry,apple,mango,persimmon,kiwi fruit and grape),vegetables(tomato,Onion,cucumber),nuts and wine. The highest levels of fisetin are found in strawberries,apples and persimmon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intake of fisetin is 0.4 mg. Fisetin has strong effect of 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anti-tumor,hypoglycemic,neuroprotective and cardioascular protect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fisetin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modern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fisetin.[Key words] Fisetin;Flavonoids;Pharmacological effects非瑟酮(Fisetin)即3,3′4′7-4羟基黄酮,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具有对抗不同病理过程的药理作用。

糖尿病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糖尿病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糖尿病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导致组织细胞功能异常和损伤。

据统计,全球约有4.28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糖尿病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以期望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DNA甲基化与糖尿病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它通过在DNA链中甲基化酶的催化下,在CpG位点上加上甲基基团,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DNA甲基化水平与正常人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力有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调节一些DNA甲基化酶的表达,如DNA甲基转移酶和DNA脱甲基化酶,可以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

二、非编码RNA与糖尿病除了DNA甲基化,非编码RNA(ncRNA)也被广泛认为是参与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ncRNA是指除了与蛋白质编码基因对应的传统mRNA外,其他不被翻译成蛋白质的RNA分子,包括长链非编码RNA和小分子干扰RNA等。

研究发现,ncRNA可以通过与DNA、RNA和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通路。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miRNA-375可以通过下调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发糖尿病。

三、组蛋白修饰与糖尿病除了DNA甲基化和ncRNA外,组蛋白修饰也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组蛋白修饰通过改变组织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调节基因的表达和编码,从而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降低,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表达增加,这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

四、免疫细胞与糖尿病在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免疫细胞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被炎症介质、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所调节。

CD36表达在冠心病、高血脂及糖尿病中的变化

CD36表达在冠心病、高血脂及糖尿病中的变化

CD36表达在冠心病、高血脂及糖尿病中的变化周强;王敏玲;何思华;苏杭【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07(028)009【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在冠心病及高血脂、糖尿病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测定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高血脂组、糖尿病组的CD36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冠心病组高于高血脂组与糖尿病组(P<0.05),高血脂组与糖尿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糖尿病组的血糖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高血脂组(P<0.01).高血脂组的TG、TC、LDL-C高于健康对照组、冠心病组及糖尿病组(P<0.01).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及高血脂组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糖及高血脂均可使CD36表达上调,CD36表达上调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总页数】3页(P769-771)【作者】周强;王敏玲;何思华;苏杭【作者单位】510260,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510260,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510260,广州医学院医学检验系2002级;510260,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子实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R446.112【相关文献】1.B型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林养;吴春芳;黄诗韵;黄梓就2.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J], 黄钟声;阮威杰;孙少平;游琼3.CD36与hsCRP、FIB在冠心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许玉香; 陈德伟4.CD36与hsCRP、FIB在冠心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许玉香; 陈德伟5.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其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J], 陈陵霞; 苗懿德; 孟春英; 韩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AT/CD36在高脂喂养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

FAT/CD36在高脂喂养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

FAT/CD36在高脂喂养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张艳艳;赵蕾;谢云霞;陈压西;阮雄中【摘要】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FAT/CD36) in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a high-fatdiet.METHODS:C57BL/6J mice were fed with a normal-chow diet ( NCD) or a high-fat diet ( HFD) for 14 weeks.The content of free fatty acid ( FFA) in the serum was measured by ELISA.The expression of CD36,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at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in the adipose tissues wa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Western blotting.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macrophages infiltration in the adipose tissues.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CD36 knockout mice and wild type mice with high-fat diet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levels of FAT/CD36 were higher in HFD group than that in NCD group.HFD feeding enhanced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IL-1β, IL-6, TNF-α, MCP-1 and MIP-1, as well as promoted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in the adipose tissues.Interestingly, as fed with HFD, the expression of cytokines/chemokines and macrophage infil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dipose tissues of the CD36 knockout mice,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 mice.CONCLU-SION:High-fat diet promotes adipose tissue inflammation in the mice in a FAT/CD36-dependent manner.%目的:探讨脂肪酸转运酶/白细胞分化抗原36(fatty acid translocase/CD36,FAT/CD36)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噬和信号传导非常重要 。C D 3 6曾被认为是孤立 的 并且只存在于人类血小板上 , 白水解 作 用 的膜 蛋 白 , 并 且 随 后 被 确认 为C D 3 6 l 1 4 - 1 5 ] 。应 用 免 疫 学 方 法 研 究 已 经 发 现 了 C D 3 6存 在 于在单 核 细胞 , 内皮 细胞 , 部 分 类 型 的 表
清道夫受体家族 , C D 3 6是单个 的多肽 , 含4 7 1 个氨 基酸残 基 , 由于糖 基化 程度 的不 同 , 在 不 同细胞 中分
子质量 略有 差别 , 他 的分子 质 量 因细胞 种 类 不 同而 不同, 但在 7 8至 8 8 K 之 间 J 。这 种 多 肽 包 含 有 两 个连 续 疏 水 区 域 : 氨基 ( N端 ) 和羧 基终 末 端 ( C
块的早期形成及斑块的破碎 , 破碎 的斑块可引发血 栓事件导致缺 血性 脑卒 中和心肌梗死 J 。糖尿病 出现动脉 粥样 硬化 的决定 危险 因素及 进展 的机 制 目
前 尚不完全 清 楚 。C D 3 6基 因多 态 性 可 能在 糖 尿 病
存在 于细胞 膜上 的 C D 3 6受 体对 脂 质 的 转运 吞
有效方 法 。
7 9 岁人群 中, 约有 2 . 8 5 亿人患有糖尿病 , 患病率为
6 . 6 %, 其 中7 0 % 的患者 居 住在 中、 低 收入 国家 。如 果 不能 采取 有效预 防措 施 , 2 0 3 0年 糖 尿病 患 者将 增 至4 . 3 8 亿, 患 病率 提 高 到 7 . 8 % 。这 种患 病 总 人数 及 患 病 率 的 增 长 将 主 要 出 现 在 发 展 中 国 家 J 。 T 2 D M 病 理变化 为 胰 岛 B细 胞 功 能 减退 、 胰 岛 素抵 抗等 引发 的 以糖 、 蛋 白质 、 脂 肪为 主代谢 紊乱及 凝 血
端) 。疏水端氨基末端附近区域是一个间隔开的信 号肽 。靠近 N端和 c端的 1 0 个氨基酸位于细胞 内, 而 中间 的长 链 位 于 细 胞 外 , 胞 外 区 域 高 度 糖 基 化, 羧 基末 端 富含 脯 氨 酸 和 半 胱 氨 酸 _ 1 。 C D 3 6有
两个 区域 可能在 中性 粒细胞 凋亡 过程 中起 到黏 附和
5 6 6
第4 7卷 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哈尔滨医科 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HARBI N MEDI C AL UNI VERS Ⅱ
Vo 1 . 4 7. No . 6
De c .,2 01 3


2型糖 尿病 C D 3 6基 因表 达 与动 脉 粥样 硬 化 关 系 的研 究 进 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 , 高胆 固醇 血症 尤其是 低密 度脂 蛋 白( L D L ) 浓度 增高 是动 脉 粥 样硬化的主要危 险因素 J 。动脉 内皮下组 织捕获
氧化 型低 密度 脂 蛋 白 ( o x L D L ) 形 成 泡 沫 细胞 , 泡 沫 细胞 出现在 动 脉 内膜 损伤 的边 缘 , 参 与 动脉 粥 样 斑
吞噬作用 , 一个 区域是从第 1 5 5至 1 8 3 个氨基酸序 列, 另一个是从第 9 3到 1 2 0 个 氨基酸序列¨ 。人
类C D 3 6的基 因位 于第 7号染 色体 的 q l 1 . 2, 包含 1 5
个外 显子 , 长3 2 k b 。 2 C D 3 6受体 的基 本功 能及调 控方 式
孙红伟 , 段 淑 荣
( 哈尔滨 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三病房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 关键词 ] 糖尿病 ; C D 3 6 ; 动脉粥样硬化 ; 基因多态性
[ 中图分类号] R 5 8 7 .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0—1 9 0 5 ( 2 0 1 3 ) 0 6— 0 4 8 1 —0 3
1 C D 3 6受体 的结构 特点 和基 因定位 C D 3 6是细胞 膜 表 面 的 一 种 糖 蛋 白, 属 于 B型
系统 、 纤溶系统和血流动力学异常 J 。而这些代谢
异 常导致脂 质 清除 能力 下 降 、 血 管 内皮 细胞 脂 蛋 白
脂酶活性降低、 影响脂蛋白的氧化修饰和促进凝血 ,
炎性 反应 , 内皮 细胞 损 伤 , 氧 化应 激 损 伤 , 引 起 动 脉 内膜增 厚 , 进而形 成动 脉粥样 硬化 ( A s ) J 。脑 梗死 合并 糖尿病 是 患者致 残 致 死 的主要 原 因 , 其 病 变 基 础 为动脉 粥样硬 化 , 而 内皮功 能 失 调 是 动脉 粥 样 硬 化 的始动 因素 和核心 环节 。糖尿 病患 者易 出现颈 动 脉 和颅 内动脉 的联合 病变 。
2型糖 尿 病 ( T 2 D M) 在 全球 范 围 内是一 种 常见 和严 重 的代 谢 紊 乱 疾 病 。截 止 到 2 0 1 0年 , 在2 0—
血小板 、 单 核. 巨噬 细胞 、 平 滑肌 细胞 、 微 血管 内皮 细 胞 。C D 3 6是 B族 清 道 夫 受 体 家 族 的一 员 , 能 黏 附和吞 噬 o x L D L进入 巨噬 细胞 , 最 终 转变 为泡 沫 细 胞, 在 动脉 粥样硬 化 中起 关键 作用 。研究 认 为 C D 3 6 表达增 加 是 单 核 细胞 活 化 和 炎 症 发 生 的生 物 学 标 志, 可 以成 为评价 2型糖 尿 病 和 冠 心病 危 险 因素 的
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C D 3 6抗 原广泛 存在 于多种 不 同种类 的细胞 , 如
[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7 - 2 6 [ 作者简介] 孙红伟 ( 1 9 7 5 一) ,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 主治 医师, 硕士 研究生 。 } 通讯作者 : E — m a i l : D u a n s h u r o n g s j @1 6 3 . c o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