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玉米增产、增收、增效,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整地、底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种 选地 施肥
1.1 品种选择
在选择品种上,可依据当地自然条件进行选择,选用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100~150℃的优质绿色玉米品种。
1.2 选地、选茬与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绿色玉米。选择前茬未使用长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马铃薯茬或肥沃的玉米茬等茬口。实施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结合的土壤耕作制。
1.3 施肥
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并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最后一次追肥在收获前30天进行。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及含氯钾肥。每公顷施入含有机质8%以上腐熟的优质农肥30~40t,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每亩施用磷酸二铵5~10kg,结合整地做底肥或种肥施入。每亩施入硫酸钾3~5kg,做底肥或种肥,不能做秋施底肥。直播玉米施纯氮100~150kg/hm2,保护地栽培玉米施纯氮150~240kg/ hm2,其中30%做底肥或种肥,70%做追肥。采用锌肥浸种、拌种,或结合坐水种施入,每亩用量为1kg。
2 播种
2.1 播种方法
当土壤5~10cm处温度稳定通过5~6℃时,即可抢墒播种。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地块,坐水播种;土壤含水量高于20%,可直接播种,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3~4cm。坐水埯种地块播后隔天镇压,机械播种随播随镇压。镇压做到不漏压、不拖堆。
2.2 种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与施肥水平、种植形式等确定种植密度。水肥充足、株型收敛、小穗型品种宜密,水肥条件差、植株繁茂、大穗型品种宜稀。清种株行收敛品种,肥力较高的地块每亩保苗3300~3700株;株型繁茂品种,一般每亩保苗3000~3500株。
3 田间管理
3.1 间苗、定苗
绿色玉米间苗宜早,间苗次数一般依田间出苗率、病虫害危害程度掌握。采用一次间苗、定苗的,可在幼苗4~5片叶时进行。采用两次间苗的,第一次在3~4片叶时疏苗,第二次在4~5片叶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确保苗齐、苗全、苗壮,提高群体整齐度。
3.2 铲趟
当幼苗长到2~3片叶时,进行铲前深松或趟一犁,深度为20~25cm。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整个生育期做到三铲三趟。要将苗眼和苗旁的杂草铲净,雨后趟地时注意防止伤苗。
3.3 追肥
拔节前或6~7叶期间,结合铲趟每亩追施尿素3~5kg,追肥部位离植株8~12cm,深度10~15cm。在玉米拔节期~喇叭口期喷施1~2次0.3%磷酸二氢钾。
4 病虫草害的防治
4.1 杂草的综合防治
4.1.1 农业防治。严格执行杂草的检疫制度,控制杂草传播;清选种子、使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防止杂草种子入田。
4.1.2 化学防治。生育期间应以人工机械铲趟除草为主,化学除草为辅。可选用乙草胺、2,4-D丁酯等除草剂中的一种进行杂草防除,每亩用乙草胺50%乳油100~160mL,2,4-D丁酯50mL在播种后或出苗前对水喷施在土壤表面。
4.2 虫害的综合防治
虫害防治以物理人工防治为主。
4.2.1 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
4.2.1.1 农业防治。通过耕翻、清除杂草上的虫卵和幼虫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4.2.1.2 化学防治。地下害虫较重,没有用药剂闷种的,下列方法可任选一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对水500g拌玉米种子40~50kg,堆放3~4h后再播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加水500g拌入20kg细干土中,施入垄沟中。
4.2.2 粘虫(夜盗虫)
4.2.2.1 人工捕杀。6月中下旬,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粘虫时达到防治指标,进行人工手捏捕杀。
4.2.2.2 诱蛾采卵。于粘虫成虫产卵盛期,在田间插草把(或毒草把)大面积诱卵灭卵。可用谷草、稻草或其他禾本科杂草,每5~10支为一束扎在木棍上,然后每公顷地均匀地插300~450把,使枯草把高于草顶30~50cm,诱蛾产卵。每3天换草把1次,集中烧毁或饲喂牲畜。也可将草把先浸在50%辛硫磷、40%乐果乳油50倍液中4~8h,然后再插入田间,可灭卵和杀灭初孵幼虫。
4.2.2.3 药剂防治。可选用除虫脲、灭幼脲、敌百虫、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杀虫剂中的一种进行防治,每公顷用灭幼脲25%悬浮剂5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敌百虫90%固体750g,对水喷雾。公顷用溴氰菊酯2.5%乳油150~225mL,对水喷雾。每公顷用氰戊菊酯20%乳油150mL,对水喷雾。
4.2.3 玉米螟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为主。
4.2.3.1 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处理越冬寄主秸秆、根茬,在4月~5月玉米螟醒蛰前,对寄主有玉米螟的秸秆、根茬等每立方米用100g白僵菌粉剂封垛。
4.2.3.2 物理防治。玉米螟趋光性强,可采用高压汞灯
绿色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浅析
艾 玲
(陕西省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陕西榆林 719000)
·147·
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2年第6期
摘要:本文综述了红树林常见虫害的发生情况,探讨了常见虫害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为害特征及防治方法,为基层的技术人员对红树林病虫害的识别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树林;虫害;防治方法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美称,是世界上珍稀濒危的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考价值。具有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侯、保护海洋生物等重要作用,被誉为“海岸卫士”[1]。由于红树林周边城市建设毁掉了原有的树林和草地,导致食虫鸟类、昆虫天敌的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使红树林病虫害日趋严重,国外内都大量报道了白骨壤、海漆和桐花树叶片等都出现了害虫的大发生[2-4]。笔者通过收集和整理近年来红树林常见病虫害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为将来对这些病虫害的认识及防治提供参考。
1 广州小斑螟(Oligochroa cantonella Caradja)
1.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3cm,翅展1.94cm,体灰褐色,腹部腹面浅灰色。前翅灰褐色,翅中部有一条大而不规则的白色中横线把前翅一分为二,靠翅基部分顔色比较浅,灰白色至灰黄色,靠翅端部分顔色比较深,灰黄色至褐黄色,中橫线外侧的亚前缘脉端脚处有黑色鳞片形成不规则黑斑,在亚外缘线上有黑色鳞片形成6个近似塔形小黑斑,排成一列,缘毛长,淡黄色;后翅三角形,浅灰色,缘毛长,淡黄色。足灰褐色,腿节、胫节和各跗节端部顔色比较浅,灰黄色[5]。
卵:椭圆形,长0.8mm,宽0.5mm。淡黄色至淡红色[5]。
幼虫:体长1.0~13mm,体宽0.1~1.8mm,分为初孵、低龄、中龄、高龄是个龄期,顔色为淡红色至绿色[5]。
蛹:体长9.8mm,体宽2.2mm;裸蛹,蛹体细长,刚化蛹为绿色、背脊为灰褐色,渐渐变为灰褐色;头顶圆滑,各腹节光滑、腹末节浇褐色,板状,等长臀棘6根,半圆形排列[5]。
1.2 生物学特性
广州小斑螟一年发生7代左右,以中龄幼虫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明显的趋光性,雌蛾略大于雄蛾,雌蛾产卵23-33粒,卵散产 [5]。
1.3 为害特征
广州小斑螟主要危害嫩芽和叶片,幼虫常在嫩叶取食叶肉组织,使叶片只剩下表皮层,受害严重时造成植物成片枯死 [5]。
1.4 防治方法
1)保护天敌昆虫和食虫鸟类,提高红树林及周边的物种多样性,恢复和改善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是彻底治理红树林害虫发生的唯一手段。
2)采用黑光灯诱捕。
3)喷施25%灭幼脲灭幼脲III号胶悬剂1500~2500倍液,并设法将药剂喷洒在叶片背面,每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6]。
红树林常见虫害的概述及防治方法
韩 宙,钟 锋
(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广东深圳 518040)
(或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技术,当玉米螟成虫羽化初始日期,在村屯每隔50m设一盏400W的汞灯,大的村屯应设双排。每晚9时到次日早4时开灯。
4.2.3.3 生物防治。将含40亿~80亿/g孢子的菌粉1份,拌颗粒10~20份,于玉米心叶期以每亩1.5~2kg施在玉米顶叶内侧。或在玉米喇叭口末期每公顷用2.25~3.0kg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施或对水450kg喷雾。或在玉米螟产卵始、盛末期各放赤眼蜂一次,每亩放蜂1.5万头。第一次在产卵20%~30%时进行,放蜂7000头;第二次在第一次放蜂后10天进行,放蜂8000头。
4.3 病害的综合防治
以选择抗病品种最为有效。其他措施包括及时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残株;清除地头和田间杂草;避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4.3.1 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较重的地块,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0.4%拌种预防,晾干后干籽直播;在田间发现病株,孢子未散粉之前及时拔除,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以防病原再次扩散浸染。
4.3.2 米茎基腐病。播种前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0.2%拌种。
4.3.3 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灰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4.3.3.1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实行轮作。
4.3.3.2 心叶末期到抽穗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5 收获
5.1 收获时间
当植株基部叶片变黄、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变硬呈固有粒形和粒色时,及时收获。
5.2 收获方法
采用站秆人工收获或机械收获,不可地面堆放,A级绿色玉米要单收、单运、单放、单贮,防止与非绿色食品玉米混杂。
5.3 收获质量
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晾晒。籽粒含水量达到20%以下时脱粒,高于20%时上冻后脱粒,脱粒后进行清选。
参考文献
[1] 刘晓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2(03):20.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