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
江苏省南通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01-2012年江苏南通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2001江苏南通3分)点P(-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3,-4)B、(-3,-4)C、(3,4)D、(-4,3)【答案】A。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
故选A。
2.(江苏省南通市2003年3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0 C.x≥-1 D.x≥-1,且x≠0【答案】D。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x10x1x0x0+≥≥-⎧⎧⇒⎨⎨≠≠⎩⎩。
故选D。
3. (江苏省南通市2004年2分)点M(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答案】C。
【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可知,A(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1,-2)。
故选C。
4.(2012江苏南通3分)线段MN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线段M1N1与MN关于y轴对称,则点M的对应的点M1的坐标为【】A.(4,2) B.(-4,2) C.(-4,-2) D.(4,-2)【答案】D。
【考点】平面坐标系与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M(-4,-2)关于y轴对称的点M1的坐标是(4,-2)。
故选D。
二、填空题1. (2001江苏南通2分)函数y=1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x1≠。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1 x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x10x1-≠⇒≠。
【中考12年】江苏省南京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01-2012年某某某某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中变量x的取值X围是【】1. (某某省某某市2002年2分)函数y=x1A、x>1B、x≥1C、x≥-1D、x≤1【答案】B。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X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条件可得:x-1≥0,解得:x≥1。
故选B。
2. (某某省某某市2004年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C。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2,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1)。
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故点(-2,-1)在第三象限。
故选C。
3. (某某省某某市2006年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D的顶点A、B、D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的坐标是【】A.(3,7)B.(5,3)C.(7,3)D.(8,2)【答案】C。
【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因为D点坐标为(2,3),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C点的纵坐标一定是3,又由D点相对于A点横坐标移动了2,故可得C 点横坐标为2+5=7,即顶点C 的坐标(7,3)。
故选C 。
4. (某某省某某市2007年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在第一象限,⊙P 与x 轴相切于点Q ,与y 轴交于M (0,2),N (0,8)两点,则点P 的坐标是【 】A.(53),B.(35),C.(54),D.(45),5. (某某省2009年3分)如图,在55 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A .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1格B .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1格C.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D.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答案】D。
【中考12年】江苏省泰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01-2012年某某某某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某某省某某市2002年4分)向高层建筑屋顶的水箱注水,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强p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水箱能容纳的水的最大高度为H )。
【答案】D 。
【考点】函数的图象,跨学科问题的应用。
【分析】由压强公式p gh ρ=,ρ是水的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9.8,h 是水中某点距水面的高度,由此可知,压强p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是一次函数的关系,且p 随着h 的增加而增加。
故选D 。
2.(某某省某某市2003年4分)向一容器内均匀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过程中,容器的水面高度 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PQ 为一线段..,则这个容器是【 】【答案】C 。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观察图象,开始上升缓慢,最后匀速上升,再针对每个容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答案:根据图象, 水面高度增加的先逐渐变快,再匀速增加,故容器从下到上,应逐渐变小,最后均匀。
故选C 。
3.(某某省某某市2006年3分)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 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 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则下图能反映弹簧称的读数y (单位N )与铁块被提起的 高度x (单位cm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答案】C 。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露出水面前读数y 不变,出水面后y 逐渐增大,离开水面后y 不变:因为小明用弹簧称将铁块A 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
故选C 。
4.(某某省某某市2007年3分)已知:如图,(42)E -,,(11)F --,,以O 为位似中心,按比例尺1:2,把EFO △缩小,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 】A .(21)-,或(21)-,B .(84)-,或(84)-,C .(21)-,D .(84)-,【答案】A 。
圆2001-2012年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附答案)
圆2001-2012年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附答案);(3)如图2,若将垂足G改取为半径OB上任意一点,点D改取在上,仍作直线CD、ED,分别交直线AB于点F、M。
试判断:此时是否仍有△FDM∽△COM?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解:(1)∵AB为直径,CE⊥AB,∴,CG=EG。
在Rt△COG中,∵OG=OC,∴∠OCG=30°。
∴∠COA=60°。
又∵∠CDE的度数=的度数=的度数=∠COA的度数=60°,∴∠FDM=180°-∠CDE=120°。
(2)证明:∵∠COM=180°-∠COA=120°,∴∠COM=∠FDM。
在Rt△CGM和Rt△EGM中,,∴Rt△CGM≌Rt△EGM(HL)。
∴∠GMC=∠GME。
又∵∠DMF=∠GME,∴∠GMC=∠DMF。
∴△FDM∽△COM。
(3)结论仍成立。
证明如下:∵∠EDC的度数=的度数=的度数=∠COA的度数,∴∠FDM=180°-∠COA=∠COM。
∵AB为直径,∴CE⊥AB。
在Rt△CGM和Rt△EGM中,∴Rt△CGM≌Rt△EGM(HL)。
∴∠GMC=∠GME。
∴△FDM∽△COM。
【考点】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关系,平角定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1)由于CG⊥OA,根据垂径定理可得出,,那么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出∠CDE=∠COA,在Rt△COG中,可根据OG是半径的一半得出∠AOC是60°,那么就能得出∠FDM=180°-∠CDE=120°。
(2)在(1)中根据垂径定理得出OA是CE的垂直平分线,那么△CMG 和△BMG就应该全等,可得出∠CMA=∠EMG,也就可得出∠CMO=∠FMD,在(1)中已经证得∠AOC=∠EDC=60°,那么∠COM=∠MDF,因此两三角形相似。
【中考12年】江苏省镇江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01-2012年江苏镇江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01江苏镇江3分)函数y=x 2+5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应为【 】2. (2001江苏镇江3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OB 中,AB⊥OB,且AB =OB =3,设直线a :x=t 截此三角形所得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则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为【 】【答案】D 。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AOB 中,AB⊥OB,且AB =OB =3,知直线a :x=t 截此三角形所得的阴影部分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1S=a 0a 32≤≤。
则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为D 。
故选D 。
3. (2002江苏镇江3分)函数y=2x 1x 1+-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 A 、 x≥-21. B 、x≠1. C、x≥-21,且x≠1. D、x >-21,且x≠1. 【答案】C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2x 1x 1+-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12x 10x 1x 2x 102x 1⎧+≥≥-⎧⎪⇒⇒≥-⎨⎨-≠⎩⎪≠⎩且x≠1。
故选C 。
4. (2005江苏镇江3分)图1是水滴进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不变),图2是容器中水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图象.给出下列对应:(1):(a )--(e )(2):(b )--(f )(3):(c )--h (4):(d )--(g )其中正确的是【 】A .(1)和(2)B .(2)和(3)C .(1)和(3)D .(3)和(4) 【答案】B 。
【考点】跨学科问题,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容器的形状,判断对应的函数图象,再对题中的每一种结论进行判断:在只有容器不同的情况下,容器中水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图象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中考12年】江苏省南通市2001-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01-2012年江苏南通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2001江苏南通3分)点P(-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3,-4)B、(-3,-4)C、(3,4)D、(-4,3)【答案】A。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3,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4)。
故选A。
2.(江苏省南通市2003年3分)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0 C.x≥-1 D.x≥-1,且x≠0【答案】D。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x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x10x1x0x0+≥≥-⎧⎧⇒⎨⎨≠≠⎩⎩。
故选D。
3. (江苏省南通市2004年2分)点M(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答案】C。
【考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可知,A(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是(1,-2)。
故选C。
4.(2012江苏南通3分)线段MN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线段M1N1与MN关于y轴对称,则点M的对应的点M1的坐标为【】A.(4,2) B.(-4,2) C.(-4,-2) D.(4,-2)【答案】D。
【考点】平面坐标系与坐标,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点M(-4,-2)关于y轴对称的点M1的坐标是(4,-2)。
故选D。
二、填空题1. (2001江苏南通2分)函数y=1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x1≠。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中考12年】江苏省苏州市2002-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13版中考12年】江苏省苏州市2002-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05 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3分)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2,3)B. (2,-3)C. (2,3)D.(-2,-3)2.(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3分)如图,已知△ABC中,BC=8,BC D 为BC上一点,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EF不过A、B),设E到BC则△DEF】3.(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3分)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2的函数是【】A. yB. y=C. y= D. y=4.(江苏省苏州市2008年3分)函数1y=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0 B.x≠l C.x≠-2 D.x≠-15.(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3分)函数11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x ≠ B .1x ≠ C .1x ≥ D .1x ≤6. (2012江苏苏州3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B 1在y 轴上,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 B 1C 1∥B 2C 2∥B 3C 3,则点A 3到x 轴的距离是【 】7.(2013年江苏苏州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的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3C的坐标为(12,0),点P为斜边OB上的一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为【】二、填空题1. (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2分)是 ▲ _【答案】2x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必须202x x -≥⇒≥。
2. (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2分)函数x 1y=x 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_。
3(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3分)函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
【中考12年】江苏省盐城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中考12年]某某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03年某某某某3分)在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圆的圆心坐标分别为(1,0)和(3,0),半径都是1,那么这两个圆的公切线有【 】A .1条B .2条C .3条D .4条2. (2005年某某某某3分)在一定的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程s (米)与时间t (秒)的关系式为2s 5t 2t =+,则当t=4秒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A.28米 B.48米 C.68米 D.88米3. (2007年某某某某3分)如图,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 】A .(3,2)B .(3,1)C .(2,2)D .(-2,2)【答案】A 。
【考点】直角坐标系和坐标。
【分析】根据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可知坐标系如下:∴棋子“炮”的坐标为(3,2)。
故选A。
4. (2007年某某某某3分)如图,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它看到了一个装有水的瓶子但水位较低,且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沉思一会后,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喝到了水.在这则乌鸦喝水的故事中,设从乌鸦看到瓶的那刻起向后的时间为x,瓶中水位的高度为y,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最符合故事情景的是【】A. B. C. D.5. (2008年某某某某3分)如图,A、B、C、D为⊙O的四等分点,动点P从圆心O出发,沿O — C —D — O路线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APB=y(°),则下列图象中表示y与t之间函数关系最恰当的是【】A.B.C.D.6. (2011年某某某某3分)小亮从家步行到公交车站台,等公交车去学校. 图中的折线表示小亮的行程s(km)与所花时间t(min)之间的函数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他离家8km共用了30m in B.他等公交车时间为6minC.他步行的速度是100m/min D.公交车的速度是350m/min二、填空题=++的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 .1. (2001年某某某某2分)函数y2x32. (2002年某某某某2分)函数y=1x1+中自变量x 的取值X围是▲ 。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
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12湖北武汉3分)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m , 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s .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m)与乙出发的时间t(s)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 =8;②b =92;③c =123.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仅有①②C .仅有①③D .仅有②③ 【答案】A 。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乙出发时甲行了2秒,相距8m ,∴甲的速度为8/2=4m/ s 。
∵100秒时乙开始休息.∴乙的速度是500/100=5m/ s 。
∵a 秒后甲乙相遇,∴a =8/(5-4)=8秒。
因此①正确。
∵100秒时乙到达终点,甲走了4×(100+2)=408 m ,∴b =500-408=92 m 。
因此②正确。
∵甲走到终点一共需耗时500/4=125 s ,,∴c =125-2=123 s 。
因此③正确。
终上所述,①②③结论皆正确。
故选A 。
2. (2012湖北黄石3分)有一根长40m m 的金属棒,欲将其截成x 根7m m 长的小段和y 根9m m 长的小段,剩余部分作废料处理,若使废料最少,则正整数x ,y 应分别为【 】A. x 1=,y 3=B. x 3=,y 2=C. x 4=,y 1=D. x 2=,y 3= 【答案】B 。
【考点】网格问题,一次函数的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棒的长度是40mm ,则可以得到7x +9y≤40,即740y x+99≤-。
如图,在网格中作()740y=x+x 0y 099>>-,。
则当线段AB 上有整数点时,是废料为0,该点即为所求。
但从图中可见,线段AB 上没有整数点,故在△ABC 区域内离线段AB 最近的整数点即为所求,图中可见,点(3,2)离线段AB 最近。
∴使废料最少的正整数x ,y 分别为x=3,y=2。
【中考12年】江苏省徐州市2001-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中考12年]徐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02年江苏徐州4分)如图,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1 yx =于点Q,连接OQ.当点P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Rt△QOP的面积【】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2. (2007年江苏徐州2分)在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1 C.x>-1 D.x≥-13. (2008年江苏徐州2分)函数1y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 x≥-1B. x≤-1C. x≠-1D. x=-14. (2010年江苏徐州2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平移二次函数y=(x-2009)(x-2010)+4的图象,使其与x轴交于两点,且此两点的距离为1个单位,则平移方式为【】A.向上平移4个单位 B.向下平移4个单位C.向左平移4个单位 D.向右平移4个单位二、填空题1. (2001年江苏徐州2分)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2. (2002年江苏徐州2分)函数1yx2=-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3. (2002年江苏徐州4分)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点P(1,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4. (2004年江苏徐州2分)在函数xy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5. (2005年江苏徐州2分)函数y=x的取值范围是▲ .6. (2006年江苏徐州2分)函数y=的自变量x取值范围是▲ .7. (2010年江苏徐州3分)函数y=1x1-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x1≠。
三、解答题1. (2001年江苏徐州10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ΔOAB变换成ΔOA1B1,第二次将ΔOA1B1变换成ΔOA2B2,第三次将ΔOA2B2变换成ΔOA3B3。
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换规律再将ΔOA3B3变换成Δ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__.(2)若按第(1)题找到的规律将Δ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Δ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________,B n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2. (2001年江苏徐州8分)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200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200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的倒数是.2.(2分)已知∠α=28°,则∠α的余角等于.3.(2分)梯形的高为6cm,中位线长为7cm,则梯形面积为cm2.4.(2分)方程组的解是.5.(2分)分解因式:a2﹣4b2﹣2a+4b=.6.(2分)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度.7.(2分)甲走12km的时间等于乙走15km的时间,乙比甲每小时多走1km,若设甲每小时走xkm,则可列方程.8.(2分)已知抛物线y=x2+(m﹣1)x的顶点的横坐标是2,则m的值是.9.(2分)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2和7,若两圆外离,则两圆圆心距d的范围是.10.(2分)在半径为5cm的⊙O中,弦AB的长等于6cm,若弦AB的两个端点A、B在⊙O 上滑动(滑动过程中AB长度不变),则弦AB的中点C的轨迹是.11.(2分)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其“展直长度”,再下料.根据如图所示的图形可算得管道的展直长度为mm.(单位:mm,精确到1mm).12.(2分)如图,A、B、C是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上的三点.根据图中给出的三点的位置情况,可得a、c、△(△=b2﹣4ac)与零的大小关系是:a0,c 0,△0.(填入“>”、“<”或“=”)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3分)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A.x+x2=x3B.x2+x2=2x4C.x2•x2=x4D.(x2)3=x5 14.(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6,底边长为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14C.15D.1615.(3分)已知a<0<b,化简的结果是()A.a﹣b B.b﹣a C.a+b D.﹣a﹣b16.(3分)如图,已知∠AOB=30°,P为边OA上一点,且OP=5 cm,若以P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OB相切,则半径r为()A.5cm B.cm C.cm D.cm17.(3分)已知△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3b,则cos A=()A.B.C.D.18.(3分)点M(3,y)在直线y=﹣x上,则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3,﹣3)B.(3,3)C.(﹣3,3)D.(﹣3,﹣3)19.(3分)如图,在△ABC中,∠C=90°,AB=10,AC=8,以AC为直径作圆与斜边交于点P,则BP的长为()A.6.4B.3.2C.3.6D.820.(3分)如图,点A1、A2,B1、B2,C1、C2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三等分点,若△ABC的周长为L,则六边形A1A2B1B2C1C2的周长为()A.L B.3L C.2L D.L21.(3分)如图,L甲、L乙分别是甲、乙两弹簧的长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设甲弹簧每挂1kg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甲cm,乙弹簧每挂1kg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乙cm,则k甲与k乙的关系是()A.k甲>k乙B.k甲=k乙C.k甲<k乙D.不能确定22.(3分)已知四边形ABCD和对角线AC、BD,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四边形MNPQ,给出以下6个命题:①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原四边形ABCD为菱形;②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原四边形ABCD为矩形;③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AC⊥BD;④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C=BD;⑤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BAD=90°;⑥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B=AD.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6分.23.(5分)计算:18﹣4×()﹣1+(﹣6)2÷9.24.(5分)化简:.25.(5分)用换元法解方程26.(5分)解不等式组:<.27.(5分)为了了解某中学初三年级250名学生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求得94.5,下面是5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频数分布表.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抽样分析的过程中,样本是.(2)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a=,b=.(3)估计该校初三年级这次升学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约为分.(4)在这次升学考试中,该校初三年级数学成绩在90.5~100.5范围内的人数约为人.28.(5分)如图,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接AE分别交BC、BD于点F、G.(1)求证:△AFB≌△EFC;(2)若BD=12cm,求DG的长.29.(5分)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30.(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求证:不论k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x1、x2是方程的两个根,且x12﹣2kx1+2x1x2=5,求k的值.31.(5分)已知小山的高为h,为了测得小山顶上铁塔AB的高x,在平地上选择一点P,在P点处测得B点的仰角为α,A点的仰角为β,(见表中测量目标图)(1)试用α、β和h的关系式表示铁塔高x;(2)在右表中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得数据”,填写“平均值”一列中α、β的数值(3)根据表中数据求出铁塔高x的值(精确到0.01m)32.(6分)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性使用.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C三类,A类年票每张120元,持票者进入园林时,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6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2元;C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1)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并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使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2)求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类年票比较合算.33.(7分)如图,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AP为过点A的半圆的切线.在上任取一点C(点C与A、B不重合),过点C作半圆的切线CD交AP于点D;过点C作CE⊥AB,垂足为E.连接BD,交CE于点F.(1)当点C为的中点时(如图1),求证:CF=EF;(2)当点C不是的中点时(如图2),试判断CF与EF的相等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并证明你的结论.34.(8分)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面积为25,BC的长为10,∠B、∠C都为锐角,M 为AB边上的一动点(M与A、B不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设MN=x.(1)用x表示△AMN的面积;(2)△AMN沿MN折叠,使△AMN紧贴四边形BCNM(边AM、AN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的平面内),设点A落在平面BCNM内的点A′,△A′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①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②当x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最大,最大为多少?2001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分)的倒数是2.【解答】解:∵2=1,∴的倒数是2.故答案为:2.2.(2分)已知∠α=28°,则∠α的余角等于62°.【解答】解:该余角为90°﹣28°=62°.故答案为:62°.3.(2分)梯形的高为6cm,中位线长为7cm,则梯形面积为42cm2.【解答】解:根据题意得梯形面积=中位线×高=6×7=42(cm2).故答案为:42.4.(2分)方程组的解是.【解答】解:两方程相加得:2x=10,x=5.将两方程相减得:2y=6,y=3.故方程组的解为.5.(2分)分解因式:a2﹣4b2﹣2a+4b=(a﹣2b)(a+2b﹣2).【解答】解:a2﹣4b2﹣2a+4b,=(a2﹣4b2)﹣2a+4b,=(a﹣2b)(a+2b)﹣2(a﹣2b),=(a﹣2b)(a+2b﹣2).故答案为(a﹣2b)(a+2b﹣2).6.(2分)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54度.【解答】解:∵AB∥CD,∴∠BEF=180°﹣∠1=180°﹣72°=108°,∠2=∠BEG,又∵EG平分∠BEF,∴∠BEG∠BEF108°=54°,故∠2=∠BEG=54°.故答案为:54.7.(2分)甲走12km的时间等于乙走15km的时间,乙比甲每小时多走1km,若设甲每小时走xkm,则可列方程.【解答】解:由题意得:乙速度为x+1则列方程为:故答案为:.8.(2分)已知抛物线y=x2+(m﹣1)x的顶点的横坐标是2,则m的值是﹣3.【解答】解:∵抛物线y=x2+(m﹣1)x的顶点的横坐标是2,∴2;解得m=﹣3,故答案为:﹣3.9.(2分)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2和7,若两圆外离,则两圆圆心距d的范围是d>19.【解答】解:∵两圆的半径分别为12和7,两圆外离,∴两圆圆心距d的范围是:d>12+7=19.故答案为:d>19.10.(2分)在半径为5cm的⊙O中,弦AB的长等于6cm,若弦AB的两个端点A、B在⊙O 上滑动(滑动过程中AB长度不变),则弦AB的中点C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以4为半径的圆.【解答】解:连接OA、OB、OC,如图,∵OC⊥AB,∴AC=BC(垂径定理),而弦AB=6cm,∴AC=3cm,又∵⊙O的半径长为5cm,∴OC=4,即弦心距OC的长4cm;∵AB弦长始终保持不变,∴弦心距OC的长也不变,即弦AB的中点C到圆心O的距离总为4,所以弦AB的中点形成的图形是以O为圆心,以4为半径的圆,如图.故答案是:以O为圆心,以4为半径的圆.11.(2分)弯制管道时,先按中心线计算其“展直长度”,再下料.根据如图所示的图形可算得管道的展直长度为389mm.(单位:mm,精确到1mm).【解答】解:180=389mm.12.(2分)如图,A、B、C是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上的三点.根据图中给出的三点的位置情况,可得a、c、△(△=b2﹣4ac)与零的大小关系是:a<0,c <0,△>0.(填入“>”、“<”或“=”)【解答】解:画草图得,此函数开口向下,所以a<0;与与y轴的交点为在y轴的负半轴上,所以c<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b2﹣4ac>0.故答案是:<、<、>.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3.(3分)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A.x+x2=x3B.x2+x2=2x4C.x2•x2=x4D.(x2)3=x5【解答】解:A、x+x2=x+x2,此选项错误;B、x2+x2=2x2,此选项错误;C、x2•x2=x4,此选项正确;D、(x2)3=x6,此选项错误.故选:C.14.(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6,底边长为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13B.14C.15D.16【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等腰△ABC,AB=6,∴AC=6,∵BC=4,∴△ABC的周长为16.故选:D.15.(3分)已知a<0<b,化简的结果是()A.a﹣b B.b﹣a C.a+b D.﹣a﹣b【解答】解:∵a<0<b,∴|a﹣b|=b﹣a.故选:B.16.(3分)如图,已知∠AOB=30°,P为边OA上一点,且OP=5 cm,若以P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OB相切,则半径r为()A.5cm B.cm C.cm D.cm【解答】解:作PD⊥OB于D.∵在直角三角形POD中,∠AOB=30°,P为边OA上一点,且OP=5 cm,∴PD=2.5(cm).要使直线和圆相切,则r=2.5cm.故选:C.17.(3分)已知△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3b,则cos A=()A.B.C.D.【解答】解:在△ABC中,∵∠C=90°,c=3b,∴cos A.故选:C.18.(3分)点M(3,y)在直线y=﹣x上,则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3,﹣3)B.(3,3)C.(﹣3,3)D.(﹣3,﹣3)【解答】解:∵点M(3,y)在直线y=﹣x上,∴点M(3,y)满足直线方程y=﹣x,∴y=﹣3,∴M(3,﹣3);∴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3,3);故选:B.19.(3分)如图,在△ABC中,∠C=90°,AB=10,AC=8,以AC为直径作圆与斜边交于点P,则BP的长为()A.6.4B.3.2C.3.6D.8【解答】解:连接PC,∵AC是直径,∴∠APC=90°,∵在△ABC中,∠C=90°,AB=10,AC=8,∴∠APC=∠ACB=90°,∵∠A=∠A,∴△APC∽△ACB,∴,即:,∴P A=6.4.∴PB=AB﹣P A=10﹣6.4=3.6.故选:C.20.(3分)如图,点A1、A2,B1、B2,C1、C2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三等分点,若△ABC的周长为L,则六边形A1A2B1B2C1C2的周长为()A.L B.3L C.2L D.L【解答】解:∵点A1、A2,B1、B2,C1、C2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三等分点,∴△ABC∽△AC1B2,△ABC∽△C2BA1,△ABC∽△B1A2C,∴C1B2:BC=1:3,C2A1:AC=1:3,B1A2:AB=1:3,∴六边形A1A2B1B2C1C2的周长(AB+BC+CA),∵△ABC的周长为L,∴六边形A1A2B1B2C1C2的周长L.故选:D.21.(3分)如图,L甲、L乙分别是甲、乙两弹簧的长ycm与所挂物体质量xkg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设甲弹簧每挂1kg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甲cm,乙弹簧每挂1kg物体伸长的长度为k乙cm,则k甲与k乙的关系是()A.k甲>k乙B.k甲=k乙C.k甲<k乙D.不能确定【解答】解:因为直线的倾斜程度与它的斜率有直接关系,斜率的绝对值越大,直线越倾斜.所以根据图示可知,L甲的倾斜程度大于L乙的倾斜程度,所以k甲>k乙.故选A.22.(3分)已知四边形ABCD和对角线AC、BD,顺次连接各边中点得四边形MNPQ,给出以下6个命题:①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原四边形ABCD为菱形;②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原四边形ABCD为矩形;③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AC⊥BD;④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C=BD;⑤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BAD=90°;⑥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B=AD.以上命题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解答】解:①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原四边形ABCD只需满足对角线互相垂直即可,不一定是菱形,故①错误;②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原四边形ABCD只需满足对角线相等即可,可以为等腰梯形,不一定是矩形,故②错误;③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AC⊥BD,正确;④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C=BD,正确;⑤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矩形,则∠BAD=90°,错误;⑥若所得四边形MNPQ为菱形,则AB=AD,错误.综上可得只有③④正确;故选:B.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6分.23.(5分)计算:18﹣4×()﹣1+(﹣6)2÷9.【解答】解:原式=18﹣436÷9=18﹣6+4=16.故答案为:16.24.(5分)化简:.【解答】解:.=[]••.25.(5分)用换元法解方程【解答】解:设,则原方程可化得y2﹣5y+6=0,解这个方程得y1=2,y2=3.当y=2时,,去分母得x=2x+4,∴x1=﹣4当y=3时,,去分母得x=3x+6,∴x2=﹣3经检验,x1=﹣4,x2=﹣3都是原方程的解.∴原方程的解是x1=﹣4,x2=﹣3.26.(5分)解不等式组:<.【解答】解:解第一个不等式得:x<;解第二个不等式得:x≥﹣12.故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2≤x<.27.(5分)为了了解某中学初三年级250名学生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求得94.5,下面是50名学生数学成绩的频数分布表.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抽样分析的过程中,样本是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2)频数分布表中的数据a=0.06,b=10.(3)估计该校初三年级这次升学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约为94.5分.(4)在这次升学考试中,该校初三年级数学成绩在90.5~100.5范围内的人数约为85人.【解答】解:(1)根据题意,由样本的意义可得在这次抽样分析的过程中,样本是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2)根据频率分布表中,各组的频率之和为1,则a=1﹣0.1﹣0.2﹣0.34﹣0.18﹣0.12=0.06,又由频数与频率的关系,可得b=50×0.2=10,故a=0.06,b=10;(3)根据题意,可得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94.5,根据样本估计总体得思想,可得总体即三年级这次升学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约为94.5,(4)读频率分布表可得50名学生中,成绩在90.5~100.5范围内的频率为0.34,则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路,该校初三年级全体学生的成绩在90.5~100.5范围内的频率为0.34,根据频数与频率得关系可得,该校初三年级数学成绩在90.5~100.5范围内的人数约250×0.34=85.28.(5分)如图,已知E为平行四边形ABCD中D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连接AE分别交BC、BD于点F、G.(1)求证:△AFB≌△EFC;(2)若BD=12cm,求DG的长.【解答】(1)证明: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D,∴∠BAF=∠CEF,∠ABF=∠ECF,∵AB=CD,CE=CD,∴AB=CE,在△AFB和△EFC中∠∠,∴△AFB≌△EFC.(2)解:∵ED=2CD=2AB,∴,∵AB∥CD,∴,又∵BD=12,∴DG BD=8cm,答:DG的长是8cm.29.(5分)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据题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2,1),∴有m=xy=﹣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B(1,n)∴n=﹣2,∴B(1,﹣2)将A、B两点代入y=kx+b,有,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x取相同值,一次函数图象在反比例函数上方即一次函数大于反比例函数,∴x<﹣2或0<x<1,30.(5分)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求证:不论k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设x1、x2是方程的两个根,且x12﹣2kx1+2x1x2=5,求k的值.【解答】解:(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k)2﹣4×(k2﹣2)=2k2+8,∵2k2+8>0恒成立,∴不论k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x1、x2是方程的两个根,∴x1+x2=2k,x1•x2k2﹣2,∴x12﹣2kx1+2x1x2=x12﹣(x1+x2)x1+2x1x2=x1x2k2﹣2=5,解得k=±.31.(5分)已知小山的高为h,为了测得小山顶上铁塔AB的高x,在平地上选择一点P,在P点处测得B点的仰角为α,A点的仰角为β,(见表中测量目标图)(1)试用α、β和h的关系式表示铁塔高x;(2)在右表中根据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测得数据”,填写“平均值”一列中α、β的数值(3)根据表中数据求出铁塔高x的值(精确到0.01m)【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BC=h,在Rt△BCP中,PC;同理,在Rt△APC中,AC=PC•tanβ •tanβ,故x•tanβ﹣h;(2)∵仰角α两次测得度数分别是:29°17′,29°19′,∴α的平均值为:29°18′;∵仰角β两次测得度数分别是:34°01′,33°57′,∴β的平均值为:33°59′;(3)由(1)可知,x•tanβ﹣h0.6745﹣153.48≈33.28(米).答:塔高为33.28米.32.(6分)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性使用.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C三类,A类年票每张120元,持票者进入园林时,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6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2元;C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1)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并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使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2)求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类年票比较合算.【解答】解:(1)根据题意,需分类讨论.因为80<120,所以不可能选择A类年票;若只选择购买B类年票,则能够进入该园林10(次);若只选择购买C类年票,则能够进入该园林13(次);若不购买年票,则能够进入该园林8(次).所以,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通过计算发现:可使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是选择购买C类年票.(2)设一年中进入该园林x次时,购买A类年票比较合算,根据题意,得>①> ②> ③.由①,解得x>30;由②,解得x>26;由③,解得x>12.解得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0.答: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30次时,购买A类年票比较合算.33.(7分)如图,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AP为过点A的半圆的切线.在上任取一点C(点C与A、B不重合),过点C作半圆的切线CD交AP于点D;过点C作CE⊥AB,垂足为E.连接BD,交CE于点F.(1)当点C为的中点时(如图1),求证:CF=EF;(2)当点C不是的中点时(如图2),试判断CF与EF的相等关系是否保持不变,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证明:(1)∵DA是切线,AB为直径,∴DA⊥AB.∵点C是的中点,且CE⊥AB,∴点E为半圆的圆心.又∵DC是切线,∴DC⊥EC.又∵CE⊥AB,∴四边形DAEC是矩形.∴CD∥AO,CD=AD.∴.即EF AD EC.∴F为EC的中点,CF=EF.(2)CF=EF,证明:连接BC,并延长BC交AP于G点,连接AC,如图所示:∵AD、DC是半圆O的切线,∴DC=DA,∴∠DAC=∠DCA.∵AB是直径,∴∠ACB=90°,∴∠ACG=90°.∴∠DGC+∠DAC=∠DCA+∠DCG=90°.∴∠DGC=∠DCG.∴在△GDC中,GD=DC.∵DC=DA,∴GD=DA.∵AP是半圆O的切线,∴AP⊥AB,又CE⊥AB.∴CE∥AP.∴.∵GD=AD,∴CF=EF.34.(8分)已知一个三角形纸片ABC,面积为25,BC的长为10,∠B、∠C都为锐角,M 为AB边上的一动点(M与A、B不重合),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设MN=x.(1)用x表示△AMN的面积;(2)△AMN沿MN折叠,使△AMN紧贴四边形BCNM(边AM、AN落在四边形BCNM 所在的平面内),设点A落在平面BCNM内的点A′,△A′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①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②当x为何值时,重叠部分的面积y最大,最大为多少?【解答】解:(1)∵MN∥BC,∴△AMN∽△ABC,∴,∴,∴S△AMN;(2)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MN内或BC边上时,0<x≤5,△A′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为就是△A′MN的面积,则此时y=S△A′MN=S△AMN(0<x≤5)当点A′落在四边形BCMN外时,5<x<10,△A′MN与四边形BCNM重叠部分的面积就是梯形MNED的面积,连接AA′,与MN交于点G,与BC交于点F,∵MN∥BC,∴,∴,∴,∴AA′=2AG=x,∴A′F=x﹣5,∴()2,∴,∴S△A′DE=x2﹣10x+25,∴此时y(x2﹣10x+25),x2+10x﹣25(5<x<10),②当x时,y最大,最大值为y最大.。
【中考12年】江苏省宿迁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5 数量和位置变化
江苏省宿迁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05 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01年江苏宿迁4分)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B、x≥2C、x<2D、x>22. (2001年江苏宿迁4分)函数1y=1x1+-的图象是【】A、 B、C、 D、3. (2004年江苏宿迁4分)函数y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A. x≥2B. x≤2C.x>2D.x<24. (2005年江苏宿迁3分)已知点A(2,0)、点B(-12,0)、点C(0,1),以A、B、C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5. (2005年江苏宿迁3分)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先骑自行车到达中点后改为步行,乙先步行到中点后改骑自行车.已知甲、乙两人骑车的速度和步行的速度分别相同.则甲、乙两人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实线表示甲,虚线表示乙)6. (2006年江苏宿迁4分)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上坡到达A地后再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A.8.6分钟 B.9分钟 C.12分钟 D.16分钟7. (2007年江苏宿迁3分)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1B. x≥1C. x<1D. x≤18. (2007年江苏宿迁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x2关于直线y=x对称的图象是【】9. (2010年江苏宿迁3分)如图,在矩形ABC D中, AB=4,BC=6,当直角三角板MPN 的直角顶点P在BC边上移动时,直角边MP始终经过点A,设直角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PN与CD相交于点Q.BP=x,CQ=y,那么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C.D.10. (2011年江苏宿迁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点M(-2,3)在【】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11. (2012年江苏宿迁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2)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A.(3,2)B.(3,-2)C.(-3,2)D.(-3,-2)二、填空题1. (2005年江苏宿迁4分)函数y x取值范围是▲.。
【中考1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5 数量和位置变化
[中考12年]某某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05 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01年某某某某3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C=90°,DE∥BC,设AE=x,四边形BDEC的面积是y,则y可表示为x的函数,其图象形状是【】(A)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一部分(B)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一部分(C)线段(不包括两端点)(D)双曲线的一部分2. (2002年某某某某2分)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3,-5),则点A的坐标是【】A.(-3,5) B.(3,-5) C.(3,5) D.(-3,-5)3. (2003年某某某某3分)若一个圆锥的侧面积为20,则下列图像中表示这个圆锥母线长l与底面半径r之间函数关系的是【】(A)(B) (C) (D)4. (2006年某某某某3分)函数y 2x 1=+中自变量x 的取值X 围是【 】A 、1x 2≥B 、1x 2≥-C 、1x 2<D 、1x 2<-5. (2006年某某某某3分)用规格为50cm ×50cm 的地板砖密铺客厅恰好需要60块。
如果改用规格为acm ×acm 的地板砖y 块也恰好能密铺该客厅,那么y 与a 之间的关系为【 】A 、2150000y a =B 、150000y a=C 、2y 150000a =D 、y 150000a =6. (2006年某某某某3分)某农场租用收割机收割小麦,甲收割机单独收割2天后,又调来乙收割机参与收割,直至完成800亩的收割任务。
收割亩数与天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乙参与收割的天数是【】A、6天B、5天C、4天D、3天7. (2007年某某某某3分)如图,在△ABC中,AB=AC=2,∠BAC=20°.动点P、Q分别在直线BC上运动,且始终保持∠PAQ=100°.设BP=x,CQ=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以表示为【】A.B.C.D.二、填空题1. (2001年某某某某3分)圆心在x轴上的两圆相交于A、B两点,已知A点的坐标为(-3,2),则B点的坐标是▲ 。
【中考12年】江苏省徐州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中考12年]某某市2001-2012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02年某某某某4分)如图,点P是x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双曲线1 yx =于点Q,连接OQ.当点P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Rt△QOP的面积【】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2. (2007年某某某某2分)在函数y x1=+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A.x>1 B.x≠1 C.x>-1 D.x≥-13. (2008年某某某某2分)函数1yx1=+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A. x≥-1B. x≤-1C. x≠-1D. x=-14. (2010年某某某某2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平移二次函数y=(x-2009)(x-2010)+4的图象,使其与x轴交于两点,且此两点的距离为1个单位,则平移方式为【】A.向上平移4个单位 B.向下平移4个单位C.向左平移4个单位 D.向右平移4个单位二、填空题1. (2001年某某某某2分)函数y=x3+的自变量的取值X围是▲。
2. (2002年某某某某2分)函数1yx2=-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 .3. (2002年某某某某4分)点P(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点P(1,2)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4. (2004年某某某某2分)在函数xyx1=-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 .5. (2005年某某某某2分)函数y x2=-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 .6. (2006年某某某某2分)函数y3x=-的自变量x取值X围是▲ .7. (2010年某某某某3分)函数y=1x1-中自变量x的取值X围是▲ .【答案】x1≠。
三、解答题1. (2001年某某某某10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ΔOAB变换成ΔOA1B1,第二次将ΔOA1B1变换成ΔOA2B2,第三次将ΔOA2B2变换成ΔOA3B3。
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16,0).(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变换规律再将ΔOA3B3变换成Δ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____.(2)若按第(1)题找到的规律将ΔOAB进行了n次变换,得到ΔOA n 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 n的坐标是________,B n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2. (2001年某某某某8分)正方形ABCD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江苏省常州市2001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01-2012年江苏常州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江苏省常州市2002年2分)若点P (1-m,m)在第二象限,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0<m<1B.m<0C.m>0D. m>1【答案】D。
【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解不等式组。
【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因此,∵点P (1-m,m)在第二象限,所以1-m<0,m>0,解得m>1。
故选D。
2. (江苏省常州市2003年2分)某人骑车外出,所行的路程S(千米)与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现有下列四种说法:①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快;②第3小时中的速度比第1小时中的速度慢;③第3小时后已停止前进;④第3小时后保持匀速前进。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图象可知,相同时间所走路程不相同,3小时后,路程没有变化,可以判断三点的大小及行驶的状态:根据函数图象可知,前三个小时,每段的图象都是直线,是一次函数,每段中都是匀速运动,函数图象的倾斜角越大说明速度大,3小时以后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变,因而第3小时后已停止前进;因而正确的说法是:②③。
故选A 。
3. (江苏省常州市2005年2分)某水电站的蓄水池有2个进水口,1个出水口,每个进水口进水量与时 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出水口出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某天0点到6点,进行机组试运行,试机时至少打开一个水口,且该水池的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给出以下3个判断:①0点到3点只进水不出水;②3点到4点,不进水只出水;③4点到6点不进水不出水. 则上述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① B、②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A 。
【中考12年】江苏省镇江市2001-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5 数量和位置变化
2001-2012年江苏镇江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一、选择题1. (2001江苏镇江3分)函数x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应为【 】2. (2001江苏镇江3分)如图,直角三角形AOB 中,AB⊥OB,且AB =OB =3,设直线a :x=t 截此三角形所得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则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为【 】【答案】D 。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AOB 中,AB⊥OB,且AB =OB =3,知直线a :x=t 截此三角形所得的阴影部分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21S=a 0a 32≤≤。
则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为D 。
故选D 。
3. (2002江苏镇江3分)函数y=x 1-x 的取值范围【 】 A 、 x≥-21. B 、x≠1. C、x≥-21,且x≠1. D、x >-21,且x≠1. 【答案】C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12x 10x 1x 2x 102x 1⎧+≥≥-⎧⎪⇒⇒≥-⎨⎨-≠⎩⎪≠⎩且x≠1。
故选C 。
4. (2005江苏镇江3分)图1是水滴进玻璃容器的示意图(滴水速度不变),图2是容器中水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图象.给出下列对应:(1):(a )--(e )(2):(b )--(f )(3):(c )--h (4):(d )--(g )其中正确的是【 】A .(1)和(2)B .(2)和(3)C .(1)和(3)D .(3)和(4) 【答案】B 。
【考点】跨学科问题,函数的图象【分析】根据容器的形状,判断对应的函数图象,再对题中的每一种结论进行判断:在只有容器不同的情况下,容器中水高度随滴水时间变化的图象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正确对应为:(a )--(g ),∴(1)错误;(b )--(f ),∴(2)正确; (c )--(h ),∴(3)正确;(d )--(e ),∴(4)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2012年江苏苏州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12专题)专题5:数量和位置变化锦元数学工作室编辑一、选择题1. (2001江苏苏州3分)点M(3,y)在直线y=-x上,则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3,-3) B.(3,3) C.(-3,3) D.(-3,-3)【答案】B。
【考点】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点M(3,y)在直线y=-x上,∴y=-3。
∴M(3,-3)。
∵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是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M(3,-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3,3)。
故选B。
2.(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3分)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 (-2,3)B. (2,-3)C. (2,3)D.(-2,-3)【答案】B。
【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从而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
故选B。
3.(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3分)如图,已知△ABC中,BC=8,BC上的高h 4,D为BC上一点,EF∥BC,交AB于点E,交AC于点F(EF不过A、B),设E到BC的距离为x,则△DEF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 B. C.D.【答案】D 。
【考点】函数的图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分析】如图,过点A 向BC 作AH⊥BC 于点H ,交EF 于点K 。
∵EF∥BC,∴△AEF∽△ABC。
∴EF AKBC AH=。
∵KH=x ,AH=4h =,∴AK=4-x 。
又∵BC=8,∴EF 484x-=,()EF 24x =-。
∴△DEF 的面积()()211=EF KH=2440422y x x x x <x <⋅⋅⋅-⋅=-+。
∵()22424y x x x =-+=--+。
∴△DEF 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的图象是开口向下,顶点在(2,4)的抛物线的一部分。
故选D 。
4.(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3分)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2的函数是【 】A. yB. y =C. y= D. y = 【答案】C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母不等于0分别求范围后判断:A 、由x -2≥0,得x≥2,∴函数y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2;B 、由2x -1≥0,得x≥12,∴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x≥12; C 、由x -2>0,得x >2,∴函数y=x 的取值范围是x >2;D 、由2x -1>0,得x >12,∴函数y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12。
故选C 。
5.(江苏省苏州市2008年3分)函数1y=x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x ≠l C.x ≠-2 D .x ≠-1 【答案】C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0。
因此:x +2≠0,解得:x≠-2。
故选C 。
6.(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3分)函数11y x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x ≠ B .1x ≠ C .1x ≥ D .1x ≤ 【答案】B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要使11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101x x -≠⇒≠。
故选B 。
7. (2012江苏苏州3分)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放置了5个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用阴影表示),点B 1在y 轴上,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 B 1C 1∥B 2C 2∥B 3C 3,则点A 3到x 轴的距离是【 】D. 【答案】D 。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过小正方形的一个顶点W 作FQ⊥x 轴于点Q ,过点A 3F⊥FQ 于点F ,∵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B 3C 3 E 4=60°,∠D 1C 1E 1=30°,∠E 2B 2C 2=30°。
∴D 1E 1=12D 1C 1=12。
∴D 1E 1=B 2E 2=12。
∴222222B E 1cos30B C 2B C ︒===。
解得:B 2C 2。
∴B 3E 4。
∴343333B E cos30B C ︒=,解得:B 3C 3=13。
∴WC 3=13。
根据题意得出:∠WC 3 Q=30°,∠C 3 WQ=60°,∠A 3 WF=30°,∴WQ=111=236⨯,FW=WA 3•cos30°=13 ∴点A 3到x 轴的距离为:FW+WQ=16D 。
二、填空题1. (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2分)函数y x =-2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_【答案】2x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必须202x x -≥⇒≥。
2. (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2分)函数x 1y=x 3+-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_。
【答案】x≠3。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根据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直接求出x 的范围:由x -3≠0得,x≠3。
3(江苏省苏州市2004年3分)函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x 3≥。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x 30x 3-≥⇒≥。
4. (江苏省苏州市2005年3分)函数21-=x y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2x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2022202x x x >x x -≥≥⎧⎧⇒⇒⎨⎨-≠≠⎩⎩。
故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2x >。
5.(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3分)如图.围棋盘的左下角呈现的是一局围棋比赛中的几手棋.为记录棋谱方便,横线用数字表示.纵线用英文字母表示,这样,黑棋①的位置可记为(C ,4),白棋②的位置可记为(E ,3),则白棋⑨的位置应记为 ▲【答案】(D ,6)。
【考点】坐标确定位置。
【分析】根据已知两点的坐标建立坐标系,然后确定其它各点的坐标:由题意可知:白棋⑨在纵线对应D ,横线对应6的位置,故记作(D ,6)。
6. (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3分)如图.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 点坐标为(2,一1),则△ABC 的面积为 ▲ 平方单位.【答案】5。
【考点】三角形的面积,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如图,△ABC 的面积为矩形的面积减去3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ABC 1S 3413132412752∆=⨯-⨯+⨯+⨯=-=(),7. (江苏省苏州市2007年3分)将抛物线2y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答案】()23y x =-。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平移变换。
【分析】根据坐标的平移变化的规律,左右平移只改变点的横坐标,左减右加。
上下平移只改变点的纵坐标,下减上加。
因此,将抛物线2y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23y x =-。
8. (江苏省苏州市2008年3分)函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x 1≥。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x 10x 1-≥⇒≥。
9. (江苏省苏州市2010年3分)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2),P 是△AOB 外接圆上的一点,且∠AOP=45°,则点P 的坐标为 ▲ .【答案】(1,1)。
【考点】直角坐标系和坐标,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
【分析】由∠AOP=45°,可设P(,)x x 。
∵AB 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AOB),∴AB 是圆的直径。
连接AP ,BP ,则∠APB=90°。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0,2),∴(222AB 216=+=,(222AP x x =-+,()222BP x 2x =+-。
由勾股定理,得222AB =AP BP +,即(()222216=x x x 2x -+++-,解得1。
∴点P 的坐标为(1,1)。
10. (江苏省苏州市2011年3分)函数y =x 的取值范围是 ▲ . 【答案】1x >。
【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和分式分母不为0的条件得出结论:101x >x >-⇒。
三、解答题1. (江苏省苏州市2006年8分)如图,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4),B(5,0),动点P 从B 点出发沿BO 向终点O 运动,动点Q 从A 点出发沿AB 向终点B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s .(1)Q 点的坐标为(___,___)(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 (2)当x 为何值时,△APQ 是一个以AP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3)记PQ 的中点为G .请你探求点G 随点P ,Q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并说明理由.【答案】解:(1)2+3x 5,4-4x 5。
(2)由题意,得AQ=BP=x 1=x ⋅,P(5-x ,0),0≤x≤5,由勾股定理,求得PQ 2=(85x 一3)2+(4-4x 5)2,AP 2=(3 -x)2+42若AQ=AP ,则x 2=(3-x)2+42,解得x=256。
若PQ=AP ,则(85x -3)2+(4-4x 5)2=(3-x)2+42,即115x2-10x=0,解得x1=0(舍去),x2=5011。
经检验,当x=256或x=5011时,△APQ是一个以A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
(3)设AB,BO的中点分别为点M,N,则点G随点P,Q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线段MN。
理由如下:由M(72,2),N(52,0),可求得线段MN的函数关系式为y=2x-5(52≤x≤72),由P(5-x,0),Q(2+3x5,4-4x5)得G(352x2,2x)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