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

“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

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李白-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李白-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李白-教案篇一:李白《送友人》教案李白《送友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

“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

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2024年李白《送友人》教案[4]

2024年李白《送友人》教案[4]

2024年李白《送友人》教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送友人》,该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诗的背景,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品析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送友人》,体会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分析并感悟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友情的认识。

3. 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人送别友人的情感,以及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朗读:让学生齐读《送友人》,感受诗的韵律美,教师指导朗读技巧。

3. 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讲解诗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感。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六、板书设计1. 《送友人》2. 内容:a. 诗句意境分析b. 诗人情感解读c. 古诗词朗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诗句,写一段描述送别场景的文字。

2. 答案示例:在绿意盎然的柳树下,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春风轻拂,柳絮纷飞,似乎在诉说着他们彼此的思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李白的其它送别诗,如《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中的古诗词朗读技巧和诗句意境感悟。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送友人(李白)教学设计

送友人(李白)教学设计

送友人(李白)教学设计送友人(李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背诵《送友人》这篇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2.学习李白的代表作品,了解他的诗歌创作背景和风格;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课本:包含《送友人》这首诗的课文;2.投影仪:用于展示《送友人》的文字和图像;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诵读诗歌的音频。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通过照片、音乐或相关的视频片段等方式,展现唐代的文化氛围,并引发学生对诗歌和文化的兴趣。

)2.导入课题(通过问问题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或了解关于李白的信息,以激发学生对李白的好奇心。

)3.诗歌鉴赏(展示《送友人》的文字,并播放诵读诗歌的音频。

引导学生仔细听、看、感受诗歌,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诗歌分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对于难以理解的词句,老师进行解释,让学生逐渐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5.创作诗歌(给学生一定的创作时间,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创作一首以送别友人为主题的短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和韵律,同时提供一些相关的辅助材料和参考词汇。

)6.朗读和分享(鼓励学生互相朗读自己的诗歌,并简要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感悟。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分享,培养学生对诗歌表达的自信和乐趣。

)7.拓展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李白的诗歌作品,了解李白的风格和主题,并对比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更多的阅读和创作来丰富自己的诗歌鉴赏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感知李白的诗歌,了解他的创作背景和风格,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练习和评价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同样地,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李白《送友人》教案[4]

李白《送友人》教案[4]

李白《送友人》教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诗海拾贝》中的《送友人》。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全文翻译、诗句解析、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送友人》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对诗歌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典诗词表达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诗句的深入理解,把握诗人的情感。

重点:诗歌的背景、全文翻译、诗句解析、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的画像,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述《送友人》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全文翻译: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句,理解诗意。

4. 诗句解析:详细解析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诗人,送别好友,运用所学诗句表达情感。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送别诗,分析其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8.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送别诗,锻炼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送友人》2. 内容:背景、全文翻译、诗句解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诗句,写一篇送别友人的短文。

答案示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 作业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艺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解析中的情感把握。

2. 实践情景引入中的学生参与度。

3. 作业设计中的短文写作要求。

《送友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送友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送友人》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友人》。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友情的珍贵,学会珍惜和表达对朋友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了解《送友人》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送友人》,帮助学生掌握节奏和韵律。

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3.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分析关键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送友人》。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朗读与背诵: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进而背诵诗歌。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和写作等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送友人》,引发对友情的思考。

2. 诗歌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3.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1)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

(2)分析关键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2)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和写作等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经历过与朋友分别的场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表达离别情感的。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韵律、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诗句的解读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表达离别情感的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感悟诗中意境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展示相关的画作或音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对于创作实践,教师应提供一定的框架和指导,如给出几个关键词或情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创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供反馈,以帮助他们突破创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古诗词的韵律、修辞手法,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3.培养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创作个性化古诗词;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表达的能力,通过讨论与分享,提升人际沟通技巧;
6.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感悟诗词中的友情、离别之情,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离别情感的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李白《送友人》教案[4]

李白《送友人》教案[4]

李白《送友人》教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李白的《送友人》。

该诗选自教材古诗文阅读章节第二单元,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对《送友人》的全文解读,诗句意境的体会,以及相关文学知识的拓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送友人》全文,体会其意境美。

2. 通过对诗句的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掌握《送友人》的结构、艺术特色以及李白诗歌的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描述一个送别的场景,引发学生对送别诗的兴趣。

2. 诗词全文朗读:让学生齐读《送友人》,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3. 诗句解读:逐句分析诗句,讲解生僻字词,理解诗句表面的意思。

4. 意境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分享感受。

5.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豪放、奔放、想象丰富等。

6. 例题讲解:以一首类似的送别诗为例,讲解分析方法和技巧。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送别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1. 诗句原文:书写《送友人》全文。

2. 重点词汇:列出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及解释。

3. 艺术特色:简要列出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体会其与《送友人》的异同。

答案提示: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的情感,但在表现手法、诗句意境上有所不同。

《送友人》展现了李白的豪放风格,而《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细腻的描绘表现了离别的感伤。

2. 课后背诵《送友人》全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诗句意境的理解程度,以及诗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李白的诗歌,了解其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送友人教案八下

送友人教案八下

送友人教案八下这是送友人教案八下,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送友人教案八下第1篇《送友人》教案导入新课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学习目标1、复习与李白有关的文学常识;2、积累闻言词汇;3、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5、背诵、默写诗歌。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高峰。

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qiāng进酒》等。

朗读诗歌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重点字词【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2】白水:清澈的水。

【3】一:助词,加强语气。

名做状。

【4】别:告别。

【5】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

【8】兹:声音词。

此。

【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翻译诗歌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送友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送友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送友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简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是一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指导、作文指导、文学常识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册课程,应该达到以下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现代文的基本语言文字、语法和修辞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2.熟悉中国文化、文学名著、现代文化知识和阅读技巧,营养和扩展课外阅读;3.掌握书写格式、作文方法,能独立完成不同类型、状态、目的的书面语言表达。

(二)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册课程,应该达到以下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完成阅读文学作品、文言文、科普读物和新闻报道,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2.能够独立完成文言文、现代文的写作练习,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3.能够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写作形式,表现意义和情感。

三、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如下:1.阅读篇目:《电影史话》、《辛亥革命老照片》等;2.文学名著阅读:《水浒传》、“唐诗三百首”等;3.写作训练:古文阅读、作文指导等。

(二)教学流程具体教学流程如下:1.阅读篇目:以文学阅读为主线,讲解方法以导读、漫画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重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2.文学名著阅读:以文学鉴赏为主线,注重分析艺术特色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名著,夯实文学基础;3.写作训练:以写作训练为主线,结合教材内容,注重针对性指导与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一)评估标准1.语文知识掌握情况;2.阅读理解及表达水平;3.写作能力及表现情况;4.综合能力提高情况。

(二)评估方式1.日常表现评估;2.作业评估;3.期末考试。

五、总结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助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送友人教学设计3篇

送友人教学设计3篇

送友人教学设计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述职报告、工作报告、辞职报告、合同范文、演讲稿、教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送友人教学设计3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送友人教学设计3篇送友人教学后记,以供参考。

送友人-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送友人-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送友人-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诗歌体裁、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掌握唐诗宋词的基本鉴赏方法,能对常见的唐诗宋词进行欣赏与鉴赏。

3.能够背诵并理解部分经典唐诗宋词。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唐诗1.王之涣《登鹳雀楼》、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李白《将进酒》、杜甫《登高》、杜牧《江南春》、孟浩然《春晓》。

2. 宋词1.范仲淹《岳阳楼记》、苏轼《水调歌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陆游《游山西村》。

三、教学过程1. 模块一:唐诗选读1.1 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先对将要学习的唐诗进行突出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倡导学生感受诗歌给人带来的美好。

1.2 学习唐诗的历史背景和诗歌体裁教师介绍唐诗的发展历程和诗歌体裁,并辅以图片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唐诗的认识和理解。

1.3 学习唐诗的鉴赏方法教师从情感传达、意象运用和语言表现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对唐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1.4 学习具体唐诗教师针对每首唐诗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唐诗,提高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和背诵能力。

2. 模块二:宋词选读2.1 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先对将要学习的宋词进行突出的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牌的世界,倡导学生感受词牌给人带来的美好。

2.2 学习宋词的历史背景和词牌体裁教师介绍宋词的发展历程和词牌体裁,并辅以图片进行讲解,以加深学生对宋词的认识和理解。

2.3 学习宋词的鉴赏方法教师从情感传达、意象运用和语言表现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学会对宋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4 学习具体宋词教师针对每首宋词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和鉴赏宋词,提高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背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在学完每个模块后,开展针对本模块的小测试,检查学生对本模块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2. 课堂讨论在学完每个模块后,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公开课教学设计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公开课教学设计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送友人》诗词的作者、背景和意境;2.理解《送友人》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的情感表达;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送友人》诗词的意境和意思,提高朗读能力;•难点:理解诗词中的隐喻和比喻,感知作者情感。

三、教学准备1.《送友人》原文、注释及赏析材料;2.课件、投影仪、音响设备;3.课堂锦囊、PPT。

四、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5分钟)•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入《送友人》诗词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朗读(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送友人》,教师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和语音语调。

3. 合作理解(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含义,梳理诗词的情感表达。

4. 艺术赏析(15分钟)•结合诗词的整体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艺术之美,理解作者的用意。

5. 情感共鸣(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情感体验,与诗词中的情感相联系,展开话题讨论。

6. 合作表演(15分钟)•学生分组,通过角色扮演或小品的形式,将《送友人》诗词进行表演,展示理解和领悟。

7. 完整表达(10分钟)•学生整体朗读《送友人》,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予以肯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送友人》诗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朗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六、延伸拓展•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和探究其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七、课后作业1.完成《送友人》课文注释;2.朗读并背诵《送友人》;3.合作制作与《送友人》相关的手工作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理解《送友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了情感共鸣和美感体验。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沉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送友人》教案

《送友人》教案

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以 此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
作业完成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 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 力。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 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反馈
在每次课堂或小组活动后,及 时向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了 解自己的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
在板书上画出诗歌的场 景或意象,帮助学生理 解诗意
列出诗歌的押韵和平仄 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和 朗诵
提供一些与诗歌相关的 背景知识或故事,增加 学生兴趣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表现观察
提问与回答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 、注意力集中情况、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 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05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Fra bibliotek导入语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送友人》,通过这首诗, 我们将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作品风格,以及《送友人》的创作背景。
诵读感知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 律和节奏。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注意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 律。
诗歌意象的把握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
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3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
01
02
03
04
黑板
用于书写课程标题、重要知识 点和教学步骤。

《送友人》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送友人》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送友人》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送友人》。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引导学生感受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送友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感和景色描绘。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2.2.2 教学难点: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歌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3.3 词语解析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4 句子分析分析诗歌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5 意境与情感分析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色,感受诗人的情感。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送友人》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作业,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材料《送友人》原文及其注释版。

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王之涣的介绍。

图画或幻灯片展示诗歌中的景色和意境。

6.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和文字。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

送友人李白教案

送友人李白教案

送友人李白教案教案标题:送友人李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2. 掌握李白的代表作品,并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2. 李白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

3. 学生创作一首以李白为主题的诗歌。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李白的名字和相关信息。

2. 提问:你们对李白的了解有哪些?你们喜欢他的哪些作品?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他的成就和影响。

2. 分析李白的代表作品,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活动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李白的作品欣赏和分析,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指导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李白作品,进行朗读和解读。

创作实践(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李白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创作一首以李白为主题的诗歌。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总结(10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李白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资源:1. 李白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2. 诗歌欣赏和分析的相关资料。

3. 学生的创作板书或展示。

教学评估:1. 学生对李白的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李白相关的文化场所或展览。

2.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阅读和研究李白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送友人经典诵读教案初中

送友人经典诵读教案初中

送友人经典诵读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送友人》的诗意,掌握生字词,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解析、创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友人间的深情厚谊。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送友人》的原文、注释、译文以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送友人》,了解诗歌的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本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诵展示,评价其朗读效果。

3. 解析(15分钟)(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3)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

4. 创作(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歌进行模仿创作。

(2)学生展示创作成果,教师评价、指导。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1)背诵《送友人》。

(2)完成课后练习。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诵读、解析、创作等环节中不断提高自己。

同时,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课堂效果。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炼字艺术。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鉴赏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

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二、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三、品读鉴赏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

“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

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送友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送友人》。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理解、诗词鉴赏、表达交流。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课内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学习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4. 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学会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词的鉴赏方法,体会作者情感。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实践情景,邀请同学们参加一次送别活动,引发学生对送别的关注。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感情。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内生字词,理解字词意思,加强词汇积累。

4. 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诗词为例,讲解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诗句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7. 表达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送别朋友的经验,学会关爱他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送友人》2. 生字词:挥手、泪眼、离别、相思等。

3. 课文结构:送别背景、送别过程、送别情感。

4. 鉴赏方法:抓关键词、体会情感、联系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送别》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送别场景的感悟。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对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送别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中的鉴赏方法和作业设计。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送友人》一课中,教学难点为诗词的鉴赏方法和体会作者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友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炼字艺术。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鉴赏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所学过的李白的送别诗,并说说这些诗句分别体现的情感。

提示:诗句有《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二、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三、品读鉴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
“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

“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

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
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马,离群的马。

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

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3.评价诗人送别诗的情感基调。

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明丽。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而又豁达乐观。

四、课堂小结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
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

自然美与人情美
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

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动静结合
有声有色
以景衬情
情景交融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