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版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版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办法模板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农村信用社对贷款风险的分类管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保障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操作办法。
第二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基本概念1、五级分类的主要依据依据贷款的担保形式、偿付能力和使用情况等方面的情况,将贷款风险分为五级。
2、五级分类名称及标准①正常类:指还款能力良好,完全按照合同履约的贷款。
还款状态为正常还本付息或按计划清偿。
②关注类:指还款能力有一定不确定性、有一定的风险,但尚不足以判定属于不良类的贷款。
还有一定的还款问题,有必要关注。
还款状态为正常还本付息或按计划清偿,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③次级类:指还款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存在较大的风险,已经有了一定的违约行为。
还款状态紧张,超期不超过3个月。
④可疑类:指还款能力有很大不确定性,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已经出现了一定的违约行为。
还款状态不佳,超期超过3个月,但还未达到呆账的情况。
⑤损失类:指因借款人违约、破产等原因,信用社已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
需进行核销或转为资产出售。
第三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1、五级分类时间点①正常类:指所有还款状态正常的贷款。
②关注类:指有一定风险迹象,但未发生逾期行为的贷款。
③次级类:指已逾期3个月以下的贷款,且已存在领取担保物品准备出售的贷款。
④可疑类:指已逾期3个月以上,未达到呆账的贷款。
⑤损失类:指信用社在清收过程中,已确认无法收回本息的贷款。
2、五级分类计算方法①对正常类的贷款不进行任何风险评定和风险准备计提。
②对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进行风险评定,并计提相应的风险准备。
③对关注类贷款应计提0.5%的一般风险准备金。
④对次级类贷款应计提20%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⑤对可疑类贷款应计提50%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⑥对损失类贷款按照最终确认的金额计提全部的特别风险准备金。
第四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报备为了有效地管理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农村信用社应制定完善贷款五级分类报备制度,并将相关资料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真实、全面、及时反映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信贷风险状况,规范贷款风险分类操作,提高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银监办通[]76号)、《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监办通[]107号)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要求,结合XX省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分类对象是《贷款通则》中规定的各类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形成的垫款等其它信贷资产。
第三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估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经营社)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各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是:(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四条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要按户分析,根据借款人的整体还款可能性揭示贷款风险,并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第五条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要遵循统一标准、动态调整、季度分析、分工负责、规范运作的原则。
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手册
检查对象: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 级分类工作
检查方式: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 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内容:分类标准、分类流程、 分类结果等
检查要求:确保分类工作符合监管 要求、确保分类结果准确客观
监管部门应对农村信用社贷款 风险五级分类工作进行监督检 查
农村信用社应定期进行贷款 风险五级分类自查
实施风险限额管 理:根据机构自 身情况和业务特 点,设定风险限 额,控制单一客 户或行业等集中 度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 制:通过监测各 项风险指标,及 时发现潜在风险, 采取应对措施, 防止风险扩大。
风险评估:定期对贷款进行 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风险预警:建立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风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风险分类管理: 根据风险大小, 将贷款分为五级, 采取不同管理措 施
风险处置机制: 制定风险处置预 案,及时采取有 效措施控制风险
建立完善的风险 管理体系:包括 风险识别、评估、 监测和控制等方 面,确保全面覆 盖各类风险。
强化内部控制机 制:通过内部审 计、合规检查等 方式,及时发现 和纠正违规行为, 降低操作风险。
审批流程:由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委员会对分类结果进行审批,并确 定最终分类等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审核流程:由农村信用社信贷部门 对借款人进行审核,并提交分类结 果
分类结果应用:根据分类等级采取 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增加担保、 提前收回贷款等
分类结果需定期进行复核和调 整,确保准确性。
关注贷款: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 的因素。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步骤
贷款五级分类步骤1、展期天数计算:在原到期日后面插入表格,展期天数=到期日—原到期日。
算出的结果如果是0则表示未展期;在新插入的表格上写上“展期“。
按要求计算。
2、利息违约天数的计算:在结欠利息后插入表格:1)首先算出“每个月应交利息数“=结欠本金*利率/10002)在算出每月应交利息数后再插入表格计算算出“月数“=结欠利息/应交利息数3)在月数后再次插入表格算出“天数”=月数*30天在把数全部算出后把每月应交利息、月数隐藏(我们所要获得的数即天数)。
3、本金违约天数计算:1)在结欠金额后插入表格,写上”本金违约天数”;2)选出本季度最后到期日为本月最迟的日子的贷款户。
假设做四季度的五级分类则在“到期日期“筛选到期日为12月31号这天的贷款户。
如图表13)复制“到期日期”,粘贴到“本金违约天数”表格处。
如图表24)找到刚才粘贴到期日至本金违约天数的表格,然后复印此数到“本金违约天数”的全列。
如图表35)用“本金违约天数”此格内容减去到期日期,算出后往下拉出下面的数。
如图表4 6)假设选取到的到期日期为12月29日,由于12月有31日,故还需在所算来的数的基础上再加上2。
如图表57)在“村委会”插入表格输入“分管信贷员”,分别输入各分区信贷员。
8)选中所有内容。
标题除外,然后对“五级分类”这栏进行排序。
然后在“五级分类”这栏插入四列表格,分别输入“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分类理由”。
如图表69)若五级分类为次级的。
我们则把“结欠金额”的数字分别按对应的分类复印至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如图表7、图表8图表 1图表 2图表 3图表 4图表 5图表 6图表7图表8贷款档次担保方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信用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3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6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271首先看利息违约天数,若利息违约天数未达到表中所列的五级分类,则看本金违约天数是否达到。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及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风险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工作,规范操作,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保证分类认定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五级分类的质量和效率,根据省联社《***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农信社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表外各类信贷资产。
第二章分类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第三条五级分类工作责任制,是指在信贷资产进行五级分类过程中,通过明确初分人、复核人、认定人在分类工作中的责任,确保客观、准确反映贷款真实形态的制度。
第四条联社理事长(主任)是全辖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信用社主任是本单位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根据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流程,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分为如下责任人:1、初分责任人:各社、部信贷员为本社(部)所有信贷资产的初分责任人;2、复核责任人:信贷负责人为本社(部)五级分类初分结果复核人和复核责任人;3、认定责任人:各农村信用社主任既是本单位五级分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又是五级分类授权内贷款的认定责任人。
第六条初分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借款人情况的动态监测,熟悉本社的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和资信状况,及时按要求收集和记录信贷信息资料;3、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对管辖范围内的贷款按照《***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操作规程》的要求按时进行初分;4、确保五级分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完整齐全,填制内容真实、齐全、准确,符合要求;5、及时、完整、准确地汇总和上报各类五级分类报表。
第七条复核责任人职责1、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贷款五级分类文件和资料,熟悉五级分类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能够熟练、科学和真实地进行贷款五级分类;2、对信贷资料的形成和构成十分熟悉,并对初分人填制有关资料进行认真审核,指出信贷资产资料的缺失情况,熟悉个人客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企业客户经营财务状况,对初分理由是否充分与初分结是否准确作出正确的判定;3、对本人复核的五级分类要作过程和结果负责。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ⅩⅩ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我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质量,发现贷款发放、管理、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号)、《ⅩⅩ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我区各级农村信用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及其分支机构;本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三条本细则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五级分类应以贷款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农村信用社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农村信用社要按照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贷款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对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后,进行分类。
银团、社团贷款的分类等级原则上由主办行或主办社认定。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实施细则修订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科学划分和评估信贷资产风险,保护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农村信用社对其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的管理。
第三条信贷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债券和其他应收款项。
第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担保方式以及担保人的信用状况等因素进行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
第五条农村信用社应在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系统中建立风险管理框架,明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和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
第二章五级分类方法第六条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并结合各项风险指标,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第七条正常类: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并符合合同约定的其他还款义务。
第八条关注类:借款人存在一定还款风险,但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加强风险监控。
第九条次级类:借款人出现逾期还款行为,但还具备部分偿还能力。
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兑付,但风险较高。
第十条可疑类:借款人严重违约,逾期未能按合同约定偿还本息,违约风险较大。
第十一条损失类:借款人无法归还本息,无法获得兑付的风险极高。
第三章分类依据第十二条根据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考虑以下因素进行五级分类:(二)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三)担保方式:贷款是否有担保和担保价值的高低。
(四)担保人信用状况:担保人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记录等。
第十三条农村信用社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以上分类依据和其他相关因素,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
第四章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第十四条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根据各级别的风险容忍度,计提和核销相应的坏账准备金。
第十五条正常类和关注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用静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第十六条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在计提和核销坏账准备金时,采取动态加权法进行计提和核销。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对银行贷款风险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础。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主要是根据贷款资产的违约程度和风险程度来进行分类,以便银行对不同风险的贷款资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保障资产质量,防范风险。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正常分类。
正常分类是指贷款资产没有逾期,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和还款期限按时足额还款,没有发生违约行为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的风险较低,资产质量较好,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二、关注分类。
关注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但尚未出现严重违约行为,需要银行加强风险监控和管理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需要银行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可能的风险发生,保障资产质量。
三、次级分类。
次级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逾期或违约行为,但尚未造成重大损失,需要银行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措施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较高,需要银行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发生,尽量减少损失。
四、可疑分类。
可疑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出现了严重的逾期或违约行为,已经造成一定损失,但尚未完全损失,需要银行采取强有力的风险处置和管理措施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非常高,需要银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损失,防范风险扩大。
五、损失分类。
损失分类是指贷款资产已经完全损失,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需要银行列支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
这类贷款资产已经形成实际损失,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银行及时调整资产负债表,保障资产质量和偿付能力。
综上所述,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重要工具,对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银行应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保障资产质量,防范风险,确保银行业务稳健经营。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的五级分类工作,保护信用社的资产安全,有效防控风险,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是指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水平,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五个风险分类,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
第三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合法、科学的原则,确保五级分类结果真实准确。
第四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明确五级分类工作的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五级分类标准第五条:正常类是指信贷资产完全符合信用社信贷政策及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并具备较好的还款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
第六条:关注类是指在正常类的基础上,虽然具备按期足额归还借款本息的能力,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加强监控。
第七条:次级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90天以上,或者在正常类和关注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恶化,可能对信贷资产造成损失。
第八条:可疑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180天以上,或者在次级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继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重大损失风险。
第九条:损失类是指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逾期360天以上,或者在可疑类的基础上,由于借款人经营或者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对信贷资产造成无法收回或者无法收回全部本息的风险。
第三章:五级分类操作流程第十条: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包括客户信息收集、信息核查、风险分析、五级分类判断、五级分类结果反馈等环节。
第十一条:信用社应当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收集机制,收集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包括个人或企业全面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社会信用等。
第十二条:信用社应当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核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包括查询征信记录、财务报表、工商注册信息等。
第十三条:信用社应当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所属的五级分类。
最新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以下简称“五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五级分类的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呆账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条五级分类要坚持以下原则(一)风险原则。
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和本操作细则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动态管理原则。
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省农村信用社各级机构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业监管的重要指标,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级分类标准是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和偿还状况进行分类,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级别。
下面将对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正常分类是指贷款偿还情况良好,没有逾期或违约情况的贷款。
这类贷款风险较低,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有利。
其次,关注分类是指贷款偿还存在一定问题,虽然尚未到达逾期或违约的程度,但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调整,以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
再次,次级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严重逾期或违约情况,但尚未构成重大损失的贷款。
银行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催收或清收贷款,以减少损失。
接下来,可疑分类是指贷款出现严重逾期或违约情况,且已经构成一定损失,但尚未完全损失的贷款。
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核销或形成坏账准备,以应对可能的损失。
最后,损失分类是指贷款已经完全或部分损失,银行需要对这类贷款进行核销,并形成相应的坏账准备,以减少对银行资产的影响。
总的来说,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要根据贷款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
同时,监管部门也会根据银行的五级分类情况对其进行监管和评估,以确保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和风险防控。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贷款资产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贷款风险,保障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以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只有这样,银行才能更好地运用五级分类标准,提升资产质量,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是银行业监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需要严格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进行贷款分类和管理,并加强内部管理和员工培训,以确保五级分类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及操作概要
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及操作概要一、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的定义唐双宁主席:贷款五级分类是银行类机构采用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和非财务分析,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估算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
切换幻灯片第二种定义: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又称贷款风险分类风险管理,是指银行类机构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究其实质看,是一种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种风险管理手段,来及时识别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尽快化解贷款风险。
一句话,通过五级分类,要更加管好我们的信贷资产。
银监会提出从##年起要在农村信用社推广贷款五级分类,这对于促进农信社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这就引出今天的第二个话题切换幻灯片二、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推行五级分类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推行五级分类是贷款风险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看,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统一化。
贷款五级分类作为一项基础制度,其分类的名称、划分类别的标准和定义都已经国际化。
从其推行情况看,贷款五级分类已由欧美逐渐推广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而且一些国际大银行已经实行十二级分类,部分欧美银行甚至还实行19级,21级贷款分类。
根据新资本协议,风险管理要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四大风险。
在此基础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作为银行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标准。
也就是说,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是满足国际信用风险管理的最低要求。
从我国银行业情况看,2002年起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也按照监管要求实行了贷款五级分类。
在这种各大金融机构积极推行五级分类的大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如果继续实行“一逾两呆”的四级分类,不仅谈不上与国际接轨,也大大落后于国内银行业主体。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矩阵分类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贷款档次担保方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信用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天数6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6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271天以上抵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271天以上质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36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61天以上2、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为较好档次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贷款档次担保方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信用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3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3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天-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61-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息逾期271天以上3、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为一般或未参加农户信用等级评贷款档次担保方式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信用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贷款未到期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3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18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贷款未到期;本金或利息逾期60天以内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61-9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270天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271天以上4、具备贷款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贷款”第(五)所列情况之一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划为损失贷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社(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真实、全面、及时反映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信贷风险状况,规范贷款风险分类操作,提高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2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银监办通[]76号)、《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监办通[]107号)和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要求,结合XX省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指的分类对象是《贷款通则》中规定的各类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形成的垫款等其它信贷资产。
第三条贷款风险五级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估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分支机构,以下简称经营社)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各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是:(一)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贷款: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四条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要按户分析,根据借款人的整体还款可能性揭示贷款风险,并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业务经营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第五条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要遵循统一标准、动态调整、季度分析、分工负责、规范运作的原则。
(一)统一标准。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得随意确定分类结果。
(二)动态调整。
在日常信贷管理中,经营社信贷人员要按照经营社信贷管理要求和不良贷款管理的有关规定对借款人进行贷后检查,如果发现影响借款人财务状况或贷款偿还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要及时向主任(行长)或分管副主任(副行长)报告,并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表现特征,及时进行贷款形态认定和调整。
(三)季度分析。
经营社每季度要根据借款人最新的财务报表(一般为上季度末财务报表)和其他信息资料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
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建立信贷台帐,并将分类结果及其结构、报告期间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成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等情况定期上报县(市)联社(农村合作银行)。
县(市)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至少每半年要汇总辖内分类结果,形成贷款五级分类半年报,报送当地监管部门。
(四)分工负责。
贷款风险分类操作中,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本细则界定的部门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
(五)规范运作。
在分类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操作程序规范操作,严格按照不良贷款认定审批权限和认定申报要求进行不良贷款认定,并依据批复认定结果及时调整风险贷款形态。
第二章各类贷款的基本特征第六条正常贷款:(一)借款人各方面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经营社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没有迹象或因素对贷款到期还本付息构成影响;(二)借款人即便存在消极因素,但是不影响贷款本息按期全额偿还;(三)借款人信用履约记录较好,到期信用均以货币资金形式偿还;(四)借款人生产经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层素质良好及以上,现金流量充足,资产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发展前景较为稳定。
第七条关注贷款:(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下同)不超过90天(含)或垫付款项;(二)借款人虽有还款能力,但还款意愿差,信用观念不强;(三)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四)借款人的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五)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整过大;(六)借款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七)借款人或保证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经营社债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八)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九)借款人的管理层特别是法人代表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十)贷款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经营社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十一)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十二)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十三)经营社违反行业信贷管理或监管部门监管规章发放的贷款;(十四)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十五)预计贷款损失率在5%以下。
第八条次级贷款:(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91一360天(含)或垫付款项;(二)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出现困难,净现金流量为负值,按照市场条件难以获得补充来源;(三)借款人不能偿还对其它金融机构的债务;(四)借款人已无法通过正常经营收入还款,不得不通过第二还款来源还款,如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五)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报表等不正当手段套取贷款;(六)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害,妨碍债务的清偿;(七)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了“借新还旧”贷款;(八)银行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的影响;(九)预计贷款损失率在30%-50%之间。
第九条可疑贷款:(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361天以上或垫付款项;(二)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三)借款人的贷款项目因非正常因素处于停缓建状态;(四)借款人已资不抵债;(五)借款人涉及重大经济案件;(六)借款的法定代表人失踪或者触犯刑律,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七)贷款经过了重组仍然逾期,或仍然不能正常归还本息,还款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八)银行已诉诸法律正在追收贷款;(九)预计贷款损失在50%-90%之间。
(十)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第十条具备下列特征之一的,可认定为损失类贷款:(一)借款人被依法撤销、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即使执行担保,经确认仍然无法还清的贷款;(二)借款人虽未依法终止法人资格,但生产经营活动已经停止,且企业已名存实亡,复工无望,即使执行担保,经确认仍然无法还清的贷款;(三)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虽未停止,但产品无市场,企业资不抵债,亏损严重并濒临倒闭,即使执行担保,经确认仍然无法还清的贷款;(四)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对其资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五)借款人死亡,或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六)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金清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全部债务,对其财产进行清偿或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七)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其财产不足以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经确认无法收回的贷款;(八)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经营社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九)由于上述(一)至(八)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经营社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帐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十)银行卡被伪造、冒用、骗取而发生的应由经营社承担的净损失;(十一)助学贷款逾期后,经营社在确定的有效追索期内,并依法处置助学贷款抵押物(质押物)和向担保人追索连带责任后,仍无法收回的贷款;(十二)经营社发生的除贷款本金和应收利息以外的其他逾期3年无法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十三)预计贷款损失率在90%以上。
第十一条损失类贷款的特征是该类贷款的决定性依据,某借款人贷款只要满足第十条中的任意一款,就可将该客户贷款划分为损失类。
损失类贷款特征中的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中的“经确认”是指无法进行外部取证的情况下,由县(市)联社(农村合作银行)稽核部门、相关信贷管理部门和经营社进行认定的过程。
第十二条正常、关注、次级、可疑贷款的基本特征是各类贷款的风险表现形式,除贷款本息逾期90天以上是次级类贷款的决定性特征以外(符合第十三条除外),其它只是贷款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而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分类时,关健是要把握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贷款的损失程度,对照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
第三章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的特别规定第十三条自然人贷款的分类。
目前我省经营社开办的自然人贷款种类主要有: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等。
(一)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保证)结合核心定义按以下标准分类贷款档次信用等级正常关注次级可疑优秀贷款未到期或逾期90天以下贷款逾期91天至180天贷款逾期181天至360天贷款逾期361天至720天较好贷款未到期或逾期30天以下贷款逾期31天至90天贷款逾期91天至360天贷款逾期361天至720天一般贷款未到期贷款逾期90天以下贷款逾期91天至360天贷款逾期361天以上(二)担保方式为抵押或质押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
可根据贷款方式和贷款逾期情况,采用以下矩阵,用简易方法进行分类。
逾期情况贷款方式贷款未到期或逾期30天以下贷款逾期31天至90天贷款逾期91天至360天贷款逾期361天以上抵押正常关注次级可疑质押正常正常/次级正常/次级正常/次级质押贷款原则上划为正常贷款,但存在贷款本息逾期60天以上,且对质物归属存在争议或质物的市场价值低于担保债权的划为次级贷款。
(三)参照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的分期归还的个人消费贷款,逾期部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分类,对其余未到期部分,可按偿还可能性分类。
(1)正常贷款:贷款期间还款正常;(2)关注贷款:贷款连续逾期90天(含)以下;(3)次级贷款:贷款连续逾期91-180天(含);(4)可疑贷款:贷款连续逾期180天以上。
(四)自然人损失类贷款按照第十条的相关标准执行。
第十四条对以前按期限分类已认定为呆帐的贷款,可直接进入损失类,不需再认定审批。
第十五条银团、社团贷款分类:(一)对统贷统还的社团贷款,贷款分类时应充分考虑整个企业集团的还款能力,对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整体判断贷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