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复习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

高考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公开课获奖课件
(7)假如一种平面与另一种平面垂线平行, 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第20页
面面垂直鉴定
假如一种平面通过另一种平面一条 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推论:假如一种平面与另一种平面垂线 平行,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第21页
面面垂直性质
假如两个平面垂直,则在一种平面内垂直 于它们交线直线垂直于另一种平面
推论:假如两个相交平面都与另一种平面 垂直,则这两个平面交线 l 垂直于另一种 平面
(3)推论:
假如一种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种平面两条 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第10页
(4)运用线面垂直:
假如两个平面分别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 个平面平行。
(5)运用面面平行:
假如两个平面都平行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个 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假如一种平面上所有点到另一种平面距离相等,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α
a
直线与平 面所成角
βA Pm
αB
二面角
00<θ≤900
00≤ θ≤900
00≤θ ≤1800
空间角计算环节:一作、二证、三算
第34页
空间中角解法小结
1、异面直线所成角措施 (1)平移法(2)补形法
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措施
关键:抓垂足、斜足,找斜线在平面内射影。
3、二面角
找二面角棱,进而找棱两条垂线
第6页
(4)运用垂直
假如一条直线和一种平面分别与另一种平面垂 直,且直线不在这个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平行。
(5)运用平行 假如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一种平 行且不在另一种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与 另一种平面平行。
(6)运用距离

立体几何复习课 ppt课件

立体几何复习课 ppt课件

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b ,a b P ,a /, / b // //

(2)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
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 , a , b a /b /。
立体几何复习课
13
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 直线与平面垂直
• (2)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 (3)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立体几何复习课
11
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 (1)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 (2)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立体几何复习课
12
4.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
• ①证明 BC⊥侧面 PAB; • ②证明侧面PAD⊥侧面PAB; • ③求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大小;
• ④求平面 PAB与平面 PCD所成二面角余弦值
立体几何复习课
19
如图8,在矩形ABCD中,AB=2,AD=1,E是 CD边上的中点,以AE为折痕将 △DAE向上折起, 使D为D
• (1)求证:AD⊥ EB;
D. 1 2
立体几何复习课
6
• 例2. 一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用斜二测 画法画出了它的直观图,此直观图恰好是 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如图3则原平面图 形的面积为( )
• A.4 3 • B.4 2 • C.8 3
• D.8 2
立体几何复习课
7
体积与表面积
立体几何复习课
8
3.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8章 立体几何初步(复习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81 C. 4 π
D.16π
(1)如图,设 PE 为正四棱锥 P-ABCD 的高,则正四棱锥 P-ABCD 的 外接球的球心 O 必在其高 PE 所在的直线上,延长 PE 交球面于一点 F,连接 AE,AF.
由球的性质可知△PAF为直角三角形且AE⊥PF,
又底面边长为4, 所以AE=2 2 , PE=6, 所以侧棱长PA=
3
在Rt△CDE中,
故二面角B-AP-C的正切值为2.
tanCED CD 2 3 2, DE 3
归纳总结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平移转化法(转化为相交直线的 夹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常用射影转化法(即作垂线、找射影). (3)二面角的平面角的作法常有三种:①定义法;②三垂线法; ③垂面法.
的表面积为 16π,则 O 到平面 ABC 的距离为
A. 3
3 B.2
√C.1
3 D. 2
解析 如图所示,过球心O作OO1⊥平面ABC, 则O1为等边三角形ABC的外心. 设△ABC的边长为a, 则 43a2=943,解得 a=3, ∴O1A=23× 23×3= 3. 设球O的半径为r,则由4πr2=16π,得r=2,即OA=2. 在 Rt△OO1A 中,OO1= OA2-O1A2=1,
五、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1.直线与平面平行
(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2)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 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线 线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
则直线 PB 与 AD1 所成的角为( )
A.
2

立体几何总复习PPT优秀课件

立体几何总复习PPT优秀课件

D1
C1
A1
B1
D
C
A
B
3.如图,直三棱柱ABC A1B1C1中,CACB 1,
BCA90O,棱AA1 2,M、N分别是A1B1、AA1的
中点,求:
z
(1)BN的长;
(2)cos BN,CB1 的值; (3)证明:A1B C1M。
C1
A1
M
B1
N C
A
x
B
y
4.空间四边形P-
立体几何总复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二面角 平行问题 垂直问题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在正方体AC1中,求异面直线 A1B和B1C所成的角?
D1 A1
C1 B1
D A
C B
2.在正方体AC1中,求异面直线 D1B和B1C所成的角?
D1
C1
A1
E
B1
D
C
A
B
2.在正方体AC1中,求异面直线 D1B和B1C所成的角?

相交,它们的交线平行

4、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

个,则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5、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
相等
P D
AE
C
B
7.⊿ABC中,AB⊥BC,SA ⊥平面ABC,DE 垂直平分SC,又SA=AB,SB=BC,求二面角 E-BD-C的大小?
S E
A
D
C
B
8.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 PD⊥面ABCD,PD=6,M,N是PB,AB的中 点,求二面角M-DN-C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B' C'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PPT课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PPT课件
目录
旋转 体
(1)圆柱可以由____矩__形____绕其任一边所在直线旋 转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____直__角__边____所在 直线旋转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___直__角__腰___所在直线或 等腰梯形绕_上__、__下__底__中__点__连__线___旋转得到,也可 由___平__行__于__底__面____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__地,它的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 观图是直角梯形(如图),∠ABC=45°,AB=AD=1,DC⊥ BC,则这块菜地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2+
2 2
目录
5.(2011·高考北京卷改编)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 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________.
目录
3.(教材习题改编)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底面是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是长方体;
②棱长相等的直四棱柱是正方体;
③有两条侧棱都垂直于底面一边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
④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目录
解析:选A.命题①不是真命题,因为底面是矩形,但侧棱不 垂直于底面的平行六面体不是长方体; 命题②不是真命题, 因为底面是菱形(非正方形),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的直四棱 柱不是正方体;命题③也不是真命题,因为有两条侧棱都垂 直于底面一边不能推出侧棱与底面垂直;命题④是真命题, 由对角线相等,可知平行六面体的对角面是矩形,从而推得 侧棱与底面垂直,故平行六面体是直平行六面体.
目录
解析:
将三视图还原成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它的四个面的面积分别为 8,6,10,6 2,故面积最大的应为 10.

《立体几何》PPT课件

《立体几何》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3
知识点
考纲下载
考情上线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
1.点、线、面的位
置 关系的定义.
置关系是立体几何
2.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
点、线、
推理、证明、计算
的公理和定理.
面的位置
的基础,多融合平
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
关系
行、垂直进行考查.
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
2.对于异面直线的定
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
精选课件ppt
5
知识点
考纲下载
考情上线
以立体几何的定 线、面 义、公理和定理 垂直的 为出发点,认识 判定与 和理解空间中线 性质 面垂直的判定定
理与有关性质.
1.在客观题中,多考查与垂 直有关的命题真假的判断.
2.在解答题中考查线线、线 面、面面垂直的证明.
精选课件ppt
6
知识点
考纲下载
考情上线
精选课件ppt
11
(1)圆柱可以由 矩形绕其任一边旋转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 直角边 旋转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 直角腰或等腰梯形绕 旋转体
上下底中点连线 旋转得到,也可由
平行于棱椎底面 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 直径旋转得到.
精选课件ppt
12
二、三视图与直观图
义是考查的重点.
单命题.
精选课件ppt
4
知识点 考纲下载
考情上线
1.在客观题中,多以符号语言
线、面 以立体几何的定义、与
公理和定理为出发 平行的
点,认识和理解空
判定与 间中线面平行的判
逻辑推理的形式考查命题的真 假判断,往往结合垂直关系.

立体几何复习课件.ppt

立体几何复习课件.ppt

考向二: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
【点评】
垂直和平行关系在立体几何问题中无处不 在,对垂直和平行关系证明的考查是每年高考 必考的内容,多以简单几何体尤其是棱柱、棱 锥为主,或直接考查垂直和平行关系的判断及 证明,或通过求角和距离间接考查,试题灵活 多样。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善于总结、归 纳并掌握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加强空间想象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则由FC⊥平面BED知,ED⊥平面FCH.∵Rt△DHC∽Rt△DBE,
DC CH DE BE
在RtDBE中,DE BE 2 BD2 BE 2 (2BC) 2 5a
CH DC BE a a 5 a FB 5a, BC a, FC 2a
DE
5a 5
在平面FCH内过C作CK⊥FH,则CK⊥平面FED.
充分揭示了面面、线面、线线相互之 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整合
主要考查: 一、以棱柱、棱锥为背景,给出两个平面 平行的证明,欲证面面平行,可从落实面 面平行判定的定理的条件入手,把证明面 面平行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成立的问 题.
知识整合
主要考查: 二、面面垂直是立体几何每年必考的内容, 一方面可以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另一方面 也可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或线线垂直问 题,并将它应用到其他部分的求解.
由棱柱性质知四边形AA1B1B是矩形 M、N分别是A1B1、AB的中点, AN //B1M 由棱柱性质知四边形AM1B1N是平行四边形 AM // B1N 连接MN,在矩形 AA1B1B中有A1B1 //AB MB1 //BN,在四边形BB1MN是平行四边形
BB1 //MN
一是求体积、面积的体现能力的一些求法, 如通过图形变换、等价转换的方法求体积、 面积;

立体几何复习精品 ppt课件

立体几何复习精品 ppt课件

E
C
B
D
A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3
已知平面、、,且 // , , 则 .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 中, AC BC ,点 D 是 AB 的中点.
求证:(1) AC BC1;(2) AC1 // 平面 B1CD .
C1
B1
A1
O
C
B
D A
17. (本题满分 14 分)如图,已知 AB 平面ACD , DE 平面ACD , ACD 为等边三 角形, AD DE 2AB, F 为 CD 的中点。 (1) 求证: AF P 平面BCE (2) 求证:平面BCE 平面CDE
3、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ab
Pn
α
m
5、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符号表示: AB⊥β, AB⊂ α 则α⊥β
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其中一个平面内, 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 垂直另一个平面
(3) 求直线 BF 和平面 B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练习1:
如图,在长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AA1 AD a , AB 2a , E 、 F 分别为 C1D1 、 A1D1 的中点.
(Ⅰ)求证: DE 平面 BCE ;
(Ⅱ)求证: AF // 平面 BDE.
D1
E
F
A1
a
b
3.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b
β
P
a
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

平面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由FC⊥平面BED知,ED⊥平面FCH.∵Rt△DHC∽Rt△DBE,
DC CH DE BE
在RtDBE中,DE BE 2 BD2 BE 2 (2BC) 2 5a
CH DC BE a a 5 a FB 5a, BC a, FC 2a
DE
5a 5
在平面FCH内过C作CK⊥FH,则CK⊥平面FED.
考向二: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
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B1C1=A1C1,AC1⊥A1B, M、N分别是A1B1、AB的中点. (1)求证:C1M⊥平面A1ABB1; (2)求证:A1B⊥AM; (3)求证:平面AMC1∥平面NB1C; (4)求A1B与B1C所成的角.
考向二: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
(2)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能看到的轮廓线画成实线, 看不到的轮廓线画成虚线.
即时突破1: 用若干个体积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其正
(主)视图、侧(左)视图都是如右图所示的图形, 则这个几何体的最大体积与最小体积的差是( ) A.6 B.7 C.8 D.9
解析:最大体积是11与最小体积 是5.因此答案为6. 答案:A
考向二: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
【点评】
垂直和平行关系在立体几何问题中无处不 在,对垂直和平行关系证明的考查是每年高考 必考的内容,多以简单几何体尤其是棱柱、棱 锥为主,或直接考查垂直和平行关系的判断及 证明,或通过求角和距离间接考查,试题灵活 多样。
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善于总结、归 纳并掌握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加强空间想象 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即时突破2: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AC=3,BC=4,AB=5,AA1=4,点 D是AB的中点,
求证:(1)AC⊥BC1; (2)AC1∥平面CDB1.
即时突破2:
证明:(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底面三边长AC=3,BC=4,AB=5, ∴AC⊥BC. 又AC⊥CC1,∴AC⊥平面BCC1B1 且BC1在平面BCC1B1内 ∴AC⊥BC1.
(2)设CB1与C1B的交点为E,连接DE. ∵∴DDE是∥AABC的1.中点,E是BC1的中点, ∵DE在 平面CDB1,AC1 不在平面CDB1内, ∴AC1∥平面CDB1.
考向三:可度量的几何关系
考向三:可度量的几何关系
考向三:可度量的几何关系
(2)解法一 如图,在平面BEC内过C作CH⊥ED,连接FH.
考向二: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
(3)证明:由棱柱性质知四边形AA1B1B是矩形 M、N分别是A1B1、AB的中点, AN //B1M 由棱柱性质知四边形AM1B1N是平行四边形 AM // B1N 连接MN,在矩形 AA1B1B中有A1B1 //AB MB1 //BN,在四边形BB1MN是平行四边形
BB1 //MN
考向一:空间几何体三视图 (2010年高考浙江卷)若某几何体的三视 图(单位:cm)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 体积是________cm3.
【解析】 此几何体为正四棱台 与正四棱柱的组合体,而 V 正四棱台 =13(82+42+ 82×42)×3=112, V 正四棱柱=4×4×2=32,故 V=112+32=144.
新课标----
高考考情分析
立体几何高考命题形式比较稳定,题目 难易适中。
解答题常常立足于棱柱、棱锥和正方体 中位置关系的证明和夹角距离的求解,而选 择题、填空题又经常研究空间几何体的几何 特征、体积、表面积。
体积、表面积的计算应该成为立体几何 考查的重点之一。
知识整合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又由BB1 //CC1 ,知MN //CC1 ,
∴四边形MNCC1是平行四边形.
∴C1M //CN.
又C1M∩AM=M,CN∩NB1=N, ∴平面AMC1∥平面NB1C.
考向二: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
(4)解:由(2)知A1B⊥AM,
又由已知A1B⊥AC1,AM∩AC1=A,
∴A1B⊥平面AMC1. 又∵平面AMC1∥平面NB1C, ∴A1B⊥平面NB1C. 又B1C在平面NB1C内, ∴A1B⊥B1C. ∴A1B与B1C所成的角为90°.
【答案】 144
考向一:空间几何体三视图
【点评】 (1)三视图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分
别是从物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看到的物体轮廓 线的正投影围成的平面图形,反映了一个几何体各个侧 面的特点.
正视图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是三视图中最重 要画在正视图的正右方,高度要与正视图平 齐;
充分揭示了面面、线面、线线相互之 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整合
主要考查: 一、以棱柱、棱锥为背景,给出两个平面 平行的证明,欲证面面平行,可从落实面 面平行判定的定理的条件入手,把证明面 面平行转化为判定这些条件是否成立的问 题.
知识整合
主要考查: 二、面面垂直是立体几何每年必考的内容, 一方面可以证明两个平面垂直,另一方面 也可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或线线垂直问 题,并将它应用到其他部分的求解.
一是求体积、面积的体现能力的一些求法, 如通过图形变换、等价转换的方法求体积、 面积;
二是注意动图形(体)的面积、体积的求法, 如不变量与不变性问题(定值与定性)、最 值与最值位置的探求等;
三是由三视图给出的几何体的相关问题的 求法.
知识整合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中各种元 素位置关系的“最高境界”,解决空间两 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的思维方法是“以退为 进”,即面面问题退证为线面问题,再退 证为线线问题.
(1)证明: 由直棱柱性质可得AA1⊥平面A1B1C1, 又∵C1M在平面A1B1C1内, ∴AA1⊥MC1. 又∵C1A1=C1B1,M为A1B1中点, ∴C1M⊥A1B1. 又A1B1∩A1A=A1, ∴C1M⊥平面AA1B1B.
考向二: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
(2)证明:由(1)知C1M⊥平面A1ABB1, 又A1B 在平面AMC1内, ∴ MC1⊥A1B, ∵AC1⊥A1B,MC1∩AC1=C1, ∴A1B⊥平面AMC1. 又AM在平面AMC1内, ∴A1B⊥A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