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2《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秋游”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秋游这一主题不会感到陌生。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秋游的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如何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六. 教学准备1.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2.学习材料:练习题、卡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组秋游的人数,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再来一些人,我们需要增加哪些数字?如果有些人离开了,我们需要减少哪些数字?”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每组代表一个景点,每组需要计算自己景点的人数,然后全校进行汇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秋游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在秋游中,我们还可以在哪里用到加减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的主题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路线图的绘制以及简单的方向判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方向判断、平面图和路线图的绘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

2.难点:方向判断以及平面图和路线图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秋游图片、平面图和路线图示例、学习单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学习单、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秋游的地点在哪里吗?如果让你带领同学们去秋游,你会怎么规划路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这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线性测量、面积测量等概念,以及简单的统计方法。

通过秋游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测量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对于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统计数据,如天气统计、成绩统计等。

但学生对于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测量和统计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2)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线性测量和面积测量;(2)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1)在实际情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2)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测量和统计的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测量工具(尺子、测量仪等)、统计表格、秋游场景图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秋游》教学设计五

《秋游》教学设计五

《秋游》教学设计五游》教学设计五作者:里华中心小学彭小艳转贴自:里华中心小学点击数:83 《秋游》教学设计五《秋游》教学设计姜堰市里华中心小学彭小艳()教学内容:国标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课文1第二教时设计理念: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音像组合等手段,通过创设情境、驰骋想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自主表达所感受到的金秋美景,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努力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情景交融、富有童趣的散文。

全文生动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

本节课的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于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导回味,创设情境。

“炎热的夏天已经悄悄走了。

眼下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在这美好的季节,你想到什么?(鼓励学生回忆自己所积累的有关秋天的成语,古诗、儿歌等等)看来同学们对秋天了解得还真多,告诉老师金秋时节你想干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好,今天就满足大家的愿望,咱们就一起去“秋游”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来再现秋天,营造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尊重全体学生的自主情感,带领学生轻松进入课文情境。

二、指导看图,感知课文。

1、(播放音乐《郊游》)同学们,不知不觉的,我们已经来到了郊外。

让我们睁大眼睛,尽情欣赏这秋天的美景。

(播放课件,欣赏秋天的美景。

)2、欣赏完了这美景,你能把刚才看到的介绍给别的同学听一听吗?(结合学生的自主表达,最后可引导个别学生按“天空—农田—游玩”的顺序说说。

)3、大家说得真好,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走进这多姿多彩的秋。

秋游教学教案

秋游教学教案

秋游教学教案秋游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创作以“我爱秋天”为主题的墙报,交流和分享秋游的所见所闻,进一步体验秋天的精彩和集体生活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说说秋游的收获。

2.想想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对这次秋游的感慨?二、请以“我爱秋天”为主题,办一期墙报。

你准备拿出什么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这次秋游的感慨?三、准备作品四、布置墙报秋游教学教案「篇二」设计思考生活化、形象化、故事化是,幼儿园体育"儿童化"的基本体征。

秋游是幼儿园小朋友喜欢的生活教育活动。

利用秋游主题,有机地将走、跑、跳、爬等枯燥的动作练习与具体、形象的秋游情节、过程结合设计成一个体能锻炼活动,定会为幼儿所喜爱,从而收到理想的体育锻炼效果。

教学目的1.提高双脚并拢直线两侧行跳的能力,增进下肢力量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活泼开朗恩性格。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重点双脚并拢直线两侧行进跳)、钻、爬等动作练习。

活动准备课前丰富幼儿秋游得罪意识,激发幼儿对秋游活动的兴趣,每个幼儿两个附有松紧带、装有豆粒的小矿泉水瓶子。

活动过程1.教师:秋天到了,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去问植物园秋游吧。

大家上车,开车!教师在前,幼儿跟在后面进行走,大步走,小步跑,中速跑等热身活动练习。

2.带领幼儿做准备操:东张西望、垫脚尖远看、转身看后面、摇手打招呼、急刹车前后摇晃、下蹲停车等肢体活动。

3.教师:车来到山脚下,下车吧,在车上坐了很久累了吧,大家到草地上去自由活动身体吧。

幼儿分散在场地上做各种身体活动:走、跑、跳、爬等。

教师观察过去。

4.教师:现在我们要出发登山了,前面有几天小河沟,我们要跳过去。

(1)教师讲解示范双脚跳跃小河沟(矿泉水瓶)的方法。

(2)请几个幼儿模仿示范,教师进行动作要领讲解。

(3)幼儿分成4个小组进行跳小沟锻炼,反复跳跃4-6个来回(各组幼儿鱼贯式地进行双脚并拢跳过倒放在地的矿泉水瓶子)。

幼儿园中班秋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秋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秋游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次秋游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同时提高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内容(1)秋天的特点:介绍秋季的气候、天空、植物、水果等特点;(2)户外探索:带领幼儿们到户外进行秋季探索活动,观察秋天的景色和植物,收集秋叶、桂花等;(3)手工制作:根据秋天的特点,进行手工制作,如秋叶贴画、桂花香包等;(4)团队合作:设计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学过程(1)晨间活动:在教室进行秋天的主题讨论,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秋天的特点;(2)出发前准备:检查每个幼儿的装备,提醒他们注意安全;(3)户外探索: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田野,进行秋季户外探索活动,观察、采集、体验秋天的特点;(4)手工制作:回到教室,进行秋叶贴画、桂花香包的制作,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5)团队游戏:设计团队游戏,如拔河、传球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4.教学评估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参与情况和表现,以及作品的质量和创意,评价幼儿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反思1.教学亮点(1)形式多样:通过图片、故事、户外探索、手工制作和团队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2)循序渐进:从室内讨论到户外探索再到手工制作,有序地展开教学环节,让幼儿全方位地感知和体验秋天;(3)注重团队合作:设计了团队游戏环节,培养了幼儿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存在问题(1)户外活动安排不足:对于户外探索活动的安排可能不够充分,过于简单;(2)手工制作环节过度依赖教师: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可能会过多地干预,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发挥;(3)评估不够客观:评估过程中可能有主观性,需要更客观地评价幼儿的表现。

3.改进措施(1)加强户外探索活动安排:在教学设计中增加更多的户外活动内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获得更多的感知和体验;(2)引导式教学:在手工制作环节,适当引导但不过多干预,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空间;(3)建立客观评估标准:制定更客观的评估标准,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来全面评价幼儿的表现。

《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精选多篇)第一篇:《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设计秋游方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社会调查。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设计方案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3、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二、新授1、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

(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2、新桥幼儿园幼儿马上要去秋游了,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

(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3、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

多少人?(板书:150人)5、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7、最后是游玩项目及定价,我们来看一看。

小学二年级《秋游》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秋游》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秋游》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黑板、数字卡片、游戏道具;-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册。

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教师问学生:“在秋天,我们经常看到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如:“落叶”、“果实”等。

第二步:学习加法运算(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如“3”和“2”,并向学生解释加法的概念:“加法是用来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的运算。

”2. 教师使用小黑板演示加法运算的步骤,例如:“3 + 2 = 5”,并引导学生一起读出来。

3. 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练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步:学习减法运算(15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如“5”和“2”,并向学生解释减法的概念:“减法是用来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

”2. 教师使用小黑板演示减法运算的步骤,例如:“5 - 2 = 3”,并引导学生一起读出来。

3. 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练习,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巩固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可以使用练习册或出示题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第五步:游戏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活动,如“数数比赛”或“数学接力赛”。

2. 游戏中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游戏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你学会了哪些加法和减法运算?”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自行编写一些加法和减法的题目,互相出题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可以在秋游时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进行数学运算的实际应用,增强数学的实践意义。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秋游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教材通过秋游的门票价格和购票数量,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过练习。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对于如何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列式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秋游门票价格和购票数量的关系,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习法: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秋游门票图片,计算器,黑板。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门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门票的价格和购票数量,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5张门票,需要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进行计算,并板书算式,讲解算式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不同数量的门票,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板书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篇教学设计是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其中主要以“《秋游》”这篇课文为主要教学内容,本篇教案主要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设计和优化教学方案,旨在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提升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游》的内容、结构、风格、情感、意义等有关知识点;2.能够理解和解读文中的意象和隐喻;3.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与意义;4.能够进行课文的朗读、背诵和尝试进行模仿创作,发挥自己的文学才华;5.能够理解和掌握本篇课文中有关于“秋”的文化内涵以及北方人喜爱秋天的原因,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操。

3、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和方法:1.导入环节:热身引导,激发兴趣。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者是诗词配乐让学生感受秋的美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阅读环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根据不同的段落内容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思考,通过老师的指导进行分段解读,注重理解课文的情感和意义,还可以选择学生互读,进行小组内部朗读比赛等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音语调的正确使用。

3.交流环节:探讨文本语言,归纳结论,进行互动交流等。

教师可以分组组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和分析文中的内容、情感、意义等,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创作环节:进行文学创作,让学生进行创作。

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可以让学生从诗词、散文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进行多次创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总结环节:通过个人总结和课堂评价,让学生全面评价自己的自我学习。

这一环节主要评价学生针对课文的理解和领悟,以及自己的表达和创作能力等方面作出的进步和提高,让学生了解到自己需要有哪些方面需要再进行加强和改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秋游这一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够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秋游这一情境,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够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秋游的相关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以及与秋游相关的问题情境。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提出与秋游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秋游需要多少人吗?”“如果每组有6人,我们需要多少组才能满足人数要求?”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这些信息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如:“如果每组有6人,我们需要多少组才能满足人数要求?”等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与秋游相关的问题,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对分数乘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和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课件:秋游的相关图片、例题和练习题。

2.学具:分数卡片、整数卡片、计算器等。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景物,如树木、湖泊、小路等。

2.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景物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呈现(10分钟)1.出示例题:小明捡了15个栗子,每个栗子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栗子?2.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人分到的栗子数量。

3.提问:如果小明捡了20个栗子,每个栗子还是分给4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栗子?操练(10分钟)1.出示练习题:完成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10分钟)1.出示实际问题:小华有5个苹果,他想把这5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2.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每个小朋友分到的苹果数量。

【《秋游》教学设计二】秋游作文二年级100字

【《秋游》教学设计二】秋游作文二年级100字

【《秋游》教学设计二】秋游作文二年级100字兰婷儿教材分析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秋游》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

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秋游时天空、农田以及同学们游玩时欢快的情形,勾勒出了令人神往的优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一次秋游。

2.教学用具:CAI课件三、教学设计(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秋天。

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外面尽情地玩了一番,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地方是什么样的?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2、合作复习3、开火车读生字4、看录像,听范读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

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4、指导朗读。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秋游》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
情感目标
0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之情。
02
增强学生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合作 精神。
02
教学内容
秋天的景色
总结词
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包括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详细描述
通过图片、视频、诗歌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了解秋天树叶变色 、庄稼丰收等自然景观,同时了解秋天的人文景观,如秋日的公园、落叶飘洒 的小路等。
《秋游》教学设计教 案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秋天的相关常识,如气候、植物变化等。 了解秋游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感受大自然的能力。
讲述一个关于秋天的美丽 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情境。
提问导入
提问学生关于秋天的感受 和记忆,引发学生的思考 和兴趣。
图片导入
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让 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激 发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讲解秋天的特点
讲解秋天的气候、景色、动植物 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对秋天有
更深入的了解。
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语 言、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反思
总结词
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
详细描述
在本次《秋游》教学设计教案中,教学评价 全面而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及时进行,能够及 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评价结果 客观公正,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并提高学 习成绩。同时,评价还具有一定的激励性,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激发他们的学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教学设计三篇四上P72内容及P73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1、结合“秋游”中的现实问题,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调商过程,掌握调商方法,能准确地实行笔算。

2、通过有条理地交流调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数感。

3、在笔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以及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调商。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结合127÷41或907÷49,和同伴说说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

1、出示:127÷41=907÷49=让学生口答这两题的试商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然后教师强调试商的方法。

2、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合作探究1、收集信息见课本P72的“秋游”情境图每辆小客车限乘人,每辆大客车限乘人。

三年级有名学生,四年级有名学生,五年级有名学生。

2、问题一: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1)独立完成、尝试探究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应该如何试商?(2)小组交流、同伴互助①你是怎么计算的?②当第一次试商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惑?你是怎样解决的?把24“四舍”看作试商,那么商是,写在位;不过24×9=216>192行吗?,这说明;该怎么办?。

③讨论质疑:“商为什么大了?”④你认为哪一步很关键,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⑤归纳:把除数“四舍”时,商可能偏,故要调。

3、问题二: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几辆车?(1)独立完成、尝试探究用竖式计算,你会算吗?应该如何试商?(2)小组交流、同伴互助①你是怎么计算的?②当第一次试商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困惑?你是怎样解决的?把46“五入”看作试商,那么商是,写在位;不过余数是,行吗?,这说明;该怎么办?。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秋游活动展开,通过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秋游活动的,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教材中,本节内容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通过小明和他的同学们秋游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数学问题,如计算门票价格、设计游览路线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对大自然的美丽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对秋游活动的和安排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景象,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通过解决秋游活动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秋游活动的,培养学生合作、友善、乐观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让学生在解决秋游活动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验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通过秋游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加减法运算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对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秋游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秋游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秋游的经历,引发学生对秋游情境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在秋游中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思考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秋游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通过秋游这一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秋游中的分食物、分配门票等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整数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简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交流分享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秋游的相关素材,如食物、门票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游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在秋游中,如何平均分配食物和门票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秋游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食物和门票。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分数表示。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6个同学,2份食物,每份食物有3个部分,如何平均分配食物?”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的情景和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分数乘法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秋游分食物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配食物。

让学生列举出不同的分配方法,并指出每种方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数乘法的实际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秋游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的快乐心情。

能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难点: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分析:我们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这些农作物,所以课堂上还是通过图片或录像让孩子有一些感官的认识,这样容易起到共鸣的作用。

(三)新设计
《小学课标》明确规定: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强调“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

“现以《秋游》一文为例,围绕《课标》这一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读读、看看、想想、说说中,用心体验,用情表达。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完整的话。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
凉白兔农田追逐
喊郊外秋风开心
(听写后集体订正)
2.按照“天空一田野一游玩”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过渡:课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1)轻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两句)
(2)这两句话各说了些什么?
指名朗读后讨论。

小结:第一句话说的是秋游的时间,第二句话说秋游的是什么人。

(3)齐读第一自然段。

2.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全段。

(2)教师:这一段只有一句话。

小朋友们已经知道,它写的是秋天
的天空美。

美在哪里呢?请小朋友们画出写“美”的词语。

(3)学生回答后板书: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4)结合观察课文插图体会天空的美。

(5)填空练习:天空___ ,__ 白云有时像___ ,有时像几。

(6)齐读第二自然段。

3.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也是一句话。

它写的是什么?(农田美)轻轻读课文,然
后合上课本,做填空练习。

农田里,稻子_________,高粱___________,棉花____________。

(订正后齐读)
(2)出示两个句子: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

稻子黄了,高梁红了,棉花白了。

讨论:这两个句子在意思上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上句说的是这些庄稼的颜色,下句告诉我们农田里的这些庄稼已经成熟了。

(这一点,要视学生知识基础而定:有的可由学生回答,有的也可由老师讲解)
(3)引导学生体会农田的美。

(4)由女生读全段。

过渡;上面两个自然段分别说了秋天的天空美、农田美,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同学们是去秋游的,他们玩得怎么样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4.第四自然段。

(1)轻轻读全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两句)各句分别写的是什么?(第一句写各自是怎么玩的,第二句写大家的情况)
(2)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同学们是怎么玩的,(有的……有的……有的……)回答后要求在插图上指出相关内容。

(3)揭示:“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讨论:这个句子如果去掉括号里的词语,和原来的句子在意思上有没有什么不同?
小结:有了括号里的词语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

扩散练习:①想一想“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他会说些什么?(他会放声歌唱;他会说:啊!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庄稼都已经成熟啦!他还会说: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美极了!……)
②继续看图,你能用自己的话并用上三个“有的”,说出图上的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吗?
(4)指名读第二句话,要求画出写同学们“动作”的词语。

(奔跑追逐笑着喊着)
比较“奔跑”、“追逐”两个词语的异同:“奔跑”只有“跑”的意思;“追逐”除有“跑”的意思外,还有追赶别人的意思。

你能给“开心”换一个意思差不多的词儿吗?(快乐)
从课文插图上的人物的哪些表现上可以看出他们的快乐?
(一个个都咧着嘴笑,有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还有的高兴得举起双手跳跳蹦蹦的……)
(5)齐读全段。

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

三、课堂作业
1.按笔顺描红(课后第2题) 2.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的感情。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将生字书写正确美观。

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在没有拼音的帮助下可以认读。

3.认识1个偏旁" "(撇刀头),会说偏旁的名称,能找到相同偏旁的字。

能说出生词的意思,并能用生词造句。

4.感悟课文,能说出秋天没在哪里,从而将感情渗透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4、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