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以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日机电产品产业作为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贸易总额中占据较大比例。
其中,中日机电产品的贸易大多为进出口贸易,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制造业的水平不断提高,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规模逐步扩大。
在这种趋势下,研究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以及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系统地测度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和特点,挖掘影响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为推进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本研究将在综合考虑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测度指标体系,通过采用贸易统计数据等方法,对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和特点进行测度和分析。
2. 影响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本研究将综合考虑政策、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分析对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例如贸易政策、无形资产转移等因素,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驱动因素。
3. 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本研究将通过对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历史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结合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等情况的分析,预测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其中文献研究法用于回顾及综合已有文献、统计分析法用于分析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规模、特点和趋势、实证研究法用于分析驱动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因素。
五、研究意义1. 帮助企业深入了解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规模、特点和趋势,为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2. 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深度洞察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报告,为进一步制定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发展研究_基于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的实证分析
一、引 ! 言
在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 世界贸易 的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德国联邦统计局 2010年 2月 9日公布的 2009年贸易统计数据显示, 德国 2009 年出 口总额为 8032亿欧元, 相当于 11 213亿美元, 比上年减 少了 18. 4% , 少于中国的 12 016 亿美元。中国的年出 口额首次赶超德国, 跃居全球首位。尽管受经济危机冲 击, 中国的出口额出现下降, 但降幅低于同期德国出口 额。所以中国 2009年首次位于全球出口第一的位置。
! S ( ih, k ) = ∋ l
(
X
l ik
/X ik
)+
(X
l hk
/X hk
)
2
1-
(X
l ik
/X ik
)-
(
Xl hk
/X hk )
(X
l ik
/X ik
)+
(
Xl hk
/X hk )
( 100 ( 2)
在公式 ( 2)中, X 的上标
l 表示第
l种商品,
Xl ik
/X ik
代表 i国出口到 k国的第 l种商品占 i国出口到 k 国的
所有商品总额的份额; 同理,
Xl hk
/X hk代表
h 国出口到
k
国的第 l种商品占 h 国出口到 k国所有商品总额的份
中德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
中德贸易的竞争性、互补性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作者:徐书宜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往来也日益频繁。
其中,我国与德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逐年增加。
长期以来,德国是我国在欧洲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同时我国也在德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多年来中德两国的不断磋商和努力,双方之间贸易往来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未来也将进一步加深。
在双方多年的贸易往来过程中,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由最开始的互补关系逐渐发生转变,在某些产品、行业上出现了竞争关系。
目前,在双方的贸易市场中,互补性与竞争性同时存在。
本文对两国在贸易过程中存在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给出建议,以期更好地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使双方的贸易关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中德贸易竞争性互补性未来发展方向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在全球经济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逐渐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合作关系。
其中,我国与德国的双方贸易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在欧盟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同时,我国广阔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也愈发吸引着德国,对德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中德之间的贸易也开始不断加深,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得到扩展。
起初双方之间的贸易具有明显的互补性特点,且合作领域更多的为初级产品的交易。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的完善和提高,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在某些产品、领域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竞争关系,这难免导致双方在贸易过程中因相互竞争出现摩擦。
为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对中德之间的贸易发展及现状进行介绍,同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两者贸易之间的互补性与竞争性,为中德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给出相关建议。
中德贸易的竞争性分析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资源条件、贸易政策、结构等方面对贸易双方之间的竞争性进行研究分析,目前比较通用的理论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等。
浅谈国际贸易环境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
浅谈国际贸易环境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影响研究1. 简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的主要类别之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国际贸易环境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展开讨论。
2.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国际贸易环境变化:•贸易政策的调整和保护主义倾向的上升:许多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如征收关税和限制进口。
这些举措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构成了一定的阻碍。
•贸易协定的变化:国际贸易协定的签署和修订会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影响。
例如,关税减让协定的调整可能导致关税水平的变化,影响出口价格和市场准入。
•汇率波动:汇率的波动会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成本和竞争力产生连锁反应。
如果中国货币贬值,机电产品的出口价格可能会降低,从而增加其竞争力。
•技术进步和创新:技术进步和创新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技术进步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升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意味着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中国机电产品需要不断进行升级和创新才能与国际市场保持竞争力。
3. 国际贸易环境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了以下影响:3.1 出口市场的多样性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面临更加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增加。
这对中国机电产品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他们需要了解各个市场的需求和标准,调整产品和营销策略,以适应不同市场的要求。
3.2 贸易壁垒的增加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构成一定的阻碍。
例如,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加征关税或限制进口。
这使得中国机电产品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_国际贸易论文
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_国际贸易论文关于《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分析_国际贸易论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勇海口经济学院摘要:近年来,中德两国贸易额总体呈增长态势,往来商品互补性增强,并且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进口国,然而,德国出于对本国相关产业的贸易保护,制定了要求严苛的技术标准,使中国商品进入德国市场的难度加大。
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中德贸易合作前景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合作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德;贸易合作;发展现状;前景分析2017年6月初,李克强总理访问了德国,中德双方领导人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共识,旨在加快双方在投资、贸易领域的合作发展,并积极推进全球经济的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目前,中德双边贸易合作已拥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广泛,然而,中德双边贸易合作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文基于对当前一系列挑战及其应对的分析,也展现了中德贸易合作的良好前景。
一、中德贸易合作的现状(一)贸易额与投资金额均呈增长态势现阶段,中德在商品贸易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与德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呈增长态势。
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和国别数据整理得知,2016年中德贸易总额达1626亿美元,与2009年的1056.3亿美元相比,增长53.9%。
其中,中方出口总额为772.9亿美元,较2009年中方出口总额499.2亿美元增长54.8%。
中方进口总额为853.1亿美元,较2009年中方进口总额557.2亿美元增长53.1%。
中德在贸易额增长的同时,两国之间的投资金额也呈增长态势。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直接投资德国金额达29.5亿美元,与2009年的12.3亿美元相比增长139.8%。
以两国贸易与投资金额来看,进出口贸易额和投资金额呈增长态势,为两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国贸易合作前景良好。
中德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的比较研究
编号: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德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的比较研究目录摘要 (1)一、德国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分析 (1)(一)德国对外贸易结构 (1)1. 德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现状分析 (1)2. 德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现状分析 (2)(二)德国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 (3)1. 洲际结构分析 (3)2. 国别(地区)结构分析 (3)(三)德国对外贸易政策内容和特点 (4)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分析 (5)(一)中国对外贸易结构 (5)1.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现状分析 (5)2.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现状分析 (5)3. 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6)(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区域结构 (8)1. 洲际结构分析 (8)2. 国别(地区)结构分析 (8)(三)外贸易政策内容和特点 (8)三、德国对外贸易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9)(一)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 (9)(二)出口市场多元化尽量减少贸易摩擦 (9)(三)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9)四、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0)Abstract (11)中德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的比较研究作者:胡世龙指导老师:林松摘要:德国对外贸易制度和政策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其对外经济目标起了重要作用,是维护贸易大国的重要前提。
通过对德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区域结构及其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分析,在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区域结构及其对外贸易政策的基础上指出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借鉴和发展德国对外贸易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外贸易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发展模式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总体偏弱,各国产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本文以贸易强国德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取其精华,给我国的对外贸易提供借鉴,这对我国对外贸易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中德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现状研究,分析了中国存在问题,得出启示。
基于G—L指数的中德产业内贸易分析
[ 摘 要 ] 文章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 , 利用 G—L指数模型对中德 19 21 96— 00年双边 贸易进行实证分
析, 结果 表 明 ,IC5 ST 、IC7 S C8 四类 工 业 制 成 品贸 易 的主 要 形 式 是产 业 内 贸易 , 且 ST 、IC6 S 、I 这 T T 而
产 品 既 进 口 又 出 口 的 现 象 , 为 产 业 内 贸 易 称 (nr n ut rd ) 作 为 当代 国 际 贸 易 理 it a—id s y t e 。 r a 论 之 一 ,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从 产 品 差 异 性 、 模 产 规
中德合作调研报告
中德合作调研报告中德合作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中德合作的调研,我们小组针对这一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我们对中德合作的调研报告。
中德合作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一合作模式已经有着长达数十年的历史,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众多领域展开合作。
中德合作成果丰硕,双方互利共赢。
首先,中德合作在经贸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两国在贸易往来方面密切合作,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德国的制造业技术领先,在中国市场受到广泛的欢迎。
中德之间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商品贸易,还包括投资、项目合作等。
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中国企业也通过与德国企业的合作提高了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
其次,中德合作在科技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
德国是世界科技强国之一,中德之间在科技创新和科研合作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德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在全球享有盛誉,与中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加强了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
中德科技合作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科技研究方面,还有许多具体项目的合作,如共同研发新技术、共建科技园区等。
再次,中德合作在教育领域有着长期的合作。
德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世界闻名,吸引了众多中国学生前往德国留学。
同时,德国对中国学生的接纳力度也增加,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的留学机会。
中德之间的教育合作不仅仅是学生的互流,还包括学术研讨、教师交流等方面。
中德的教育合作有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深化。
最后,中德合作在文化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德两国文化的交流在过去几十年间有了显著的提升。
中文与德文的教育互换、中德电影节的举办、两国之间的文化展览等活动,促进了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文化交流的深化有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友好的相处。
中德合作是一个互利共赢的模式,为两国带来了许多利益。
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经济的繁荣,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德合作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
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近十年来 , 中国与德 国的产业 内贸 易一直 处于 较高
的水平 , 为更加深入地 了解 中德制 造业产 业 内贸易 的相 关影 响因素 , 综合 已有 的产业 内贸易相关 结论 及研究 成
入, 计算公式为 :
中国与德国国民平均收入 =
果, 本文选取 中德人 均收 入 、 平 均 国民生产 总值 的差值 、
对 外镱
【 国际经贸】
2 0 1 5 年 第 8 期・ 总 第 2 5 4 期
中国与德 国制 造业 产业 内贸易实证研 究
田爱 国
( 齐齐哈尔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黑龙江 齐齐 哈尔 1 6 1 0 0 6 )
[ 摘 要 ]选取 2 0 0 2 -2 0 1 1 年相 关数据 , 采用 E v i e w s 7 . 0计量软件 实证分析 中国与德 国制造业产业 内贸 易指数与 6个影响 因素之间的关 系。结果显示 , 近年来 中德制造业产业 内贸易呈现 出较 高的水平 , 两国国 民
2 .模 型 的选 定 及 相 关检 验
均差异就会减小 。反之 , 产业 内贸易突 出表现 为水 平型 , 则两 国之 间的产 业 内贸易 总成交量 会剧 减 , 两 国的的产业 内 贸易得到大跨步 的提 升 , 公式为 : 中国与德 国市场 规模 的平均 差异 =I 中国 国民生产
平均收入促进 了两 国间制造 业的产业 内贸易 ; 两 国对差异性产品的需求还有待增加 ; 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值
上升会 引领 中德 市场规模 不断扩大 , 继 而推动 了社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升级 ; 德 国对我 国的投资会促进 产 业 内贸易的发展 。并从 两 国政 府、 企业和跨文化 交流方 面提 出促进 两国制造业产业 内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 [ 关键词 ] 中国; 德 国; 制造业 ; 产业 内贸易; 实证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F 0 6 2 . 9 A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 0 9 5—3 2 8 3 ( 2 0 1 5 ) 0 8— 0 0 1 0— 0 3 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之一就是 中国与德国的 国民平均 收
中德机械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
1.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实际是各种形式技术的 流动。
2.技术贸易促进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3.技术贸易加速了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4.技术贸易成为疏通商品贸易渠道的手段。
国际技术贸易的作用
数据来源:comtrade(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
目前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特点:
一、企业技术改造成效明显,制造水平大幅提 高。(目前,纺织机械行业加工设备精加工工艺先进,行业发
展潜力很大。)
二、纺织机械行业区域性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 。 ( 近几年,随着沿海地区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江苏、浙
江以及广东和福建的纺织业发展很快。)
2.在新材料、新工艺、新 的制造技术方面有明显优 势。
我国纺织机械的发展情况
据纺织机械协会统计的583家纺织机械生产企 业 (其中大型企业6个,中型企业207个,小型 企业370个),全国生产各类纺织机械、器材、 转配件、仪器仪表电器和各类配套产品的生产 厂约在1600余家,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 2003年纺织机械产品销售在350亿元以上.
中德机械贸易
目录
前言(中国与德国机械产品现状) 我国纺织机械的发展情况 我国进口纺织机械产品和技术的原因 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联系
前言
德国是世界机械制造知名大国,同时也是世界 纺机生产大国。
德国纺机厂商一直处于竞争的不败之地的法宝 是先进的专长技术!随着纺织品在高科技领域 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纺织品质量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纺织设备也必须达到相应 的质量水平。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生产经历 多个工序,这需要使用多种高效高质量的机械 设备。
当前机电行业贸易壁垒探究
当前机电行业贸易壁垒探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壁垒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机电行业是中国的重要支柱产业,由于机电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使得机电行业的贸易壁垒尤为突出。
本文将从当前机电行业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原因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当前机电行业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1.贸易救济措施受到国外限制性措施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通过采用贸易救济措施,对进口机电产品施加限制,包括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全国民主党同盟判断规则等。
例如,2018年,美国提高对多个中国制造固体轮胎和锁具产品的反倾销税率,其税率高达20%,严重影响了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2.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是目前机电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
由于国外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领域,国外企业采用智力贸易、专利技术、软件技术等手段,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压制中国机电产品的发展。
例如,2019年初,ABB公司在中国推出了一系列适用于5G网络技术的机器人产品,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3.非关税壁垒除了技术和贸易救济措施,机电行业还存在着非关税壁垒。
这些非关税壁垒主要针对进口机电产品,包括制度壁垒、标准化壁垒和环境壁垒等。
例如,欧盟对进口机电产品标准要求较高,而且规定进口机电产品需要经过CE认证,这增加了由中国制造商进入欧盟市场的难度。
二、机电行业贸易壁垒的原因1.市场竞争当前,全球机电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各个国家纷纷构建起自己的机电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因此,为了保障本国企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机电产品,从而保护本国机电行业的利益。
2.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国际机电产品市场,制度和标准的差异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发达国家利用专利技术、软件技术和智力贸易等手段,侵犯中国机电产品的知识产权,通过非法侵占技术、抄袭技术、不公正竞争等手段削弱中国的市场竞争力。
中德产业研究报告
中德产业研究报告中德产业研究报告一、引言中德关系是中国与欧洲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德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使得两国产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产业研究成为中德合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汽车产业中德汽车产业合作是两国经贸合作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和制造商。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中德双方在汽车设计、制造、技术研发、智能网联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例如,宝马、奔驰等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生产销售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汽车产品。
三、机械制造业中德机械制造业合作也非常紧密。
德国机械制造业一直以来以技术先进、高质量著称,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机械制造企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
中德双方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技术交流、设备购买和制造基地建设等方面。
德国机械制造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为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新能源产业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德新能源产业合作也日益活跃。
德国在新能源技术和工程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则是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中德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领域。
德国企业在技术研发、设备供应和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五、高技术产业中德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也十分紧密。
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中国也在高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德双方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科技合作。
对于中国来说,德国的技术和经验对于推动自身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结论:中德产业研究报告充分说明了中德产业关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双方在不同领域的合作。
中德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两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动力。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德产业合作将进一步拓展与加强,为两国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德产品内贸易的开题报告
中德产品内贸易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德两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在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
在产品贸易方面,两国之间的外贸合作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水平。
然而,随着两国内需市场的扩大和消费升级,中德之间的产品内贸易也逐渐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对于中德产品内贸易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方面,中德之间的产品内贸易增长,可以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德产品内贸易的机制和方式,可以为深化中德经济合作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国家之间的产品内贸易提供了启示。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德之间产品内贸易的现状、特点、机制和影响因素,探讨如何加强中德产品内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德经济合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中德产品内贸易的概况:包括产品种类、贸易规模、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分析,概述中德产品内贸易的总体情况和特点。
2. 产品内贸易的机制和方式:重点分析中德产品内贸易的机制和方式,探讨其特点和优势,评估两国之间产品内贸易的发展前景。
3. 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外部和内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德产品内贸易发展的问题和瓶颈,探讨各种因素对中德产品内贸易的影响程度、关系以及对策。
4. 加强产品内贸易的措施:在对中德产品内贸易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中德产品内贸易合作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文献研究旨在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提取有关中德产品内贸易的相关信息,包括各种官方和非官方数据、统计年鉴等。
数据统计则主要针对中德两国之间的内贸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
案例分析则旨在从中德产品内贸易的典型案例中,抽象出有关中德产品内贸易机制和方式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数据和案例,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和分类。
2. 对中德产品内贸易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和分析。
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一、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概况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进出口贸易关系,进出口额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 后,两国之间贸易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而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两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占很大比重。
本人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收集到近16年来中德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后得到的统计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都有巨幅的增额,增长率的变动则与国际贸易形势相关,在贸易不景气的年份,贸易额下降,例如2009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在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逆差,且差额较大,在机电产品的巨额逆差也是我国对德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IIT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给定产业内同类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一直占据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位置,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具有利益大,调整成本小等优势,成为各国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选择。
笔者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衡量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其表达式如下:GL=1-(|X-M|/(X+M )),其中X、M 分别代表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GL 指数越接近于1,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越接近于0,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
由图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5年中德两国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保持在0.6至0.9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0.96,随后呈下降趋势,直至2015年才开始回升,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形势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恶化,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受到影响。
图1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2000年-2015年)资料来源:根据UNComtrade 官网数据计算得二、各章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情况分析笔者根据2008年-2014年的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并对不同的机电产品(按照HS 编码,第84、85、86、87、88、89、90章的产品都属于机电产品)分别测算其G-L 指数。
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德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德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制造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对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也是德国企业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在制造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机会。
然而,目前对于中德制造业的内贸易研究还比较少,缺乏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因此,本研究拟对中德制造业的内贸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情况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有助于促进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了解中德制造业的内贸易情况,分析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合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中德制造业的产业特点和概况:分析中德两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双方在制造业领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中德制造业内贸易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中德制造业之间的内贸易情况、品种、规模、占比等方面的情况,探究其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 中德制造业内贸易的驱动因素和机制:深入剖析中德制造业之间的内贸易驱动因素和机制,包括经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因素,探究其作用和影响。
4. 中德制造业内贸易的挑战和对策:分析中德制造业内贸易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包括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数据统计和专家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1. 文献调研:收集和梳理中德制造业内贸易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政策文件、报告、论文等,了解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中德制造业内贸易案例,深入分析其发展历程、模式和成果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提供具体案例支持。
3. 数据统计:整理和分析中德制造业内贸易相关的统计数据,了解其现状、规模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情况。
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论文
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论文摘要:中日是亚洲两个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机电产品产业是两国之间的重要贸易领域。
本论文旨在研究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合作。
一、引言中日两国一直都是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机电产品产业是两国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机电产品主要包括电机、发电设备、通讯设备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制造业、能源、通信等。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日机电产品的贸易情况,探讨两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1.产业规模与增长趋势中日机电产品产业规模庞大,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以中国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电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的机电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而日本的机电产品制造技术和创新能力也非常强大,可以满足中国市场对高品质机电产品的需求。
2.产品贸易结构三、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1.贸易不平衡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着明显的贸易不平衡。
中国对日本的机电产品出口规模远大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规模。
这主要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定位为全球工厂,大量出口机电产品给全球市场,其中包括日本市场。
而日本则更多地依赖中国市场,向中国出口机电产品。
2.技术壁垒四、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建议1.拓展产品贸易领域2.减少贸易壁垒3.提升贸易平衡结论: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是两国重要的贸易合作领域。
通过深入了解贸易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能够为进一步促进中日机电产品产业的合作提供参考。
双方应加强合作、拓展贸易领域,并减少贸易壁垒,以实现更加平衡和合作的中日机电产品贸易关系。
中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中泰机电产品产业是中国泰国两国经贸合作中最具实力和活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加强,双边贸易规模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中泰机电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中泰双方在贸易、产业、技术等多个领域进行合作,机电产品产业的内贸易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中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深入探究中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现状、问题和趋势,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决策和战略布局,促进双方的合作与发展;另一方面,研究中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特点和规律,对于促进双方的贸易便利化、提升双边贸易水平、拓展市场以及实现互利共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以中泰机电产品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泰机电产品内贸易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研,掌握双方机电产品内贸易的规模、品种、地区等情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2. 中泰机电产品内贸易的模式和特点。
以中泰机电产品内贸易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其内贸易的模式、利益分配、价值链形态等特征,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3. 中泰机电产品内贸易的政策环境分析。
分析中泰两国关于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优惠政策,探讨其中的矛盾和互补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4. 中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风险管理。
分析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突出贸易保险在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本研究采取文献法、调研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整合大量的数据和实际案例,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得出以下成果:1. 全面了解中泰机电产品内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企业制定战略和规划发展提供依据。
2. 总结中泰机电产品内贸易的模式和特点,为企业进行内贸易业务拓展提供参考。
3. 分析中泰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政策环境,为企业把握相关政策和资源提供支持。
中国与欧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与欧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题目:中国与欧盟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研究背景:机电产品是两个经济体中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和欧盟都拥有庞大的机电产品市场和制造业,双方在机电产品贸易上的合作关系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双方竞争也非常激烈。
因此,研究中国和欧盟机电产品产业的内贸易情况,对于深入了解双方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态势和趋势,构建和谐的中欧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介绍中欧机电产品的基本情况,包括机电产品的定义、分类、特点等,分析中欧机电产品产业的地位、发展状况和优劣势。
2. 分析中欧机电产品的贸易模式,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加工贸易、技术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情况,深入研究中欧机电产品贸易的特点、趋势和变化。
3. 探讨中欧机电产品的贸易竞争和合作,分析双方在机电产品贸易中的竞争和合作关系,探讨双方在贸易合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双方合作的建议。
4. 分析中欧机电产品的贸易政策,深入剖析双方机电产品贸易政策的优劣、差异、变化等,为双方政府指导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参考。
5. 分析中欧机电产品的贸易影响,分析中欧机电产品贸易对双方经济、产业、市场、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探讨相应应对措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数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方法,以深入研究中欧机电产品产业的内贸易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双方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欧机电产品产业的内贸易情况,掌握双方在机电产品贸易上的发展趋势和优势,提出有效的合作建议,促进中欧机电产品产业的进一步合作发展,推进中欧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中欧关系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作者:郭椋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03期摘要:中德两国都是机电产品出口大国,机电产品在中德货物进出口贸易额中占绝大比重,本文通过对2000年至2015年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得出中德机电产品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产业内贸易,且两国机电产品贸易的产业内水平指数基本保持较高的值,但根据HS编码分类,七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却有显著的差异,有些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一些却很低,说明我国与德国的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最后,本文根据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我国与德国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
关键词:中德贸易;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一、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概况中德两国自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进出口贸易关系,进出口额基本保持稳定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两国之间贸易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而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德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两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中,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占很大比重。
本人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收集到近16年来中德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后得到的统计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都有巨幅的增额,增长率的变动则与国际贸易形势相关,在贸易不景气的年份,贸易额下降,例如2009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在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逆差,且差额较大,在机电产品的巨额逆差也是我国对德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II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给定产业内同类产品同时进口和出口的活动。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内贸易一直占据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位置,产业内贸易相对于产业间贸易而言具有利益大,调整成本小等优势,成为各国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选择。
笔者采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衡量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指标,其表达式如下:GL=1-(|X-M|/(X+M)),其中X、M分别代表产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GL指数越接近于1,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越接近于0,则说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
由图1,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5年中德两国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保持在0.6至0.9之间,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0.96,随后呈下降趋势,直至2015年才开始回升,主要原因是国际贸易形势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恶化,两国进出口贸易额受到影响。
二、各章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情况分析笔者根据2008年-2014年的中德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整理,并对不同的机电产品(按照HS编码,第84、85、86、87、88、89、90章的产品都属于机电产品)分别测算其G-L 指数。
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
虽然中德机电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但具体各章节的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却出现了极不均衡的情况,部分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高,部分则非常低;且我国对德国各章节的机电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也有不同的数量表现特征。
第84章产品主要为核反应堆、锅炉、机器、机械器具及其零件,从图二中可以看出,2000年-2002年这三年中,此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偏低,在0.4至0.45之间,到2003年,升至0.61,之后该章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保持在0.75的平均水平。
另外,在这一章的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存在长年的较大逆差(平均逆差为每年5960百万美元),我国该章产品在2000年-2002年阶段与德国的对应产品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直至03年后,我国的此类机电产品竞争力逐渐提升,与德国的贸易显现出竞争性的趋势。
第85章产品主要为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
在这一类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从2000年到2015年的平均水平来看),基本处于0.8的平均水平。
我国处于顺差地位,且差额较大(平均每年2826百万美元),这也是在机电产品中,顺差额最大的一类产品,但依然远低于其他章类机电产品德国对我国的顺差额。
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机、电器设备及其零件这一章类机电产品属于数据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相对于德国,有较大的劳动力要素优势,因此德国从我国进口较多该类产品,但另一方面,此类产品价格较低,所以顺差额并不高。
德国向我过出口的产品大多价格高,附加值高,即使数量较少,金额却不低。
第86章的主要产品为铁道及电车道机车、车辆及其零件;铁道及电车道轨道固定装置及其零件、附件;各种机械(包括电动机械)交通信号设备。
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历年数据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较高的水平。
对于这一类产品的贸易差额,变化亦较大,在部分年份,我国对德国顺差,但大多数的年份,我国对德国逆差。
在这一类机电产品中,我国的产品与德国的产品存在较大的竞争性,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创新、进步,我国对德出口数额增大,例如,在2015年,我国对德顺差(41.15百万美元)。
因此我国可以重点扶持这一产业,以增强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
第87章的主要产品为车辆及其零件、附件(铁道及电车道车辆除外),这一类是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的产品之一,产业内贸易指数在0.1至0.3之间浮动。
在该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德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越来越大,在波动中上升(平均逆差额为每年10194百万美元)。
这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汽车的消费量大幅增加有关。
另一方面,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汽车产业是其优势产业,具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因此,在这一类机电产品中,我国与德国的差距较大,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第88章的主要产品为航空器、航天器及其零件。
这一类机电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极低,基本低于0.1(除去03、07年),接近于产业间贸易,我国长年对德国逆差,且逆差额呈上升趋势。
航空航天器是高技术产品,科技含量及附加值高,我国在这一方面的能力还较弱,所以从德国进口较多,出口极少。
在这一类产品的贸易中,两国呈现出的是一种互补性的贸易,针对这一类机电产品,我国应当注重学习、研发,以提高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水平,改变我国一直处于几乎净进口的处境。
第89章的产品主要为船舶及浮动结构体,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2000年-2014年一直较低,低于0.2,但2015年,突然骤升至0.7,主要原因是2015年中国对德出口该产品的金额大幅下降,从2011年开始,中国对德出口该产品的金额下降,直至2015年,下降至历史最低,因此产业内贸易指数升高。
总体来看,德国对我国的船舶产品的依赖性较强,从我国进口大量船舶,在2010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下降,说明我国的船舶向德国出口的优势在逐渐消失。
第90章的主要产品为光学、照相、电影、计量、检验、医疗或外科用仪器及设备、精密仪器及设备;上述物品的零件、附件。
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与航空航天器类似。
此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指数在0.5之间浮动,进出口差额方面,我国对德国逆差,且在2015年之前逆差一直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出现明显的下降。
可以说在这一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我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提升,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望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1.结论(1)中德两国机电产品贸易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两国机电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呈现的竞争性不强,但有增强趋势,如技术含量较高的HS90章产品的贸易,我国的弱势地位正在得到改善。
中德机电产品贸易总金额逐年增大,但我国对德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也在逐年增大。
具体到各章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对于大部分(HS84章、HS86章、HS87章、HS88章、HS90章)的机电产品,我国对德国逆差。
(2)中德机电产品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高,但从具体的机电产品来看,则表现出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情况。
有些机电产品的贸易为产业内贸易,如HS85章,此类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些则为产业间贸易,如HS89章,HS90章,主要为产业间贸易的产品多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我国从德国进口较多,向德国出口很少。
(3)中德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幅度较大,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不同年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001年至2007年,产业内贸易水平平稳上升,2008年至2014年则下降,直至2015年开始回升。
2.建议(1)我国要不断发展经济,促进经济转型,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缩小与德国之间的差距,这是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的根本办法。
一般来说,根据林德的需求相似理论,产业内贸易多发生在经济水平相当的国家或者发达国家之间,虽然我过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各方面的衡量标准来看,我国与德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引导资金流向符合机电产品发展目标的领域。
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利率、税率、贴息等手段,对符合机电产品发展目标的产品进行扶持,引导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升级,促进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平衡。
(3)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有两类机电产品是德国从我国进口数量超过出口,虽然该两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我国可以在此基础上,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逐渐延伸。
(4)培育高端机电产业科技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管理经验,加强自主创新研发力度,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
参考文献:[1]张群,张曙霄.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的中德出口商品结构比较[J].商业研究,2014(08)[2]黄洁,尹雄燕,金丽.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04)[3]秦熠群,金哲松.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03)[4]张志敏,李秀婷,刘皇.实现机电产品出口模式升级和转换的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2013(11)[5]王正明,陈琳.两岸机电产品进出口产业内贸易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6]孙楚仁.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德贸易[J].国际贸易问题,2009(07)[7]张乃丽,崔小秀.中国机电产品显性比较优势变动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09,06(08)[8]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石芳芳.中的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基于美国市场的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