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分析和预防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和预防中铁十三局集团广州地铁项目部姚明会谈家龙【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工艺,盾构姿态控制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隧道管片上浮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对策,对盾构法隧道施工中控制管片上浮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盾构法施工管片上浮和预防1 前言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多数情况下是发生在硬岩地段,尤其在下坡段,跟踪测量结果显示,在脱出盾尾后24小时(掘进12环左右)内管片上浮值就可以达到80~100mm,在随后的时间里管片上浮速度有所减慢,在36小时后管片上浮量基本达到稳定。
管片上浮主要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片衬砌注浆质量、盾构机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结合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仑大盾构区间隧道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盾构姿态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重点对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管片上浮的现象、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解决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2 工程概况及地质分析2.1工程概况仑大盾构区间线路位于广州城市中心区东南侧,属珠江三角洲平原区的珠江水网带北缘,地形略有起伏,为河流和低丘地带。
区间隧道两次过山,两次过河,两次过村,一次过站。
隧道右线长2301.3m,左线隧道长2298.275m。
设竖曲线4个,最小竖曲线半径为3000m,最大纵坡为42.65‰。
最小平面曲线半径800m。
区间隧道平面总体走向为“V”字形,纵断面总体走向为“W”字形。
区间线路间距为12.7m~15.7m。
2.2线路区间工程及水文地质分析本区间隧道穿越地层分布不均匀,地层分布复杂,分界不明显,起伏变化大。
隧道主要穿过<8Z>中风化混合岩、<9Z>微风化混合岩地层。
<8Z>地层起伏较大,隧道中有<7Z>地层出露,厚度约2m-7m。
盾构管片上浮控制措施
盾构管片上浮控制措施摘要: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是盾构施工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技术性问题,本文结合南宁市轨道交通4号线通大区间施工案列为基础,对区间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同步注浆、二次注浆以及盾构姿态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盾构管片上浮控制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管片上浮;同步注浆;二次注浆;盾构姿态;控制措施伴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盾构法施工以其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快速、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施工工法,在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技术性问题,管片上浮不仅仅会影响成型隧道轴线偏差,还会导致管片产生大量错台、破损等质量问题。
南宁市轨道交通4号线通大区间右线在293环-332环段主要是中风化泥灰岩地层,岩质坚硬,属于稳定围岩,盾构掘进至此区域段时有明显管片上浮现象,在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主要受工程水文地质、管片衬砌壁后注浆质量、盾构掘进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现以此为例,从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及盾构姿态等方面入手,重点对盾构施工过程中的管片上浮现象、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为解决盾构施工管片上浮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及建议。
1、工程概况及水文地质概况1.1工程概况本区间为两条单洞单线圆形盾构隧道,线间距14.0~17.0m,曲线最小半径为400m;线路纵断面先以2‰出通源路站,之后分别以30‰和10‰坡向下,最后以2‰的坡上提升到达大沙田站。
整个区间隧道的覆土厚度为8.0~24.0m。
右线设计起止里程为YK7+778.077~YK9+340.499,区间长度1562.422m,本区间右线隧道采用中铁装备103#盾构机掘进,开挖直径为6280mm。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此区段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风化泥灰岩、强风化泥灰岩、全风化泥灰岩、杂填土、圆砾填土层,盾构穿越地层为中风化泥灰岩。
此区段地下水类型主要是上层滞水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隧道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下。
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分析
盾构推进施工过程中隧道管片上浮问题分析摘要: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和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文章从盾构工法特性、衬背注浆、盾构姿态及线路走向等影响因素着手,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产生上浮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上浮,位移控制1前言近年来在我国上海等软土地区城市地铁建设中,常常会遇到盾构隧道在施工阶段的上浮问题,严重者甚至要通过调坡等来满足线路设计要求。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位移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盾构隧道的上浮问题主要由于隧道在地层中失去抗浮能力所致,它受盾构衬砌同步注浆、盾构工法特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盾构姿态和线路走向等因素影响。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VI标区间隧道所在工程区域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差、地下水位高、埋深浅、急曲线、大坡度设计线路等特点,致使施工阶段隧道上浮量最大达到9cm.因此,本文结合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段VI标区间隧道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盾构姿态及线路走向等方面着手,重点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产生上浮的现象、原因及施工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为解决软土地区盾构隧道上浮问题提供一些建议.2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分析2。
1工程概况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工程Ⅵ标区间盾构隧道单线全长1258米,区间隧道平面总体走向呈“C”字形,纵断面总体走向呈“V"字形。
隧道最大覆土厚度约为15.5米,隧道水平曲线最小转弯半径为399。
851米,最大纵坡为37%。
隧道外径为6200mm,内径为5500mm,衬砌为环宽1200mm的通缝管片,管片采用通缝拼装,M30双头直螺栓联接;环缝及纵缝间防水材料采用三元乙丙弹性密封垫.2.2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本区段隧道埋深中间深,两端浅,隧道顶板标高—1。
361~-11.129m。
盾构隧道穿越地层分布较稳定,分层界限明显,土层起伏变化不大。
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上浮的力学分析
材料与设备
盾构隧道施工的主要材料包括管片、衬砌、防水材料等。其中,管片是盾构 隧道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通常由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 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管片需要与盾构机配合使用,通过拼装成环来形成隧道 的主体结构。
盾构机是盾构隧道施工的核心设备,主要由刀盘、盾构壳、拼装机等组成。 在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刀盘切削土体,盾构壳保护开挖面,拼装机则负责将管 片拼装成环。此外,还需要通风设备、给水设备、起重设备等辅助设备来完成盾 构隧道施工。
参考内容
一、引入
盾构隧道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工程建设形式,其隧道衬砌通常由一系列管片拼 接而成。管片接头作为隧道衬砌的关键部位,其抗剪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隧道的 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剪力学性能具有重 要意义。
二、抗剪力学性能分析
盾构隧道管片接头抗剪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剪承载力和剪切变形两个方面。 抗剪承载力是指管片接头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是评价接头 性能的重要指标。而剪切变形则反映了管片接头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时的变形程度, 其大小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整体稳定性。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实验模拟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铁路盾构隧道管片结构 接缝的力学行为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实验模拟获取管片接缝在不同荷载条件下 的变形、开裂、疲劳等性能数据;其次,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 分析,探讨管片接缝力学行为的规律和特点;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实践,对实验 结果进行验证和应用。
4、改进管片连接方式:采用更加可靠的连接方式,提高管片的整体性和稳 定性,降低上浮的可能性。
5、增加止水措施:在掘进过程中加强止水措施,降低地下水压力对管片的 作用。
结论
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上浮是一个常见的力学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 以通过优化掘进参数、加强地表沉降控制、增加管片配重、改进管片连接方式和 增加止水措施等手段来降低管片上浮的可能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 种因素,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工程中遇到的管片上浮问题 �主要从盾构机械� 壁后注浆 �盾构姿态等方面查找原因并进行分析研究 � 提出了相应的控制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的技术措施 � 实践证明所制定的措施是可行 � 有效的 �并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 关键词 � 盾构隧道 � 管片上浮 �同步注浆 �盾构姿态 �控制 中图分类号 � 455. 4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1 00 9� 7767 �2 01 0 �03� 012 3� 0 3
� � � � 道的 抗渗 性 要达 到上 述目的 关 键问 题是 选择 的注 降低 浮力 此方� 法造 成部 分管 片出 现破 裂且 与设 计轴
� � � 浆浆液应满足 1 )必须具有充填性 )应具有一定的 线不 符 无 法真 正解 决管 片的 上浮 问题
� � 管 片上 浮原 因分 析 � 和易 性且离 析少 )应 及早 凝固 且有 一定 的早 期强 度
20 1 0 年第 3 期 (5 月 )第28卷
12 3
隧道与地下工程
T & E
0� 0图 1 所示破 Nhomakorabea 严重部 分管 片测 量的 相对 上浮 量如
盾构 隧 道出 现 管片 上 浮后 采 取压 低 盾 构 推进 轴
壁 后注 浆
� � 壁后注 浆的 目的 主要 是 一是防 止地 层变 形 二是 线方 法 控制 隧 道上 浮 量 在设 计 轴线 范 围之 内 并对 部 分 上浮 较 大 管 片 采 取 打 开 � 底部管片拼装孔泄压方法 确保 管 片的 稳 定 (位 移变 形 )和 受 力均 匀 三 是 提 高隧
控制 等 方面 分 析管 片 上 浮的 原 因� 并提 出 了 控 制管 片 上浮 的针 对性 措施 � 属中 压 缩 性土 � 该场 地 类别 为Ⅲ 类 � 场地 土 类 型 为中 软 土 �场 地 饱 和 的 粉 土 和 砂 土 均 不 液化 �该 区 间 隧 道 结构 在地 下稳 定水 位以 上� 该 工 程 隧 道 管 片上 浮 区 段 地 层 主 要 为 �层 粉 质 黏土 和�1 层 粉 土 及�2 层 粉细 砂 �属 中 压缩 性 土 �地 下稳 定水 位在 隧道 结构 以下 � �右 线 长 度 1 8 72. 057 �
盾构隧道上浮解决措施
盾构隧道上浮解决措施
(1)问题分析
在隧道掘进施工中,拼装后的成形隧道或多或少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根据施工经验隧道产生的上浮现象比较常见,而隧道的上浮会对隧道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分析其成因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本工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2)总结以往施工经验,该现象产生的成因有如下几点:
①对于盾构掘进后的建筑空隙浆液没有及时填充;
②由于建筑空隙的存在致使地下水、裂隙水的涌入造成隧道上浮;
③浆液凝固时间长;
④盾构掘进速度过快;
(3)施工技术措施
为了减少隧道的上浮量,使隧道尽快稳定,控制隧道可能会发生上浮的现象,确保隧道的稳定。
因此采取下列措施:
①施工期间严格控制隧道轴线,使盾构尽量沿着设计轴线推进,每环均匀纠偏,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②均衡施工,必要时减慢隧道掘进速度,让填充的浆液有充足的时间凝固,确保拼装好的管片稳定性。
③根据推进监测的结果对注浆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如调整注浆部位、注浆量、配制快凝及提高早期强度的浆液等。
④为了正确观测隧道纵向变形,消除潮汐对隧道的影响,正确地判断隧道是否稳定,必要时采用连通管进行纵向变形监测。
⑤加强对管片的监测工作,以指导盾构机姿态调整,如果出现管片上浮和下沉量突变,则应加大监测频次,并采取二次压注双液浆的方法对管片进行稳定,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⑥在盾构刚始发掘进时,由于盾构处于试推进阶段,所以盾构掘进较慢,有利于隧道的稳定。
另外,由于试推进本身的目的就在于摸索盾构对本标段地层的适应性,所以在掘进此段时,可以通过加强监测,制定相应的对策如壁后二次注浆、调整浆液配比、调整注浆位置等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摘要】本文以成都地铁施工案列为基础,对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上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同步注浆、管片姿态等方面提出控制及处理隧道管片上浮的针对性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盾构;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处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安全、环保意识得加强,盾构法施工以其影响面小、安全、快速等优点,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首选。
盾构施工过程中,拼装完成的管片不时会出现局部或整体上浮。
本文结合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土建03标盾构隧道工程实例,就施工期间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机理及控制进行研究探讨,力求为解决同类型盾构施工中管片上浮问题提供一些方法借鉴和建议。
0.工程概述成都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03标“保安村~龙泉东站”盾构区间长1490.108m,隧道埋深8.6m~17.40m;区间线路从保安村站以20‰坡度下坡至YDK54+100.00,随后以28‰坡度上坡至YDK55+050.00,最后再以2‰坡度下坡至龙泉东站。
本线路穿越地层均为成都地区典型的砂卵石地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补给性强。
施工过程当中,隧道左、右线在里程YDK53+300.00~330.00、YDK53+420.00~435.00处下坡段掘进时,管片均不同程度上浮7~9cm,导致隧道管片局部接缝出现错台超限、破损严重现象,对工程外观和实体质量均造成不良影响。
1.盾构管片上浮的原因分析盾构管片上浮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
就本工程本区段而言,产生盾构管片上浮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1地下水作用力概述中已经提及,成都地区地层含水量丰富,且本文所述地铁施工里程正好位于区间线路的下坡地段,在下坡段的掘进施工中,地下水由于自身向低处流淌的特性,大量汇集于盾构机作业位置。
盾构机械设计制造时,为保证顺利掘进和管片拼装空间,盾构机的切削刀盘直径D与隧道衬砌管片的外径d有一定的差值(14cm),这就导致管片在脱出盾尾后,其实际处于四周无约束的状态。
盾构隧道盾尾管片上浮机理与控制
供 的最 小剪 切强 度 。但 其 没有 考虑 浆液 自身 重力 的
影 响 ,认为浆 液从 拱顶 到 拱底 的流 动过程 中 ,由于
管 片 向上运 动 的 那部 分 隧道 上 浮 。工 程 实 践 表 明 , 在 隧道 覆土 深度 较 大的情 况下 ,盾 尾 空隙 内隧道 的 上浮 ( 第 1阶段 )才 是盾 尾后 方 隧道上 浮 的主要 原 因 。本 文 的研 究 工 作 针 对 隧 道 第 l阶 段 上 浮 而 展
6 0
中
国
铁
道
科
学
第 3 4卷
开的。
式 中 :R。 为 管 片 外 半 径 ,ml z 为 单 环 管 片长 度 , m; 为管 片 范 围 内 隧 道 的平 均 密 度 ,k g・m_ ; 1 0 空和 P c分别 为空气 密度 、衬砌 密度 ,k g・ m 。 假定 盾尾空 隙处 于理想 充填状 态 ,浆液 充填 率
到 了盾尾 后方 管 片 的上 浮 范 围 ;最后 在考 虑管 片纵
层 变形 越来 越 突 出 ,而 盾尾 处 引起 的地层 变形 又 主 要 取决 于 同 步 注 浆 效 果 的 好 坏l 】 ] 。大 量 研 究 表 明l 3 ] ,在盾 尾后 方 一 定 距 离 以 内 ,管 片 受 到 向 上
的浮托 力 而 出现位 移 ,可能 导致 隧道偏 离设 计 轴线 和管 片 附加应力 的产 生 ,进 而导致 管 片错 台 、裂缝 与渗漏 现 象 。
向约束 的前提 下 ,得 出维 持隧道 抗 浮稳定 需要 的浆
液最 小屈 服强 度 ,并 明确 了盾尾 后方 管片抗 浮稳定
的控 制方 向。
盾 构 掘进对 周 围地层 的扰动 主要 集 中在 掘削 面 与盾尾 处 。随着盾 构施 工技 术 的不 断发展 ,在 掘 削 面稳定 性 得到 有效 控制 的前 提下 ,盾 尾处 导致 的地
盾构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盾构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盾构隧道管片位移控制是确保隧道线型符合设计要求、满足隧道建筑限界的关键,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管片位移多数情况下表现为管片上浮,主要受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衬背注浆质量、盾构姿态控制等方面下的影响;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多数情况下是发生在硬岩地段,尤其在坡段,跟踪测量结果显示,在脱出盾尾后24小时(掘进12环左右)内管片上浮值就可以达到80~100mm,在随后的时间里管片上浮速度有所减慢,在36小时后管片上浮量基本达到稳定。
管片上浮主要受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管片衬砌注浆质量、盾构机姿态控制等方面的影响。
位移严重者不得不通过调整线路来解决问题。
《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管片拼装后,隧道轴线的高程和水平位移不得超过±50mm。
此文结合拟建的TJ09标盾构隧道工程,对地层性质、覆土厚度、注浆材料等因素对管片上浮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管片上浮的根本原因,可为制定控制管片上浮的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1、管片上浮原因分析(1)盾构机切削刀盘直径D与隧道管片外径d有一定的差值,当管片脱出盾尾后,管片与地层间产生一环形建筑空间。
不及时填充此空间,就给管片提供了上浮条件。
(2)所有管片运动都与受力不平衡有关。
(3)根据力学原理可知,衬砌环脱出盾尾时的衬砌环受力处于不平衡状态,衬砌环有发生运动的趋势。
对软弱地层中的隧道,衬砌环脱出盾尾时受到地层作用,当地层向上作用力的合力与衬砌白霞的差值大于地层对衬砌环的摩擦力时,衬砌环将发生上浮。
衬砌环上浮的结果引起地层应力的再次重分布,表现为隧底地层凶应力释放而产生向上的位移,同时隧道顶部地层应力增加,上方覆土也随之隆起。
随着地层应力的调整,衬砌环受到的竖向合力,逐渐减小,最终衬砌结构和地层达到了新的平衡而停止运动,可见软弱地层中管片上浮的发生是(4)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重分布的结果。
由于在土质地层中,地层应力释放、调整的过程较为缓慢,所以盾构管片的上浮从脱出盾尾开始,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才会结束。
盾构工法中管片上浮机理及技术措施综述
盾构工法中管片上浮机理及技术措施综述摘要:管片上浮会带来很多质量问题(管片渗漏、破损、隧道轴线偏位等),所以施工中须采取相关技术措施控制管片上浮。
本文结合佛山地铁三号线兴业路~太平盾构区间工程实例,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的现象、原因及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控制管片上浮措施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注浆;配合比1.前言本文主要依据施工项目为佛山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监理3106标兴业路~太平站盾构区间,穿越地层主要为<8-2><8-3>中风化粗砂岩。
该区间在推进过程中管片出现了上浮,且最大上浮量达到110mm。
本文结合兴~太区间实际施工情况对管片上浮及预防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
2.管片上浮因素及机理2.1同步注浆本区间盾构机刀盘开挖直径为6280mm,而管片的外径为 6000mm,因此管片脱出盾尾后,会造成开挖土体与拼装完成的管片外径周圈平均有140mm的空隙,需同步注入砂浆进行填充。
在同步注浆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会造成管片脱出盾尾后上浮:(1)砂浆浆液上浮力因为砂浆本身在注入管片与地层的建筑空隙后不会立刻凝固,仍然会以液体状态存在数小时,而此时液体状的砂浆则对管片产生较大的浮力,引起管片脱出盾尾后上浮。
(2)注浆压力选取不当盾构机注浆管路一般分为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路。
当左下、右下两路注浆管路压力过大时,管片底部浆液过于充盈,必然会给管片一个向上的力,导致管片上浮。
2.2地层变形模量因为地层本身具有一定变形模量,所以地层本身的收缩对管片脱出盾尾后所形成的建筑空隙有重要影响。
当地层变形模量越大,管片脱出盾尾后的建筑空隙收缩的越快,从而使隧道上覆土层抗浮能力越大。
而当地层变形模量越小时,管片脱出盾尾后无法受到顶部地层的限制作用,从而导致上浮量增大。
2.3盾构机推进力反向竖向推力当盾构机推进力与管片轴线呈现负向夹角时,盾构机作用在管片上反向推力在竖向上则会给管片一个向上的力。
盾构掘进管片上浮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009—4539(2021)增1—0246—04盾构掘进管片上浮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魏文义1于开贞2李忠2李博1(1.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730070;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上海201620)摘要:成形隧道管片上浮是盾构施工经常遇到的问题,严重时会造成隧道轴线超限,影响整个线路的设计规划。
控制推力与同步注浆浆液浮力是控制管片上浮的关键。
本文对土压平衡盾构掘进过程隧道管片进行受力分析,推导出管片上浮与盾构掘进推力的作用点、大小、分布、合力矩,并得出管片上浮量与同步注浆浆液特性有关的结论。
基于此,考虑浆液浮力与掘进推力共同作用,建立盾构掘进管片上浮量实用计算模型,结合兰州地铁2号线定五区间工程案例,通过计算与对比分析,验证调整掘进推力及浆液参数控制管片上浮的可行性及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土压平衡盾构管片上浮盾构推力注浆浆液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4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4539.2021.S1.060Technology Research on Mechanism and Control of Segment FloatingCausel by Shiel TunnelingWEI Wenyi1,YU Kaizhen2,LI Zhong2,LI Bo1(1-China Railway21eh Bureau Group Co.Ltd.,Lanzhou Gansu730070,China;2-Colleae of Urban Railway TranspoWation,Shanghai Univewity of Engineeang Science,Shanghai201620,China)Abstract:The seament foating of formed tunnel is a problem often encountered in shield construction.In serious cases,it wi a causethetunneaacisoutooaimitation and a o ectthedesign and paanningoothewhoaeaine.Conteo i ngthetheustand synchronous gwuhng slur—buoyancy are the key to control seament foating during tunneling.Through the stress analysis of tunnel seament in the process of earth pressure balance(EPB)shield tunneling,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eament foating is related to the action point,size,dishibution,resultant moment of shield tunneling thrust,and the amount of seament floating is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ynchronous gwuhng slurry.Therefore,considering the interaction of slur—buoyancy and tunneling thrust,a pwcticai calculation model for the foating amount of shield tunneling seament is 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case o f Dingwu section of Lanzhou Metre Line2,the feasibility of adjusting tunneling thrust and slur—parameters to control seament foating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alculation model are verified through calcul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Key wort:eaeth pee s ueebaaanceshiead;segmentoaoating;shiead theust;geoutingsau e y;conteoatechnoaogy1引言土压平衡盾构法在中外隧道施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隧道管片上浮一直是隧道建设者的困扰,并且由于管片上浮造成成形隧道管片破损、错台、渗漏水、轴线偏移、螺栓剪切破坏等质量缺陷,影响隧道的使用和耐久性。
软土地层下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分析及控制技术
软土地层下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规律分析及控制技术文章通过对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泽民站~大卿桥站区间盾构推进及管片拼装完成后脱出盾尾出现的管片上浮现象进行规律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宁波及华东地区软土地层下盾构推进的特点,对管片上浮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技术措施,为宁波轨道交通后续线路的建设提供一前言近年来在我国华东地区地铁建设中,盾构管片在施工阶段的上浮问题[1-4]日趋突出。
管片的上浮问题主要由于隧道在地层中失去抗浮能力所致,它受同步注浆、盾构工法特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盾构姿态和线路走向等因素影响[5][6]。
宁波地铁1号线泽~大区间在施工阶段上浮量最大达到7cm。
文章结合泽~大区间管片上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性、同步注浆等方面着手,重点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现象的机理、原因及控制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软土地区盾构施工提供一些建议。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1.1 工程概况泽~大区间右线长度为895.916m;左线长度为896.324m。
区间隧道纵断面采用“V”字坡的设计,最大坡度为28‰,隧道顶部埋深10~20m,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1500m。
区间设置联络通道兼泵房一处。
1.2 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泽~大区间穿越的土层中主要为②2-2层灰色淤泥质粘土、③2层粉质粘土、④1-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其压缩性高、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稳定时间长,在动力作用下极易产生流变、触变现象,周围土体容易变形,如果施工措施不当,极易造成管片上浮和地面沉降。
本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在施工中没有特别注意的问题。
2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观测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隧道于2010年逐渐开始进行施工,在其余标段推进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管片上浮,造成隧道线形不符合设计要求、隧道管片出现错台、破损,甚至造成成型隧道侵限。
鉴于管片上浮给盾构区间隧道轴线质量带来的严重后果,技术人员及时组织施工、监测、测量人员对管片上浮规律进行实时跟踪观测,结合现场工况进行上浮机理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
海底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技术
海底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技术摘要:管片上浮是盾构隧道掘进开挖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属世界性难题,文中针对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盾构管片上浮控制进行了技术探讨,为类似的海底泥水盾构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底隧道;泥水盾构施工;管片上浮;姿态控制;同步注浆引言海底盾构隧洞施工中,由于地层的松散型、富水性导致管片上浮,从而出现管片错台、管片接缝的渗漏水、管片出现微裂缝,严重影响了管片的外观质量和防水效果,本文针对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泥水盾构管片上浮情况进行技术讨论,以粘土、砾砂混粉质粘土、粉砂混粉质粘土为特例,该粘土地层主要属第四纪松散海积物,为海底盾构隧道施工类似地层提供了技术借鉴。
1.工程概况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地质相当复杂,穿越6条断层破碎带,被称为“海底盾构第一隧”。
盾构工程主要为2条长4330.6m的取水隧洞。
管片钢筋混凝土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12,外径8700mm,内径7900mm,管片厚400mm,宽度1500mm,根据隧洞埋深不同,分浅埋、中埋、深埋段三种配筋方式,采用4A(56.84211°)+2B(56.84211°)+1K(18.94737°)的“6+1”模式,管片设计为双楔形管片环,楔形量25mm。
2.地质及水文情况取水隧洞盾构上浮段主要穿越的地层有:⑥粗砾砂、⑦粘土、⑧-1砾砂混粉质粘土、⑧粘土、⑨粘土、⑨-1粉砂混粉质粘土、⑩-3 粉质粘土,实测标贯击数平均在6击~29击,粘土、粉质粘土中局部均还有一定量的粉细砂。
海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接受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同时向南海排泄。
赋水层主要由淤泥、粘土组成,砂层呈透镜体状包夹于粘土、淤泥质粘土层中,地下水流动滞缓。
上浮地层围岩属VI级,属软弱地层,局部露出⑥层粗砾砂,残积土呈可塑~硬塑状态,上覆土体厚约11m~17m。
洞身主要露出⑧层粘土。
局部分布有⑧-1层砾砂混粉质粘土。
海瑞克盾构在过江段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的控制QC
三、工程概况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本区间所处地貌单元总体属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的冲积 平原区,其间夹有新造海河床,局部分布有侵蚀堆积成因的 台间谷地。地形起伏稍大,地面高程为-9.53~26.18m。风化 基岩埋深浅,表层分布有坡积土层,新造海段河床及局部低 洼地段分布有软土。含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砂层<2-3>、<32>和中、微风化混合岩<8Z>、<9Z>,其中<2-3>、<3-2>层主 要分布在新造海河床一带,分布不太广泛,厚度不大,但与 地表水具有水力联系,故其涌水量较大。<8Z>、<9Z>地层分 布广泛,厚度较大,其渗透性及涌水量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 度,该地段的涌水量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
6
7 8 9 10
技术管理不到位 施工管理不到位 施工管理不到位 是 岩层上软下硬 浆液初凝时间和终凝 对管片上浮问题认识不到位,技术交 由于新造海富含水硬岩段,水量大、水压高,同步注浆初凝时间长达6小时, 时间长 终凝达长达10小时。 浆液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长 针对在新造海硬岩段高压富水地层掘 是 盾构姿态的控制 盾构机自重力大 由于水压高,同步注浆浆液流失,损失严重,浆液凝固不饱和,使管片处于悬 底滞后,现场技术指导不到位。 管片处于悬浮状态 局部存在上软下硬地层,也是产生上 否 浮状态。 进时,虽然及时预测,但对管片上浮 管片处于悬浮状态 由于新造海富含水硬岩段,水量大、水压 对管片上浮认识不到位 新造海富含水硬岩段掘进水压高,进行二次补充注浆不及时,使脱出盾尾管片 在全断面硬岩段盾构掘进,盾构姿态 否 盾构自重大300t,如盾构姿态控制不 管片所受浮力大 浮的原因。 未及时进行管片监测 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交底实施不彻底。 水压高于管片的自重。 管片所受浮力大此项为要因 高,同步注浆初凝时间长达6小时,终凝 要因判断: 难以控制,成型断面误差大,对管片 否 对管片上浮认识不到好,对管片姿态影响很大。 由于水压高,同步注浆浆液流失,损 管片上浮,严重影响右线隧道的施工质量,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 管片上浮,严重影响右线隧道的施工 位 达长达10小时。 由于盾构在硬岩段掘进可达8~10/天 拼装质量影响很大。 新造海富含水硬岩段掘进水压高,进 是 未及时进行管片的监 质量,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 失严重,浆液凝固不饱和,使管片处 由于盾构在硬岩段掘进可达8~10/天环,对管片没有及时进行跟踪监测。 要因判断: 此项为非要因 测 环,对管片没有及时进行跟踪监测。 行二次补充注浆不及时,使脱出盾尾 否 于悬浮状态。 要因判断: 此项为非要因 岩层上软下硬 局部存在上软下硬地层,也是产生上浮的原因。 此项为要因 要因判断:此项为要因 盾构主机自重力大 盾构自重大300t,如盾构姿态控制不好,对管片姿态影响很大。 否 要因判断: 管片水压高于管片的自重。此项为非要因 要因判断: 此项为要因 要因判断:
水下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控制
水下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控制
谢录科;胡旭跃;朱光涛
【期刊名称】《交通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2010(026)002
【摘要】以天津地铁3号线13标段盾构穿越新开河为背景,研究了盾构穿越河底粘土层、粉质粘土层条件下的管片上浮控制问题.研究结果印证了粘土、粉质粘土地层条件下注浆扩散跨过渗透注浆阶段,直接进入压密注浆阶段的结论;同时表明:在河底土层为粘土、粉质粘土地层条件下,管片上浮以局部管片上浮为主,局部管片上浮控制的决定性因素为壁后注浆动态上浮力和连接螺栓抗剪力,控制局部管片上浮的根本性方法是控制壁厚同步注浆压力.笔者还提出,盾构穿越新开河河底时,控制管片上浮的注浆压力不超过0.25 MPa,实际注浆压力为0.15~0.20 MPa,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页数】6页(P59-64)
【作者】谢录科;胡旭跃;朱光涛
【作者单位】中交一航局城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457;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交一航局城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9.5
【相关文献】
1.浅覆大直径越江盾构隧道施工阶段管片上浮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J], 曾学艺;梁禹;李科;阳军生
2.浅谈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的控制 [J], 梁永钊;鞠世健
3.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J], 纪铭锐;李栋
4.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J], 纪铭锐; 李栋
5.超大直径海底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与开裂控制技术 [J], 牛占威;张文新;李云涛;李文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伟
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高伟摘要:衬砌管片上浮是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盾构隧道的施工。
针对宁波地铁3号线一期体育馆站到明楼站区间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管片上浮问题,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上浮的原因,并从地质条件、注浆方法、浆液选择、注浆参数控制、隧道上覆土、盾构姿态入手,提出了施工、设计过程中控制衬砌管片上浮的对策和针对性措施,为盾构隧道的施工和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原因分析;应对措施引言地铁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问题比较突出,部分项目甚至严重到需设置调坡以适合线路设计,造成了较大的工期及经济损失。
为了确保地铁隧洞线型满足设计及保证工程质量,需将管片上浮位移量控制在规定的合理范围内。
盾构掘进时管片的上浮主要是因为管片抗浮能力不足所引起,管片上浮问题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掘进工法及工艺措施、管片构造、管片后压浆等。
本文依托此项目的工程实例,从盾构工法特征、盾构作业姿态及管片后压浆等多方面着手,对管片上浮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及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施工对策及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管片的上浮[1]。
1管片上浮的危害隧道管片的局部上浮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①由于管片上浮直接影响成型隧道的轴线偏差,并引起了衬砌结构侵入隧道的建筑限界;②管片上浮会引起管片间的错台,使纵向连接螺栓受剪,出现管片裂缝,严重着会剪断纵向连接螺栓,影响结构安全;③螺栓的剪断或管片间出现裂缝和错台等,都可能破坏管片的防水结构,进而引起渗漏。
不及时补救,破坏程度蔓延,某些地层中可能出现严重的管涌、流沙等事故;④上覆土受土体自重和管片上浮力的影响,产生局部裂缝或压缩现象,严重者会出现贯通裂缝,如果地层不透水,加之上覆土也受到浮力作用的影响,上覆荷载相应减小,无疑增加了隧道管片的上浮幅度;⑤在同步注浆的施工中,由管片上浮引发的上覆土裂缝会使浆液外流,注浆量也会明显增加,裂缝中水的补给会阻碍浆液凝固,更不利于上浮现象的改善;⑥千斤顶顶在管片上为盾构掘进提供所需的推力,如果局部管片上浮,将会导致盾构推进施工时上浮管片和临近管片的偏心受力,管片内力重新分布,甚至会引发管片裂缝或更严重的破坏;⑦因局部管片上浮导致的纵向连接螺栓受到的剪力会传输给相邻的管片上,致使管片内力重新分布,而且同样可能引发管片裂缝或更大的破坏。
浅谈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的控制
浅谈盾构隧道施工管片上浮的控制摘要:盾构隧道管片出现连续上浮的问题,进行了原理分析和技术讨论,并针对成都地铁一号线三期南段土建2标地铁隧道施工过程所出现的管片上浮范例展开讨论,其中着重以区间地层全断面中风化砂岩地质作为特例,实际施工过程,区间地下水量丰富,并普遍受地下裂隙水制约影响。
关键词:盾构施工;富水地层;管片上浮;掘进参数控制;同步注浆:预防措施1隧道工程概况广州路站~兴隆湖站区间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区蜀州路西侧,线路出广州路站后向南行进,下穿货运外绕线、鹿溪河泄洪通道及蜀州路下穿隧道后接入兴隆湖站。
区间主要位于中风化砂岩层及中风化泥岩层。
区间隧道采用单层管片衬砌,材料为钢筋混凝土。
管片内径5400mm、外径6000mm,厚度为300mm。
采用六分块方案:三块标准块,两块邻接块,一块封顶块。
封顶块拼装时,径向先搭接2/3再纵向推入1/3。
管片组合方式为直线环+左右转弯环,拼装方式为错缝拼装。
管片接头采用弯螺栓。
1.1地质概况区间主要位于中等风化泥岩、砂岩,偶夹砾岩:紫红色、灰白色、灰红色夹青灰色、灰黄色,中~厚层状,砂岩呈砂状结构,部分地段泥质成份略重,泥岩呈泥质结构,钙质胶结,砾岩呈碎屑结构,钙质胶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短柱状,砂岩、砾岩质地硬,锤击声脆。
泥岩普遍含钙质团块及灰绿色粉砂质条带。
部分地段差异风化明显,本次钻探未揭穿。
根据室内试验,天然极限抗压强度4.81~58.50MPa,标准值16.56MPa。
其中,砾岩岩质坚硬,天然极限抗压强度最大值达58.50 MPa,天然饱和极限抗压强度最大值达33.67 MPa。
1.2水文地质(1)地表水本段工程线路主要穿越的河流有鹿溪河、人工湖、堰塘、沟。
地表河流均属川西平原岷江水系,具丰富的地表径流,是本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转换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2)地下水根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建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资料,按照各段不同的地下水赋存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赋存于粘土层之上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孔隙水,三是基岩裂隙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技术
摘要:管片上浮是盾构隧道掘进开挖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属世界性难题,文中针对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盾构管片上浮控制进行了技术探讨,为类似的海底泥水盾构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海底隧道;泥水盾构施工;管片上浮;姿态控制;同步注浆
引言
海底盾构隧洞施工中,由于地层的松散型、富水性导致管片上浮,从而出现管片错台、管片接缝的渗漏水、管片出现微裂缝,严重影响了管片的外观质量和防水效果,本文针对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泥水盾构管片上浮情况进行技术讨论,以粘土、砾砂混粉质粘土、粉砂混粉质粘土为特例,该粘土地层主要属第四纪松散海积物,为海底盾构隧道施工类似地层提供了技术借鉴。
1.工程概况
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工程地质相当复杂,穿越6条断层破碎带,被称为“海底盾构第一隧”。
盾构工程主要为2条长4330.6m的取水隧洞。
管片钢筋混凝土采用C50高性能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12,外径8700mm,内径7900mm,管片厚400mm,宽度1500mm,根据隧洞埋深不同,分浅埋、中埋、深埋段三种配筋方式,采用4A(56.84211°)+2B(56.84211°)+1K(18.94737°)的“6+1”模式,管片设计为双楔形管片环,楔形量25mm。
2.地质及水文情况
取水隧洞盾构上浮段主要穿越的地层有:⑥粗砾砂、⑦粘土、⑧-1砾砂混粉质粘土、⑧粘土、⑨粘土、⑨-1粉砂混粉质粘土、⑩-3 粉质粘土,实测标贯击数平均在6击~29击,粘土、粉质粘土中局部均还有一定量的粉细砂。
海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接受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同时向南海排泄。
赋水层主要由淤泥、粘土组成,砂层呈透镜体状包夹于粘土、淤泥质粘土层中,地下水流动滞缓。
上浮地层围岩属VI级,属软弱地层,局部露出⑥层粗砾砂,残积土呈可塑~硬塑状态,上覆土体厚约11m~17m。
洞身主要露出⑧层粘土。
局部分布有⑧-1层砾砂混粉质粘土。
⑧层粘土呈可塑~硬塑状态。
上覆土体厚约17m~22m,位于海水位以下。
3.管片上浮情况
根据洞内管片监测结果,隧洞从240环开始管片上浮量较大,达到100mm
以上,发现此问题后,进行盾构机姿态向下调整,在随后的掘进中,在260环附近管片上浮值达到最大值150mm,后面上浮量逐步减少。
1200环~1269环管片上浮最大144mm,最小55mm;管片上浮直接导致管片错台,最大错台达50mm。
由于上浮的存在管片错台、破损较多严重的影响了隧道的表观质量。
鉴于核电的高标准,此时的矛盾主要转化为管片错台和破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4.管片上浮原因分析
4.1产生上浮的条件
就盾构施工而言,管片或盾构机要产生上浮必需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a.盾构机开挖直径为9030mm,管片外径为8700mm,开挖后管片与地层间间隙为165mm,客观上说,给管片上浮提供了空间。
b.周围要有产生浮力的液体或流塑体;同步注浆浆液设计图纸要求初凝8小时,终凝10.5小时,当掘进速度快时,浆液无法及时凝固。
c.外界产生的浮力要大于管片及盾构机的自重;管片一环自重40t,一环管片按排开水体积考虑,所受的浮力为89t。
当周围填充砂浆及泥浆等比重高的液体或流塑体,产生的浮力更大。
d.上部要有浮动的空间或可压缩空间,软弱地层姿态控制难度大,容易上飘或者栽头,造成了开挖空间增大。
4.2、管片错台主要由管片之间的差异上浮引起的,管片之间的差异上浮说明环与环管片之间摩擦力不足,管片间虽然设计了剪力销,但由于剪力销受力不均匀,控制管片之间错动效果较差,同时由于地层松软对于油缸提供的管片挤紧力也相对较低。
5.管片上浮控制措施
5.1、管片选型控制
盾构掘进过程中是连续的蛇形运动,在蛇形运动下,盾构易出现形成差过长,盾尾间隙过小,导致管片在盾壳内被挤破、拉裂。
油缸形程差大时,底部千斤顶压力较大,上下油缸压力差增大,管片相邻环间受到的偏心力越大,管片间的摩擦力小于管片所受偏心力产生的剪力,在剪力作用下造成管片错台,须及时根据管片设计的楔形量调整油缸行程和盾尾间隙,使得盾构机姿态和管片轴线尽量保持一致,减小了油缸行程差,保证盾构间隙。
5.2、盾构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要达到居中拼装的目的,在掘进过程中,千斤顶推力要均匀的
压在管片上,受力要均衡,即在软土中,要到达一定的推力,往往因为推力不足,导致盾构机后退或者地层松软盾构机在安装管片时自行前进,把握好千斤顶的推力,及时有效的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
5.3、同步注浆控制
保证盾尾注浆的致密性和均匀性,管片上浮和错台常常因浆液不能及时有效的填充管片背后的超挖空间,客观上成为管片上浮条件之一。
调整配合比改善砂浆浆液的和易性,通过对水泥、膨润土的掺量调整,减少浆液初凝时间,原使用的砂浆初凝时间为8小时,后将浆液初凝时间减少到6小时,尽可能提高注浆浆液的稠度及其固体物质的含量,以提高浆液于隧洞之间的黏结力,从而抵御隧洞管片上浮。
根据广州地铁、穿黄工程等盾构掘进经验,为保证注浆的致密性、均匀性注浆量一般控制在理论空隙值的 1.5~1.8 倍。
我认为同步注浆对管片上浮和错台的控制至关重要。
5.4、加强管片螺栓复紧
管片拼装完毕后,要求进行2次复紧,但现场往往没有做到位,导致螺栓于管片间有一定的富裕度,导致管片在拖出盾尾后受到千斤顶及浮力作用下,管片间出现错台现象,因此,加强现场管片螺栓复紧保证管片连接紧密可有效的控制上浮、错台量。
5.5、尽可能的连续掘进
粘土、砂层极易出现盾构机叩头现象,盾尾上翘,管片环间剪力较大,在竖直方向出现大的分力,易出现管片破损及管片上浮错台。
因此,除停电、停水外尽可能减少停机次数,保证掘进的连续性,才能保持盾构机不叩头。
5.6、控制掘进速度和高程
在同步注浆过程中,浆液不能及时有效的填充管片背部超挖空间,与地层中的水稀释后未及时起到固结管片和稳固地层,一般采用降低掘进速度,掘进速度不得大于30mm/min,保证同步注浆及时有效的填充地层空间。
根据统计管片上浮变化规律,将盾构机推进轴线降低至设计轴线70mm 左右,以抵消管片拖出盾尾后产生的上浮量,使稳定后成型管片的轴线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6.结论
台山核电站取水隧洞项目盾构段地层复杂多样,针对出现的管片上浮错
台,通过以上控制措施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管片轴线、错台均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管片上浮在盾构隧道中频繁出现,需要加强对地层的认知性,为有效的控制管片上浮我建议如下:
①在不同的地层,进行监控量测,掌握其上浮的变化规律,实施不同配比的同步注浆浆液,使其完全填充地层空间,达到浆液填充的均匀性、致密性,及时有效的固结管片和稳固地层;
②及时调整盾构姿态较小蛇形运动到达平稳掘进;合理的管片选型较少管片相邻环间的剪力;
③螺栓的二次复紧加强了管片环间的紧密性;
④尽可能的连续掘进减少叩头量;
⑤根据上浮量的动态监测及时调整竖向高程来抵消一定的管片上浮量。
注:文章内的图表、公式请到PDF格式下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