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二轮专题强化练(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复习: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考点一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应用[知能必备]1.过程分析:将复杂的物理过程分解为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挖掘出题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联系不同阶段的“桥梁”.2.受力及功能分析:分析物体所经历的各个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以及做功情况的变化,选择适合的规律求解.3.规律应用:选用相应规律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列出规律性方程.[典例剖析](2020·全国卷Ⅱ)如图,一竖直圆管质量为M ,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顶端塞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圆管由静止自由下落,与地面发生多次弹性碰撞,且每次碰撞时间均极短;在运动过程中,管始终保持竖直.已知M =4m ,球和管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计空气阻力.(1)求管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后的瞬间,管和球各自的加速度大小;(2)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在上升过程中球没有从管中滑出,求管上升的最大高度; (3)管第二次落地弹起的上升过程中,球仍没有从管中滑出,求圆管长度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管第一次落地弹起的瞬间,小球仍然向下运动.设此时管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方向向下;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方向向上;球与管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由牛顿运动定律有Ma 1=Mg +f ① ma 2=f -mg 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a 1=2g ,a 2=3g ③(2)管第一次碰地前与球的速度大小相同.由运动学公式,碰地前瞬间它们的速度大小均为v 0=2gH ④方向均向下.管弹起的瞬间,管的速度反向,球的速度方向依然向下.设自弹起时经过时间t 1,管与小球的速度刚好相同.取向上为正方向,由运动学公式v 0-a 1t 1=-v 0+a 2t 1⑤ 联立③④⑤式得t 1=252H g⑥ 设此时管下端的高度为h 1,速度为v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h 1=v 0t 1-12a 1t 21⑦v =v 0-a 1t 1⑧由③④⑥⑧式可判断此时v >0.此后,管与小球将以加速度g 减速上升h 2,到达最高点.由运动学公式有h 2=v 22g⑨设管第一次落地弹起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1, 则H 1=h 1+h 2⑩联立③④⑥⑦⑧⑨⑩式可得H 1=1325H ⑪(3)设第一次弹起过程中球相对管的位移为x 1.在管开始下落到上升H 1这一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 (H -H 1)+mg (H -H 1+x 1)-4mgx 1=0⑫ 联立⑪⑫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x 1=45H ⑬同理可推得,管与球从再次下落到第二次弹起至最高点的过程中,球与管的相对位移x 2为x 2=45H 1⑭设圆管长度为L .管第二次落地弹起后的上升过程中,球不会滑出管外的条件是x 1+x 2≤L ⑮联立⑪⑬⑭⑮式,L 应满足的条件为L ≥152125H ⑯答案:(1)2g 3g (2)1325H (3)L ≥152125H[题组精练]1.(多选)如图所示,长直杆固定放置与水平面夹角θ=30°,杆上O 点以上部分粗糙,O 点以下部分(含O 点)光滑.轻弹簧穿过长杆,下端与挡板相连,弹簧原长时上端恰好在O 点,质量为m 的带孔小球穿过长杆,与弹簧上端连接.小球与杆粗糙部分的动摩擦因数μ=3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将小球拉到图示a 位置由静止释放,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小球振动时弹簧上端的最低位置始终在b 点,O 点与a 、b 间距均为l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在a 点弹簧弹性势能最大B .小球在a 点加速度大小是在b 点加速度大小的2倍C .整个运动过程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mglD .若增加小球质量,仍从a 位置静止释放,则小球最终运动的最低点仍在b 点 解析:BC 由于O 点与a 、b 间距均为l ,所以小球在a 、b 两点的弹性势能相等,则A 错误;小球从a 运动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mg sin θ2l -W f =0,解得W f =mgl ,所以C 正确;小球在a 点有mg sin 30°+kl -μmg cos 30°=ma 1,小球在b 点有kl -mg sin 30°=ma 2,由于小球最后是在O 与b 两点间做简谐振动,则在b 点与O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小球在O 点有mg sin 30°=ma 3,a 2=a 3,联立解得a 2=a 3=g 2,a 1=g ,所以小球在a 点加速度大小是在b 点加速度大小的2倍,则B 正确;若增加小球质量,仍从a 位置静止释放,设小球最终运动的最低点为c ,由于小球最后是在O 与最低点c 两点间做简谐振动,则在c 点与O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小球在c 点有kl ′-mg sin 30°=ma 2,解得l ′=mgk,所以增大小球的质量,弹簧在最低点的形变量也会增大,则最低点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D 错误.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放置质量M =2 kg 的长木板,木板上表面与固定的竖直弧形轨道相切.一质量m =1 kg 的小滑块自A 点沿弧面由静止滑下,A 点距离长木板上表面高度h =0.6 m .滑块在木板上滑行t =1 s 后,和木板一起以速度v =1 m /s 做匀速运动,取g =10 m /s 2.求:(1)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2)滑块沿弧面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3)滑块相对木板滑行的距离. 解析:(1)对木板受力分析F f =Ma 1 由运动学公式,有v =a 1t 解得F f =2 N .(2)对滑块受力分析-F f =ma 2 设滑块滑上木板时的初速度为v 0 由公式v -v 0=a 2t 解得v 0=3 m /s滑块沿弧面下滑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h -W f =12m v 20W f =mgh -12m v 20=1.5 J .(3)t =1 s 内木板的位移x 1=12a 1t 2此过程中滑块的位移x 2=v 0t +12a 2t 2故滑块相对木板滑行距离L =x 2-x 1=1.5 m . 答案:(1)2 N (2)1.5 J (3)1.5 m3.(2020·江苏卷)如图所示,鼓形轮的半径为R ,可绕固定的光滑水平轴O 转动.在轮上沿相互垂直的直径方向固定四根直杆,杆上分别固定有质量为m 的小球,球与O 的距离均为2R .在轮上绕有长绳,绳上悬挂着质量为M 的重物.重物由静止下落,带动鼓形轮转动.重物落地后鼓形轮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为ω.绳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忽略鼓形轮、直杆和长绳的质量,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重物落地后,小球线速度的大小v ;(2)重物落地后一小球转到水平位置A ,此时该球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大小F ; (3)重物下落的高度h . 解析:(1)线速度v =ωr 得v =2ωR .(2)向心力F 向=2m ω2R设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则 F cos α=F 向;F sin α=mg解得F = (2m ω2R )2+(mg )2. (3)落地时,重物的速度v ′=ωR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 v ′2+4×12m v 2=Mgh解得h =M +16m2Mg(ωR )2.答案:(1)2ωR (2) (2m ω2R )2+(mg )2 (3)M +16m2Mg(ωR )2考点二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知能必备]1.动量观点(1)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对于打击一类的问题,因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应用动量定理求解,即Ft =m v -m v 0.(2)对于碰撞、爆炸、反冲一类的问题,若只涉及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力、时间,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2.能量观点(1)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问题,无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一般都利用动能定理求解.(2)如果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而又不涉及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问题,则采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3)对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若明确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距离,应考虑选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典例剖析](2020·天津卷)长为l 的轻绳上端固定,下端系着质量为m 1的小球A ,处于静止状态.A 受到一个水平瞬时冲量后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恰好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当A 回到最低点时,质量为m 2的小球B 与之迎面正碰,碰后A 、B 粘在一起,仍做圆周运动,并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1)A 受到的水平瞬时冲量I 的大小; (2)碰撞前瞬间B 的动能E k 至少多大?解析:(1)A 恰好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此时轻绳的拉力刚好为零,设A 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1g =m 1v 2l①A 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取轨迹最低点处重力势能为零,设A 在最低点的速度大小为v A ,有12m 1v 2A =12m 1v 2+2m 1gl ② 由动量定理,有I =m 1v A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I =m 15gl ④(2)设两球粘在一起时的速度大小为v ′,A 、B 粘在一起后恰能通过圆周轨迹的最高点,需满足v ′=v A ⑤要达到上述条件,碰后两球速度方向必须与碰前B 的速度方向相同,以此方向为正方向,设B 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2v B -m 1v A =(m 1+m 2)v ′⑥ 又E k =12m 2v 2B⑦ 联立①②⑤⑥⑦式,得碰撞前瞬间B 的动能E k 至少为 E k =5gl (2m 1+m 2)22m 2⑧答案:(1)m 15gl (2)5gl (2m 1+m 2)22m 2动量和能量观点应用的四点注意(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 (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题组精练]1.(2021·上海浦东区二模)质量M =0.6 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t =0时,两个质量都为m =0.2 kg 的小物体A 和B ,分别从小车的左端和右端以水平速度v 1=5.0 m /s 和v 2=2.0 m /s 同时冲上小车,当它们相对于小车停止滑动时,没有相碰.已知A 、B 两物体与车面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20,g 取10 m /s 2,求:(1)A 、B 两物体在车上都停止滑动时的速度. (2)车的长度至少是多少?解析:(1)设物体A 、B 相对于车停止滑动时,车速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 (v 1-v 2)=(M +2m )v v =0.6 m /s 方向向右(2)设物体A 、B 在车上相对于车滑动的距离分别为L 1、L 2,车长为L ,由功能关系 μmg (L 1+L 2)=12m v 21+12m v 22-12(M +2m )v 2解得:L 1+L 2=6.8 m L ≥L 1+L 2=6.8 m 可知L 至少为6.8 m答案:(1)0.6 m /s 方向向右 (2)6.8 m2.(2021·铜陵一模)如图所示,半径R =1.0 m 的光滑圆弧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一个端点B 和圆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7°,另一端点C 为轨道的最低点.C 点右侧的光滑水平面上紧挨C 点静止放置一木板,木板质量M =1 kg ,上表面与C 点等高.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 点以v 0=1.2 m /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从轨道的B 端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取g =10 m /s 2.求:(1)物块经过C 点时的速度v C ;(2)若木板足够长,物块在木板上相对滑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解析:(1)设物块在B 点的速度为v B ,在C 点的速度为v C ,从A 到B 物块做平抛运动,有v B sin θ=v 0从B 到C ,根据动能定理有 mgR (1+sin θ)=12m v 2C -12m v 2B解得v C =6 m /s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M )v =m v C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12(m +M )v 2+Q =12m v 2C 联立解得Q =9 J . 答案:(1)6 m /s (2)9 J考点三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应用[知能必备]1.力学解题的三大观点分类规律 数学表达式 动力学 观点力的瞬 时作用牛顿第二定律 F 合=ma牛顿第 三定律F =-F ′ 能量 观点力的空间 积累作用动能定理 W 合=E k2-E k1 机械能守 恒定律 E k1+E p1=E k2+E p2 动量 观点力的时间积累作用动量定理 F 合t =m v ′-m v 动量守 恒定律m 1 v 1+m 2 v 2=m 1 v 1′+m 2 v 2′2.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3.系统化思维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典例剖析](2021·湖南卷)如图,竖直平面内一足够长的光滑倾斜轨道与一长为L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水平轨道右下方有一段弧形轨道PQ.质量为m的小物块A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以水平轨道末端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的正方向水平向右,y轴的正方向竖直向下,弧形轨道P端坐标为(2μL,μL),Q端在y轴上.重力加速度为g.(1)若A从倾斜轨道上距x轴高度为2μL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求A经过O点时的速度大小;(2)若A从倾斜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O点落在弧形轨道PQ上的动能均相同,求PQ的曲线方程;(3)将质量为λm(λ为常数且λ≥5)的小物块B置于O点,A沿倾斜轨道由静止开始下滑,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要使A和B均能落在弧形轨道上,且A落在B落点的右侧,求A下滑的初始位置距x轴高度的取值范围.解析:(1)若A从倾斜轨道上距x轴高度为2μL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对A从静止释放到运动到O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2μL-μmgL=12m v2,解得v0=2μgL.(2)在PQ曲线上任意取一点,设坐标为(x、y),设A从O点抛出的初速度为v,由平抛运动规律有x=v t,y =12gt 2, 联立解得y =12g x 2v2,设A 落在P 点时从O 点抛出的初速度为v P , 将P 点坐标代入上式,有μL =12g (2μL )2v 2P , 解得v P =2μgL ,小物块A 从倾斜轨道上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落在曲线PQ 上的动能均相同,有12m v 2P+mg ·μL =12m v 2+mgy ,解得x 2+4y 2-8μLy =0(0≤x ≤2μL ).(3)设A 与B 碰前瞬间的速度为v 0′,A 、B 碰后瞬间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对A 、B 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 v 0′=m v 1+λm v 2, 12m v 0′2=12m v 21+12λm v 22, 解得v 1=1-λ1+λv 0′,v 2=21+λv 0′,又因为mgh -μmgL =12m v 0′2,要使A 、B 均能落在PQ 上且A 落在B 落点的右侧,则有12m v 2P ≥12m v 21-2μmgL >12m v 22,联立解得3μL ⎝ ⎛⎭⎪⎫1+λ1-λ2+μL ≥h >2μL (1+λ)λ-3+μL . 答案:(1)2μgL (2)x 2+4y 2-8μLy =0(0≤x ≤2μL ) (3)3μL ⎝ ⎛⎭⎪⎫1+λ1-λ2+μL ≥h >2μL (1+λ)λ-3+μL [题组精练]1.一玩具厂家设计了一款玩具,模型如下.游戏时玩家把压缩的弹簧释放后使得质量m =0.2 kg 的小弹丸A 获得动能,弹丸A 再经过半径R 0=0.1 m 的光滑半圆轨道后水平进入光滑水平平台,与静止的相同的小弹丸B 发生碰撞,并在黏性物质作用下合为一体.然后从平台O 点水平抛出,落于水平地面上设定的得分区域.已知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0≤E p ≤4 J ,距离抛出点正下方O ′点右方0.4 m 处的M 点为得分最大值处,小弹丸均看作质点.(1)要使得分最大,玩家释放弹簧时的弹性势能应为多少? (2)得分最大时,小弹丸A 经过圆弧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若半圆轨道半径R 可调(平台高度随之调节),弹簧的弹性势能范围为0≤E p ≤4 J ,玩家要使得落地点离O 点最远,则半径应调为多少?最远距离多大?解析:(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p =12m v 21+mg ·2R 0A 、B 发生碰撞的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1=2m v 2 2R 0=12gt 20x =v 2t 0 解得E p =2 J(2)小弹丸A 经过圆弧最高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1R解得F N =3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F 压=F N =30 N(3)根据E p =12m v 21+mg ·2Rm v 1=2m v 2 2R =12gt 2x =v 2t 联立解得 x =⎝⎛⎭⎫E p mg -2R ·2R 其中E p 最大为4 J ,得R =0.5 m 时落点离O ′点最远,为 x m =1 m答案:(1)2 J (2)30 N (3)0.5 m 1 m2.(2021·潍坊二模)如图所示,一质量M =4 kg 的小车静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左侧用固定在地面上的销钉挡住.小车上表面由光滑圆弧轨道BC 和水平粗糙轨道CD 组成,BC 与CD 相切于C ,BC 所对圆心角θ=37°,CD 长L =3 m .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从某一高度处的A 点以v 0=4 m /s 的速度水平抛出,恰好沿切线方向自B 点进入圆弧轨道,滑到D 点时刚好与小车达到共同速度v =1.2 m /s .取g =10 m /s 2,sin 37°=0.6,忽略空气阻力.(1)求A 、B 间的水平距离x ;(2)求小物块从C 滑到D 所用时间t 0;(3)若在小物块抛出时拔掉销钉,求小车向左运动到最大位移时滑块离小车左端的水平距离.解析:(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tan θ=gt v 0x =v 0t解得x =1.2 m .(2)物块在小车上CD 段滑动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M +m )v由功能关系得fL =12m v 21-12(M +m )v 2 对物块,由动量定理得-ft 0=m v -m v 1得t 0=1 s .(3)有销钉时mgH +12m v 20=12m v 21 由几何关系得H -12gt 2=R (1-cos θ) B 、C 间水平距离x BC =R sin θμmgL =12m v 21-12(M +m )v 2(或f =μmg ) 若拔掉销钉,小车向左运动达最大位移时,速度为0,由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可知,此时物块速度为4 m /s由能量守恒定律得mgH =μmg (Δx -x BC )解得Δx =3.73 m .答案:(1)1.2 m (2)1 s (3)3.73 m3.(2020·全国卷Ⅲ)如图,相距L =11.5 m 的两平台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二者之间用传送带相接.传送带向右匀速运动,其速度的大小v 可以由驱动系统根据需要设定.质量m =10 kg 的载物箱(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5.0 m /s 自左侧平台滑上传送带.载物箱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重力加速度取g =10 m /s 2.(1)若v =4.0 m /s ,求载物箱通过传送带所需的时间;(2)求载物箱到达右侧平台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3)若v =6.0 m /s ,载物箱滑上传送带Δt =1312s 后,传送带速度突然变为零.求载物箱从左侧平台向右侧平台运动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的冲量.解析:(1)传送带的速度为v =4.0 m /s 时,载物箱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减速运动,设其加速度大小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①设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为s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2-v 20=-2as 1②联立①②式,代入题给数据得s 1=4.5 m ③因此,载物箱在到达右侧平台前,速度先减小至v ,然后开始做匀速运动.设载物箱从滑上传送带到离开传送带所用的时间为t 1,做匀减速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1′,由运动学公式有v =v 0-at 1′④t 1=t 1′+L -s 1v ⑤联立①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1=2.75 s ⑥(2)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减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小,设为v 1;当载物箱滑上传送带后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时,到达右侧平台时的速度最大,设为v 2.由动能定理有-μmgL =12m v 21-12m v 20⑦ μmgL =12m v 22-12m v 20⑧ 由⑦⑧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v 1=2 m /s ,v 2=43 m /s ⑨(3)传送带的速度为v =6.0 m /s 时,由于v 0<v <v 2,载物箱先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仍为a .设载物箱做匀加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 2,所用时间为t 2,由运动学公式有v =v 0+at 2⑩v 2-v 20=2as 2⑪联立①⑩⑪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2=1.0 s ⑫s 2=5.5 m ⑬因此载物箱加速运动1.0 s 、向右运动5.5 m 时,达到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此后载物箱与传送带共同匀速运动(Δt -t 2)的时间后,传送带突然停止.设载物箱匀速运动通过的距离为s 3,有s 3=(Δt -t 2)v ⑭由①⑫⑬⑭式可知,12m v 2>μmg (L -s 2-s 3),即载物箱运动到右侧平台时速度大于零,设为v 3.由运动学公式有v 23-v 2=-2a (L -s 2-s 3)⑮v 3=v -at 3⑯设载物箱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传送带对它摩擦力的冲量为I 1,由动量定理有I 1=m (v 3-v 0)⑰联立①⑫⑬⑭⑮⑰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I 1=0⑱传送带对它支持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冲量为I 2=mg (Δt +t 3)⑲联立⑮⑯⑲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I 2=6253N ·s ⑳ 由于I 1=0,所以传送带对它的冲量为I =I 2=6253N ·s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2.75 s (2)43 m /s 2 m /s (3)6253N ·s ,方向竖直向上 限时规范训练(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建议用时60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球a 、b (均可视为质点)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 .让球a 静止下垂,将球b 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 ,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θ=60°.忽略空气阻力.则两球a 、b 的质量之比m a m b为( )A .22B .2-1C .1-22 D .2+1 解析:B b 球下摆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 b gL =12m b v 20-0,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向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b v 0=(m a +m b )v ,两球向左摆动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a +m b )v 2=(m a +m b )gL (1-cos θ),解得m a m b=2-1,故ACD 错误,B 正确. 2.如图所示,质量为3m 的物块A 与质量为m 的物块B 用轻弹簧和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此时细线刚好伸直且无弹力.现使物块A 瞬间获得向右的速度v 0,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细线没有绷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细线再次伸直前,物块A 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 .细线再次伸直前,物块B 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38m v 20D .物块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最多为32m v 20解析:C 细线再次伸直时,也就是弹簧再次恢复原长时,细线恢复原长的过程中,A 始终受到向左的弹力,即一直做减速运动,B 始终受到向右的弹力,即一直做加速运动,弹簧的弹力先变大后变小,故B 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A 、B 错误;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时,弹簧压缩到最短,此时A 、B 速度相等,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3m v 0=(3m +m )v ,解得v =34v 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弹性势能E pmax =12×3m v 20-12·(3m +m )v 2=38m v 20,故C 正确;整个过程中,物块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D 错误.3.如图(a)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甲、乙两个带电小球,t =0时,甲静止,乙以6 m /s 的初速度向甲运动.它们仅在静电力的作用下沿同一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两球没有接触),它们运动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b)中甲、乙两曲线所示.则由图线可知( )A .两带电小球的电性一定相反B .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为2∶1C .t 2时刻,乙球的电势能最大D .在0~t 3时间内,甲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的动能一直减小解析:B 由题图(b)可知,乙球减速的同时,甲球正向加速,说明两球相互排斥,带有同种电荷,故A 错误;两球作用过程动量守恒m 乙Δv 乙=m 甲Δv 甲,解得m 甲m 乙=21,故B 正确;t 1时刻,两球共速,距离最近,则乙球的电势能最大,故C 错误;在0~t 3时间内,甲的动能一直增大,乙的动能先减小,t 2时刻后逐渐增大,故D 错误.4.如图所示,物体A 、B 的质量分别为m 、2m ,物体B 置于水平面上,B 物体上部半圆形槽的半径为R ,将物体A 从圆槽的右侧最顶端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 ,一切摩擦均不计.则( )A .A 、B 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 .A 不能到达圆槽的左侧最高点C .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时A 的速率为23gR D .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时B 的速率为 gR 3解析:D A 、B 物体组成的系统只有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故A 错误;运动过程不计一切摩擦,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 可以到达圆槽的左侧最高点,且A 在圆槽的左侧最高点时,A 、B 的速度都为零,故B 错误;对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的运动过程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 v A =2m v B ,对A 、B 整体由机械能守恒可得mgR =12m v 2A +12×2m v 2B ,所以A 运动到圆槽的最低点时B 的速率为v B = gR 3,v A = 4gR 3,故C 错误,D 正确. 5.(2021·山东济南市高三模拟)碰碰车是大人和小孩都喜欢的娱乐活动.游乐场上,大人和小孩各驾着一辆碰碰车迎面相撞,碰撞前后两人的位移-时间图像(x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小孩的质量为20 kg ,大人的质量为60 kg ,碰碰车质量相同,碰撞时间极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碰撞前后小孩的运动方向没有改变B .碰碰车的质量为50 kgC .碰撞过程中小孩和其驾驶的碰碰车受到的总冲量大小为80 N ·sD .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600 J解析:D 规定小孩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图可知,碰后两车一起向反方向运动,故碰撞前后小孩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故A 错误;由图可知,碰前瞬间小孩的速度为2 m /s ,大人的速度为-3 m /s ,碰后两人的共同速度为-1 m /s ,设碰碰车的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20+M )×2 kg ·m /s -(60+M )×3 kg ·m /s =(2M +20+60)×(-1) kg ·m /s ,解得M =60 kg ,故B 错误;碰前小孩与其驾驶的碰碰车的总动量为p 1=160 kg ·m /s ,碰后总动量为p 1′=-80 kg ·m /s ,由动量定理可知碰撞过程中小孩和其驾驶的碰碰车受到的总冲量为I =Δp =-240 N ·s ,故其大小为240 N ·s ,故C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12×80×22 J +12×120×(-3)2 J -12×200×(-1)2 J =600 J ,故D 正确.6.如图甲所示,一块长度为L 、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质量也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木块.当子弹刚射穿木块时,木块向前移动的距离为s ,如图乙所示.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子弹可视为质点.则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为( )A .1v 0(s +L ) B .1v 0(s +2L ) C .12v 0(s +L ) D .1v 0(L +2s ) 解析:D 设子弹穿过木块的速度为v 1,木块最终速度为v 2,子弹穿过木块过程,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外力之和为零,动量守恒,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有m v 0=m v 1+m v 2,设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所受阻力为F f ,对子弹由动能定理-F f (s +L )=12m v 21-12m v 20,由动量定理-F f t =m v 1-m v 0,对木块由动能定理F f s =12m v 22,由动量定理F f t =m v 2,联立解得t =1v 0(L +2s ),故选D .7.质量为1 kg 的物体从足够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其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 /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s 末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为20 NB .在0~2 s 内,物体所受阻力随时间均匀减小C .在0~2 s 内,物体的动能增大了100 JD .在0~1 s 内,物体所受阻力的冲量大小为2.5 N ·s解析:D 2 s 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此时阻力等于重力,即所受阻力的大小为10 N ,选项A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可得f =mg -ma ,在0~2 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则所受阻力随时间均匀增大,选项B 错误;根据物体加速度a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在0~2 s 内,物体的速度增加了Δv =12×2×10 m /s =10 m /s ,即t =2 s 时速度为v =10 m /s ,则在0~2 s 内,物体的动能增大了12m v 2=12×1×102 J =50 J ,选项C 错误;在0~1 s 内,物体速度的增量Δv 1=12×(5+10)×1 m /s =7.5 m /s ,根据动量定理有mgt -I f =m Δv 1,解得I f =2.5 N ·s ,选项D 正确.8.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上表面粗糙的长木板,t =0时刻,质量m =1 kg 的滑块以速度v 0=7 m /s 滑上长木板左端,此后滑块与长木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长木板的质量为0.5 kgB .长木板的长度为0.5 mC .0~2 s 内滑块与长木板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6 JD .0~2 s 内长木板对滑块的冲量大小为4 kg ·m /s解析:C 滑块滑上长木板后,滑块受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长木板做匀加速运动,由图乙可知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Δv Δt =2 m /s 2,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2=Δv Δt=1 m /s 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课件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课件

(向1上)碰运后动瞬的间1部小.分5球继×的续速1上度0升3大的k小高g;(度,2为)木两h板2 车的长与度。该冰雪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
(解2:01(81·)全A到国时B卷过Ⅱ间程)汽,极车由A运短在动水,学平公在冰式雪碰路面撞上后行驶车.驾轮驶均员发没现其有正滚前方动停有,汽重车B力,立加即采速取度制动大措施小,但g取仍然1撞0上m了/汽s车2.B求. :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是高考必考点
学习目标
●透彻理解力学三大观点的具体内容,并能形 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能熟练、灵活选择相关观点来解决问题,提 升物理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动力学 观点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匀变速直线 运动规律
v v0 at
x v0 v t 2
设P点的高度为h,则A上滑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解:(1)碰后,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B g mBaB
由运动学公式 vB2 2aB xB
解得 vB 3.0m / s
(2)碰后,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由运动学公式
mAg mAaA
v
2 A
2a A xA
解得 vA 2.0m / s
AB与弯曲滑道BC平滑衔接,滑道BC高h=10 m,C是半径R=20 m圆弧的 最低点,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A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 a=4.5 m/s2,到达B点时速度vB=30 m/s.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 (1)求长直助滑道AB的长度L; (2)求运动员在AB段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的大小; (3)若不计BC段的阻力,画出运动员经过C点时的 受力图,并求其所受支持力FN的大小.

题型专练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含答案)

题型专练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含答案)

题型专练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高考题型1应用力学三大观点处理多过程问题1.力学三大观点对比2.选用原则(1)当物体受到恒力作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某一方向可分解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涉及时间与运动细节时,一般选用动力学方法解题.(2)当涉及功、能和位移时,一般选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解题,题目中出现相对位移(摩擦生热)时,应优先选用能量守恒定律.(3)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物体运动时间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打击类问题,因时间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应用动量定理求解.(4)对于碰撞、爆炸、反冲、地面光滑的板—块问题,若只涉及初末速度而不涉及力、时间,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考题示例例1(2019·全国卷Ⅲ·25)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小物块A、B,质量分别为m A=1.0 kg,m B=4.0 kg;两者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距离l=1.0 m,如图1所示.某时刻,将压缩的微型弹簧释放,使A、B 瞬间分离,两物块获得的动能之和为E k=10.0 J.释放后,A沿着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向右运动.A、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0.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A、B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图1(1)求弹簧释放后瞬间A、B速度的大小;(2)物块A、B中的哪一个先停止?该物块刚停止时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A和B都停止后,A与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4.0 m /s 1.0 m/s (2)物块B 先停止 0.50 m (3)0.91 m解析 (1)设弹簧释放瞬间A 和B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和题给条件有 0=m A v A -m B v B ① E k =12m A v A 2+12m B v B 2②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A =4.0 m /s ,v B =1.0 m/s ③(2)A 、B 两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因而两者滑动时加速度大小相等,设为a .假设A 和B 发生碰撞前,已经有一个物块停止,此物块应为弹簧释放后速度较小的B .设从弹簧释放到B 停止所需时间为t ,B 向左运动的路程为s B ,则有m B a =μm B g ④ s B =v B t -12at 2⑤v B -at =0⑥在时间t 内,A 可能与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A 将向左运动,碰撞并不改变A 的速度大小,所以无论此碰撞是否发生,A 在时间t 内的路程s A 都可表示为 s A =v A t -12at 2⑦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s A =1.75 m ,s B =0.25 m ⑧这表明在时间t 内A 已与墙壁发生碰撞,但没有与B 发生碰撞,此时A 位于出发点右边0.25 m 处.B 位于出发点左边0.25 m 处,两物块之间的距离s 为 s =0.25 m +0.25 m =0.50 m ⑨(3)t 时刻后A 将继续向左运动,假设它能与静止的B 碰撞,碰撞时速度的大小为v A ′,由动能定理有 12m A v A ′2-12m A v A 2=-μm A g ()2l +s B ⑩ 联立③⑧⑩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A ′=7 m/s ⑪故A 与B 将发生碰撞.设碰撞后A 、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 A (-v A ′)=m A v A ″+m B v B ″⑫ 12m A v A ′2=12m A v A ″2+12m B v B ″2⑬ 联立⑪⑫⑬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A ″=375 m/s ,v B ″=-275m/s ⑭这表明碰撞后A 将向右运动,B 继续向左运动.设碰撞后A 向右运动距离为s A ′时停止,B 向左运动距离为s B ′时停止,由运动学公式2as A ′=v A ″2,2as B ′=v B ″2⑮ 由④⑭⑮式及题给数据得 s A ′=0.63 m ,s B ′=0.28 m ⑯s A ′小于碰撞处到墙壁的距离.由上式可得两物块停止后的距离s ′=s A ′+s B ′=0.91 m 命题预测1.(2020·山东威海市高三二模)如图2甲所示,足够长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质量分别为0.5 kg 和1 kg 的A 、B 两个小物块,用一根细线相连,A 、B 之间有一被压缩的微型弹簧,A 、B 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可视为质点.某时刻,将A 、B 从P 点由静止释放,运动至Q 点时,细线突然断裂,压缩的微型弹簧使A 、B 瞬间分离,从分离时开始计时,A 、B 短时间内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g =10 m/s 2.求:图2(1)A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A 、μB ; (2)细线断裂前微型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E p ; (3)A 、B 再次相遇前的最远距离L . 答案 (1)36 33 (2)6 J (3)6815m 解析 (1)根据题图乙可知,A 、B 分离后,B 沿斜面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A 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A 的加速度大小为 a A =ΔvΔt=7.5 m/s 2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A g sin 30°+μA m A g cos 30°=m A a A ,解得μA =36对B 由平衡条件得m B g sin 30°=μB m B g cos 30°,解得μB =33(2)细线断裂瞬间,对A 、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m B )v =m A v A +m B v B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 p =12m A v A 2+12m B v B 2-12(m A +m B )v 2解得E p =6 J.(3)当A 、B 的速度相等时,二者相距最远,设A 上滑的时间为t A ,位移为x A ;A 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 A ′,时间为t A ′,位移为x A ′,则有|v A |=a A t A ,v A 2=2a A x A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A g sin 30°-μA m A g cos 30°=m A a A ′v B =a A ′t A ′,v B 2=2a A ′x A ′,B 发生的位移x B =v B (t A +t A ′) A 、B 再次相遇前的最远距离L =x B +x A -x A ′ 解得L =6815m.2.(2020·四川泸州市质量检测)如图3所示,足够长的固定粗糙水平木板左端的D 点平滑连接半径为R =2 m 、竖直放置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C 、D 分别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两轨道均固定在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 从C 点开始,以初速度v 0=3 m/s 沿圆弧轨道滑动.水平木板上离D 点距离为3.25 m 的P 点静置另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 .已知物块A 、B 与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物块A 的质量m 1=1 kg ,取g =10 m/s 2.图3(1)求物块A 从C 点滑到D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2)若物块B 的质量为m 2=1 kg ,物块A 与B 碰撞后粘在一起,求它们最终停止的位置距D 点多远;(3)若B 的质量为m 2′= 5 kg ,物块A 与B 的碰撞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求物块A 与B 均停止后它们相距多远.答案 (1)34.5 N ,方向竖直向下 (2)5.5 m (3)3.5 m解析 (1)设物块A 在D 点的速度为v 1,则物块A 从C 点运动到D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 m 1gR =12m 1v 12-12m 1v 02得v 1=7 m/s设物块A 在D 点受到圆弧轨道向上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则有F N -m 1g =m 1v 12R得F N =34.5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A 在D 点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 ′=34.5 N ,方向竖直向下.(2)设物块A 在P 点与物块B 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1,则从D 点到P 点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 1g =m 1a 1 -2a 1L =v 22-v 12 得v 2=6 m/s物块A 与物块B 碰撞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则有 m 1v 2=(m 1+m 2)v 3 解得v 3=3 m/sA 、B 碰撞后粘在一起做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设加速度大小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 1+m 2)g =(m 1+m 2)a 2 0-v 32=-2a 2x 得x =94m =2.25 m此时距D 的距离为L +x =5.5 m(3)物块A 运动到P 点的速度仍为v 2=6 m/s ,碰撞过后瞬间A 与B 的速度分别为v 4、v 5,A 与B 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和动能均守恒,可得m 1v 2=m 1v 4+m 2′v 5 12m 1v 22=12m 1v 42+12m 2′v 52 得v 4=-4 m /s ,v 5=2 m/s由于12m 1v 42<m 1gR +μm 1gL ,故A 反弹后不能达到C 点;设物块A 与B 碰撞过后,直至停止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可得: -μm 1gs =0-12m 1v 42得s =4 m故物块A 向左运动3.25 m 后滑上圆弧返回后又向右运动了x 1=s -L =0.75 m 物块B 向右减速至零,则有0-v 52=-2a 3x 2,μm 2′g =m 2′a 3 解得x 2=1 m故A 、B 相距s =L +x 2-x 1=3.5 m .高考题型2 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板—块模型问题1.滑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优先选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若地面不光滑或受其他外力时,需选用动力学观点解题.2.滑块与木板达到相同速度时应注意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发生变化.3.应注意区分滑块、木板各自的对地位移和它们的相对位移.用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列式时位移指对地位移;求系统摩擦生热时用相对位移(或相对路程). 考题示例例2 (2013·山东卷·38(2))如图4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放置长板A (上表面粗糙)和滑块C ,滑块B 置于A 的左端,三者质量分别为m A =2 kg 、m B =1 kg 、m C =2 kg.开始时C 静止,A 、B 一起以v 0=5 m/s 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A 与C 发生碰撞(时间极短)后C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 、B 再次达到共同速度一起向右运动,且恰好不再与C 发生碰撞.求A 与C 碰撞后瞬间A 的速度大小.图4答案 2 m/s解析 因碰撞时间极短,A 与C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瞬间A 的速度为v A ,C 的速度为v C ,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0=m A v A +m C v C ①A 与B 在摩擦力作用下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 AB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A v A +m B v 0=(m A +m B )v AB ②A 与B 达到共同速度后恰好不再与C 碰撞,应满足 v AB =v C ③联立①②③式,代入数据得v A =2 m/s. 命题预测3.(2020·云南昆明市高三“三诊一模”测试)如图5甲所示,质量为m =0.3 kg 的小物块B (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为M =0.1 kg 、长度L =0.6 m 的木板A 的最左端,A 和B 一起以v 0=1 m/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A 与右侧一竖直固定挡板P 发生弹性碰撞.以碰撞瞬间为计时起点,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碰后0.5 s 内B 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5(1)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A 与P 第1次碰撞到第2次碰撞的时间间隔; (3)A 与P 碰撞几次,B 与A 分离. 答案 (1)0.1 (2)0.75 s (3)2次解析 (1)碰后A 向左减速,B 向右减速,由题图乙得: a B =ΔvΔt=1 m/s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ma B 解得μ=0.1(2)碰后B 向右减速,A 向左减速到0后,向右加速,最后与B 共速,对A 、B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 v 0-M v 0=(M +m )v 1 解得:v 1=0.5 m/s此过程,对B 由动量定理得:m v 1-m v 0=-μmgt 1 解得:t 1=0.5 s对A 由动能定理有:-μmgx A =12M v 12-12M v 02解得:x A =0.125 m此后A 、B 一起向右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2=x Av 1=0.25 s所以一共用的时间:t =t 1+t 2=0.75 s ,即A 与P 第1次碰撞到第2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为0.75 s (3)A 第1次与挡板P 碰撞后到共速的过程中,对整个系统,由能量守恒有: 12m v 02+12M v 02=12(M +m )v 12+μmgx 相对1 解得x 相对1=0.5 m假设第3次碰撞前,A 与B 不分离,A 第2次与挡板P 相碰后到共速的过程中,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有:m v 1-M v 1=(M +m )v 2 由能量守恒有:12m v 12+12M v 12=12(M +m )v 22+μmgx 相对2 解得:x 相对2=0.125 m由于x 相对=x 相对1+x 相对2>L ,所以A 与P 碰撞2次,B 与A 分离.4.如图6所示,质量为M 的水平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左端放一质量为m 的铁块,现给铁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使其以初速度v 0开始运动,并与固定在木板另一端的弹簧相碰后返回,恰好又停在木板左端.(重力加速度为g )图6(1)求整个过程中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若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铁块相对木板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3)系统的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少?答案 (1)Mm v 022(M +m ) (2)M v 024μg (M +m ) (3)Mm v 024(M +m )解析 设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共同速度为v 1,此时弹性势能最大,设为E p ,铁块回到木板左端时,共同速度为v 2,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M +m )v 1① m v 0=(M +m )v 2②(1)整个过程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 f =12m v 02-12(M +m )v 22③联立②③解得W f =Mm v 022(M +m )④(2)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 f =2μmgL ⑤联立④⑤解得L =M v 024μg (M +m )⑥(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12W f +E p =12m v 02-12(M +m )v 12⑦ 联立①④⑦解得E p =Mm v 024(M +m )⑧5.(2020·河南郑州市线上测试)如图7所示,长木板B 的质量为m 2=1.0 kg ,静止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3=1.0 kg 的物块C (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最右端.一个质量为m 1=0.5 kg 的物块A 从距离长木板B 左侧l =9.5 m 处,以初速度v 0=10 m/s 向着长木板运动.一段时间后物块A 与长木板B 发生弹性正碰(时间极短),之后三者发生相对运动,整个过程物块C 始终在长木板上.已知物块A 及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物块C 与长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s 2,求:(1)A 、B 碰后瞬间物块A 和长木板B 的速度; (2)长木板B 的最小长度;(3)物块A 离长木板左侧的最终距离.答案 (1)3 m /s ,方向向左 6 m/s ,方向向右 (2)3 m (3)10.5 m解析 (1)设物块A 与木板B 碰前瞬间的速度为v ,由动能定理得-μ1m 1gl =12m 1v 2-12m 1v 02解得v =v 02-2μ1gl =9 m/s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假设碰撞后的瞬间速度分别为v 1、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m 1v 1+m 2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1v 2=12m 1v 12+12m 2v 22联立解得v 1=m 1-m 2m 1+m 2v =-3 m/s ,v 2=2m 1m 1+m 2v =6 m/s碰后瞬间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3 m /s 、方向向左,长木板B 的速度大小为6 m/s 、方向向右; (2)碰撞后B 做减速运动,C 做加速运动,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由牛顿运动定律,对木板B 有 -μ1(m 2+m 3)g -μ2m 3g =-m 2a 1 对物块C 有μ2m 3g =m 3a 2设从碰撞后到两者达到共同速度经历的时间为t ,则 v 2-a 1t =a 2t木板B 的最小长度d =v 2t -12a 1t 2-12a 2t 2=3 m(3)B 、C 达到共同速度之后,因μ1(m 2+m 3)g =μ2m 3g ,故二者一起减速至停下,设加速度大小为a 3,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1(m 2+m 3)g =(m 2+m 2)a 3 整个过程B 运动的位移为 x B =v 2t -12a 1t 2+0-(a 2t )2-2a 3=6 mA 与B 碰撞后,A 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4=μm 1g m 1=1 m/s 2,位移为x A =0-v 12-2a 4=4.5 m物块A 离长木板B 左侧的最终距离为 x A +x B =10.5 m.专题强化练[保分基础练]1.(2020·广东东莞市线上检测)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A 与另一个质量为2m 的物块B 发生正碰,碰后B 物块刚好能落入正前方的沙坑中,假如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已知物块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与沙坑的距离为1 m ,g 取10 m/s 2,物块可视为质点,则碰撞前瞬间A 的速度大小为( )A .0.5 m /sB .1 m/sC .2 m /sD .3 m/s答案 D解析 碰撞后B 做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μ·2mgx =0-12×2m v 2,代入数据得v =2 m/s ,A 与B 碰撞的过程中,A 与B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选取向右为正方向,则m v 0=m v 1+2m v ,由于没有机械能损失,则12m v 02=12m v 12+12×2m v 2,联立解得v 0=3 m/s ,故选D. 2.(2020·河北唐山市高三第一次模拟)如图2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的足够长的木板,木板上放一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点的小木块,开始木块、木板均静止.现分别使木块获得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 0和2v 0,两次运动均在木板上留下划痕,则两次划痕长度之比为( )图2A .1∶4B .1∶42C .1∶8D .1∶12 答案 A解析 木块从开始到相对长木板静止的过程中,木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 v 0=(M +m )v ,解得v =m v 0M +m ;对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s =12m v 02-12(M +m )v 2,解得划痕长度s =M v 022μ(M +m )g ,同理,当木块的初速度为2v 0时,则划痕长度为s ′=M (2v 0)22μ(M +m )g ,故两次划痕长度之比为s ∶s ′=1∶4,故A 正确,B 、C 、D 错误.3.如图3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带挡板的长木板,挡板和长木板的总质量为m ,木板长度为L (挡板的厚度可忽略不计),挡板上固定有一个小炸药包(可视为质量不计的点).木板左端有一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点)的滑块.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滑块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滑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刚好能与小炸药包接触,接触瞬间小炸药包爆炸(此过程时间极短,爆炸后滑块与木板只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且完好无损),滑块向左运动,最终回到木板的左端,恰与木板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3(1)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小炸药包爆炸后瞬间滑块和木板的速度. 答案 (1)v 024gL(2)0 v 0,方向水平向右解析 (1)滑块相对木板向右运动,刚好能与炸药包接触,此时滑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滑块刚要与炸药包接触时的速度为v 1,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滑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则该系统动量守恒,故有m v 0=2m v 1解得v 1=12v 0,方向水平向右滑块在木板上滑动的过程中,对系统,由功能关系可知 μmgL =12m v 02-12×2m v 12联立解得μ=v 024gL(2)设小炸药包爆炸后瞬间滑块和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最终滑块相对木板静止于木板的左端时速度为v 2,系统在爆炸前后动量守恒,则有 2m v 1=m v 1′+m v 2′ 2m v 1=2m v 2小炸药包爆炸后,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过程中,对系统,根据功能关系,有 μmgL =12m v 1′2+12m v 2′2-12×2m v 2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1′=0,v 2′=v 0,方向水平向右.[争分提能练]4.(2020·山东三校在线联考)如图4所示,一平板小车 C 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的物体A 和2m 的物体B 均以大小为v 的初速度分别沿同一直线同时从小车两端相向水平滑上小车.设两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车质量为m ,最终物体A 、B 都停在小车上,物体 A 、B 始终没有相碰.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4(1)最终小车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2)平板车的长度至少为多长. 答案 (1)v 4 方向水平向左 (2)9v 28μg解析 (1)以A 、B 两物体及小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B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2m v -m v =4m v 1解得v 1=v4,方向水平向左(2)初始阶段A 物体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A =μmg m =μg ;B 物体向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B =μ·2mg2m=μg ;小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C =μ·2mg -μmg m =μg经过t 1时间,B 、C 达到共同速度,则有v -μgt 1=μgt 1此时t 1=v 2μg ,B 、C 的速度v 2=v2,方向向左,A 的速度大小与B 、C 相同,方向相反,该过程中,A 相对C 运动的距离:Δx 1=(v t 1-12a A t 12)+12a C t 12B 相对C 运动的距离:Δx 2=(v t 1-12a B t 12)-12a C t 12 此后B 、C 共同向左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μmg 3m =μg 3直到三物体速度相同,所用时间t 2=v 1-v 2-a=3v 4μg 该过程A 相对B 、C 滑行的距离:Δx 3=(v 2t 2-12a A t 22)+(v 2t 2-12at 22) 所以小车的长度至少是l =Δx 1+Δx 2+Δx 3=9v 28μg. 5.(2020·湖北武汉市高三调研卷)如图5所示,装置的左边是光滑水平台面,一水平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着质量M =3 kg 的物块A .装置的中间是始终在以u =2 m/s 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的水平传送带,它与左边的台面等高并平滑对接,它也与右边的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对接.物块A 静止在其平衡位置,此处距传送带左端l =0.5 m .质量m =1 kg 的物块B 从斜面上距水平台面高h =2.0 m 处由静止释放,已知物块B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传送带的长度为L =1.0 m .物块A 、B 都可视为质点,A 、B 发生的每次碰撞都是弹性正碰且碰撞时间极短.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5(1)物块B 与物块A 第一次碰撞前瞬间,B 的速度大小;(2)物块B 与物块A 第一次碰撞后,B 返回斜面相对水平台面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3)如果物块A 每次被B 碰撞后,会在外力帮助下静止在其平衡位置等待B 的再次碰撞,当物块B 在传送带上第一次对地速度减为零时,物块B 从开始到此时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总路程s 多大.答案 (1)6 m/s (2)0.25 m (3)11.83 m解析 (1)B 从斜面滑下过程机械能守恒,mgh =12m v 02 解得B 滑上传送带瞬间v 0=210 m/sB 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v 02-v 12=2aL ,μmg =ma解得B 滑过传送带与A 碰前瞬间的速度v 1=6 m/s(2)A 、B 发生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碰后B 的速度为v 2,A 的速度为v Am v 1=m v 2+M v A ,12m v 12=12m v 22+12M v A 2 联立两式解得v 2=-12v 1,v A =12v 1,即v 2=-3 m/s 物块B 以3 m/s 的速度返回到传送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右端,则v 22-v 32=2aL解得v 3= 5 m/s >u =2 m/s故此次在传送带上向右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则mgh ′=12m v 32,得h ′=0.25 m (3)物块B 上升h ′后再返回传送带右端时,速度大小为v 3= 5 m/s ,滑上传送带,减速至左端v 32-v 42=2aL ,得v 4=1 m/s物块B 与A 第二次发生弹性碰撞,碰后速度v 5=-12m/s 返回传送带后向右匀加速运动,u 2-v 52=2ax得x =1516m <L =1 m 故运动x 后匀速运动至右端,以初速度大小u =2 m/s 滑上斜面,则mgh ″=12mu 2 得h ″=0.2 m再次返回匀减速运动至传送带左端时恰好对地速度为零,则物块B 从开始到此时对地总路程s =4l +5L +h +2h ′+2h ″sin θ得s =716m ≈11.83 m. 6.如图6所示为某工地一传输工件的装置,AB 为一段足够大且固定的14圆弧轨道,圆弧半径R =5.6 m ,BC 为一段足够长的水平轨道,CD 为一段固定的14圆弧轨道,圆弧半径r =1 m ,三段轨道均光滑.一长为L =2 m 、质量为M =1 kg 的平板小车最初停在BC 轨道的最左端,小车上表面刚好与AB 轨道相切,且与CD 轨道最低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m =2 kg 的工件从距AB 轨道最低点的高度为h 处沿轨道自由滑下,滑上小车后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CD 轨道左端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后即被粘在C 处.工件只有从CD 轨道最高点飞出,才能被站在台面DE 上的工人接住.工件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取g =10 m/s 2,则:图6(1)若h 为2.8 m ,则工件滑到圆弧底端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大?(2)要使工件能被站在台面DE 上的工人接住,则h 的取值范围为多少?答案 (1)40 N (2)187m<h ≤3 m 解析 (1)工件从起点滑到圆弧轨道底端B 点,设到B 点时的速度为v B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12m v B 2 工件做圆周运动,在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B 2R联立解得F N =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工件滑到圆弧底端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 ′=F N =40 N.(2)由于BC 轨道足够长,要使工件能到达CD 轨道,工件与小车必须能够达到共速,设工件刚滑上小车时的速度为v 0,工件与小车达到共速时的速度为v 1,假设工件到达小车最右端才与其共速,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对于工件与小车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1由动能定理得μmgL =12m v 02-12(m +M )v 12 对于工件从AB 轨道滑下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12m v 02 代入数据解得h 1=3 m要使工件能从CD 轨道最高点飞出,h 1=3 m 时物块有从AB 轨道滑下且不脱离小车的最大速度. 设工件从轨道下滑的最小高度为h ′,刚滑上小车的速度为v 0′,与小车达到共速时的速度为v 1′,刚滑上CD 轨道的速度为v 2′,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对工件和小车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v 0′=(m +M )v 1′由动能定理得μmgL =12m v 0′2-12M v 1′2-12m v 2′2 工件恰好滑到CD 轨道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v 2′2=mgr 工件在AB 轨道滑动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 v 0′2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h ′=187m 综上所述,要使工件能到达CD 轨道最高点,应使h 满足187 m<h ≤3 m.。

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楼㊀倩(兰州市第七中学ꎬ甘肃兰州730000)摘㊀要:本文主要对力学三大观点进行介绍ꎬ对三大观点的优选原则进行分析ꎬ并结合典型例题ꎬ探讨如何利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综合性问题.关键词:高中物理ꎻ力学三大观点ꎻ解题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6-0083-03收稿日期:2023-11-25作者简介:楼倩(1986.2-)ꎬ女ꎬ甘肃省兰州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高中物理教学研究.㊀㊀高中物理中力学三大观点ꎬ即动力学观点㊁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是高考中必考的考点ꎬ具有综合性强㊁难度大的特征ꎬ常常作为考试的压轴题出现.本文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了分析ꎬ以便加强学生对三大观点的理解和应用.1力学三大观点概述高中物理中的力学三大观点ꎬ包括动力学观点㊁能量观点和动量观点[1].其中动力学观点是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ꎬ求解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速度㊁加速度㊁位移等物理量ꎬ涉及运动的细节ꎬ可以用来处理匀变速运动的相关问题ꎻ能量观点是结合动能定理㊁功能关系㊁机械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ꎬ解决功和能之间的关系ꎬ涉及做功和能量转换ꎬ既能解决匀变速运动的相关问题ꎬ也能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ꎻ动量观点是涉及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ꎬ解决过程只涉及物体的初末速度㊁力㊁时间或者只与初末速度有关ꎬ和能量观点一样ꎬ动量观点适用范围既包括匀变速运动ꎬ也包括非匀变速运动问题.2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力学的三大观点ꎬ针对的是不同的物理情境ꎬ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如若误用ꎬ就会降低解题效率ꎬ甚至求出错误答案或者求解过程陷入僵局.因此ꎬ需要对三大观点的选用原则有一定的了解.(1)当物理情境为碰撞㊁爆炸㊁反冲等问题ꎬ若只涉及初㊁末速度而不涉及力㊁时间ꎬ且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ꎬ优先选用动量守恒定律ꎬ并联立能量守恒定律进行求解ꎬ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2)当涉及运动的具体细节时ꎬ考虑动力学观点进行解题ꎬ能量和动量观点均只关注初末状态ꎬ不考虑运动细节.(3)当问题涉及相对位移时ꎬ可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此时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和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相等ꎬ即转变为系统的内能.这种解法可以避免对复杂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ꎬ简化解题步骤.(4)若在求解问题时ꎬ需要求出各个物理量在某时刻的大小ꎬ则可以优先运用牛顿第二定律.(5)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ꎬ且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ꎬ应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热点题型分析3.1应用三大动力学观点解决碰撞㊁爆炸模型例1㊀如图1所示ꎬ水平地面上放置有P㊁Q两个物块ꎬ两者相距L=0.48mꎬP物块的质量为1kgꎬ38Q物块的质量为4kgꎬP物块的左侧和一个固定的弹性挡板接触.已知P物块与水平地面间无摩擦ꎬ且其和弹性挡板碰撞时无能量损失ꎬQ物块与水平地面有摩擦且动摩擦因数为0.1ꎬ重力加速度取10m/s2.某一时刻ꎬP以4m/s的初速度朝着物块Q运动并和其发生弹性碰撞ꎬ回答以下问题:图1㊀例1题图(1)P物块与Q物块第一次碰撞后ꎬ两者瞬间速度大小各为多少?(2)P物块与Q物块第二次碰撞后ꎬ物块Q的瞬间速度大小为多少?解析㊀(1)第一次弹性碰撞后瞬间两物块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ꎬ有m1v0=m1v1+m2v2ꎬ12m1v02=12m1v21+12m2v22ꎬ求解得v1=-125m/sꎬv2=85m/s.因此ꎬP物块与Q物块第一次碰撞后ꎬ两者瞬间速度大小分别为125m/s㊁85m/s.(2)设碰后Q的加速度为aꎬ则有μmg=ma.假设第二次碰撞前Q没有停止运动ꎬ有x+2L=|v1|t1ꎬx=v2t1-12at21ꎬ解得t1=0.8s.假设第二次碰撞前Q已经停止运动ꎬ有v2=at2ꎬ解得t2=1.6s.所以第二次碰撞前Q没有停止运动.设第二次碰撞前的瞬间ꎬP的速度为vPꎬQ的速度为vQ.碰撞后瞬间ꎬP的速度为vPᶄꎬQ的速度为vQᶄꎬ则:vQ=v2-at1m1vP+m2vQ=m1vPᶄ+m2vQᶄ12m1vP2+12m2vQ2=12m1vPᶄ2+12m2vQᶄ2vP=-v1解得vQᶄ=3625m/s.例2㊀有一组机械组件ꎬ由螺杆A和螺母B组成ꎬ因为生锈难以分开ꎬ图2为装置剖面示意图.某同学将该组件垂直放置于水平面上ꎬ在螺杆A顶端的T形螺帽与螺母B之间的空隙处装入适量火药并点燃ꎬ利用火药将其 炸开 .已知螺杆A的质量为0.5kgꎬ螺母的质量为0.3kgꎬ火药爆炸时所转化的机械能E=6JꎬB与A的竖直直杆间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15Nꎬ忽略空气阻力ꎬ重力加速度g=10m/s2.图2㊀例2题图(1)求火药爆炸瞬间螺杆A和螺母B各自的速度大小ꎻ(2)忽略空隙及螺母B的厚度影响ꎬ要使A与B能顺利分开ꎬ求螺杆A的竖直直杆的最大长度L.解析㊀(1)设火药爆炸瞬间螺杆A的速度大小为v1ꎬ螺母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2ꎬ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ꎬ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ꎬ有0=m1v1+m2v2E=12m1v21+12m2v22求解得v1=-3m/sꎬv2=5m/sꎬ因此杆A的速度大小为3m/sꎬ方向竖直向上ꎻ螺母B的速度大小为5m/sꎬ方向坚直向下.(2)A相对B向上运动ꎬ所受摩擦力f向下ꎬ则对螺杆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1g+f=m1a1ꎬ解得a1=40m/s2ꎬ方向竖直向下.对螺母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2g=m2a2ꎬ解得a2=40m/s2ꎬ方向竖直向上.火药爆炸后ꎬA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ꎬ其减速至零的时间为t1=v1a1=340s.B向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ꎬ其减速至零的时间为t1=v2a2=540s.所以B一直做匀减速运动ꎬA则先做匀减速将速度减至为0而后做匀加速运动ꎬ当两者速度相等时刚好分开ꎬ此时直杆的长度最大.取向下为正方向ꎬ可得v2-a2t3=-v1+a1t3ꎬ解得t3=0.1s.则直杆长度的最大值为L=(v1+v2)t32ꎬ解得L=0.4m.3.2应用三大动力学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例3㊀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ꎬ小物块B静止48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ꎬ如图3(a)所示.t=0时刻ꎬ小物块A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ꎬ一段时间后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ꎻ当A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点(图中未标出)时ꎬ速度减为0ꎬ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ꎬ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物块A运动的v-t图像如图3(b)所示ꎬ图中的v1和t1均为未知量.已知A的质量为mꎬ初始时A与B的高度差为Hꎬ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ꎬ不计空气阻力.(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图3㊀示意图(1)物块B的质量为多少?(2)物体A在图3(b)所描述的运动过程中ꎬ克服摩擦力做了多少功?(3)已知A物块和B物块和轨道间的摩擦因数是相等的.当物块B停止运动后ꎬ将物块和轨道间的摩擦因数改变ꎬ然后从P点释放物块Aꎬ其运动一段时间后ꎬ刚好能和物块B正好碰上.求改变前后摩擦因数的比值.解析㊀(1)根据图3(b)ꎬ可以得出在t1时刻ꎬ两物块发生了碰撞ꎬ物块A的速度由碰撞前的v1变为碰撞后的v12.碰撞问题ꎬ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观点进行分析ꎬ设物块B的质量为mBꎬ其碰撞后的瞬间速度大小为vB.则有mv1=m(-v12)+mBvB12mv21=12m(-12v1)2+12mBv2B解得mB=3m.(2)求物体A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的大小ꎬ需要结合能量观点和动力学观点进行求解.设物体A和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ꎬP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ꎬ碰撞前物体A走过的路程为s1ꎬ碰撞之后走过的路程为s2.碰撞之前ꎬ物体A的速度由0加速至v1ꎬ该过程重力做正功ꎬ摩擦力做负功ꎬ根据动能定理ꎬ有mgH-fs1=12mv21-0碰撞之后ꎬ物体A的速度由v12减速至0ꎬ该过程重力和摩擦力均做负功ꎬ根据动能定理ꎬ有-(fs2+mgh)=0-12m(-v12)2在整个过程中ꎬ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大小为W=fs1+fs2由图3(b)的v-t图像可知s1=12v1t1s2=12ˑv12ˑ(1.4t1-t1)且s1和s2存在几何关系s2s1=hH联立可得W=215mgH.(3)设轨道和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ꎬ改变前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W=μmgcosθH+hsinθ设物块B在水平轨道上能够滑行的距离为sᶄꎬ由动能定理有-μmᶄgsᶄ=0-12mᶄvᶄ2设改变后的动摩擦因数为μᶄꎬ依据动能定理有mgh-μᶄmgcosθ hsinθ-μᶄmgsᶄ=0联立可得μμᶄ=119.4结束语总之ꎬ当运用力学三大观点进行解题时ꎬ关键在于明确研究对象和其所经历的物理过程ꎬ并能够根据问题ꎬ应用合适的观点进行求解.该类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ꎬ教学过程切不可机械化㊁模板化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㊁多总结ꎬ达到 讲一题会一类 的教学效果ꎬ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参考文献:[1]李得天.利用力学的三大观点解高考力学压轴题[J].高中数理化ꎬ2022(20):34-35.[责任编辑:李㊀璟]58。

强化专练2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强化专练2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强化专练(二)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第1~4题为单选,第5题为多选)1.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都是m 的小车A 和B ,两车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它们以共同的速度v 0向右运动,另有一质量为m 的粘性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正好落在A 车上,并与之粘合在一起,求这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A.14m v 20B .18m v 20 C.112m v 20D .115m v 20答案 C 解析 粘性物体和A 相互作用的过程,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取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0=2m v 1,得:v 1=v 02。

之后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当B 车与A 车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m v 1=3m v 2,解得:v 2=23v 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12m v 20+12×2m v 21-12×3m v 22=112m v 20,故C 正确,A 、B 、D 错误。

2. (2021·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二模)如图所示,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放一个小滑块。

某时刻同时给两者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 0,最终两者以共同的速度运动。

已知长木板质量为小滑块质量的2倍,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小滑块速度与加速度同向的那段时间内,长木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A.5v 209μg B .5v 2018μgC .5v 2036μgD .5v 2072μg答案 C 解析 设滑块速度为零时,长木板的速度为v 1,从滑块开始运动到速度为零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 -m )v 0=2m v 1,解得:v 1=12v 0,滑块与长木板最终共速,设共同速度为v 2,从开始到二者速度相同的过程中,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m -m )v 0=(2m +m )v 2,解得v 2=13v 0,长木板的加速度大小a = μmg 2m =12μg ,则在滑块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长木板的位移s =v 22-v 21-2a=5v 2036μg ,故C 正确。

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力学三大观点综合应用高考定位力学中三大观点是指动力学观点,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动力学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动量观点主要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包括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此类问题过程复杂、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应用有关规律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考题 1动量和能量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例1(2014 ·安徽·24)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凹槽A,中央放一小物块B,物块与左右两边槽壁的距离如图1所示,L为 1.0 m ,凹槽与物块的质量均为m,两者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0.05.开始时物块静止,凹槽以v 0=5 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设物块与凹槽槽壁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时间不计,g 取10 m/s2.求:图1(1)物块与凹槽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2)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刚相对静止物块与右侧槽壁碰撞的次数;(3)从凹槽开始运动到两者相对静止所经历的时间及该时间内凹槽运动的位移大小.答案(1)2.5 m/s(2)6次(3)5 s12.75 m解析(1) 设两者间相对静止时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0= 2m vv=2.5 m/s.(2)解得物块与凹槽间的滑动摩擦力F =μF=μmgf N设两者相对静止前相对运动的路程为s1,由功能关系得1212- F f·s1=(m+m)v- m v022解得 s1= 12.5 m已知 L= 1 m,可推知物块与右侧槽壁共发生 6 次碰撞.(3)设凹槽与物块碰前的速度分别为 v1、 v2,碰后的速度分别为 v 1′、 v2′.有m v1+ m v2=m v1′+ m v2′121m v22121m v2′2m v1+=m v1′+2222得 v 1′= v2, v2′= v 1即每碰撞一次凹槽与物块发生一次速度交换,在同一坐标系上两者的速度图线如图所示,根据碰撞次数可分为 13 段,凹槽、物块的v —t图象在两条连续的匀变速运动图线间转换,故可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时间.则v= v 0+ata =- μg解得 t = 5 s凹槽的 v —t 图象所包围的阴影部分面积即为凹槽的位移大小 s 2.(等腰三角形面积共分13 份,第一份面积为 0.5 L ,其余每两份面积和均为 L.)1 v 0)t + 6.5L ,解得 s 2= 12.75 m.s 2=(221.如图 2 所示,倾角 45°高 h 的固定斜面.右边有一高3h的平台,平台顶部左边水平,上面有一质量为1圆弧.质量为2m 的小球 A 从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M 的静止小球 B ,右边有一半径为 h 的 4从斜面最高点飞出后恰好沿水平方向滑上平台,与 B 发生弹性碰撞, 碰后 B 从圆弧上的某点离开圆弧. 所有接触面均光滑, A 、 B 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 g.图 2(1) 求斜面与平台间的水平距离s 和 A 的初速度 v 0;(2) 若 M = 2m ,求碰后 B 的速度;(3) 若 B 的质量 M 可以从小到大取不同值,碰后B 从圆弧上不同位置脱离圆弧,该位置与圆心的连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α.求 cos α的取值范围.答案(1) h 2gh (2) 2gh(3)2≤ cos α≤ 133解析(1) 设小球 A 飞上平台的速度为 v 1,小球由斜面顶端飞上平台,可看成以速度v 1 反向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得:1h = 1gt 2, s =v 1t , tan 45 =°gt2 2v 1解得: v 1= gh , s = 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m v 0 2= 3mgh + 1m v 1 222 2解得: v 0= 2 gh.(2) 设碰后 A 、 B 的速度分别为 v A 、 v B ,由动量、能量守恒得m v 1= m v A + M v B1 2 1 21 2m v 1 =m v A + M v B2222m2v B = m + M v 1= 3gh.(3) 由 (2) 可知,当 M ? m 时 v B ≈ 2 gh > gh 从顶端飞离则 cos α= 1 当 M ? m 时, v B = 0,设 B 球与圆弧面在 C 处分离,则:1 2 Mgh (1- cos α)=2M v Cv C 2 , cos α= 2,故 2≤ cos α≤ 1Mg cos α= M h331.弄清有几个物体参与运动,并划分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2.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明确各过程的运动特点.3.光滑的平面或曲面,还有不计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碰撞过程、子弹打击木块、不受其他外力作用的两物体相互作用问题,一般考虑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4.如含摩擦生热问题,则考虑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考题 2应用动力学、能量、动量解决综合问题例 2如图3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 kg 的足够长的木板C,在 C 上放置有A、 B 两物体, A 的质量 m A= 1 kg,B 的质量为 m B= 2 kg.A、B 之间锁定一被压缩了的轻弹簧,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 E p= 3 J,现突然给A、B 一瞬时冲量作用,使A、B同时获得v 0=2 m/s的初速度,速度方向水平向右,且同时弹簧由于受到扰动而解除锁定,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原长,之后与 A、B 分离.已知 A 和的摩擦因数为μ= 0.2,B、 C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1,且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求:1 2C 之间图3(1)弹簧与 A、 B 分离的瞬间, A、 B 的速度分别是多大?(2) 已知在 C 第一次碰到右边的固定挡板之前,A、B 和 C 已经达到了共同速度,求在到达共同速度之前B、 C 的加速度分别是多大及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多少?(3) 已知 C 与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求在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 A 在 C 上滑行的距离?审题突破(1) 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组求A、B 分离时的速度;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三者的加速A、度,该过程中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只需求出三者达到的共同速度便可以由能量守恒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联立求解.答案(1)0 3 m/s(2)4.5 J 1.5 m/s (3)0.75 m解析(1) 在弹簧弹开两物体的过程中,由于作用时间极短,对A、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A+m B)v0= m A v A+ m B v B121212E p+ (m A+ m B)v0=m A v A+ m B v B222联立解得: v A=0, v B=3 m/s.2(2) 对物体 B 有: a =μg= 1 m/s ,方向水平向左B2对 A、 C 有:μ+ m)a2m B g=(m A又因为: m A a<μ1m A g故物体 A、 C 的共同加速度为a= 1 m/s 2,方向水平向右对 A、 B、 C 整个系统来说,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得:m B v B= ( m A+ m B+ m)v 121(m A+ m B+ m)v2Q= m B v B-22解得: Q= 4.5 J,v= 1.5 m/s.(3)C 和挡板碰撞后,先向左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0 后向右匀加速运动,分析可知,在向右加速过程中先和 A 达到共同速度v1,之后 A、C 再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右匀加速, B 一直向右匀减速,最后三者达共同速度 v 2后做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摩擦力做负功,故 C 向右不能一直匀加速至挡板处,所以和挡板再次碰撞前三者已经达共同速度.a A=μ1g= 2 m/s2, a B=μ2g= 1 m/s2μ,解得: a = 4 m/s 21m A g + μ2m B g = ma C C v 1= v - a A t =- v + a C t解得: v 1= 0.5 m/st = 0.5 s- v + v 1 x A1=v + v 12 t = 0.5 m , x C1= 2 t =- 0.25 m故 A 、 C 间的相对运动距离为x AC = x A1+ |x C1|= 0.75 m.2. (2014 广·东 ·35)如图 4 所示,的水平轨道中, AC 段的中点 B 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 C 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 P 1 沿光滑轨道向右以速度v 1 与静止在 A 点的物体 P 2 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 ,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 t 1= 2 s 至 t 2= 4 s 内工作.已知 P 1、 P 2 的质量都为 m = 1 kg , P 与 AC 间的动摩擦因数2为 μ= 0.1, AB 段长 L = 4 m , g 取 10 m/s , P 1、 P 2 和 P 均视为质点, P 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图 4(1) 若 v 1= 6 m/s ,求 P 1、 P 2 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v 和碰撞损失的动能E ;(2) 若 P 与挡板碰后, 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 B 点,求 v 1 的取值范围和 P 向左经过 A 点时的最大动能 E .答案 (1)3 m/s 9 J (2)10 m/s ≤ v 1≤ 14 m/s 17 J解析(1) 设 P 1 和 P 2 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 2m v 2①解得: v 2=v 1= 3 m/s2E = 1m v 11× 2m v 2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2- 2②2 2解得E =9 J.(2) 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2ma =- 2μ mg③可以把 P 从 A 点运动到 C 点再返回 B 点的全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1 2 3L = v 2t + at2④26L - at由 ①③④ 式得 v 1=t① 若 2 s 时通过 B 点,解得: v 1= 14 m/s ② 若 4 s 时通过 B 点,解得: v 1= 10 m/s 故 v 1 的取值范围为: 10 m/s ≤ v 1≤ 14 m/s设向左经过 A 点的速度为 v A ,由动能定理知1× 2m v A 2- 1× 2m v 2 2=- μ·2mg ·4L22 当 v = 1v 1 = 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 A 点时的动能最大, E =17 J.22根据题中涉及的问题特点选择上述观点联合应用求解.一般地,要列出物体量间瞬时表达式,可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即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如果是碰撞并涉及时间的问题,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力做功和位移的情况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若研究对象是互相作用的物体系统,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知识专题练训练 6题组 1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1.如图 1 所示,在倾角为 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块 B ,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 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O 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 A ,距物块 B 为 3x 0,现让 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A 与 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 O 点(A 、 B 均视为质点 ).试求:图 1(1) A 、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2) A 、 B 相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3) 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 R = x 0 的半圆轨道 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 P ,现让物块 A以初速度 v 从 P 点沿斜面下滑,与 B 碰后返回到 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 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答案 (1) 1 3gx 0 120+ 4 3 gx 02(2) mgx 0 (3)4解析(1) 设 A 与 B 相碰前 A 的速度为 v 1, A 与 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 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3mgx 0 sin 30 1 2=°m v 1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1= 2m v 21解以上二式得 v 2= 2 3gx 0.(2) 设 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E p ,从 A 、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 1·2m v 2 2= 2mgx 0 sin 30 °2解得 E p = 1mgx 0.4(3) 设物块 A 与 B 相碰前的速度为 v 3,碰后 A 、 B 的共同速度为 v 41 21 2m v + 3mgx 0 sin 30 =°m v 322m v 3= 2m 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1·2m v 4 2+ E p = 1·2m v 5 2+ 2mgx 0sin 30 °2 211此后 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2 2+ 2mgx 0 sin 30 +°mgR(1+ sin 60 ) °2m v 5= m v 62在最高点有 mg =m v 6 R 2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 4 3 gx 0.2.如图 2 所示,质量为 m 1 的滑块 (可视为质点 )自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 A 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左传导轮顶端的B 点, A 、 B 的高度差为 h 1= 1.25 m .传导轮半径很小,两个轮之间的距离为 L = 4.00 m .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0.20.右端的轮子上沿距离地面高度h 2= 1.80 m ,g取 10 m/s 2.(1) 若槽的底端没有滑块图m 2,传送带静止不运转,求滑块2m 1 滑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v ;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在m 1 下滑前将质量为 m 2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停放在槽的底端.m 1 下滑后与 m 2 发生弹性碰撞,且碰撞后 m 1 速度方向不变,则m 1、 m 2 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 满足 (2) 的条件前提下, 传送带顺时针运转, 速度为 v = 5.0 m/s.求出滑块 m 1、m 2 落地点间的最大距离 (结果可带根号 ).答案(1)3.0 m/s (2)m 1> m 2 (3)(621 - 3) m5 解析(1) 滑块 m 11 2滑到 B 点有 m 1gh 1= m 1v 02解得 v 0= 5 m/s滑块 m 由 B 滑到 C 点有- μm1 2-1211gL = m 1 vm 1v 022解得 v = 3.0 m/s.(2) 滑块 m 2 停放在槽的底端, m 1 下滑并与滑块 m 2 弹性碰撞,则有m 1v 0=m 1v 1+ m 2v 211 v 0 2= 11v 1 2 + 1 2v 2 22m2m2mm 1 速度方向不变即v 1= m 1- m 2+ m v 0> 0m 12 则 m 1> m 2.(3) 滑块经过传送带作用后做平抛运动12h 2=2gt当两滑块速度相差最大时,它们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当 m 1? m 2 时,滑块 m 1、 m 2 碰撞后的速度相差最大,经过传送带后速度相差也最大m 2m 1- m 2 1- m 1 v 0≈ v 0= 5.0 m/s v 1= + m v 0=2m 1+m 1v 2= 2m 1v 0= 2v 0≈ 2v 0= 10.0 m/s+ m 2m2m1+m 1滑块 m 1 与传送带同速度,没有摩擦,落地点射程为x 1= v 1t = 3.0 m滑块 m 2 与传送带发生摩擦,有 - μm1′ 2- 122gL =2m 2v 2 2m 2v 2解得 v 2′= 2 21 m/s落地点射程为 x 2= v 2′ t =621 m5m 2、m 1 的水平射程相差最大值为x = (6 21- 3) m.5题组 2应用动力学观点、能量观点、动量观点解决综合问题3.如图 3 所示,质量 M = 4 kg 的平板小车停在光滑水平面上,车上表面高 h 1= 1.6 m .水平面右边的台阶高 h 2= 0.8 m ,台阶宽l = 0.7 m ,台阶右端B 恰好与半径r = 5 m的光滑圆弧轨道连接,B 和圆心O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 53°,在平板小车的A 处有质量m 1= 2 kg 的甲物体和质量m 2= 1 kg 的乙物体紧靠在一起,中间放有少量炸药(甲、乙两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小车上 A 点左侧表面光滑,右侧粗糙且动摩擦因数为 μ= 0.2.现点燃炸药,炸药爆炸后两物体瞬间分开,甲物体获得5 m/s 的水平初速度向右运动,离开平板车后恰能从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B 点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已知车与台阶相碰后不再运动(g 取 10 m/s 2,sin 53=°0.8, cos 53 =°0.6).求:图 3(1) 炸药爆炸使两物体增加的机械能E ;(2) 物体在圆弧轨道最低点 C 处对轨道的压力 F ;(3) 平板车上表面的长度 L 和平板车运动位移 s 的大小.答案 (1)75 J (2)46 N ,方向竖直向下(3)1 m解析(1) 甲、乙物体在爆炸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 01 2 1 m 2v 22=75 J.E = m 1v 1 +22(2) 设甲物体平抛到 B 点时,水平方向速度为 v x ,竖直分速度为 v yv y = 2g h 1- h 2 = 4 m/s v x =v y= 3 m/stan θ合速度为: v B = 5 m/s物体从 B 到 C 过程中:m 1gr(1- cos θ)= 1m 1v C 2- 1m 1v B222v C 2F N - m 1 g = m 1 rF N =46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 F N = 46 N ,方向竖直向下.v y(3) 甲物体平抛运动时间: t = g = 0.4 s 平抛水平位移: x = v x t = 1.2 m > 0.7 m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的加速度为: a 1= μg = 2 m/s2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间为:t 1= v 0- v x = 1 sa 1甲物体的对地位移: x =1+ v = 4 m12 (v 0 x )t 1a 2= μm 1g = 1 m/s 2甲物体在车上运动时,车的加速度为:1M甲离开车时,车对地的位移:2= 0.5 mx 2= a 2t 12车长为: L = 2(x 1- x 2)= 7 m车的位移为: s = x 2+ (x - l)= 1 m.4.如图 4 所示,光滑的水平面 AB(足够长 )与半径为 R = 0.8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 BCD 在 B 点相切, 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 L = 20 m 、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 = 10 m/s 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为m 1= 3 kg ,乙的质量为 m 2= 1 kg ,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球,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 D 点,且过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6,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 2,甲、乙两物体可看做质点.图 4(1) 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2) 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3) 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 AB 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答案(1)4 3 m/s (2)12 m (3)甲、乙会再次碰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23 m/s ,方向水平向右,乙的速度为 6 3m/s ,方向水平向左解析(1) 甲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 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12 1 2m 1 v 0 = m 1g ·2R +m 1v D ,22 在最高点 D ,由牛顿第二定律,v D 2 有 2m 1g = m 1 R联立解得: v 0= 4 3 m/s.(2) 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的速度大小为 v 乙 ,由能量守恒:E p =1m 1v 0 2=1m 2v 乙 2,2 2得 v 乙 = 12 m/s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 m 2a得 a = 6 m/s 2乙的速度为零时,在传送带滑行的距离最远,最远距离为:2v 乙s=2a= 12 m < 20 m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12 m. (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 v1、 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 m1v1= m2v2甲、乙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121212E p= m1v0= m1v1+m2v2222解得: v1=2 3 m/s,v2= 6 3 m/s之后甲沿轨道上滑,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12则2m1v1=m1gh得 h= 0.6 m< 0.8 m则甲上滑不到同圆心等高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是v2=2 3 m/s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s< 12 m/s,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 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2=6 3 m/s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 2 3 m/s,方向水平向右,乙的速度为 6 3 m/s,方向水平向左.。

2020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第 1 页 共 7 页专题强化练(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满分:64分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考点3)(多选)(2018陕西宝鸡一模)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物块A 和B ,用细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两物块中间加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物块不相连),弹簧的压缩量为x 。

现将细线剪断,此刻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两物块刚要离开弹簧时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则( )A.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B.物块A 从开始运动到刚要离开弹簧时位移大小为x23C.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mv 232D.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mv 2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根据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kx=2ma ,当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有kx'=ma ,对比可得x'=,即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选项A 正确;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根据x 2x2系统的动量守恒得2m -m =0,又x A +x B =x ,解得A 的位移为x A =x ,选项B 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x A t x B t 13得0=2mv-mv B ,得物块B 刚要离开弹簧时的速度v B =2v ,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2mv 2+=3mv 2,选项C 错误、D 正确。

1212m v B 22.第 2 页 共 7页(考点2)(多选)(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2月份入学考试)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3m 的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铁块A 放在长木板右端。

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射入木板并留在其中,铁块恰好不滑离木板。

子弹射入木板中的时间极短,子弹、铁块均视为质点,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板获得的最大速度为v 05B.铁块获得的最大速度为v 05C.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v 0240gLD.子弹、木块、铁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mv 025B 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4mv 1,解得v 1=,选项A 错误;对木板B 和铁块v 04A (包括子弹)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5mv 2,解得v 2=,选项B 正确;子弹打入木板后,对木板Bv 05和铁块A (包括子弹)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L=·4m ·5m ,解得μ=,选项C 正确;全12v 12‒12v 22v 0240gL 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弹、木板、铁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5m 12m v 02‒12v22=25m ,选项D 正确。

高考物理专题特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专题特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策略 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位移和速度,应考虑 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摩擦力做功时应用摩擦力乘以 相对路程,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 问题特别方便。
[针对训练]
[动量、能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 1.(多选)(2019·郴州高三检测)如图 3-4-4 所示, 水平面上固定着两根相距 L 且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光 滑金属导轨,导轨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铜棒 a,b 的长度均等于两导轨的间距, 电阻均为 R、质量均为 m,铜棒平行地静止在导轨上且 与导轨接触良好。现给铜棒 a 一个平行于导轨向右的瞬 时冲量 I,关于此后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3-4-4 A.回路中的最大电流为BmLRI B.铜棒 b 的最大加速度为B2m2L22RI C.铜棒 b 获得的最大速度为mI D.回路中产生的总焦耳热为4Im2
解析 a 刚开始时,速度最大,产生的感应电流最 I
大,则 Im=2ER=B2LRm=2BRLmI ,故 A 错误;a 刚开始时, 回路中的电流最大,b 棒所受安培力最大,加速度最大, 即为 am=mF=BImmL=B2m2L22RI,故 B 正确;当给铜棒 a 一个平行于导轨向右的瞬时冲量 I,a 棒切割磁感线产 生感应电流,a、b 受安培力作用,a 棒在安培力作用 下做减速运动,b 棒在安培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对 a、
图 3-4-2 A.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4∶5 B.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 2∶1 C.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 2∶1 D.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 4∶5
解析 由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可知,①②图形不 重合部分面积应相等,可得②过程的总时间为 2.5t0, 上升所用时间之比为 2t0∶2.5t0=4∶5,A 选项正确; 加速上升阶段牵引力最大,两次提升的质量和加速度 都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最大牵引力 Fm-mg= ma,最大牵引力相等,B 选项错误;最大输出功率为 Pm=Fm·vm,已知最大牵引力相等,①过程的最大速度 是②过程的 2 倍,故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 2∶1,

高考物理复习题型专练—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复习题型专练—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高考物理复习题型专练—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这部分知识单独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非常少,大多数情况都是同时涉及到几个知识点,而且都是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或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考查时注重物理思维与物理能力的考核.例题1.竖直面内一倾斜轨道与一足够长的水平轨道通过一小段光滑圆弧平滑连接,小物块B静止于水平轨道的最左端,如图(a)所示。

t=0时刻,小物块A 在倾斜轨道上从静止开始下滑,一段时间后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当A返回到倾斜轨道上的P点(图中未标出)时,速度减为0,此时对其施加一外力,使其在倾斜轨道上保持静止。

物块A运动的v­t图象如图(b)所示,图中的v1和t1均为未知量。

已知A的质量为m,初始时A与B的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

(a)(b)(1)求物块B的质量;(2)在图(b)所描述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求物块A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3)已知两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

在物块B停止运动后,改变物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然后将A从P点释放,一段时间后A刚好能与B 再次碰上。

求改变前后动摩擦因数的比值。

例题2.如图所示,半径R=2.8m的光滑半圆轨道BC与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轨道间由一条光滑水平轨道AB 相连,A 处用光滑小圆弧轨道平滑连接,B 处与圆轨道相切。

在水平轨道上,两静止小球P 、Q 压紧轻质弹簧后用细线连在一起。

某时刻剪断细线后,小球P 向左运动到A 点时,小球Q 沿圆轨道到达C 点;之后小球Q 落到斜面上时恰好与沿斜面向下运动的小球P 发生碰撞。

已知小球P 的质量m 1=3.2kg ,小球Q 的质量m 2=1kg ,小球P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剪断细线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168J ,小球到达A 点或B 点时已和弹簧分离。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sin 37°=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求:(1)小球Q 运动到C 点时的速度大小;(2)小球P 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 ;(3)小球Q 离开圆轨道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小球P 相碰。

专题强化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强化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

专题强化九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专题解读 1.掌握解决力学综合问题常用的三个观点。

2.会灵活选用三个观点解决力学综合问题。

1.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运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知识解题,可处理匀变速运动问题。

(2)能量观点: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3)动量观点: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观点解题,可处理非匀变速运动问题。

2.主要运动形式(1)直线运动:水平面上的直线运动、斜面上的直线运动、滑块在木板上的运动、传送带上的直线运动等。

(2)圆周运动:绳模型圆周运动、杆模型圆周运动、拱形桥模型圆周运动等。

(3)平抛运动:与斜面有关的平抛运动、与圆轨道有关的平抛运动等。

3.规律选用原则(1)如果要列出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的关系式,可用牛顿第二定律。

(2)研究某一物体受到力的持续作用发生运动状态改变时,一般用动量定理(涉及时间)或动能定理(涉及位移)去解决问题。

(3)若研究的对象为一物体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一般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去解决,但需注意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守恒的条件。

(4)在涉及相对位移问题时则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量,即转变为系统内能的量。

(5)在涉及碰撞、爆炸、打击、绳绷紧等物理现象时,需注意到这些过程一般均含有系统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

作用时间都极短,因此用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

【真题示例1(2021·广东卷,13)算盘是我国古老的计算工具,中心带孔的相同算珠可在算盘的固定导杆上滑动,使用前算珠需要归零。

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算盘中有甲、乙两颗算珠未在归零位置,甲靠边框b,甲、乙相隔s1=3.5×10-2 m,乙与边框a相隔s2=2.0×10-2 m,算珠与导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现用手指将甲以0.4 m/s的初速度拨出,甲、乙碰撞后甲的速度大小为0.1 m/s,方向不变,碰撞时间极短且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训练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训练

专题十五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1.动量定理的公式Ft=p′-p除表明两边大小、方向的关系外,还说明了两边的因果关系,即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定理说明的是合外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反映了力对时间的累积效果,与物体的初、末动量无必然联系.动量变化的方向与合外力的冲量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动量方向跟合外力的冲量方向无必然联系.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F为变力时,F应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2.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或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总动量p′);或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或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守恒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③系统虽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3.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1)力的观点:主要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相结合,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加速度或匀变速运动的问题.(2)动量的观点:主要应用动量定理或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常涉及物体的受力和时间问题,以及相互作用物体的问题.(3)能量的观点:在涉及单个物体的受力和位移问题时,常用动能定理分析;在涉及系统内能量的转化问题时,常用能量守恒定律.1.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1)单个物体:宜选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若其中涉及时间的问题,应选用动量定理;若涉及位移的问题,应选用动能定理;若涉及加速度的问题,只能选用牛顿第二定律.(2)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两个守恒定律,若涉及碰撞、爆炸、反冲等问题时,应选用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能量关系分析解决.2.系统化思维方法,就是根据众多的已知要素、事实,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将其各部分连接成整体的方法.(1)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即把几个过程合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如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比较复杂的运动.(2)对多个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物体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如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时,就是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或系统).考向1 动量和能量的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例1 如图1所示,长为L 的平台固定在地面上,平台的上平面光滑,平台上放有小物体A 和B ,两者彼此接触.物体A 的上表面是半径为R (R ≪L )的光滑半圆形轨道,轨道顶端有一小物体C ,A 、B 、C 的质量均为m .现物体C 从静止状态沿轨道下滑,已知在运动过程中,A 、C 始终保持接触.试求:图1(1)物体A 和B 刚分离时,物体B 的速度;(2)物体A 和B 刚分离后,物体C 所能达到距台面的最大高度; (3)判断物体A 从平台左边还是右边落地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133gR ,方向水平向右 (2)34R (3)A 从平台的左边落地解析 (1)设C 物体到达最低点的速度是v C ,A 、B 、C 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系统内机械能守恒.mv A +mv B -mv C =0①mgR =12mv 2A +12mv 2B +12mv 2C ②在C 物体到达最低点之前一直有:v A =v B ③ 联立①②③解得:v B =133gR ,方向水平向右④(2)设C 能够到达轨道最大高度为h ,A 、C 此时的水平速度相等,设它们的共同速度为v ,对系统应用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规律可得:mv B -2mv =0⑤mgR =mgh +12mv 2B +12·2mv 2⑥联立⑤⑥式解得:h =34R ⑦(3)因为A 与B 脱离接触后B 的速度向右,A 、C 的总动量是向左的,又R ≪L ,所以A 从平台的左边落地.如图2,半径R =0.8 m 的四分之一圆弧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圆弧最低点D 与长为L =6 m 的水平面相切于D 点,质量M =1.0 kg 的小滑块A 从圆弧顶点C 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后,与D 点右侧m =0.5 kg 的静止物块B 相碰,碰后A 的速度变为v A =2.0 m/s ,仍向右运动.已知两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若B 与E 处的竖直挡板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取g =10 m/s 2.求:图2(1)滑块A 刚到达圆弧的最低点D 时对圆弧的压力; (2)滑块B 被碰后瞬间的速度; (3)讨论两滑块是否能发生第二次碰撞.答案 (1)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4 m/s (3)见解析解析 (1)设小滑块运动到D 点的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R =12Mv 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联立解得小滑块在D 点所受支持力F N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有,小滑块在D 点时对圆弧的压力为30 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B 滑块被碰后的速度为v B ,由动量守恒定律:Mv =Mv A +mv B解得小滑块在D 点右侧碰后的速度v B =4 m/s(3)讨论:由于B 物块的速度较大,如果它们能再次相碰一定发生在B 从竖直挡板弹回后,假设两物块能运动到最后停止,达到最大的路程,则 对于A 物块 -μMgs A =0-12Mv 2A解得s A =2 m对于B 物块,由于B 与竖直挡板的碰撞无机械能损失,则 -μmgs B =0-12mv 2B解得s B =8 m(即从E 点返回2 m)由于s A +s B =10 m<2×6 m=12 m ,故它们停止运动时仍相距2 m ,不能发生第二次碰撞.考向2 动量和能量观点在电学中的应用例2如图3所示,直角坐标系xOy位于竖直平面内,x轴与绝缘的水平面重合,在y轴右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和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2=8×10-3 kg的不带电小物块静止在原点O,A点距O点l=0.045 m,质量m1=1×10-3 kg的带电小物块以初速度v0=0.5 m/s从A点水平向右运动,在O点与m2发生正碰并把部分电量转移到m2上,碰撞后m2的速度为0.1 m/s,此后不再考虑m1、m2间的库仑力.已知电场强度E=40 N/C,小物块m1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取g=10 m/s2,求:图3(1)碰后m 1的速度;(2)若碰后m 2做匀速圆周运动且恰好通过P 点,OP 与x 轴的夹角θ=30°,OP 长为l OP =0.4 m ,求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3)其他条件不变,若改变磁场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使m 2能与m 1再次相碰,求B ′的大小? 答案 (1)-0.4 m/s ,方向水平向左 (2)1 T (3)0.25 T 解析 (1)m 1与m 2碰前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μm 1gl =12m 1v 21-12m 1v 20代入数据解得:v 1=0.4 m/s设v 2=0.1 m/s ,m 1、m 2正碰,由动量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代入数据得:v 1′=-0.4 m/s ,方向水平向左 (2)m 2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qE =m 2g 得:q =2×10-3C粒子由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设其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qv 2B =m 2v 22R轨迹如图,由几何关系有:R =l OP 解得:B =1 T(3)当m 2经过y 轴时速度水平向左,离开电场后做平抛运动,m 1碰后做匀减速运动.m 1匀减速运动至停,其平均速度为: v =12v 1′=0.2 m/s>v 2=0.1 m/s ,所以m 2在m 1停止后与其相碰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 1g =m 1am 1停止后离O 点距离:s =v 1′22a则m 2平抛的时间:t =s v 2平抛的高度:h =12gt 2设m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有:R ′=12h由qv 2B ′=m 2v 22R ′,联立得:B ′=0.25 T如图4所示,LMN 是竖直平面内固定的光滑绝缘轨道,MN 水平且足够长,LM 下端与MN 相切.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B 静止在水平面上,质量为2m 带正电小球A 从LM 上距水平高为h 处由静止释放,在A 球进入水平轨道之前,由于A 、B 两球相距较远,相互作用力可认为零,A 球进入水平轨道后,A 、B 两球间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带电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已知A 、B 两球始终没有接触.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4(1)A 球刚进入水平轨道的速度大小;(2)A 、B 两球相距最近时,A 、B 两球系统的电势能E p ; (3)A 、B 两球最终的速度v A 、v B 大小. 答案 (1)2gh (2)23mgh (3)132gh 432gh解析 (1)对A 球下滑的过程,据机械能守恒得: 2mgh =12·2mv 2解得:v 0=2gh(2)A 球进入水平轨道后,两球系统动量守恒,当两球相距最近时共速:2mv 0=(2m +m )v 解得:v =23v 0=232gh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2mgh =12(2m +m )v 2+E p ,得:E p =23mgh(3)当两球相距最近之后,在静电斥力作用下相互远离,两球距离足够远时,相互作用力为零,系统势能也为零,速度达到稳定. 2mv 0=2mv A +mv B , 12×2mv 20=12×2mv 2A +12mv 2B 得:v A =13v 0=132gh ,v B =43v 0=432gh .8.综合应用力学三大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例3(18分)如图5所示,光滑的水平面AB(足够长)与半径为R=0.8 m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BCD在B点相切,D点为半圆轨道最高点.A 点的右侧等高地放置着一个长为L=20 m、逆时针转动且速度为v=10 m/s的传送带.用轻质细线连接甲、乙两物体,中间夹一轻质弹簧,弹簧与甲、乙两物体不拴接.甲的质量为m1=3 kg,乙的质量为m2=1 kg,甲、乙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固定乙,烧断细线,甲离开弹簧后进入半圆轨道并可以通过D点,且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恰好等于甲的重力.传送带与乙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甲、乙两物体可看作质点.图5(1)求甲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2)若甲固定,乙不固定,细线烧断后乙可以离开弹簧滑上传送带,求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以后,求甲和乙能否再次在AB面上水平碰撞?若碰撞,求再次碰撞时甲、乙的速度;若不会再次碰撞,请说明原因.解析 (1)设甲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为v 0,运动至D 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2m 1v 20=m 1g ·2R +12m 1v 2D 在最高点D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 1g =m 1v 2D R联立解得:v 0=4 3 m/s(4分)(2)甲固定,烧断细线后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 由能量守恒得E p =12m 1v 20=12m 2v 2乙得v 乙=12 m/s(2分)之后乙滑上传送带做匀减速运动:μm 2g =m 2a 得a =6 m/s 2(2分)乙速度为零时离A 端最远,最远距离为:s =v 2乙2a=12 m<20 m(2分) 即乙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最远距离为12 m.(3)甲、乙均不固定,烧断细线后,设甲、乙速度大小分别为v 1、v 2,甲、乙分离瞬间动量守恒:m 1v 1=m 2v 2甲、乙弹簧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E p =12m 1v 20=12m 1v 21+12m 2v 22解得:v 1=2 3 m/s ,v 2=6 3 m/s(2分) 甲沿轨道上滑时,设上滑最高点高度为h , 则12m 1v 21=m 1gh ,得h =0.6 m<0.8 m(2分) 则甲上滑不到等圆心位置就会返回,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是v 1=2 3 m/s(1分) 乙滑上传送带,因v 2=6 3 m/s<12 m/s ,则乙先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后向左匀加速. 由对称性可知乙返回AB 面上时速度大小仍然为v 2=6 3 m/s(1分)故甲、乙会再次相撞,碰撞时甲的速度为2 3 m/s ,方向向右,乙的速度为6 3 m/s ,方向向左(2分)答案 (1)4 3 m/s (2)12 m (3)见解析(限时:15分钟,满分18分)(2014·广东·35)如图6所示的水平轨道中,AC段的中点B的正上方有一探测器,C处有一竖直挡板,物体P1沿光滑轨道向右以速度v1与静止在A点的物体P2碰撞,并接合成复合体P,以此碰撞时刻为计时零点,探测器只在t1=2 s至t2=4 s内工作.已知P1、P2的质量都为m =1 kg,P与A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AB段长L=4 m,g取10 m/s2,P1、P2和P均视为质点,P与挡板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图6(1)若v1=6 m/s,求P1、P2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v和碰撞损失的动能ΔE;(2)若P与挡板碰后,能在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内通过B点,求v1的取值范围和P向左经过A 点时的最大动能E.答案(1)3 m/s 9 J (2)10 m/s≤v1≤14 m/s17 J解析(1)设P1和P2发生弹性碰撞后速度为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1=2mv2①解得:v 2=v 12=3 m/s碰撞过程中损失的动能为:ΔE =12mv 21-12×2mv 22②解得ΔE =9 J(2)P 滑动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知ma =-μmg ③可以把P 从A 点运动到C 点再返回B 点的全过程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有3L =v 2t +12at 2④由①③④式得v 1=6L -at2t①若t =2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4 m/s ②若t =4 s 时通过B 点,解得:v 1=10 m/s 故v 1的取值范围为:10 m/s ≤v 1≤14 m/s 设向左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A ,由动能定理知 12×2mv 2A -12×2mv 22=-μ·2mg ·4L 当v 2=12v 1=7 m/s 时,复合体向左通过A 点时的动能最大,E =17 J.(限时:45分钟)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4 kg 的木板静置于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1,板上最左端停放着质量为m =1 kg 可视为质点的电动小车,车与木板右端的固定挡板相距L =5 m.现通电使小车由静止开始从木板左端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经时间t =2 s ,车与挡板相碰,车与挡板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自动切断小车的电源.(计算中取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动摩擦力,并取g =10 m/s 2.)图1(1)试通过计算说明:车与挡板相碰前,木板相对地面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2)求出小车与挡板碰撞前,车的速率v 1和板的速率v 2; (3)求出碰后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距离s .答案 (1)向左运动 (2)v 1=4.2 m/s ,v 2=0.8 m/s (3)0.2 m 解析 (1)假设木板不动,电动车在板上运动的加速度为a 0, 由L =12a 0t 2得:a 0=2L t2=2.5 m/s 2此时木板使车向右运动的摩擦力:f =ma 0=2.5 N 木板受车向左的反作用力:f ′=f =2.5 N木板受地面向右最大静摩擦力:f 0=μ(M +m )g =0.5 N 由于f ′>f 0,所以木板不可能静止,将向左运动.(2)设车与挡板碰前,车与木板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相互作用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对小车:F =ma 1 v 1=a 1t对木板:F -μ(m +M )g =Ma 2 v 2=a 2t 两者的位移的关系:v 12t +v 22t =L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1=4.2 m/s ,v 2=0.8 m/s(3)设车与木板碰后其共同速度为v ,两者相碰时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有mv 1-Mv 2=(m +M )v对碰后滑行s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 +m )gs =0-12(M +m )v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s =0.2 m2.如图2所示,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物块B ,B 的下端连接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与挡板相连接,B 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O 点为弹簧的原长位置.在斜面顶端另有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A ,距物块B 为3x 0,现让A 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A 与B 相碰后立即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恰好回到O 点(A 、B 均视为质点).试求:图2(1)A 、B 相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的大小; (2)A 、B 相碰前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3)若在斜面顶端再连接一光滑的半径R =x 0的半圆轨道PQ ,圆轨道与斜面相切于最高点P ,现让物块A 以初速度v 从P 点沿斜面下滑,与B 碰后返回到P 点还具有向上的速度,试问:v 为多大时物块A 恰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答案 (1)123gx 0 (2)14mgx 0 (3)20+43gx 0解析 (1)设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1,A 与B 相碰后共同速度为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 3x 0sin 30°=12mv 2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1=2mv 2 解以上二式得v 2=123gx 0(2)设A 、B 相碰前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为E p ,从A 、B 相碰后一起压缩弹簧到它们恰好到达O 点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E p +12(2m )v 22=2mgx 0sin 30°解得E p =14mgx 0(3)设物块A 与B 相碰前的速度为v 3,碰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4 12mv 2+mg 3x 0s in 30°=12mv 23 mv 3=2mv 4A 、B 一起压缩弹簧后再回到O 点时二者分离,设此时共同速度为v 5,则12(2m )v 24+E p =12(2m )v 25+2mgx 0sin 30° 此后A 继续上滑到半圆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 6,则 12mv 25=12mv 26+mg 2x 0sin 30°+mgR (1+sin 60°) 在最高点有mg =mv 26R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 =20+43gx 0.3.在光滑水平面上静止着A 、B 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 ,A 球是带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B 球不带电,两球相距为L .从t =0时刻开始,在两小球所在的水平空间内加一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 ,方向与A 、B 两球的连线平行向右,如图3所示.A 球在电场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并与B 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设两球间碰撞力远大于电场力且作用时间极短,每次碰撞过程中A 、B 之间都没有电荷量转移,且不考虑空气阻力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问:图3(1)小球A 经多长时间与小球B 发生第一次碰撞?(2)小球A 与小球B 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 、B 两球的速度大小分别是多少?(3)第二次碰撞后,又经多长时间发生第三次碰撞? 答案 (1)2mLqE(2)02qELm (3)22mLqE解析 (1)小球A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L =12at 21 a =qE m解得:t 1=2mLqE(2)小球A 与小球B 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A 球碰前速度为v A 1,碰后速度为v A 1′,B 球碰前速度为0,碰后速度为v B 1′,mv A 1=mv A 1′+mv B 1′12mv 2A 1=12mv A 1′2+12mv B 1′2 联立得:v A 1′=0v B 1′=v A 1 v A 1=at 1=2qELm所以v A 1′=0 v B 1′=2qELm(3)第一次碰撞后,小球A 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B 以v B 1′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条件是:两小球位移相等.设A 球第二次碰撞前速度为v A 2,碰后速度为v A 2′,B 球碰前速度为v B 2,碰后速度为v B 2′,v A 2=at 2=qEm t 2v B 2=v B 1′=2qELm12at 22=v B 2t 2 解得:t 2=22mL qEv A 2=at 2=22qELm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mv A 2+mv B 2=mv A 2′+mv B 2′12mv 2A 2+12mv 2B 2=12mv A 2′2+12mv B 2′2 联立得:v A 2′=v B 2 v B 2′=v A 2所以v A 2′= 2qEL m v B 2′=2 2qEL m第二次碰撞后,小球A 做初速度为 2qEL m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球B 以v B 2′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两小球发生第三次碰撞的条件是:两小球位移相等.设A 球第三次碰撞前速度为v A 3,碰后速度为v A 3′,B 球碰前速度为v B 3,碰后速度为v B 3′, v B 3=v B 2′=22qEL m 2qEL m t 3+12at 23=v B 3·t 3解得:t 3=2 2mL qE即完成第二次碰撞后,又经t 3=2 2mL qE的时间发生第三次碰撞. 4.如图4所示,一倾斜的传送带倾角θ=37°,始终以v =12 m/s 的恒定速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两端点P 、Q 间的距离L =2 m ,紧靠Q 点右侧有一水平面长s =2 m ,水平面右端与一光滑的半径R =1.6 m的竖直半圆轨道相切于M 点,MN 为竖直的直径.现有一质量M =2.5 kg 的物块A 以v 0=10 m/s 的速度自P 点沿传送带下滑,A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75,到Q 点后滑上水平面(不计拐弯处的能量损失),并与静止在水平面最左端的质量m =0.5 kg 的B 物块相碰,碰后A 、B 粘在一起,A 、B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忽略物块的大小.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图4(1)A 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a 和到达Q 点时的速度;(2)若A 、B 恰能通过半圆轨道的最高点N ,求μ2;(3)要使A 、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且从N 点抛出后能落到传送带上,则μ2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1)12 m/s 2 12 m/s (2)0.5 (3)0.09≤μ2≤0.5解析 (1)对A 刚上传送带时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1Mg cos θ=Ma解得:a =12 m/s 2设A 能达到传送带的速度,由v 2-v 20=2as 0得运动的位移s 0=116 m<L则到达Q 点前A 已和传送带共速由于Mg sin θ=μ1Mg cos θ,所以A 先加速后匀速,到Q 点的速度为v =12 m/s.(2)设A 、B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 =(M +m )v 1解得:v 1=10 m/sA 、B 在最高点时速度为v 3有:M +m v 23R =(M +m )g设A 、B 在M 点速度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得:12(M +m )v 22=12(M +m )v 23+(M +m )g ×2R在水平面上由动能定理得: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s解得:μ2=0.5(3)①若以v 3由N 点抛出,则有:2R =12gt 2s 1=v 3t =3.2 m>s则要使AB 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N 点,并能落在传送带上,则μ2≤0.5 ②若AB 恰能落在P 点,则有:2R -L sin θ=12gt ′2s +L cos θ=v 3′t ′由12(M +m )v 2′2=12(M +m )v 3′2+(M +m )g ×2R和12(M +m )v 21-12(M +m )v 2′2=μ2(M +m )gs联立可得:μ2=0.09综上所述,μ2应满足:0.09≤μ2≤0.5。

高考物理专题特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习题

高考物理专题特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习题

专题特训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在工厂中常用如图3-4-10所示水平传送带传送工件,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v=2 m/s运行,质量为m=0.5 kg的工件以v0=1 m/s的初速度从位置A滑上传送带,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滑上传送带,取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4-10A.工件经0.5 s停止相对滑动B.正常运行时传送带上相邻工件相距0.5 mC.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正功为1 JD.每个工件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内能为0.75 J解析工件进入水平传送带先匀加速运动后匀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μg =2 m/s 2,加速时间为t =v -v 0a =0.5 s ,A 对;正常运行时相邻两工件间的距离为d =vt =1 m ,B 错;由动能定理知摩擦力对每个工件做正功为W f =12mv 2-12mv 02=0.75 J ,C 错;在t =0.5 s 内,工件对地位移为x 1=v +v 02t =0.75 m ,传送带对地位移为x 2=vt =1 m ,所以每个工件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内能为Q =F f (x 2-x 1)=0.25 J ,D 错。

答案 A2.(2019·攀枝花一模)如图3-4-11所示,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现将弹簧压缩后,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静止放在弹簧上,释放后小球被竖直弹起,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v ,则小球被弹起的过程中图3-4-11A .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冲量大于mvB .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冲量等于mvC .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做功大于12mv 2 D .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做功等于12mv 2 解析 根据动量定理分析弹力和支持力的冲量;根据动能定理分析弹力做的功,弹簧没有发生移动,所以地面的支持力不做功。

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弹力作用,故根据动量定理可得I F -I G =mv ,所以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的冲量I F =mv +I G ;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和弹簧对地面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N =F ,故|I N |=|I F |=mv +|I G |>mv ,A 正确、B 错误;由于弹簧没有发生位移,所以地面对弹簧的支持力不做功,故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W F -W G =12mv 2,所以W F =12mv 2+W G >12mv 2,故D 错误。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八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八)题组一 三大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综合应用1.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两个小球通过长度L =6 m 的轻绳连接,甲球的质量为m 1=0.2 kg ,乙球的质量为m 2=0.1 kg.将两球从距地面某一高度的同一位置先后释放,甲球释放Δt =1 s 后再释放乙球,绳子伸直后即刻绷断(细绳绷断的时间极短,可忽略),此后两球又下落t =1.2 s 同时落地.可认为两球始终在同一竖直线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求:(1)从释放乙球到绳子绷直的时间t 0;(2)绳子绷断的过程中绳对甲球拉力的冲量大小. 解析:(1)细线伸直时甲球的位移为:x 甲=12g (t 0+Δt )2,乙球的位移为:x 乙=12gt 20,因为x 甲-x 乙=L , 联立解得:t 0=0.1 s.(2)细线伸直时甲、乙的速度分别是:v 甲=g (t 0+Δt )=11 m/s , v 乙=gt 0=1 m/s ,设细线绷断瞬间甲、乙球的速度分别为:v ′甲和v ′乙, 继续下落至落地时有:v ′乙t +12gt 2-(v ′甲t +12gt 2)=L .又在绳绷断的极短时间内两球动量守恒, 则有:m 1v 甲+m 2v 乙=m 1v ′甲+m 2v ′乙, 联立方程解得:v ′甲=6 m/s ,v ′乙=11 m/s. 设绳子绷断过程中绳对甲球拉力的冲量大小为I , 由动量定理得:I =m 1(v ′甲-v 甲)=1.0 N·s. 答案:(1)0.1 s (2)1.0 N·s2.如图所示,地面和半圆轨道面均光滑.质量M =1 kg 、长L =4 m 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其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s =3 m ,小车上表面与半圆轨道最低点P 的切线相平.现有一质量m =2 kg 的滑块(不计大小)以v 0=6 m/s 的初速度滑上小车左端,带动小车向右运动.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立即被粘在墙壁上,已知滑块与小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 取10 m/s 2.求:(1)求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的速度;(2)若滑块在圆轨道滑动的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半圆轨道半径R 的取值范围. 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滑块有μmg =ma 1, 对小车有μmg =Ma 2.滑块相对小车静止时,两者速度相等,即v 0-a 1t =a 2t ,由以上各式解得:t =1 s ,此时小车的速度为v 2=a 2t =4 m/s.滑块的位移:x 1=v 0t -12a 1t 2,小车的位移:x 2=12a 2t 2,相对位移:L 1=x 1-x 2, 联立解得:L 1=3 m ,x 2=2 m.L 1<L ,x 2<s ,说明滑块滑离小车前已具有相同速度,且共速时小车与墙壁还未发生碰撞,故小车与墙壁碰撞时的速度为:v 2=4 m/s.(2)滑块与墙壁碰后在小车上做匀减速运动,运动L 2后滑上半圆轨道,L 2=L -L 1=1 m.若滑块恰能通过最高点,设滑至最高点的速度为v Q .则mg =m v 2QR,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L 2-mg ·2R =12mv 2Q -12mv 22,解得:R =0.24 m.若滑块恰好滑至14圆弧到达T 点时就停止,则滑块也能沿圆轨道运动而不脱离圆轨道.根据动能定理得-μmgL 2-mgR =0-12mv 22,解得:R =0.6 m ,所以滑块不脱离圆轨道必须满足:R ≤0.24 m 或R ≥0.6 m. 答案:(1)4 m/s (2)R ≤0.24 m 或R ≥0.6 m3.(2018·海南卷)如图,光滑轨道PQO 的水平段QO =h2,轨道在O 点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从高h 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在O 点与质量为4m 的静止小物块B 发生碰撞.A 、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假设A 、B 间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求:(1)第一次碰撞后瞬间A 和B 的速度大小; (2)A 、B 均停止运动后,二者之间的距离.解析:(1)小物块A 从高h 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12mv 20,解得滑至O 点时速度为:v 0=2gh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mv 0=mv 1+4mv 2,12mv 20=12mv 21+12×4mv 22, 联立解得:v 1=-352gh ,负号表示A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左,v 2=252gh ,B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右. (2)碰撞后,B 向右运动,设B 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B , 由动能定理,-μ4mgx B =0-12×4mv 22,解得:x B =825h .碰撞后,A 先向左运动,后又向右运动,A 从O 点开始向右运动x B 的距离后速度为v A 1, 由动能定理,-μmgx B =12mv 2A 1-12mv 21,解得:v A 1=2gh 5. A 、B 再次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mv A 1=mv A 2+4mv B 2,12mv 2A 1=12mv 2A 2+12×4mv 2B 2, 联立解得:v A 2=-352gh5,负号表示A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左, v B 2=252gh5,B 碰撞后速度方向向右. 设B 向右运动的距离为x B 2,由动能定理得 -μ4mgx B 2=0-124mv 2B 2,解得x B 2=8125h .设A 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 A 2,由动能定理得 -μmgx A 2=0-12mv 2A 2,解得x A 2=18125h ,A 、B 均停止运动后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x =8125h +18125h =26125h . 答案:(1)352gh 252gh (2)26125h4.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有质量均为m =1 kg 的小物块A 和B (均可视为质点),由车上P 处开始,A 以初速度v 1=2 m/s 向左运动,B 同时以v 2=4 m/s 向右运动.最终A 、B 两物块恰好停在小车两端没有脱离小车.两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g 取10 m/s 2.求:(1)求小车总长L ;(2)物块B 在小车上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Q B ;(3)从物块A 、B 开始运动计时,经6 s 小车离原位置的距离x .解析:(1)设最后达到共同速度v ,取向右为正方向,整个系统动量守恒、能量守恒:mv 2-mv 1=(2m +M )v ,μmgL =12mv 21+12mv 22-12(2m +M )v 2,解得v =0.5 m/s ,L =9.5 m.(2)设物块A 离小车左端的距离为x 1,从A 开始运动至左端历时t 1,在A 运动至左端前,小车是静止的.v 1=a A t 1, x 1=12a A t 21,联立可得t 1=2 s ,x 1=2 m ,所以物块B 离小车右端的距离x 2=L -x 1=7.5 m , 所以Q B =μmgx 2=7.5 J.(3)设从开始到达到共同速度历时t 2,则v =v 2-a B t 2, μmg =ma B ,联立可得t 2=3.5 s.小车在t 1前静止,在t 1至t 2之间以加速度a 向右加速:μmg =(M +m )a , 此时小车向右运动的位移x 3=12a (t 2-t 1)2,接下去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以v 共同匀速运动了x 4=v (6 s -t 2),联立各式,解得小车在6 s 内向右运动的总距离x =x 3+x 4=1.625 m. 答案:(1)9.5 m (2)7.5 J (3)1.625 m 题组二 三大力学观点在电、磁学中的综合应用5.如图所示,轨道ABCDP 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中圆弧段CD 与水平段AC 及倾斜段DP 分别相切于C 点和D 点,水平段BC 粗糙,其余都光滑,DP 段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D 、C 两点的高度差h =0.1 m ,整个轨道绝缘,处于方向水平向左、电场强度大小未知的匀强电场中,一个质量m 1=0.4 kg 、带正电、电荷量未知的小物块Ⅰ在A 点由静止释放,经过时间t =1 s ,与静止在B 点的不带电、质量m 2=0.6 kg 的小物块Ⅱ碰撞并粘在一起后,在BC 段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倾斜段DP 上某位置,物块Ⅰ和Ⅱ与轨道BC 段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物块Ⅰ和Ⅱ在BC 段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2)物块Ⅰ和Ⅱ第一次经过圆弧段C 点时,物块Ⅰ和Ⅱ对轨道压力的大小.解析:(1)物块Ⅰ和Ⅱ粘在一起在BC 段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电场强度大小为E ,物块Ⅰ带电荷量大小为q ,与物块Ⅱ碰撞前物块Ⅰ速度为v 1,碰撞后共同速度为v 2,以向左为正方向,则qE =μ(m 1+m 2)g ,m 1v 1=(m 1+m 2)v 2,联立解得v 2=2 m/s.(2)设圆弧段CD 的半径为R ,物块Ⅰ和Ⅱ经过C 点时圆弧段轨道对物块支持力的大小为F N则R (1-cos θ)=h ,F N -(m 1+m 2)g =(m 1+m 2)v 22R,解得:F N =18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Ⅰ和Ⅱ对轨道压力的大小为18 N. 答案:(1)2 m/s (2)18 N6.如图所示,平行倾斜光滑导轨与足够长的平行水平光滑导轨平滑连接,导轨电阻不计.质量分别为m 和12m 的金属棒b 和c 静止放在水平导轨上,b 、c 两棒均与导轨垂直.图中de 虚线往右有范围足够大、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质量为m 的绝缘棒a 垂直于倾斜导轨由静止释放,释放位置与水平导轨的高度差为h .已知绝缘棒a 滑到水平导轨上与金属棒b 发生弹性正碰,金属棒b 进入磁场后始终未与金属棒c 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绝缘棒a 与金属棒b 发生弹性正碰后分离时两棒的速度大小; (2)金属棒b 进入磁场后,其加速度为其最大加速度的一半时的速度大小; (3)两金属棒b 、c 上最终产生的总焦耳热.解析:(1)设a 棒滑到水平导轨时速度为v 0,下滑过程中a 棒机械能守恒12mv 20=mgh ,a 棒与b 棒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mv 0=mv 1+m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12mv 20=12mv 21+12mv 22,解得v 1=0,v 2=v 0=2gh . (2)b 棒刚进磁场时的加速度最大.b 、c 两棒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mv 2=mv ′2+m2v ′3.设b 棒进入磁场后某时刻,b 棒的速度为v b ,c 棒的速度为v c ,则b 、c 组成的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E =BL (v b -v c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I =ER 总,由安培力公式得F =BIL =ma ,联立得a =B 2L 2(v b -v c )mR 总.故当b 棒加速度为最大值的一半时有v 2=2(v ′2-v ′3), 联立得v ′2=56v 2=562gh .(3)最终b 、c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运动. 由动量守恒定律:mv 2=(m +m2)v ,由能量守恒定律:12mv 22=12(m +m 2)v 2+Q ,解得Q =13mgh .答案:(1)02gh (2)562gh (3)13mgh7.足够长的平行金属轨道M 、N ,相距L =0.5 m ,且水平放置;M 、N 左端与半径R =0.4 m 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相连,与轨道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的金属棒b 和c 可在轨道上无摩擦地滑动,两金属棒的质量m b =m c =0.1 kg ,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R b =R c =1 Ω,轨道的电阻不计.平行水平金属轨道M 、N 处于磁感应强度B =1 T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在磁场外,如图所示,若使b 棒以初速度v 0=10 m/s 开始向左运动,运动过程中b 、c 不相撞,g 取10 m/s 2,求:(1)c 棒的最大速度;(2)c 棒达最大速度时,此棒产生的焦耳热;(3)若c 棒达最大速度后沿半圆轨道上滑,金属棒c 到达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解析:(1)在磁场力作用下,b 棒做减速运动,c 棒做加速运动,当两棒速度相等时,c 棒达最大速度.取两棒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b v 0=(m b +m c )v ,解得c 棒的最大速度为v =m bm b +m cv 0=12v 0=5 m/s.(2)从b 棒开始运动到两棒速度相等的过程中,系统减少的动能转化为电能,两棒中产生的总热量为Q =12m b v 20-12(m b +m c )v 2=2.5 J ,因为R b =R c ,所以c 棒达最大速度时此棒产生的焦耳热为Q c =Q2=1.25 J ,(3)设c 棒沿半圆轨道滑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从半圆轨道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可得12m c v 2-12m c v ′2=m c g ·2R , 解得v ′=3 m/s.在最高点,设轨道对c 棒的弹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c g +F =m c v ′2R,解得F =1.25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在最高点c 棒对轨道的压力为1.25 N ,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1)5 m/s (2)1.25 J (3)1.25 N8.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的两物块A 、B 用劲度系数为k 的水平绝缘轻质弹簧连接,物块B 、C 用跨过轻质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A 靠在竖直墙边,C 在倾角为θ的长斜面上,滑轮两侧的轻绳分别与水平面和斜面平行.A 、B 、C 的质量分别是m 、2m 、2m ,A 、C 均不带电,B 带正电,滑轮左侧存在着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整个系统不计一切摩擦,B 与滑轮足够远.B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为6mg sin θ,开始时系统静止.现让C 在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 作用下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弹簧的压缩长度x 1;(2)求A 刚要离开墙壁时C 的速度大小v 1及拉力F 的大小;(3)若A 刚要离开墙壁时,撤去拉力F ,同时电场力大小突然减为2mg sin θ,方向不变,求在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解析:(1)开始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对C 受力平衡有F T 1=2mg sin θ, 对B 受力平衡有F T 1+kx 1=6mg sin θ , 解得x 1=4mg sin θk.(2)A 刚要离开墙壁时墙壁对A 的弹力为零,弹簧刚好不发生形变,则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为x 1时有v 21=2ax 1,解得v 1=22mga sin θk.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F T 2-6mg sin θ=2ma , 对C 有:F +2mg sin θ-F T 2=2ma , 解得F =4m (g sin θ+a ).(3)A 离开墙壁后,A 、B 、C 系统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当三个物块的速度相等时(设为v 2),弹簧弹性势能最大,有(2m +2m )v 1 =(m +2m +2m )v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2m +2m )v 21=12(m +2m +2m )v 22+E pm , 解得:E pm =16m 2ga sin θ5k .答案:(1)4mg sin θk(2)22mga sin θk 4m (g sin θ+a ) (3)16m 2ga sin θ5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练(九) 力学三大观点的综合应用(满分:64分 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考点3)(多选)(2018陕西宝鸡一模)光滑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分别为2m 和m 的物块A 和B ,用细线将它们连接起来,两物块中间加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物块不相连),弹簧的压缩量为x 。

现将细线剪断,此刻物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两物块刚要离开弹簧时物块A 的速度大小为v ,则( ) A.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B.物块A 从开始运动到刚要离开弹簧时位移大小为23xC.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2mv 2 D.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3mv 2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根据胡克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kx=2ma ,当物块B 的加速度大小为a 时,有kx'=ma ,对比可得x'=x2,即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2,选项A 正确;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根据系统的动量守恒得2m xA t -m xB t =0,又x A +x B =x ,解得A 的位移为x A =13x ,选项B 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0=2mv-mv B ,得物块B 刚要离开弹簧时的速度v B =2v ,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物块开始运动前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 =12·2mv 2+12m v B 2=3mv 2,选项C 错误、D 正确。

2.(考点2)(多选)(2019四川成都石室中学高三2月份入学考试)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3m 的长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铁块A 放在长木板右端。

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 0射入木板并留在其中,铁块恰好不滑离木板。

子弹射入木板中的时间极短,子弹、铁块均视为质点,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获得的最大速度为v0 B.铁块获得的最大速度为vC.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v 0240gLD.子弹、木块、铁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mv 02B 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4mv 1,解得v 1=v0,选项A 错误;对木板B 和铁块A (包括子弹)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0=5mv 2,解得v 2=v0,选项B 正确;子弹打入木板后,对木板B和铁块A (包括子弹)系统,由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L=12·4m v 12−12·5m v 22,解得μ=v 0240gL ,选项C 正确;全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弹、木板、铁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12m v 02−12·5m v 22=25m v 02,选项D 正确。

3.(考点3)(多选)(2019江西玉山一中期中考试)如图所示,用铰链将三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C 与两根长为L 轻杆相连,B 、C 置于水平地面上。

在轻杆竖直时,将A 由静止释放,B 、C 在杆的作用下向两侧滑动,三小球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

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 。

则此过程中( )A.球A 落地的瞬时速度为√B.球B 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32mg C.球B 对地面的压力可小于mg D.当B 球动能最大时,A 球的加速度为g,A 落地时A 、B 、C 在水平方向速度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12m v A 2,解得:v A =√2gL ,选项A 正确;球A 加速下落时,三者组成的系统有向下的加速度,整体处于失重状态,球B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32mg ,选项B 错误;球A 落地前一小段时间内,B 做减速运动,杆对B 有斜向右上方的拉力,则球B 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g ,选项C 正确;当B 球动能最大时,即B 球的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分析可知,此时杆的弹力为零,所以此时小球A 的加速度为g ,选项D 正确。

二、计算题(第4题20分,第5题20分,共40分)4.(考点1)(2019四川攀枝花高三第一次统考)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运动。

质量分别为2m 、m 的小物块P 、Q ,用不可伸长的轻软细绳,通过固定光滑小环C 相连。

小木块P 放在传送带的最右端,恰好处于静止状态,C 、P 间的细绳水平。

现有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v 0=9 m/s 的速度射入小物块P 并留在其中。

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子弹射入物块P 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求:(1)小物块P 与传送带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2)从子弹射入小物块P 至细绳再次拉直的时间;(3)要使小物块P 不从传送带的左端离开传送带,传送带至少多长?设静止时小物块P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细绳拉力大小为F T1,分别对P、Q由平衡条件得:F T1=μ(2m)g,F T1=mg联立以上两式得:μ=0.5。

(2)设子弹射入P后与P刚共速的速度大小为v1。

子弹射入小物块P过程,对子弹和小物块P系统,由动量守恒得:mv0=(m+2m)v1设子弹射入P至细绳再次拉直的时间为t,该过程P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P的位移大小为x1,该过程中,P做减速运动,Q做自由落体运动,对子弹和P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2m+m)g=(2m+m)a1a1t2由运动学规律得:x1=v1t-12gt2且满足:x1=12联立以上各式得:t=0.4 s。

(3)设细绳再次拉直时P、Q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2、v3,刚共速的速度大小为v4;从细绳再次拉直至P、Q刚共速过程细绳拉力对P、Q的冲量大小均为I;从P、Q刚共速时至P减速为0的过程P的位移大小为x2,细绳的拉力大小为F T2,传送带的最小长度为L;从子弹射入P至细绳再次拉直过程,分别对P、Q由运动学规律得:v2=v1-a1tv3=gt细绳再次拉直至P、Q刚共速过程,分别对P、Q由动量定理得:I=(2m+m)v4-(2m+m)v2-I=mv4-mv3从P、Q刚共速时至P减速为0的过程,分别对P、Q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2-mg=ma2μ(2m+m)g-F T2=(2m+m)a2对P由运动学规律得:0-v42=-2a2x2满足:L=x1+x2联立以上各式得:L=2.025 m。

.5(2)0.4 s(3)2.025 m5.(考点2)(2019四川广元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粗糙传送带与光滑水平面通过半径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平滑连接,传送带始终以v=3 m/s的速率顺时针匀速转动,A、B、C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 A=1 kg,m B=2 kg,m C=3 kg(各滑块均可视为质点)。

A、B间夹着质量可忽略的火药,k为处于原长的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B、C连接。

现点燃火药(此时间极短且不会影响各物体的质量和各表面的光滑程度),滑块A以6 m/s的速度水平向左冲出,接着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已知滑块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75,传送带与水平面足够长,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

(1)计算滑块A沿传送带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x;(2)在滑块B 、弹簧、滑块C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此时滑块A 还未追上滑块B ),计算B 、C 的速度;(3)若滑块A 追上滑块B 时能粘住,定量分析在A 与B 相遇的各种可能情况下,A 、B 、C 及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范围。

(提示:因A 、B 相遇时,B 的速度不可预知,故粘住后A 、B 、C 及弹簧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有各种可能值)滑块A 沿传送带向上的运动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x=0-12m A v A 2 代入数据解得:x=1.5 m 。

(2)炸药爆炸过程,取向右为正方向,设B 获得的速度为v B ,对A 、B 系统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A +m B v B =0 解得:v B =3 m/s在B 、C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设当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时,B 、C 的速度分别为v B '、v C '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B v B =m B v B '+m C v C ' 由能量守恒有:12m B v B 2=12m B v B '2+12m C v C '2 解得:v B '=m B -mC m B+m Cv B =-0.6 m/s,方向向左v C '=2m Bm B +m Cv B =2.4 m/s 。

(3)因滑动摩擦力F f =μm A g cos θ=6 N,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 sin θ=6 N,所以A 到达最高点后先反向加速,当速度达到3 m/s 后随传送带一起(相对传送带静止)返回光滑水平面,此时:v A '=3 m/s 。

因A 、B 相遇时,B 的速度不能确定,可能是-0.6 m/s 与3 m/s 间的任何值。

①当v B '=-0.6 m/s 时,此时v C '=2.4 m/s,机械能损失最大,系统机械能最小。

设A 、B 粘连后的共同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有:m A v A '+m B v B '=(m A +m B )v' 解得:v'=0.6 m/s 系统机械能的最小值E min =12m C v C '2+12(m A +m B )v'2=9.18 J②当v B '=3 m/s 时,此时v C '=0,机械能损失最小,ΔE 损=0系统机械能的最大值 E max =12m A v A 2+12m B v B 2=13.5 J所以A 、B 、C 及弹簧系统机械能范围为:9.18 J ≤E ≤13.5 J 。

.5 m (2)0.6 m/s,方向向左 2.4 m/s,方向向右 (3)9.18 J ≤E ≤13.5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