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合集下载

2022年10月自考《06610环境规划与管理》真题无评分参考

2022年10月自考《06610环境规划与管理》真题无评分参考

机密★启用前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代码06610)注意事项:6. 环境质量预测不包括A. 大气环境质量预测B. 人口环境质量预测C. 固体废物环境质量预测D. 水环境质量预测7. 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将地表水环境分为五类区域,其中第类水域适用于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A. IB. ⅡC. ⅢD. IV8. 合理布局是调控城市生态结构的关键环节,其实质是通过合理的调整城市的生态结构来调控,达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目的A. 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B. 物质流、经济流和信息流C. 物质流、经济流和能量流D. 经济流、能量流和信息流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A. 规划B. 组织C. 指挥D. 控制2. 是环境规划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A. 行政手段B. 法律手段C. 经济手段D. 技术手段3,1983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会议提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同步发展方针,这是环境保护工作战略思想的大突破、大转变,是环境管理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A. 环境影响与评价B. 环境保护C. 环境管理D. 环境安全4. 我国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可以归纳为三大政策:分别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和“”政策A. 谁污染谁治理B. 环境管理部门治理C. 污染者付费D. 政府治理5. 按照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投资以和企业为主A. 国家B. 省政府C. 个人D. 地方政府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第 1 页 ( 共4 页) 9. 在噪声测量中,常采用来评价环境区域噪声A. A 声级B. 连续等效A声级C. C 声级D. 连续等效C声级10. 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型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类共28项指标A. 社会发展B. 社会进步C. 经济进步D. 社会改革11. 在城市生态功能分区规划时要特别注意城市的调整,其不同比例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环境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A. 经济结构B. 企业结构C. 产业结构D. 区域结构12. 活动层面的环境管理主要体现管理的职能,着眼于阐明各类环境管理的内容、程序和要求A. 组织B. 协调C. 计划D. 控制13,产品生态设计是指将因素纳入设计之中,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环节都考虑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通过设计改进,使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为最低A. 环境B. 自然C. 人为D. 社会14.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环境管理主要是落实“三同时”制度,其中“三同时”指的是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A.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B.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C.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治理D. 同时设计、同时管理、同时竣工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第2 页 ( 共4 页)。

2021年10月自考《06610环境规划与管理》真题无评分参考

2021年10月自考《06610环境规划与管理》真题无评分参考

机密★启用前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考试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代码06610)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 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的是A. 行政手段B. 宣传教育手段C. 技术手段D. 协调手段2. 我国首创的环境管理制度是A. 限期治理B. 环境影响评价C. “三同时”制度D. 污染者付费3. 从测量误差的角度看,正确度所反映的是测量值的A. 系统误差B. 绝对误差C. 相对误差D. 平均误差4. 噪声功能区划中,居民住宅区执行的声学环境质量标准是A . 0 类 B. 1 类C. 2 类D. 3 类5. 环境预测之中的经济发展预测重点是、国民生产总值预测、工业总产值预测等。

A. 资源消耗预测B. 原煤消耗预测C. 能源消耗预测D. 污染物总量预测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第1页(共4页)6.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是A. 《水土保持法》B. 《城市绿化条例》C. 《水法》D. 《防沙治沙法》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产业园规划的主要内容的是A. 企业选择B. 技术创新C. 系统集成D. 非物质化8. 生态规划对象是社会 -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A. 环境B. 经济C. 人类活动D. 生态9. 强制性国家环境标准的代号是A. GBB. HJC. GB/TD. HJ 门10.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是对产品、工艺或活动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的、能源消耗和向环境的排放进行数据量化分析。

A. 废水排放P 原材料消耗C. 资源消耗D. 固体废物排放11,制定恰当的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关键。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A.保护环境资源B.提高经济发展速度C.增加污染排放量D.扩大城市规模2.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盲目开发B.可持续发展C.资源浪费D.环境破坏3.以下哪项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实施?A.政府监管缺失B.企业盲目追求利润C.公众参与和监督D.环境法律法规的缺失4.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评价环境友好性B.分析环境问题C.规划环境改善方案D.监督环境施工过程5.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3R”原则是指什么?A.减少、重复、复制B.减少、回收、重复C.减少、回收、重复利用D.减少、获取、再利用二、问答题1.请简要说明环境规划的概念及其意义。

2.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简要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其重要性。

4.请列举三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并说明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的影响。

5.如何提高公众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认知和参与度?请提出具体建议。

三、综合题某城市规划部门计划开展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工作,请你作为规划师,针对以下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1.城市绿地空间不足,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以缓解热岛效应?2.市区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空气质量较差,如何制定有效的污染物控制计划并监督执行?3.市区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分类率低,如何设计垃圾处理设施并制定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率的政策和措施?请结合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分析问题并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务必认真作答,祝你顺利通过考试!。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答题库1、环境规划的目的。

(1)2、环境规划的主要功能。

(1)4、我国环境规划主要内容。

(1)5、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内部存在的4个矛盾。

(1)6、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

(1)7、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特征。

(1)8、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

(1)9、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

(1)10、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2)11、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

(2)12、环境规划指标类型。

(2)13、环境评价工作和内容。

(2)14、环境预测遵循的基本原则。

(2)15、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2)16、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

(2)17、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

(2)1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条件。

(2)19、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

(2)20、8项环境管理制度。

(2)21、我国环境规划编制基本内容。

(3)22、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3)23、环境规划实施的动态追踪过程。

(3)24、环境规划的决策过程。

(3)25、水环境的总原则和基本原则。

(3)26、水环境规划遵循的基本步骤。

(3)27、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

(3)28、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全部内容的7个步骤。

(3)29、水环境规划的方案对策。

(3)30、水环境控制单元的解析归类的内容。

(4)31、大气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特点。

(4)32、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

(4)3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步骤。

(4)34、总量负荷分配原则。

(4)36、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

(4)37、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方案。

(4)38、《规划纲要》明确了5项主要任务。

(4)39、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具有的共同特征和趋势。

(5)40、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意义。

(5)41、露天堆放和填埋不当的固体废物对水体的污染途径。

(5)42、固体废物对大气污染的主要方面。

(5)43、危险废物的管理一般从4个方面入手。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 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要点
5.城市环境管理和农村环境管理各有什么特点?
6.流域环境管理和区域环境管理各有其特殊性,针对其特殊性应分别采取何种管理原则?
7.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那几方面?
8.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
第一章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7.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
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

《环境规划与管理》测试题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C. 提高人口数量D. 增加资源消耗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A. 预防为主B. 谁污染谁治理C. 先污染后治理D. 强化环境管理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B.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C. 提高政府税收D. 增加就业机会4.在环境规划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容量的基本组成部分?A. 大气环境容量B. 水环境容量C. 土壤环境容量D. 社会经济容量5.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不包括:A. 确定环境质量状况B. 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趋势C. 制定环境政策D. 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6.下列哪一项不是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原则B. 整体性原则C. 单一性原则D. 动态性原则7.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措施?A. 废水处理B. 废气净化C. 固体废物处置D. 增加资源开采8.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必须包含的内容?A. 环境现状调查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保护措施D.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9.在环境管理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标准的作用?A. 衡量环境质量状况B. 判定环境污染程度C. 确定环境治理目标D. 促进经济发展速度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A.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B. 环境问题识别与目标确定C. 环境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D. 环境规划实施与监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实现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统一。

2.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_____、、。

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4.环境容量的计算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步骤。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点

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15 5×3;2、选择20 20×1;3、简答题30 6×5;4、计算题25 9+8+8;5、论述题10 1×10。

第一章选择1、管理手段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种手段,人类行为包括自然、经济、社会三种基本行为。

2、环境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3、人是各种行为的实施主体,是产生各种环境问题的根源。

4、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适宜规模的、先进的、经济的治理技术。

5、对于资源,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主要指自然资源(如水、气候、生物、土地、矿物、天然风景等);广义的则包括社会资源(如男女劳动力数量、年龄构成、就业比重、劳动技能、文化教育水平等)和经济资源(指在这一地区积累的物质财富,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水利、城镇建设等物质技术基础)。

6、观念的转变是根本.7、人类的社会行为,从行为主体来说,还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8、环境管理按管理范围分类:(简答)(1)流域环境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3)行业环境管理;(4)部门环境管理。

9、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分类:(1)资源环境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3)环境技术管理。

10、俄罗斯的环境保护规划属于协调型的环境保护规划。

11、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还原三个功能。

12、人地系统ds〉0的人地冲突型:包括E,F,G三种状态,冲突最厉害的状态为G(ds人〉0,ds地〉0),表现为经济发展衰退,地理环境恶化,可视为人地冲突的最终状态。

13、人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或称为开放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对这一系统进行研究,仅靠常规方法(如模型方法、空间规划方法)是不见效的,其正确而又有效的方法目前只能是综合集成法。

所以综合集成法必然要成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14、社会亚系统包括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15、自然亚系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环境.16、按横向原则进行分类的环境政策,有环境经济政策、环境保护技术政策和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环境的工作定义)2.环境预测3.“三同时”制度4.环境规划5. 环境管理6.环境预测7.环境标准8.“三同时”制度9 .环境规划二、填空1.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

2.环境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五项。

3.环境管理的原则是、。

4.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5.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4.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5.环境管理的任务是、。

6.环境管理的手段为、、、、和。

7.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方针、、、、等5部分。

8.特尔斐法具有、、等特点,其结果处理与表达方式有、、、几种。

9.决策系统由、、三大要素构成。

10.环境规划指标类型、、、几种。

三、简答题1.请对下述案例进行简要分析[案情]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简称“华药”集团)下属的华胜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胜公司)、新维制药有限公司(简称新维公司)、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简称维尔康公司)以及康欣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康欣公司)、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华北公司)均存在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华胜公司一期工程年产400吨硫酸链霉素项目和新维公司年产4000吨维生素C项目,均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6年9月投入生产;维尔康公司年产1 000吨维生素C项目,在污水处理设施未建成的情况下,擅自于1994年7月投入试运行。

根据河北省环境保护局的调查,“华药”集团共被查出7个项目违反了“三同时”制度,华胜公司排放污水主要污染物COD、悬浮物均严重超标,污水排入汪洋沟,使两岸群众深受其害。

建于市区的青霉素工程、淀粉技改工程、威可达公司、维尔康公司、新维公司等,或未建污水处理设施,或不能正常运行,致使每天10万余吨的污水最终排入横贯市区的东明渠。

河北省环境保护局据此于1997年7月8日对“华药”集团做出罚款、限期治理与验收,若污水处理设施逾期验收不合格,将依法责令其停产治理的处罚。

最新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库

最新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库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规划:2、环境质量评价:3、基本环境容量:4、环境管理:5、“一控双达标”: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运动变化形式和特点是什么?2、工业污染源调查有哪些主要内容?3、环境管理的任务和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4、区域环境规划方案制定的中心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5、环境规划编制程序。

三、理论分析计算题(每小题8分,计40分)1、已知某县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50吨,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4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275 吨;若到201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某造纸厂使用矩形排水渠排水,现测得水渠宽度0.6m,水深是0.7m,平均流速0.12m/s,COD浓度145mg/L(g/m3),求该厂年排放COD总量。

、S-P模型的基本方程为:请回答S-P模型的假设是什么。

4、下表是高斯模式的浓度扩散公式汇总。

请填写出其适用条件。

5、污水处理厂的位置规划某城市有 3 个工厂排放污水,拟集中于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

已知工厂的污水排放量,输送每一方污水的每公里费用Ci,试决定污水处理厂的坐标位置,使总输水投资最小。

项目食品厂酿造厂造纸厂Qi污水量(m3/d) 420 350 750Xi 20 80 90Yi 30 100 10Ci($/km.m3) 1.2 1.5 0.8表污水处理厂位置求解的表格形式和结果求解结果:污水处理厂位置的坐标:6.7108,3.6036时,使总输水投资为最小,年输水费7899元。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试题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专科《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考试卷课程号(263016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1、环境质量:2、环境:3、环境质量影响评价4、环境规划指标:5、环境质量指数:二、简答题(第1小题4分,第5小题10分,其余小题8分,计40分)1、中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是哪些制度?2、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3、环境规划必须依据哪些预测做出?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5、请说明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工作程序。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完整试卷及答案)
建立权威性强且相对集中管理的专门性环境管理机构、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坚持统管与分管相结合、机构的经营职能与行政职能相分离。
2.简述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种生产:物质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地位和作用:(1)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2)三种生产理论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3)三种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4)三种生产理论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5)三种生产理论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3.简述环境规划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1)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专项规划的总称。因此,环境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环境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2)环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可以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也可以通过对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把某些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国土利用规划一起被视为贯彻预见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在国际上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控制新污染的两项主要制度。
4.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强制性标准。改:自愿性(×)
5.《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2年。改:3年(×)
四、简答题(任选3题,每小题8分,共计24分)
1.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有哪些特点?如何解决目前环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从横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统一监督管理与各部门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特点;从纵向关系来看,我国现行环境管理体制具有中央与地方的分级监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参考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措施不属于末端控制模式管理手段的是(B )。

A.污水处理B.原料代替C.烟气除尘D. 脱硫脱硝2.末端控制是一种资源-产品-排放( A )系统。

A.单方向开环B. 双方向开环C. 单方向闭环D. 双方向闭环3.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 C )控制为核心。

A.总量B. 排量C.浓度D. 流量4.排污收费制度最早开始于(D)。

A. 美国B. 中国C. 日本D. 德国5.总量控制的真正意义是(D )。

A.源头消减B.定量管理C.末端处理D.负荷分配6.进行过程控制,实施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属于( B )优先度。

A.高B. 中C.低D. 普通7.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B )反馈式流程。

A. 资源-产品-排放B.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C. 资源-产品-排放-回收D. 资源-产品8.以下属于绿色能源的是(D )。

A.石油B.天然气C.煤D.太阳能9.我国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A)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A.清洁生产B.零排放C.预防为主D.源削减10.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关于产品设计的新概念,也称为(B)。

A.循环设计B.绿色设计C.无害设计D.资源设计11.生命周期评价起源于(B )美国中西部研究所受可口可乐公司委托。

A.1959B.1969C.1979D.198912.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环境标志是联邦德国于1978年推出的( A )。

A.蓝色天使B.环境选择C.十环标志D.白天鹅13.我国城市大气环境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为(C )。

A.氮氧化物B.硫氧化物C.可吸入颗粒物D.有机物14.城市环境保护实施综合决策的基础是(C )。

A.环境保护目标科学化B. 环境保护目标减量化C.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D. 环境保护目标处理制15.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影响最大的污染是(D)A.农村管理滞后B. 集约化布置C.生态系统恶化D. 农药过度使用16.环境管理本身是( B )的过程。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概述1、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2、三次联合国⼈类环境会议——时间、地点1972年在瑞典⾸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类环境会议,⼤会通过的《⼈类环境宣⾔》1992年6⽉3~14⽇,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约热内卢召开,讨论了⼈类⽣存⾯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了《⾥约环境与发展宣⾔》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件。

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类迈⼊21世纪的意义最为深远的⼀次世界性会议。

2002年8⽉26⽇⾄9⽉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脑会议在南⾮约翰内斯堡举⾏,会议产⽣了两项最终成果:《执⾏计划》和《政治宣⾔》。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类社会的⾏为。

5、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1. 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对于环境规划和管理,其研究对象也应包括⼈、物、资⾦、信息和时空等5个⽅⾯:(1)⼈是第⼀个主要对象。

(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

(3)资⾦是系统赖以实现其⽬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

(4)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信息也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

(5)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定的时空条件下进⾏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个突出特点是时空特性⽇益突出,则时空条件亦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2. ⼈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1)个⼈个⼈⾏为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之⼀。

(2)企业企业⾏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

(3)政府作为社会⾏为主体的政府,其⾏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刻的。

6、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要职能。

(2)环境⽬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

环境规划是实⾏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与管理⽬标具有⽬标⼀致性。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环境责任1. 环境⾏政责任2. 环境民事责任3. 环境刑事责任2、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强化环境管理3、⼋项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同时投⼊运⾏。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含题目和答案)【重点修改版】

§1 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环境管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答: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控制规划等。

(3)城市环境规划:包括城市大气污染控制规划、城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管理、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1)一、选择题1.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的是(B)。

A.环保部门B.地方政府C.行业主管部门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D)。

A.国家B国务院 C.环保局 D.市政府3.一般说来,三种生产的共同界面是(B)=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4.环境管理对象是(D)。

A.自然要素B.社会关系C.企业D.人类的社会行为5.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D)。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中国6.依据国家环境法律规定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行政管理制度是(A) oA.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B.污染限期治理C.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D.污染强制淘汰制度7.下面哪一项不是ISO 14000的审核准则?(D)。

A.ISO14001标准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8.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源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C) oA.缓冲区B.实验区C.核心区D.外围保护地带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C) oA.3级B.4级C.5级D.6级10.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C)。

A.经济制约型B.协调型C.持续型D.环境制约型11.环境规划按时间分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的年度范围为(B) oA.3-5 年B.5-10 年C.10-15 年D.15-20 年12.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为(B)。

A非线性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多目标规划13.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的对象是(C)。

A.环境污染B.原生环境问题C.次生环境问题D.生态破坏14. 一般说来,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C)。

A.自然资源B.废弃物C.商品D.环境质量15.一般说来, 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B) oA.自然资源B.环境质量C.商品D.废弃物16,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B)。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述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简述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1、什么是环境规划与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试分析我国环境与规划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状态。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

A、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B、环境规划的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C、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从广义上讲,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从狭义上讲,环境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施加给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性影响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其内涵包括A、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B、动用各种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

是对人的管理。

C、环境管理主要是解决次生环境问题。

D、环境管理是国家管理的重要部分,管理内容广泛,管理手段多样,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五个手段。

E、环境管理是跨学科领域的新兴综合学科。

F、环境管理和任何管理活动一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要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规模的发展,及时调整管理对策和方法,使人类经济活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

G、环境管理需要各国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我国现状:从层次结构现状看,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按照国家行政层级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市级、县级(区)。

各层级又分别制定水、气、生态环境和噪声等环境要素专项进行规划。

从环保规划编制体系看,我国目前国家层面的环境保护规划设定的主要任务目标是污染物的削减和环境的治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

《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

《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第一篇:《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环境规划与管理》平时作业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0分)1、请简单阐述三种生产理论对环境管理学的重要作用。

答:三种生产理论对环境管理工作和环境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三种生产理论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三种生产环节间的物质联系关系表明,环境生产环节是人口生产环节和物质生产环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世界系统”或“环境-社会系统”的稳定运行依靠三种生产环节之间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畅通来保证。

为思考和分析的方便,我们可以把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合并抽象成为“人类社会”。

于是可见,“人类社会”中的物质生产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与结构变化的反应转化器,它依靠环境生产所产出的自然资源作为加工的原材料,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消纳排放出来的污染物。

人口生产则是这个世界系统运行的原动力。

这里用“生产”一词来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层面,反映了人与环境关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2].三种生产理论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根源从三种生产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生产环节在输入-输出上的不平衡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环境生产过程中,输入的是(除太阳能外)人类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但不被环境亲和,而且还破坏和降低了环境对废弃物的消纳力。

同时,人类过度开发和消耗自然资源的活动也损害和降低着环境的资源生产能力。

而人类日益增长的对自然资源和对自然环境质量的需求则使得自然环境基本功能不断“透支”。

这种输入、输出上的不平衡,导致了自然环境系统运行的不稳定,从而导致了世界系统结构和运行的不稳定。

所以说,环境问题的实质就导致是三种生产环状结构运行不和谐的人类社会行为问题。

这是我们研究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根本出发点。

[3].生产理论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从三种生产构成的世界系统图上可以看出,要使它们能够和谐地运行,就必须使物质在这个系统中的流动畅通,就必须使每一种生产环节的物质输入输出均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勿让任何老师知道《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一、不定向选择题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就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

P8或者P3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D、使得所有的效益与损失的总与为最大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 ABCD )。

P4A、人口与经济部分B、生产力的布局与产业结构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3、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 ABD )。

P6A、城市人口与经济B、城市的生产力与布局C、城市规模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 BD )。

百度A、“十五小”企业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5、环境规划的作用就是( ABCD )。

P3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B、包装垃圾C、电镀污泥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 ABCD )。

P6~7A、区域性B、动态性C、政策性强D、信息密集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 ABCD )。

P9~10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 ABD )。

P12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B、水污染控制规划C、自然保护规划D、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10、环境规划从性质上可分为( AB )。

P14A、污染综合防治规划B、生态规划C、部门环境规划D、专题规划11、固体废物能否用焚烧法处理的最重要依据就是( B )。

A、废物的比重B、废物的热值C、废物的可生化性D、废物的粒度12、环境承载力指标可以分为( ACD )。

P30A、资源供给指标B、环境管理指标C、污染物容纳指标D、社会影响指标13、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就是( ABCD )。

百度A、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D、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1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 ABD )。

百度A、人类的基本需求:衣食住行B、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层次需求,一般通过合理的生活模式来实现C、经济发展就是不可取的D、经济发展就是在有限制条件下的发展15、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ABD )。

A、同代人之间的公平B、共同平均分享有限的资源C、可持续的分配有限资源D、代与代之间的公平1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 BCD )。

答:公平性原则●阶段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A、科学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共同性原则17、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有( ABCD )。

P38A、生产B、生活C、还原D、信息传递18、复合生态系统的特性有( ABCD )。

P39A、人工性B、脆弱性C、可塑性D、地带性19、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有( ABCD )。

P44A、企业的集聚效应B、功能区的邻近效应C、时间的经济效应D、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20、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有( ABC )。

目录A、环境承载力理论B、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C、空间结构理论D、循环经济理论21、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有( ABCD )。

P48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B、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22、按规划目的,环境规划目标可以分为( ABD )。

P49A、环境污染控制目标B、生态保护目标C、环境污染总量目标D、环境管理目标23、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有( ABCD )。

P50A、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做时空分解、定量化B、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C、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类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D、与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与功能为基础24、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有( ABCD )。

P53A、选择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规范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25、环境规划指标中的相关性指标就是指( B )。

P54A、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B、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生态指标C、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D、环境质量指标26、安全土地填埋就是固体废物的( B )。

A、预处理方法B、最终处置方法C、资源化方法D、减量化方法27、环境规划中进行功能区划分的目的就是( ABD )。

P65A、合理布局B、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C、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D、便于目标的管理与执行28、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有( ABCD )。

P74A、决策风险的影响B、决策时效的影响C、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D、决策机会的影响29、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有( AB )。

P81A、行政手段B、经济手段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30、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 ACD )。

P82A、环境影响评价制度B、谁污染谁治理C、排污许可证制度D、污染集中治理制度31、常用的环境质量的费用评价方法有( )。

A、补偿意愿法B、机会成本法C、支付意愿法D、防护费用法32、工业固体废物常用的预测方法有( ABD )。

P109A、排放系数预测法B、回归分析法C、弹性系数法D、灰色预测法33、环境规划决策的特征有( ABC )。

P113A、非结构化特征B、多目标特征C、基于价值观念的特征D、结构化特征34、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决策分析技术方法包括( BCD )。

P117A、系统分析法B、数学规划C、多目标决策分析D、环境费用效益分析35、水资源系统规划可以分为( ACD )层次。

P139A、流域水资源规划B、水资源设施规划C、地区水资源规划D、专业水资源规划36、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 AD )有关。

答:水体特征、水质目标、污染物特性P140A、水体特征B、污染物排放方式C、污染物的空间分布D、水质目标37、按降解机制,水环境容量可以分为( AD )。

A、稀释容量B、自然水环境容量C、管理水环境容量D、自净容量38、总量控制的类型有( ACD )。

P154A、容量总量控制B、区域总量控制C、行业总量控制D、目标总量控制39、筛选大气环境规划指标的方法有( ABCD )。

P179A、综合指数法B、加权平分法C、层次分析法D、矩阵相关分析法40、我国对大气污染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有( ACD )。

A、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B、省会城市C、沿海开放城市D、“两控区”41、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原则有( ABCD )。

P208A、综合保护的原则B、连续保护的原则C、因地制宜的原则D、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42、土地资源评价内容包括( ABD )。

P211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潜力评价C、土地质量评价D、土地资源经济评价43、土地资源保护规划的类型( ABCD )。

P212A、基本农田保护规划B、名优特产地保护规划C、风景名胜与历史纪念地规划D、特殊物种生长栖息地规划44、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处置的原则就是( B )。

百度A、最小化、无害化、资源化B、规范化、最小化、无害化C、无害化、资源化、规范化D、最小化、资源化、规范化"45、固体废物最终处置的目的就是( )。

A、最大限度地与生物圈隔离B、避免产生二次污染C、以备将来重新利用D、改变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降低污染46、控制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的措施有( BC )。

A、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B、推行垃圾分类收集C、逐步改变燃料结构D、净菜进城47、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BCD )。

A、影响大气环境B、影响土壤环境C、影响水环境D、影响环境卫生与景观48、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法有( BD )。

P226A、焚烧B、厌氧发酵C、分选D、好氧堆肥49、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能有( )。

A、宏观指导B、统筹规划C、组织协调D、提供服务50、环境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就是由( )组成。

A、规划决策者B、环境系统C、用户系统界面D、决策支持系统硬件三、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就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符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与地学规律,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所做的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安排。

P12、环境容量:就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P283、环境承载力:就是指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与负熵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P294、环境系统的功能:5、环境规划目标:就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与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P47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就是指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P537、环境评价:就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与资料。

P588、环境预测:就是指根据人类过去与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与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与分析。

P619、环境功能区划:就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

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与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它研究各环境单元的承载力(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揭示人类自身活动与环境及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P6510、环境规划方案设计:就是在考虑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规定、环境问题与环境目标、污染状况与污染削减量、投资能力与效益的情况下,提出具体的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11、环境管理:12、污染物总量控制13、环境费用效益分析:就是用于识别与度量一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与费用的系统方法。

P11714、机会成本15、“三同时”制度16、水污染控制系统17、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优化:就是利用数学规划方法,科学地组织污染物的排放或协调各个治理环节,以便用最小的费用达到所规定的水质目标。

P15018、水污染控制单元:就是由源与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

P14919、土地退化:就是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形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丧失。

P20620、土地资源:就是指能够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与可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