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礼仪和社会公德知识培训教案

合集下载

社会礼仪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社会礼仪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社会礼仪教案模板范文初中一、活动名称:《社交礼仪》(初中)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礼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三、活动准备:1. 教学PPT2. 社交礼仪案例3. 小组讨论话题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景,引发学生对社交礼仪的思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礼貌、礼节、仪表等方面的内容。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社交礼仪的话题。

例如:“如何在公共场合表现良好的礼仪?”“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意识。

4. 角色扮演: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一些社交场景,如面试、聚会等。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社交礼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交礼仪,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社交礼仪的能力。

3. 学生对社交礼仪的态度和认识。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社交礼仪主题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演讲比赛”等。

2.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社交礼仪。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

初中社会礼仪课程教案

初中社会礼仪课程教案

初中社会礼仪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社会礼仪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言谈举止礼仪3. 着装打扮礼仪4. 待人接物礼仪5. 团队协作礼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礼仪,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礼仪的理解和看法。

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言谈举止礼仪:教师讲解如何在交谈中尊重他人,如何使用礼貌用语,避免使用粗俗语言等。

2. 着装打扮礼仪:教师讲解在不同场合如何选择合适的服装,如何搭配服装,如何保持良好的形象等。

3. 待人接物礼仪:教师讲解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表达感谢、道歉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否遵守了礼仪,为什么。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仪,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2. 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礼仪的体会和收获。

二、教学内容讲解(20分钟)1. 团队协作礼仪:教师讲解在团队合作中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处理团队冲突,如何保持团队和谐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教师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社交场合。

2.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礼仪知识,展示自己的社交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关于社会公德的教案

关于社会公德的教案

关于社会公德的教案重点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举止,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课程背景与目的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关乎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教案旨在通过讲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具体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增进社会和谐。

二、教学过程1. 引入(15分钟)a. 引出问题:“你认为社会公德是什么?”b. 让学生自由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2. 探究(30分钟)a. 分小组,让每组学生就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如家庭公德、学校公德、公共场所公德等)。

b. 学生针对自己小组的主题进行整理,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

3. 发现(20分钟)a. 学生逐个报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b. 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并就相关问题进行引导与讲解。

4. 拓展(30分钟)a. 组织学生对社会公德相关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

b.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整理出正确的行为规范。

5. 归纳总结(1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b. 教师讲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作业布置(5分钟)a.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社会公德的小议论文,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b. 强调要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语言通顺,注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 对学生的角色扮演进行评估,看是否能正确表达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

3. 阅读并评估学生撰写的小议论文,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四、教学延伸1. 邀请社区的相关人员参与课堂教学,分享他们在社区中受到的社会公德方面的教育和经验。

2. 借助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社会公德相关的短片或纪录片,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公德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社会公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对于某些细节还存在模糊和疏漏的情况。

社会公德教育教案

社会公德教育教案

社会公德教育教案.txt社会公德教育教案一、教案背景社会公德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有效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制定本教案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社会公德的定义- 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作用2. 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关爱环境,保护资源- 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公德心态,助人为乐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的方法-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责任- 引导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培养公德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社会判断力和公德行为四、教学方法1. 复述法:通过复述梳理知识点,增强记忆;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社会公德展开讨论,促进思考;3.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和行为规范,加深对社会公德的理解;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综合考察学生对社会公德的理解和实践情况;2. 口头评价: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以学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其社会判断力和公德行为。

六、教学资源1. 课本和教辅资料:提供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分析;2. 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实施1.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对社会公德的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社会公德的概念、重要性和基本要求;(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社会公德的具体行为规范;(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公益机构;(5) 总结:总结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2. 教学时间:本教案建议安排2个学时进行教学实施。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社会公德”主题班会教案三篇

“社会公德”主题班会教案三篇社会公德主题班会教案班会教案一:尊重他人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提倡和谐相处。

教学活动1. 展示尊重他人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尊重的思考和讨论。

2.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情境下的尊重行为。

3. 授予尊重他人的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给学生发放“尊重他人倡议书”,让他们签名承诺。

教学反思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为中。

班会教案二:守规矩目标培养学生守规矩的意识和行为,提倡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活动1. 介绍不同场景下的守规矩案例,引发学生对守规矩的讨论。

2. 分组进行小游戏,让学生模拟并解决守规矩的情境问题。

3. 观看守规矩的相关影片,加深对于守规矩的理解和认识。

4. 给学生分发“守规矩小贴士”,提醒他们在生活中守规矩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游戏和影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守规矩的认知,引导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班会教案三:关爱环境目标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提倡保护环境。

教学活动1. 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展示环境破坏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主题的手抄报或画画比赛。

3. 进行班级环境整治活动,清理垃圾、种植绿植等。

4. 给学生分发“关爱环境行动计划”,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行动。

教学反思通过实际行动和讨论,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激发他们爱护环境的行动力。

以上是关于“社会公德”主题班会教案的三篇教案内容,通过这些教学活动,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社会公德观念,促进和谐与进步。

道德讲堂之社会公德篇教学设计[5篇范例]

道德讲堂之社会公德篇教学设计[5篇范例]

道德讲堂之社会公德篇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道德讲堂之社会公德篇教学设计道德讲堂——社会公德(教学设计)榆科学区张刘郭学校王雪娜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并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及图片的分析,使学生懂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使学生明白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是不被人们接受的,并敢于批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教学准备:1、有关社会公德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进入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也意味着我们将不再孤单,我们的身边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等等等。

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有两样东西是必须遵循的:一个是法律法规;另一个就是社会公德。

法律法规是制订的,社会公德是约定俗成的。

违反法律法规,会受到制裁,违反社会公德,就要受到谴责。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有关于社会公德的话题。

关于社会公德,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弄清楚3个问题:1、什么是社会公德?2、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3、怎样遵守社会公德?二、交流互动感悟行为1、那么什么叫社会公德呢?请看定义——社会公德,是指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是调节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它依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言行,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重要作用。

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

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

违反社会公德人,将被人们所不齿。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社会公德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广泛的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如车站、码头、商店、公园、影剧院、网吧、候机室、公共食堂等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秩序;二是在人们之间的日常交往中,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礼貌待人,履行诺言,讲究信誉等等。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二:学习社会礼仪与常识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二:学习社会礼仪与常识

本文将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案二:学习社会礼仪与常识。

社会礼仪和常识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素养,也是社会交往的必要基础。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将培养幼儿们遵守社会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理解并认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礼仪和常识的基本概念。

2、培养幼儿们的礼貌、礼仪意识和修养,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3、引导幼儿们了解并认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道德素养。

4、在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加强社会交往的教育,促进孩子与外界的良性互动。

二、教学内容1、社会礼仪1.1 礼貌的表达方式与行为规范1.2 认识句读,正性话语1.3 社交场合的旁听技巧:欣赏和倾听1.4 记住名字及礼仪要点2、常识2.1 家庭常识:认识普通家庭住宅、家具、家用电器以及环保家庭生活方式等。

2.2 社区常识:认识路名、街道、社区服务设施,如邮局、百货公司和医院等。

2.3 社会常识:认识特殊行业工作人员,如警察、护士、邮递员等。

三、教学活动1、社会礼仪1.1 常见场景基本礼仪的引导。

教师以展示图片和活动模拟抽样的方式给幼儿讲解在餐桌、坐车、上课、面试、就餐等场合中的一些基本礼仪。

例如:餐桌礼仪中谈吃饭时,用体面的方式正确用餐(如擦嘴巴和勺子,用餐工具,不大声说话等)。

1.2 礼貌的表达与行为规范的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让幼儿感受礼貌的用语,学习如何表达和理解请求、致歉和谢意。

例如,分组游戏中要求幼儿展示一些做错事情的表演,并且制定适合的致歉方式。

1.3 社交场合的旁听技巧:欣赏和倾听。

通过音乐、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让幼儿体验欣赏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在交往中表现出欢迎、包容和尊重的态度。

例如,提倡幼儿在欣赏校园活动和社交聚会中积极表现,支持和尊重其他人表达意见。

1.4 记住名字及礼仪要点。

教师和幼儿共同联系,重视姓名的准确性,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名字及称呼方式。

培养幼儿进行礼貌行为的记录,提高他们记忆优化和观察能力。

社会礼仪教案模板及范文

社会礼仪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礼仪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重点:1. 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社会礼仪的具体表现和遵守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社会礼仪。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礼仪?为什么我们要遵守社会礼仪?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社会礼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关系到个人形象、社会风气和民族尊严。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结合实际例子说明。

2. 教师列举社会礼仪的具体表现,如礼貌用语、仪态举止、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遵守社会礼仪,如与人交往时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人、排队等候等。

三、实践演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礼仪的遵守。

2.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行为。

四、总结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社会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演练中的体会,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社会礼仪的重要性,并督促家人遵守社会礼仪。

2. 每天观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记录遵守和违反社会礼仪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演练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文明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社会公德教案

社会公德教案

社会公德教案一、教案背景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而社会公德作为一种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社会公德教育是广泛普及社会公德价值观念,弘扬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和谐、有序、法治的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于学校来说,加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教育目标1.了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态度。

2.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敬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养成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

三、教学内容1.社会公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公德是指社会成员应遵循的公共行为规范,包括遵纪守法、尊敬他人、有爱心、有责任心、守信用、诚实守信等。

社会公德不仅是人的基本品质,也是国家法制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社会公德的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法制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社会公德的具体内容。

社会公德包括遵纪守法、尊敬他人、有爱心、有责任心、守信用、诚实守信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与他人的关系,注重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规范,努力构建一个和谐、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

3.发扬社会公德的方法和途径。

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让自己的行为言表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要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公益意识,养成奉献的习惯。

还可以通过阅读、听讲座、参与社团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社交能力,从而更好的发扬社会公德。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的事例来讨论和分析社会公德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深刻理解社会公德的重要性与意义,进而发现和解决具体问题。

2.讲解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社会公德的涵义与意义,并进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简化社会公德问题的认知难度。

3.互动式教学法借助课堂讨论、集体研讨、活动实践、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积极表达观点,提高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社会公德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社会文明礼仪教育教案

社会文明礼仪教育教案

社会文明礼仪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社会文明礼仪。

2、掌握社会文明礼仪的要素。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质,学会尊重他人和自己。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形成文明和谐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1、社会文明礼仪的概念和基本要素。

2、餐桌礼仪的规范与注意事项。

3、日常生活礼仪的要素与标准。

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展示和演练等方式,了解社会文明礼仪的概念和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模拟情境、示范引导和实地观摩等教学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餐桌礼仪的规范与注意事项。

3、通过讲解案例、现场实践和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礼仪的要素与标准。

四、教学重难点1、社会文明礼仪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2、餐桌礼仪的规范和注意事项。

3、日常生活礼仪的要素和标准。

五、教学过程1、社会文明礼仪的介绍。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到了一些典型的不文明举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文明礼貌的人,讨论社会文明礼仪的概念和内容,并向学生介绍其基本要素。

注重细节1.不在公共场合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2.排队时不插队,礼让他人3.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身权利4.保持言行举止卫生、健康、有规范5.不擅自窃取或破坏他人财物2、餐桌礼仪的规范和注意事项通过展示和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餐桌礼仪规范和注意事项。

1.在进餐时,不要出现大声喧哗或是行为粗鲁等不文明行为。

2.在用餐时,弯着腰或是伸手够菜都是餐桌礼仪中不文明的行为。

3.吃饭时不要过分啰嗦,并不要拿起筷子就开始夹菜以免打草惊蛇,假装淡定从容的样子即可。

4.注意饭菜的尝味,不要直接往嘴里放,又放在筷子上品尝。

5.加餐时,不要大口狂吞健康、均衡饮食。

3、日常生活礼仪的要素和标准。

通过讲解案例、实地观摩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礼仪的要素和标准。

1.在公共场所中文明用语,不随意嗑瓜子等行为。

2.行走时不应占用同行人的空间。

3.不擅自大声谈话或者随意向别人吐口水等。

关于社会礼仪的教案

关于社会礼仪的教案

关于社会礼仪的教案【教案】关于社会礼仪的教学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礼仪的概念和意义,学习并掌握社交场合中的基本礼仪行为规范,提高学生公共场合的仪态和谈吐礼貌水平。

二、教学内容:社会礼仪的概念及基本礼仪行为规范社交场合中的穿着、交谈、饮食、礼品赠送等礼仪行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礼仪行为规范和社交场合中的应对技巧难点:如何应对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礼仪规范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式教学五、教学过程:1. 社会礼仪的概念和意义(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社会礼仪的概念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社交场合中的基本礼仪行为规范(3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和示范讲解社交场合中的基本礼仪行为规范,例如婚礼、商务宴请、社交派对、会议等场合的礼仪规范,让学生知晓其中的禁忌行为和正确礼仪的表现方式。

3. 社交场合中的穿着、交谈、饮食、礼品赠送等礼仪行为(30分钟)通过图文结合和视频示范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社交场合中穿着、交谈、饮食、礼品赠送等方面的礼仪行为,重点培养学生形象、做法、言语、礼物上的表现力。

4. 应对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礼仪规范(30分钟)针对不同的场合和人群,教师设计适当的场景模拟,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与实践,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不同场合的礼仪用语、姿态和礼节。

5. 情境模拟练习(15分钟)教师设置社交场景,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演练实践,教师带头点评及指正其不妥之处,达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礼仪的效果。

六、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应用社会礼仪,拥有仪态优雅、待人接物的基本素养。

七、教材参考:1.《礼仪智慧:時代的世說新语》周恩来编写的社交礼仪学习手册2.《小艺说·教育研究》第1期社會禮儀教學的原則與實踐八、教学反思:教师要充分理解并尊重社交礼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注重以情境教学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社交礼仪的价值与意义。

人文教案学习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

人文教案学习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

人文教案学习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在人文教案学习中,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社会礼仪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涉及到人们的言辞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方面;公共道德则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涉及到公共场所的秩序、公民义务、社会责任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在人文教案学习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意识。

一、社会礼仪的重要性社会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礼仪可以提升个体的形象与修养。

一个懂得礼仪的人,无论是在言谈举止还是在仪表仪容上都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其次,社会礼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

在公共场所中,人们如果能够遵守基本的社会礼仪,互相尊重,遵守交通规则,就能够减少冲突和纠纷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社会礼仪还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二、公共道德的重要性公共道德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共道德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石。

一个社会如果缺乏公共道德的约束,将会导致人们的行为无序,社会秩序混乱。

其次,公共道德对于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共事务的处理中,人们应该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追求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最后,公共道德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只有当每个个体都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社会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意识的方法在人文教案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意识。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良好行为的榜样。

教师应该自觉遵守社会礼仪,注重言谈举止的修养,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意识。

在相关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讲解社会礼仪与公共道德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并明白这些规范的重要性。

大学社会公德教案

大学社会公德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概念、内容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道德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社会公德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社会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公德的看法和理解。

二、讲授新课1. 社会公德的基本概念-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

- 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基石。

2. 社会公德的内容- 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权利、关爱弱势群体。

- 爱护公物:保护公共设施、节约资源、不乱扔垃圾。

- 维护秩序: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不扰乱公共秩序。

- 爱国守法: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些社会公德方面的典型案例,如爱护公物、尊重他人等。

2. 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如何践行社会公德。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社会公德内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2.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的经历。

二、讲授新课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和方法- 遵守社会公德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遵守社会公德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 遵守社会公德的方法: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课堂实践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帮助他人等。

社会礼仪教案模板及范文

社会礼仪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题】:社会礼仪【年级】:适用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礼仪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和规范。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情景模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社会礼仪的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社会礼仪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礼仪规范?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礼仪的内涵。

2. 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常见的礼仪规范,如:问候、礼让、感谢、道歉等。

3.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感受礼仪的重要性。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模拟,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礼仪规范。

2. 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幼儿对礼仪的认识。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规范,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五、课后作业1. 请家长协助,监督幼儿在家庭中践行礼仪规范。

2. 鼓励幼儿在幼儿园、社区等公共场所展示自己的礼仪风采。

二、范文【课题】:社会礼仪【年级】:小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的礼仪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和规范。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情景模拟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如:问候、礼让、感谢、道歉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社会礼仪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礼仪的内涵。

幼儿认识社会礼仪能力培养教案

幼儿认识社会礼仪能力培养教案

幼儿认识社会礼仪能力培养教案教案:幼儿认识社会礼仪能力培养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社会礼仪意识和礼貌行为。

2. 培养幼儿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社会礼仪及其重要性。

2. 常见的社会礼仪规范。

3. 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行为。

4. 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及时给予指导和示范。

2. 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不同场景下的社会礼仪行为。

3. 游戏法: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社会礼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什么是社会礼仪及其重要性1. 导入引导幼儿回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礼仪,比如打招呼、道谢、分享等。

2. 探究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向幼儿介绍社会礼仪的概念和意义,让幼儿了解到社会礼仪对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3. 操练分小组进行小角色扮演,在模拟的情境中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展示不同场合下的社会礼仪行为。

第二课:常见的社会礼仪规范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讨论常见的社会礼仪规范,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

2. 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和类比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需要遵守这些规范,让他们明白规范的重要性。

3. 游戏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穿越马路”游戏和“排队接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社会礼仪规范。

第三课:社交场合中的礼仪行为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社交场合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对社交场合的讨论。

2. 探究老师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社交场合,如生日派对、婚礼等,并讲解在这些场合中需要注意的礼仪行为。

3. 模拟利用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幼儿在小组内模拟不同的社交场合,并观察、分析和总结正确的礼仪行为。

第四课: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情绪表情的图片,引发幼儿对情绪的讨论,并让他们了解情绪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社会公德教育教案

社会公德教育教案

社会公德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认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行为,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内容1.社会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

2.文明礼仪与道德行为的培养。

3.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提升。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故事、图片或小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公德,为什么要重视社会公德。

2.讲授社会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0分钟)向学生讲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和内涵,以及社会公德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通过引用实例、名人事迹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公德的实际意义。

3.培养文明礼仪与道德行为(30分钟)首先,讲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如待人接物、礼貌用语、公共场合的行为等。

然后,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文明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其次,引导学生讨论道德行为的标准和要求,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勤劳努力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群体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行为准则供学生参考。

4.培养社会责任感(30分钟)向学生讲解社会责任感的定义和内涵,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为他人负责。

通过展示一些与社会公益相关的活动和组织,如志愿者服务、环境保护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然后,组织学生一起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或者制定个人志愿计划,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

5.总结(10分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兴趣,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态度。

2.检查学生对于社会公德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3.评估学生在文明礼仪和道德行为上的表现和进步。

4.评估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五、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组织、慈善机构等,进一步了解社会公益活动。

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社会公益项目。

社会公德教案

社会公德教案

社会公德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什么是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的内容。

2.懂得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情感:1.愿意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厌恶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

行为:1.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敢于批评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和事。

课题选取前一段时间,我上街时看见两辆车停在马路中间,而两个司机正在高喧,后面的车不停地鸣笛,社会公德意识太差了。

社会公德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窗口。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多,到中国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外国人在经济合作、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来看我们国家的文明程度的。

因此,人们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声誉的大事。

为此,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对待社会公德的正确态度,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所以我选择了社会公德这一主题。

教学设计教学重难点: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妨碍和损害他人。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一周前布置调查周围有关社会公德的人和事的资料以及调查问卷、图片、flash动画、磁带、表演小品的道具。

教学过程一、回顾1.什么叫社会公德?(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叫社会公德。

)2.社会公德的内容是什么?投影: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的情况如何呢?1.各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文明礼貌小组首先进行问卷调查汇报,然后模仿随机访问(给老人让座问题)助人为乐小组问卷调查汇报,并展示调查材料。

爱护公物小组:(1)表演小品《墙壁的呻吟》(2)调查结果汇报(3)投影展示图片。

保护环境小组调查结果汇报并播放收集的FLASH动画。

遵纪守法小组校内公德小组汇报调查情况。

校外公德小组展示问卷调查材料并播放采访录音。

2.各小组踊跃提出各种倡议。

3.学生们根据实践情况谈感想。

4.教师感言并投影播放濮存晰的公益广告共勉。

5.宣誓结束课题闫天光2007.11.18。

社会学习公共礼仪教案

社会学习公共礼仪教案

社会学习公共礼仪教案公共礼仪教案尊敬的各位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份社会学习公共礼仪教案。

公共礼仪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和技能。

通过积极的社会学习,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公共礼仪,提升自身素质,使我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都能展现出文明、友善和尊重。

接下来,我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份公共礼仪教案。

1. 了解公共礼仪的重要性公共礼仪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它直接关系到个人形象和社会地位。

在现代社会,礼仪已经成为评判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各种场合,良好的公共礼仪可以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提升工作效率,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学习公共礼仪的基本原则公共礼仪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他人、注重形象、彬彬有礼、讲究仪态等。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权益,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自己的仪表形象,注意衣着、言谈举止的得当与整洁;另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做到礼貌待人、言行举止得体,用积极的态度与他人相处,展现出自己的修养。

3. 社会学习公共礼仪的方法与技巧社会学习公共礼仪需要我们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掌握。

我们可以积极观察身边的有礼之人,学习他们的礼仪行为,并加以模仿。

同时,我们还需要根据不同场合和情境,灵活运用公共礼仪,比如在餐桌上学会正确使用餐具,注意用语和态度,不发出嘈杂的声音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提高我们的公共礼仪。

4. 社会学习公共礼仪案例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社交场合,比如参加朋友聚会、参观公共场所、面试等。

在这些场合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公共礼仪,让自己显得更加得体和尊重他人。

分享一些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公共礼仪的应用与实践。

结语:通过社会学习公共礼仪,我们将发现公共礼仪是一个优雅的艺术,它是我们与人交往、展示个人形象的重要媒介。

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礼仪 教案

社会礼仪 教案

社会礼仪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社会礼仪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社会礼仪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社会礼仪的定义和内容。

2. 社会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3. 社会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者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社会礼仪的相关案例和图片。

3.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情景设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并讨论什么是社会礼仪,以及社会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2:概念解释和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向学生解释社会礼仪的定义和内容,包括言谈举止、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等方面。

同时,讲解社会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

Step 3: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提供一些社会礼仪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例如,一个学生在公交车上让座给需要的人,一个学生在餐厅用餐时的礼仪等。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

Step 4:角色扮演和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场景中进行社会礼仪的实践。

例如,模拟在餐厅用餐时的礼仪、模拟在公共场所排队的礼仪等。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礼仪的应用和影响。

Step 5:总结和反思(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社会礼仪知识和技巧,并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礼仪表现,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个社会礼仪问题的感悟和解决方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礼仪培训班或者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礼仪修养。

社会公德教案

社会公德教案

社会公德教案【社会公德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提倡和践行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教案适用于初中语文课堂,可作为活动课或教育实践课使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公德的概念和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意识;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他人、关爱他人;4.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教学内容1.社会公德的定义和内涵;2.社会公德与个人行为的关系;3.社会公德的实践方法及其重要性;4.典型案例分析与讨论;5.社会公德实践活动策划与实施。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社会公德的典型场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社会公德的定义和内涵,阐述社会公德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3.案例探讨:选取具体案例,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案例中的社会公德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社会公德。

4.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制定社会公德实践计划,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活动内容可以包括为社区清理垃圾、志愿者活动等。

5.课堂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社会公德的内涵和实践方法,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社会公德。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评价方式:以小组讨论和活动策划为主要评价方式,侧重于学生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2.评价标准:包括参与度、合作效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学生对社会公德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反思与完善: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长期坚持社会公德的实践,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素材;2.社会公德相关案例资料;3.小组活动指导书;4.评价表格和记录表。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1.组织参观社区或政府机关,了解相关社会公德实践;2.开展社会公德主题演讲或辩论比赛;3.与社会公德相关的名人故事或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礼仪和社会公德知识培训教案社会公共生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几乎每个人每天都生活中在其中。

每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都希望有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希望有个宁静的氛围。

可以说没有公共生活就没有社会,与公共生活相适应的就是社会公德。

思考:什么是社会公德?它调整哪些社会关系,涉及哪些问题?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什么?为什么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何遵守和树立社会公德?探究新知[本文由.02免费提供]学点1 社会公德的基本涵义、特点及作用1. 社会公德的基本涵义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社会公德是为维护、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有序地进行,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的“窗口”。

2. 社会公德的显著特点社会公德不同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所有社会成员,不分阶级、阶层、职业,不管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只要是在公共场所,都要遵守这些道德规范。

其内容涉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环境、公共设施等许多方面。

3. 社会公德的作用社会公德是对公民思想行为的规范和约束,也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稳定公共秩序关系极大;是国家民族存在、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每个公民的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公德是公民生活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活动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成为衡量文明发展程度的一种标志。

问题研讨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它们覆盖了我们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特点是相同的?。

例1 社会公德是()①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之一②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③集中体现在社会生活领域中④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的“窗口”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德的基本含义及其特点等。

①②③④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存在领域,都符合题意。

答案 D解题规律解题过程中,一要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含义,二要准确地理解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例2 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于()①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②它是社会成员的共同心愿、共同需要③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的好坏④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环境的好坏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德的主要作用。

社会公共生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社会公德又会影响社会的风气、,社会风气的好坏与社会公德水平高低有直接关系。

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 D学点2. 我们需要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从我国实际出发,吸收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倡导的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

把文明礼貌作为社会公德的首项规范,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交往日益频繁的要求,又体现了对中华美德的继承。

(2)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包含对他人的关爱。

这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

(3)爱护公物。

以社会主义主人翁的责任感,维护和珍惜国家、集体的财产,爱护公物,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

(4)保护环境。

我国把保护环境确定为社会公德,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5)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

例3 在人与人交往中,语言文明,“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这十个字不离口,不骂人,不讲粗话。

这说明文明礼貌()①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②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③影响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④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侧重考查文明礼貌的相关知识。

①②③④均从不同角度说明了文明礼貌是社会公德的首项规范,既反映了现代社会公共交往日益频繁的要求,又体现了对中华美德的继承。

故选D项。

答案 D学点3. 养成良好社会公德的途径和方法1. 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社会公德调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尊重社会公德,既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

2. 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爱心是遵守公德的情感起点和根基。

奉献爱心,遵守公德,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3. 遵守公德,人人有责。

每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着社会公德的状况。

社会公德整体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每个公民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

例4 社会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以外的突发事故,例如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空难、海难,会有不少遇难者急需救助,有的人还会突发疾病,急需救助,等等。

这说明公民应当树立的公德观念是()①充满爱心②助人为乐③克服私心④设立慈善基金会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加强社会公德的建设问题,①②③符合题目要求,④非公民个人行为,故选A。

答案 A拓广延伸一、疑难辨析正确理解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区别与联系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 区别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所谓家庭美德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

其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社会集团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也是评价社会成员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和美丑的标准与尺度。

家庭美德还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在道德意识指导下,按照家庭美德规范行动,逐渐形成的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美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特定职业的社会成员在特殊的职业关系中,在长期职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 联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三者都是公民道德的重要内容,都是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在特定社会关系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必要补充,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

例5下列关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②三者的主要内容不同③三者发挥作用的领域不同④三者的特点完全相同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道德、家庭道德、家庭美德关系。

经过比较分析,不难选出选A。

答案 A二、思维诊断1. 社会公德区别于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的显著特点在于具有民族的传统性。

每个民族由于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由于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因此社会公德具有民族的传统的特点。

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社会公德,对其他民族不一定适用。

但家庭道德、职业道德也都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

社会公德,一般说来,是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守,共同维护的,具有全民性质,这是社会公德区别于其他道德的显著特点。

2. 社会公德规范的形成非常复杂。

社会公德起着调节公共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一般关系作用。

公共日常生活本身并不复杂,因此,它的准则也大都是规定明确,简单易行,易为大众所接受和遵守的。

3. 社会公德侧重道德的教化,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社会公德逐渐变为一种风尚习惯,为人们所自觉遵守。

但总有少数人不遵守它,破坏了社会日常生活的正常秩序。

每个社会都会采取一些行政措施迫使那些不自觉的人来遵守。

维护社会公德既要靠教育,也要靠一定的行政手段,应当两者相结合。

例6社会公德的特点是()①全民性②一定的强制性③简单易行④民族的传统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公德的特点,经过比较分析,可选D。

答案 D课时作业1. 要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重要内容的,鼓励人们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A. 社会公德B. 职业道德C. 家庭美德D. 公民道德2.社会公德是在社会交往和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A.家庭成员家庭生活B.从业人员职业活动C.全体公民公共生活D.邻里之间社区生活3.社会公德的内容涉及()①公共秩序②公共卫生③公共环境④公共设施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在我们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基本规范中,既是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和每个公民应尽的道德义务的是()①文明礼貌②助人为乐③爱护公物④保护环境⑤遵纪守法A.②③④⑤ B. ①④⑤ C.①⑤ D.⑤一个时期以来,“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屡建全国各景点。

长城更是深受其害。

2005年11月4日,中国长城学会和八达岭长城管理委员会联合发起为长城“整容”的活动,向社会征集去除长城墙体字迹的方案。

回答5~6题。

5.在旅游景点景物上乱刻乱画等不道德行为的存在,从反面警示我们()①是否养成了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文明素养②能不能普遍遵守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③爱护公物是我国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普遍下降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6. 为长城“整容”的活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在提出各种“整容”方案的同时,纷纷强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保护长城的问题,最重要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严惩乱刻乱画者B.设立“涂鸦板”,供游客刻字、留言C.采用高科技手段,如设置摄像头全程监控D.提高人们社会公德素养和文明游览、爱护文物的意识7.社会公德的特点有()①基础性②专业性③全民性④强制性⑤一定的强制性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8. 为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从2005年12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联合央视国际和新浪网发起了“最缺乏公德的行为”调查活动。

根据投票结果,排出了十种“最缺乏公德的行为”。

依次是:向窗外扔污物;上公共汽车不排队,一拥而上;旅游景点、名胜古迹上乱写乱刻;宠物随地大小便,主人不清理;行人翻栏杆、随意穿行马路;下雨天开车溅湿行人;公交车上,年轻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传播垃圾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看电影、演出时,大声说话、喧哗、到处走动;在街上乱吐口香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