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建筑史

合集下载

建筑史考研考试技巧

建筑史考研考试技巧

建筑史考研考试技巧
建筑史考研考试的技巧如下:
1. 名词解释:这一部分分值较少,属于记忆的题目类型。

可以分为人名、流派、风格名称、建筑构件名称等。

人名、建筑名词,先说国籍、时期,然后是它的定义,接着是流派、建筑特色,最后列举几个代表建筑即可。

流派、风格,先说时期、流行地区,再说特点、代表人物和建筑。

建筑构件,先说东西方、建筑哪个部位,再说什么用途即可。

2. 表现训练:用色不要过于单调,几种颜色叠加会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是色彩功底较弱的同学,应该用最少、最灰的颜色表达清楚。

透视中多用钢笔线,地面、环境等处可加钢笔线,加上倒影,表达层次感。

画配景时,应多出几个层次来衬托建筑。

树可用马克笔表达,前景、中景、远景要表达清楚。

建筑上用线多多益善,但要重点突出,一般把入口处作为趣味中心来处理。

以上是建筑史考研考试的一些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教授整理-建筑-考研-笔记-【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教授整理-建筑-考研-笔记-【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整理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教授整理东南大学建筑系第一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地区的自然条件概貌(幻灯)·中国历史的源头(神话传说)伏羲氏女娲直尺规画方画圆□洪水时代:女娲补天,部落之争,大禹治水·景表(钟的由来):根据锥体上的牌子的影子落在锥体面的距离来确定时间节气。

·龙的演变·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狮子·太极图(太阳、水的漩涡)→八卦·鱼的演变:·西安半坡村遗址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距今6、7千年——B.C.21世纪)从五千年文明说起□时间轴:□朝代轴:夏→商→周→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辽金→南宋→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民族文化的影响互动过程□中国文明起源示意: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一、夏(B.C.21——16世纪)二、商三、周·案例: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7千年以前)干阑式建筑(木构代表)⑵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⑶大地湾,最大跨度为10米,可能为祭祀空间场所⑷内蒙古大青山祭坛,辽宁女神庙祭坛祭坛建筑的较早原形⑸河南偃师二里头⑹殷墟⑺西周蕲(qí)春⑻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宫殿——院落空间西周:瓦的出现,东周时大量应用·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中国最早的祭坛建筑分布在哪里?何以说是祭坛建筑?·中国最早的地面建筑有哪两种结构形式?·中国院落空间何时形成?·中国最早的瓦屋面出现在何时?砖?·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B.C.475——A.D.589年)一、战国及秦⑴背景·中国文化的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使用⑵成就·高台式建筑·宫殿建筑内有排水设施和冷藏室·先秦时期出现了砖二、汉⑴背景·罢黜百家“楚汉的浪漫”⑵成就①木构建筑三大结构体系:抬梁、穿斗、井干②楼阁建筑③斗栱的出现和应用④屋盖的基本形式的出现(第五立面)⑤技术上、制砖、拱券技术(主要用于墓室)⑥石阙艺术(高姬墓阙)⑶实例①汉长安②高姬墓阙③白马寺(佛教传入)三、三国两晋南北朝⑴背景·战争、分裂、人口急剧下降·“人的觉醒,文的自觉”时代精神⑵成就·因为精神的痛而关注彼岸世界→宗教的发展·三种石窟:·山水园林的发展·家具的出现(垂足而坐出现,宋代以后真正开始全面)△南北朝以前主要席地而座,少数民族因长期骑马不习惯席地,便产生了家具,垂足而坐产生⑶实例①永乐寺塔②南朝墓中国建筑史整理笔记朱光亚教授东南大学一、WHY:正确认识建筑和树立价值观过去时:修养现在时:古为今用将来时:职业精神二、WHAT:建筑史:“站立的基石”“智慧的积累”·Tadao Ando :有深度的建筑·克罗奇:历史是一门万古长青的知识·建立正确的建筑观三、HOW:⑴文化观的改变·古代的两大体系“道”形而上者,意识形态“器”形而下者,自然科学彼此不相往来1840(鸦片战争)→1861(洋务运动)→1894(甲午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1895(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社会制度的变革1911→五四运动→30年代(文化心理的改变)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0年 1979—1989认识西方建筑之始:建筑之功能、技术、空间→“西方功能好,形式中国好”→反思“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并从根本上了解:弘扬中国文化建筑文化密不可分,“道”“器”相融的结果。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论(一)书目1.《建筑十书》:①人体的直接接触;②学院派——视觉分析,以美学为基础。

2.《建构文化研究》弗兰普顿王骏阳译用批判的眼光去接受。

3.《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代》德,清华王贵祥译从上世纪90年代降到50年代,从农耕到工业4.《建筑理论新译成》论文集。

①意大利,郑时龄译②关于后工业时代③从60年代到90年代④是建筑学建构的理论依据。

5.《西方建筑史》卢梭(英)①西方文明三大基石:希腊的逻辑性(古典哲学),基督教,近代科学。

②启蒙(Enlighten)建筑是西方现代建筑学的开始,在启蒙时期提出重视功能、装饰没必要。

③人类文明三大阶段(三个浪潮):a.农业革命:强烈讲究等级、低水平、建筑类型少、没有职业建筑师、星火相传、地域差异较大、地域特征压倒历史特征b.工业革命:功能分类多、建筑类型多、注重模数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建筑文明、开始强调创新、突破地域界限、时代特征压倒地域特征、地域区别几乎消失c.后工业时代:复杂的拼装的图像的复制文化、非标准化、价值尺度、审美取向多样化、多元化、解构、信息技术、建筑无产地、能耗高同时注重环保、可能还是现代建筑只是多元化了、工具完善。

文丘里不能代表后现代,他是古典的/现代的。

④三大基石对应的建筑:古典建筑、中世纪建筑、近现代建筑。

6.《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龙忠庆的学生,华南理工毕业,XX开业。

按建筑类型分类,偏理论。

受李约瑟(英)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影响。

7.《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所提出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美学纯粹主义的社会倾向的回应。

建筑发展的未来走向——商业化、艺术化、大众化。

8.《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刘致平9.《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批判》郑时龄的博士论文10.《大趋势》托夫勒,预言家11.《建筑理论与历史》卡夫里,郑时龄译12.“建筑是浪费空间的艺术”菲利普·约翰逊——同济综合楼13.“建筑是和目的性的艺术”黑格尔14.建筑应瞻前顾后。

考研复习中建史题库

考研复习中建史题库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填空题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华科建筑史考研题库

华科建筑史考研题库

华科建筑史考研题库华中科技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建筑学领域有着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优秀的教育传统。

建筑史作为建筑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涵盖了建筑艺术的发展脉络,也包括了建筑技术、建筑理论以及建筑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史考研中出现的题目和相关内容,供参考:一、古代建筑史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请列举中国古代建筑的几个主要特点,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2. 木结构建筑技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请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主要技术特点。

3. 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权力和文化的象征。

请分析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布局和设计原则。

4. 园林建筑:中国园林建筑以其独特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著称。

请论述中国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和主要类型。

二、近现代建筑史1. 西方近现代建筑运动:近现代建筑运动对全球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列举几个重要的近现代建筑运动,并简述其特点和影响。

2. 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之一。

请分析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建筑师。

3. 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思和超越。

请论述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和设计方法。

4.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建筑领域的热点。

请探讨绿色建筑的概念、原则和实践。

三、建筑史研究方法1. 历史文献研究:历史文献是研究建筑史的重要资料。

请说明如何利用历史文献进行建筑史研究。

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建筑史研究的重要手段。

请描述实地考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建筑史的理解。

请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不同文化或时期的建筑比较研究。

4. 跨学科研究:建筑史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请讨论跨学科研究在建筑史研究中的应用和意义。

重大建筑史考研讲义

重大建筑史考研讲义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知识1. 中国建筑史的概述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大木作;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之目的非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小木作。

大木作包括梁、檩、柱、枋、橼等,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以及其他非结构部件。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

梁柱间运用榫卯结合,由于榫卯是铰接,因此这种方式使屋架在受水平外力(地震、风力等)时,能有一定的可变性与适应性。

北宋李诫所'著《营造法式》和清工部颁布的《工程做法则例》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两部建筑学术著作。

其中规定了类似于现代的建筑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为标准)和构件的定型化。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棋、斜的昂组成。

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顶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

斗拱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又是屋顶梁架与柱子间在结构和外观上的过渡构件。

因此,斗拱具有结构与装饰的双重作用。

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尺寸变小,受力作用减少,逐渐演变为装饰性构件。

中国传统的单座建筑殿堂房舍等平面构成一般都以柱网的布置方式来表示,也就是说,单体平面主要是一种完全根据结构要求而来的形式,并没有因为使用功能的要求而成为一个复杂的组织。

比如,唐代的佛光寺大殿平面为.金厢斗底槽,即其平面结构布置是内外两圈柱。

我国木构建筑正面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开间”,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

开间汉代以前奇偶不限,汉代以后采用11及以下的奇数开间。

屋架上的檩和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清代称为“步”。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

清代各步距离相等,宋代有相等、递增、递减及不规则排列的。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按重要性可设重檐。

建筑物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①屋顶: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悬山、硬山。

中国建筑史1(考研资料)

中国建筑史1(考研资料)

●时间轴:国●与西方文化比较中国的文化特征●文字,中医药,中国功夫,政治制度,宗法伦理,宗教观●中国传统建筑的群体组合见长●传统木构建筑的单体存在一定的共同性●杰出的结构体系成就了杰出的建筑形象●中国古代木结构体系一,土筑二,砖石结构三,木结构(p3)井干式:墙承重(eg:商代木椁)构架式:柱承重抬梁式(叠梁式)穿斗式(立贴式)混合结构(山面置穿斗,中跨施抬梁)井干式的缺点:大量木楼、开间进梁、开设门窗受限宋式殿堂(地盘划分=柱网)●平面类型:1.金箱斗底槽“两层柱网”2.双槽3.分心斗底槽4.单槽●开间和进梁:●间的含义:1.两竖列之间(柱网)2.四根柱围成的空间●开间:当心间——附阶(宋)副阶明间——周围廊(清)一般以奇数为开始(汉唐之后形成)开间距离依次递减●进深:明清又称“架”斗拱:是一组木构件组成的托架1.斗拱的出现:①是由井干式的转角连椽形式演变而来②是由穿斗式演变而来2.组成:①斗,升:是斗形木垫块②坐斗(栌斗):最下端,与柱式枋相连③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衡:建筑尺度的标准,以斗口为模型②栱:是方形的短木③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栱端之上再放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花架。

●斗拱的种类:1)柱头科(清)又柱头铺作(宋)放在柱头上,前后出挑,用料大2)平身科(清)又补间铺作(宋)放在枋上,前后出挑,用料小3)转角科(清)又转角铺作(宋)放在角柱上,斜向出挑●斗拱的作用:1.向内支撑天花藻井,向左向右减少枋的跨度2.装饰作用:层顶与层身的过渡3.建筑标准的尺度:材栔(qi)制,斗口制4.等基制度的象征:使用在高等级的官式建筑中第二节: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下为下分——喻皓《木经》●从视觉和技术上来分●一。

台基的构成1.台明和月台1)型制和等级:①平台式砖砌台明/座(p248)清式/宋式2)台明和月台一步高差:月台是人们生活空间的扩展,可祭祀2.栏杆1)组成:望柱、柱板、地栿(梁)、抱鼓石寻杖栏杆2)抱鼓石石栏杆的竖向构图转为横向的过渡。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复习中国建筑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建筑史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材与参考书籍复习中国建筑史的首要任务是掌握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优秀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可供选择。

其中,比较经典的有《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等。

这些书籍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对于考生来说是必备的复习资料。

二、重点时期与建筑风格在复习中国建筑史时,考生需要重点关注一些重要的时期和建筑风格。

比如,古代中国建筑的代表性时期有商代、周代、秦汉、唐宋等,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建筑特点。

此外,还要熟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风格,如木构建筑、砖石建筑、青砖黛瓦等。

对于每个时期和风格,考生要了解其发展背景、特点和影响,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

三、重要建筑遗址与文物中国拥有丰富的重要建筑遗址和文物,这些都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内容。

比如,中国的长城、故宫、颐和园、兵马俑等都是世界闻名的建筑遗址和文物。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

四、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中国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建筑形式,更是一种艺术和文化的体现。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需要关注建筑艺术的发展和文化内涵的表达。

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中的装饰图案和雕塑也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艺术和文化的特点,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解读和分析。

五、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中国建筑史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联,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关联点。

比如,中国建筑史与中国历史、艺术史、文化史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考生可以通过对这些学科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建筑史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对比和交叉研究,深化对中国建筑史的认识。

(整理)中国建筑史-考研整理.

(整理)中国建筑史-考研整理.

原始建筑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距今8000年前的原始村落。

半穴居,华夏第一村。

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榫卯结合。

“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牛河梁女神庙:红山文化,有一个多室的主体建筑和一个单室的辅助建筑构成,主体建筑中既有中心主室,又向外分出多室,形成一个有中心的,多重空间组合的平面,墙面已施彩绘,并做出线脚,是华夏文明多源头的有力佐证。

晚夏“二里头”宫殿:“茅茨土阶”——木构技术与夯土技术的结合。

开创中国宫殿进驻的先河,表明华夏文明初始的大型建筑采用的是土木相结合的“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单体殿屋内已可能存在“前堂后屋”的空间划分,建筑群组已呈现庭院式的格局。

庭院构成已突出“门与堂”的主要银子,新城廊庑环绕的廊院式布局。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维,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中山王陵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平面图):兆域图生动地显示出台榭组合体的庞大体谅和雄大气势。

在两道围墙内,突出一组凸字形的高台,台上中部并列王与后的三座享堂,两侧各有一座稍低、稍小的夫人享堂,5座享堂下部都是对应的坟丘。

秦汉建筑长安城城墙全部又黄土夯筑,周边有宽8米的壕沟,城的没面各有三座城门,城内街道有“八街”、“九陌”之说,城内有九市,在横门大街北段两侧,东市3市,西市6市,闾里是后来的居住里坊。

百姓一般在城东北,少数权贵在未央宫北阙附近。

高颐阙曹魏邺城1,司马门2,显阳门3,宣阳门4,升贤门5,听政殿门6,听政殿7,温室8,鸣鹤堂9,木兰坊10,楸梓坊11,南止车门12,延秋门13,长春门14,端门15,文昌殿16,大理寺17,宫内大社18,郎中令府19,相国府20,奉常寺21,大农寺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汉代斗拱:都是各自独立的,没有整体联系,斗拱的形式有最简单的柱上放置栌斗和柱端插实拍拱的做法,有构成一斗二升、一斗二升加蜀柱和交互曲栱的形式;有渗出挑梁,形成单栱出跳,重栱出跳的形式,还有一例似为多重插栱的形式。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

中国建筑史考研复习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论(一)书目1.《建筑十书》:①人体的直接接触;②学院派——视觉分析,以美学为基础。

2.《建构文化研究》弗兰普顿王骏阳译用批判的眼光去接受。

3.《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代》德,清华王贵祥译从上世纪90年代降到50年代,从农耕到工业4.《建筑理论新译成》论文集。

①意大利,郑时龄译②关于后工业时代③从60年代到90年代④是建筑学建构的理论依据。

5.《西方建筑史》卢梭(英)①西方文明三大基石:希腊的逻辑性(古典哲学),基督教,近代科学。

②启蒙(Enlighten)建筑是西方现代建筑学的开始,在启蒙时期提出重视功能、装饰没必要。

③人类文明三大阶段(三个浪潮):a.农业革命:强烈讲究等级、低水平、建筑类型少、没有职业建筑师、星火相传、地域差异较大、地域特征压倒历史特征b.工业革命:功能分类多、建筑类型多、注重模数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建筑文明、开始强调创新、突破地域界限、时代特征压倒地域特征、地域区别几乎消失c.后工业时代:复杂的拼装的图像的复制文化、非标准化、价值尺度、审美取向多样化、多元化、解构、信息技术、建筑无产地、能耗高同时注重环保、可能还是现代建筑只是多元化了、工具完善。

文丘里不能代表后现代,他是古典的/现代的。

④三大基石对应的建筑:古典建筑、中世纪建筑、近现代建筑。

6.《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龙忠庆的学生,华南理工毕业,香港开业。

按建筑类型分类,偏理论。

受李约瑟(英)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影响。

7.《大乘的建筑观》李祖元,汉宝德,所提出的观点主要是针对美学纯粹主义的社会倾向的回应。

建筑发展的未来走向——商业化、艺术化、大众化。

8.《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刘致平9.《中国建筑的现代性批判》郑时龄的博士论文10.《大趋势》托夫勒,预言家11.《建筑理论与历史》卡夫里,郑时龄译12.“建筑是浪费空间的艺术”菲利普·约翰逊——同济综合楼13.“建筑是和目的性的艺术”黑格尔14.建筑应瞻前顾后。

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中国建筑史是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社会和技术的演变过程。

下面将介绍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

1. 基本概念中国建筑史是研究中国建筑发展的学科,主要包括对建筑史背景、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建筑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发掘和文献研究等。

2. 建筑史时期划分中国建筑史可以按照历史时期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风格。

3. 古代建筑古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中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古代宫殿、庙宇、陵墓、园林等建筑形式。

古代建筑注重平衡、对称和谐的设计原则,建筑材料多采用石、木、土等。

4. 中世纪建筑中世纪建筑是指中国建筑史中的一个时期,主要包括民居、城市防御工事、寺庙、桥梁等建筑形式。

中世纪建筑注重实用性和防御性,建筑材料多采用木、砖、石等。

5. 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指中国近代以来的建筑形式,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住宅楼、高层建筑等。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创新性,建筑材料多样,包括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6. 建筑风格中国建筑史中存在着不同的建筑风格,如古代的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等,每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7. 文化影响中国建筑史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对建筑规划和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西方文化也对中国建筑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近代引进的西式建筑风格等。

8. 建筑遗产保护中国建筑史中存在着丰富的建筑遗产,如故宫、长城等,保护这些建筑遗产对于保护中国文化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建筑遗产保护已成为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总结:中国建筑史考试大一知识点涵盖了建筑史的基本概念、时期划分、古代建筑、中世纪建筑、现代建筑、建筑风格、文化影响和建筑遗产保护等内容。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知识,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建筑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及建筑构造详解

山东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及建筑构造详解

山东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及建筑构造详解山东省考研建筑学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及建筑构造详解一、中国建筑史概述中国建筑史作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发展的学科,对于建筑学考研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的内容广泛,涵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建筑类型、建筑风格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中国建筑史,可以使考生全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设计理念,对于建筑学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建筑的演变过程1. 原始社会的建筑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民主要居住在天然的山洞、岩石下、土坑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简单的竹木构造建筑,如竹筏、茅屋等。

2. 古代宫殿建筑自殷商时期开始,中国建筑进入到宫殿建筑的阶段。

以殷商时期的殿堂建筑为起源,在后来的周朝和秦汉时期,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系统和完善的发展。

3. 佛教寺庙建筑佛教传入中国后,寺庙建筑成为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佛教建筑注重平衡和和谐,多采用木结构,以及独特的屋顶造型和雕刻装饰。

4. 木质结构和石构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中国建筑发展逐渐从木质结构向石构建筑转变。

明清时期,明代的宫殿建筑以及清代的园林建筑都采用了大量的石材和砖瓦。

三、中国建筑的构造特点中国建筑的构造特点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技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 木构造技术中国古代建筑中,木结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檩条与柱梁的连接方式采用了榫卯结构,使得整个建筑更加牢固和稳定。

2. 石构造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建筑逐渐采用了石构造技术。

石材的运用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同时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雕刻和装饰。

3. 屋顶构造与独特的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结构多采用歇山式和游檐式,使得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屋顶的形状、线条和色彩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4. 四合院与庭园建筑中国的四合院建筑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形式,结合了居住与休闲的功能,形成了独特的院落空间。

中国建筑史考研讲义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考研讲义重点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中国建筑史讲义第一篇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一、什么是建筑,什么是建筑历史:什么是“建筑”,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作几十个定义恐怕也难结束,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这么说: 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建筑是人为的人类生活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保障人类生息、躲避灾害之用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为满足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空间;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建筑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但外部空间不只是建筑。

《老子》第十一章(该书成于公元前500多年的战国初期)有:多年的战国初期)有:埏(Shan)埴(zh 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o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的“二、建筑的构成”一节中说:“建筑是由希腊人称作塔克西斯的法式,称作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装饰,和称作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高履泰译《建筑十书》10-11页) (该书大约写于公元前27至前23年间。

)在西方人的语汇中,没有“建筑空间”这一概念。

对建筑的这种认识,延续并指导西方建筑达2000年之久,成了西方建筑文化的传统和教义。

直到现代建筑开始之后,有机建筑的创始人、“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建筑师、艺术家和思想家”艺术家和思想家”(《赖特》引言)在谈到过这个观念和中国老子的关系时说:“正是老子,在耶苏之前五百年,首先声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称房屋的实在不是四片墙和屋顶,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而是在于内部空间,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这个思想完全是异教徒的,是古典的是古典的所有关于房屋的观念的颠倒。

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

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

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一直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之一。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掌握考试重点,提高备考效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进行分析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历年真题中常见的考点。

中国建筑史的考点主要包括古代建筑、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三个方面。

古代建筑考点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演变和特点,如古代宫殿、寺庙、陵墓等;传统建筑考点主要涵盖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如四合院、园林等;现代建筑考点主要涵盖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和变革,如近代建筑、现代建筑等。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历年真题中的考题类型。

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论述题。

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填空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专业术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论述题主要考察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历年真题,总结出一些备考技巧。

首先,要重点关注考点,对于每个考点要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刷题来提高备考效果,多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除了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解读,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备考效果。

例如,可以参加一些建筑史的研讨会或学术讲座,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

此外,还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论文,扩大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中国建筑史考研真题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考试重点,掌握备考技巧,提高备考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备考效果,如参加学术讲座、阅读专业书籍等。

希望本文对考生们备考中国建筑史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居住1、北京四合院:北方地区院落式典型(1)宅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小门楼(2)特点1)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2)秩序通过门来体现,门的高度和定制是主人等级的标志;3)墙垣厚重,院落内向,院落是交流场所,但缺乏私密性。

4)防风沙、抗干扰和噪音,较安静5)建筑密度不高,交通面积较大。

2、云南一颗印:云南昆明地区汉族、彝族采用1)“三间四耳”或“三间两耳”2)2层,占地小,密度大,符合当地人多地少的需要3)倒座深八尺,“三间四耳倒八尺”为典型布局4)大小厦(腰檐)联通,雨天穿行;房高、天井小,大小厦深挑,挡太阳大高度角的阳光直射,符合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气候5)双坡顶,外墙高耸,如城堡,防火、风、盗6)独门独户,高墙小窗,空间紧凑,体量不大,小巧灵活,无固定朝向,可随山坡走势形成不规则的散点布置。

3、窑洞:黄土高原、黄土盆地农村住宅主要形式结构与类型(1)开敞式靠崖窑:有天然崖面(河南巩县康百万庄园)面阔:进深=1:2-1:4(2)下沉式窑洞(巩县西村):地坑院竖穴+横穴(3)锢窑:在地面上人工建筑为拱顶的房子(1)优点 A.节能,冬暖夏凉; B.就地取材,经济适用 C.防火,防噪音(2)缺点 A.容易塌顶 B.空气不流通,潮湿 C.排水存在问题D. 抗震困难 E.施工周期长影响住宅形式的可能因素:1、社会结构2、家庭结构3、生活方式4、私密性观念5、对自然场所的认知方式6、宗教信仰7、气候8、可供使用的材料与技术手段1)地理、气候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风沙大;云南地区低纬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一颗印的住宅形式可随高低起伏的地形任意布置。

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气候炎热。

2)人文北京四合院以空间的等级、建筑的秩序展现了伦理的秩序,体现了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气质。

一颗印体现了一定的秩序,并且经济实惠,为百姓接受。

窑洞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由原始的地穴演变而来。

3)材料、科技黄土资源丰厚,土质粘度较高,粘聚力、抗剪强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而木材较少,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抬梁木构架、穿斗木构架体系成熟。

二、宫殿坛庙陵墓(魏晋南北朝-东西堂制、骈列制——隋唐三朝纵向排列——明清三殿两宫五门)1.明清北京宫殿(1)基本格局:布局严整、规模宏伟(760*960)A. 中轴线B. 功能分区:外朝、内廷;外东路、外西路C. 基础设施:护城河、道路规整(2)形制特点:吸收前朝做法并有所创新,成为象征封建集权统治与严格礼制秩序的典范A.恢复汉族文化传统,用礼制来强化宫殿所象征的皇帝权威的合法性(对古制三朝五门的恢复和附会,宫殿命名中体现出宇宙秩序与人间秩序的合一)B.吸收前朝各个时期的做法(三殿两宫五门沿轴线纵向展开,宫前序列进一步丰富)C.皇帝集权的强化在物质上的表征(3)设计手法特点(成就):A.建筑序列:通过连续对称的,尺度、形式不断变化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B.建筑处理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体:以小衬大,以低衬高。

C.空间有序转换:以门为媒介-空间限定、渗透与转换;以廊庑为辅助-功能划分、交通引导、衬托主体D.屋顶、色彩、装修等细节也成为表达空间等级秩序的语言E.文字与小品具象征意义2.天坛:北京外城,分为圜丘组群和祈年殿两个组群,由丹陛桥连接(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牺牲所、神乐署、圜丘、皇穹宇、神厨神库、斋宫、祈年殿(2)天坛群体建筑设计特色与成就A.布局:轴线串联,轴线上反复用圆;天圆地方B.充分运用对比手法:方圆,高矮,体量,地位,狭长与开阔;C.环境处理: a.建筑只占二十分之一的面积,融于绿色之中;b.轴线上的建筑位于高地,树比路低2.5米,超然于林海之上与天相接。

D.单体:强调圆形的重复,表达完美和谐的天的概念;E.运用数字与色彩的象征。

3.社稷坛五色土象征东南西北中天下五方之土都归皇帝所有,五色土按方位铺成※形平面,东方青龙位用青土,西方白虎位用白土,南方朱雀位用赤土,北方玄武位用黑土,中心部位用黄土。

4.唐乾陵(1)以山为陵,凿山为穴,以山为阙(2)继承六朝的神道并加长(3)柏城(4)上下宫(献殿、寝殿)分别建造5.明孝陵A. 曲折自然的神道B. 陵前建筑突出献殿的地位,自成院落C.宝城宝顶6.地面陵体发展的三个阶段:地上陵体—“墓而不坟”到宝城宝顶春秋战国坟丘式墓葬,后来演化为三种形式:A.方上:秦汉时方土垒上,以人工夯筑的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B.以山为陵:起源于汉,流行于唐,利用自然的山作为封土坟头,增加气势,围以正方的神墙,四向辟神门(唐乾陵)C.宝城宝顶:明清以后,地面建筑越来越脱离早期神性、自然,走向人工化,陵体由方形改为圆形,宝城宝顶出现7.补充:1、明堂:展现宇宙构造和运行的象征性礼制建筑。

2、祭祀自然神五岳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中岳嵩山(河南登封中岳庙)南岳衡山(河南衡山南岳庙)3、祭祀祖先太庙基本形制:前庙后寝昭穆制:古代太庙祖先神位的一种排列制度。

始祖神居中,以下皆父为昭,子为穆,昭左穆右。

4、先贤祠三、佛教建筑1.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1)基本特征A.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B. 结构:殿堂式柱网布置: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C.殿内用平闇,梁架分为明栿、草栿D.脊抟下不施侏儒柱而仅施叉手,上平抟下用托脚;2)结构技术上的成就:A.解决了较大跨度和出檐的悬挑问题(3.96米)B.梁架采用叠梁和三角屋架相结合的形式C.初步建立了模数化规格化的技巧D.斗拱的结构功能明确,柱与柱之间的补间斗拱解决面阔方向悬挑问题,柱头上斗拱解决悬挑问题3)体现了宏伟雄大与端庄流丽结合的唐风A、斗栱雄大(斗栱层占二分之一柱高)B、屋面坡度缓和(举高约为1/4.77),出檐深远C、采用侧脚,生起,卷杀,外观曲线与微斜的线结合D、色彩简洁:灰瓦、红柱、白墙; 门窗简洁:直棂窗; 台基低矮2.河北正定隆兴寺(宋)摩尼殿:四面出龟头屋(四出抱厦)3.河北蓟县独乐寺(辽)统和二年(984)重建1)山门-辽代建筑继承唐代风格的典型代表基本特征:A.面阔三间,进深4架椽,单檐四阿顶B.分心槽,叉手,托脚梁架C.屋面坡度缓和(举高约1:4 ),出檐深远,斗栱宏大,台基较矮,柱有侧脚、收分小2)观音阁结构特点:A.明二暗三B.上下层柱的交接用叉柱造C.在底层斗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施以斜撑4.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1056)结构特点:A.中国现存唯一木构楼阁式塔B.平面八角形,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之外再加一圈回廊的建筑形式。

C.明五暗四D.桁架筒体木结构,金厢斗底槽E.叉柱造,各层递收F.平坐暗层增加柱梁间斜向支撑5.按形式与结构的分类(1)楼阁式塔:仿传统多层木构架建筑,内设楼梯,可供登临;每层有门窗,平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1056)·陕西西安大雁塔(唐,652)·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南宋,1153)*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959-961)最早的双层塔壁砖塔*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东塔,南宋,1238,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2)密檐塔:盛于辽金时期底层高,二层起层高骤减;多数不能登临;砖石结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砖塔,密檐塔)·陕西西安小雁塔(唐,707)·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南诏·南京栖霞山舍利塔,五代·北京房山,云居寺辽塔,天宁寺塔·圆觉寺塔,山西浑源,金(3)单层塔:大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至唐时其外形已大力模仿木构·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隋,611)·泛舟禅师塔(唐,822 )山西运城·甘肃敦煌慈氏塔,北宋*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唐,746)最早的八角形塔(4)喇嘛塔:分布以西藏、内蒙一带居多,多作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也有以塔门或以过街楼形式出现的。

内地始见于元*北京妙应寺白塔(元)阿尼哥(尼泊尔)设计(5)金刚宝座塔:在一座高台上建五座小塔,中央较大,四隅较小。

·北京大正觉寺塔(明)·北京西黄寺金刚宝座塔清补充:河南洛阳白马寺,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佛教寺院。

汉明帝时建。

四、园林拙政园东南三院:枇杷园、听雨轩、海棠春坞留园入口序列华步小筑古木交柯绿荫1.私家园林的一般设计手法1、景区划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意境:把全园划分成若干个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形成对比,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1)分区虚实并重,有主有从;(2)景区划分手段多样化—通而不塞;2、每个景区中的要素关系:拓扑关系。

A.向心关系:主要的景点和建筑的轴线朝向某一区域B.互否关系:旱与水、山与水,建筑本身之间,空间、序列之间,进一步则相应的地方退一步,景观要素之间平衡互否。

C.互含关系:景观各要素间相互包含。

3、景观的组织是多层次的—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掩;中景—透;远景—借4、多层次的景观通过游览线组织起来—步移景异(1)环形路线(2)串联(3)辐射形5、要素处理:(1)堆山叠石(2)理水A.池有大小主次之分,水面处理也有聚分不同;B.池岸处理不宜僵直,也不能太高;C.池面桥梁通常以梁式桥为多,平面曲折。

(3)建筑处理A.厅堂:主体建筑B.馆、轩C.榭、舫:临水建筑D.楼阁:一般设于厅堂之后,可立于半山半水间E.亭:休息眺望,点缀园景F.廊:连接游线,分隔空间G.墙:分隔空间,衬托景物(4)花木: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空间也成丛成林栽植(5)楹联、匾额:点景,明志“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一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断不能生色”2.着名造园家与着作(1)明·计成,《园冶》(2)明·文震亨,《长物志》(3)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一家言·居室部)3.皇家园林造园特点1、规模大,占地广,选址好2、平面构图,建筑群中轴对称,建筑与建筑之间轴线平行错位3、观景与成景4、大片水面,疏密有致。

5、园中园内向,自成一体6、山石:叠石只用在园中园等小范围中, 大范围内,主要依靠堆土成山,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手法;7、花木: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同于私家园林以单株欣赏为主4.园中园北海静心斋、画舫斋、濠濮间;颐和园谐趣园(惠山园)五、木构技术1.唐、宋、元、明四个时期木构架发展特点2.宋《营造法式》作者:李诫刊行时间:北宋崇宁三年(1100)性质:政府法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主要内容与成就:总结过去经验,建立了模数化的制度;施工方便,便于管理。

对后世的影响:使中国建筑走向装饰化和等级化;但是限制了以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