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作者: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6年第08期1、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2、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

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3、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举例:“京花一号”小麦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原理:基因重组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

育种方法和原理

育种方法和原理

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4)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

作物育种学各论

作物育种学各论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作物育种学各论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作物育种学各论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it out!)作物育种学各论一、作物育种学基础育种学的基本概念育种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和动物遗传改良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遗传、变异、选择、杂交和繁殖等。

遗传是指生物体遗传特征的传递,变异是指生物体遗传特征的差异,选择是指在繁殖过程中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种属的生物体进行交配,繁殖是指生物体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育种学的基础。

育种学的发展历程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时期,当时农民通过人工选择和杂交等方法改良作物和家畜。

然而,育种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初形成的,当时随着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发展,育种学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

此后,育种学经历了从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的转变,逐渐发展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育种学的目标与任务育种学的目标是通过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征,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育种学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传递优良性状。

(2)通过杂交等方法,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优良品种。

(3)利用生物技术和分子育种等方法,精确地改良植物和动物的遗传特征,提高育种效率。

(4)对新品种进行鉴定和评价,确保其具有稳定的优良性状和良好的生产性能。

(5)推广应用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作物遗传学基础遗传规律遗传规律是作物遗传学的基础,它研究了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的规律性。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存在多种育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1.传统育种:传统育种是指利用天然的遗传变异,进行人工选择和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耗时长,效率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成果不稳定。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优良基因和品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对亲本进行筛选和配对,成本较高。

3.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修饰,以实现育种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成本较高。

4.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品种中,从而增加其特定性状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总的来说,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育种。

- 1 -。

农学中的作物遗传育种

农学中的作物遗传育种

农学中的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是人类的生计所系。

在农学中,作物遗传育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领域。

作物遗传育种的目标是选育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不同的市场需求。

遗传育种的基础遗传是作物育种的基础,作物的特征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指的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自然界中,基因组组成了生物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组经历着突变。

通过遗传的方式,一个物种可以在环境的选择下演化成不同的亚种和新种,这些新品种往往具有更加适应生态环境的特征。

作物遗传育种的原理遗传育种是通过基因传递的方式,不断改变作物的自然特征,来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

遗传育种的原理是首先发掘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然后通过人工杂交、后代选择和分析等手段,筛选出有利的基因组合,再进一步选育出更完善的新品种。

遗传材料的选择遗传材料的选择是遗传育种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着遗传育种的成功和失败。

选择遗传材料需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包括表型形态、生理生化指标、遗传距离等。

同时,选材时要注重生态型和潜力,即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作物的适应性能力和生产潜力如何。

遗传多样性的发掘遗传多样性是作物遗传育种成功的基础之一,它是指作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基因多样性。

发掘遗传多样性主要通过野生种、近缘种或者变异种的引进和筛选,或者通过核酸分析和遗传图谱的绘制等手段进行。

遗传改良方法遗传改良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杂交、基因转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手段。

其中人工杂交是最常用也是最传统的遗传改良方法之一,它是将两个亲本杂交,得到新的基因组合,并经过繁殖、选择等步骤,选育出理想的新品种。

基因转化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特定基因加入作物自身基因组中,以增强或增加作物某一特定性状的表现。

遗传育种的发展作物遗传育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遗传育种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完善。

未来,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涉及到基因编辑、机器学习等现代科技手段,以更加精准地改良作物的遗传性状,并为人类提供更加健康、美味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育种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育种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

育种的原理和应用有哪些1. 育种的基本原理•遗传变异: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和交配来改变物种的基因组合和性状。

遗传变异是指在物种中存在的遗传差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选择:通过选择性繁殖,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父本,使有利性状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固定。

选择可以是自然选择,也可以是人工选择。

•杂交:利用不同个体间的杂交进行基因组的重组,产生新的组合,增加遗传多样性,并且能够选择和固定优良的性状。

2. 育种的应用领域•农业育种:农业育种是指为了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产量、抗逆性以及品质等性状,以满足人们对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育种可以分为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两种方法。

•家禽家畜育种:家禽家畜育种是为了改良家禽家畜的重要经济性状,如肉质、产量、毛色等,以提高养殖效益和商品价值。

家禽家畜育种可以利用选择和杂交等方法进行。

•园艺植物育种:园艺植物育种以改善园艺植物的花朵、果实、叶子等外观性状为主要目标,以满足人们对美化环境、绿化城市以及饮食、药用等需求。

园艺植物育种方法包括选择、杂交和变异等。

•林木育种:林木育种是为了改良林木的木材性状、生长性状和抗病性等,以提高林木的商品价值和生态效益。

林木育种可以采用选择繁殖、杂交、突变等方式进行。

3. 育种的重要性和优势•提高产量和品质:育种可以通过选择和杂交等方式,选育出高产高品质的品种,满足人们对农作物、畜禽产品以及园艺植物等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食物供给。

•改善抗病性和抗逆性:育种可以选择和培育更加抗病、抗虫、抗旱、抗寒等性状较好的品种,提高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的抗逆能力,减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使用。

•丰富遗传多样性:育种能够利用杂交和选择等方法,增加基因组的重组和遗传多样性,丰富物种的基因库,为进一步的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资源和基础。

•适应环境变化:通过育种可以选择和培育适应不同环境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家畜家禽等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改变的挑战。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育种可以提高作物或家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和生活用品的需求。

育种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优缺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及其特点。

一、自然选择法
自然选择法是指自然环境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繁殖后代,从而逐步形成适应环境的品种。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工干预,但需要长时间的漫长过程。

优点是可以获得适应环境的品种,缺点是时间长,效率低。

二、人工选择法
人工选择法是指在人工干预下,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形成优良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育种进程,但需要投入较大,且可能会影响遗传多样性。

优点是效率高,可以获得优良品种,缺点是可能会影响遗传多样性。

三、杂交育种法
杂交育种法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通过基因互补作用,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但需要选择优良的亲本,并进行复杂的杂交组合。

优点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品种,缺点是杂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较差。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
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或家畜的遗传物
质进行修改,以获得更好的性状。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更好性状的品种,但需要注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优点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品种,缺点是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及其特点,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适应环境的新品种。

在育种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原理,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七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和原理。

一、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指通过选择某些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选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变异的原理,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提高这些性状在整个种群中的频率。

这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育种方法。

二、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通过杂种优势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基于杂种优势的原理,通过杂交可以使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高的产量等优势。

杂交育种法广泛应用于许多作物的育种中。

三、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指通过诱变剂或自然突变等手段,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变异体,再通过选择繁殖,最终培育出具有这种新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突变的原理,通过人工或自然诱导的突变,可以创造出新的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材料。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通过人工改变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外源基因,从而产生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编辑和改造,为育种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五、细胞培养育种法细胞培养育种法是指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离体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等方法,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植物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可以在无性繁殖的基础上实现植物品种的改良和创造。

六、分子标记育种法分子标记育种法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或动物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选择,从而实现精准育种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分子标记与性状间的关联,通过对候选基因型进行分子鉴定,可以快速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加速育种进程。

七、遗传改良育种法遗传改良育种法是指通过遗传改良技术,改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组成,从而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新品种。

这种方法基于遗传改良技术的原理,如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等,可以实现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的精确改良,为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

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控制杂交亲本
保持遗传多样性
在选择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种群 的遗传多样性,避免单一性状过 度选择导致遗传脆弱性增加。
在杂交过程中,要选择配合力好 的亲本进行杂交,以获得更好的 杂种优势。
后代测定要准确
后代测定是选择育种的关键环节 之一,要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准确识别变异
在选择过程中,要准确识别有利 变异和不利变异,避免误选。
后代选择
后代选择是杂交育种的重 要环节,要求根据育种目 标对后代进行严格的筛选 和鉴定。
04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原理
基因突变
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导生物体发生基因突变, 从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进行重组 ,创造新的基因组合。
诱变育种操作流程
1.
根据育种目标和生物体
使用适量的诱导剂,并 控制处理时间,避免对 植株造成过度伤害。
通过细胞学或遗传学方 法对多倍体进行准确鉴 定,确保选育的多倍体 植株具有稳定的遗传特 性。
在多倍体植株中筛选具 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提 高育种效率。
06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原理
染色体数目变异
通过诱导使植物产生单倍体,再利用 某种方法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 得纯合植株。
遗传变异
03
在杂交过程中,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交换,可能产生新的变
异类型,为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杂交育种操作流程
选择亲本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合适的 亲本,要求亲本具有优良 的性状和较高的配合力。
配制杂交组合
根据亲本的特性,制定杂 交方案,包括杂交方式、 杂交时间和杂交条件等。

三系育种原理

三系育种原理

三系育种原理三系育种原理是指利用三个互不育性系组成的杂交种群进行育种的原理。

这种育种方法在农作物和动物的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系育种原理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利用两个互不育性系作为亲本,再结合一个恢复系,实现杂交种群的形成。

互不育性系是指不同染色体行为规律的杂交种群,它们之间的杂交后代无法产生可育的后代。

而恢复系则是指能够恢复杂交后代生殖能力的种群。

三系育种原理的具体步骤如下:1. 选育互不育性系:首先选择两个具有互不育性的品种作为亲本,通过连续杂交和自交的方法,选育出具有稳定互不育性的杂交种群。

这些互不育性系在杂交后代中会表现出绝对的不育性。

2. 选育恢复系:从与互不育性系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群中,选择具有恢复杂交后代生殖能力的个体作为恢复系。

这些恢复系在与互不育性系杂交后,能够产生部分或全部可育的后代。

3. 杂交育种:将互不育性系与恢复系进行杂交,产生第一代杂交后代。

这些杂交后代在外貌上可能与亲本有所不同,但在生殖能力上表现出绝对的不育性。

4. 选择和筛选:从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进一步的杂交和筛选。

通过连续的选择和筛选,逐渐固定和提高所需的性状,最终得到具有理想性状的新品种。

三系育种原理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利用互不育性系的特性,实现杂交后代的绝对不育性。

这种不育性可以防止杂交后代与亲本进行自交,从而避免基因的固定和混合。

同时,恢复系的引入能够恢复杂交后代的生殖能力,确保种群的可持续繁殖。

三系育种原理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农作物、蔬菜、水稻、小麦、玉米等多个领域。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实现重要农作物的高产、优质、抗逆性等性状的改良。

此外,三系育种原理还可以用于畜禽的育种,提高生产性能和品质。

三系育种原理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通过利用互不育性系和恢复系,实现杂交后代的绝对不育性和恢复生殖能力,可以实现农作物和动物的高效改良和优良品种的选育。

这一原理的应用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作物育种的原理

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作物育种的原理

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作物育种的原理解读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作物育种是现代农业育种中的重要手段,它们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旨在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

三系法作物育种,是一种比较经典的育种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杂交优势,通过将两个不同品种的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的作物品种。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将母本转育成不育系,这样就能够利用雄性不育性进行制种,避免了人工去雄的繁琐操作,提高了制种的效率。

同时,三系法也需要保持系的存在,以维持不育系的繁殖。

因此,三系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地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的作物品种,并且制种效率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亲本的遗传背景,以保证杂交后代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两系法作物育种,则是一种比较新的育种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导入到作物的细胞中,从而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的作物品种。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并且将它导入到作物的细胞中。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的作物品种,并且可以通过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进行快速的鉴定和筛选。

因此,两系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的作物品种,并且可以利用分子标记等技术手段进行快速的鉴定和筛选。

但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控制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基因改造作物的长期影响和环境安全性等问题。

一系法作物育种,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育种方法。

它主要是利用无融合生殖技术,通过诱导作物的无融合生殖,生产出与常规种子相同的新型杂交种子。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具有无融合生殖能力的母本,并且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诱导其产生无融合生殖。

一系法的优点在于能够生产出与常规种子相同的新型杂交种子,省去了常规杂交种子生产中的繁琐制种操作。

但是,一系法的技术难度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无融合生殖的诱导条件和技术参数,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无融合生殖作物的遗传稳定性和环境安全性等问题。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育种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育种的原理1. 遗传变异育种的核心原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变异来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间存在的遗传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不同个体的性状和表现型。

育种者可以利用这些遗传变异来选择和培育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品种。

2. 遗传基础在育种过程中,育种者需要了解目标植物或动物的遗传基础,即其遗传特性和基因组成。

通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育种者可以深入了解目标物种的遗传背景,为育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3. 遗传改良育种的目标是通过遗传改良,提高作物或动物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遗传改良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转基因等不同方式来实现。

育种者需要根据自己的育种目标和目标物种的遗传特性,选择适当的遗传改良方法。

二、育种的方法和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育种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交配不同亲本,利用其优良性状的互补效应,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培育出对特定病虫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育种方法,通过利用CRISPR/Cas9等工具精确编辑目标基因,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改良作物或动物的遗传性状。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准修复、删减或插入,使得育种者能够快速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3.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利用外源基因将目标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进行调整和改良,以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于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病性、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为动物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进行改良。

4.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结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育种方法,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和标记,以快速高效地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并且可以避免人为选择带来的副作用。

5. 高通量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的DNA测序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对作物或动物的遗传组成进行全面深入地解析,为育种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育种方法和原理

育种方法和原理

(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京花一号”小麦(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4)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

作物育种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知识点总结

作物育种知识点总结一、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1. 遗传变异和遗传演化作物的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的基础。

在自然条件下,作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自然选择和突变。

自然选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得适应环境的基因得以传递下去,进而引起物种的适应性演化。

而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然改变,是作物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作物可以产生丰富的遗传变异,为作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两个不同亲本间的遗传交配,产生子代遗传优势的现象,以培育新的作物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产生高产、抗病、抗逆等优异性状的作物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育种方法。

3. 基因改良基因改良是通过外源基因导入或内源基因编辑等手段,对作物基因组进行改造,实现特定性状的增加或改善。

基因改良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虫性、耐逆性和品质等性状,是作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作物育种的方法和技术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有意识地繁殖后代,逐步改良和培育新的作物品种。

选择育种是一种有效的作物育种方法,可以通过选择育种,逐步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性和品质等性状。

2. 重组育种重组育种是指通过不同亲本间的杂交、选择和自交等手段,实现基因组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以培育新的作物品种。

重组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促进优异基因的组合,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育种方法。

3. 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作物中,以实现特定性状的增加或改善。

转基因育种可以大大拓展作物的遗传资源,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是一种重要的作物育种技术。

4. 基因组编辑基因组编辑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对作物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以实现特定性状的增加或改善。

基因组编辑可以实现特定基因的精确改良,对作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农作物育种方法

农作物育种方法

农作物育种方法引言:农作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交配等手段,改良和繁育植物,使其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农作物育种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作物育种方法。

一、自然选择法自然选择法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之一。

它基于自然界中的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的原理,通过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改良和培育出适应特定环境的品种。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野生植物的驯化和改良。

二、人工选择法人工选择法是通过人工干预,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的育种方法。

通过对大量个体进行观察和评价,选出具有优秀遗传特性的个体作为亲本进行配种,逐代选择,逐步改良植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许多农作物的育种,如小麦、水稻等。

三、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利用两个或多个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人工杂交,通过杂种优势增加产量和抗性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优良基因的互补作用和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杂交育种法在玉米、棉花等作物的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通过直接改变植物的基因组,引入外源基因或改变内源基因,从而改良和培育农作物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精准地改变植物的性状,如增加抗虫性、耐逆性等。

基因工程育种法在转基因作物的培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辅助育种技术辅助育种技术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辅助农作物育种的方法。

这包括基因组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例如,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精确地筛选出目标基因型,提高选择效果和育种速度。

结论:农作物育种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改良和培育出适应各种环境和需求的优良品种。

自然选择法、人工选择法、杂交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和辅助育种技术等方法的应用,为农作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途径。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育种方法将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优质的农作物品种。

作物育种原理

作物育种原理

作物育种原理
作物育种原理是指通过选择和繁殖具有理想遗传特性的植物,以改良和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抗虫、抗病、抗逆性强、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新品种。

育种过程中主要依靠遗传、选择和人工干预等因素。

首先,育种过程常从选种开始。

选种是从大量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具有理想性状的个体。

这些选种的植物需要具备抗虫害、抗病害、抗逆性强等特点,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在选种中,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外观特征、生长状况和产量等指标,进行初步的筛选。

接下来是杂交育种阶段。

杂交是指通过两个不同亲本间的交配,将其优良性状进行组合,产生更好的后代。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更好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

在杂交过程中,需注意亲本的选择和配对,以确保后代的稳定性和遗传多样性。

在杂交之后,需要通过选择和筛选优胜劣汰,进一步精细化培育。

通过种植大量的后代并进行观察和测定,选出具有优异特点的个体,继续繁殖并与其他优秀个体杂交,以提高品质和性状。

此外,利用人工干预的手段也是育种中常用的方法。

比如使用化学物质诱变,通过诱发植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新特征的品种。

此外,在育种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外源基因的导入来改良作物。

最后,通过反复的选择和培育,最终得到适应环境、品质优异的新品种。

整个育种过程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并且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观察和测定,以确保新品种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才能取得育种的成功。

作物育种的原理

作物育种的原理

作物育种的原理作物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改良,以改变作物的遗传特性,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和适应性的过程。

作物育种的原理主要包括遗传变异、选择和杂交三个基本环节。

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的基础。

作物的遗传变异是指在自然界中,由于基因的突变、重组和迁移等原因,使得作物个体间存在遗传差异。

这些遗传差异可以是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作物育种的目的就是通过利用这些遗传变异,选择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在作物育种过程中,选择是一个关键环节。

选择是指在作物群体中,根据所需性状对个体进行筛选,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选择可以分为家系选择和群体选择两种方式。

家系选择是指通过连续多代的配种和选择,固定某一性状或某一组性状的亲本,形成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纯合系。

群体选择是指在作物群体中,根据性状的表现情况选择出优良个体,通过杂交将这些个体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形成杂种优势。

与传统育种不同,现代育种还引入了杂交的原理。

杂交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组合,通过亲本间的互补和互补优势,获得优质的后代。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并且可以更好地发挥杂种优势。

杂交育种主要包括杂交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的设计和杂交后代的选择等环节。

除了遗传变异、选择和杂交外,作物育种还需要考虑遗传进展和育种方法。

遗传进展是指在育种过程中,作物群体的遗传特性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育种方法是指在育种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基因编辑等。

作物育种是通过利用作物的遗传变异,经过选择和杂交等环节,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以获得优质的新品种。

作物育种的原理是基于遗传变异、选择和杂交的基本原理,通过不断地进行遗传改良,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以满足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1.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哪些?2.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4.你认为制约突破性品种培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一. 作物育种的主要环节。

1.制定育种目标。

结合自身种质资源、硬件水平、技术经验等条件制定一个合适的育种目标。

2.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根据自己做育种的作物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如:玉米选择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小麦主要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水稻可以选择杂种优势的利用或杂交育种,等等。

3.进行品种审定。

育种家育出的新品种需要通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才能通过审定。

需要育种家了解自己品种的优缺点,将其在不同的区域审定,以提高通过的机会。

二.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1.杂交育种。

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利用。

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对植株的表现型的选择。

其受环境条件、基因间的互作、基因与环境间的互作等因素的影响。

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对DNA进行标记,通过对其后代基因标记的选择,就可以选择到含有该基因的植株,其选择效率更高。

4.倍性育种。

主要是通过单倍体育种使后代快速达到纯合状态。

5.回交育种。

对优良品种进行改造。

一个优良的品种具有一中小缺点,可以通过回交的方法以使其缺点得到改善。

6.诱变育种。

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植物变异,以拓宽种质资源,如若得到优良变异,可以通过其他育种方法,将其引入到品种中。

三. 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小麦:主要的通过杂交育种(选择优良的栽培种杂交,经过选择,得到目标品种);远缘杂交创造异源多倍体;品质育种,选择具有特殊用途的小麦品种。

玉米:主要是杂种优势的利用(通过选育自交系,经过配组合、侧配合力,选择优良的自交系以培育出优良的品种);品质育种(选育高赖氨酸、高油的玉米品种)水稻:主要是三系配套杂交育种和杂交育种(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棉花: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中,再经过杂种优势的利用的方法育的抗虫的新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原理与方法1.作物育种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哪些?2.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3.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4.你认为制约突破性品种培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一. 作物育种的主要环节。

1.制定育种目标。

结合自身种质资源、硬件水平、技术经验等条件制定一个合适的育种目标。

2.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根据自己做育种的作物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如:玉米选择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小麦主要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水稻可以选择杂种优势的利用或杂交育种,等等。

3.进行品种审定。

育种家育出的新品种需要通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才能通过审定。

需要育种家了解自己品种的优缺点,将其在不同的区域审定,以提高通过的机会。

二.作物育种的主要方法1.杂交育种。

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以育出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

2.杂交优势利用。

一般是指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传统育种主要依赖于对植株的表现型的选择。

其受环境条件、基因间的互作、基因与环境间的互作等因素的影响。

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对DNA进行标记,通过对其后代基因标记的选择,就可以选择到含有该基因的植株,其选择效率更高。

4.倍性育种。

主要是通过单倍体育种使后代快速达到纯合状态。

5.回交育种。

对优良品种进行改造。

一个优良的品种具有一中小缺点,可以通过回交的方法以使其缺点得到改善。

6.诱变育种。

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植物变异,以拓宽种质资源,如若得到优良变异,可以通过其他育种方法,将其引入到品种中。

三. 小麦、玉米、水稻、棉花、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作物的主要育种途径?小麦:主要的通过杂交育种(选择优良的栽培种杂交,经过选择,得到目标品种);远缘杂交创造异源多倍体;品质育种,选择具有特殊用途的小麦品种。

玉米:主要是杂种优势的利用(通过选育自交系,经过配组合、侧配合力,选择优良的自交系以培育出优良的品种);品质育种(选育高赖氨酸、高油的玉米品种)水稻:主要是三系配套杂交育种和杂交育种(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棉花: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到棉花中,再经过杂种优势的利用的方法育的抗虫的新品种。

花生:主要使用杂交育种。

花生为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其花器封闭紧密,且去雄困难,易导致雌穗受伤,导致不育。

大豆:主要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

油菜:主要有杂交育种(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杂种优势的利用(三系配套)、品质育种(降低芥酸含量、改变油酸和亚油酸的比例和高油高蛋白)。

甘薯:通过变异进行选择育种(自然变异、人工诱变)和杂交育种(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

四.制约突破性品种培育的关键性因素。

最为关键的就是种质资源的匮乏。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其突破性的成就关键在于对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由于现阶段的种质资源的匮乏,突破性品种很难育出,因此突破性品种的培育需要种质资源的创新。

题目:Heterosis(杂种优势)目的:形成杂种优势的原因杂种优势假说1.显性假说:认为多数显性基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而相对的隐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发育。

杂合个体由于自交或近交就会增加子代纯合体出现的机会,暴露出隐性基因代表的有害性状,而造成自交衰退。

如果选用这些不同的自交后代纯系(自交系),来进行杂交,那么由一个亲本带入子代杂合体中的某些隐性基因会被另一亲本的显性等位基因所遮盖,从而增进了杂合子代的生长势。

2.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刺激发育的效应。

由于某些基因作为上不同的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能够刺激生长的功能。

其分子机理至少有两种可能:1. 两个等位基因各自编码一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各自独立存在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2.两个杂合等位基因所编码的多肽结合成为活力高于相同亚基所形成的蛋白质。

结果:1.细胞水平上的杂种优势:ZmCNR基因家族在杂种优势中起作用,在相关的细胞中,它的表达量的任何调整会影响反应,由于涉及到剂量的敏感性。

此外,任何在管理基层或网络控制的剂量敏感基因都在杂种优势中其作用。

2.整体基因表达研究:在杂合体中,来自亲本的基因的表达更加的发散。

3.尽管杂种优势具有多基因的性质,单一的基因或小染色组片段能够产生杂种效应。

4.清楚明显有害的等位基因以后,杂种优势没有减少。

5.多倍体的杂种优势是渐进的。

尽管相当多的等位基因的光谱存在于六倍体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通过同各自的物种杂交,它依旧可能获得更多活性的增加。

6.杂种优势受成分的剂量的影响。

如:四倍体的AAAB或ABBB的活性低于AABB,而AABB的活性低于ABCD。

7.杂种优势作为一个数量性状。

本文的创新点:本文属于一片综述性的文章,他结合前人的研究,叫他们彼此联系在一起,总结了杂种优势的特点。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控制等位基因的剂量影响和不同等位基因间的网络互作。

题目:Gibbereilins and Heterosis in Maize(玉米杂种优势和赤霉素)目的:研究玉米的杂种优势和赤霉素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材料:CM17和CM19自交系,F1(CM17×CM19)方法:在22×22的盆中各选10粒种子种植,放置于25/20°C(白天/晚上),白天时间为14小时,光照强度为808 uE m-2 S-1。

每天浇水两次。

出苗后的6、15、21、28、38天,每种基因型的植株取五棵,取其地上部分。

测量株高、总叶面积和干燥后称量其重量。

计算RGR和NAR(W:干重、A叶面积、t:取样时间)1.对GA-Like的分析。

通过气象色谱法对GA-Like进行分析。

真正的GA被层析在SiO2层。

2.ABA分析。

将GA-Like从SiO2分区洗去,然后用甲醇将ABA洗下来。

3.遗传分析。

不同的基因型间,植物激素有显著的差异。

结论、讨论:1.生长。

在同一环境下,杂种的生长比任何一亲本的成长速度都快。

在第六天的芽干重,杂种和亲本没有显著差别,往后慢慢杂种的重量就会显著高于亲本的干重。

2.内生性的GA-Like的组成成分。

试验发现GA的组成比较复杂,它是由多种前体型物质,其中在15天GA3在亲本间没有区别,在21和28天杂种显著高于双亲。

3.ABA分析。

在所有的基因型中,ABA水平在21处达到最高,恰巧是在刚抽雄时期。

4.杂交活性与内生激素的相关。

增加内源性GA-like物质水平能够促进杂种优势活力,而内生的ABA含量与杂种优势既不积极也不消极。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针对一种内源性的植物激素以研究其对玉米杂种优势的影响,减少了其他对其因素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在于研究激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赤霉素对杂种优势影响的深度研究。

题目: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to improve drought adaptation in maize: the backcross approach, perspectives, limitations, and alternative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于改善玉米对干旱的适应性:回交的方法、展望、限制性和替代选择)目的:通过MABC的方法改善热带玉米的耐旱性。

材料:供方亲本Ac7643(耐旱性强)和回交亲本CML247(热带玉米骨干自交系,它的配合力水平高和正常水分条件下,自身产量良好)方法:技术路线结果:1.通过三到四代的marker-assisted backcross (MABC),85%的非预定目标得到恢复。

且在严重缺水的条件下:MABC衍生的杂种比对照杂种产量提高50%;而在温和的水分压力下,MABC衍生杂种和对照的产量相差不大。

2.MABC派生系的遗传组成。

两次回交后13%的个体不含Ac7643目标区段的等位基因位点。

主要的目标区域由于连锁遗传,一次自交后频率减少到9%,第二次自交后为7%。

3.局部转化模拟分析。

表示预期的比例的基因组外所选地区的捐赠等位基因携带和non-carrying染色体可以找到至少在一个选定的基因型。

4.MABC派生系的野外性状。

对照、30MABC杂种和5个最好的MABC杂种。

大田测量的三种基因型的性能依赖于外部的环境压力(水分含量)。

5.分子标记轮回选择(MARS)。

通过轮回选择可以将玉米的复杂性状得到改善。

6.MARS表型选择。

通过模型分析结果表示在积累有利性状方面MARS选择一般由于表型选择。

能够更快的将优良性状富集起来。

有试验表明MARS选择在遗传基因的获得比率是表型选择的两倍。

MARS在个人是玉米育种程序中正在被施用。

7.MARS的多基因效应。

育种伴随着多源有利基因的聚合,而不是连续的两边等位基因的开发,这样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创新点: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旱基因导入到普通品种中,并介绍了通过MAS延伸出的MARS和MABC两种标记选择的方法。

讨论:潜在的新方法的介绍和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发现和标记的使用也表明,实现全部潜能的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在导致玉米改善将在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MAS的主要挑战将在多元集成和不同的信息解释,并在一个特定的生物背景下将它转化为知识题目:普通小麦中2B染色体上的PPO(多酚氧化酶)基因中新的分子标记(A novel molecular marker for the polyphenol oxidase gene located on chromosome 2B in common wheat)目的与意义:PPO多元酚氧化酶是引起亚洲面条和小麦产品颜色变黑和退色的主要因素。

降低这种不受欢迎的变黑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有效并且可靠的分子标记培育一种低PPO活性的小麦品种。

材料与方法:材料:选用五种高PPO活性材料和七种低PPO活性材料,284份中国小麦核心种质资源。

方法:1. PPO活性的鉴定;2. 开发STS标记3. DNA提取4. STS标记F-8的鉴定和验证5. 染色体定位PCR产物的DNA序列分析。

结果和结论:1. 鉴定和确认STS的标记是F-8标记。

通过对26对多态性引物进行扩增,发现只有F-8引物具有多态性。

2. 定位F-8标记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被定位于2B染色体上。

3.分析pcr扩增F-8产物的DNA序列。

对f-8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发现,这个片段可能包含1-5个等位基因(Ppo-B1b, Ppo-D1a, Ppo-D1b, Ppo-A1a, and Ppo-A1b)。

4. Ppo等位基因对作物ppo活性的影响。

在不同的等位基因的影响下,ppo 的活性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创新:前人研究中已经开发出Ppo - A1和Ppo -D1基因的特异分子标记,STS标记PPO18和PPO05 定位于染色体2AL,STS标记STS01、PPO29 和PPO16定位于染色体2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