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小岩样与全直径岩心分析孔隙度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三大岩石测井储层评价

三大岩石测井储层评价

1测井资料评价碎屑岩储层(砂岩类储层、泥岩类储层)、碳酸盐岩储层、火山岩储层、变质岩储层的要点、步骤各是什么?答:1)碎屑岩主要由各种矿物碎屑、岩石碎屑、胶结物(泥质、灰质、铁质等)及孔隙空间。

常见成分有石英(分布广泛,常出现在砂岩粉砂岩储集层中)、长石、粘土、重矿物等,重矿物(辉石、重晶石、金红石)对密度测井有重要影响。

碎屑岩评价要点:碎屑岩储层的评价其核心在于“四性关系”(即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的评价,随着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精细程度的加深和范围的拓广和生产实践的需求,含水性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已演化为包括产能评价的“五性”关系的评价,其具体的方法如下:1.碎屑岩储层评价的要点是对测井资料经过预处理与标准化之后,开展储层“四性关系”(即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气性)研究,建立不同的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然后进行测井资料处理,对碎屑岩储层进行测井综合评价,从而建立一套适合于碎屑岩储层的测井解释与评价方法。

2.测井资料评价碎屑岩储层的一般步骤:2.1预处理与标准化为了保证测井解释的精度与准确性,首先要对原始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及标准化,即将全区的测井数据校正到统一标准之下。

2.1.1测井资料预处理受测井环境、测井仪器及施工环节的影响,在测井解释前需要对测井曲线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深度校正、环境校正等。

(1) 测井曲线深度校正在测井资料数据处理过程中,测井曲线的深度校正与编辑是测井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深度校正包括深度对齐和井斜校正两项内容。

目前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与地面岩心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深度对比,借助特征明显层段的典型电性特征,找出两者存在的深度误差。

此种方法对比性强,效果较好;其二是通过对比岩心分析孔隙度与威利公式计算的孔隙度(密度或声波)测井曲线,上下移动岩心分析孔隙度,进行深度归位。

此种方法需要在较短的层段密集采样,效果略差。

(2) 环境校正目前,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影响校正的方法主要有解释图版法和计算机自动校正法。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储层评价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动静态资料等,从测井角度综合评价含油气储层,查明复杂岩性储层的参数计算方法、流体性质判别以及解决面临的某类特殊地质问题等。

中国石油拥有一批科研院所和测井公司,对碳酸盐岩复杂岩性测井评价方法有深入研究。

其中在国内油田比较有特色的单位有四川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塔里木塔河油田等,在国外区块对碳酸盐岩有深入研究的有长城钻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

过去几十年已经储备了一批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专家,形成了多项特色评价技术。

(一)储层参数评价技术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大的非均质性,它使得基于均质性地层模型的阿尔奇公式难以准确地描述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为了获得这类储层的孔、渗、饱及其它关键参数,借助微观岩心分析、数字岩心技术和特殊测井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了均质性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针对非均质性储层的参数评价技术。

1.储层四性关系综合评价技术u技术原理:碳酸盐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小相差大、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孔隙不能完全反映储集性能,岩石物理研究采用薄片分析、X-衍射、毛管压力实验等多种手段解析岩石组分、内部结构、孔隙类型、裂缝发育情况、孔喉大小、孔喉配置关系等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充分了解岩石的岩性、物性特征,用岩心刻度测井,分析储层电性特征,结合录井、试油资料,确定储层的含油性,只有立足于充分的岩石物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确定储层的“四性”关系。

u技术特点: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坚实基础,确定岩性、物性特征,以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录井、试油资料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u适用范围: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

u实例:下图为某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实例,通过岩石物理研究确定储层岩性、物性、划分储层类型,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分析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

2.基于成像测井资料裂缝、孔洞参数定量评价技术u技术原理:根据裂缝、溶蚀孔洞等复杂孔隙空间在声电成像测井资料上的电导率或声阻抗响应异常,应用图像模糊识别技术,提取不规则响应的轮廓边界,经过电阻率或声阻抗测井资料标定,得到裂缝及溶孔储层的长度、密度、面孔率、水动力宽度、孔隙度、渗透率等视参数,从而达到半定量评价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的目的。

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技术综述岩性识别是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的首要任务。

以测井资料为主,综合运用微观岩心分析技术、宏观岩相分析技术,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岩性、沉积成岩环境进行研究,并划分出岩石的主要类型。

(一)岩性识别技术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其岩石骨架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通常还含有一些粘土矿物、有机质、石膏、盐岩、黄铁矿、硅质等,它们虽然含量不多,但对储层的影响及对测井信息的贡献都较大。

因此,利用测井资料或者与其它资料相结合对其进行有效识别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中国石油常用的两个单项技术。

1.测井交会图矿物成分识别技术u技术原理:利用碳酸盐岩矿物成分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差别,通过2条或多条对特定矿物敏感的测井曲线做交会图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复杂岩性岩石的骨架、粘土矿物等组分。

常用的测井资料包括:岩性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光电系数、热中子俘获截面、自然伽马能谱等。

u技术特点:○1以常规测井资料组合应用为主;○2需要岩石物理标准解释图版做支撑;○3矿物成分最优化测井解释。

u技术指标:○1资料点在标准图版上的分布应符合剖面岩性特点;○2资料点在标准图版上的分布应符合剖面物性范围;○3有取芯段的岩性、物性资料点检验标准图版应在资料点分布范围之内。

u 适用范围:孔隙型、溶孔型碳酸盐岩地层。

u 实例:○1中子-声波交会图技术识别灰岩和白云岩 利用中子-声波时差交会法,能较好地识别白云岩和灰岩骨架。

右图中2330-2333m 井段的蓝色点,全部落在灰岩线上,而2341m-2345m 井段红色点却大部分掉在灰岩线与白云岩线之间,仅少数点落在白云岩线上,说明该井上部地层岩性主要为纯灰岩,下部主要为灰质云岩,较纯的白云岩并不多。

○2光电吸收指数-密度交会图技术识别灰岩和白云岩:利用白云岩光电吸收指数值低于灰岩,而密度值却明显高于灰岩的特点,采用光电吸收指数值与密度交会可以较好地识别灰岩和白云岩。

左图中,2322-2340m 井段的红色点,全部落在白云岩线上,而2341m-2345m 井段的蓝色点却大部分掉在灰岩线与白云岩线之间。

碳酸盐岩孔隙大小的多尺度描述:Micro—CT,BSEM及FIBSEM技术的综合

碳酸盐岩孔隙大小的多尺度描述:Micro—CT,BSEM及FIBSEM技术的综合
像 的灰 度 级对在 S M 图像 上 可见 的次分 辨 率孔 隙度 和孔 隙 大小进 行 了成像 。利 用 FB E E I S M
技 术 也 可 以研 究样 品 的三 维结 构 ,研 究精 度 可达 到数 十 纳 米。 我们 简要 地探 讨 了如 何利 用
这种 多尺 度信 息 来加 强碳 酸盐岩 岩石 物 性 的研 究 。
构 。然后 利 用 图像 叠合 技 术对 不 同长度尺 度 下 的数 据进 行 综合 。 首先将 一 个岩 心 柱 的三 维
图像 ( c 4m,2 微 米体 素 [oe )与一 个宏 孔 隙分 辨 率 下的样 品 ( 0 v x1 ] 8 直径 ,4微 米体 素 ) mm 进行 对 比。 然后 ,重 点将在 亚微 米 (u mi o sb c n)分辨 率 下获得 的扫描 电镜 (E )及 聚 焦 r SM
辨 率 对 这 些 子 样 品进 行 成 像 。对 三 维成 像 后 的 子 样 品进 行切 割 ,并 把 三 维视 野 内的 样 品制 成 薄 片 。然 后 利 用 反 向散 射 扫 描 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轮 廓 收 敛 (o vrigat ecno r)技 cnegn ci otus v
术 来 将 其 过 滤 并 分 成 三 个 相 位 [h p ad S e p r, 20 】 0 4 。这 三 个相 位 分 别代 表 了可 分辨 的孔 隙 空 间、尺 度 达 不 到 C T成 像分 辨 率 的 中
碳 酸 盐岩 孔 隙 大 小 的多 尺 度 描 述 : Mi o c — r
C , S M 及 FB E 技术 的综合 TBE IS M
R brM.o , rn a l 等著 o e Sk Tod r o t V st

碳酸盐岩储层多重孔隙类型反演

碳酸盐岩储层多重孔隙类型反演

1861 引言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占全球沉积岩总面积的20%,所蕴藏的油气储量占世界总储量超过一半。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碳酸盐岩储层在胶结、压实和溶蚀等成岩作用改造下使得次生孔隙和裂缝非常发育,导致其孔隙结构异常复杂[1]。

一般而言,碳酸盐岩孔隙类型可分为铸模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晶间孔和裂缝等,这些复杂多变的孔隙结构会对碳酸盐岩的弹性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增加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定量刻画多解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岩石孔隙结构表征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预测和流体识别具有重大意义。

实验室测量是识别或半定量表征孔隙结构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利用岩石薄片分析、CT扫描和扫描电镜等成像技术及高压压汞实验与核磁共振测量获取可以表征孔隙结构的特征参数,如比表面积、喉道、孔喉比、孔隙尺寸分布和孔隙形状(孔隙周长与孔隙面积的比值)等[2]。

需要指出的是,实验测试方法尽管可以准确成像岩石内部固体颗粒与孔隙的复杂几何形状,但是有限的岩芯样品难以获取准确、全面的孔隙结构分布特征的连续性评价。

目前,孔隙结构测井评价聚焦单一孔隙结构预测,如声波和电阻率测井分别用于估算基质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缺少多重孔隙结构同步评价技术。

岩石物理模型搭建了岩石物性参数和孔隙结构与弹性性质之间的量化关系,为孔隙结构定量表征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常用于研究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的等效介质理论,包括Mori-Tanaka (MT)模型、Kuster-Toksoz (KT)模型、自相容近似模型 (SCA) 和微分等效介质理论 (DEM)等。

这些基于单一孔隙纵横比假设的理论模型难以准确描述复杂多重孔隙碳酸盐岩储层。

为此,碳酸盐岩储层多重孔隙类型反演杜苗1 张盟勃2,3 刘峰2,3 巨美歆2,3 罗晓芸11.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1002.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16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16摘要: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和孔隙类型多样等特征,显著影响了岩石弹性性质和地震响应,给地震定量解释带来了巨大挑战。

储层地球物理学6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储层地球物理学6碳酸盐岩储层预测

裂缝的有关概念:裂缝的产状
裂缝产状是裂缝最主要的基本参数,包括 :
–裂缝的走向(方位) –裂缝的倾向 –倾角特征
裂缝产状的估计方法
– 直接观察岩芯 – 成像测井(FMI) – 地震保幅数据体的不同方向的振幅方差分析 – 振幅属性和相干体估计
裂缝的有关概念:裂缝密度和开度
➢ 裂缝密度是衡量裂缝发育程度的重要裂缝参数, 它与裂缝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直接相关。通常根据测量 参照系的不同,可有三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即:
•GR高,一般40--100API;电阻明显降 低,呈锯齿状;AC明显增加;井径扩径 明显。
•GR一般较低;电阻明显降低,呈锯齿 状;AC明显增加,有时出现周波跳跃; 井径扩径严重。
•钻速加快或略加快 ,有时出现放空及 泥浆漏失。
•钻速不加快或略加 快,有时出现少量 泥浆漏失。
•钻速加快或略加快 ,有时出现少量泥 浆漏失。
•TK303井标准化井段选取实例
•沙67井统计直方图
•DEN
•CNL
•AC
•沙66井统计直方图
•DEN
•CNL
•AC
•沙65井统计直方图
•DEN
•CNL
•AC
•T301井统计直方图
•CNL
•AC
•DEN
塔河3号油田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标准化数据表
•塔河3号油田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标准化直方图
塔河3号油田三孔隙度测井曲线标准化直方图
•5431m处一个巨洞的显示
•T401井
•5524.8-5527.5米处全波幅度降低,纵、横波时差增 大
•5404-5408m • CAST幅度 •和时间图象上 •显示的不同 •倾向的裂缝, •从图象上可以 •看出裂缝部分 •被充填。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评价碳酸盐岩储层是一种常见的油气储集岩层,其孔隙特征对于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本文将从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以及孔隙评价等方面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论述。

一、孔隙类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有溶蚀孔、溶洞孔和颗粒溶蚀孔等。

其中,溶蚀孔是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其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溶洞孔是在溶蚀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而成,通常呈洞穴状;颗粒溶蚀孔则是岩屑颗粒被溶解而形成的。

二、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包括孔隙度、孔隙分布和孔隙连通性等。

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百分比,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孔隙分布则是指孔隙在岩石中的分布情况,通常包括均质分布和非均质分布。

孔隙连通性是指孔隙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连通通道,进而影响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

三、孔隙评价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孔隙度测定、孔隙结构表征和物性参数计算等。

孔隙度可通过测定样品的饱和水、气渗透性或密度等方法来进行确定。

孔隙结构的表征通常通过介电常数测量、浸泡法、压汞法和扫描电镜等来进行分析。

物性参数的计算则基于孔隙度、孔喉直径和孔隙联通程度等指标。

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评价还需要考虑天然岩芯和井测数据,并结合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和压力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孔隙评价,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和地质学家更好地理解储层的储集规律和流体运移规律,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特征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和孔隙评价等方面的论述,可以深入了解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性质,进而为有效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全直径岩心刻度测井孔隙度方法探讨

利用全直径岩心刻度测井孔隙度方法探讨
第3卷 4
第 6期




Vo . 4 No 6 13 .
De 201 c 0
21 0 0年 1 2月 文 章 编号 : 0 4 1 3 ( 0 0 0 — 5 2 0 1 0 — 3 8 2 1 ) 60 7 —4
W EII X× NG I( I TECHN( I(GY )』 )
利 用 全 直 径 岩 心 刻 度 测 井 孑 隙 度 方 法 探 讨 L
李淑荣 ,李爱华 ,钱 勤 陈 芳 贾孟 强 ,

(. 国石 化 胜 利 石 油管 理 局 测 井 公 司 , 1中 山东 东 营 2 79 ;2 中 国石 化 勘 探 南 方 分 公 司 , 5 0 6 . 四川 成 都
( . e1I g ig Co a y he giPer lu Ad nsr to ,SI 1 W l . gn mp n ,S n l o toe m miita in NOP EC,Do g ig,S a d n 5 0 6,Chn ; n yn h n o g2 79 ia
2 ou h S o .S t ub c mpa y o p o a i n Co p n fEx l r t r .SI o NOPE C,Ch n d e g u,S c ua 0 ,Ch n ) ih - o o i n l ss d t fs a l o e s mp e s u u l s d i h r c s sr c : eH l u p r s t a a y i a a o m l c r a l si s al u e n t e p o e s y y o o o i o e i g i o g n e e v i e a u to . Fo h e e v is wi t o g a io r p , fp r st m d l n l g i g r s r o r v l a i n y n rt er s r or t sr n n s to y h d s o v d p r n r c u e d v l p e t h we e ,t e s l c r a l s c n n t f l e l c is l e o e a d f a t r e e o m n , o v r h ma l o e s mp e a o u l r fe t y t e r a iu t n o o r s o d n e t h e l t a i f c r e p n i g d p h,t e eo e h o o iy c lu a e sn h s mo e s s o h r f r ,t e p r st a c lt d u i g t i d li ls h n t e t u a u ff r a i n p r st o s me e t n .Th sa tce ma e e p y a a y i e st a h r e v l e o o m t o o iy t o x e t o i r il k s ad e l n l ss o o o i x e i e t l a a o o e wel o e n ma l o e ,a d a c r i g t h r c e itc f r st e p r n a t f p y m d wh l l c r sa d s l c r s n c o d n o c a a t rs is o i o o y a d p y ia r p r y o r e c r o a e a d l g i g p r st a c l t n b ma l fl h l g n h sc lp o e t f ma i a b n t n o g n o o iy c lu a i y s l t n o c r sa ay i a a mo ei g s u id i c r e a i n o l l g i g i f r to t m a lc r o e n l ss d t d l , t d e s o r lto f we l o g n n o ma i n wi s l o e n — h a d t e wh l l p r st a a F n ly y fti g t e d t fl g i g p r st n ma l o e n h o e we l o o iy d t . i al ,b i n h a ao o g n o o iy a d s l c r s t p r st ,s l c r s p r st n o e welc r s p r st ,a h e e s a r a o a l o v r in o o iy ma l o e o o iy a d wh l l o e o o iy c i v d i e s n b e c n e so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碳酸盐岩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集介质,其特点是孔隙度高、渗透率低。

而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储层物性参数中最基础的两个参数,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定义入手,探究二者的关系机理,并介绍当前相关研究成果、挑战和前景。

一、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孔隙度是指储层岩石中所有孔隙的体积占储层体积的百分比,是储层岩石中可被流体占据的空间的大小衡量指标。

通常划分为全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两部分,其中全孔隙度包括孔隙率和裂缝率,有效孔隙度则是指可以存储和流动流体的孔隙占全孔隙的比例。

计算储层孔隙度通常使用物理实验方法和测井数据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包括岩心分析、重质烃分析和微孔分析等,能够精确地确定储层岩石的孔隙度、孔径分布及孔隙形态等信息。

而测井数据方法则是通过测井曲线的解释,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出储层孔隙度。

最常用的方法是伽马测井和中子测井方法。

二、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渗透率是指储层岩石中油气流动的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流体通过岩石介质的能力。

渗透率只有在岩石中存在孔隙时才存在,在储层中的孔隙间形成连通通道后,才可以对储层流体的渗流起到决定性作用。

渗透率大小和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储层压力、温度等有关,通常划分为绝对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

计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和计算储层孔隙度的方法相似,也包括物理实验和测井数据两种方法。

物理实验方法包括渗透试验、气相渗流实验和压汞实验等,而测井数据方法则利用电性测井、声波测井和压力测井等方法进行解释,计算储层渗透率和渗透率分布规律等。

三、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机理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是受岩石物性和成因影响的结果。

通常来说,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非线性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随着孔隙度的增加,渗透率会下降。

一方面,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多样性影响了渗透率的分布。

《2024年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2024年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范文

《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储层分类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渗碳酸盐岩储层逐渐成为重要的油气资源之一。

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于储层的评价与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基于这些特征的储层分类,以期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样品本研究选取了某地区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心样品。

通过对样品的观察与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三、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1. 孔隙类型与分布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洞孔、裂缝孔等。

其中,粒间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溶洞孔和裂缝孔对提高储层渗透率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和孔隙度测量,我们发现在不同尺度下,各类型孔隙的分布和比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2. 孔喉特征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特征是影响流体在储层中运移的关键因素。

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和压汞实验,揭示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喉大小、形态及连通性。

结果表明,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小的孔喉半径和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受到限制。

四、储层分类研究基于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我们进行了储层分类研究。

根据孔隙类型、孔喉特征及储层渗透率等因素,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分为以下几类:1. 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这类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和运移能力,是油气开发的主要目标。

2. 低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这类储层虽然孔隙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对流体的运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 高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这类储层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但渗透率较低,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其渗透率。

4. 复杂结构型储层:这类储层具有复杂的孔喉结构和连通性,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五、结论通过对典型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我们揭示了该地区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分布及孔喉特征。

碳酸盐储层评价

碳酸盐储层评价

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新技术摘要:全球最大的20个油气藏中,碳酸盐岩油气藏占11个,如波斯湾盆地的Parssouth大气藏等。

它们一般埋藏较浅,由大面积优质孔隙性储层构成,孔隙度多为10%~25%、渗透率达10~1000mD,因而发现与开采并不困难。

近20年来,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不断获得重大突破,特别是随着塔里木的塔河、塔中和四川的普光、龙岗等一批大型油气田的探明和开发,碳酸盐岩油气藏已经成为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大接替领域。

与国外相比,中国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低、埋藏较深,而且大都经历了多旋回和多期次构造运动。

这就决定了在塔里木、四川和长庆等油田广泛钻遇的、控制着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储产量90%以上的都不是常规孔隙性储层,而是非均质性极强的礁滩、岩溶风化壳和低孔隙度致密灰岩白云岩等复杂碳酸盐岩储层[1][2][3]。

多数情况下它们的孔隙度只有1%~5%、渗透率只有0.1~10mD,并且油气水关系错综复杂。

正因如此,复杂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尤其是具备工业产能储层的解释符合率一直不理想,本文以文献调研的方式,主要针对碳酸盐储层中孔隙的测井识别、物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1.利用双侧向测井对岩溶储层中的溶洞进行识别杨孛(2014)[4]从溶洞处双侧向曲线的特征入手,研究洞穴的物理形态对双侧向测井曲线的影响,可建立假象模型分析。

在有了定性的研究后,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对双侧向曲线进行定量研究,1.1洞穴的物理形态与双侧向曲线间的关系研究模型1:假设在地层中存在一个未被充填的洞穴Q,井L刚好打在洞穴Q附近,如(图1A)所示,通过井L所测得的深、浅侧向曲线为RT和RS。

在深度A以上由于只有原装地层,深浅侧向曲线没有差异,表现为重合状态,在AB段,由于洞穴的存在,特别是浅侧向曲线受洞穴的影响急剧下降(原因是已假设洞穴未充填,洞穴内部电阻率远低于原状地层电阻率,因此浅侧向测得的是空洞(区域Q)和井壁与洞穴边缘之间(区域P)的一段地层的电阻率)。

《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

《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

第44卷 第6期新疆石油地质Vol. 44,No.6 2023年12月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Dec. 2023《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油气勘探·塔北地区三叠纪拗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仲米虹,唐武 (1-1)塔河油田岩溶峡谷区伏流坍塌型古暗河缝洞系统…………………………………………张长建,吕艳萍,马海陇,耿甜,张晓 (1-9)玛湖凹陷与沙湾凹陷上乌尔禾组储集层差异及成因…………………况昊,周润驰,王钧民,刘豪,谭先锋,蔡鑫勇,肖振兴 (1-18)川西坳陷须二段次生石英形成机理及其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章顺利,杨映涛,张玲,操延辉 (1-25)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分层分段特征及构造演化…………………………陈平,能源,吴鲜,黄诚,王来源,郭曼 (1-33)共轭走滑断裂形成演化的控制因素及物理模拟实验……………………代兰,邬光辉,陈鑫,朱永峰,陈思锜,罗鑫,胡明 (1-43)塔里木盆地顺北4号走滑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有利区评价………………………………李海英,韩俊,陈平,李媛,卜旭强 (2-127)玛湖凹陷乌尔禾组致密砂砾岩沸石特征及储集层识别…………………………………秦志军,操应长,毛锐,张浩,冯程 (2-136)苏里格气田盒8段辫状河储集层构型空间展布……………………………………………………………刘金库,胡杨,伍燚(2-144)玛湖凹陷三工河组油层低阻成因………………………………………………………………齐媛,韩东威,杜引鱼,周伟军 (2-151)甘泉油田长8油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钙质夹层特征及成因……崔耀科,杜贵超,王凤琴,王聪娥,陈奕阳,王颖,黄杏雨 (2-161)吐哈探区深层油气勘探进展及潜力评价…………………………………………支东明,李建忠,陈旋,杨帆,刘俊田,林霖 (3-253)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石钱滩凹陷石钱滩组层序划分…………………康积伦,付国斌,韩成,梁辉,马强,梁桂宾,陈高潮 (3-265)吐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下侏罗统致密油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刘锋,赵红静,金颖,甘应星,曾雁,温旺彪,徐桂芳 (3-277)胜北洼陷三间房组致密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周港,程甜,李杰,陈安清,李富祥,徐慧,徐胜林 (3-289)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细粒岩储集层微观特征……………………………秦恩鹏,张君莹,张生兵,刘俊田,张小芹,陈永慧 (3-299)三塘湖盆地煤炭地下气化地质评价与有利区域………………………………王兴刚,范谭广,焦立新,东振,曹志雄,韩波 (3-307)陇东地区HQ区块东部长8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相划分………………彭晓勇,刘国利,王兵,魏涛,任利剑,王巍,任江丽 (4-383)川中地区大安寨段陆相页岩岩相对孔隙结构的控制作用………………孔祥晔,曾溅辉,罗群,谭杰,张芮,王鑫,王乾右 (4-392)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5亚段储集层特征及成因…………………………………高景云,丁晓琪,祁壮壮,田胤瑜 (4-404)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周新锐,王喜鑫,李少华,张昌民,胡凯,严春景,倪雪儿 (4-411)塔北、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异常高压形成、保存与分布…………段永贤,宋金鹏,郇志鹏,杨连刚,周鹏,吕端川,田志宏 (4-421)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碳酸盐岩气藏富集规律…………………………李妍蓉,李靖,苏文杰,石磊,孙睿,朱玉双 (5-509)西湖凹陷C油田花港组浅水三角洲储集层构型…………………………………何贤科,娄敏,蔡华,李炳颖,刘英辉,黄鑫 (5-517)黔东北铜仁地区牛蹄塘组烃源岩成熟度评价…………………………………………刘奎勇,吴滔,卢树藩,盘应娟,安亚运 (5-528)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裂缝特征及其控藏作用…………………………………肖正录,路俊刚,李勇,张海,尹相东,周翔 (5-535)沉积岩中沸石类矿物成岩演化特征及其意义………………………………左如斯,曾翔,曹忠祥,蔡进功,张奎华,张关龙 (5-543)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特征及其挖潜……………………………石耀东,王丽琼,臧苡澄,张吉,李鹏,李旭 (5-554)古龙凹陷姚一段致密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刘萍 (6-635)塔河油田海西运动早期岩溶水系统划分及特征………………………………张长建,杨德彬,吕艳萍,张娟,李杰,丁立明 (6-646)2023年新 疆 石 油 地 质基准面旋回控制下的浅水三角洲砂体分散体系特征……………………………………………………………赵春晨,刘豪 (6-657)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性矿物特征及天然碱测井评价……………………………毛锐,赵磊,申子明,罗兴平,陈山河,冯程 (6-667)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及演化………………………严敏,赵靖舟,黄延昭,杨振亚,方越,吴和源 (6-674)·油 藏 工 程·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水气体积比及水侵预警………………柴小颖,王燕,刘俊丰,陈汾君,杨会洁,谈志伟 (1-51)基于核磁共振的天然气驱储集层孔喉动用下限……………………………………………………白振强,王清华,宋文波 (1-58)超深层断控缝洞型油藏油井合理产能优化方法及应用……………………顾浩,康志江,尚根华,张冬丽,李红凯,黄孝特 (1-64)新型油水相渗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李婧,范晖,刘春茹,杨芳 (1-70)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型页岩油可动性实验………………………郭海平,吴承美,张金风,徐田录,肖佃师,郭雪燚 (1-76)南海油田惠州潜山裂缝性凝析油气藏控水实验……………………………邱浩,文敏,吴怡,幸雪松,马楠,李占东,郭天姿 (1-84)砂砾岩储集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与可压性评价………………………………刘向君,王小军,赵保伟,熊健,梁利喜 (2-169)玛北斜坡百口泉组致密砾岩水力压裂裂缝表征……………………李向阳,季汉成,卞腾飞,陈亮,陈亮,郭心舒,李梦凯 (2-178)玛湖砾岩油藏水平井效益开发压裂关键参数优化…………………………………张景,虎丹丹,覃建华,王英伟,唐慧莹 (2-184)顺北一区断溶体油藏溶解气驱开发特征………………………………刘学利,谭涛,陈勇,解慧,朱苏阳,吴昊镪,向东流 (2-195)顺北一区超深断控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可行性………………………………………………………陈勇,朱乐乐,刘学利 (2-203)强非均质超稠油SAGD 储集层升级扩容数值模拟………………………………………孟祥兵,孙新革,罗池辉,马鸿,王青 (2-210)临兴低阻气藏高不动水饱和度成因及其对气层电阻率的影响……刘再振,李洋冰,胡维强,冷捷,蔡瑞豪,谢岚,柳雪青 (2-217)吐哈探区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策略………………………………………………………………………徐君,杨春,孟朋飞 (3-314)油藏型储气库与天然气驱油协同建设实验——以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为例……司宝,闫茜,刘强,张彦斌,付春苗,齐桓 (3-321)鄯善油田特高含水期CO 2吞吐增油与埋存试验…………………………………………李艳明,刘静,张棚,公学成,马建红 (3-327)葡北油田三间房组油藏天然气重力驱特征及影响因素 ………………………肖志朋,齐桓,张艺桢,李宜强,姚帅旗,刘通 (3-334)吐哈探区稠油油藏注气吞吐适应性评价…………………………………………夏正春,赵健,刘锋,秦恩鹏,蔡必金,王奇 (3-341)低孔低渗稠油油藏注水增能效果影响因素……………………………………………………………万海乔,王盛,刘学良 (3-347)多区块累计生产指标叠合对预估采收率的影响……………………………………………宋成元,杨小璇,袁玉英,李艳明 (3-352)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网优化………………………………………胡文革,李小波,杨敏,鲁新便,刘学利,刘洪光 (4-429)基于动态渗流阻力的注水调整方法………………………………………………单高军,王承祥,王治国,姜雪岩,郭军辉 (4-435)沉积岩致密油藏压裂裂缝导流能力及产能模型…………………………………王小兵,胡炎射,李森,陈敏,王路,朱晨阳 (4-442)塔河油田块状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特征及挖潜对策………………………………刘丽娜,曹飞,刘学利,谭涛,郑小杰,刘蕊 (4-450)顺北油田顺北4号断裂带中段断控储集体连通性评价……………………………刘军,廖茂辉,王来源,龚伟,黄超,查明 (4-456)陆梁油田呼图壁组多层系砂岩油藏分层注水调控……………………………党思思,孙志雄,裴帅,吴丛文,牟蕾,周玉辉 (4-465)广义气水混驱特征曲线的建立及应用……………………………………………………贾蕊,袁泉,汤欣,吕奇奇,高文君 (5-562)三塘湖盆地马中区块致密油藏CO 2吞吐提高采收率……………李世瑞,赵凯,徐江伟,木尔扎提·艾斯卡尔,徐金禄,张星 (5-572)某油田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加密及跟踪调整提产………………………………………………………………………周佳美 (5-577)碳酸盐岩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水侵特征及残余气分布规律…………………………………谢鹏,陈鹏羽,赵海龙,徐建亭 (5-583)··2第44卷 第6期《新疆石油地质》2023年第44卷总目次姬塬油田黄3区长8超低渗油层CO 2驱埋实验…………………………………陈小东,王进,宋鹏,刘建,杨卫国,张宝娟 (5-592)压裂直井产量公式…………………………………………………李传亮,庞彦明,周永炳,战剑飞,臧伟,陆慧敏,朱苏阳 (6-683)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聚集度表征方法…………………………………赵晨云,窦松江,窦煜,柳朝阳,黄博,王振宇,李刚 (6-690)顺北油气田含水高含凝析油凝析气井产能评价………………………………………………………………………李冬梅 (6-696)顺北油田超深断控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实践………………………………………李小波,魏学刚,刘学利,张艺晓,李青 (6-702)缝洞型油藏一井多靶分段压裂开发效果数值模拟………………………………………耿宇迪,刘礼军,王立静,郭天魁 (6-711)页岩水平井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及防窜三维地质模拟…………………………王挺,汪杰,江厚顺,续化蕾,姚自义,南冲 (6-720)砂泥岩互层水力压裂裂缝穿层扩展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吕照,潘丽燕,郝丽华,邹娜娜,邹志坤 (6-729)·应 用 技 术·克拉美丽气田火成岩天然裂缝漏失压力模型…………………………………杨虎,薛晓军,陈向辉,李秀彬,解俊昱,张伟 (1-93)涩北气田疏松砂岩气藏储集层堵塞机理及解堵技术应用……………………廖丽,欧宝明,陈君,吴程,姜琪,倪勇,赵玉 (1-100)华池—南梁油田长8油藏高阻水层解释方法……………………………张德梅,段朝伟,李高仁,李永胜,陆敬武,林伟川 (1-105)对标产能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分类评价——以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一间房组为例…唐军,何泽,申威,齐戈民,郭为民 (1-112)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速度建模方法及应用…………………阿力甫江·热合木吐力,潘龙,李献民,林娟,马晶晶,窦强峰 (1-119)库车坳陷博孜气藏超深致密砂岩储集层现今地应力预测……………张辉,鞠玮,徐珂,宁卫科,尹国庆,王志民,于国栋 (2-224)基于小样本数据深度学习的砂体厚度预测方法及应用……………………………陈雨茂,赵虎,杨宏伟,魏国华,罗平平 (2-231)塔河油田缝洞型储集层类型综合识别……………………………………………………………巫波,杨文东,吕晶,罗君兰 (2-238)基于动态有效应力系数的地层压力估算方法 ………………………………周云秋,贺锡雷,林凯,秦思萍,张陈强,刘宗杰 (2-245)稀油油藏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校正方法…………………………………………朱永贤,姚帅旗,张彦斌,韩继凡,赵瑞明 (3-359)油气藏产量旋回泛函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门海文,张静,魏海军,赵阳,高文君 (3-365)基于低频模型优化的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及应用 ……………………石楠,刘源,冷玥,文一华,潘海峰,孙博,王兵 (3-375)陆相页岩储集层岩石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特征…………………………………甘仁忠,熊健,彭秒,刘向君,梁利喜,丁乙 (4-472)碳酸盐岩裂缝型储集层全直径岩心水侵规律实验………………………胡勇,乐平,郭春秋,陈鹏羽,肖云,屈思敏,王鑫 (4-479)中—低成熟度页岩油原位转化对储集层的改造能力…………………………………………………韦自健,盛家平,张潇 (4-485)煤层气井两层合采气水同产井底流压计算方法……………………………张鹏,曾星航,郑力会,张吉辉,王相春,彭小军 (4-497)基于数据驱动的油藏流场重构方法………………………………冯高城,李金蔓,刘玉明,尹彦君,魏志勇,张强,孟凡坤 (5-598)深大断裂控制油藏油柱高度计算方法………………………………汪如军,王培俊,牛阁,王怀龙,张洁,梁芮晗,赵欣玥 (5-608)不同成因岩溶储集体氮气辅助重力驱实验………………………………………………………………………………程洪 (5-613)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洞穴垮塌的力学机制…………………………………………………张骥跃,康志宏,陈华鑫,康志江 (5-618)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西段高精度地震成像………………………………………张向全,谷永兴,刘军,裴家定,顾小弟 (5-626)·综 述·中国老油田二次开发现状及前景…………………………………付亚荣,窦勤光,刘泽,焦立芳,季俣汐,杨亚娟,尹后凤 (6-739)油气资源储量分类体系对比………………………………………周立明,张道勇,姜文利,张臣,张晨朔,张昊泽,郑媛媛 (6-751)··3。

用低磁场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分析岩心孔径分布

用低磁场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分析岩心孔径分布

用低磁场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分析岩心孔径分布鄢友军1余华洁1缪海燕1高奕奕1杜诚 2(1.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开发事业部)摘要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作为新兴的测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具有快速测试储层基本物性参数且对岩样无损伤的特点。

本文利用MR-ML型低磁场便携式磁共振录井仪对四川气田砂岩(须家河组)和碳酸盐岩(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储层共740个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岩心的孔径分布。

文中还将核磁共振法与压汞法得到的样品孔径分布曲线进行了对比,探讨了这两种方法测试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把这两种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岩心的孔隙结构。

关键词核磁共振录井仪孔径分布孔喉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磁共振技术作为新兴的测试技术,在石油勘探与开发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

核磁共振测试技术是利用地层流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性质特征,通过分析检测在磁场中岩石孔隙内的流体性质和流体与岩石多孔介质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孔隙内的流体体积等参数,从而计算出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饱和度、束缚流体饱和度等物性参数的新技术。

核磁共振测试技术在测试过程中对岩样无损伤,主要应用于测井、录井中测试地层基本物性参数,并可间接反映地层孔隙结构,为油气田钻井、开发试验研究和油气藏储层评价提供多项参考数据。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于2004年从美国Reservoir Star公司引进了一套MR-ML型低磁场便携式磁共振录井仪。

该录井仪具有快速测试油气层物性参数、一样多参、可随钻分析岩屑等特点。

本文通过对四川气田砂岩(须家河组)和碳酸盐岩(嘉陵江组和飞仙关组)储层样品孔隙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测试,作出了各个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并对单井样品平均孔径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

文中还将核磁共振法与压汞法得到的样品孔径分布曲线进行了对比,探讨了这两种方法测试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

碳酸盐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
9
1.1.2.溶蚀孔隙 1.1.2.溶蚀孔隙
(3)窗格孔隙: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岩石组构情况。孔隙一般 多呈扁平状平行于岩石的纹层或层面分布。但有时亦呈球形、 鸟眼状或不规则状,有时亦作垂向延伸。因而,一些分隔的窗 格孔隙往往形成连通性很好的储集层,尤其在裂缝发育的层系 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此外,这种选择性溶蚀作用主要是沿 高孔隙带进行,因而粗粒碳酸盐岩就具有形成窗格孔隙的良好 条件。
7
1.1.1. 1.1.1.原生孔隙
组成基质的晶粒或颗粒大小可按下述等级来描述: 晶粒及(或)颗粒大小 符号 大(粗) >0.5毫米 L 中等 0.25—0.5毫米 M 细 0.125—0.25毫米 F 很细 0.0625—0.125毫米 VF 极细 <0.0625毫米 XF 白云岩合量多少对孔隙度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当白云 岩含量高于50%甚至达到80%时,孔隙率是逐步增高的。但 白云岩含量高于80%以后,孔隙度往往反而减少,并通常形 成非工业性的储集层。
6
1.1.1. 1.1.1.原生孔隙
(4)壳体掩蔽孔隙:是由于壳体或壳体碎片沉积后起了掩蔽作 用,阻止了较小颗粒、胶结物及灰泥进人掩蔽空间,从而形成的 孔隙。 (5)生物骨架孔隙:是由于生物造礁活动而形成的骨架空间。 这种空间在没有或 局部充填的情况下,往往形成大量孔隙。 世界上生物礁大油田很多,油气主要储集在生物骨架孔隙之 中。如美国二叠纪盆地的马蹄环礁油区克勒一富德油田产油礁岩 厚约70米,最大油柱高 230米。地质储量 4亿吨,是一个大型的 生物礁油田;估计其采收率可达51.7 %。
11
1.1.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
1.1.3. 1.1.3.生物钻孔和潜穴孔隙 1.1.4. 1.1.4.收缩孔隙 1.1.5. 1.1.5.裂缝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

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参考教材: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强子同主编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一、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储层地质学的一般概念■储层地质学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储层地质学发展前景1.储层地质学概念储层地质学是研究油气储集岩(Reservoir Rock)的一门学科,它是从石油地质学和开发地质学独立出来的一门学科,它与岩石学、地球化学、测井地质学和地震地层学、以及石油地质学和开发地质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储层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储集岩的成因(形成的条件—沉积环境)和它的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流体饱和度、油气比及油水界面),储层的形成、发展和演化,有效储层的形成和空间上的分布、形状和大小,控制储层特征的基本因素,以及解决储层中某些地质问题所要使用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地震和测井的方法。

2.储层研究的本质储层研究的本质就是通过精细的地质认识探寻合乎客观实际的统计方法,从而在杂乱无序的数据中寻找某种规律,并利用各种数学方法表述储渗体的时空分布规律。

3.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作用石油聚集在储层中,油气勘探的目的层就是储层。

因此储层地质学的研究在整个油气勘探开发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从第一口成功的探井到三次采油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有很多由于对储层地质学的重视不够而造成重大损失的实例。

石油地质工作者和开发工程师若不注意储层地质资料,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相反,深入研究储层,将为油气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发展前景一些国家和地区上世纪50年代以前发现的老油田,由于勘探阶段对油气储层研究不够,遗留下许多储层地质方面的重大问题尚未解决;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现代沉积研究风起云涌,这些研究成果把沉积岩石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碳酸盐岩的“结构—成因”分类,以及这些分类的成因解释,把砂岩和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的沉积学方面的认识加深了,从而提高了对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水平。

实践表明,有些沉积岩体在岩性变化不大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却有很大差别,这使得我们在研究储层沉积学的同时还必须研究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它们对储层孔隙性和渗透率的影响。

储集层中岩石的孔隙性概述

储集层中岩石的孔隙性概述

1781 储层岩石孔隙和类型组成岩石的颗粒彼此之间没有被胶结物或固态物质填充的地方称为空隙,所有的岩石都有一定的空隙,只是岩石不同,其空隙大小发育程度和形状各异而已,空隙的分类是根据几何尺寸亦或现状,大体可以划分为孔隙(常指砂岩)、裂缝与空洞(常指碳酸盐岩)等,由于空隙的存在较普遍,所以常将空隙统称为孔隙[1]。

岩石中的孔隙作为石油在其中存储和流动的载体,所以孔隙形状、大小、连通状况及发育程度会直接影响石油的存储数量和运移能力。

目前石油行业标准针对孔隙进行分类,该标准的划分原则是:根据储集层的岩石类型划分为碎屑岩孔隙、非常规储集岩孔隙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

1.1 碎屑岩孔隙类型粒间孔是指碎屑岩中的颗粒之间的孔隙,按照碎屑岩中填充杂质和胶结物的数量可进一步划分为原生、剩余和溶蚀粒间孔。

(1)原生粒间孔是指孔隙中存有微量填充物或者不存在填充物,孔隙的形态与分布均匀,大致能反应沉积时期的粒间孔隙的原始状态。

(2)剩余粒间孔只是由于碎屑颗粒被压实发生形变和粒间孔隙中存在填充物而使孔隙变小。

(3)溶蚀粒间孔是指岩石颗粒被溶蚀作用侵蚀而形成的。

其包括长条形溶蚀粒间孔、港湾形溶蚀粒间孔和大溶孔等。

粒内孔属于碎屑岩颗粒自身内部孔隙,这种孔隙类型比较少,大多属于不连通或者孤立的,所以对油气的聚集作用微弱。

填隙物内孔分布较普遍,在碎屑岩储层中都会存在,但是含量不同,这种内孔大都属于小孔隙,由于晶粒大小的不同,其所包括的孔隙又有相对的大小分别。

1.2 碳酸盐岩孔隙类型该孔隙类型常根据孔隙的成因或者结构特征等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

(1)孔隙主要可以分为粒间孔、生物孔、晶间孔、溶孔和鸟眼孔等。

(2)裂缝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裂缝和非构造裂缝两种。

①构造裂缝是由于构造应力大于岩石的弹性限度,从而岩石发生裂变而形成的一种裂缝形式,该裂缝主要特点是边缘处平直,方向性较明显、延伸较远、易成组的出现。

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裂缝相互交织,形成了碳酸盐岩储层的重要存储空间与油气的运移通道,该裂缝常发育在特定的岩层之中,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岩石的岩性紧密相关,岩性脆就易形成裂缝,所以构造裂缝常在白云岩中最为发育,石灰岩次之,泥灰岩最差。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首先,孔隙度是指岩石储层中空隙的相对含量,是描述岩石储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碳酸盐岩的孔隙度通常较低,主要由于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形成了特殊的溶蚀空隙和颗粒溶解孔洞,这些空隙尺寸较小,分布较为均匀。

因此,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与其岩石中的岩石组分、岩石组构、溶蚀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度与矿物组成和溶孔结构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矿物组成中含有较多的溶解性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其碳酸盐矿物晶体结构容易被酸侵蚀,形成溶蚀空隙,从而提高了储层孔隙度。

此外,岩石组构也会对孔隙度造成影响,碳酸盐岩储层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孔隙,如溶蚀孔隙、晶间孔隙、溶蚀裂缝等,这些孔隙大小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储层的孔隙度。

其次,渗透率是指岩石储层中液体或气体通过岩石孔隙的能力,是评价岩石透水性和可渗性的重要参数。

碳酸盐岩的渗透率通常较低,主要由于碳酸盐岩的颗粒间隙较小,连接不畅,导致流体在岩石内的运动受到阻碍。

碳酸盐岩的渗透率与岩石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孔隙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孔隙度是决定渗透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孔隙度越大,岩石内的液体或气体流动越容易,渗透率越高。

此外,孔隙连通性也是影响渗透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孔隙连通性差,流体在岩石内的运动受到限制,渗透率较低。

另外,孔隙分布的均匀性也会对渗透率产生影响,孔隙分布越均匀,渗透率越高。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的研究对于评价油气藏的储集性能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储层孔隙度越大,渗透率越高。

这是因为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孔隙度增大,岩石中的孔隙连通性增强,流体的运动和渗透能力提高,从而使渗透率增大。

然而,碳酸盐岩储层中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还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储层孔隙结构、酸溶作用、压实作用等。

因此,通过综合分析储层的物性参数,才能更准确地评价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层质量和开发潜力。

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岩心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岩心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储层岩心核磁共振实验研究张凤生;隋秀英;段朝伟;邓浩阳;高树芳;李亚锋【摘要】中东地区X油田为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储层具有高孔隙度、低基质渗透率、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研究区13块岩心样品进行核磁共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核磁共振T2谱特征表现为单峰(单峰左偏和单峰右偏)和左锋占优的双峰3种类型,核磁共振孔隙度与常规氦气孔隙度较为一致,T2几何均值与储层渗透率呈正相关.分析13块岩样在不同离心力下的变化情况,250 psi*离心力为该区最佳离心力,通过标定得到该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碳酸盐岩岩样T2截止值为19.15 ms,远小于常规碳酸盐岩储层岩心T2截止值理论值(86 ms).对比分析洗油前后常规物性、核磁共振谱型差异,明确了X油田有利储层核磁共振T2谱特征.【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8(042)005【总页数】7页(P497-502,529)【关键词】岩石物理实验;碳酸盐岩储层;高孔隙度;低渗透率;核磁共振实验;T2谱;T2截止值;中东X油田【作者】张凤生;隋秀英;段朝伟;邓浩阳;高树芳;李亚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应用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21;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应用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21;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测井应用研究所 ,陕西西安 710021;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50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肃敦煌 736200;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肃敦煌 736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核磁共振岩心实验是一种分析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的实验技术,与压汞、气体吸附等方法相比,核磁共振技术具有快速、无损测量的优势[1-3]。

通过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可以揭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获取有效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流体体积等储层物性及产能评价参数[4-6]。

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

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

科苑・聚焦储层岩石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Ξ马新仿 张士诚 郎兆新(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 摘 要 储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

应用分形几何的原理,对低渗透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毛管压力和孔隙大小概率密度分布的分形几何模型。

并根据毛管压力曲线资料计算了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和孔径大小概率密度分布。

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研究孔隙结构不仅简单易行,而且精度很高。

关键词 储层岩石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毛管压力中图分类号 TE1321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4051(2003)09-0046-03FRACTAL RESEARCH ON PORE STRUCTURE IN RESERV OIR R OCKMa Xinfang Zhang Shicheng Lang Zhaoxin(Institute of Petroleum and G as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 Abstract:There is fractal property in reservoir rocks,the fractal dimension can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complexity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pore structure.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fractal geometry,the pore structure can be studied,and the fractal stochastic model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apillary pressure can be set up.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tructure and size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capillary pressure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more exact.K eyw ords:Reservoir rock,Pore structure,Fractal dimension,Capillary pressure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不仅对油气储量,而且对油气井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1〕。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性质比较

砂岩与碳酸盐岩储集性质比较
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砂岩储集层比较
碳酸盐岩储集层与砂岩储集层相比,前者储集空间类型多,影响因素多,次生变化大,致使碳酸盐岩储集层比砂岩储集层具有更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非均质性等特点。现将这两类储集层的主要特征对比如下表:
岩石类型特征
砂岩
碳酸盐岩
沉积物中的原始孔隙度
一般为25-40%
一般为40%-70%
成岩后的孔隙度
一般为原始孔隙度的一半或一半以上,储层普遍为15-30%
一般只有原始孔隙度很小一部分或接近于零,储层中通常为5-15%
原始孔隙类型
几乎全为粒间孔隙
粒间孔隙较多,但其他孔隙类型也很重要
最终孔隙类型
虽受成岩后生变化影响,但几乎仍为粒间孔隙
由于经受沉积后的各种改造,溶洞、裂缝发育,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
与颗粒直径、分选好坏等有密切关系
与颗粒直径和分选好坏关系较少,受次生作用影响大
孔隙形状
主要取决于颗粒形态、胶结情况和溶蚀程度的大小
变化极大
孔隙大小、形状和分布的一致性
在均匀的砂岩体内,一般有好的一致性
即使在单一类型的岩体内,变化也很大
成岩作用的影响
由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孔隙有所减小,但溶蚀作用也会扩大孔隙
影响很大,能够形成、消失甚至完全改变原有孔隙
从表中不难看出,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以下特点:
1.孔隙大小、形状变化极大,从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组构要素直至完全无关。组构要素是指岩石中原生和次生的实体组分(如原生沉积颗粒和次生矿物晶体),也包括结构和较小的构造。
2.孔隙成因复杂,次生孔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沉积物的收缩和膨胀作用,岩石的破裂作用,沉积颗粒的选择性溶解和非选择性溶解、生物钻孔或有机质的分解等作用,皆可在碳酸盐岩中形成各种孔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NG o - a HE u - u n ,W A h nj n ONG Xi e HA D uj n ,C u N C ny a2 NG S a - a g ,S i n -
Z ANG a - o g , W ANG n - a g , M A i o g H Xio h n Yo g g n Ku- n y
碳 酸 盐 岩 储 层 小 岩 样 与 全 直 径 岩 心 分 析 孔 隙 度 关 系研 究
张豆娟 ,陈存元。 ,王善江 ,宋新娥 ,张晓红 ,王永 刚 ,马魁 勇
( . 利油 田有限公 司地质科学研 究院 ,山东 东 营 2 7 1 ;2 胜利油 田地质录井公 司,山东 东营 2 7 0 ) 1胜 505 . 50 0
同抽 样 的 源 程 序 。
关键词 :碳 酸盐岩储层 ;小岩样 ; 直径岩心 ; 全 岩心分析孔 隙度 ;随机抽样 ;二次校正
中图 分 类 号 :P 8 .4 5825 文献 标 识 码 :A
S u y o Re a i n Be we n C eAna y i t d n l to t e or l ssPor ste fS a lS m pls a o iis o m l a e nd Tha fW h l a e e a pls i r o a eR e e v is to o e Di m tr S m e n Ca b n t s r o r
( . oo ia in icRe er h I siu eo he giOi il m ie omp n 1 Ge lgc l e tf s a c n tt t fS n l l edLi td C Sc i f a y,Don yn g ig,S a d n 5 01 h n o g 2 7 5,Ch n ia 2 S c n a ho o lgC m p n fSh n i lil . e o d Brnc fGe o o a y o e glOi ed,Do g ig,S n o g 2 7 0 f n yn ha d n 5t Th o e r c v r n f r to s wih e c le ty g o n o e O r c u e i l y sr c : e c r e o e y i o ma i n t x el n l r wi g p r r fa t r s a wa s m u h l s h n t a t o r y g o n n . L g i g d t a i r t d wi h o e a a y i o c e s t a h t wi p o l r wi g o e h o g n aa c l a e t t ec r n lssp — b h r ste e i e r m u h a b o ma o u a i n mi h ea tt e u ti e sm it e e v i o iis d r d f o s c n a n r l p l to g tb p o r s l n a p s i s i r s r o r v p c e a u to . Ba e n d t f c r n l ss p r st s f o 9 p e e f wh l im e e a p e v la in s d o a a o o e a a y i o o ii r m 2 ic s o o e d a t r s m l s e 1 a d d t fc r e p n i g s l s m p e ,wih 1 i s o a d m a p i g it g r l t n b — n a a o o r s o d n ma l a l s t 0 tme f r n o s m l ,fti e a i e n n o t e o e a a y i o o i fs a ls m p e a d t a fwh l im e e a p e i a b n t e — we n c r n l ss p r st o m l a l n h to o e d a t rs m l c r o a e r s y n e v i e i e .I s a e a e t e d i h t c r n l s sp r st fs l s mp e i e s t a h t r o r i d rv d t v r g r n s t a o e a a y i o o iy o ma l a l s ls h n t a s o o e d a e e a p ewh n p r st e s t a . ,n v r h l s ,c r n l s s p r st f fwh l im t rs m l e o o iy i l s h n 1 s 70 / 0 e e t e e s o e a a y i o o iy o s l s mp e i r a e h n t a f ma l a l s g e t r t a h t o e d a t r s mp e wh n p r st o e t a .Th o wh l i me e a l e o o iy i m r h n 1 s 7 e s c n a y c r e t n o a i r tn o g n a a wi ma l c r a p e r a c l t d, t e e o d r o r c i s f r c l a i g l g i g d t t s l o e s m l s a e c l u a e o b h h q a t a i e c r e t n f r u a a d c a t s we la o r e p o r m n Ex e u r u i e f r t e u n i t o r c i o m l n h r ,a l s s u c r g a i c ls b o tn o h t v o r n o s m p i g a e p e e t d a d m a l r r s n e . n Ke o d : c r o a e r s r o r ma l c r a p e y w rs a b n t e e v i ,s l o e s m l ,wh l ime e o e s m p e c r n l ss oe da t rc r a l , o e a ay i p r st ,r n o s m p i g,s c n a y c r e t n o o iy a d m a l n e o d r o r ci o
维普资讯
第 3卷 1
第4 期




Vo. 1 No 4 13 .
Au 0 7 g 2 0
20 年 8 07 月 文 章 编 号 :0 41 3 (0 70 —3 70 1 0 —3 8 2 0 ) 40 0 —4
W _ 上 EI L0GGI NG TECH N0L0GY
摘要:研究 了碳酸盐岩储层小岩样岩心分析孔 隙度 与全直径岩心分析孔隙度关 系 , 用 2 9块全直径 岩心与大 量 选 1
小岩样岩心做 了孔 隙度数据分析 , 利用 随机抽样数据拟合公式计算 出由小 岩样岩心分析孔 隙度刻度测 井解释后所
需二次校正量 , 得出在低孔隙度段 ( - 1 %)J 0 7 / 岩样岩心 分析孔 隙度小 于全直径岩心分 析孔 隙度 , x 但是 在孔隙度 大 于 1 %以后小岩样岩心分析孔隙度大 于全直径岩 心分 析孔隙度 , 7 并给 出 了定量校 正公式及 图版 , 以及随机 互不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