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表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和通信需求的增加,电线电缆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电线电缆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规划和操作。
1. 单位长度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的用量通常以单位长度计算,比如米或英尺。
计算公式如下: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长度单位长度用量是指每米或每英尺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它取决于具体的项目要求和电线电缆的规格。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来确定单位长度用量。
2. 总用量计算公式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整个项目所需的电线电缆总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 单位长度× 数量其中,单位长度用量和单位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前面相同,而数量则是指需要安装的电线电缆的数量。
3. 多段线路用量计算公式在一些复杂的电线电缆布线情况下,可能需要计算多段线路的用量。
计算公式如下:总用量 = 单位长度用量1 × 长度1 + 单位长度用量2 × 长度2 + … + 单位长度用量n × 长度n其中,单位长度用量1、单位长度用量2、...、单位长度用量n分别是每段线路所需的电线电缆长度,而长度1、长度2、...、长度n则是每段线路的长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公式,可以准确计算所需的电线电缆用量,避免浪费和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电线电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以综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和决策。
希望这些公式能够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计算公式⼤全⼀、电线电缆材料⽤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换算的计算⽅法:截⾯积*=kg/km如120平⽅毫⽶计算:120*=km1、导体⽤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重 N=条数 K1=铜线绞⼊率 K2=芯线绞⼊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重 K2=芯线绞⼊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重4、包带⽤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重 Z=绞⼊率6、编织⽤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重⽐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重;L为电缆长度;λ绞⼊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泛的优异⽽稳定的使⽤性能。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塑料和导体塑料电现电缆要适应各种不同需要,就应具有广泛的优异而稳定的使用性能。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矽膠:0.88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氯丁橡胶CR:1.23~1.25乙丙橡胶EPR:0.87氯化聚乙烯CPE:1.4~1.6電線用膠電量計算公式(KG/KM)1、單支線押外被:(D2-d2)×0.7854×1.5*D=完成外徑d=銅線絞合外徑π/4=0.8754 膠的比重=1.5二、電子線押外被:(D2-d2×0.877)×0.8754×1.5*D=完成外徑厚度d=銅線絞合外徑三、電源線外押外被:(D2-d2)×0.7854×2×1.5×1.045*D=完成外徑厚度d=銅線絞合外徑四、單子雙膠押外被:(D2-d2)×0.7854×1.5×芯線數*D=完成外徑d=芯線外徑五:雙支雙膠押外被[(W-T)×T+(T²×0.7854)-(D²×0.7854×芯線數)]×1.4 *D=芯線外徑W=完成外徑寬度T=完成外徑厚度六.多芯絞線押外被:(D2-d2)×0.7854×1.5*D完成外徑d=芯線絞合外徑(此公式為芯線包織.填充用)七.多芯絞線押外被:(D²-nd²)×0.7854×1.5*D=完成外徑d=芯線外徑n=芯線條數八.多芯平行電纜押外被:[(W-T)×T+(T^2×0.7854)-d^2×0.7854×n]×1.55*W=完成外徑寬度T=完成外徑厚度d=芯線外徑n=芯線條數每一千米銅用量計算公式(Kg/Km):d×d×0.7854×8.89×n×1.02d=導體直徑n=導體股數8.89=銅比重 1.02=燃入率絞合外徑公式:n×1.155×d d=導體直徑n=條數導體截面積:mm=d²×0.7854×n d=導體直徑n=條數導體截面積:cm=(d²×39.37)×n d=導體直徑n=條數1mm=39.37mil導體直徑mm: d=cm²÷(39.37)÷n cm=導體截面積n=條數單線絕緣體截面積:mm=(OD²-D²)×0.7854 inch=(OD²-d²)×0.7854÷645.16D=完成外徑d=絞合外徑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一、成缆填充材料:1.填充电缆麻、纸绳、塑料绳、纱等材料的重量计算:(1) W=g*N*K (kg/km)其中:g—每根填充材料重量 kg/km N—填充材料根数K—成缆系数(2)成缆线芯截面相同时,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W=[π/4(D2-nd2)-S3]*r*K (kg/km)(3)成缆线芯截在不同时,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W=[π/4(D2-n1d12-n2d22)-S3]*r*K (kg/km)其中:d、d1、d2—绝缘线芯直径 mm n、n1、n2—绝缘线芯根数 r—填充材料比重 g/cm3 K—成缆系数2.填充圆形填芯;(1)填充在边隙时 W=Q*r*N*K (kg/km)其中:Q—填充材料截面mm2 N—填充材料根数r—填充材料比重克/厘米3 K—成缆系数(2)填充在中习时 W=Q*r (kg/km) Q、r同上二、外护层材料重量的计算:1.对于裸带铠装,裸钠丝铠装及塑料护层的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请参照前面的计算。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外径计算简便实用算法: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二小瓦形、四大一小瓦形:D=2.1547*h瓦高+d小电缆常用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
导体用量:(Kg/Km)=d A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二条数K1 =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 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 )=(DA2 - dA2 )*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 D1A2 - DA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 DA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Kg/Km )= dA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Kg/Km )= dA2 * 0.7854 * T * N * G / cos 00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 LDPE-0.92 ; HDPE-0.96 ; PEF (发泡)-0.65; FRPE-1.7 ;Teflon (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 PP 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 )重量二截面积址比重S我面积(mm2)1.铜线W=9S W= 重量(kg)2.铝线W=3S d=线径(mm)3.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 )1.铜线W=6.98d2〜7d22.铝线W=2.12d2〜2d23.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二功率X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X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X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一、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 ;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 ,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 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 ;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线电缆材料计算公式大全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Teflon(FEP);;;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铜芯电线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平方数X丝的根数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线材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系数 K2=芯线绞入系数 C=绝缘芯线根数
0.12*0.12*64*0.7854*8.89*1.15*20=148KGS
备注:因半成品直径大小有异,计算有所偏差,特殊产品可采用称重方式
三、缠绕铜用量计算公式:
铜直径2*铜支数*0.7854*比重(8.89)*1.02(缠绕捻入率)*长度(KM单位)=KGS
例如:
10/0.12BC*1.0PVC+28/0.12BC
2*编织铜直径2*编织铜支数*1.15(编织捻入率)*0.7854*1.45
(PVC比重)*长度(KM单位)
例如:
21/0.18TS
20000M用量
0.18*0.18*21*0.7854*8.89*20=95.014KGS
二、编织铜用量计算公式
铜直径2*铜支数*0.7854*比重(8.89)*1.15(编织捻入率)*长度(KM单位)=KGS
例如:
64/0.12TC#编织 20000M编织铜用量
20000M
(2.8*2.8-0.18*0.18*34)*0.7854*1.45*20=153.48KGS
二、多芯线外被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直径2-芯线直径2*芯线支数)*0.7854*1.45(PVC比重)*长度(KM单位)
例如:
16/0.2BC*2.1PVC*3C*5.5
20000M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电线电缆用量计算公式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PEF(发泡);FRPE-1.7;Teflon(FEP)2.2;;;棉布带;PP绳;棉纱线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
兴飞达电线有限公司内部资料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公式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²×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三 计算方法3.1 导体3.1.1 中压及架空电缆用导体W=S×ρ×N×λ式中:W—导体单位长度定额用量(kg/km);S—导体的标称截面(mm2);ρ—导体材料的密度(g/cm3);N—导体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1.2 低压电缆用成型紧压导体和圆形导体W=×ρ×N×λ式中:W—导体单位长度定额用量(kg/km);S—导体的工艺要求截面(mm2)(见表1);ρ—导体材料的密度(g/cm3);N—导体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2 云母带、半导电尼龙布带耐火层W =(D0+nδ) ×nδ×π×ρ/(1-K)×N×λ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云母带的定额用量(kg/km);D0—绕包云母带前导体外径(mm);δ—云母带的标称厚度(mm)ρ—云母带的密度(g/cm2);n—绕包层数;K—云母带搭盖率;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3 绝缘W=(D0+δ)×δ×π×ρ×λ×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绝缘定额用量(kg/km);D0—挤包绝缘前导体的外径(mm);δ—绝缘层的标称厚度(mm)ρ—绝缘材料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4 导体(绝缘)屏蔽W=(D0+δ)×δ×π×ρ×λ×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导体(绝缘)定额用量(kg/km); D0—挤包导体(绝缘)屏蔽前外径(mm);δ—导体(绝缘)屏蔽的标称厚度(mm)ρ—绝缘材料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3.5 金属屏蔽3.5.1 中压电缆铜带屏蔽W =(D0+δ) ×δ×π×ρ/(1-K) ×N×λ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铜带前外径(mm);δ—铜带的标称厚度(mm)ρ—铜带的密度(g/cm2);N—绝缘线芯的芯数;λ—成缆绞入系数;K—铜带搭盖率;3.5.2 低压电缆统包金属屏蔽W =(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铜带前外径(mm);δ—铜带的标称厚度(mm);ρ—铜带的密度(g/cm2);n—铜带绕包层数;K—铜带搭盖率;3.5.3 铜丝编织屏蔽W=×d×(D0+2d) ×p×k×ρ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铜丝的定额用量(kg/km); D0—铜丝编织前外径(mm);d—铜丝的标称外径(mm)ρ—铜丝的密度(g/cm2);p—编织覆盖率;k—编织的交叉系数;3.6 填充W=W单×n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填充的定额用量(kg/km); W单—单根填充绳重量(kg/km);n—填充绳使用根数;3.7 包带(不包括无纺布)W=(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包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前外径(mm);δ—绕包带的标称厚度(mm)ρ—绕包带的密度(g/cm2);n—绕包带层数;K—绕包带的搭盖率3.8 无纺布W=(D0+δ) ×π×m ×(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包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绕包前外径(mm);δ—绕包带的标称厚度(mm)m-无纺布单位面积重量(g/m2)K—绕包带的搭盖率3.9 铠装3.9.1 钢带铠装W=(D0+nδ) ×nδ×π×ρ/(1+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钢带的定额用量(kg/km); D0—铠装前外径(mm);δ—钢带的标称厚度(mm)ρ—钢带的密度(g/cm2);n—钢带绕包带层数;K—钢带绕包的间隙率;3.9.2 钢丝铠装W=19.25×(D0+d-1)×d×k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钢丝的定额用量(kg/km); D0—钢丝铠装前外径(mm);d—钢丝的标称外径(mm)k—钢丝绞入率;3.10 护套及隔离套W=(D0+δ+Δ)×(δ+Δ) ×π×ρ式中:W—单位长度成品护套定额用量(kg/km); D0—挤包护套前导体的外径(mm);δ—护套层的标称厚度(mm)ρ—护套材料的密度(g/cm2);Δ—厚度增加值(mm);。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Z=绞入率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外径计算简便实用算法:三大一小圆形:D=(3*d大+d小)*0.61四大一小圆形:D=(4*d大+d小)*0.54三大二小瓦形、四大一小瓦形:D=2.1547*h瓦高+d小电缆常用计算公式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来源:输配电设备网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
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
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有关电缆线径、截面积、重量估算公式一、估算铜、铁、铝线的重量(kg/km)重量=截面积×比重S=截面积(mm2)1. 铜线W=9S W=重量(kg)2. 铝线W=3S d=线径(mm)3. 铁丝W=8S实际铜的比重8.9g/cm3、铝的比重2.7g/cm3、铁的比重7.8g/cm3二、按线径估算重量(kg/km)1. 铜线W=6.98d2≈7d22. 铝线W=2.12d2≈2d23. 铁丝W=6.12d2≈6d2三、估算线径和截面积S=0.785d2怎样选取导体截面首先计算负荷距(架空线)负荷距=功率×长度=PL P=功率(kw)L=长度(km)例:xx车间与配电房变压器相距200m,动力负荷200kw,问需要铜芯线多大平方?如改成铝芯线,需要多大平方?先计算负荷距=200×0.2=40kw/km因为根据“铜线:每千瓦公里用2.5mm2,铝线:每千瓦公里用4mm2”铜线40×2.5=100mm2 实际选用120mm2。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1.导体用量的计算公式:
导体用量是指电缆中导体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导体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导体用量=导体长度×导体截面积
2.绝缘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绝缘材料用量是指电缆中绝缘材料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绝缘材料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绝缘材料用量=绝缘材料长度×绝缘材料截面积
3.护套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护套材料用量是指电缆外护套材料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护套材料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护套材料用量=护套材料长度×护套材料截面积
4.绕包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
绕包材料用量是指电缆中绕包材料的长度、直径或截面积等。
绕包材料用量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绕包材料用量=绕包材料长度×绕包材料截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电缆的具体结构、工作电压、传输距离、环境条件等因素。
因此,在具体设计电缆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计算。
此外,电缆的额定电流、功率、电压降等参数也需要根据特定应用场景进行计算,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精确的电缆计算需要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以确保电缆的正常工作和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电线电缆材料用量的计算公式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具体的电缆结构和使用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3。
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4。
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5。
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6。
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均为假比重)物理发泡线生产常见问题解决一、表面粗糙、破裂原因分析:1.材料熔体流动速率较小(LDPE≤0.5g/10min,HDPE 0.2~1.0g/min),开机速度较快易引起熔体破裂。
2.LDPE与HDPE相混合,熔体流动速率不均匀,从而产生不均匀的内应力,出模口时应力恢复引起熔体破裂。
3.温度过低,压力增大,剪切应力增加,开机速度超过塑料的临界剪切速率(LDPE一般为50~600 1/s)。
4.出模口压力太小或太大。
5.模套入口角太大,临界剪切速率变小。
6.氮气压力太大,进一步增大塑料挤出压力,剪切应力增加,临界剪切速率降低。
7.模套太小,导致内应力增大。
8.模芯、模套不光滑,高速时摩擦力较大,易于引起熔体破裂。
9.螺杆长径比太小,螺槽深度太浅。
10.加速太快,已引起熔体破裂。
解决方法:1.改用熔体流动速率较大的材料(不同的LDPE料,熔体流动速度可相差几倍)。
2.适当增大HDPE的混合量,HDPE的熔体流动速率较大,但此方法易使线芯抗拉性能减弱,易折断,一般不适于实芯挤出;如HDPE混合量太大,螺杆内部压力较低,氮气进气量增大且进气不稳定,易造成发泡度过大而扁线、表面发毛或外径不稳定。
3.提高熔体温度。
4.调节模芯与模套间距模套间距:L=1.5~2.5D(D 模套孔径)。
L偏小时压力较小,L偏大时压力较大。
压力调节以观察到出模口芯线刚好离模发泡时为准(出模口时较透明),压力较小时模内发泡表面易粗糙,压力较大易发生扁线及机身温度自动升高。
5.减小模套入口角,模芯斜度与模套壁应一致,尽量保持塑料层流。
6.适当降低氮气压力。
一般较小外径芯线氮气压力可减小,较大时适当增大,并非所有线都采用同一压力。
7.适当放大模套,减小出模口前内应力。
8.用砂纸砂光模芯、模套壁,提高挤出的临界剪切速率。
9.增大螺杆长径比,加深螺槽深度。
10. 适当降低开机速度,螺杆内的料排完后再慢慢加速。
(熔体表面张力有一个临界范围,如超过临界上限值,要恢复到不破裂时需降低速度到临界下限值以下,因此临界剪切速率为表面张力的下限值时的速率。
如果从临界表面张力下限值上升,需达到上限值时才会引起熔体破裂,因此只要在达到一定的开机速度,其表面由应力而产生的破坏力比其临界表面张力小都不会发生熔体破裂。
)二、线径大小不一原因分析:1.塑料在滤板处旋转挤出时,带动杂质旋转,因此杂质堵住滤网的目数在随机变化,导致塑料流量大小变化。
2.氮气压力太大,挤出时充入的氮气不均匀,发泡度变化。
3.ONLINE测控公差设置太小,导致牵引电机速度变化较快,变化过程中产生惯性导致速度不稳。
4.牵引电机反馈动作延迟。
5.主电机转速不稳,塑料挤出时流量变化。
6.模套太小,挤出发泡时的变化量与压力的关系较大。
7.放线张力不均匀,导致线速度变化。
8.温度调节不当,氮气与塑料混合不均匀。
解决方法:1.经常更换滤网,增加滤网层数。
2.适当减小氮气压力。
3.适当增大ONLINE的测控公差设置。
4.调节变频器参数。
5.适当增大模套。
6.调节放线张力。
7.调节加热温度。
(如下图例所示)φ80机为七段加热区,第3、4区之间为进气孔,氮气冲入时,将向压力较低(即温度较高的区域)的区域流动,φ80机螺杆较短,可能氮气与熔体未充分混合就挤出,从而引起外径大小不均匀,因此需降低第三区温度,升高第四区温度,使氮气回渗混合后再挤出,即从操作上增大混合段长度,让氮气与塑料能充分混合,从而均匀发泡,使外径相对稳定。
<IMG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src="/Upload/20066231173557.jpg" width=467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 idth-333" border=0>10. 适当降低开机速度,螺杆内的料排完后再慢慢加速。
(熔体表面张力有一个临界范围,如超过临界上限值,要恢复到不破裂时需降低速度到临界下限值以下,因此临界剪切速率为表面张力的下限值时的速率。
如果从临界表面张力下限值上升,需达到上限值时才会引起熔体破裂,因此只要在达到一定的开机速度,其表面由应力而产生的破坏力比其临界表面张力小都不会发生熔体破裂。
)三、如确认氮气进气气路畅通,氮气气量充足后,氮气进气仍较困难原因分析:料铜内压力太大,与氮气压力基本相当,氮气无法进入料筒。
解决方法:1、清除滤网上的杂质,使塑料畅通挤出。
2、检查模套是否太小,或模芯、模套间距是否太小,从而增大了螺杆压力。
3、适当升高进气孔旁进料端加热器温度(升高20~30度为宜)。
四、氮气进气孔堵塞原因分析:料筒内压力较大时释放氮气,气管内压力大大降低,如进气阀的逆向阻碍不良,塑料易回渗至气管内,从而堵塞气体进入。
解决方法:1、更换氮气时,让料筒内残留气体冲出,料筒内压力降低后方可更换。
2、停机或发泡度超大时,不允许释放氮气,以防熔体回渗。
五、芯线扁线原因分析:1、模套太小,塑料出模时发泡膨胀的应力过大且不均匀,导致扁线。
2、温度偏高,定型速度较慢发生自变形。
3、氮气量太大,发泡度过高。
解决方法:a、适当增大模套。
b、降低温度。
c、适当减小氮气。
※:发泡芯线配模发泡芯线模芯: D=d+k(k=0.15~0.30)D—模芯孔径d—导体外径 k—模芯放大值。
单支导体放大值较小,多支导体放大值较大发泡模套计算方法:Dx=[(1-F)*(D2-d2)+d2]1/2*kDx—模套尺寸 mm F—发泡度 D—芯线外径 mmd—导体外径(或内芯外径)mm k—系数 0.95~1.0模芯、模套间距 L=1.5~2.5D L —间距 D—模套孔径工艺配模配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挤塑的质量和产量,故配模是重要操作技能之一。
由于塑料熔体离模后的变化,使得挤出线径并不等于模套的孔径,一方面由于牵引、冷却使制品挤包层截面收缩,外径减少;另一方面又由于离模后压力降至零,塑料弹性回复而胀大,离模后塑料层的形状尺寸的变化与物料性质、挤出温度及模具尺寸和挤出压力有关。
模具的具体尺寸是由制品的规格和挤塑工艺参数决定的,选配好适当的模具,是生产高质量、低消耗产品的关键。
1. 模具的选配依据挤压式模具选配主要是依线芯选配模芯,依成品(挤包后)的外径选配模套,并根据塑料工艺特性,决定模芯和模套角度及角度差、定径区(即承线径)长度等模具的结构尺寸,使之配合得当、挤管式模具配模的依据主要是挤出速俩的拉伸比,所谓拉伸比就是塑料在模口处的圆环面积与包覆与电线电缆上的圆环面积之比,即模芯模套所形成的间隙截面积与制品标称厚度截面积之比值,拉伸比:K=(D 1-D0 )/(d 1-d 0)其中 D 1――为模套孔径(mm);D 0――为模芯出口处外径(mm);d 1――为挤包后制品外径(mm)d 0――为挤包前制品直径(mm)。
不同塑料的拉伸比K也不一样,如聚氯乙稀K=1.2~1.8、聚乙烯K=1.3~2.0,由此可确定模套孔径。
但此方法计算较为繁琐,一般多用经验公式配模。
2.模具的选配方法(1)测量半制品直径:对绝缘线芯,圆形导电线芯要测量直径,扇形或瓦形导电线芯要测量宽度;对护套缆芯,铠装电缆要测量缆芯的最大直径,对非铠装电缆要测量缆芯直径。
(2)检查修正模具:检查模芯、模套内外表面是否光滑、圆整,尤其是出线处(承线)有无裂纹、缺口、划痕、碰伤、凹凸等现象。
特别是模套的定径区和挤管式模芯的管状长嘴要圆整光滑,发现粗糙时可以用细纱布圆周式摩擦,直到光滑为止。
(3)选配模具时,铠装电缆模具要大些,因为这里有钢带接头存在,模具太小,易造成模芯刮钢带,电缆会挤裂挤坏。
绝缘线芯选配的模具不易过大,要适可而止,即导电线芯穿过时,不要过松或过紧(4)选配模具要以工艺规定的标称厚度为准,模芯选配要按线芯或缆芯的最大直径加放大值;模套按模芯直径加塑料层标称厚度加放大值3.配模的理论公式(1)模芯 D =d+e(2)模套 D =D +2δ+2△+e 式中:D ――模芯出线口内径(mm);D ――模套出线口内径(mm);d ――生产前半制品最大直径(mm);δ――模芯嘴壁厚(mm);△――工艺规定的产品塑料层厚度(mm3)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芯e 的放大值、铠装电缆为2~6mm,非铠装为2~4mm;4)生产外护套电缆用模套e 的放大值为2~5mm4.举例说明模具的选配1)生产绝缘线芯3×185mm 的实心铝导体扇形电缆,其扇形(标称)宽度为21.97mm(其最大宽度允许值22.07mm),绝缘层标称厚度为2.0mm。
(其最小厚度允许值为2.0×90%-0.1=1.7mm,模芯嘴壁厚为1.0mm,选用模具。
模芯D =d+e =21.97+1.5=23.47(mm)考虑到实体扇形及最大宽度,选取D =24mm。
模套孔径D =D +2δ+2△+e =24+2×1+2×2+3=33(mm)2)生产电缆外护套,其型号为VLV,规格为1×240mm ,电压为0.6/1kV选用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