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2)

合集下载

如何防止食物变质避免将食物放置在潮湿环境中尽快食用

如何防止食物变质避免将食物放置在潮湿环境中尽快食用

如何防止食物变质避免将食物放置在潮湿环境中尽快食用食物的变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问题,而避免将食物放置在潮湿环境中并尽快食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下面将向您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物变质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您更好地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安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食物变质的原因。

当食物暴露在潮湿环境下,微生物如细菌、霉菌和酵母等会迅速滋生,并通过分解和腐败食物而引起变质。

此外,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光照也可以加速食物的变质。

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是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1.保持食物干燥:将食物存放在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潮湿空气与食物接触。

确保容器内部干燥,可以考虑在其中放置一些干燥剂,如硅胶或食盐,来吸收潮湿。

2.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使用透明、不透气的容器,它们有助于减少氧气和湿气的进入,并延缓食物的变质。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因为它们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影响食物的质量和口感。

3.正确储存食物: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

一般而言,蔬菜和水果应放在冰箱的蔬果生鲜柜中,肉类和海鲜应放在冷冻室。

另外,一些食物还需要分开储存,以防止交叉污染。

4.尽快食用:尽量在购买食物的24至48小时内食用,这样可以确保其新鲜度和口感。

如果需要保存更长时间,可以将食物分装成小份,并放在冷冻室中,逐次取出来食用,以减少食物的浪费。

5.定期检查食物:定期检查食物的新鲜程度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易变质和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如牛奶、肉类和海鲜等。

如果发现有异味、变色或发霉的迹象,应及时丢弃,以避免食用过期食物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避免将食物放置在潮湿环境中并尽快食用,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食物的变质和浪费。

选择适当的储存容器并确保食物干燥,恰当地储存食物,定期检查食物的新鲜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安全,享受健康的生活。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现代食品加工有三个主要目标:1.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性;2.提供高质量的产品;3.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微生物和化学因素可能引起的的腐败和变质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对加工食品而言,通常是以微生物为主.而所谓的食品质量如风味,颜色和质地等,同样与微生物引起的腐败、酶的作用和化学反应等密切相关。

因此,必须清楚了解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以便更好的控制他们,达到现代食品加工的目的。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食品易受到外来的和内在的因素作用而发生腐败变质。

外来的因素,主要指生物学因素,如空气和土壤中的微生物、虫害等;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食品自身的酶作用以及各种理化作用的影响。

1.1生物学因素1.1.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细菌、酵母菌和霉菌三大类。

(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点细菌:不管食品是否经过加工处理,在绝大多数场合,其变质主要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细菌造成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是由于细菌活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的结果。

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在无空气(氧)的状态下发生,通常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引起食物中毒。

产芽孢细菌非常耐热,如肉毒杆菌在中性环境下,100摄氏度加热数小时有时还不能完全被杀死.耐热性细菌在土壤中存在较多,因此对于土壤中生长的莲藕、芋头、芦笋、竹笋等块根、块茎类原料,在加工时要特别注意。

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而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在PH值5.0左右的微酸性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

容易受酵母菌作用而变质的食品有蜂蜜、果酱、果冻、酱油、果酒等。

霉菌: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

由于霉菌的好气性,无氧的环境可抑制其侵害,在水分含量15%以下,可抑制其生长发育。

谈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措施

谈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措施

谈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措施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张林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们每天要食用一定的食物维持生命,人体是否健康关键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合理营养;二是食品安全。

营养是原料固有的,只要经过合理组配,加工得当即可,而食品安全性的控制比较难,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食品腐败变质,如鱼、肉的腐臭,水果蔬菜的腐烂、粮食的霉变等。

为了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可供食用期限,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规律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食品腐败变质,一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改变食品组成成分和感官性质的一系列变化。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可从食品本身,环境因素及微生物污染三个方面来考虑。

众所周知,动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由于食品本身所含有各种酶的作用,使得食品中不断进行生物化学反应。

如肉类的尸僵和自溶,粮食和蔬菜的呼吸等。

这些生物化学变化促使食品组织内的胶体结构被破坏或改变,同时食品中含有的一些不饱和脂肪酸、芳香物质、色素等不稳定物质,在阳光和空气中也极易氧化,食品组成上的这些理论特点,便是其腐败变质的内在原因。

环境因素也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一定的温度、湿度、阳光和空气都能促进食品发生各种重要变化。

细菌生长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这种反应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进行。

温度低能降低其新陈代谢,甚至可以破坏其原生质结构。

相反,高温可以是菌体蛋白质和酶变性而使其死亡。

经研究小于10℃或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著减弱,在0℃时几乎停止生长。

真菌仅限于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相对湿度过低时真菌生长缓慢,甚至停止。

粮食中水分含量在17%-18%时是霉菌繁殖和产量的良好条件。

大多数真菌是严格是需氧菌,必须有氧才能生长。

因此食品腐败变质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

在食品腐败变质的许多原因中,最普遍、最活跃的是微生物。

预防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预防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预防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食品腐败变质不仅会影响食品的味道和风味,还可能导致食品中毒等严重问题。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食品腐败变质就变得尤为重要。

1. 储存环境食品储存环境是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

要尽量减少食品接触空气和光线的时间,存储温度也需要在适宜范围内。

对于易腐食品,应该放置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同时,食品的包装袋或容器要干净卫生,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2. 防腐剂防腐剂能够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防腐剂有硫酸盐类、硝酸盐类、呋喃类、酚类等。

但是,防腐剂的使用也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一些经常食用的食品上使用防腐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3. 熟食处理对于肉类、蛋类等易腐食品,选择适当的烹调方式也是预防腐败变质的有效方法。

烹调可以杀死大部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同时,要注意适量烹调,过热过煮会破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4. 清洁卫生维持良好的清洁卫生环境也是预防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措施。

食品加工和储存场所应该经常清洁消毒,避免细菌污染。

在使用食品前,要彻底清洗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使其表面的细菌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清除。

5. 合理采购采购新鲜、优质的食品对于避免食品腐败变质也尤为重要。

在购买食品时,可以尽量选择当地新鲜的食材,并注意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综上所述,预防食品腐败变质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注意储存环境、防腐剂的使用、熟食处理、清洁卫生和合理采购等问题,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

超高温消毒法
• 用137.8℃
2秒 能杀灭大量的细菌,并且能使耐高温 的嗜热芽孢梭菌的芽胞也被杀灭,又不影响 食物质量。 • 多用于消毒牛奶. 牛奶在无搅拌情 况下,以薄膜状态与过热蒸气接触,或用高 压蒸汽吹入牛奶中消毒。 牛奶无异味,如 进行无菌包装,可冷藏存数月不变质。
一般煮沸法
• 如温度为100℃煮沸5分钟。 无芽孢
高温灭菌法
在高压蒸汽锅中用110~121℃的温 度,20分钟左右时间;(罐头)对食物 的营养成分有较大的破坏,维生素损失 较多,对食物的感官质量也有一定损害。 可使繁殖型和芽孢型细菌被杀死,可长 期保藏。
巴氏消毒(巴斯德消毒)法
• 低温长时间:
温度范围为62.8 ℃加热30分。多用于鲜 奶、pH4以下蔬菜、果汁罐头和啤酒、葡萄 酒等的杀菌; • 高温短时间: 温度71.7℃,时间15秒。 • 巴氏消毒是一种不完全灭菌的加热方法, 它只能杀死繁殖型(生长型)微生物,不能杀 死芽孢。 • 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的性质。
8)辐照
辐照食品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引起微生物 DNA、RNA、蛋白质、脂类等有机分子中化学键的断 裂,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DNA损伤,导致微生物死亡。
单位:戈瑞(Gy)——相当于被辐照物1 公斤吸收1焦耳的能量。 辐照剂量:
防腐 消毒 灭菌 <5 kGy以下 5-10 kGy 消除无芽孢致病菌; 10-50 kGy杀灭物料中一切微生物
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 食品保藏(Food Preservation) •
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可供食用的期限, 对食品进行的加工处理。 食品保藏原理 • 阻止或消除微生物的污染 •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 杀死微生物 • 通过一定的食品工艺保藏食品以达到防止食品 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改善食检出或残 存的菌数非常低,以至于在罐头生产和贮 存条件下菌数不会有明显变化。

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 教学日历

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 教学日历
2.罐头食品的杀菌
3.微生物的耐热性及其影响因素
4.罐头食品的传热
5.食品的加热杀菌及热力杀菌装置
6.食品在罐藏过程中的变化
7.罐头容器的腐蚀与变色
多媒体讲述
2
第十一周
第六章 食品干制保藏技术
第一节食品干制的基本过程
1.食品干制过程
2.食品干制过程中的湿热转移
3.影响湿热转移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食品干燥方法和设备
1.食品冷藏链的分类与组成
2.实现冷藏链的条件
3.食品冷藏运输设备要求
我国冷藏链的发展对策
第五章食品罐藏技术
第一节罐藏容器
第二节装罐和预封
1.罐头食品的一般工艺过程
2.装罐的工艺要求
3.装罐方法
第三节排气
1.排气目的
2.排气效果
3.排气方法
第四节密封
多媒体讲述
4
第十周
第五节罐头食品的杀菌和冷却
1.罐头食品的腐败和腐败菌
2.食品冻结曲线和冻结过程
3.结晶条件和结晶曲线
4.冰结晶最大生成带
5.食品冻结的冷耗量
6.食品的冻结方法与装置
第四节食品的冻藏
多媒体讲述
4
第八周
第五节食品的回热和解冻
1.食品的解冻曲线
2.食品解冻的方法
3.水蒸汽凝结解冻
4.接触解冻装置
5.微波解冻
6.影响解冻的因素
多媒体讲述
2
第九周
第六节食品的冷链流通
2013学年中国海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日历
单 位:(盖章)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姓名:__曾名湧刘尊英课程名称:《食品保藏原理与技术》,学时__48_,学分3。
周次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医学ppt
2
第一节 温度对食品变质腐败
的抑制作用
一、温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一)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1、微生物的耐热性
• 分类:嗜热菌、中温性菌、低温性菌、嗜冷菌 • 产芽孢菌比非芽孢菌耐热 • 芽孢具有较强的耐热性
医学ppt
3
2、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 微生物的种类 • 微生物的生理状态 • 培养温度 • 热处理温度和时间 • 初始活菌数 • 水分活度 • PH值 • 蛋白质 • 脂肪 • 盐类(取决于盐的种类和浓度) • 糖类(取决于糖的种类和浓度) • 其他因素(防腐剂、真空度等)
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 制—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无生机原理 •假死原理 •不完全生机原理 •完全生机原理
医学ppt
1
本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 温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 水分活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 PH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 电离辐射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 其他因素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医学ppt
4
3、耐热性的表示方法
◆加热时间与细菌芽孢致死率之关系
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图2-4 D值(指数递减时间)——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死 温度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90%所需要的加 热时间。 D值越大,表示细菌死亡速率越慢,细菌的耐热性就 越强。 TRT(热力指数递减时间)——在任何热力致死条件 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原有残存活菌数的1/10n时所需 要的加热时间。 TRT值本质上与D值相同 TRT=nD
低甚至不产生毒素
医学ppt
15
三、水分活度与酶的关系
• 必须控制水分活度在最低AW 以上酶才能起催化作用。 • 当水分活度在中等偏上范围内增大时,酶活性也逐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严格控制原料品质
对原料进行严格的品质检验,确 保原料无污染、农药残留物等有 害物质不超标。
加工工艺:加热处理、低温加工、高压处理
加热处理
通过高温处理,有效杀死 食品中的微生物,减少腐 败菌的繁殖,延长食品的 保质期。
低温加工
在低温条件下进行食品加 工,降低微生物的代谢活 动,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高压处理
湿度控制
湿度是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会加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加快 食品的腐败。因此,对于易受潮的食品,应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并使用防潮材料进行包 装。
避免阳光直射
阳光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会加速食品的氧化反应,从而导致食品变质。因此,食品应储存 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库存管理:先进先出,避免过期食品堆积
食品长时间储存而变质。
02
合理搭配
合理搭配各种食材,保证摄入营养的全面与均衡。同时,某些食材的搭
配可能会加速食品的腐败,消费者应注意避免不合理的食品搭配。
03
充分加热煮熟
充分加热煮熟能够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和寄生虫,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消费者在烹饪食品时,应确保食品充分加热煮熟,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THANKS
防潮防晒:运输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防潮和防晒。使用具有防潮、防晒功能的包装 材料,确保食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潮湿和阳光的影响。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腐败变质,确保食品的 安全和品质。
05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防腐措施
购买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
生产日期
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应首先查看食品的生产日期,确保 所购食品是新鲜生产的,避免购买过期或即将过期的产品 。
感谢观看

幼儿园食品安全如何防止食物变质与腐败

幼儿园食品安全如何防止食物变质与腐败

幼儿园食品安全如何防止食物变质与腐败食品安全对于幼儿园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幼儿园学生的饮食健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和发育。

为了确保幼儿园食品的安全性,预防食物变质和腐败,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选购新鲜食材首先,幼儿园在采购食材时应尽量选择新鲜、优质的食材。

定期与食材供应商建立联系,确保他们有合格的资质和证书。

同时,幼儿园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食材的相关检验证明,如新鲜度、卫生指数等。

二、储存环境与方式其次,储存食材的环境和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的食材储存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并保持适宜的温度。

食材的储存方式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冷藏和冷冻食品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三、合理的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环节,幼儿园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防止食物变质与腐败。

食品加工前,工作人员应确保自己的工作区域和工具的整洁。

同时,食材的加工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长或过短时间造成食材变质。

切菜时,应注意卫生和防止交叉污染。

四、营养午餐的分发在幼儿园的午餐分发过程中,为防止食物变质和腐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分发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食物安全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流程。

其次,分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食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保持其温度适宜。

此外,幼儿园可以进行食物残渣的检查,确保食物没有变质或受污染。

五、定期食品检验为了确保食物安全,幼儿园应定期进行食品检验。

可以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检查食物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或细菌。

同时,幼儿园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档案,记录食材的采购信息、检验结果和使用情况。

六、食品安全教育除了以上措施外,幼儿园还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教育。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让教职工充分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预防措施。

同时,也要加强对幼儿的食品安全教育,让他们形成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园食品安全需要从采购、储存、加工、分发到检验等各个环节严格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园的食品安全,预防食物变质和腐败,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

食品防腐的原理

食品防腐的原理

食品防腐的原理食品防腐是指在食品加工、运输、贮存和销售过程中,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使用寿命,防止食品变质、腐败和污染的过程。

食品防腐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抑制微生物生长:食品变质和腐败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细菌、霉菌和酵母等。

食品防腐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通过抑制和杀灭这些微生物来延缓食品的腐败。

常见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包括调节环境条件、使用物理方法和添加防腐剂。

调节环境条件如控制温度和湿度、调节酸碱度等,可以阻止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物理方法如高温加热、低温冷冻、辐照、高压等,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而添加防腐剂如食用盐、糖、酸、酒精、酱油等,能够改变食品的环境条件,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 阻断氧氧化反应:氧氧化反应是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食品中的脂肪和维生素等易受氧氧化破坏,导致食品质量降低。

因此,阻断氧氧化反应是食品防腐的另一种重要策略。

常见的阻断氧氧化反应的方法包括使用抗氧化剂和包装技术。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能够捕捉氧气,延缓食品的氧氧化反应。

而包装技术如真空包装、包装气体置换等,能够减少食品和空气的接触,降低氧氧化反应的发生。

3. 抑制酶活性:食品中的酶也是导致食品变质和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酶是一类催化反应的生物大分子,能够加速食品内部的化学反应,使食品发生变质。

因此,抑制酶活性也是食品防腐的一种重要手段。

常见的抑制酶活性的方法包括热处理、酸碱处理、添加抑制酶活性的物质等。

热处理能够使酶变性失活,降低酶的活性。

酸碱处理能够改变酶的环境条件,影响酶的活性。

添加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如柠檬酸、苹果酸等,能够与酶发生反应,降低酶的催化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防腐的原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综合措施来控制食品的质量,如将不同的防腐方法结合使用,以增强食品的防腐效果。

同时,食品防腐的策略也要因食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为不同种类的食品对防腐条件和方法的要求也不同。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

汇报人:2023-11-26contents •食品腐败变质概述•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不同食品的防腐败变质措施•食品防腐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食品安全法规与消费者保护•相关案例分析目录01食品腐败变质概述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食品腐败变质会导致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产生有害物质,甚至引发食物中毒,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

定义与危害危害定义食品腐败变质的分类•根据腐败变质的原因:分为化学腐败、生物腐败和物理腐败。

化学腐败是指食品中的脂类、蛋白质等成分发生氧化、水解、聚合等反应,产生异味物质;生物腐败是指微生物侵入食品,使食品发生败坏变化;物理腐败是指食品受到物理损伤,如冷冻、干燥、浓缩等引起的腐败。

•根据腐败变质的性质:分为发酵、酸败、霉变、变色、软化、硬化等。

发酵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代谢变化,产生气体和特殊风味物质;酸败是指食品中的脂肪酸在微生物和氧气作用下,产生酸类和酮类化合物,使食品具有酸败味;霉变是指食品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霉变现象,产生霉菌毒素;变色是指食品在微生物和氧气作用下,发生色素分解或氧化反应,使食品颜色变化;软化是指食品在微生物和水分作用下,变得柔软、液化;硬化是指食品在微生物和水分作用下,变得硬脆、干枯。

温度温度是影响食品腐败变质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高温会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如加速化学反应速度、促进微生物繁殖和代谢等),而低温则能减缓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

氧气氧气是许多腐败反应的必要条件。

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许多腐败反应会减缓或停止。

微生物微生物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许多微生物都能分解食品中的成分,产生有害物质,并导致食品变质。

湿度湿度对食品的腐败变质也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适宜的湿度则能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速度。

食品腐败变质的影响因素02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防止化学反应低温可以减缓食品中的化学反应,如氧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避免食品变质。

食品保藏原理思考题发学生

食品保藏原理思考题发学生

《食品保藏原理》思考题绪论1. 根据食品保藏原理,举例说明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

食品保藏的方法有四类,分别如下:(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

(2)、通过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来达到保藏目的的方法。

(3)、通过发酵来保藏食品。

(4)、利用无菌原理来保藏食品。

第一章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子及其作用1.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引起食品变质的?答:(1)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害虫和鼠类(2)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促褐变、氧化作用(3)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氧气、其他因素(机械损伤、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2. 果蔬中的病原菌主要是?果蔬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病害有什么特点?答: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特点:酵母菌能使水果中的糖类酵解产生乙醇和CO2.。

霉菌能以水果中简单化合物作为能源,破坏水果中的结构多糖和果皮等部分。

水果中常见的腐败微生物菌有酵母菌属、青霉菌属、交链孢霉属、根霉属、葡萄孢霉属及镰刀霉属。

3. 肉中常见的腐生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有哪些?鲜肉变质过程的特点是什么?肉类变质现象常见的有哪些?答:主要有:细菌、酵母菌、霉菌特点:发粘、变色、长霉及产生异味等发粘:发粘的肉块切开时会出现拉丝现象,并产生臭味。

变色:肉类变色现象有很多,如绿变、红变等。

长霉:如白分枝孢霉和白地霉可以产生白色霉斑,腊叶枝霉产生白色斑点,草酸青霉产生绿色霉斑等。

4. 鲜乳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有哪些?乳液的腐败变质过程特点?鲜乳的变质现象有哪些?奶粉中常见的腐生微生物?答;主要有鲜乳中污染的微生物有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多种类群。

特征:乳凝块被消化(液化)、乳液的pH 逐步提高向碱性方向转化,并有腐败的臭味产生的现象。

冷藏牛乳中可经常见到低温细菌促使牛乳中蛋白分解的现象奶粉中常见的浮生微生物有:5. 鲜蛋中的腐生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有哪些?鲜蛋的腐败变质现象有哪些?鲜蛋的腐败变质过程是?答:主要有细菌和霉菌,并且多为好氧菌,部分为厌氧菌,酵母菌较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耐热程度:
产芽孢菌>非芽孢菌 芽孢>营养细胞 嗜热菌芽孢>厌氧菌芽孢>需氧菌芽孢
6
医学ppt
§1.温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1.1. 温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1.1.1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2)微生物高温死亡的原因
• 加热使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凝固而死亡;
• 加热对微生物有致毒作用;
• 加热使微生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性质发生变化。
乳清
右表所示。
肉汤
致死温度/℃
73 69 65 63 61
13
医学ppt
b.食品成分的因素
❖ 盐:低浓度食盐对微生物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食 盐(>8%)则对微生物的抵抗力有削弱作用。
❖ 糖:糖的浓度越高,越难以杀死食品中的微生物。
注意:
高浓度糖液对微 生物有抑制作用。
15
医学ppt
b.食品成分的因素
假死原理
❖ 抑制微生物活动的保藏方法
▪ 加热、冷冻、干制、腌制、防腐剂……
❖ 利用发酵原理的保藏方法
▪ 发酵、腌制……
❖ 运用无菌原理的保藏方法
不完全生机原理
▪ 罐藏、冷杀菌、无菌包装……
❖ 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
无生机原理
▪ 冷藏、气调……
5
假死原理
医学ppt
§1.温度对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作用
❖§1.1. 温度与微生物的关系
§1.1.1高温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1)微生物的耐热性
细菌 最低生长 最适生长 最高生长 种类 温度/℃ 温度/℃ 温度/℃
嗜热菌 30 ~ 45 嗜温菌 5 ~ 15 嗜冷菌 -10~-5
50 ~ 70
30 ~ 45 12~15
70学ppt
b.食品成分的因素
▪ 酸度:pH值偏离中性的程度越大,耐热性越低;
3.7 高酸性
酸性 酸性
4.5
4.5
低5酸.0性
pH
中酸性
低酸性
pH值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10
医学ppt
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
酸度 pH值
食品种类
常见腐败菌 杀菌要求
低酸性 > 5.0 虾、蟹、贝类、禽、 嗜热菌、嗜 牛肉、猪肉、火腿、 温厌氧菌、 羊肉、蘑菇、青豆 嗜温兼性厌
泡菜、柠檬汁等
医学ppt
b.食品成分的因素
❖ 水分活度:细菌芽孢在低水分活度时有更高的耐热性。
▪ 杀灭肉毒杆菌在干热条件下121℃需120min,湿热条件下
121℃,4~10min即可 。
❖ 脂肪:脂肪含量高则细菌的
食品介质
耐热性会增强。
奶油
▪ 加热时间为10min,埃希杆菌 全乳
在不同介质中的热致死温度如 脱脂乳
❖ 蛋白质: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在5%左右时,对微生物有 保护作用。
❖ 植物杀菌素:有些植物的汁液以及它们分泌的挥发性
物质对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
▪ 如番茄、辣椒、大蒜、洋葱、芥末、花椒等 。
16
医学ppt
c.热处理条件
❖温度、时间
▪ 微生物的致死时间随杀菌温度的提高而成指数关系缩短。
▪ 温度↑ 蛋白质凝固速度↑ 微生物的耐热性↓
18
医学ppt
a.加热时间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
微生物热致死反应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 在某一热处理温度下,单位时间内,微生物被杀灭的比例是 恒定的 。
- dN /dkN
式中:N— 残存微生物的浓度(单位容积的数量) τ — 热处理时间 k — 反应速率常数
对上式积分,设τ=0时,某种微生物残存数量为N0,则:
17
医学ppt
(4)微生物的耐热性的表示方法
❖ 不同的微生物对热的耐受能力不一样,但高温对微 生物数量减少的影响存在一个相似的可预测的变化 模型,这就是微生物的耐热特性曲线。并由此派生 出相关的耐热特性参数。 a.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D值、TRT值 b.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TDT值、Z值、F值 c.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
❖ 制生
▪ 停止食品中一切生命活动和生化反应,杀灭微 生物,破坏酶的活性。(无生机原理)
❖ 抑生
▪ 抑制微生物和食品的生命活动及生化反应,延 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假死原理)
❖ 促生
▪ 促进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借助有益菌的发酵作 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不完全生机原理)
4
医学ppt
概述
基于保藏原理的基本手段
7
医学ppt
(3)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 a.微生物本身的特性 ▪ 污染的种类、污染的数量、生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 。
❖b.食品成分
▪ 酸度 、水分活度、脂肪、盐、糖、蛋白质、植物杀 菌素。
❖c.热处理条件
▪ 温度、时间
8
医学ppt
(3)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 a.微生物本身的特性
▪ 污染的种类:各种微生物的耐热性各有不同。
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
——食品保藏基本原理
医学ppt
1
第二章 食品变质腐败的抑制
——食品保藏基本原理 ❖ 问题一
▪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 问题二
▪ 如何利用温度、水分活度、pH值等条件抑制食品的变质?
❖ 问题三
▪ 什么是栅栏技术,在食品保藏中有何作用?
2
医学ppt
概述
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
m 1(lgN0lgN)
19
医学ppt
a.加热时间与微生物致死率的关系
——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 方程:
m 1(lgN0lgN)
N 105
1 D m
τ=D(lgN0-lgN) ❖ D值:
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死 温度条件下,杀灭某种微生 物90%的菌数所需要的时间。
104
103
102 D
101
100 D 2D 3D 4D τ (min)
热力致死速率曲线
20
医学ppt
讨论:
❖ D值反映微生物的抗热能力;
❖ D值的大小取决于直线的斜率,与原始菌数无关;
❖ D值与加热温度、菌种及环境的性质有关;
❖ D值的计算:
D lgN0 lgN
表达: Dt
D110 = 5 表示:在110℃条件下,杀灭90%的某 种微生物需要5分钟。
• 芽孢菌>非芽孢菌、霉菌、酵母菌
• 芽孢菌的芽孢>芽孢菌的营养细胞
• 厌氧菌芽孢>需氧菌芽孢
• 嗜热菌芽孢的耐热性最强
▪ 污染的数量:
• 初始活菌数越多,全部杀灭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 生理状态与所处的环境
• 稳定生长期的营养细胞>对数生长期的营养细胞
• 成熟的芽孢>未成熟的芽孢
9
• 较高温度下培养的微生物耐热性较强
中酸性 4.6~5.0 蔬菜肉类混合制品、 氧菌 汤类、面条、无花果
高温杀菌 105~121℃
酸性
3.7~4.6 荔枝、龙眼、樱桃、 非芽孢耐酸 苹果、枇杷、草莓、 菌、耐酸芽 番茄酱、各类果汁 孢菌
沸水或 100℃以下 介质中杀菌
高酸性
12
< 3.7
菠萝、杏、葡萄、柠 酵母、霉菌
檬、果酱、果冻、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