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8 北师大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数学北师大版高中必修1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节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

数学北师大版高中必修1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节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

课题: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讲授新课:1.集合有关概念的教学:考察几组对象: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③所有的锐角三角形;④x2, 3x+2, 5y3-x, x2+y2;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⑥方程230+=的所有实数根;⑦隆成日用品厂2005年8月生产的所有童车;⑧2005年1月, x x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A.提问: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数、点、形、式、体、解、物、人)B.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简称集)。

C.讨论集合中的元素的特征:分析“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结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

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案集合含义与表示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案集合含义与表示
A. B.
C. D.
9.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为
.
10.集合A={x|x=2n且n∈N}, ,用∈或 填空:
4A,4B,5A,5B.
四课后反思
五课后巩固练习
(1)设集合 ,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2.设x∈R,集合 .
(1)求元素x所应满足的条件;
(2)若 ,求实数x.
3若集合 ,集合 ,且 ,求实数a、b.
正整数集:所有正整数的集合,记作或;
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
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
5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注意:不必考虑顺序,“,”隔开;a与{a}不同.
6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一般形式为 ,其中x代表元素,P是确定条件.
例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练一练
(1)抛物线 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2)方程组 解集.
变式:以下三个集合有什么区别.
(1) ;
(2) ;
(3) .
三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村子里的高个子组成一个集合
教案、学案用纸
年级高一
学科数学
课题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授课时间
撰写人
学习重点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
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学习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 秋学期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一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 秋学期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一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针对教材的内容,编排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归纳——概括——应用”等环节.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集合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好数学所必须掌握好的一个知识点,同时集合是一个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对于学生而言既熟悉又模糊,熟悉是因为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体验中掌握了大量集合的实例,模糊是由于对于集合含义的描述以及集合的数学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理解的并不十分到位、准确.同时虽然本节课对于学生而言难度不大,但是其概念多、符号多,容易混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率.●教学流程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通过接触过的集合,举出部分例子⇒研探新知,给出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表示⇒质疑答辨,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完成例1及其变式训练,巩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的表示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例3及变式训练⇒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深化反馈矫正,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观察下列实例:(1)2013年1月1日之前,在腾讯微博注册的会员; (2)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3)不等式组⎩⎪⎨⎪⎧x +1≥3,x 2<9的整数解;(4)方程x 2-4x +4=0的实数根; (5)我们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 上述实例中的研究对象哪些是确定的? 【提示】 (1)(2)(3)(4)的研究对象是确定的. 集合⎩⎪⎨⎪⎧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标记;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 ,b ,c ,…标记.对于本班内所有女同学组成的集合,张三(男)、李四(女)分别与集合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张三不在该集合内,李四在该集合内.给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正偶数组成的集合A;(2)方程x2+2x+1=0的根组成的集合为B;(3)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为C.1.你能将集合A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吗?【提示】能.2,4,6,82.集合B中的元素满足的条件是什么?【提示】x2+x+1=0.3.如何表示集合C?【提示】C={奇数}或{x|x=2n+1,n∈Z}.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属于一个集合并写在大括号内的方法叫描述法.1.有限集含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①π∈R ;②3∉Q ;③0∈N *;④|-4|∉N. A .1 B .2 C .3 D .4【思路探究】 解答本题要先弄清“∈”和“∉”的区别与联系及特定的数集符号的含义,再进行判断.【自主解答】 ∵π是实数,3是无理数,0不是正整数,|-4|=4是正整数,∴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为2.【答案】 B1.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集合,关键看其是否具有该集合的特征. 2.N +(N *)与N 不同,前者表示正整数集,而后者表示非负整数集.给出下列关系,其中正确的有____. ①3∈Z ②0∈N ③12∈N + ④3.14∈Q【解析】 ∵3不是整数,∴3∉Z ,故①错;∵0是自然数,∴0∈N ,故②正确;∵12不是正整数,∴12∉N +,故③错,∵3.14是有理数,∴3.14∈Q ,故④正确.。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5个实例:(1) 2,4,6,8,10,12;(2)我校的篮球队员;(3)满足x-3>2 的实数;(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5)抛物线y=x2上的点.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5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5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说课稿 北师大版 数学 高中 必修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说课稿 北师大版 数学 高中 必修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1节的内容。

这节课时学生学习集合的开始,主要学习集合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因此,学好本节课显得很重要。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二、说学情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新知识接受的也较快,本节内容虽然是学生学习集合的开始,但是难度不大,学生没有太多学习困难。

其实在生活中学生一涉及到集合并运用过集合的知识,只是没有涉及到集合这一概念。

了解到这些学情,本节课可以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导入,引出集合的概念。

三、说教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将以问答法、分组讨论法为主,创设情境法、讲授法为辅,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掌握知识。

四、说学法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自主观察、思考、讨论来得出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元素特征等知识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组内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1

第一章集合课题:§0 高中入学第一课(学法指导)教学目标:了解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目标和基本能力要求,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了解高考意向,掌握高中数学学习基本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强调布置有关数学学习要求和安排。

教学过程:一、欢迎词:1、祝贺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

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新的行动,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并祝愿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宏伟目标。

2、同学们军训辛苦了,收获应是:吃苦耐劳、严肃认真、严格要求3、我将和同学们共同学习高中数学,暂定一年,…4、本节课和同学们谈谈几个问题:为什么要学数学?如何学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本期数学教学、活动安排?作业要求?二、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是各科之研究工具,渗透到各个领域;活脑,训练思维;计算机等高科技应用的需要;生活实践应用的需要。

2.如何学数学:请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完善归纳为四点:抓好自学和预习;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及时复习。

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有的放矢,形成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由于高考要求,学习时与初中有所不同,精通书本知识外,还要适当加大难度,即能够思考完成一些课后练习册,教材上每章复习参考题一定要题题会做。

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资料,如订阅一份数学报刊,购买一本同步辅导资料.3.高中数学知识结构:书本:高一上期(必修①、②),高一下期(必修③、④),高二上期(必修⑤、选修系列),高二下期(选修系列),高三年级:复习资料。

知识:密切联系,必修(五个模块)+选修系列(4个系列,分别有2、3、6、10个模块)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

4.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①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②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③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④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⑥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⑦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⑨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⑩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材分析】高中数学教材第一章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学好这一章内容是十分关键的。

第一章主要包括集合与函数概念,内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研究的方法也与初中数学不一样,因此设计好这一章内容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中对集合的定位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准确性,并使学生能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示数学对象,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但在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讲解和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繁难的偏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达到以下要求: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极其记法;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流程】1.问题引入:(1)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2)介绍自己初中时的学校;(3)介绍自己现在的班级。

2.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的全体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是没有给出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与初中时学习过的点、线、面类似。

☆元素与集合之间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练习:(1)课本P6:1(1)(2)一条直线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一个平面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一个圆可看作由组成的集合。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不拘泥与“数”或“点”3.练习巩固:-----①.考察下列每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1)所有的好人(2)不超过20的非负数(3)我们班16周岁以下的学生(4)高个子的人(5)充分接近的实数小结: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

-----②.(1)满足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2)满足的实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为什么?-----③.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第一章集合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学设计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章的引言,使学生初步了解本章所研究的问题是集合与简易逻辑的有关知识,并认识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集合与逻辑的知识。

2.在小学与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并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3.从集合及其元素的概念出发,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二、内容分析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

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

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3.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4.在初中几何中,点、直线、平面等概念都是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类似地,集合则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

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

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三、教学过程提出问题:教科书引言所给的问题。

组织讨论:为什么“回答有20名同学参赛”不一定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二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二教案

1.1-2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二)教学目标:掌握表示集合方法;了解空集的概念及其特殊性,渗透抽象、概括思想。

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表示一些简单集合课型:新课教学手段:讲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集合元素的特征有哪些?怎样理解,试举例说明,集合与元素关系是什么?如何用数不符号表示?那么给定一个具体的集合,我们如何表示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集合的表示(板书课题)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二、新课讲解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由“maths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写成{m,a,t,h,s}由“book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写成{b,o,k}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 a与{a}不同:a表示一个元素,{a}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比如:∅与{}∅不同,∅∈{}∅(3)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例1(P4)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A| P(x)}含义:在集合A中满足条件P(x)的x的集合。

例:不等式12x+<-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2}<-∈x R xx x x R∈+<-或{|3,}“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x x为中国的直辖市};“maths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写成{x x为maths中的字母};“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的点”{(x,y)| x<0且y>0}“方程x2+5x-6=0的实数解” {x∈R| x2+5x-6=0}={-6,1}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8北师大必修1

数学:《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8北师大必修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知道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概念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课 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

集合理论创始者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

(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P 17)。

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

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

如:213x ->,即2x >,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 B C D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 b c d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在集合A 中, 就说a 属于集合A , 记作a A ∈ a 不在集合A 中,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例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1)小于10的质数 (2)著名数学家 (3)中国的直辖市 (4)maths 中的字母 (5)book 中的字母 (6)所有的偶数 (7)所有直角三角形 (8)满足323x x ->+的全体实数(9)方程210++=的实数解x x评注:判断集合要注意有三点:范围是否确定;元素是否明确;能不能指出它的属性。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2(北师大版必修1)

北师大版数学高一-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2(北师大版必修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本章学习的重要性,初步理解集合、元素等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概念,掌握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

二、讲授新课:1.集合有关概念的教学:考察几组对象:① 1~20以内所有的质数;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③所有的锐角三角形;④x2, 3x+2, 5y3-x, x2+y2;⑤东升高中高一级全体学生;⑥方程230+=的所有实数根;⑦隆成日用品厂2005年8月生产x x的所有童车;⑧2005年1月,广东所有出生婴儿。

A.提问:各组对象分别是一些什么?有多少个对象?(数、点、形、式、体、解、物、人)B.概念: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简称集)。

C.讨论集合中的元素的特征:分析“好心的人”与“1,2,1”是否构成集合?→结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是互异的,是无序的。

即集合元素三特征。

确定性:某一个具体对象,它或者是一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或者不是该集合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顺序。

D.分析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并指出元素:不等式x-3>0的解;3的倍数;方程x2-2x+1=0的解; a,b,e,x,y,z;最小的整数;周长为10cm的三角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全班每个学生的年龄;地球上的四大洋;地球的小河流E.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2.集合的字母表示:①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知道常用数集的记法和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概念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课 型:新授课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研究集合的数学理论在现代数学中称为集合论,它不仅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在数学中占据一个极其独特的地位,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宏伟大厦,那么集合论就是这座宏伟大厦的基石。

集合理论创始者是由德国数学家康托尔,他创造的集合论是近代许多数学分支的基础。

(参看阅教材中读材料P 17)。

下面几节课中,我们共同学习有关集合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以后数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教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分类。

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

如:213x ->,即2x >,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标记:,,,,A B C D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标记:,,,,a b c d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 在集合A 中, 就说a 属于集合A , 记作a A ∈ a 不在集合A 中,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例1、判断下列一组对象是否属于一个集合?(1)小于10的质数 (2)著名数学家 (3)中国的直辖市 (4)maths 中的字母 (5)book 中的字母 (6)所有的偶数 (7)所有直角三角形 (8)满足323x x ->+的全体实数 (9)方程210x x ++=的实数解评注:判断集合要注意有三点:范围是否确定;元素是否明确;能不能指出它的属性。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元素的互异性: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比如:book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4、数的集简称数集,下面是一些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正整数集记作:N整数集记作:Z注:实数的分类用心爱心专心 35、集合的分类原则:集合中所含元素的多少 ①有限集 含有限个元素,如集合{}2,3A =- ②无限集 含无限个元素,如整数的集合Z③空 集 不含有任何元素,如集合{}220x R x ∈+= 记作:∅ 三、课堂练习1、用符号“∈”或“∉”填空:课本P 5练习1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所有在N 中的元素都在N +中( ) (2)所有在N 中的元素都在Z 中( ) (3)所有不在N +中的数都不在Z 中( ) (4)所有不在Q 中的实数都在R 中( )(5)由既在R 中又在N +中的数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数0( ) (6)不在N 中的数不能使方程48x =成立( )四、回顾反思 1、集合的概念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五、作业布置1、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1)所有很大的实数。

(2)好心的人。

(3)1,2,2,3,4,5。

2、设,a b 是非零实数,那么bb aa +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 。

3、由实数,,x x x -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个元素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4、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0N ∈B QC 、0Q ∉D 、1Z -∈ 5、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若a N ∈,则a N -∉B 、若a Z ∈,则2a Z ∈C 、若a Q ∈,则a Q ∈D 、若a R ∈,则R a ∈36、求数集{}21,,x x x -中的元素x 应满足的条件。

板书设计(略)§1 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二)教学目标:掌握表示集合方法;了解空集的概念及其特殊性,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课 型:新授课教学手段:讲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提问:集合元素的特征有哪些?怎样理解,试举例说明,集合与元素关系是什么?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那么给定一个具体的集合,我们如何表示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集合的表示 (板书课题)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二、新课讲解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例:“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由“maths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写成{m,a,t,h,s} 由“book 中的字母” 构成的集合,写成{b,o,k} 注:(1)有些集合亦可如下表示:从5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51,52,53,…,100} 所有正奇数组成的集合:{1,3,5,7,…}(2)a 与{}a 不同:a 表示一个元素,{}a 表示一个集合,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

比如:∅与 {}∅不同,{}∅∈∅(3)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例1(P4)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并把这个条件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格式:{}()x A P x ∈含义:在集合A 中满足条件()P x 的x 的集合。

例:不等式12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12}x R x ∈+<-或{|3,}x x x R <-∈ “中国的直辖市”构成的集合,写成{x x 为中国的直辖市};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的点” {}(,)0,0x y x y <> “方程2560x x +-=的实数解” {}2560x R x x ∈+-=注:(1)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去竖线及左边部分。

如:{直角三角形};{大于104的实数}(2)错误表示法:{实数集};{全体实数} 例2(P5) 3、图示法:文氏图(Venn 图):用一条封闭的曲线的内部来表示一个集合的方法。

三、例题讲解例1、解不等式235x ->,并把结果用集合表示. 解:由不等式235x ->,知4x >所以原不等式解集是{}{}{}44,4x R x x x x R x x ∈>=>∈=> 例2 、求方程210x x ++=的解集 解:因为210x x ++=没有实数解 所以{}210,x x x x R ++=∈=∅ 例3、用描述法分别表示: (1)抛物线2y x =上的点 (2)抛物线2y x =上点的横坐标 (3)抛物线2y x =上点的纵坐标四、课堂练习练习:P5 2、3. 五、回顾反思1.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2(,)32x y y xx =++与{}232y y x x =++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

注意:这里的{}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

写法{实数集},{R}是错误的。

2、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不宜采用列举法。

3、本节课在教学时主要教会学生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在认识集合时,应从两方面入手:(1)元素是什么?(2)确定集合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表示集合时,与采用字母名称无关。

六、作业布置作业:P6 A组题:1,2,3,4,5思考:P6 B组题§2 集合的基本关系教学目的: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集合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 (2); (3) 1.5- R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1、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1,2,3A =, {}1,2,3,4B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即若a A ∈,则a B ∈,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记作:)(A B B A ⊇⊆或读作: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记作(或 )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A B B A ⊇⊆或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若A B B A ⊆⊆且,则B A = 即⎩⎨⎧⊆⊆⇔=A B BA B A练习3、结论: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 ⊆4、真子集的概念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A B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或B 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 5、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6、结论:B A ⊆,且C B ⊆,则C A ⊆ 三、例题讲解例1、化简集合{}{}72,5A x x B x x =-≥=≥,并表示A B 、的关系;A B ⊆B A ⊇例2、写出集合{}1,2,3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结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记为n ,则它的子集的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21n-,非空真子集个数:22n-(在后继学习中会对此结论加以证明)四、课堂练习:P9练习题 五、归纳小结,强化思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六、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习题1-2 5个小题2、提高作业:①已知集合}5|{<<=x a x A ,{}|2B x x =≥,且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