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 必修五 第二章 归纳与总结 课件 (共39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小结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小结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

an2
an ,则a6
__3__;
5
(2)an
(1)n an1
1(n
2), 且a7
4 7
, 则a5
_2___;
(3)a1
1 2
, an
1
1 an1
(n
2), 则a2004
__2___ .
例3 在数列{an }中
(1)已知a1
1 3
, an
(1)n

2an1 ( n
2), 求a5 , an;
(2)a1
Sn
n(2 log2
51 2
2 log2
5
n)
1 2
n2
1 2
(4 log2
Hale Waihona Puke 5 1)n(3)∵{bn}为递减的等差数列 ∴n=1时, bn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log25
数列的求和
例8 等差数列{an}中,a1=13,S3=S11,求Sn
解法一:由S3 S11,得a4 a5 a11 0, a4 a11 0,由a1 13,解得d 2 Sn n2 14n 解法二: ∵{an }是等差数列,设Sn An2 Bn 由a1 S1 13,S3 S11,代入得9AAB3B13121A 11B 解得A 1,B 14, Sn n2 14n
也是等比数列 ③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4. 数列求和: 常用求和方法:裂项求和、分组求和、错位相减、倒序相加
求通项
例1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
公式:
(1) 1 , 3 , 7 , 15 , 31 ,… 2 4 8 16 32
2n 1 (1)an 2n
1, an1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二章数列2.3习题课——等比数列习题课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二章数列2.3习题课——等比数列习题课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1
1

2
1
(2)解:由(1)知 -1= · -1 =
1


1
=
2
1
+1,则

设 Tn= +
2


3
=
1
22
2
2
2
2
1
+
2
2
+…+
3
=
2

1
1-
2
1
12
1
=1-
2


2
1
2
1
2
22
,
+n.

2
+

2 +1
1
,②

+…+
2

2 +1
(2)设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
因为b2=a1+a2+a3=-24,b1=-8,
所以-8q=-24,q=3.
1 (1- )
所以数列{bn}的前 n 项和公式 Sn=
1-
=4(1-3n).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目标导航
IANLITOUXI
1
2
3
UITANGLIANXI
4
1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S3=a2+10a1,a5=9,则a1的值为
题型四
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例1】 (1)已知Sn为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Sn=93,an=48,公比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步骤1.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得到b ba a sin sin =同理,在△ABC 中, bbc c sin sin =步骤2.证明: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所以C RcD sin 2sin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ii A B C R R==2c R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4)R CB A c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 2222222222cos 2cos 2cos a b c bc A b a c ac B c b a ba C ⎧=+-⎪=+-⎨⎪=+-⎩2.推论: 222222222cos 2cos 2cos 2b c a A bc a c b B ac b a c C ab ⎧+-=⎪⎪+-⎪=⎨⎪⎪+-=⎪⎩.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 ①若222a b c +=,则90C =; ②若222a b c +>,则90C <; ③若222a b c +<,则90C >.3.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 面积公式: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a,b,c,1.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 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2.设)(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例: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为,、、c b a 设)(21c b a p ++=,求证:(1)三角形的面积))()((c p b p a p p S ---=; (2)r 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则pc p b p a p r ))()((---=(3)把边BC 、CA 、AB 上的高分别记为,、、c b h h a h 则))()((2c p b p a p p ah a ---=))()((2c p b p a p p b h b ---=))()((2c p b p a p p ch c ---=证明:(1)根据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a b c C ab+-=由同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sin C ==代入1sin 2S ab C =,得12S ====记1()2p a b c =++,则可得到1()2b c a p a +-=-,1()2c a b p b +-=-,1()2a b c p c +-=-代入可证得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S 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 之间有关系式122S p r pr =⨯⨯=其中1()2p a b c =++,所以S r p == 注:连接圆心和三角形三个顶点,构成三个小三角形,则大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三个小三角形面积的和 故得:pr cr br ar S =++=212121(3)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12a S a h =⨯⨯所以,2a S h a =a h =同理b h c h 【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π=++C B A (2) sin()sin ,A B C +=cos()cos ,A B C +=-tan()tan ,A B C +=-2cos 2sinC B A =+,2sin 2cos CB A =+;A A A cos sin 22sin ⋅=, (3)若⇒>>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若C B A sin sin sin >>⇒c b a >>⇒C B A >> (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4)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中最大角大于等于 60,最小角小于等于 60(6) 锐角三角形⇔三内角都是锐角⇔三内角的余弦值为正值⇔任两角和都是钝角⇔任意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钝角三角形⇔最大角是钝角⇔最大角的余弦值为负值 (7)ABC ∆中,A,B,C 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 60=B .(8) ABC ∆为正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A,B,C 成等差数列,且a,b,c 成等比数列. 二、题型汇总:题型1:判定三角形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2)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222222222是直角ABC 是直角三角形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是锐角a b c A a b c A a b c A =+⇔⇔∆>+⇔⇔∆<+⇔⇔ABC 是锐角三角形∆(注意:是锐角A ⇔ABC 是锐角三角形∆) (3) 若B A 2sin 2sin =,则A=B 或2π=+B A .例1.在ABC ∆中,A b c cos 2=,且ab c b a c b a 3))((=-+++,试判断ABC ∆形状.题型2:解三角形及求面积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例2.在ABC ∆中,1=a ,3=b ,030=∠A ,求的值例3.在ABC ∆中,内角C B A ,,对边的边长分别是c b a ,,,已知2=c ,3π=C .(Ⅰ)若ABC ∆的面积等于3,求a ,b(Ⅱ)若A A B C 2sin 2)(sin sin =-+,求ABC ∆的面积.题型3:证明等式成立证明等式成立的方法:(1)左⇒右,(2)右⇒左,(3)左右互相推.例4.已知ABC ∆中,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求证:B c C b a cos cos +=.题型4: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考察:(仰角、俯角、方向角、方位角、视角)例5.如图所示,货轮在海上以40km/h 的速度沿着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转角)为140°的方向航行,为了确定船位,船在B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为110°,航行半小时到达C 点观测灯塔A 的方位角是65°,则货轮到达C 点时,与灯塔A 的距离是多少?三、解三角形的应用 1.坡角和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锐二面角叫做坡角,坡面的垂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用i 表示,根据定义可知: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即tan i α=.lhα2.俯角和仰角:如图所示,在同一铅垂面内,在目标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夹角中,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上方时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的下方时叫做俯角.3. 方位角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 .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1等差数列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2.2.1等差数列第2课时等差数列的性质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5
【导学号:18082024】
第二十三页,共42页。
【解】 由题意可知,,(n≥2,n∈N+),每年获利构成等差数列{an},且首项 a1=200,公差 d =-20.
所以 an=a1+(n-1)d=200+(n-1)×(-20) =-20n+220. 若 an<0,则该公司经销这一产品将亏损, 由 an=-20n+220<0,解得 n>11, 即从第 12 年起,该公司经销这一产品将亏损.
解得
a1=1, d=3

a1=16, d=-3,
∴d=3 或-3.
第三十一页,共42页。
法二:(1)根据已知条件 a2+a3+a23+a24=48,及 a2+a24=a3+a23=2a13. 得 4a13=48,∴a13=12. (2)由 a2+a3+a4+a5=34,及 a3+a4=a2+a5 得 2(a2+a5)=34, 即 a2+a5=17. 解aa22+·a5a=5=521,7, 得aa25= =41, 3 或aa52==41.3, ∴d=a55--2a2=13- 3 4=3 或 d=a55--2a2=4-313=-3.
第十九页,共42页。
【自主解答】 由题图可知,从第 1 年到第 6 年平均每个养鸡场出产的鸡
数成等差数列,记为{an},公差为 d1,且 a1=1,a6=2;从第 1 年到第 6 年的养 鸡场个数也成等差数列,记为{bn},公差为 d2,且 b1=30,b6=10;从第 1 年到 第 6 年全县出产鸡的总只数记为数列{cn},则 cn=anbn.
第九页,共42页。
4.已知等差数列{an}中,a7+a9=16,a4=1,则 a12=________. 【解析】 在等差数列{an}中,由于 a7+a9=a4+a12,所以 a12=(a7+a9)- a4=16-1=15. 【答案】 1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数列课件PPT
项都有对应关系,见下表:
(2)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 {1,2,…,n})的函数f(n),当它的自变量n从开始依次取 正整数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为f(1),f(2),…, f(n),….
(3)数列的图象表示. 以位置序号n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为纵坐标描点画图,就可 以得到数列的图象.因为它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N*(或它的 有限子集{1,2,…,n})所以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这些 点的个数可以是无限的,也可以是有限的.
(3)次序对一个数列来说相当重要,有几个不同的数,由 于它们的次序不相同,可构成不同的数列.显然,数列与数 集有本质的区别.
2.数列分类的判断 (1)若数列{an}满足an<an+1,则是递增数列; (2)若数列{an}满足an>an+1,则是递减数列; (3)若数列{an}满足an=an+1,则是常数列; (4)若数列{an}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 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则是摆动数列.
为 4, 4,4,…,4 ,再把分母分别加1,又变为
2 5 8 11
4, 4, 36
4, 9
1…4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4 ((n∈1)Nn1*).
3n 1
数列的函数特性
【名师指津】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1)数列中的对应. 对于任意数列如:1,1,1,1,1,1,1,…,每一项的序号与该
234567
(2)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先观察其绝对值,再用 (-1)k处理符号问题. (3)对于周期出现的数列,可考虑拆成几个简单数列和的形式, 或者利用周期函数,如三角函数等.
2.“基本数列”的通项公式. (1)数列-1,1,-1,1,…的通项公式是an=(-1)n; (2)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是an=n; (3)数列3,5,7,9,…的通项公式是an=2n+1; (4)数列2,4,6,8,…的通项公式是an=2n; (5)数列1,2,4,8,…的通项公式是an=2n-1;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册课件PPT(全册)人教版
答:此船可以继续一直沿正北方向航行
变式练习:两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 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30o,灯塔B 在观察站C南偏东60o,则A、B之间的距离为多 少?
练习2.自动卸货汽车的车厢采用液压机构。设计时需要计算
油泵顶杆BC的长度.已知车厢的最大仰角是60°,油泵顶点B 与车厢支点A之间的距离为1.95m,AB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 6°20’,AC长为1.40m,计算BC的长(精确到0.01m).
(按角A分类)
A的范围
a,b关系
解的情况
A为钝角或直角
a>b a≤b
一解 无解
a<bsinA
无解
A为锐角
a=bsinA bsinA<a<b
一解 两解
a≥b
一解
思考 : 在ABC中, a x, b 2, A 450,若这个三角形有
两解,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2_,_2____
正弦定理的推论: =2R (R为△ABC外接圆半径) (边换角)
(2)方位角:指北方向线顺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线
所成的角叫方位角。
B 30°北
点A在北偏东60°,方位角60°.
A 60°
点B在北偏西30°,方位角330°. 西

点C在南偏西45°,方位角225°. C 点D在南偏东20°,方位角160°.
45°20° 南D
3.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坡面距离。

坡面距离
C ba
AB a=bsinA 一解
C b aa
C
C
b
a
a
b
A B2 B1 A
B
bsinA<a<b 两解
一解
A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二章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二章数列2.1.2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

1 自主学习
PART ONE
知识点一 递推公式 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 二 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_a_n_与 它的前一项 an-1 (或前几项)(n≥2)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 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特别提醒:(1)与所有的数列不一定都有通项公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 递推公式. (2)递推公式也是表示数列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和通项公式一样,都是关于项数 n的恒等式. (3)递推公式可以通过赋值逐项求出数列的项,直至求出数列的任何一项和所需 的项.
第二章 §2.1 数 列
2.1.2 数列的递推公式(选学)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1.理解数列的几种表示方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数列. 2.理解递推公式的含义,能根据递推公式求出数列的前几项. 3.了解用叠加法、叠乘法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自主学习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12345
课小结
KETANGXIAOJIE
1.{an}与an是不同的两种表示,{an}表示数列a1,a2,…,an,…,是数列 的一种简记情势.而an只表示数列{an}的第n项,an与{an}是“个体”与“整 体”的从属关系. 2.数列的表示方法 (1)图象法;(2)列表法;(3)通项公式法;(4)递推公式法. 3.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区分:通项公式直接反应an和n之间的关系,即an 是n的函数,知道任意一个具体的n值,就可以求出该项的值an;而递推公 式则是间接反应数列的式子,它是数列任意两个(或多个)相邻项之间的推 导关系,不能由n直接得出an.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SIKAOBIANXIPANDUANZHENGWU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二章数列2.2习题课——等差数列习题课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二章数列2.2习题课——等差数列习题课

得 Sn-Sn-1+2SnSn-1=0.即
1
1
1
-1

1

+2=0,
∴ − =2.

∴数列
-1
1

是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1
1
2
1
又 S1=a1= ,∴ =2.
1
1
∴ =2+(n-1)×2=2n,Sn=2 ,

1
1
-1
∴当 n≥2 时,an=Sn-Sn-1=2 − 2(-1) = 2(-1).
+
当 p+q 为偶数时,n=
,Sn 最大;
2
+-1
++1
2
2
当 p+q 为奇数时,n=
或 n=
,Sn 最大.
②若a1<0,且Sp=Sq(p≠q),则
+
当 p+q 为偶数时,n=
,Sn 最小;
当 p+q 为奇数时,n=
或 n=
2
+-1
++1
2
2
,Sn 最小.
目标导航
题型一
4
(+2)
1
2
1
d=3n+
2
1
(-1)
1
1 1
2

1 1
-
2 4
1
1
-
4(+1)(+2)
.
+2
2
,
+…+
2 +1 +2
2+3
2(+1)(+2)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3.1 等比数列(二)课件 新人教

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3.1 等比数列(二)课件 新人教
解 方法一 设四个数依次为 a-d,a,a+d, a ,
由条件得a-d+a+a d2=16, a+a+d=12,
a=4, a=9,
解得

d=4
d=-6.
2.3.1 等比数列(二)
12
预课当所习堂以导讲检,学义测当a=4,d=4时,所求栏四目个索数引为0,4,8,16; 挑重当战点堂自难训我点练,点个体点个验落击成实破功 CONTENTS PAGE
2.3.1 等比数列(二)
4
预课当[预习堂习导讲检学义测导引]
栏目索引
CONTENTS PAGE
1.等比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
挑重当战点堂自难训我点练,点个体点个验落击成实破功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a1qn-1 ,推广形式为:an=am·_q_n_-_m_
(n,m∈N+).
2.等比数列的性质
(1)如果m+n=k+l,则有 am·an=ak·al .
2.3.1 等比数列(二)
6
预课当习堂导讲检学义测
栏目索引
要点一 等比数列性质的应CON用TENTS PAGE
挑重当战点堂自难训我点练,点个体点个验落击成实破功
例1 已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 (1)若an>0,且a2a4+2a3a5+a4a6=36,求a3+a5的值; 解 ∵a2a4+2a3a5+a4a6=36, ∴a23+2a3a5+a25=36, ∴(a3+a5)2=36,又∵an>0,∴a3+a5=6.
1.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熟悉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3.系统了解判断成等比数列的方法.
2.3.1 等比数列(二)
2
预课当习堂导讲检学义测
栏目索引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五课件 第二章 数列 2.1.2精选ppt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五课件 第二章 数列 2.1.2精选ppt课件

[再练一题] 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n2-5n+4. (1)数列中有多少项是负数? 【导学号:33300040】 (2)n 为何值时,an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解】 (1)由 n2-5n+4<0, 解得 1<n<4. ∵n∈N*,∴n=2,3.∴数列中有两项是负数. (2)法一 ∵an=n2-5n+4=n-522-94,可知对称轴方程为 n=52=2.5. 又∵n∈N*,故 n=2 或 3 时,an 有最小值,且 a2=a3,其最小值为 22-5×2 +4=-2.
[再练一题] 1.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 a1=1,以后的各项由公式 an+1=a2n+an2给出,试写 出这个数列的前 5 项. 【导学号:33300039】 【解】 ∵a1=1,an+1=a2n+an2, ∴a2=a21+a12=23, a3=a22+a22=223× +232=12,
a4=a23+a32=212× +122=25, a5=a24+a42=225× +252=13. 故该数列的前 5 项为 1,23,12,25,13.
a1

1

an

n n-1
·an

1(n>1)


a4 =
________.
【解析】 依次对递推公式中的 n 赋值,当 n=2 时,a2=2;当 n=3 时,a3 =32a2=3;当 n=4 时,a4=43a3=4.
【答案】 4
4.已知数列{an}中,a1=-12,an+1=1-a1n,则 a5=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 a1=-12,an+1=1-a1n, 所以 a2=1-a11=1+2=3, a3=1-13=23,a4=1-32=-12,a5=1+2=3. 【答案】 3

高中数学 2本章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

高中数学 2本章归纳整合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

q=1 时,Sn=na1,q≠1 时, a11-qn a1-anq Sn= = 1-q 1-q
专题一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如同函数中的 解析式一样,对研究数列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解题时,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求数列的通项
公式,常见方法有如下几种:
1 1 A 法二 设an+1-A= (an-A),则an+1= an+ . 2 2 2 1 根据an+1= an+1可得:A=2, 2 1 ∴an+1-2= (an-2). 2 1 令bn=an-2则b1=a1-2=-1,bn+1= bn, 2 1 ∴数列{bn}是以-1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bn=b1· q
n-1
1 n- 1 =(-1)· ( ) , 2
1 n-1 ∴an=2+bn=2-( ) . 2
an+2 2an 1 1 1 1 (2)∵an+1= ,∴ = 得 - = . 2 a an+2 an+1 an+1 an 2 n 1 1 1 ∴数列{ }是等差数列,首项为 =1,公差为 . an a1 2 1 1 1 n+1 2 ∴ = +(n-1)·= .∴an= . an a1 2 2 n+1
(1)证明 ∵Sn+1=4an+2
∴Sn=4an-1+2(n≥2),∴an+1=4an-4an-1
∴an+1-2an=2an-4an-1=2(an-2an-1) 又∵bn=an+1-2an,∴bn-1=an-2an-1,∴bn=2bn-1
又∵a1=1,∴S2=4a1+2=6
∴a2=5,∴b1=a2-2a1=3 ∴{bn}是以3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求通项.
1 【例 1 】 (1) 若数列 {an} 满足 a1 = 1 , an + 1 = an + 1 ,则 an 2 = . 2an (2) 已知数列 {an} 中 a1 = 1 , an + 1 = ,则通 项 公式 an an+2 = .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 数列 本章小结》_0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二章 数列 本章小结》_0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课
1.导入(播放PPT课件)如图,建筑工地上一堆圆木,从上到下每层的数目分别为1,2,3,……,100 .现工地需要6000根这样的圆木,那么采购员是否还需购买圆木?
2.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利用PPT演示所要解决的问题1+2+3+······+100=?
10.演示两道例题,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给予鼓励。
11.演示习题,让学生纠错,总结
12.独立思考、完成,展示解题过程
13.独立完成,辨析、反省,总结
让学生熟悉公式的要素与结构.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加深学生对公式的基本量意义的认识.
(四)拓展应用
14.设置问题:如何从函数的角度理解例2
5.设置习题引导学生推导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另一形式
6.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7.独立完成习题,并归纳出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两个公式。
8.让学生从高斯的课例中寻找求和思路,并亲自经历公式推导过程,加深对公式的印象
9.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练结合深化目标反馈巩固
(六)随堂小测检验教学效果
设置测试题
独立、按时完成
利于教师进行评价
学生观察图片,探讨如何将这一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该素材源于生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探究推导公式
3.明确概念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即Sn=a1+a2+…+an-1+ an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章末总结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章末总结PPT优质课件
24 及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数学
(1)证明:因为 lg a1、lg a2、lg a4 成等差数列,
所以 2lg a2=lg a1+lg a4.即 a22 =a1a4.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 则(a1+d)2=a1(a1+3d),整理得 d2=a1d. 因为 d≠0,所以 a1=d.所以 a2n =a1+(2n-1)d=2n·d.
3 1 3n1
即 an-a1=
- nn 1 .又因为 a1=1,所以 an= 1 ×3n- nn 1 - 1 .
13
2
2
22
显然 a1=1 也适合上式,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 an= 1 ×3n- nn 1 - 1 .
2
22
数学
(2)因为 an1 =2n, an
所以 a2 =2, a3 =22, a4 =23,…, an =2n-1,
数学
(2)
an2 (
1 2
)n=(2n -1)
1 2n
.
Sn=1·
1 2
+3×
1 22
+5 ×
1 23
+…+(2n-1)·
1 2n
,①
1 2
Sn=1·
1 22
+3·
1 23
+5 ·
1 24
+…+(2n-1)·
1 2n 1
,②
①-②,得
1 2
Sn=
1 2
+2(
1 22
+
1 23
+
1 2n
)- (2n-1)·
数学
四、数列中的最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又∵a1=3, 1 ∴an= (n≥2). 2n+12n-1 1 a1=3满足上式, 1 ∴an= (n∈N*). 2n+12n-1
6.辅助数列法 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1=3an+2(n∈ 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析]
∵an+1=3an+2(n∈N*),
2.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数列与函数的联系,通过相应的函数及其图象的 特征直观地去认识数列的性质.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应将它 们对比起来学习,以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一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主要方式,其本质就是函 数的解析式.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不仅可以判断数列的类 型,研究数列的项的变化趋势与规律,而且有利于求数列的 前n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根据 数列的结构特征把常见求通项公式的方法总结如下:
4n=1 ∴an= n-1 n≥2 2
.
4.累加法 已知{an}中,a1=1,且an+1-an=3n(n∈N*), 求通项 an.
[解析] ∵an+1-an=3n(n∈N*),
∴a2-a1=3, a3-a2=32, a4-a3=33, …… an-an-1=3n-1(n≥2),
∵a1,a3,a9成等比数列,∴a2 3=a1a9, 即(a1+2d)2=a1(a1+8d),∴d2=a1d. ∵d≠0,∴a1=d.①
2 ∵S5=a5 ,
5×4 ∴5a1+ d=(a1+4d)2.② 2 3 3 由①②得a1=5,d=5. 3 3 3 ∴an= +(n-1) = n. 5 5 5
3.前n项和法 (1)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3n+1,求 通项 an;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2,求通项 an.
[解析] ∵Sn=n(2n-1)an,
∴Sn-1=(n-1)(2n-3)an-1(n≥2), 两式相减,得an=n(2n-1)an-(n-1)(2n-3)an-1(n≥2), 即(2n+1)an=(2n-3)an-1, an 2n-3 ∴ = . an-1 2n+1
a2 1 ∴ = , a1 5 a3 3 a2=7, a4 5 = , a3 9 …… an 2n-3 = (n≥2),以上各式相乘,得 an-1 2n+1 an 3 a1=2n+12n-1,
∴an+1+1=3(an+1), an+1+1 ∴ =3(n∈N*). an+1 ∴数列{an+1}是以a1+1=2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 列. ∴an+1=2· 3n 1,
[解析]
(1)当n≥2时,an=Sn-Sn-1=n2+3n+1-(n-1)2
-3(n-1)-1=2n+2, 又n=1时,a1=S1=5不满足上式.
5n=1 ∴an= 2n+1n≥2
.
(2)当n≥2时,an=Sn-Sn-1=2n+2-2n-1-2=2n-1, 又n=1时,a1=S1=4不满足上式,
1.观察法 根据下面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 公式. 5 7 9 (1)1,1,7,15,31,…; (2)3,0,-3,0,3,….
[解析]
5 7 9 (1)数列1,1,7,15,31,…;
1 3 5 7 9 即1,3,7,15,31,…, 由于分子是等差数列{2n-1}的各项,分母是数列{2n-1} 的各项, 2n-1 ∴ an = n (n∈N*). 2 -1
.
3.主要性质 (1)若m+n=p+q(m、n、p、q∈N*), 在等差数列{an}中有:am+an=ap+aq; 在等比数列{an}中有:am· an=ap· aq. (2)等差(比)数列依次k项之和仍然成等差(比).
1.学习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能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了解数 列的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意义,会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 出数列的任意一项,会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 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所求数列的通项可转化为数列1,0,-1,0,1,…的通 项,这恰好是“五点法”作三角函数的图象的值, nπ 从而an=3sin (n∈N*). 2
2.定义法 等差数列{an}是递增数列,前n项和为Sn,且 a1,a3,a9成等比数列,S5=a2 5.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解析]
设数列{an}公差为d(d>0),
2.主要公式 (1)通项公式an与前n项和公式Sn间的关系:
n=1 S1 an= Sn-Sn-1 n≥2
.
(2)等差数列 an=a1+(n-1)d=am+(n-m)d. 1 1 Sn=2n(a1+an),Sn=na1+2n(n-1)d. a+b A= (等差中项). 2
(3)等比数列 an=a1qn-1,an=am· qn-m. q=1 na1 Sn=a1-anq a11-qn = q≠1 1-q 1-q G=± ab(等比中项).
以上各式相加得 an-a1=3+32+33+…+3n-1 31-3n 1 3n 3 = = 2 -2, 1-3

3n 3 3n 1 ∴an=a1+ - = - (n≥2). 2 2 2 2 又a1=1满足上式, 3n 1 ∴an= 2 -2(n∈N*).
5.累乘法 1 已知数an,求通项an.
第二章 归纳与总结
1.数列的基本概念 (1)定义: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2)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n}的第 n 项 an 与 n 之间的函数关系 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an}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 何一项 an 与它前一项 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 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主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