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问题论文写作ppt课件
国际关系理论
第一章国际关系理论第二章讲师介绍:李铭义博士∙国立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博士∙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席格中心访问学者∙义守大学助理教授∙电子邮件:mylee@.tw目录∙壹、前言∙贰、国际关系理论的缘起∙参、国际关系的研究途径∙肆、国际关系理论脉络∙伍、理论之架构∙陆、结语国际关系定义∙一九九六年牛津出版之政治学辞典,对国际关系解释为研究国家间的互动与更广泛意义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的理论与运作之学科。
这定义显然是采广义的解释国际关系之意涵,包括理论与实务层面的科际整合,均为其研究与应用领域。
∙然而国际关系之狭义内涵,仅为对国际政治行为体之政治互动关系与研究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国际关系又称作国际政治学。
学者看法∙马基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提出「君主论」(The Prince)的论述,把政治学当作实践学科,认为国家管理与价值判断无关,必须采取科学方法,统治者使用一切可能的权术以达管理目标,使国家成为纯粹的权力组织∙国际间应该建立普遍永久和平计划,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观察到国家权利对人民的强制性,然基于哲学之调和与和谐理念,必须承认国家成立的人类理性过程,主权应属人民,国家则须保障人权,国家体制应采分权原则建立代议制共和国,希望藉由共和体制的人民理性作用,形成联盟以防止战争,唯有如此,才能消除道德与政治的矛盾,将使人类拥有永久和平。
学者看法∙国家绝对主权论是布丹(Jean Bodin,1530~1596)的重要政治主张,唯有永久存在的主权,才能保障安定的社会秩序,促使国家合法化。
此外,国际间应积极维护国家权力的主体性∙尚有鲁索(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 的政治思想,推论基础为国家建立前的自然状态下,人们原本拥有自由平等的生活,国家基于民意而形成公意,以实施直接民主制度,政府在国际丛林中依靠均势维持秩序,甚或采取战争手段而非和平方式学者看法∙克劳塞维茨(Gottfried von Clausewitz,1780~1831) 的「战争论」,主张战争实是政治的工具,所采取的不同形式,因此军事必须服从政治的理念与企图,国际之间的政治关系,将不受限于战争的影响,军事战略必须受到国家政略的指导。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
第一章国际关系的形成一,早期国际关系有何特点?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货币关系落后,国家自给自足,闭关自守,国际关系的发展缺乏基本的动因,再加上交通和通讯手段十分落后,使得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处于相对隔离、孤立的状态,国际关系处于不发达、不成熟状态、总体上呈现出幼年期的显著特点:1,偶然性。
国际关系偶尔发生,简单、松散,影响不大,不具有必然性和有机性。
2,地区性。
国际关系地域跨度狭窄,主要是邻近地区、邻国间的关系,活动地区受到限制,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亚地区性的特征。
3,有限性。
首先是交流的内容有限,主要是一般商品和思想文化的交流。
其次是交流的形式和途径极其有限。
4,幼稚性。
首先是国际交往的方式、习惯较为幼稚。
与不发达国际关系相适应的是,逐步形成了一些关于战争、外交、调停甚至仲裁的适用等国际惯例,尚无严格意义上的国际法。
二,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如何引发国际关系的变革?国际关系是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国际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巨大的变革作用,催生了现代国家和现代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要取得统治地位这一最深刻的经济动因,在欧洲促使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要求建立统一的、现代的民族国家。
当时,民族运动是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联系在一起的。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后,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民族国家相继诞生。
西欧民族运动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廓清道路,促进国内统一的民族市场形成,使同一民族居住的地域用民族国家的形式统一起来。
而在东欧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里,弱小民族的年轻的资产阶级受到压迫和排挤,他们意识到,唯一的出路是推翻异族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总之,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必然结果,是民族运动的必然结果。
三,国际关系体系是怎样演变的?现代国际关系是以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威斯特法利亚和会为启端的,由此形成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
威斯特法利亚和会及其和约对现代国际关系的最重要贡献是塑造了威斯特法利亚体系。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3.2国际关系课件(共16张PPT)
2.国际交往 (1)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贸易往来、文化、科技、 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 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 (2)依据: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 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 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各国的联系 越来越紧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 共同体。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 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 (2)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 文化和历史等。 (3)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 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 冲突的根源。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一)认识国际关系
1.国际关系 (1)含义: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 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之间的 关系。 (2)主要聚焦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冲突与 合作等问题。 (3)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关系等。 (4)形式:复杂多样,竞争 、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 的基本形式。
2.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菲律宾政府 无视历史事实,一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黄岩岛。 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辨析 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一定都是正义的吗?
提示:不是。①国家利益是一国生存和发展的权益,是主权国 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国际关系的决 定性因素之一。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 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②各国进行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这并 不表示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都具有正当性与正义性,只有在 不侵害他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才具有正 当性与正义性;反之,把维护和获取本国国家利益建立在掠夺、 侵略他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就不具有正当性与正义性。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 教学PPT课件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0新Ⅰ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文本特征题)
2020新Ⅱ卷 2021八省联考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 分)(句子作用题)
一、论证类阅读的思维
3.关于逻辑的常识
高考语文考试将论述类文本作为第一题出现在试卷中,本就已经指明了考试的性 质:我们选拔的学生,必须具备这道题考查到的思维品质,就是现代科学需要的逻 辑、推理、判断等能力。因此,命题人对这一块的考查针对性极强。而由此入手, 其中的一些选项,就可以根据逻辑常识进行判断。
02 论述类阅读的教 考衔接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信息类阅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在部编新教材中,信息类阅读涉及实 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五个任务群31篇文本和《乡土中国》。通过对这些作品 的学习,我们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高考对信 息类阅读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能力的要求,均可以在文本中找到对 应点。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 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二、论述类阅读的教考衔接
2022新Ⅱ卷 2021新Ⅰ卷 2021新Ⅱ卷
九套真题(适应性)信息类文本简答题
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 何不同。(4分)(分析内容异同与侧重点) 5.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 进行概括。(6分)(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文本特征题)
论中国与国际的关系
论新时代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有观点称: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路线的基本立足点和重要依托。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非常重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中,双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相待形成了患难与共、真诚友好的新型国际关系。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中国仍然应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问题是:在新时代下,中国就还会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中国家的“真诚”支持吗?中国还应不应该努力去建设和发达国家的新型关系?虽然在中国外交史上历经、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努力,与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各个外交事务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也对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这些我都不否认且应该积极的倡导,但是国家不同于个人,它不会在违背本国利益的情况下还一直支持你的,“真诚的全天候朋友”现在还能够一直持续?我以为是有些不现实的,因为每个国家的利益和战略不一定都与中国的发展相吻合,意识形态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再说,随着中国的发张和崛起,我们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他们从我们这里获得的东西会逐渐变少,那么他们对中国的支持势必要缩水,真诚度也会降低,甚至有些已经公然和我们对立。
最后即使中国还只是坚持在发展中国家中去做更多的工作,那么到了关键时候它们虽然成员多但是起影响力还是不够,层次越高就越显得后劲不足。
在真正竞争的领域决策权还是掌握在少数实力强悍的发达国家手中。
所以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仅仅满足于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而忽视了怎样去利用发达国家的实力来促进自己发展,那是得不偿失的,中国也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大国。
那么怎样去处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关系呢?我认为:在新时期里与发展中国家的交往仍然不能忽略,但是要有所调整,重新审视,有些事该果断解决;同时还应注意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往,利用结盟等手段快速的提高自己,同时要采取策略勇敢的融入到中间去,在各方面让他们更需要我们,从而赢得更多的发达国家的支持。
国际关系.pptx
在合作中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优势 互补、协同发展。
04
地区性冲突与热点问题探讨
中东地区局势及影响因素
宗教和民族矛盾
中东地区存在复杂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如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阿拉 伯人和波斯人等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往往引发冲突和战争。
资源争夺
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各国为了争夺这些资源, 经常发生冲突和合作不稳定的情况。
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建议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意识形态对抗风险
国际治理体系滞后
局部冲突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 彼伏,对国际安全和稳定构成 威胁。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 争端。
全球贸易面临保护主义思潮的 挑战,国际贸易环境趋于紧张 。应积极倡导自由贸易,推动 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外部势力干预
一些外部大国为了自身利益,经常干预中东事务,导致地区局势更加 复杂和紧张。
朝鲜半岛问题历史与现状
1 2 3
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朝鲜战争结束后,半岛南北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状 态,军事对峙和紧张局势一直存在。
核问题
朝鲜半岛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朝鲜的核试验和导弹试射等行为引发了国 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缘政治紧张等。
双方立场
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各自坚持自己的立 场和利益诉求,导致双方关系难以缓
和。
未来展望
未来俄欧关系可能将继续保持紧张态 势,但双方也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寻求
合作。
其他大国间关系变化梳理
中俄关系
欧日关系
中俄关系保持稳定发展,两国在政治、经 济、军事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
欧洲和日本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保 持着密切联系,双方也在加强政治和安全 领域的合作。
高考语文思辨类议论文写作优秀PPT课件
时3、事性原素因材:和结果 (思思就想想事 1:论1任:事何—因事—物果引都出联是原内系因容、是和本形客质式—观的—统存如一何在体解,的决无)普一例遍外关。 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因果地位相 互转换,在此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 转换,相互作用。
首要的生产力是人,而非物,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思想和科学技术的代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最关键的是“张磊这一做法引来诸多议论”,议论是什么?如果感恩母校,有什么可以谈论是非的呢?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思辨类议论文写作课件(PPT)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自菲薄中国教育。 1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简评:言简意赅,独辟蹊径,堪作模范。 ”这句成语就包含着主要与次要相互转化的哲学思想。 思考:(1)为什么赞扬?赞扬他什么? 主要部分不可或缺,甚至起决定作用。
• ②否定并证明:改变一生的教育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 分析:不同的议论就意味着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思辨类议论文写作课件(PPT)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思辨类议论文写作课件(PPT)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 ①肯定并证明:改变一生的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反思 思想2:事物个体存在的过程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的过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思辨类议论文写作课件(PPT)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分析:中国中部不是太发达的地区,他是移民的华裔;
中国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思辨类议论文写作课件(PPT)推荐(最新版本)推荐
——《别把先存之见当理所当然》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思辨 类议论 文写作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第十章全球化与全球治理ppt课件
全球化意味着各国之间在政治文化、政治价值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某种交流和趋同,即自 由、平等、人权和民主等价值的普遍化及国际国内政治界限的模糊 全球化指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观念意识和风俗习惯的同一化
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人民汇合成一个全球社会的过程,而现实主义学派则认为全球化指的 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日渐模糊
– 由于美国绝对优势地位的确立,就使过去长期以来对 国际体系中领导地位争夺这一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将 不复存在,使世界出现一种“单极力量主导下的稳定 与和平”,美国的实力越突出、越强大,在美国主导 下的国际秩序就越稳定、越和平。
20
四、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家主权
主权(sovereignty)
• 主权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 在国际实践中,只有互相尊重国家主权,才能使国家主权
原则得到切实的保障。相反,如果各国可以互相干涉,可
以恣意侵犯,可以借口主权性质不同而兵戎相见,国际关
系就要混乱,国际法也就无法存在了。因此,将国家主权
意义
原则比作各国保护自己生存,反对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法律 盾牌,是完全正确的。
• 国家主权原则对国家、对国际法都有重要意义。国家主权
10
全球问题的具体内容
• A·佩切伊:
– “失去控制的人口增长,社会的沟壑和分层,社会的不公 平、饥饿和营养不良,广泛的贫困和失业,对增长的狂热, 通货膨胀,能源危机,现实的和潜在的资源匮泛,国际贸 易和货币瓦解,保护主义,文盲和不合乎时代的教育,青 年的反叛,异化,难以控制的扩张和城市衰退,犯罪和吸 毒,暴行的爆发和新式的警察残酷,拷打和恐怖主义,对 法律和秩序的藐视,愚蠢的核行动,制度的无效和不健全, 政治腐败,官僚主义,环境恶化,道德价值的下降,信念 丧失,不稳定感……——还有对这一切问题和它们之间的 相互联系认识不足,等等”。他指出:“这一堆令人困惑、 令人棘手的困难,正是罗马俱乐部所说的总问题。”(王 兴成等:《全球学研究与展望》,第4页。)
国际关系说课教案(参赛稿)
国际关系说课教案(参赛稿)第一章:国际政治概述1.1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的定义国际政治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1.2 国际政治的演变与发展国际政治的历史演变:古代、近代、现代全球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3 国际政治的基本问题国家利益与国际合作国际冲突与战争国际法与国际组织第二章:国际政治理论2.1 传统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理想主义马克思主义2.2 当代国际政治理论建构主义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2.3 国际政治理论的争议与评价理论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理论的批判与反思第三章:国际关系的基本领域3.1 外交与领事关系外交的定义与职能领事关系与国际贸易3.2 安全关系国际安全问题的类型与特点国家安全战略与军事合作3.3 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合作的领域与机制国际贸易政策与经济制裁第四章: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4.1 双边关系双边关系的类型与特点外交策略与谈判技巧4.2 多边关系多边组织的类型与作用多边外交与国际合作4.3 国际关系的动态变化国际格局的演变与重塑我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与角色第五章:我国外交政策5.1 我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与目标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5.2 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与成就我国参与的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与多边合作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5.3 我国外交政策的挑战与展望面临的国际形势与威胁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创新第六章:国际冲突与解决机制6.1 国际冲突的类型与原因领土争端政治冲突经济竞争6.2 国际冲突的解决机制外交解决经济制裁与贸易禁运军事干预与维和行动国际法庭与国际仲裁6.3 我国在国际冲突中的立场与作用我国参与的国际冲突解决实例我国对国际冲突的调停与调解第七章:国际经济关系7.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比较优势理论保护主义政策我国的国际贸易政策7.2 国际金融体系与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IMF 与世界银行货币战争与国际金融市场7.3 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与欧元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第八章:国际法律制度8.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与分类主权平等原则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8.2 国际组织的法律地位与作用国际组织的法律性质国际组织的决策机制与法律约束力8.3 我国与国际法律制度的关系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与协议我国在国际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九章:全球性问题与国际合作9.1 全球性问题的类型与特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9.2 全球性问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全球性问题对国家利益与安全的挑战全球性问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9.3 我国在全球性问题上的一致行动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与行动我国参与的国际反恐合作第十章:国际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国际关系的新趋势全球化与网络化权力转移与多极化民间外交与社交媒体的影响10.2 国际关系面临的挑战地缘政治紧张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国际法的困境10.3 我国在国际关系未来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我国的国际责任与大国担当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策略与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主体2. 国际政治理论的演变与发展3. 国际关系的基本领域与格局4. 国际冲突的类型、原因与解决机制5. 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实践6. 国际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与组织作用7. 全球性问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及我国的参与8. 国际关系未来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难点环节:1. 国际政治理论的深入理解与应用2. 全球性问题复杂性的把握及我国的策略选择3. 我国在国际法律制度中的地位与作用4. 全球化、网络化等新趋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详细补充与说明:1.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与主体: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总结
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对国际体系及其结构的分析方面。“结构现实主义所展示的是一幅国际政治的系统性画面,依据构成单位的排列方式对其进行阐释。国家作为一个统一的、以生存作为最低目标的行为主体,从理论构架的角度被视为国际体系的构成单位。国际体系的基本结构特征是无政府状态,即不存在合法的集中控制力量,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体系的变化,是由各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简单讲,是由大国数量的变化而造成的。未来的结果的变动范围是依照假定的单位动机以及单位在其中活动的体系的结构而定的。”
第三次论战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战后,现实主义学派经历了传统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的发展,当然,传统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并没对现实主义作根本的修正,但也没有因循守旧,而是有所创新。华尔兹本人就经历了从传统主义到新现实主义的转变。
新现实主义产生的原因:课本120页
70年代以后,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在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的统治地位。1979年,华尔兹(Kenneth N. Waltz)发表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出现的标志。新现实主义不同意行为主义关于价值中立的观点,但与传统的现实主义也有区别。
2.关于因果关系的转换。
传统现实主义通常认为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倾向于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中的个人和国家那里寻找原因,从个人和国家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中寻找原因。
新现实主义则重新考虑了相互作用的单位与国际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国际政治的规律并不是单向地从相互作用的单位到其所产生的后果,而是双向地进行的。必须承认,某些国际后果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既然假定的原因的变化与人们观察得到的结果的变化并不总是一致的,我们就必须承认,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不同的层次上。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是与存在于结构层次上的原因相互作用的,因此仅仅从单位层次上去进行解释,肯定会误入歧途。因此,既要注意单位层次,又要注意结构层次,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和延续。”
当代国际关系热点问题透析选修课绪论课件
3 冷战与非对称格局的形成
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关系逐渐形成,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确立。
4 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
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关系逐渐形成,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确立。
03
当代国际关系热点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总结词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详细描述
国际法为各国提供了行为准则和解决争端的依据,国际组 织则通过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各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 领域的合作。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有助于 约束国家行为,减少冲突风险。
科技进步与创新
总结词
科技进步与创新为解决国际关系热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工具,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关系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 友谊和相互尊重。
国际关系的历史与发展
1 19世纪国际关系的形成
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关系逐渐形成,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确立。
2 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关系逐渐形成,以欧洲 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确立。
国际关系的特点
跨国性、政治性、复杂性、多变性。
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维护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是国家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互动 和合作,可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安全保障。
推动全球治理
国际关系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基础,通过国际合作和协商,可以解决 全球性问题,推动全球发展和进步。
促进文化交流
跨国犯罪打击案例
总结词
跨国犯罪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威胁,各国通过跨国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当代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共50页PPT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当代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3.2 国际关系(共12张ppt)
归纳总结: 请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如何看待大国之间的亲属冷热关系?
①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世界向多极化发 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有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 ②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③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 变。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④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到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各国间存 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寄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 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冲突的根源。维护国 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⑤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 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 道遭到谴责和反对。(涉及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时作答) ⑥知果果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 本利益。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 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涉及到中国与别国之间的大国关系时作答)
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 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分)因此,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坚决捍卫自己的正当合法权 益。(2分)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六、结论( Conclusion),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总结的最重要的内容是说明对假设验证的结果,通过对验证结果
的陈述、接受、拒绝或修正在论文开始提出的假设。
注意的问题:结论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要留有余地,不
要绝对化;要承认研究的局限性;Never is a long word.
七、其他
的竞争;3、理论体系本身的内在. 矛盾。
3
问题意识
D.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1900年)
Goldbach’s Conjecture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
因斯坦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 问。——陶行知
前提:表达清楚。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
简也。”(顾炎武:《日知录》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
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必俗字俗语。(胡适:《文学
改良刍议》)
使用学术语言,不是口语,也不是散文和博文。
.
7
研究设计
1、核心问题(描述、分析、处方) 2、理论假设(设想的答案) 3、变量关系(自变量、因变量、干预变量) 4、分析层次(系统、组织、个人) 5、案例选择与变量控制(大量、多个、两个、一个) 6、研究方法(定量、定性、演绎、归纳、调查、试
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问题
xx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1
第十讲 国际关系研究的实用方法与论文写作
一、什么是研究
1、“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2、“考虑和商讨(意见、问题)”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447页 前者是科学研究,后者只是本能的一般性活动。 国际关系研究与国际评论的区别: 1、前者是长期的系统分析工作,后者是即时性的表态;2、 前者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后者无关方法的科学性;3、前者强 调论点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后者的观点重在吸引眼球和轰动效 应;4、前者侧重规律性、次序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后者的重点 是当前的国际时事;5、前者的成果是供研究人员检验的,后者 是写给普通读者阅读的。
1、学术规范(Academic Norms)
标题,作者,摘要、主题词,正文,注释,参考书目。引文:作
者、著作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代、引文所在页码。
2、风格(Style):Le style, c’est l’homme (George-
Louis Buffon),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要性、持久性、可行性(难度、时间允许、资
料的获取、人物的访谈、软件工具) Universal
Proposition,Multum in parvo
小题大做,微言大义。
.
4
三、提出假设(hypothesis)
“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设要根据事实提出,
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现代汉语词典》,
.
5
四、变量(variables)与变量关系。变量就是
可以有不同取值的某个概念。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s ),作为原因的现
象;因变量( dependent variables ),作为结果的
现象。中间变量、条件变量。
五、文献梳理与材料( Materials)搜集:用证据说
第1447页)
假设是两个或多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猜想。
假设需要满足的5个条件:1、概念明确;2、能被经验检验;3、
假设使用范围有所界定;4、与有效观测技术相联系;5、与一般
理论相关联。
假设是对所研究事物内在因素关系的陈述。我们把这些因素称为
变量,并试图在假设中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设必须包括三个要
(值得讨论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回答和解释的问题)
选题的原则: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问题,需要符合三个基
本原则:一是问题尚未回答或者尚未完全回答;二是问题有现
实科学意义;三是问题有回答的可能性。
创新性:须教自我胸中出,切莫随人脚后行。
社会意义:“言不关世道不为”
问题的产生:1、理论与经验事实有矛盾;2、不同学派之间
验、证实、证伪、全面、严格、动态、静态)
7、结论。
.
8
五、案例一 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Theory, Carol R.
Ember, Bruce Russet) 问题:战争与政治制度有关吗? 假设:有,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 实证:通过对1816年以来的战争进行全面的统计分 析,发现在将诸如两国之间相邻距离、同盟关系、财 富、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等不易引发战争的因素都控 制之后,民主作为自变量仍然对国际关系中的战争与 和平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结论:民主与和平之间的相关度很高,民主关系的明确陈述;这种关系必
须能够凭借可以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加以验证。
比如,沃尔兹的两极稳定论提出的假设是:两极国际格局中世界
性战争的可能性小于多极格局。(极是自变量,战争是因变量)
假定(assumption)是研究者设定为真的前提,在研究中不再
质疑其真伪。而假设则是指研究中尚未得到检验的答案。
.
2
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区别:前者的研究在于发现国际关系
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多选择研究“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
题,后者的目的在于提出更有效的政策,因此,研究的选题多
是“怎么办”。
二、选题
选题就是提出一个明确的、没有得到充分解释的问题。 issue,question,problem( puzzle ),
话,Let the data, not the armchair theorist
speak.
关联性、权威性、时效性。
文献梳理的原则是怀疑和批判精神:“尽信书,则不如
无书”——孟子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
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Seek evidence, but t it.
般不用付诸战争便能解决他们之间的冲突。
.
9
案例二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葛剑雄) 问题:在古代中国,领土完整性和国家兴衰是否具有相关性? 假设:在古代中国统一会带来强盛,分裂会带来灾难。这一主 流看法并不完全正确。 实证: 从社会财富使用上看,统一政权相当“富厚”,但大 多数社会资源被挥霍浪费,而不是用于管理国家和社会进步; 从行政效率上看,由于领土缩小,在和平状态下,分裂政权其 政治中心对其他地区的管理能力反而高于统一政权;从地区开 发上看,大部分统一王朝在开发边远地区和落后地区方面的贡 献往往还不如分裂政权。 结论:古代中国的兴衰并不直接与统一或分裂挂钩,而关键在 于制度。统一政权下的消极现象是中央集权制度僵化的结果, 分裂社会中的积极因素是中央集权制度受到冲击暂时失效的结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