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精度-第5章
第5章 孔、轴精度的检测
• 量规形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3 量规的公差
一、量规公差及磨损极限
量规的制造公差 量规的磨损极限
(对“通规”而言) 磨损公差的大小,决定了 量规的使用寿命。
§3 量规的公差
二、量规公差带的布置 “双内缩方案”,即: 量规公差带置于工件公差带之内。
1.工作量规公差带 2.验收量规公差带 3.校对量规公差带
上验收极限 d max A (250 0.046 )mm 249 .954 mm 下验收极限 d min A [( 250 0.46) 0.046 ]mm 249 .586 mm
•
由附表2-9(p197)可知,分度值为 0.02mm的游标卡尺,其不确定度为 ( 0.020mm,小于 u1 u1为0.041 mm) 可以满足要求。
一、泰勒原则的含义
简言之: 泰勒原则是指有配合要求的孔、轴,其 局部实际尺寸与形状误差都要控制在尺寸公 差以内。 只有当孔的作用尺寸≥轴的作用尺寸时, 二者才能自由配合。
二、符合泰勒原则的量规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时,符合泰勒原则的量规如下:
“通规”用于控制工件的作用尺寸,其测 量面理论上应具有与被测孔或轴相应的完整 表面(即全形量规),其尺寸等于孔或轴的 最大实体尺寸,且量规长度等于配合长度。 “止规”用于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其测 量面理论上应为点状的接触面(不全形量 规),其尺寸等于被测孔或轴的最小实体尺寸。
例2: p36 例2-8。
§2
光滑极限量规
1. 2. 3. 4.
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与分类 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理——泰勒原则 量规公差带 量规设计
一、光滑极限量规的作用与分类
1.光滑极限量规(Smooth limit gauge)的功用
几何精度课后作业答案
第一章1、试写出下列基本系列和派生系列中自1以后的5个优先数的常用值:R10,R10/2,R20/3,R5/3。
解:R10优先数系自1开始的5个优先数常用值是1,1.25,1.6,2,2.5;R10/2优先数系自1开始的5个优先数常用值是1,1.6,2.5,4.0,6.3;R20/3优先数系自1开始的5个优先数常用值是1,1.4,2,2.8,4; R5/3优先数系自1开始的5个优先数常用值是1,4,16,63,250。
2、自6级开始各等级尺寸公差的计算公式为10i ,16i ,25i ,40i ,64i ,100i ,160i ,…。
自3级开始螺纹公差的等级系数为0.50,0.63,0.80,1.00,1.25,1.60,2.00。
试判断它们属于何种优先数的系列(i 为公差单位)。
解:前者属于R5系列,后者属于R10系列。
3、下面两列数据属于哪种系列?公比q 为多少?(1)电动机转速有(单位为r /min ):375,750,1500,3000…。
(2)摇臂钻床的主参数(最大钻孔直径,单位为mm ):25,40,63,80,100,125等。
解:前者属于R10/3派生系列,公比q :2;后者前三项属于R5系列,公比q :1.6,后三项属于R10系列,公比q :1.25,属于R5和R10的复合系列。
第二章1、设某配合的孔径为φ15 +0.027 0mm ,轴径为φ15 -0.016-0.034mm ,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配合公差,并画出其尺寸公差带及配合公差带图。
解:(1)极限尺寸:孔:D max =φ15.027 D min =φ15 轴: d max =φ14.984 d min =φ14.966(2)极限偏差:孔:ES=+0.027 EI=0轴:es= -0.016 ei= -0.034 (3)尺寸公差:孔:T D =|ES-EI|= |(+0.027)-0|=0.027 轴:T d = |es-ei|=|(-0.016)-(-0.034)|=0.018(4)极限间隙:X max = ES -ei=(+0.027)-(-0.034)=+0.061 X min = EI -es=0-(-0.016)=+0.016平均间隙(5)配合公差:T f = T D + T d =0.027+0.018=0.045()0385.021minmax+=+=XX X av(6)尺寸公差带和配合公差带图,如图所示。
第5章 表面粗糙度
2. 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Rz(新标准没有)
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ypi平均值与5个最大 轮廓谷深yvi平均值之和,即 5 1 5 Rz y pi yvi 5 i 1 i 1
Rz只能反映轮廓的峰高,不能反映峰顶的尖锐或平 钝的几何特性,同时若取点不同,则所得Rz值不同,因 此受测量者的主观影响较大。
光波干涉原理
被测表面直接参与光路,并同另一标准反射镜比较,以 光波波长来度量干涉条纹的弯曲程度,从而测得该表面的粗 糙度。干涉法通常用于测定0.8~0.025m的Rz值。
干涉显微镜
1为白炽灯光源,它发出的光通过聚光 镜2,4,8(3是滤色片),经分光镜9分 成两束,一束经补偿板lO,物镜11至被 测表面18,再经原路返回至分光镜9, 反射至目镜19;另一光束由分光镜9反 射后通过物镜12射至参考镜13(20是遮 光板),再由原路返回到分光镜9再到达 目镜19。两路光束相遇叠加产生于涉, 通过目镜19可以看到在被测表面上的干 涉条纹。通过测出的干涉条纹的宽度和 弯曲量经数据处理得到粗糙度的值。
双管显微镜
从目镜1l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视场图。转动测微 目镜鼓轮13,可使视场中的黑十字线依次对准被测工 件表面峰、谷影像,自鼓轮13上相应地进行两次读数, 其两次读数之差再乘鼓轮每格的分度值c则得一组峰、 谷高度差。按前述标准规定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即可 确定粗糙度的数值Rz。
三、干涉法
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
p
10
评定参数的选用
表面粗糙度国标(GB/T 1031-1995)规定:表面粗糙度的要 求可从上面6个参数中选取。其中高度参数是基本参数,对 表面粗糙度有要求的表面均需选取。当高度参数还不能满足表 面的功能要求时,根据需要可再选取间距参数或综合参数。 在高度参数的选取中优先选用参数Ra,当粗糙度要求 特别高或特别低时,生产中常选用参数RZ。当表面比较小, 不足一个取样长度时,常选取参数Ry,对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疲 劳破坏比较敏感的表面,在选取参数Ra或RZ时可同时选取Ry 以控制波谷深度。但Ra和RZ在一个表面上不能同时选取。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Sm,S和tp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当规 定高度参数还不能控制表面功能要求时,才能选取用以作为补 充控制,当选取参数tp时,还应同时给出水平截距c的数值。c 的数值可用微米给出,也可按Ry的百分数给出。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5章机械加工精度
用。
§5.2 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5.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在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下述四种:
1. 试切法——是指操作工人在每一工步或走刀前进行 对刀,然后试切出很少一部分加工表面,测量其尺寸 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再适当调整,再试切,
再测量,直到被加工尺寸达到精度要求为止,再切削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方向的原始误差对加工误差的
影响程度是不同。当原始误差与工序尺寸方向一致时, 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
这是分析加工精度问题时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三角形0AA′中,有如下关系:
ΔY2=R2-R02=(R0+ΔR)2-R02=2R0ΔR+ΔR2
刀尖在Y方向上的位移引起Leabharlann 径的加工误差为:P =πm
因π为无理数,而车床交换齿轮齿数是有限的,不可
能得到精确值,必然导致工件导程误差。这是因近似
速比的成形运动所引起的加工原理误差。
注意:采用近似加工原理,一定会产生加工误差,
但是它确保了加工的可能性,并在保证一定加工精度
的前提下,可简化加工过程,简化机床、刀具的结构, 提高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
(1) 机械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2) 工艺系统原始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控制;
(3) 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原始误差对机械加工精度的影
响及控制; (4) 加工总误差分析与估算; (5) 保证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径。
2.机械加工精度的研究方法 1) 单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 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分析单项 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的变化规律。一般不考虑其 它因素的同时作用。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后习题答案.ppt
答案: 根据表1.1 得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5.00,6.30,8.00, 10.0,12.5, 16.0, 20.0 ,25.0, 31.5,40.0, 50.0,63.0, 80.0, 100。
2
第1章 绪 论
作 业 题 答 案(P8)
1. 按优先数的基本系列确定优先数: (1)第一个数为10,按R5系列确定后五项优先数。
答案: 根据表1.1得 (10.0),16.0,25.0, 40.0, 63.0,100。
(2)第一个数为100,按R10/3系列确定后三项优先数。 答案: 根据表1.1得 (100), 200,400, 800。
(或极限过盈)平均间隙(或平均过盈)和配合公差,并画
出尺寸公差带图,并说明其配合类别。 10
答案: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
作业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
目
录
第 1 章 绪 论 作 业 题 答 案-----------------------------------------(3) 第 2 章 测 量 技 术 基 础 作 业 题 答 案 ------------------------(5) 第 3 章 孔轴结合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 作 业 题 答 案 ----------(9) 第4章 几何精度精度设计与检测 作 业 题 答 案 ----------(26) 第5章 表面粗糙度轮廓设计与检测 作 业 题 答 案------------(39)
( 6) 算术平均值 的 0极 .01。 限 x81误 .0 43差 4 0.01。 8 xlim 2. 用两种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尺寸为100mm和80mm的零件, 其测量绝对误差分别为8μm和7μm,试问此两种测量方法 3. 哪种测量方法精度高?为什么?
《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第2版)》教学课件-第5章
m
n
A0 Az Aj
z1
jm1
② 封闭环的极限尺寸:
m
n
A0min Azmin
Ajmax
z 1
jm1
m
n
A0max Azmax
Ajmin
z 1
jm1
5.2.1 完全互换法
(1) 完全互换法的计算公式
③ 封闭环的极限偏差
m
n
ES0 ESz EIj
n
Ti T0
i 1
5.2.2 大数互换法
大数互换法也称概率法,它是根据各组成环实际尺寸分布特性, 运用概率方法确定封闭环公差的,能够保证绝大多数产品在装 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和位置,装入后即能达 到封闭环的精度要求。
大数互换法是以一定置信概率为依据,假定各组成环的实际尺 寸的获得彼此无关,即它们均为独立随机变量,因此它们所形 成的封闭环也是随机变量,按一定规律分布。
2.按尺寸链的功能要求分类 (1) 装配尺寸链 (2) 零件尺寸链 (3) 工艺尺寸链
3.按尺寸链中各环的相互位置分类 (1) 直线尺寸链 (2) 平面尺寸链 (3) 空间尺寸链
5.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a 装配尺寸链
b尺寸链图
5.1 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a 零件图 零件尺寸链
b 尺寸链图
a 工序图 工艺尺寸链
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分为互换法、分组法、修配法和调 整法。其中互换法又分为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换法。
5.2.1 完全互换法
完全互换法也称极值法,它是从尺寸链各环的极限值出发进行计算的,能 够完全保证互换性,即在全部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 大小和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第5章-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标注:在图样上标注表面粗糙度符
号,一般应注在可见轮廓线,也可注在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其延长线上。符 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注写方向必须与尺寸 数字方向一致。当零件的某些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相同时,可统一标注在图样 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
29
5.4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5章表面粗糙度
本章要点
基本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及标注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计划学时:1.5学时
1
5.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在机械零件切削的过程中,刀具或砂轮遗留 的刀痕、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和机床高频 振动等因素,会使零件的表面形成微小的峰 谷。这些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就 叫做表面粗糙度,也称为微观不平度,它是 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23
5.3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和标注
2.评定参数值的选择
常采用:类比法。 设计要考虑因素: 同一个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滚动摩擦表面比滑动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 值小。 易产生应力集中的沟槽、圆角部位应选用较小的粗糙度数值。 要求配合稳定、可靠时,粗糙度参数值应小些。如,小间隙配合表 面、受重载作用的过盈配合表面,都应选用较小的粗糙度数值。 对防腐性、密封性要求高、外观美观等表面粗糙度应小些。 凡标准已对表面粗糙度作了规定的(如与轴承配合的孔/轴颈、量 规、齿轮等),应按规定来选取。
9
3、基准线 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大小的一条参考线。 包括两种: 1)轮廓最小二乘中线:最小二乘中线是 在取样长度内使轮廓上各点的轮廓偏距的 平方和为最小的一条基准线。 2)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轮廓算术平均 中线则是划分轮廓上下面积相等的一条基 准线
第5章几何建模与特征建模
二.数据结构(边界表示法数据结构)
实体建模采用表结构存储数据,其中棱线表和面表与曲面 造型有很大不同,从表中可以看出,棱线表记录的内容更加丰 富,可以从面表找到构成面的棱线,从棱线表中可以找到两个 构成的棱线的面。与曲面建模相比,实体模型不仅记录了全部 几何信息,而且记录了全部点、线、面、体的信息。
二.数据结构
三维线框模型采用表结构,在计算机内部存储物体的顶 点及棱线信息,请实体的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层次清楚的记 录在以边表、顶点表中。如下图所示的物体在计算机内部是 用18条边,12个顶点来表示的。
三.特点
1、优点 这种描述方法信息量少,计算速度快,对硬件要求低。数 据结构简单,所占的存储空间少,数据处理容易,绘图显示速 度快。 2、缺点 1)存在二异性,即使用一种数据表示的一种图形,有时也 可能看成另外一种图形。 2)由于没有面的信息,不能解决两个平面的交线问题。 3)由于缺少面的信息,不能消除隐藏线和隐藏面 4)由于没有面和体的信息,不能对立体图进行着色和特征 处理,不能进行物性计算。 5)构造的物体表面是无效的,没有方向性,不能进行数控 编程。
3)三维实体扫描体素: 实体扫描法是用 一个三维实体作为扫 描体,让它作为基体 在空间运动,运动可 以是沿某个曲线移 动,也可以是绕某个 轴的转动,或绕某一 个点的摆动。运动的 方式不同产生的结果 也就不同。
四.三维实体建模的计算机内部表示
1.边界表示法(B-Rep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3)集合的交、并、差运算
4) 特点 (1)数据结构非常简单,每个基本体素不必再分,而是将 体素直接存储在数据结构中。 (2)对于物体结构的修改非常方便,只需要修改拼合的过 程或编辑基本体素。 (3)能够记录物体结构生成的过程。也便于修改 (4)记录的信息不是很详细,无法存储物体最终的详细信 息,如边界、顶点的信息等。 5)应用: 可以方便地实现对实体的局部修改 ,如下图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_3版(孟兆新,马惠萍主编)PPT模板
章 渐 开 线 圆 柱 齿
7
01 7.1齿轮传动的使用 02 7.2影响渐开线圆柱
要求
齿轮精度的因素
03 7.3渐开线圆柱齿轮 04 7.4渐开线圆柱齿轮
精度的评定参数
精度标准
05 7.5渐开线圆柱齿轮 06 习题7
精度设计
09
O
N
E
第8章尺寸链的计算
第8章尺寸链的计 算
8.1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8.2用完全互换法解尺寸链 8.3大数互换法解尺寸链 8.4用其他方法解装配尺寸链 习题8
05
3.5几何公 差的选用
03
3.3几何误 差的评定
06
习题3
05
O
N
E
第4章表面粗糙度
第4章表面粗糙度
4.1基本概念 4.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4.3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4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习题4
06
O
N
E
第5章几何参数检测技术基础
测第
技 术 基 础
章 几 何 参
第2章尺寸精度设 计
2.1有关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术语和 定义 2.2尺寸的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简介 2.3尺寸精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4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习题2
04
O
N
E
第3章几何精度设计
第3章几何精度设计
01
3.1几何误 差
04
3.4几何公 差与尺寸公
差的关系
02
3.2几何公 差
感谢聆听
章 常 用 典
型
零
6
01 6.1滚动轴承结合的 02 6.2平键、矩形花键
精度设计
结合的精度设计
1_第五章 孔类工件的加工
2.铰刀的种类
(1)按用途分类 可分为机用铰刀和手用铰刀。 (2)按切削部分材料分类 分为高速钢和硬质合金铰刀。
第4-5章
第五节
铰
孔
图5-17 大刃倾角铰刀
1)能控制切屑流出的方向,在正刃倾角的作用下,使切屑流向待
加工表面,如图所示。 2)提高铰刀的寿命,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4-5章
第五节
铰
孔
3)增加了重磨次数,每次重磨铰刀时,只要重磨刀齿上有刃倾角 部分的前面。 3.铰刀尺钻
孔
(1)柄部 麻花钻柄部在钻削时起夹持定心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表5-1 莫氏锥柄钻头直径
(2)颈部 颈部位于工作部分和柄部之间。
(3)工作部分 工作部分是麻花钻的主要部分,由切削部分和导向 部分组成。 2.麻花钻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
第4-5章
第二节
钻
孔
图5-3 麻花钻的几何形状
第4-5章
图5-28 端面沟槽车刀 第4-5章
第六节
车内沟槽、端面槽和轴间槽
(3)外圆端面沟槽车刀和车削方法 如图5-28c所示,外圆端面沟槽 车刀的形状比较特殊。
第4-5章
第七节
孔类工件的检测
一、孔类工件的检测内容及量具 二、孔径尺寸精度的检测
图5-29 用内卡钳测量孔径的方法
1.内卡钳与外径千分尺配合
第4-5章
第四节
车
孔
图5-14 高速钢精内孔车刀
三、内孔车刀的装夹 四、车孔时的切削用量 五、车孔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第4-5章
第四节
车
孔
表5-5 车孔时产生废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第4-5章
第五节
铰
孔
第五章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氧化物(刚玉)砂轮:磨钢类零件; 碳化物(碳化硅、碳化硼)砂轮:磨铸铁、硬质合金等; 高硬材料(人造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砂轮:可获极小 表面粗糙度值,成本高。磨硬质合金等脆性材料。
残余应力有拉应力和压应力之分,
残余拉应力:易使已加工表面产生裂纹并使其扩展而
降低疲劳强度。
残余压应力:能够部分地抵消工作载荷施加的拉应力,
延缓疲劳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
17
5.2 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三)表面质量对耐蚀性的影响
1. 表面粗糙度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零件表面越粗糙,越容易积聚腐蚀性物质,凹谷 越深,渗透与腐蚀作用越强烈。减小零件表面粗糙 度,可以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能。
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还有其它方面的影响: 减小表面粗糙度可提高零件的接触刚度、密封性和测
量精度; 对滑动零件,减小表面粗糙度可降低其摩擦系数,从
而减少发热和功率损失。 表面层的残余应力会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继续变形,
失去原来的精度,降低机器的工作质量。
20
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总结:
对耐磨性影响
3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4
5.1 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5.2 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5.3 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5.4 影响加工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5.5 改善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5.6 工件表面强化的常见方法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后习题答案
精选课件
7
4. 如图2.8所示的零件,用弓高弦长法处理法测量某一圆弧半 5. 径R,得到弓高、弦长值和精度分别为:
s5 0 0 .0,6 h 1 0 0 .005
试求 R 值及其测量精度。
答 案 : 参照例2.3可解得
图 2-8间及测量法
R3.6 2 50.0772
精选课件
8
第 3 章 孔轴结合尺寸精度设计与检测
答案:
( 1 ) 轴 4 n 6 ; 0 2 ) 轴 1 ( ; 8 3 ) s 6 ( R 7 7 ; 5 孔 4 ) 2 ( D 9 。 4 孔
10. 设孔、轴的公称尺寸和使用要求如下:
( 1) D(d)3,5Xmax12μ0m ,Xmi n 5μ 0m ;
( 2) D(d)40Ym , ax8μ 0m Ym,i n 3μ 5m ;
( 2 ) 极限偏 E S 0 差 .0、 2: E 7I0 ; 孔
轴 e s 0.0、 1e6 i 0.0。 34
精选课件
9
( 3 ) 尺寸公 T D0差 .02 、 轴 : 7 T d0 孔 .0。 18
( 4 ) 极限 x m a 间 0 x .0; 6 x 隙 m 1 i n 0 .: 0。 16
( 5) 平均间 x平 隙 0.0: 3。 85 ( 6) 配合公 Tf 差 0.0: 45
+27
TD
(7)尺寸公差带图见右图。
-16
Td
-34
图 作业题1尺寸公差带图
2. 设某配合的孔径、轴径分别为:
孔 D 4 0 0 ..5 0 00 3 、 5 4 d4-0 05 .0 。 25
试分别计算其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极限间隙
第5章-几何公差
5.1 概 述
5.1.3 几何公差图样标注
1 被测要素的标注 组成要素的标注:连线与尺寸线错开
导出要素的标注:连线与尺寸线对齐
对组成要素提出
对导出要素提出
5.1 概 述
5.1.3 几何公差图样标注
1 被测要素的标注
对圆柱表面提出圆柱度公差要求
对表面提出平面度公差要求
读图练习
正确理解零件图上标注含义。
几何误差
光轴误差
轴套误差
几何误差
几何公差
几何公差标准的现况: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形 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几何公差值》 GB/T 4249-1996 《公差原则 》 GB/T 16671-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 要求和可逆要求》 GB/T 17773-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延伸公差带及其注法》 GB/T 17773-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轮廓的尺寸和公差注法》 GB/T 17851-1999 《形状和位置公差 基准和基准体系》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 差 检测规定》 GB/T 13319-2003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位置度 公差注法》
⑷径向全跳动和同轴度及圆柱度的要求: 优先选用径向全跳动
否好Βιβλιοθήκη ×5.6 几何公差的选择
5.6.1 几何特征及基准的选择
4.基准的选择
1)选择基准应考虑 ①选择主要配合表面 ②选择零件上相互接触的定位要素 ③选择较大平面、较长轴线为基础 ④为检测方便装夹要素为基准
机械零件的几何精度(尺寸精度)
b )画法:
1)零线。
2)确定公差带大小、位置。
3)孔 、轴
(或
) 或在公差带里写孔、轴。
4)作图比例基本一致,单位 µm 、mm均可。
5)基本尺寸相同的孔、轴公差带才能画在一张图上。
c)公差带特性:
两个要素 公差带大小 T 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例:画尺寸公差带图:
轴Ø25
0.020 0.033
dmin = d +ei = 30 -0.041=29.959mm
查表1-4得:M的基本偏差(上偏差) ES =-8+Δ=-8+12=+4μm=+0.004 mm M8的下偏差 EI=ES-IT=+0.004-0.033=-0.029 mm 孔ø30 M8的极限尺寸 Dma= D + ES = 30+0.004= 30.004 mm Dmin=D + EI = 30-0.029= 29.971 mm
或 Ts =│es- ei │=│+0.015 -(-0.013)│=0.028 mm
可标注为孔
40
0.03,8 轴
0.07
40 0.015 0.013
**公差与偏差的区别:
公差是一个没有正、负符号的绝对值,不能为零 (1)从数值看
偏差是代数量,可能正、负或零
公差表示制造精度要求,反映加工难易程度, 限制误差,对单个零件无公差可言
4.极限尺寸 一个孔或轴允许的尺寸的两个 极端。实际尺寸应位于其中,也可达到极限 尺寸。孔或轴允许的最大尺寸称为最大极限 尺寸;孔或轴允许的最小尺寸称为最小极限
尺寸 。
孔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分别用Lmax和lmax表示, 最小极限尺寸分别用Lmin和lmin表示。
几何精度规范学作业5答案
第一章几何精度设计概论1-1 判断题1.任何机械零件都存在几何误差。
(√)2.只要零件不经挑选或修配,便能装配到机器上,则该零件具有互换性。
(×)3.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把加工误差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
(√)4.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GB/Q,推荐性国家标准的代号是GB/T(×)1-2 选择填空1.最常用的几何精度设计方法是(计算法,类比法,试验法)。
2.对于成批大量生产且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宜采用(完全互换,分组互换,不需要互换)的生产形式。
3.产品标准属于(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
4.拟合轮廓要素是由(理想轮廓,实际轮廓,测得轮廓)形成的具有(理想形状,实际形状,测得形状)的要素。
第二章尺寸精度2-1 判断题1.公差可以认为是允许零件尺寸的最大偏差。
(×)2.只要两零件的公差值相同,就可以认为它们的精度要求相同。
(×)3.基本偏差用来决定公差带的位置。
(√)4.孔的基本偏差为下偏差,轴的基本偏差为上偏差。
(×)5.30f7与30F8的基本偏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6.30t7与30T7的基本偏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7.孔、轴公差带的相对位置反映配合精度的高低。
(×)8.孔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实际尺寸,装配时具有间隙,就属于间隙配合。
(×)9.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高。
(√)10.配合公差越大,配合就越松。
(×)11.轴孔配合最大间隙为13微米,孔公差为28微米,则属于过渡配合。
(√)12.基本偏差a~h与基准孔构成间隙配合,其中a配合最松。
(√)13.基孔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孔,基轴制的特点就是先加工轴。
(×)14.有相对运动的配合选用间隙配合,无相对运动的均选用过盈配合。
(×)15.不合格的轴孔装配后,形成的实际间隙(或过盈)必然不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3. 载荷分布均匀性及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就是要求齿轮啮合时,啮合轮齿沿 全齿宽均匀接触,使齿面上的载荷分布均匀,避免因局部 接触应力过大,导致齿面过早磨损,甚至轮齿断裂,影响 齿轮的使用寿命。
影响齿高方向载荷分布均匀性的是基节偏差和齿形误 差。影响齿宽方向载荷分布均匀性的是齿向误差。
5
4. 侧隙合理性及影响侧隙合理性的主要误差 侧隙目的:贮存润滑油,补偿弹性变形和热变形。防 止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可能卡死或烧伤。 因此,要求齿轮副啮合时非工作齿面间应留有一定的 间隙,这就是齿侧间隙。对于工作时需要反转的读数与分 度齿轮,对其侧隙要求就更为严格。
影响侧隙大小和不均匀的主要误差是齿厚偏差及其变 动量,侧隙就是靠改变齿厚偏差得到的。
Fp Fp
10
(2)单个齿距偏差 f pt 及其极限偏差 f pt
f pt 是在齿轮端平面上,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轴线同 心的圆上(一般在分度圆上度量),实际齿距与理论齿距的代数差。 实际齿距大于理论齿距时,偏差为正;实际齿距小于理论齿距时, f pt 偏差为负。 属于高频误差,影响传动平稳性。
评定时要求:
Fpk Fpk Fpk
12
从加工误差来源可知,无论是径向误差还是切向误差都回引起 齿轮分度圆上的齿距累积总误差,因此,此指标既可以反映齿轮的 径向误差,又可以反映切向误差,是评定齿轮传动准确性的较全面 指标。齿距累积总偏差和齿距累积偏差用于评定齿轮的传
动准确性。
单个齿距偏差主要是由于机床蜗杆偏心及轴向窜动而引起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节偏差和齿形误差的影响。因此,单个齿距 偏差揭示机床周期误差所造成的齿轮瞬时传动比的变化。单个齿
32
齿厚误差可以用齿厚游标卡尺进行测量。因为齿厚测量以齿顶 圆为基准,故测量结果受齿顶圆精度的影响较大。
33
(2)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 及其极限偏差 Ebns、Ebni 公法线是渐开线齿轮任两个异侧齿面的公共法线,即基圆切线。 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 是公法线的实际 长度 Wka与其理论长度 Wk 之差。跨越k 个齿的理论公法线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f H 及其极限偏差 f H
f H 是在齿线的计值范围内,与平均齿线两端相交的
两条设计齿线之间的距离。
合格性条件:
f H f H f H
22
齿线误差 F 、 f f 、 f H 对齿轮传动精度的影响:
齿线误差主要是由齿坯端面跳动和刀架导轨倾斜造成 的,它的存在,会使齿轮的实际接触线段变短,尤其是齿 线的方向偏差,会使齿轮的接触部位落在齿端。 齿线误差评定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
7
得出如下结论: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影响使用要求的误差 误差来源
长周期(一转)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误差:齿距误差
几何偏心 运动偏心
短周期(一齿) 机床传动链的高频 误差:基节偏差、 误差、滚刀的加工 传动的平稳性 齿廓误差 误差 短周期误差:齿 滚刀的安装误差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向误差 齿轮副的中心距 偏差和齿厚偏差 安装时中心距误差 加工时齿厚误差
23
4. 综合精度(共5个指标)
以上齿距精度、齿廓精度、齿向精度是影响齿轮传动 功能要求的渐开线齿面的位置、形状和方向等单项几何特 征参数的精度。考虑到各单项误差的叠加和抵消的综合作 用,还可以采用各种综合精度的指标。
24
(1)切向综合总偏差 Fi '及其公差 Fi '
Fi '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在理论中心距下单面 啮合传动时,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实际转角与公称转角之差的最大值, 以分度圆弧长计值。 Fi ' 反映了几何偏心、齿距累积总偏差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因 为它的误差曲线是连续的,故能较完善地评定齿轮运动的准确性。
3
2. 传动平稳性及影响传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
传动的平稳性就是要求在传递运动的过程中工作平稳,没有振 动、冲击和噪音,这就要求限制瞬时传动比的变动范围。 影响传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是齿形误差和基圆齿距偏差。
齿轮各个基节的偏差和各齿的齿形误差在不同程度上影响齿轮 的工作平稳性。在齿轮转动一周中,它们多次重复出现,因此也称 为高频误差。
其测量方法与齿距 累计总误差测量完全相 同,不同的只是数据处 理方法。 评定时要求:
f pt f pt f pt
11
(3)齿距累积偏差 Fpk 及其极限偏差 Fpk
f pk 是在齿轮端平面上,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轴线同 心的圆上(一般在分度圆上度量),跨越任意k个齿,实际齿距与 理论齿距的代数差。 f pk 值被限定在不大于1/8的圆周上评定。 除另有规定,
Fi Fi
''
''
28
此误差用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检查仪进行测量。
当采用双啮仪综合检查时,啮合状态跟切齿时的状态相似,能够反映齿坯和 刀具的安装误差,且仪器结构简单,环境适应性好,操作方便,测量效率高,故 使用广泛。在测量之前供需双方应就测量齿轮的设计、齿宽、精度等级以及公差 值等达成协议。 29
(1)齿厚偏差 Esn 及其极限偏差 Esns、Esni 齿厚偏差
Esn 是实际齿厚 sna 与理论齿厚 sn
之差。
理论齿厚是互啮齿轮在理论中心距下实现无侧隙啮合的齿厚。
齿厚公差等于齿厚上、下偏差之差,是实际齿厚的允许变动量:
Tsn Esns Esni
合格性条件:
E sni E sn E sns
距偏差用于评定齿轮的传动平稳性。
13
其测量方法有相对法(齿距仪、基节仪)和绝对法。测量得到 的数据经过一定的计算得到齿距累积总误差和齿距累积偏差,取其 中最大者作为单个齿距偏差。
14
2. 齿廓精度——齿廓误差影响传动平稳性(共3个指标)
(1)齿廓总偏差
F 及其公差 F
(齿形误差)
F 是在齿廓的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廓且距离为最小
第五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为 :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齿轮传动的主要加工误差及精度指标
齿轮精度标准及应用
1
第一节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
齿轮传动是机器及仪器中常用的一种机械传动形式,它广泛地 用于传递回转运动、传递动力和精密分度等。齿轮传动是由齿轮副、 轴、轴承和箱体等零件所组成的齿轮传动装置来实现的。
齿廓误差可以用专用的渐开线 检查仪进行测量。
18
3. 齿向精度——齿向误差主要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共3个指标)
齿线(齿向线)是齿面与分度圆柱面的交线。不修形的直齿轮的
齿线为直线,不修形的斜齿轮的齿线为螺旋线。
齿向误差有三种: 齿线总偏差 齿线形状偏差 齿线倾斜偏差
19
(1)齿线总偏差 F 及其公差 F (齿向误差、螺旋线总偏差)
齿轮传动的传动质量及效率又取决于各主要组成零部件齿轮副、 轴、轴承及箱体的制造和安装精度,其中齿轮的制造精度和齿轮副 的安装精度起主要作用。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四项:
1.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3. 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2. 传动的平稳性 4. 侧隙的合理性
2
1. 传动准确性及影响传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是指要求齿轮在一转范围内传动比 变化尽量小。即在齿轮一转中,它的转角误差要小。 影响传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是齿距误差。 齿距误差是齿轮一转为周期的误差,属于低频误差。 该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
35
6. 安装精度——主要影响齿轮配合精度(共3个指标)
f a 及其极限偏差 f (1)中心距偏差
8
侧隙的合理性
第二节 齿轮的精度指标
根据齿轮传动要素的构成特点,可以将单个齿轮的几何特 征参数分为四类:尺寸(齿厚) 形状(齿廓) 方向(齿向) 位置(齿距) 此外,齿轮副安装精度项目有两类: 两轴线的尺寸(中心距) 两轴线的方向(平行度)
9
1. 齿距精度——齿距误差主要影响传动准确性(共3个指标)
F 是在齿线的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线且距离为最小的两 条设计齿线之间的距离。
合格性要求:
F F
20
(2)齿线形状偏差
f f 及其公差 f f
是在齿线的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齿线且距离为 最小的两条平均齿线之间的距离。
f f
合格性要求:
f f f f
21
(3)齿线倾斜偏差
Wk mn cos n [(k 0.5) zinv t 2 tan n x]
式中: mn—模数(mm); invαn—α 角的渐开线函数; k—测量时跨的齿数; z—齿数; x—变位系数。
合格性条件:
Ebni Ebn Ebns
34
公法线长度用公法线千分尺进行测量。因为其测量不以齿顶圆 定位,测量精度高,是比较理想的侧隙评定方法。
(1)齿距累积总偏差 Fp 及其公差 Fp
Fp 是在齿轮端平面上,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轴线同 心的圆上(一般在分度圆上度量),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 长与理论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也就是任意个齿距累积偏差的最 大绝对值。在齿距累积偏差图上,齿距累积总误差是累积偏差曲线 的最大幅度值。
评定时要求:
合格性要求:
Fi ' Fi '
25
此误差用齿轮单面啮合综合检查仪(有机械式、光栅式及磁分 度式等多种)进行测量。测量齿轮用基准蜗杆或侧头代替。
当采用单面啮合综合检查时,操作复杂,测量费用昂贵。在测 量之前供需双方应就测量元件(测量齿轮、蜗杆、测头)的选用、 设计、精度等级等达成协议。 26
(2)一齿切向综合偏差
f i 及其公差
'
fi
'
f i ' 是指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在理论中心距下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