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案(新版)沪科版
20.2.1 平均数上面两支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活动1:前后桌四人交流.找同学回答后,给出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活动2:请同学们结合图表,自己用计算器算出各球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年龄,看哪一个球队的平均身高高?哪一个球队的平均年龄小?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东方大鲨鱼队的平均年龄的:年龄/岁 16 18 21 23 24 26 29 34相应队员人数 1 2 4 1 3 1 2 1平均年龄=(16×1+18×2+21×4+23×1+24×3+26×1+29×2+34×1)÷(1+2+4+1+3+1+2+1)≈23.3(岁).()n x x x n++Λ21120.2.2中位数与众数20.2.3 数据的离散程度【通过展示图形,学生可以通过图表做出正确的判断,即机床B 做出的零件精度明显高于机床A 。
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能否从数量上对上述结果做出准确判断?这个问题的提出,既暗示了学生探究的可持续性,又促进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提问:能否用数量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情况呢?3.(1)不难从表格中看出,机床A 的数据明显比机床B 的数据较为分散,因此,引导学生计算两组数据中各个数据与标准数据20.0的差,继而计算偏差和i x x -,并继续填入表格,尝试能否解决问题:平均数中位数极差 偏差和机床A 20.0 20.0 0.4 0 机床B20.020.00.4【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偏差和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发现:要想准确回答问题,我们仅仅需要知道两组中的各个数据与标准尺寸的相对偏差大小,至于到底是大于标准尺寸,还是小于标准尺寸,并不是关心的主要对象。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初步分析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教案_20
这时,甲的得分比乙高。
按方案二计算甲、乙的最后得分为:
y甲=
1 5
(9.3
9.2
3
9.1)
9.2(分)
y乙=
1 5
(9.4
9.5
2
9.0
2)
9.28(分)
这时,乙的得分比甲高。
思考交流:你认为哪个方案可取?
1、已知一组数据1,2,5,8,16,这组数的平均数
是__6_._4_;
2、如果a,b,c,d的平均数是7,则a-2,b-2,c-2,
际情况,抽查了20名同学,他们一周做家务所用的
时间如下(单位:小时):
0.5 0.5
1
1
1
1
1.5 1.5 1.5
1.5
2
2
2
2
2
2
3
3
3
这20名同学一周做家务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你是怎么计算的?
(0.5×2+1×5+1.5×4+2×6+3×3)=1.65(小时)
例2、学校对各个班级的教室卫生进行情况,给成绩最高 者发卫生流动红旗,检查包括:黑板、门窗、地面。一天, 两个班级的各项卫生成绩(十分制)如下表:
如果将7位评委评分的平均数作为最后得分,哪位 选手最后的分高些?
如果将评委评分的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去掉后 的平均数作为最后得分,哪位选手最后的分高些?
解:按方案一计算甲、乙的最后得分为:
x甲=
1 7
(9.3
9.2
3
9.1
2
9.8)
9.27(分)
x乙=
1 7
(9.4
9.5
3
8.0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案_10
②统计学中常采用下面的做法来量化这组数据的波 动大小:
设有n个数据x1,x2,…,xn,各数据与它们的平
均数 x 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x)2,(x2-x)2,L ,(xn -x)2,
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
s2=
1 n
[(x1-x)2+(x2 -x)2+
L
+(xn -x)2]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称它为这组数据的
方差.
例 甲、乙两台编织机纺织一种毛衣,在5天中 两台编织机每天出的合格品数如下(单位:件):
甲:7 10 8 8 7 ; 乙:8 9 7 9 7 . 计算在这5天中,哪台编织机出合格品的波动较小? 解:
所以是乙台编织机出的产品的波动性较小.
知识要点
(1)方差怎样计算?
s2=
1 n
[(x1-x)2+(x2 -x)2+
L
+(xn -x)2]
方差计算步骤分解:一求平均数;二求差的平方;三求
平均数.
(2)你如何理解方差的意义?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方差的适用条件:
当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或相近时,才利用方差来判
断它们的波动情况.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 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可用样本 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2.数条件下各射靶10次, 每次射靶的成绩如下:
甲:9,5,7,8,7,6,8,6,7,7 乙:2,9,6,10,8,7,7,8,9,4
试分析两人两人射靶水平
在统计学中,除了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这类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以外, 还有一类刻画数据波动(离散)程度的 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方差.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学案(1)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学习内容】
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目标】
1.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2.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会利用计算方差的方法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重点】
方差形成过程,会利用计算方差的方法来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难点】
方差意义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本:
思考:选拔射击手参加比赛时,我们应该挑选测试成绩中曾达到最好成绩的选手,还是成绩最稳定的选手?
二、学前准备:
假如要数学竞赛了,老师要从甲、乙两名同学中挑选一个参加。
若你是老师,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
两个同学本学期7次测验的数学成绩分别如下:(单位:分)
甲:85,89,90,90,90,91,95
乙:85,85,90,90,90,95,95
(1)分别计算两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2)分别计算两名同学的成绩众数,中位数。
(3)分别计算两名同学的成绩极差。
(4)通过计算,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
1.在同一个折线统计图中画出这两名同学的成绩;。
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一. 教材分析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是新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集中趋势(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和离散程度(如方差、标准差等)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等。
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方法。
3.能够运用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的理解。
2.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方法的掌握。
3.将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应用知识。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解释概念和方法。
2.实例和练习题:准备一些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如白板、粉笔等,用于板书和解释。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某班级有3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如下:160cm, 165cm, 170cm, …, 180cm, 185cm。
请计算这个班级的平均身高、中位数和众数。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的方法。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案_3
§20.2.2数据的离散程度三维目标掌握方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了解方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能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方差的含义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何计算?在统计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引入:描述一组数据的分布时,除了考虑它的集中趋势外,还经常要考虑它的离散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提问回顾关于数据的集中趋势的三个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引出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样也就必然要学习心得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新课教学活动1:方差的定义1:问题:甲、乙两名射击选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1) 分别计算两名射手的平均成绩;甲:8=x 环 乙:8=x 环(2) 请根据这两名射手的成绩画出折线统计图;(3) 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分析】谁的稳定性好,应以什么数据来衡量?(1)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0)89()88()88()88()87(=-+-+-+-+-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0)88()86()810()86()810(=-+-+-+-+- 怎么办?(2)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2)89()88()88()88()87(22222=-+-+-+-+-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16)88()86()810()86()810(22222=-+-+-+-+-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与射击次数有关! 所以要进一步用各偏差平方和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的稳定性:【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思考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两位选手命中环数与10环的差别,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方法的奥妙,但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直观性的可靠性不强,还需要从严谨的数据上说明,为方差的引入做好了准备。
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精品导学案 沪科版0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1.数据的集中趋势学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据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一. 学前准备1. 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12,,,n x x x 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2. 如果12,,,k f f f 分别表示数据12,,,k x x x 出现的次数,则有x -=______________.其中12,,,k f f f 叫做对应数据的_______,x -叫做这几个数据的__________。
3. 在一次英语口语考试中,某小组6名同学的得分如下:12,13,8,10,11,15,则其平均分为________.4. 数据341,326,331,328的平均数为________.5. 一名射手连续射靶20次,其中2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8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平均每次射中的环数为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6. 在一组数据中,30出现了5次,60出现了8次,56出现了11次,则数字30,60,56的权分别是_____________。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90,90,99,80,87,86,99,95,92,92你们认为该如何求出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呢?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注:1.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案_18
8.2
s s 因为
2 甲
2 乙
,所以选择甲厂鸡腿加工。
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择一人去参加电脑知识 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10次测验, 成绩(单位:分)如下:
甲的 76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0 84 81 87 88 81 85 84 成绩
乙的 82 86 87 90 79 81 93 90 74 78 成绩
年龄
年龄
甲队选手的年龄分布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数据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比较两幅图可以看出:
乙队选手的年龄分布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数据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甲队选手的年龄与其平均年龄的偏差较大
乙队选手的年龄与其平均年龄的偏差较小 能否用一个量来刻画它的波动呢?
1、求这三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平均数
方差
标准差
1、2、3、4、5
3
2
2
11、12、13、14、15
13
2
2
3、6、9、12、15
9
18
32
2、对照以上结果,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结论?
x x 规律;有两组数据,设其平均数分别为
,1
2
方差分别为
s s , 2
2
1
2
(1) 当第二组每个数据比第一组每个数据增加m个单位
7
大家想想,我们应选甲还是乙,能否用你 前面学的知识解决一下?
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学设计新版沪科版一. 教材分析《新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2节主要介绍了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这部分内容是统计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的概念,以及方差、标准差等离散程度的概念。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统计学中的概念和应用,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
2.了解方差、标准差等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运用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展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采用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素材。
2.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重要概念和公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某班有5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如下:160cm, 165cm, 170cm, …, 180cm, 185cm。
请计算这个班级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某商品的销售价格如下:100元, 120元, 150元, …, 200元, 250元。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学案(教学案)20.2.2 数据的离散程度
第20章数据的初步分析20.2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20.2.2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内容】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和方差的求法以及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
【导学过程】【知识回顾】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用幻灯出示)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是4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各抽出10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毫米):机床40 39.8 40.1 40.2 39.9 40 40.2 39.8 40.2 39.8甲机床40 40 39.9 40 39.9 40.2 40 40.1 40 39.9乙提出问题:怎样能说明在使所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符合规定方面,哪个机床做得好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会马上想到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教师可把学生分成两级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计算的结果说明两组数据的平均数都等于规定尺寸40毫米.从图中看到,机床甲生产的零件的直径与规定尺寸偏差较大,偏离40毫米线较多;机床乙生产的零件的直径与规定尺寸偏差较小,比较集中在40毫米线的附近.这说明,在使所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符合规定方面,机床乙比机床甲要好.【情景导入】方差概念教师讲解,为了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可以采用不止一种办法,例如,可以先求得各个数据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再取其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通常,采用的是下面的做法:设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和,那么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1222212x x x x x x ns n -++-+-= ③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一组数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越大.教师示范从 知道,机床甲生产的10个零件直径比机床乙生产的10个零件直径波动要大. 这样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不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知探究】探究一、甲:9.9 10.3 9.8 10.1 10.4 10 9.8 9.7乙:10.2 10 9.5 10.3 10.5 9.6 9.8 10.1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方差.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求平均数时激发学生用简化公式计算,找一名好学生到黑板计算. 解:根据公式②(取 ),有从知道,乙组数据比甲组数据波动大.【知识梳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对于一组数据,有时只知道它的平均数还不够,还需要知道它的波动大小,而描述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不止一种,最常用的是方差。
20.2.1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导学案(1)-(无答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加權平均數:,。
【達標測試】:
1、某班同學進行數學測驗,將所得的成績(得分取整數)進行整理後分成5組,並繪成頻數分佈直方圖,請結合直方圖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該班共有多少名學生?
(2)80.5-90.5這一分數段的頻數、頻率分別是多少?
(3)這次考試的平均成績是多少?
2、某瓜農採用大棚栽培技術種植了一畝地的良種西瓜,這畝地產西瓜約600個,在西瓜上市前該瓜農隨機摘下10個成熟的西瓜,稱重如下:
西瓜品質/千克 5.5 5.4 5.0 4.9 4.6 4.3
西瓜數量/個 1 2 3 2 1 1
計算這10個西瓜的平均品質,並根據計算結果估計這畝地的西瓜產量約是多少?
3、小民和小亮家去年的飲食、教育、和其他支出均分別為3600元,1200元,7200元。
小民家今年的這三項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長了10﹪,20﹪,30﹪,小亮家今年這三項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長了20﹪,30﹪,10﹪。
小民和小亮家今年的總支出比去年增長的百分數相等嗎?它們分別是多少?。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2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教案
( 沪科版)初中 数学 八 年级 下册
1、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第 2 课时 (2)《加权平均数》教学设计 执教者(编写者): 课题:( 2)加权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和理解算术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 2、认 识权、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3、理解算 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并能利用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问题,对算 术平均数的理解和算法和是掌握的。 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已经会遇 到学校招聘学生会笔试、 面试成绩分配的问题; 学生成绩报告册中综 合成绩是如何分配打分的问题。 以及今后面临事业单位、 公务员招聘 笔试、面试成绩分配的问题是如何做。 小学学习过的算术平均数已经 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加权平均数的学习对学生现在和将来都有很 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权的重要性。 3、探索算术平均 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 1、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 响,认识权的重要性。 2、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 系。 四、教法与学法:设置疑问、活动、交流、引导、归纳、拓展。 五、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家公司对 A、B、两名应聘者进行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素
质测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A
B
创新
72
85
综合知识
50
74
语言
88
45
(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入选,你选谁?
( 2)如果根据实际需要,广告公司给出了选人标准:将创新、
综
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 4:3:1 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案_5
20.2.2数据的离散程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理解方差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3、掌握方差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波动的大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经历分析数据、描述信息、做出判断的过程,发展学生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用统计知识描述、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能利用方差分析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从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小组学习,培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利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是联系紧密的.2、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体验数学活动是充满探索与创造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方差的概念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问题.难点:方差公式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复习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哪些?2、出示问题6两台机床同时生产直径是(20±0.2mm) 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各抽出10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mm):根据以上结果评判哪台机床加工零件的精度更稳定(哪台机床的性能更好) .二探索新知1、从数据的集中趋势方面分析它们的中位数也都是20.00mm,还能不能对两台机床的性能进行比较呢? 这时就需考察数据的离散程度了.2、介绍极差.3、利用统计图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通过上图,可看出两组数据相对于平均数的偏离情况,即机床B的数据离散程度较小,所以机床B比机床A加工零件的精确度要好.4、如何用数量来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情况呢?设在一组数据x1,x2,…,x n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x)2,(x2-x)2,…,(x n-x)2,那么用它们的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的公式:(即偏差平方的平均数.)5运用演示.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 甲机床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比乙机床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波动要大.机床B 生产零件的精度更稳定.三 课堂练习1、样本7、8、8、6、6的方差是 .2、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 甲: 12 13 14 15 10 16 13 11 15 11乙: 11 16 17 14 13 19 6 8 10 16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四 归纳小结1.方差: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批数据的方差.2.方差的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即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3.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的一般步骤:(1)利用平均数公式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x .(2)利用方差公式计算这组数据的方差s 2.五 作业设计课堂作业:P132练习;家庭作业 : (1)P137习题第10题;(2)预习下一节内容. )(026.0])208.19()208.19()2020[(10122222mm s A =-+⋯+-+-=)(012.0])208.19()2020()2020[(10122222mm s B =-+⋯+-+-=。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案_8
20.2(2)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目标:1、掌握方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了解方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2、能够正确运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方差计算3、掌握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方法和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和方法。
4、培养学生能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方差公式及其运算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为选拔一名射击运动员参加运动会,教练对甲、乙两位候选人的实际水平进行一次测试,得到5次射击成绩记录如上表:教练应该派谁去参加比赛最合适?⑴请分别计算两名射手的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平均数:8; 8 中位数:8;8 众数:8;6和10⑵ 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 下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⑶ 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想一想:谁的稳定性好?应以什么数据来衡量? 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7-8)+(8-8)+(8-8)+(8-8)+(9-8)=0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0-8)+(6-8)+(10-8)+(6-8)+(8-8)=0再想一想:不能比较怎么办?想出新的方法,使负数变成正数,即求平方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7-8)2+(8-8)2+(8-8)2+(8-8)2+(9-8)2=2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10-8)2+(6-8)2+(10-8)2+(6-8)2+(8-8)2= 16再三想一想: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与射击次数有关!所以要进一步用各偏差平方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的稳定性[(7-8)2+(8-8)2+(8-8)2+(8-8)2+(9-8)2] 51= 0.4[(10-8)2+(6-8)2+(10-8)2+(6-8)2+(8-8)2] 51 = 3.2我来做总结:设一组数据x1、x2、…、xn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x1-x)2、(x2-x)2 、… (xn -x)2 ,那么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S 2= n 1 [(x 1-x)2+ (x 2-x )2 +…+ (x n -x )2]来衡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这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大小).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波动越大,越不稳定.回忆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得出,求数据方差的一般步骤:1、求数据的平均数;2、利用方差公式求方差;S 2= n 1 [(x 1-x)2+ (x 2-x )2 +…+ (x n -x )2 ] 3、比较方差的大小,确定数据的离散程度当堂练习:1.求下列每题中两组数据的方差,并说明哪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1)A :11,12,13,14,15; B :11,13,13,14;(2)A :30,50,50,50,60; B :30,44,50,56,60. 解:(1)A 组平均数为:(11+12+13+14+15)÷5=13;B 组平均数为:(11+13+13+4)÷4=12.75.S A2=[(11-13)2+(12-13)2 +(13-13)2 +(14-13)2+(15-13)2]=2;S B2=[(11-12.75)2+(13-12.75)2+(13-12.75)2+(14-12.75)2] ≈1.2;∵SA2>SB2,∴B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小.(2)A组平均数为:(30+50+50+50+60)÷5=48;B组平均数为:(30+44+50+56+60)÷5=48.S A2=[(30-48)2+(50-48)2 +(50-48)2 +(50-48)2+(60-48)2]=96;S B2=[(30-48)2+(44-48)2+(50-48)2+(56-48)2+(60-48)2] =110.4;∵SA2<SB2,∴A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小.2、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出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cm):甲: 12 13 14 15 10 16 13 11 15 11乙: 11 16 17 14 13 19 6 8 10 16问哪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甲的平均13)11151113161015141312(101=+++++++++乙的平均数13)161086191314171611(101=+++++++++S 甲2=[(12-13)2+(13-13)2 +(14-13)2 +(15-13)2+(10-13)2 +(16-13)2+(13-13)2 +(11-13)2+(15-13)2 +(11-13)2]=3.6;S 乙2=[(11-13)2+(16-13)2+(17-13)2+(14-13)2+(13-13)2+(19-13)2+(6-13)2+(8-13)2+(10-13)2+(16-13)2]= 15.8因为S2甲< S2乙,所以甲种小麦长得比较整齐。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案_4
《20.2.2 数据的离散程度》教案教学目标:1、会利用方差、标准差公式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2、能充分体会理解方差、标准差是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两个重量的量.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方差、标准差公式及运算.难点:方差、标准差能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A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B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二、合作交流(一)方差1.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可采取许多方法,在统计中常先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再求这组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和的平均数,用这个平均数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设在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那么我们求它们的平均数,即用2.请你归纳一下方差概念,并说说公式中每一个元素的意义.3.谈谈方差的作用?4.说说你的疑问:(1)为什么要这样定义方差?(2)为什么对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不取其绝对值,而要将它们平方?(3)为什么要除以数据个数n?(是为了消除数据个数的影响).5.初步运用在学生理解了方差概念之后,再回到了引例中,通过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再根据理论说明.(二)标准差1.问题:方差的单位与愿数据的单位相同吗?应该如何办?2.引出新知----标准差概念有些情况下,需用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方差与标准差的区别与联系:计算标准差要比计算方差多开一次平方,但它的度量单位与原数据一致,有时用它比较方便三、巩固练习1.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甲:9、10、11、12、7、13、10、8、12、8;乙:8、13、12、11、10、12、7、7、9、11;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2.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测试次数12345段巍1314131213金志强1013161412测得它们的直径(单位:毫米)甲加工的零件:15.05 15.02 14.97 14.96 15.00乙加工的零件:15.00 15.01 15.02 14.97 15.001.分别求两个样本的平均数与方差2.你应该推荐谁去比赛?四、课堂小结(同学自己总结)五、当堂达标测试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2.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甲:7、8、6、8、6、5、9、10、7、4乙:9、5、7、8、7、6、8、6、7、7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相同,但S S,所以确定去参加比赛.3. 甲、乙两台机床生产同种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别是()甲:0、1、0、2、2、0、3、1、2、4乙:2、3、1、2、0、2、1、1、2、1分别计算出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根据你的计算判断哪台机床的性能较好?4.若1,2,3,a的平均数是3,又4,5,a,b的平均数是5,则0,1,2,3,4,a,b的方差是多少?。
2022-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学案(新版)沪科版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1.数据的集中趋势学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据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一. 学前准备1. 一般地,我们把n 个数12,,,n x x x 的和与n 的比叫做这n 个数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即___________.2. 如果12,,,k f f f 分别表示数据12,,,k x x x 出现的次数,那么有x -=______________.其中12,,,k f f f 叫做对应数据的_______,x -叫做这几个数据的__________。
3. 在一次英语口语考试中,某小组6名同学的得分如下:12,13,8,10,11,15,那么其平均分为________.4. 数据341,326,331,328的平均数为________.5. 一名射手连续射靶20次,其中2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8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那么平均每次射中的环数为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6. 在一组数据中,30出现了5次,60出现了8次,56出现了11次,那么数字30,60,56的权分别是_____________。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90,90,99,80,87,86,99,95,92,92你们认为该如何求出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呢?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注:1.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新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数据的离散程度、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教案_3
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方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积累统计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方差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教学准备】PPT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展示图片: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看,他们多么地威武,动作多么地整齐啊!教师:他们的平均身高在185~190㎝教师再展示两位明星的图片,问:同学们认识吗?潘长江说他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你觉得呢?很多人都会对他说:你太矮了!潘长江拉来姚明一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解释说:我们的平均身高已达到190㎝!你认为他能成功吗?同学们都知道,那是不可能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道理。
引出课题:数据的离散程度(第1课时)二、新课教学:1、问题探究:教练的烦恼:甲,乙两名射击手都很优秀,现只能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
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已知甲,乙两名射击手的测试成绩统计如下:⑴请分别计算两名射手的平均成绩;⑵请根据这两名射击手的成绩在下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⑶ 现要挑选一名射击手参加比赛,若你是教练,你认为挑选哪一位比较适宜?为什么?在学生计算出甲乙的平均成绩都是8环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观察:教师问:谁的稳定性好?应以什么数据来衡量? 学生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 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 2 23 4 54 68 101 2 23 4 54 6 8 10(6-8)+(8-8)+(8-8)+(8-8)+(10-8)= 0 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和:(10-8)+(6-8)+(10-8)+(6-8)+(8-8)= 0教师问:怎么办?为什么会出现结果都是0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继续探究:甲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乙射击成绩与平均成绩的偏差的平方和:找到啦!有区别了!教师再问:上述各偏差的平方和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 ——与射击次数有关!所以要进一步用各偏差平方的平均数来衡量数据的稳定性。
20.2.1数据的集中趋势的导学案(2)-(无答案)-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小花:62,94,95,98,98小妹:62,92,98,99,100
小路:40,62,85,99,99
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數學成績比另兩位同學好,
(1)他們認為自己的數學成績比另外兩位同學好的依據是什麼?
(2)你認為哪一個同學的成績最好呢?請說明理由。
課題:20.2.1資料的集中趨勢的導學案(二)
課型:新授課備課人:劉潔
【學習目標】:
1、掌握中位數、眾數的概念,會求一組資料的中位數和眾數。
2、能應用中位數、眾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中位數和眾數的特點及其與平均數的區別與聯繫。
【重、難點】:中位數、眾數的特點及其與平均數的區別與聯繫。
【知識鏈結】:
平均數的計算公式:。
【自主學習】:
學習教材P123相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什麼是中位數?
2、什麼是眾數?
3、眾數與中位數、平均數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
【合作探究】:
活動一:
1、某校在一次考試中,甲乙兩班學生的數學成績統計如下:
分數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數
甲
1
6
12
11
15
5
乙
3
5
15
3
13
11
8(1)班
75
80
85
85
100
8(2)班
100
80
100
75
70
(1)根據上圖填寫下表:
平均數(分)
中位數(分)
眾數(分)
8(1)班
8(2)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 数据的集中趋势与离散程度
1.数据的集中趋势
学习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2.通过实例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3.通过加权平均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数据的作用,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对数据的权及其作用的理解
一.学前准备
1.一般地,我们把n个数的和与n的比叫做这n个数的________,记作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
2.如果分别表示数据出现的次数,则有=______________.其中
叫做对应数据的_______,叫做这几个数据的__________。
3.在一次英语口语考试中,某小组6名同学的得分如下:12,13,8,10,11,15,则其平均分为
________.
4.数据341,326,331,328的平均数为________.
5.一名射手连续射靶20次,其中2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8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
则平均每次射中的环数为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6.在一组数据中,30出现了5次,60出现了8次,56出现了11次,则数字30,60,56的权分别
是_____________。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87,86,88,90,90,
99,80,87,86,99,95,92,92
你们认为该如何求出这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呢?
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注:1.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要突出某个数据,只需要给它较大的“权”,权的差异对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2.数据的权经常以其他的面目出现,如数据占得百分比,数据出现的次数(频数)等等。
课堂练习:
1.已知某5个数的和是a,另6个数的和是b,则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
A. B. C. D.
2.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分,除学生甲外,其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学生甲的得分是()
A. 84分
B. 86分
C. 88分
D. 90分
3.如果一组数据6,a,2,4的平均数为5,则a=______。
4.已知7,4,3和m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5;18,9,7,m,n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10,则m,n的值为_______.
三.自我测试
1.2,4,6,8,10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2.如果a,b,c,d的平均数是7,则a-1.b-3,c-4,d-8的平均数是________;
3.初二年级两个班,一班有52个人,二班有48人,已知一次考试,一班的平均分是89分,二
班的平均分是91分,则该年级平均分是________;
4.若4,x,5的平均数是7,则3,4,5,x,6的平均数是_______;
5.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11人到校外采集植物标本,其中2人每人采集到6件,4人每人采集到3
件,5人每人采集到4件,则这个兴趣小组平均每人采集标本是()
A. 3件
B. 4件
C. 5件
D. 6件
6.诗歌比赛,7名评委给各组演出的节目评分,在7个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平均分,作为该节目的实际得分。
对于某组演出的评分如下:9.64, 9.73, 9.70, 9.69,
9.72, 9.69, 9.70,则该节目的实际得分是()
A. 9.704
B. 9.713
C. 9.700
D. 9.697
7.某鱼塘放养鱼苗10万条,根据这几年经验知道,鱼苗成活率为95%,一段时间后准备打捞出售,第一次网出10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5kg,第二次网出2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2kg,第三次网出35条,称得平均每条鱼重2.8kg,请估计鱼塘中鱼的总质量约是多少?
7.某农户承包荒山种了44棵苹果树,现已进入第三年收获期。
收获时,先随意采摘了5棵树上
的苹果,称得每棵树摘得的苹果质量如下(单位:千克)35, 35, 34, 39, 37.
若市场上苹果售价为每千克5元,试计算这年该农户卖苹果收入将达多少元?
四.应用与拓展
观察下列各组数据并填空:
A 1 2 3 4 5 =_______
B 11 12 13 14 15 =________
C 10 20 30 40 50 =_______
D 3 5 7 9 11 =_______
分别比较A与B,C,D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为,则的平均数为______。
2.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习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学习重点:掌握方差求法
学习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一.学前准备
1.设是n个数据的平均数,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n个数据的_______,用______表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__。
2.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_______。
3.数据1,6,3,9,8的极差是_______。
4.甲,乙两机器分别罐装每瓶质量为500克的矿泉水,从甲,乙罐装的矿泉水中分别抽取了30瓶,测算它们实际质量的方差是:,,那么____罐装的矿泉水质量比较稳定。
5.小明准备参加学校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下面是他近六期六次跳远的成绩(单位:米):3.6, 3.8,
4.2, 4.0, 3.8, 4.0,那么这组数据的()
A. 众数是3.9米
B. 中位数是3.8米
C. 极差是0.6米
D. 平均数是4.0米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新课标第一网
情境: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
这些乒乓球的直径了进行检测。
结果如下(单位:mm):
A厂:40.0,39.9,40.0,40.1,40.2,39.8,40.0,39.9,40.0,40.1;
B厂:39.8,40.2,39.8,40.2,39.9,40.1,39.8,40.2,39.8,40.2.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A厂:平均数____________ 极差__________
B厂:平均数____________ 极差__________
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___________3)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
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_______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
不敏感。
试一试,做下列的数学活动:
1、计算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
2、1)把所有差相加,
2)把所有差取绝对值相加,
3)把这些差的平方相加.
想一想:你认为哪种方法更能明显反映数据的波动情况
知识讲解:定义:设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
意义:用来衡量一批数据的波动大小.
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它也是一个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重要的量.
例题讲解:
例1已知样本数据101,98,102,100,99,则这个样本的标准差是___________.
例2 为了考察甲、乙两种农作物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了10株苗,测得苗高如下:(单位:mm)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请你经过计算后回答如下问题:
(1)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高?
(2)哪种农作物的10株苗长的比较整齐?
例3 已知的平均数10,方差3,则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__.
三.自我测试
1.如果样本方差,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样本容量为____________.
2.数据1,2,3,4,5的平均数为____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_.
数据-2,-1,0,1,2的方差是_________。
3.一组数据:-2,-1,0,x,1的平均数是0,则x=_______.方差________.
4、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 1 2 3 4 5
段巍13 14 13 12 13
金志强10 13 16 14 12
四.数学日记
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日心情:_______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老师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