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节 奥数专题数列求和
小升初数学专项题-第四讲 简单数列求和通用版
第四讲简单数列求和【知识梳理】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n-1)×公差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求和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典例精讲1】求:1+2+3+4+5+6+7+8+9+10+11+12的和。
思路分析:这个数列共12项,公差是1,直接利用公式(首项+末项)×项数÷2解答即可。
解答:原式=(1+12)×12÷2=13×12÷2=78小结:做这类题目要找准项数与公差,再利用求和公式解答即可。
【举一反三】1、1+5+9+13+…+20152、4350-(50+48+46+ (2)3、明明从七月一日开始写毛笔字,第一天写了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相同数量的毛笔字,结果全月共写了1116个毛笔字,明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了几个毛笔字?【典例精讲2】有一列数:1,1993,1992,1,1991,1990,1,…,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中大数减小数的差,求从第一个起到1993个数这1993个数之和.思路分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若把1抽出,则正好成为一个等差数列:1993,1992,1991,1990,…;在原数列中三个数一组出现一个1,则1993个数1993÷3=664…1.可分为664组,最后一个也是1,即665个1,其余是1993-665=1328个数,即除了1之外,最大是1993,最小应是1993-1328+1=666,首先算出这1328个数的和再加665个1即可.解答:1993÷3=664(组) (1)除了1之外共有1993-665=1328个数,最大是1993,最小应是1993-1328+1=666 1×665+(666+1993)×1328÷2=665+2659×1328÷2=665+1765576=1766241小结:做这类问题要注意观察规律,通过分组找到里面隐含的等差数列,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使问题得到解决。
奥数秘籍数列与等差数列求和
奥数秘籍数列与等差数列求和在数学中,奥数是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作为一种高难度的数学考试,奥数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高超的解题能力。
在奥数中,数列与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是一个常见而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奥数秘籍数列与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数列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值排列形式,其中每一个数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而等差数列是最常见的一种数列类型,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都保持相等。
等差数列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在解决数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数列的类型。
如果题目明确给出数列的类型,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求解。
例如,如果题目说给定的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如下: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在这个公式中,我们首先要确定首项a1和末项an,同时也需要知道项数n。
通过代入这些已知条件,我们就可以得出数列的和。
当我们遇到数列问题时,往往需要通过观察数列的特点来解决。
对于等差数列来说,我们要注意数列的首项和公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列的前n项和与项数之间的关系。
除了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我们还经常遇到其他类型的数列求和问题。
例如,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斐波那契数列的求和问题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应用相应的数列求和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来说,奥数秘籍数列与等差数列求和的核心是观察数列的规律以及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通过练习和实际应用,我们可以逐渐掌握不同类型数列的求和方法,并在奥数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解决奥数秘籍数列与等差数列求和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通过理解数列的规律和应用相应的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祝愿大家在奥数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列求和掌握小学生数列求和的技巧
数列求和掌握小学生数列求和的技巧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数列求和是常见的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数列求和的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应用于小学生数列求和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列求和的理解。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它的特点是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为了求解等差数列的和,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a1表示第一项的值,an表示第n项的值,n表示项数。
例如,求解1,4,7,10,13……的前10项和,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步骤:1. 确定a1=1,an=?,n=10;2.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an = a1 + (n-1)×d = 1 + (10-1)×3 = 28;3. 将a1,an,n带入公式Sn = (a1 + an) × n / 2,即可得到Sn = (1 +28) × 10 / 2 = 145。
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它的特点是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为了求解等比数列的和,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 = a(q^n-1)/ (q - 1)其中,S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a表示第一项的值,q表示公比,n表示项数。
例如,求解2,6,18,54……的前5项和,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步骤:1. 确定a=2,q=?,n=5;2.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q = a2 / a1 = 6 / 2 = 3;3. 将a,q,n带入公式S = a(q^n-1)/ (q - 1),即可得到S = 2(3^5-1)/ (3 - 1) = 242。
三、奇数数列求和奇数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形式,它的特点是每一项都是连续的奇数。
为了求解奇数数列的和,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Sn = n^2其中,Sn表示奇数数列的前n项和,n表示项数。
小学奥数讲义 第五讲-数列求和与公式技巧强化篇
数列求和与公式技巧等差数列最常用的几个公式1. 通项公式:第n项=第1项+(n-1)⨯公差;推导公式:n=(第n项-第1项)÷公差+1。
2.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推导公式:和=中间项⨯项数(等差数列是奇数项)。
【例1】计算:1+2+3+…+24+25【拓展1】计算: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 【拓展2】如下图所示的表中有55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例2】在等差数列6,13,20,27,…中,从左向右数,第个数是1994。
【拓展】自1开始,每隔3个数一数,得到数列1,4,7,10,…,问第100个数是多少?【例3】在11-45这35个数中,所有不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是。
【拓展】从401到1000的所有整数中,被8除余数为1的数有个。
【例4】节日期间在一个八层楼房上安装彩灯,共安装彩灯888盏,已知从第二层开始,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少安装6盏,那么最上面一层安装多少盏灯?【拓展】小玲练习写毛笔字,她星期一写了6个字,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写相同数量的字,到这个星期六,她共写了66个字。
问小玲每天比前一天多写几个毛笔字?【例5】小刚进行加法珠算练习,用1+2+3+4+…,当加到某个数时,和是2010。
在验算时发现重复加了一个数,这个数是。
【拓展】黑板上写有从1开始的一些连续奇数:1,3,5,7,9,…,擦去其中一个奇数以后,剩下的所有奇数的和是2008,那么擦去的奇数是。
〖答案〗【例1】325 【拓展1】340 【拓展2】1815 【例2】285 【拓展】298 【例3】638 【拓展】75 【例4】90 【拓展】2【例5】57 【拓展】17。
奥数数列求和
五年级奥数专题数列求和【同学们一定都很熟悉德国著名学家高斯的故事,他幼年时,就能快速计算出1+2+3+4+5+...+99+100的结果,令老师和同学大吃一惊。
这种按顺序排列的数就叫做数列。
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例1:你能计算出1+2+3+4+...+ 99 + 100的结果吗?【举一反三】:你知道23+ 24+ 25 +...+ 65 + 66 + 67的和是多少吗?例2:计算:1 +3+5+7+...+ 97+99【举一反三】计算:2+8+11+...+101例3:求50以内所有被5除余1的自然数的和。
【举一反三】:求100以内所有被4除余2的自然数的和。
例4:明明寒假在家读《草房子》,他第一天读了20页,由于故事情节精彩,他决定从第二天起,每天都要比前一天多读3页,最后一天读了35页正好把书读完。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举一反三】:王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20个,为了提前完成任务,他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最后一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例5:星星电影院1号厅共有630个座位。
已知第一排有18个座位,最后一排有52个座位,而且相邻两排相差的座位数相等。
相邻的两排相差多少个座位?【举一反三】:新星幼儿园的304个小朋友围成若干个圈( 一圈套一圈)做游戏。
已知内圈有24人,外圈有52人,而且相邻两圈相差的人数相等。
相邻的两圈相差多少人?《巩固练习》【限时15分钟,是时候展现你们真正的技术了】1.计算:1+2+3+4+..+99+100+99+...+4+3+2+12.计算:1+2-3+4+5-6+7+8-9+..+58+59-603.求从16开始,连续99个自然数的和。
4.胡阿姨读一本名著,她第一天读了3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最后一天读了50页,恰好读完。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5.崇川学校的36名学生在儿童节表演了精彩的舞蹈。
其中有个造型是扇形,最内层有1人,最外层有8人,而且相邻两层相差的人数相等。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的难题之一。
本文旨在总结数列求和的公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概念。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系列数,其中每个数都有特定的顺序。
数列求和即求所有数的和,在数学中表示为∑(读作sigma)。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第n项为an,则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r≠0),第n项为an,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有两种情况:1. 当|r|<1时,求和公式为:Sn = a1 * (1 - r^n) / (1 - r)2. 当|r|>1时,求和公式为:其中,Sn表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三、特殊数列的求和公式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求和公式需要我们熟记。
1. 自然数列求和公式:Sn = n * (n + 1) / 2其中n为正整数。
这个公式常用于计算一连串自然数的和。
2. 平方数列求和公式:Sn = n * (n + 1) * (2n + 1) / 6其中n为正整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一连串平方数的和。
3. 立方数列求和公式:Sn = [n * (n + 1) / 2]^2其中n为正整数。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一连串立方数的和。
四、部分求和的应用有时候我们只需要计算数列的部分和,而不是全部求和。
这时可以应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部分求和公式。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中的某一段连续项的和,可以利用部分求和的方法:其中,a1为这段连续项的首项,d为公差。
同样,等比数列的部分求和公式为:Sn = a1 * (1 - r^n) / (1 - r)其中,a1为这段连续项的首项,r为公比。
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
必备的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归纳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
数列求和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 (an+ 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 =(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奥数数列求和专题练习题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奥数数列求和专题练习题奥数数列求和专题练习题例1 求100以内所有的奇数的和。
(形成性练习)求100以内所有的偶数的和。
例2 计算:1+2+3-4+5+6+7-8+9……+25+26+27-28=(形成性练习)计算:19+20+21+…+83+84=例3 小明家的闹钟几点钟就敲几下,而且每半点也敲一下。
请问,这只闹钟一昼夜共敲了多少下?(形成性练习)有一列数:19,22,25,28……请问这列数的前99个数的总和是多少?例4 从99开始,每隔三个数写出一个数来:99,103,107……求1999是这数中的第几个数?(形成性练习)求100以内所有3的倍数的和。
例5 把1—91这91个数分成七组,使每组各数的和都相等,这个和是多少?(形成性练习)有8个小朋友聚会,每两人都握手一次,一共要握手多少次?例6 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
现在有10把锁和可以打开它们的10把钥匙,但全部放乱了。
请问,最多要试多少次可以打开所有的锁?(最多试多少次可以找出打开锁的钥匙?)(形成性练习)木材收购站有一堆圆木,它的每一层都比它的下一层少一根。
小敏数一数,它的最下一层是26根,一共18层。
你知道这堆木材一共有多少根吗?练习题1、求1+2+3+4+……+35+36=2、求2+4+6+……86+88=3、求1+2-3+4+5-6+……+58+59-60=4、求1-2+3-4+5-……+2001-2002+2003=5、31+32+33+……98+99=6、21+22+23+……+99+100=7、在所有的.两位数中,十位上比个位上的数字大的数,一共有多少?8、从17开始每隔两个数写出一个数来,便可以得到17,20,23,26……请问:第662个数是多少?9、一个正六边形苗圃,里面均匀地栽着一些小树苗,它的最外面一圈共栽了90棵树苗,而且每个角落上都栽有一棵。
求这个苗圃共栽了多少棵树苗?10、从甲城到乙城的铁路线上,有七个途中停车站(不包括甲乙两站)。
小学奥数-(数列求和)PPT
目录
01
教学课件概述
教学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针对特定教学内容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定义
旨在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目的
定义与目的
演示型课件
交互型课件
游戏型课件
仿真型课件
课件类型及特点
01
02
03
04
以幻灯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适用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数列求和
小学奥数全能解法及训练
解法精讲
精讲1
(1)1、2、3、4、5、6
(2)2、4、6、8、10、12
(3)5、10、15、20、25、30
数列
首项
末项
项数
a1
an
n
精讲2
(1)1、2、3、4、5、6
(2)2、4、6、8、10、12
(3)5、10、15、20、25、30
1
2
5
公差
等差数列
d
精讲3
数列:1、3、5、7、9、11……
首项+公差×(2-1)
第3项: 5=1+2 ×2
第4项: 7=1+2 ×3
第2项: 3=1+2
首项+公差×(3-1)
首项+公差×(4-1)
an=a1+(n-1)×d
精讲4
数列:6 、10 、14 、18 、22 、26 30 、34 、38
将多张图片进行排版和组合,形成具有逻辑关系和视觉冲击力的图表或画廊效果。
图片排版与组合
图片编辑与美化方法
选用通用的音频视频格式,确保课件能够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正常播放。
儿童奥数思维训练教案:三角形的不等式与数列求和。
本文在了解儿童奥数思维训练教案三角形的不等式与数列求和的基础上,旨在探讨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孩子们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做题中享受思维的乐趣。
一、知识的学习1、三角形的不等式在初中奥数中,三角形的不等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三角形的不等式主要指的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也就是说,如果三条边分别是a、b、c,有a+b>c;a+c>b;b+c>a。
2、数列求和数列求和也是计数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初中奥数中,通常将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方法归为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n(a1+an)/2,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a1(1-q^n)/(1-q)。
二、思维能力的提高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某些已知条件进行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讲解知识点本身,而且还要注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以三角形的不等式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的场景或图形来让孩子们运用三角形的不等式进行推理,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知识点,还能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产生新的想法或者发现未知的事物。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鼓励孩子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们体验到思维创新的快乐。
例如,在数列求和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行发现一些规律或者公式,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
3、培养系统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将问题中的各个部分整合在一起来进行推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孩子们全面地考虑问题,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面,还要深入思考问题的内在本质和各个方面的联系。
例如,在数列求和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发现规律和公式,还可以让孩子们考虑这些规律和公式的本质原理和应用方法。
三、总结儿童奥数思维训练教案三角形的不等式与数列求和是初中奥数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做题中享受思维的乐趣,从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迈向更高的数学学习之路。
数列求和7种方法
数列求和7种方法一、求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n-1)d ,其中an 表示第 n 个数,a1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n 表示项数。
1.直接求和法:根据数列的首项 a1、末项 an 和项数 n,直接相加即可。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 a1 = 2,公差 d = 3,项数 n = 5,求和公式为 S = (a1 + an) * n / 2 = (2 + 2 + 4 * 3) * 5 / 2 = 35 2.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 (a1 + an) * n / 2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2,公差d=3,项数n=5,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3.递推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a(n)=a(n-1)+d,可得到递归式,通过递归累加求和。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2,公差d=3,项数n=5,则S(n)=S(n-1)+(a(n-1)+d)=S(n-1)+a(n-1)+d。
二、求等比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q^(n-1),其中an 表示第 n 个数,a1 表示首项,q 表示公比,n 表示项数。
4.直接求和法:根据数列的首项 a1、末项 an 和项数 n,直接相加即可。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求和公式为S=(a1*(q^n-1))/(q-1)=(2*(3^5-1))/(3-1)=2425.公式法: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a1*(q^n-1))/(q-1)。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6.迭代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a(n)=a(n-1)*q,可得到递归式,通过递归累加求和。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则S(n)=S(n-1)+a(n-1)*q=S(n-1)+a(n-1)*q。
三、其他数列的求和方法:7.利用数列的递归关系: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可能没有通项公式,但可以根据数列的递归关系利用递归求和。
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大全
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大全查字典数学网为大伙儿整理了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大全的相关内容,期望能助大伙儿一臂之力。
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如此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差不多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样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样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样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样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样用Sn表示。
差不多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就能够求这第四个。
差不多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数列和公式:sn,= (a1+ an)n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项数公式:n= (an+ a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 =(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 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大全的相关内容就为大伙儿介绍到这儿了,期望能关心到大伙儿。
数列专题:数列求和的6种常用方法(原卷版)
数列专题:数列求和的6种常用方法一、几种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或等比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的,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相加减.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前n 项和.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错位相减法求解.4、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求解.二、公式法求和常用公式公式法主要适用于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2、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11(1)11,,=⎧⎪=-⎨≠⎪-⎩n n na q S a q q q 3、一些常见的数列的前n 项和:①112123(1)==++++=+∑nk k n n n ;122462(1)==++++=+∑nk k n n n ②21(21)135(21)=-=++++-=∑n k k n n ;③22222116123(1)(21)==++++=++∑nk k n n n n ;④3333321(1)2123[]=+=++++=∑nk n n k n 三、裂项相消法中常见的裂项技巧1、等差型裂项(1)111(1)1=-++n n n n (2)1111()()=-++n n k k n n k(3)21111()4122121=---+n n n (4)1111(1)(2)2(1)(1)(2)⎡⎤=-⎢⎥+++++⎣⎦n n n n n n n (5)211111()(1)(1)(1)2(1)(1)==---+-+n n n n n n n n n(6)22111414(21)(21)⎡⎤=+⎢⎥-+-⎣⎦n n n n (7)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8)2222211111)(()+=-++n n n n n (9)222211112)42)((⎡⎤+=-⎢⎥++⎣⎦n n n n n 2、根式型裂项=1=-k12=(1)1111(1)1++=+-++n n n n n n 3、指数型裂项(1)11112(21)(21)11(21)(21)(21)(21)2121++++---==-------n n n n n n n n n (2)113111()(31)(31)23131++=-----n nn n n (3)122(1)21111(1)2(1)2122(1)2-++-⎛⎫==-⋅=- ⎪+⋅+⋅+⋅+⋅⎝⎭n n n n nn n n n n n n n n n n (4)1111(41)31911333(2)2(2)22-+--⎛⎫⎡⎤-⋅=-⋅=- ⎪⎢⎥+++⎣⎦⎝⎭n n n n n n n n n n n (5)11(21)(1)(1)(1)(1)++⋅---=-++n n n n n n n n (6)222111(1)2(1)(1)(42)2(1)(42)2(1)2(1)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1111(1)1111(1)(1)(1))22(1)2222(1)2++++⎡⎤⎡⎤---=+-+=-+⎢⎥⎢⎥⋅+⋅⋅+⋅⎣⎦⎣⎦n n n n n n n n nn n n n n 4、对数型裂项11log log log ++=-n a n aa a n na a a 四、错位相减法求和步骤形如n n n A B C =⋅,其中{}n B 为等差数列,首项为1b ,公差为d ;{}n C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1c ,公比为q .对数列{}n A 进行求和,首先列出n S ,记为①式;再把①式中所有项同乘等比数列{}n C 的公比q ,即得n q S ⋅,记为②式;然后①②两式错开一位作差,从而得到{}n A 的前n 项和。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 先计算出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再算出等比数列的和;
2. 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可以用公式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3. 利用数学归纳法,逐项和来计算数列的和。
技巧:
1. 将一个数列分解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可以迅速求出,再求出整个数列的和;
2. 利用二元数列的性质,将数列分成两个等比数列,再用公式算出和;
3. 对于大量项的数列,可以把其分成等差数列和几项相续数列,考虑只依靠前几项数列的和,也能推出整个数列的和;
4. 将大量的数加起来时,可以把一些大的数以千为单位分成几份,以百为单位进行计算;。
小升初数学奥数知识点数列求和素材
.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根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根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根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精选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
精选小升初数学数列求和知识点数列求和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如此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差不多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样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样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样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样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样用Sn表示。
差不多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假如己知其中三个,就能够求这第四个。
差不多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 (an+ 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 =(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专项练习题:1.有一列由三个数组成的数组,它们依次是(1,5,10);(2,10,20);(3,15,30);……第99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______.2. 有数组:(1,1,1),(2,4,8),(3,9,27),……,第100组的三个数之和是___.3.有数组{1,2,3,4},{2,4,6,8},{3,6,9,12},……,那么第100个数组的四个数的和是______.4.将自然数按下面的规律分组:(1,2),(3,4,5,6),(7,8,9,10,11,12),(13, 14,15, 16,17,18,19,20),……,第1991组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各是______.5.将奇数按下列方式分组: (1),(3,5),(7,9,11),(13,15,17,19),…….(1) 第15组中第一个数是______;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3】计算(2+4+6+…+100)-(1+3+5+…+99)
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4+6+…+2000)-(1+3+5+…+1999)
【例题4】刘俊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 2 3…100
101 102 103…200
……………
9901 9902 9903…10000
任取其中一数,并划去该数所在的行与列.这样做了100次以后,求所取出的100个数的和
5.3个连续整数的和是120,求这3个数。
6.在6个连续偶数中,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的和是78,求这6个连续偶数各是多少
7.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会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共学会了多少个单词
8.某班有51个同学,毕业时每人都要和其他同学握一次手,那么这个班共握了多少次手
9.……
10.把自然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其中12在8的正下方,在88正下方的数是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1.计算: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90-1989+…+4+3-2-1,结果是______.
练习:刘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30个,以的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例题5】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几次
练习: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例题6】某班有51个同学,毕业时每人都和其他的每个人握一次手。那么共握了多少次手
16. 1,1,2,2,3,3,1,1,2,2,3,3,1,1,…其中1,1,2,2,3,3这六个数字按此规律重复出现,问:(1) 第100个数是什么数?(2) 把第一个数至第52个数全部加起来,和是多少?(3) 从第一个数起,顺次加起来,如果和为304,那么共有多少个数字相加?
17. 数1,2,3,4,…,10000按下列方式排列:
12.有一串数,第100行的第四个数是______.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13,14,15,16,17,18,19,20
13. 观察下列“数阵”的规律,判断:9 出现在第______行,第______列.数阵中有______个数分母和整数部分均不超过它(即整数部分不超过9,分母部分不超过92).
练习:学校进行乒乓球赛,每个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赛一场。有21人参加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课下练习:
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有多少项
2.一个等差数列,首项是3,公差是2,项数是10。它的末项是多少
3.求等差数列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是多少
4.2+6+10+14+……+122+126=( )
课 题
奥数专题-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n-1)×公差
练习:
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
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题型三:求和【例题1】有这样一个数列:,…,99,100。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练习:计算下面各题。(1)1+2+3+…+49+50(2)6+7+8+…+74+75
【例题2】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15.假设将自然数如下分组:(1),(2,3),(4,5,6),(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21),……再将顺序数为偶数的数组去掉,则剩下的前 个数组之和恒为 4,如:(1)+(4+5+6)+(11+12+13+14+15)=34.今有从第一组开始的前19个数组,求其中顺序数为偶数的数组中所有数的和.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 (首项+末项)×项数÷2
题型一:求项数有一个数列:4,10,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
题型二:求第n项。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
1 ,1 ,1 ,1 ,1 ,1 ,1 ,…
3 ,3 ,3 ,3 ,3 ,3 ,3 ,…
5 ,5 ,5 ,5 ,5 ,5 ,5 ,…
…………
14. 有这样一列数:123,654,789,121110,131415,181716,192021,…….还有另一列数:1,2,3,6,5,4,7,8,9,1,2,1,1,1,0,1,3,1,4,1,5,1,8,1,7,1,6,1,9,2,0,2,1,……,第一列数中出现的第一个九位数是______,第二列数的第1994个数在一列数中的第______个数的______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