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提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鉴赏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鉴赏综合能力的提高,不能有所偏废。要记一些鉴赏的术语,尝试一些答题的模式。围绕三点:

1.读标题。诗歌标题与诗歌内容往往紧密相连,考生若能带着标题来读诗歌,可能事半功倍。

2.读作者。(见“评价作者观点态度”)3.读类别。(见“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4.读注释。5.读诗眼(题眼)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诗歌中的一词一句往往对全诗的主旨有着高度概括意义。我们把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词或句叫诗的眼目,即“诗眼”。“诗眼”是一首诗歌内容的凝聚点,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因此抓住“诗眼”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鉴赏古代诗歌。

那么,如何抓住一首诗的“诗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抓住关键词找“诗眼”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他们在诗歌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②把握重点句找“诗眼”

③注意确认诗歌体裁,从而把握“诗眼”

一般地说,五言诗句型多为上二下三,七言诗多为上四下三,五言诗一般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另外,近体诗中,绝句类诗的“诗眼”往往在后两句;对于律诗而言,由于律诗四联起、承、转、合的特点,往往尾联两句即为“诗眼”所在。

6.读问题。

(1)以题带读。

(2)严格按照指令,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几问几答,先问先答,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分析过程。

(3)弄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4)从问题入手,找准题目考查的知识点,然后搜集相关信息,酝酿答题。另外要关注作品中的“典故”,语言的倒装,读懂诗眼、意象。

(5)观点与理由相结合。答题不要空想,一律要结合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

(6)评价要恰当。不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7.读内容。要注意:诗贵含蓄,诗歌的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意性等,分析时应该重视;把握诗歌,看名词,知道写;注意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知道怎么写、为什么写。

提问方式: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步,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鉴赏常用语如: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生动形象,极富美感。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应对策略]诗画一体、工笔倚丽,高适、岑参悲壮苍凉,陆游悲壮沉郁、爱国愁绪,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

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实、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明快、悲慨、简练生动、工丽、隽永、清幽、沉郁、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2)他人形象。

2.景物形象。诗人借意象来表现自我,往往与意象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或文化内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品性等。

2.了解诗歌中一些意象的基本意义。(教师结合《核按钮》P.160)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蕭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

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阅读诗歌内容的八大分类

(一)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

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二)托物言志诗

一是托物言志,是通过某一事物来表达某种志向或追求,或自己的品质。

一是托物寄情,是通过某一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慨。如仕途失意的苦闷。如:骆宾王《在狱咏蝉》、元稹《菊花》

(三)边塞征战诗

1.边塞战争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概悲凉,如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四)羁旅行役类诗

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五)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较多地通过对大自然山水田园的描写,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其语言风格多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王维的《山居秋暝》。

(六)闺怨闺愁诗

1.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如《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七)送别诗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八)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友、

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鉴赏诗歌的内容,就要分析概括诗歌的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和写作目的(情、理、趣。

分析概括时,要明确该诗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人、事、景、物),要抒发怎样的感情,阐发怎样的观点态度,表现怎样的人生志趣(或是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龟虽寿》、《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京口北固亭怀古》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