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1f59309e31433238689331.png)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知道《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了解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知道京剧是“国粹”。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分析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清朝虽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仍然创造了大量先进的/辉煌的文学作品,从而培养学生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大致内容、写作特点和价值影响;昆曲的特点和代表作;京剧的形成过程等。
难点:初一学生读过四大名著的不多,对昆曲和京剧感兴趣的更少,这会对他们的艺术鉴赏带来一定影响。
三、教学过程合作探究,学习新课带领大家走进清朝前期的文艺展馆,一起领略这一时期多彩斑斓的文艺画卷。
展馆一:文学馆1.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主流文学形式,和学生一起回忆。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额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部著作呢?2.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3.教师在以上学生发言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介绍曹雪芹人生经历及《红楼梦》成书过程。
让学生掌握前80回是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高鹗续写。
4.教师利用课件图片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总结出《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5.由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让学生思考其社会历史意义、艺术特色、地位和影响。
6.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进行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她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成为了关于中国的世界性学问。
当然,中还有很多谜题和惊喜等着大家去探究和发现。
(过渡)明清时期除了小说成就突出之外,戏曲艺术也大放异彩,这一时期最有影响力的剧种是什么呢?展馆二:戏曲馆1.昆曲馆(1)播放昆曲《牡丹亭》片段,让学生体会一下昆曲的特点。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1128a68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4.png)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分析一、引言《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一本涵盖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发展历程的教材,通过系统地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风貌。
本文将对该教材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的地方,以期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内容全面《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材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介绍,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风貌和特点。
2. 代表作品精选教材中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代表作品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3. 图文并茂教材中不仅有文字介绍,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插图,这些图片和插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风貌,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同时,图片和插图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方法分析1.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中的图片和插图呈现给学生,通过音频和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进修积极性和参与度。
2. 互动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影响,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互动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如观摩文学作品展览、参观艺术作品展览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市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市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40279dfbde80d4d8d05a4f75.png)
第 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本课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清代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同时配歌曲《枉凝眉》)《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的欧洲。
《红楼梦》是一部巨著。
古今中外对它的评价这么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目标导学一:学生自学完成表格,教师巡视点拨,最后多媒体出示答案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一)昆曲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自学完成表格,教师巡视点拨,最后多媒体出示答案二、昆曲艺术:自读教材,完成表格时间进展代表作品特点明朝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汤显祖《牡丹亭》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清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京剧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点拨,最后多媒体出示答案三、京剧艺术:自读教材,完成表格戏剧名称背景形成发展特点地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础(19世纪中期)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于一体。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43a789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e3.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一节历史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诗词、戏曲、书画、民间艺术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形象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2.教学难点: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成就的深入理解和评价。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讨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直观地展示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一些诗词、戏曲等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时间轴等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d519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8.png)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提高其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概述。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介绍。
3.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及代表人物。
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2. 清朝前期的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四、教学难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2. 清朝前期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和主要文学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清朝前期的典型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适合的教材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材料。
2. 教学设施:确保教室中有足够的投影仪、白板或黑板、粉笔等教学设施。
3. 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相关的图像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内容:根据教案中的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主要文学作品和文学流派。
3.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清朝前期文学作品,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流派和代表人物,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adc6f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e.png)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掌握其发展历程。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概述2. 诗词创作:诗、词、曲的发展与特点3. 散文创作:笔记、小品文、章回小说的兴起4. 戏曲艺术:昆曲、京剧的诞生与发展5. 书画艺术:文人画与书法风格的变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教学难点:诗词、散文、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及其相互关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审美价值。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散文等,提高审美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概述2. 第二课时:诗词创作:诗、词、曲的发展与特点3. 第三课时:散文创作:笔记、小品文、章回小说的兴起4. 第四课时:戏曲艺术:昆曲、京剧的诞生与发展5. 第五课时:书画艺术:文人画与书法风格的变迁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艺术史》等。
2. 辅助材料:诗词、散文、戏曲、书画等代表作品精选。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音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清朝前期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展示:分别从诗词、散文、戏曲、书画四个方面展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成果。
3. 作品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审美价值等。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创作或鉴赏相关作品。
八、课后作业:1. 选读一首清朝前期的诗词,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8b622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8.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本课主要内容有: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知识,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简单故事。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昆曲和京剧等表演艺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昆曲和京剧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名著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4ace7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8.png)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特点,掌握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概述2. 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等3. 诗词:纳兰性德、袁枚等4. 戏剧:洪显祖、孔尚任等5. 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三、教学重点:1.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原因。
2. 代表性人物和作品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1. 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对代表性人物和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形式,提高审美能力。
5. 实践法:鼓励学生在课后创作或表演,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内容。
2. 教学PPT:制作包含重点内容、图片、图表等。
3. 教学视频或音频:选取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相关的片段。
4. 课外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小说、诗词、戏剧等作品。
5. 实践活动材料:如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用品。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
2. 授课:按照教学内容,逐一讲解小说、诗词、戏剧等不同文学艺术形式。
3. 鉴赏:分析代表性人物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其艺术价值。
4. 讨论: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文学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5. 实践:鼓励学生进行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创作或表演。
八、作业布置:1. 阅读一本清朝前期的文学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2. 选择一位清朝前期的文学家或艺术家,进行资料搜集,并在课堂上分享。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b9d46a4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4.png)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主要内容包括: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掌握其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作品,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
3.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清朝前期诗歌、戏曲、小说等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艺术风格。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强调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学生对照教材,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b53c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1.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能够理解和阐释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该时期的典型作品。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学艺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方法】1.讲授法;2.情景演绎法;3.小组讨论法;4.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1.教学PPT;2.多媒体设备;3.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资料;2.学生做好听讲、笔记和讨论的准备。
二、知识导入1.利用PPT播放清朝前期绘画作品,让学生通过图片来猜测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2.通过学生的发言来导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内容讲解1.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1 概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代王朝,文学艺术在此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继承和发展元明时期文学艺术的传统,同时又受到机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1.2 顺应时势,体现思想觉悟。
清初时期是思想解放和变革的时期,文学艺术往往是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折射出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情感,显示出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1.3 体裁多样,创作活跃。
除了继承元明时期的文学艺术传统,清初文学家又在其基础上自然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例如:小说、诗歌、杂文、坊体文等等。
1.4 民间艺术的兴盛。
清朝前期民间艺术被激活,表现为艺术家们对民间生活、民间风俗、民间习惯的关注和创作。
2.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代表人物和成就:2.1 文学的成就:清朝前期的文学成就是深厚的,影响广泛。
2.2 代表作品:清朝前期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等等。
2.3 代表人物: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代表人物有:曹雪芹、吴敬梓、蒲松龄、凌蒙初等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金瓶梅》1.简介:《金瓶梅》是中国明清小说连续体小说之一,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9fba5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f.png)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2.掌握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清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学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以“古文运动”为标志,向着古典规范追求,恢复了明朝时期文艺的封建色彩。
2.以“诗、文、小说”三大门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小说最为兴盛。
3.以满族文化为基础,中西合璧,形成了具有新鲜生动特点的文学艺术风格。
2. 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清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2.《金瓶梅》:清代另一位著名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写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富争议和争议的典型之作。
3.《西厢记》:清代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作为传统戏曲剧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4.《长生殿》:清代古典剧目,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主线,其演出形式和文学艺术都十分优美。
3. 清代艺术的代表作品1.瓷器艺术:清代粉彩瓷、釉里红瓷、蓝花瓷等,纹饰娟秀多彩,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书法艺术:清代书法家如王铎、张瑞图、陈大箴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独特的艺术风格。
3.绘画艺术:清代画家如石涛、郑燮、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生动形象和艺术性极高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
2.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清代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展示清代文艺代表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清代文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1.讲述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包括向古典规范追求、以诗、文、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等方面。
2.介绍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推动等方面。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教教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教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e4652dd15abe23492f4d5c.png)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教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内容、地位。
理解把握其思想艺术特色。
2.了解清朝时期戏剧的繁荣情况;3.掌握昆曲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作的艺术价值;4.知道京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红楼梦》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结合优教课件课堂导入环节,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视频文化的繁荣,清代文学艺术取得很大的成就,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清代的戏剧剧种有什么新的发展(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读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优教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1.《红楼梦》(1)教师展示优教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一乾隆中(一七六五年),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语言庙市。
其本止八十回……——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学习与探究:《石头记》即《红楼梦》,它的作者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红楼梦》以何种版本流传民间的。
曹雪芹。
手抄本。
(2)教师展示优教课件展示史料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材料二《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学习与探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学习与探究:材料中为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当今也有很多人热衷于《红楼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1)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医药、茶道、花卉种植、人生哲理等等;(2)以爱情为主线。
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以悲剧展示给读者,让人有撕心裂肺之痛;(3)词文优美,结构严谨,笔法高超;(4)影射历史,疑案重重,引起众多学者讨论,成为焦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451e0ee45c3b3567ec8b6a.png)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及其艺术成就,通过了解昆曲与京剧,初步感知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与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帮助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重点《红楼梦》和京剧。
难点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曹雪芹塑像》图片、昆曲《牡丹亭》片段、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自主探究:你知道明清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品吗?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导入二】曹雪芹是中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值得中国人民缅怀、纪念。
因为他是《红楼梦》的作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因为有了曹雪芹和《红楼梦》,中国人面对着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世界文学巨匠,而不会不好意思。
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和永恒的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经典相媲美而毫不逊色,它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自主探究:《红楼梦》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这样时期在戏曲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新课讲解一、《红楼梦》(文学成就小组)1.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内容,小组合作,设计表格,从《红楼梦》的作者、朝代、主题等几个方面归纳学习。
著作《红楼梦》作者初名《石头记》,曹雪芹定稿了前80回。
高鹗整理续写后40回,并题名《红楼梦》,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朝代清代类型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清代小说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主题作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地位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ddf8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7.png)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成就,重点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文学艺术繁荣景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案例,展现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欣赏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诗词、戏曲等艺术形式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发展情况和成就,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掌握诗词、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康乾盛世文学艺术的繁荣景象,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2.教学难点: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成就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和案例,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戏曲和书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艺术形式的发展和成就。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2.辅助材料:相关诗词、戏曲、书画作品的图片和资料3.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4.板书用品: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图片,如诗词、戏曲、书画等,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有哪些特点和成就?”让学生思考并发表意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00cb8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3.png)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包括诗词、戏曲、绘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脉络,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掌握其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2.案例教学法:以代表作品为例,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清朝前期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呈现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和代表作品,如诗词、戏曲、绘画等。
同时,简要介绍各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巩固所学知识。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0297320c5da50e2524d7fb8.png)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兴衰。
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频——《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首著名的京戏歌,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唱出了中国人对国粹艺术京剧的赞美之情和拥有这门传统艺术的骄傲和自豪感。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之一,是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你知道京剧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吗?又为何会产生京剧这一新的戏曲形式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红楼梦》1.教师介绍《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提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
提示: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提示: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读教材,教师简要地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6.多媒体播放音频——《葬花吟》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1.图片展示昆曲脸谱2.提出问题:戏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提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秀教案
![《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eb8ca8cf84b9d529ea7ad3.png)
班级姓名小组月日
自主学习一个新的剧种,后被称为或。
新知运用
合作探究《红楼梦》问世后,据载: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寺中,昂其值,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的作者是()
A.施耐庵B.罗贯中
C.吴承恩D.曹雪芹
3.(2021年菏泽市)下面是我国古代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目录(节选),这部作品应是()
A.《红楼梦》B.《水浒传》
C.《西游记》D.《三国演义》
2.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B.《红楼梦》
C.《牡丹亭》D.《长恨歌》
4.有一部中国古典名著,被翻译介绍到国外,其封面如下,这部文学名著是()
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0a2a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1.png)
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词、戏曲、书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诗词、戏曲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下册。
2.课件: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主要形式,如诗词、戏曲、书画等,并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期间,老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老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8c6dc7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9.png)
a.文学艺术的发展受到皇权的干预,呈现出一定的政治色彩。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为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c.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促使文学艺术变革。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文学艺术领域(小说、戏剧、绘画)进行深入探讨。
4.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后拓展,如创作文学艺术作品、撰写评论等,锻炼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3.通过学习文学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4.教学内容丰富,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上,不仅涵盖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还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如分析《红楼梦》时,涉及人物心理、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拓宽了知识视野。
5.反思与评价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本案例重视教学反思与评价,旨在通过师生双方的反思与评价,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则在反思中明确学习目标、发现不足。此外,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共同进步。
4.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清朝前期的一幅著名画作《康熙南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画作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场景?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分享观察与感受后,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一、课标内容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二、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目标2:通过学习《红楼梦》和京剧的内容,了解清朝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并探究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重点)
三、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视频:昆曲《牡丹亭》选段
同学们看完这段昆曲有何感受?昆曲是何时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2.讲授新课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红楼梦》的作者、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昆曲、京剧的演变历程的基本史实。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
1.播放课件素材—视频:《红楼梦》
结合视频,说说你了解的红楼梦?分析归纳出清朝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
2.阅读教材,梳理昆曲的演变过程,并说出昆曲的特点及代表作。
3.阅读教材,说出京剧是怎样产生的?
(3)课堂小结
随着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清代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既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昆曲和京剧艺术丰富了城乡民众的文化生活。
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4)知识结构
任务三:【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互动训练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四、课后作业
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检测—《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五、拓展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提升栏目资源或将教师端教学素材和拓展提升资源推荐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