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水性低表面处理涂料及涂层防护性能_申琳
冷喷涂技术发展历史、趋势与挑战
㊀第43卷㊀第4期2024年4月中国材料进展MATERIALS CHINAVol.43㊀No.4Apr.2024收稿日期:2024-01-23㊀㊀修回日期:2024-03-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171072)第一作者:王婉青,女,1999年生,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所新坤,男,198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suoxinkun@DOI :10.7502/j.issn.1674-3962.202401026冷喷涂技术发展历史㊁趋势与挑战王婉青1,熊成涛1,高建红2,任㊀潞1,徐小龙2,张勤号1,陈秀勇1,所新坤1(1.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多维增材制造研究所,浙江宁波315000)(2.安徽马钢表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243000)摘㊀要:冷喷涂作为一种新兴的涂层制备技术,具有沉积效率高㊁涂层孔隙率低㊁结合强度高等优点,引起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航空航天㊁汽车㊁能源㊁海洋工程㊁石油和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㊂经过30多年的发展,冷喷涂技术的研究已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变到产业化应用研究,在简述冷喷涂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冷喷涂技术在成形机理㊁材料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历程;其次,调研了冷喷涂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梳理并提出了未来冷喷涂技术向高性能㊁低成本㊁增材制造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包括喷涂系统㊁粉末㊁工作气体以及离线编程路径设计等方面的改进提升;最后,提出了冷喷涂技术现存的问题与未来发展展望㊂关键词:冷喷涂;涂层;增材制造;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G174.44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4-3962(2024)04-0273-08引用格式:王婉青,熊成涛,高建红,等.冷喷涂技术发展历史㊁趋势与挑战[J].中国材料进展,2024,43(4):273-280.WANG W Q,XIONG C T,GAO J H,et al .History,Trends and Challenges of Cold Spray[J].Materials China,2024,43(4):273-280.History ,Trends and Challenges of Cold SprayWANG Wanqing 1,XIONG Chengtao 1,GAO Jianhong 2,REN Lu 1,XU Xiaolong 2,ZHANG Qinhao 1,CHEN Xiuyong 1,SUO Xinkun 1(1.Institute of Multi-Dimens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Facul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000,China)(2.Anhui Ma Steel Surface Technology Co.,Ltd.,Ma a nshan 243000,China)Abstract :Cold spray is an emerging coating preparation technology with advantages of high deposition efficiency,lowporosity and high bonding strength,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aerospace,automobile,energy,ocean,petrole-um and chemical industries.The research focus of cold spray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oretical research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ver the past 30years.Therefore,development history of bonding mechanisms and material systems of cold spray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followed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rinciple of cold spray.Furthermore,development trends of cold spray in terms of high performance,low cost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ere summarized,involving improvements of spray systems,powders,working gases and off-line path optimization.Finally,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cold spray were pro-posed.Key words :cold spray;coating;additive manufacturing;development trend1㊀前㊀言冷喷涂(cold spray,CS),又称为冷空气动力喷涂(cold gas dynamic spray,CGDS),是一种材料固态沉积技术,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将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气体(氮气㊁氦气㊁压缩空气等)送入特定结构的喷嘴中产生高速气流,然后将具有一定粒径的粉末颗粒送入高中国材料进展第43卷速气流中,通过加速加热,固态粉末高速撞击基体,产生剧烈的塑性变形而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涂层[1-4]㊂与传统的热喷涂技术[5,6]相比,冷喷涂最突出的特点是喷涂温度低和粉末颗粒速度高[7],因此冷喷涂技术更适合用于沉积熔点较低和易氧化金属材料的涂层,如镁㊁铝㊁铜㊁钛等材料,且冷喷涂过程存在 喷丸效应 [8],可使涂层之间产生残余压应力,改善涂层的结合情况㊂冷喷涂在上述材料零部件修复和再制造㊁增材制造及功能涂层等领域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9-11]㊂图1㊀冷喷涂工作原理示意图[4]Fig.1㊀Principle schematic diagram of cold spray [4]2㊀冷喷涂技术的发展历程冷喷涂技术发展经历了2个阶段㊂第1个阶段是原理探索阶段(1980年到2015年),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㊂1980年,前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理论与应用力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Papyrin 及其同事进行超声速风洞试验时发现,当固体颗粒在高速状态下,会逐层沉积在基材表面,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涂层㊂因此,在1990年提出了冷喷涂的概念,发表了第一篇冷喷涂的论文[1],并且在1994年申请了第一个冷喷涂专利[2]㊂1995年,McCune 等[8]首次将气体动力学模型运用到冷喷涂中并预测了冷喷涂过程中粉末的速度㊂1999年,Gilmore 等[12]创新性地提出了冷喷涂过程中的临界速度的概念,即只有当颗粒速度加速达到一定值时才会在基体表面发生沉积㊂后续相关学者对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了冷喷涂实验以获得不同材料的临界速度㊂例如,2002年,Stoltenhoff 等[13]发现当含氧量较低的球形铜颗粒的速度超过临界速度(约为570m /s)时才会发生沉积㊂2003年,Assadi 等[14]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颗粒的撞击过程,提出了一种冷喷涂过程中颗粒结合机制的假设,第一次指出颗粒之间所发生的粘结可归因于在颗粒表面发生的绝热剪切失稳现象㊂同时,根据经验归纳总结了冷喷涂形成涂层的临界速度公式,并通过公式计算指出颗粒温度每上升100ħ,粒子沉积的临界速度将减小40m /s,为后续颗粒预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㊂随后,Schmidt 等[15]在Assadi 上述研究基础上考虑了颗粒尺寸的影响,进一步地推导出了冷喷涂临界速度公式㊂2006年,Richter 等[16]和Kreye 等[17]通过实验表明颗粒温度的升高会提高冷喷涂涂层质量㊂2007年,Li 等[18]在研究铝颗粒在铝基体上的变形行为时,首次观察到铝粉表面氧化膜对铝颗粒与基体间的结合情况的影响㊂2007年,Fukumoto 等[19]率先提出基体温度对冷喷涂过程中的颗粒沉积效率的影响,表明基体温度与颗粒的沉积效率呈正比,同时证明了基体预热对于提高冷喷涂涂层质量的重要性㊂2008年,Ogawa 等[20]首次研究了基体表面条件对颗粒沉积和冷喷涂涂层机械性能的影响㊂在第1阶段的原理探索过程中,冷喷涂材料体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㊂起初,学者们在应用较为广泛的金属基体上进行冷喷涂技术的相关研究㊂1996年,Tokarev [21]首次尝试并成功利用冷喷涂技术在钢材表面沉积铝涂层㊂同年,Mccune 等[22]成功制备了钢涂层和铜涂层,观察并对比了冷喷涂工艺与热喷涂工艺制备的同种材料涂层的机械性能和微观结构㊂随后,Dykhuizen 等[23]和Gilmore 等[12]又分别在不锈钢基体和铝基材上成功喷涂铜涂层㊂2000年,Karthikeyan 等[24]首次成功喷涂钛涂层并探讨了不同工艺参数对钛颗粒沉积效率和钛涂层性能的影响㊂同年,Mccune 等[25]成功通过冷喷涂技术制备了铁涂层和铜涂层,并观察到与热喷涂处理不同的是,通过冷喷涂技术制备的涂层,其颗粒结合界面并未出现熔化现象,其结合机制多为机械结合㊂2004年,Steenkiste 等[26]首次尝试利用大气冷喷涂制备钽涂层,并成功得到高硬度且低孔隙率的钽涂层㊂2005年,Li 等[27]采用氮气作为工作气体,通过冷喷涂成功制备了致密的锌涂层,并对涂层进行了表征,发现在其结合界面形成了纳米晶粒,而472㊀第4期王婉青等:冷喷涂技术发展历史㊁趋势与挑战颗粒内部的晶粒尺寸较原始粉末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㊂2012年,Suo等[28]首次成功制备镁涂层,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颗粒的临界沉积速度在653~677m/s之间,并讨论了沉积过程中镁颗粒的变形行为和结合机制㊂基体材料除了最常见的金属材料,研究人员将冷喷涂技术扩展延伸到了非金属材料领域㊂2006年,剑桥大学Sturgeon团队[29]首次成功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上通过冷喷涂沉积铝涂层,开启了基于冷喷涂技术的高分子材料金属化的序幕㊂2009年,日本丰桥大学的Yamada团队[30]采用纯锐钛相TiO2纳米晶粒团聚粉末(粒径约20μm)为喷涂原料,沉积了厚度为350μm且均匀致密的涂层,实现了冷喷陶瓷涂层的突破性进展㊂2009年,Hussain等[31]成功将铜喷涂到了陶瓷基体上,形成均匀致密的涂层,并观察到陶瓷基板表面的高粗糙度能够促进涂层与基板之间的粘结,实现了陶瓷金属化㊂在设备研发方面,各个研发团队也开始尝试着手研发一系列冷喷涂设备,自2000年开始,德国冷气技术(Cold Gas Technology,CGT)公司㊁日本Plasma Giken公司以及美国VRC Metal Systems等纷纷投入到冷喷涂设备及系统的研发中,例如德国CGT于2001年在国际热喷涂大会上推出商用Kinetiks 3000型冷喷涂系统,其工作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分别是550ħ和3MPa;2009年该公司开发了Kinetiks 8000系统,整体系统的加热功率可达到85kW,工作气体(如N2)的最高温度可达1000ħ㊂但是由于设备的工作温度与压力仍然无法满足特殊材料的喷涂需求,辅助冷喷涂技术应运而生,以提高喷涂质量㊂英国剑桥大学的Bray等[32]在2009年率先提出将冷喷涂与激光技术相结合的激光原位辅助冷喷涂复合技术㊂随后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李长久和雒晓涛等[33]首先提出将原位喷丸技术应用到冷喷涂中以提高涂层质量,由此提出了微锻造辅助冷喷涂技术,大大降低了冷喷涂技术对设备的依赖程度㊂第2个阶段是冷喷涂技术工业化应用阶段(2015年至今),由于冷喷涂技术越来越完善,国内外市场对于冷喷涂设备的需求量增大,相关企业开始批量生产成熟的高性能冷喷涂设备并投入市场㊂德国Impact Innovations㊁日本Plasma Giken公司以及美国的VRC Metal Systems公司相继推出成熟的冷喷涂设备,工作性能不断得到提升㊂例如德国Impact Innovations公司在2021年5月推出了EvoCS II系列的冷喷涂设备,其设备性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升,最高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分别达到了1200ħ和7.5MPa,接近高温合金的使用极限,可以满足大部分材料的工作要求㊂日本Plasma Giken公司研发的PCS-1000冷喷涂系统,其最高温度与压力分别可达到1100ħ和7.0MPa,送粉速度为300~500g/min[34]㊂随着设备的完善,冷喷涂技术在金属增材制造和航空航天等关键零部件的损伤修复中实现了具体的工业化应用,例如美国VRC Metal Systems公司将研发的冷喷涂设备用于美国军事领域相关设备的零件修复工作中[35],如图2a所示;湖北超卓航科公司利用冷喷涂技术成功对飞机结构件,例如飞机加油盖的裂纹部位进行了补强修复,将其剩余寿命提高至30倍以上,完成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突破,如图2b所示[36];广州尤特新材料等公司通过冷喷涂技术制备旋转靶材,如图2c和2d所示[37,38]㊂图2㊀冷喷涂技术用于修复T7000前车架(a)[35]和飞机加油盖(b)[36];冷喷涂技术用于制备旋转银靶材(c)[37]和旋转硅铝靶材(d)[38]Fig.2㊀Repaired T7000front frame(a)[35]and aircraft refueling cap(b)[36]by cold spray technology;rotating silver target(c)[37]and rotating silicon aluminum target(d)[38]prepared by coldspray technology3㊀冷喷涂技术的发展趋势2000年至今,国内外多家企业专注于冷喷涂技术的发展,其工艺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㊂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预计[39],未来几年冷喷涂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会不断升高,预计2026年,全球冷喷涂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13亿美元,如图3所示㊂随着冷喷涂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迅猛发展,该技术呈现高性能化㊁低成本化和增材制造等发展趋势㊂3.1㊀高性能化趋势随着冷喷涂技术在工业细分领域的应用,工业界对冷喷涂涂层性能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引领冷喷涂技术向高性能方向发展㊂涂层的高性能主要取决和依赖于设备高性能和粉末高性能㊂572中国材料进展第43卷图3㊀全球冷喷涂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曲线预测[39]Fig.3㊀Predicted market size and growth curve of global cold spray in-dustry [39]3.1.1㊀设备性能提高德国Impact Innovations 公司在2021年5月在市场上主推的新一代冷喷涂系统是EvoCS II 系列,如图4所示[40],该喷涂系统工作时的最高温度和压力可分别达到1200ħ和7.5MPa,送粉速率为1.5L /h㊂图4㊀Impact Innovations 公司2021年推出的EvoCS II 冷喷涂设备[40]Fig.4㊀EvoCS II cold spray equipment from Impact Innovations compa-ny at 2021[40]日本Plasma Giken 公司的PCS-1000V2冷喷涂系统(图5)最高工作温度和压力可以达到1200ħ和7.5MPa,送粉速率接近300~500g /min [41]㊂图5㊀Plasma Giken 公司的PCS-1000V2冷喷涂设备[41]Fig.5㊀Cold spray equipment PCS-1000V2of Plasma Giken company [41]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例如陕西德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㊁宁波普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㊁厦门佰事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也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高性能冷喷涂系统㊂3.1.2㊀粉末性能提高粉末作为冷喷涂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纯度㊁粒度以及成分等都会对涂层的机械性能造成影响㊂Deforce 等[42]在AZ41A-T5合金基材上采用冷喷涂技术制备纯铝涂层,比较了商用铝粉末(99.5%)和高纯铝粉末(99.95%)对AZ41A-T5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㊂结果发现商用纯铝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大约为2.35mA /cm 2,而高纯铝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仅为0.05mA /cm 2㊂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混合粉末制备涂层同样可以获得极为优良的机械性能㊂Sova 等[43]发现在软金属(Al 和Cu)粉末中添加细硬质粉末可以显著降低喷涂 临界 温度,增大沉积效率㊂Liberati 等[44]将金属粉末(Al㊁Cu 和Zn)添加到锡粉末中混合后进行冷喷涂,结果表明,由于夯实机制,在锡粉末中添加任何的二次组分均可提高其沉积效率㊂除了粉末成分,粉末的粒径分布也会影响其涂层性能㊂2013年,Wong 等[45]研究了纯钛粉末形态和粒径分布对冷喷涂涂层性能的影响,发现平均粒径为29μm 的球形钛粉末制备的涂层具有最低的孔隙率和最佳的冷喷涂性㊂3.2㊀低成本化趋势低成本是企业在工业生产中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近年来冷喷涂技术的不断成熟,冷喷涂技术的成本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冷喷涂铜涂层的价格从原来的100~200CNY /mm 2降到现在的10~20CNY /mm 2㊂冷喷涂技术实现低成本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㊂3.2.1㊀国产设备日益成熟冷喷涂是热喷涂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在全球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关于冷喷涂的设备研发也越发地成熟㊂目前,已经广泛投入使用的冷喷涂设备来自德国Im-pact Innovations㊁日本Plasma Giken 以及美国VRC MetalSystems 等公司,但是由于运费及维修费等因素,进口设备往往价格昂贵,价格约为400万~500万人民币㊂因此国内市场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冷喷涂设备,2000年末,西安交通大学李长久教授课题组[34]最先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CS-2000型冷喷涂系统,带动了国内自主研发冷喷涂设备的风潮㊂2001年9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46]研发了一台冷气动力喷涂装置,其工作气体最高温度和压力可达到580ħ和3MPa㊂除了各高校团队以外,企业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设计㊂2005年6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47]自主研发了冷气动力喷涂装置,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喷涂粉末对喷嘴的堵塞情况,降低了零件修672㊀第4期王婉青等:冷喷涂技术发展历史㊁趋势与挑战复成本㊂目前,宁波普罗特㊁北京联合等公司均有相对完整的冷喷涂设备生产体系,设备和耗材成本较进口设备有较大幅度下降㊂3.2.2㊀定制化专用设备发展随着冷喷涂技术原理的不断完善和相关设备的研发,冷喷涂技术的应用场合得到了扩展,生产的产品逐渐多样化㊂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只需要对某一种特定材料进行批量化冷喷涂处理,因此,设备定制化成为了冷喷涂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㊂多家国产冷喷涂装备公司已经推出了定制化专用设备,以满足特定材料的喷涂,同时进一步降低设备投入与运营成本㊂3.2.3㊀气体成本降低氮气㊁氦气是冷喷涂的主要工作气体,采用氦气作为喷涂气体可以显著提高沉积效率及沉积体性能㊂2015年,Yin等[48]分别用氦气㊁氩气及空气3种气体作为喷涂气体进行了铜颗粒的沉积,结果表明,氦气作为工作气体时颗粒速度最高,对颗粒表现出良好的加速性能㊂但由于我国氦气资源稀少,氦气供应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成本较高,约为50CNY/L㊂为保证涂层质量,冷喷涂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氦气,造成极大的成本消耗㊂为解决氦气费用昂贵的问题,法国ICB-PMDM-LERMPS实验室提出气体循环使用的方法,建立了氦气回收系统,用于氦气循环回收㊁净化和再利用[34],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国内科研单位如西安交通大学㊁宁波大学㊁中国兵器集团五二研究所等在这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㊂3.2.4㊀多技术复合采用冷喷涂制备涂层时,为提高沉积效率,降低涂层内部缺陷,通常选择更高的喷涂气体温度㊁压力以及加速效果更好的氦气㊂然而,上述方法会极大提高设备和气体成本㊂为保证涂层质量同时降低制备成本,研究人员考虑通过将冷喷涂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制备涂层,通过技术的改进来降低冷喷涂工艺对设备的严格要求㊂2015年,雒晓涛等[33]首次将原位喷丸强化引入冷喷涂,以期降低涂层的孔隙率㊂2019年,雒晓涛和李长久等[49]首次提出基于原位微锻造冷喷涂制备高致密度金属沉积体的技术,其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㊂他们利用原位微锻造冷喷涂制备铝涂层时发现,当混合粉末中的喷丸颗粒的体积分数高于40%时,铝涂层的孔隙率低于0.35%,并且在AZ31B镁合金基材表面的铝涂层可使镁合金的腐蚀速率降低接近3个数量级,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㊂与传统的冷喷涂技术相比,通过该技术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镁合金表面获得完全致密的铝腐蚀防护涂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冷喷涂技术的成本㊂考虑到激光的加热软化处理能够提高基体和颗粒变形程度,英国剑桥大学的Bray等[32]首先提出将冷喷涂与激光相结合的激光原位辅助冷喷涂复合技术,随后国内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等[50]也开始了该项技术的研究工作,其原理如图7[32]所示,是将激光束同步引入冷喷涂加工过程,利用激光对喷涂颗粒㊁基材或两者同时加热并使之软化,在保持冷喷涂固态沉积特性的同时提高涂层性能㊂图6㊀原位微锻造辅助冷喷涂技术的原理示意图[49] Fig.6㊀Principle schematic diagram of in-situ micro-forging auxiliary cold spray technology[49]图7㊀激光原位辅助冷喷涂复合技术的原理示意图[32] Fig.7㊀Principle schematic diagram of laser in-situ assisted cold spray composite technology[32]3.3㊀增材制造应用趋势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冷喷涂技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增材制造技术[51]㊂相较于传统的基于熔融过程的增材制造工艺,冷喷涂增材制造工艺具有热效应较低㊁制造效率高㊁产品尺寸限制小等优点,然而,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制造精度较低,从而限制了冷772中国材料进展第43卷喷涂增材制造的广泛应用㊂迄今为止,一些公司和研究机构已在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取得了各种突破性的成果㊂法国ICB-PMDM-LERMPS 实验室运用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3D 打印了手掌模型,如图8所示[52]㊂近年来针对冷喷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围绕喷涂路径离线优化和喷嘴设计优化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㊂图8㊀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打印的手掌模型[52]Fig.8㊀Palm model printed by cold spray additive manufacturing[52]3.3.1㊀喷涂路径离线优化在冷喷涂过程中,为获得更精确的涂层厚度和涂层形状,需要精准控制喷枪路径,规划和创建合理的喷涂路径成为了保证涂层质量关键的一步㊂2012年,Deng 等[53]在机器人编程软件Robot Studio 上采用切片方式处理喷涂表面,并且开发了基于该软件的热喷涂专用程序包,为后续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㊂采用RobotStudio 软件来创建针对制造对象的喷涂路径,可以真实反映实际喷涂过程,随时修改喷涂程序,还能观察各元素之间是否发生了干涉,进而有效防止实际喷涂中发生设备相互间的碰撞㊂进一步地,Deng 等[54]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喷涂增材制造中网格几何重构策略的通用MATLAB 数值沉积建模方法,以更准确地模拟沉积过程,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冷喷涂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沉积物增长㊂3.3.2㊀喷嘴设计优化喷嘴是冷喷涂增材制造精度提高的关键之一,Sova 等[55-57]采用出口直径为1mm 的微型喷嘴来对铜㊁铝颗粒进行冷喷涂增材制造,以此来减少粉末的发散,得到了小于1mm 的喷涂斑点,提高了冷喷涂增材制造在小尺寸成形方面的能力㊂2012年,Suo 等[58]通过研究喷嘴尺寸对冷喷涂过程中颗粒分布情况的影响得出,颗粒分布随着喷嘴的出口直径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扁平化㊁均匀化㊂2022年,Alonso 等[59]研究了不同尺寸参数的喷嘴对于不同种类的冷喷涂粉末颗粒速度以及沉积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整理了不同粒径的铝和不锈钢粉末颗粒所对应的最佳喷嘴尺寸参数㊂通过对喷嘴设计的优化,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涂层表面质量㊂4㊀冷喷涂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冷喷涂作为一种先进的表面处理与增材制造技术,经过30多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产品化应用条件[60],但由于工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㊂4.1㊀装备性能接近极限随着冷喷涂技术工业应用的不断探索,对装备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㊂德国Impact Innovations 推出的EvoCS II 系列喷涂设备以及日本Plasma Giken 公司推出的PCS-1000V2冷喷涂系统最高工作温度和压力可达到1200ħ和7.5MPa,接近高温合金的使用极限㊂在现有基础上再要大幅度地提升气体的加热温度难度提高,需要在设计和材料等方面有所突破㊂4.2㊀打印精度有待提升由于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冷喷涂喷嘴出口直径范围为4~10mm,单道涂层宽度较大,因此一般的拉瓦尔喷嘴难以满足小尺寸工件的加工要求,受限于毫米级的分辨率㊂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以及超声波增材制造技术(ultrasonic additive manufactur-ing,UAM)可以达到微米级的分辨率[61]㊂同时在冷喷涂过程中,很难保证涂层形状精度,位于中心的颗粒速度高于外侧的颗粒速度,导致粉末颗粒数量沿喷嘴横截面呈类高斯分布,导致沉积在中心区域的颗粒数量大于边缘的[62,63]㊂Wu 等[64]指出,当喷枪移动速度较低或喷涂次数较多时,沉积体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厚度增长速度不一致,造成最终沉积体厚度不均匀,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 三角形 轮廓,如图9所示㊂4.3㊀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冷喷涂技术涵盖了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若研究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养,对相关的知识与操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其次,冷喷涂加工过程涉及的控制因素较多,比如喷涂距离㊁粉末粒度㊁喷嘴尺寸㊁气体参数等,它们对不同材料的涂层质量具有不同的影响,需要大量研究人员开展相关研究,以明确各种因素的影响及确定最佳喷涂参数,以此来指导解决工程实际问题㊂5㊀结㊀语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冷喷涂技术被提出至今,对其工艺原理及结合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讨论,为后续冷喷涂系统设备的开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872㊀第4期王婉青等:冷喷涂技术发展历史㊁趋势与挑战图9㊀喷嘴处颗粒速度不同导致的沉积层厚度不一致[64]Fig.9㊀Inhomogeneous sprayed layer thickness caused by particle velocity difference of spray nozzle [64]据㊂目前冷喷涂技术已开始投入工业化生产,且其应用领域㊁设备生产规模逐渐扩大㊂但该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冷喷涂设备的工作性能提升面临极大的限制,最高工作温度及压力难以得到大幅提高㊂目前国内的冷喷涂设备在喷涂温度㊁喷涂压力和稳定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㊂为提高涂层质量,需要结合激光等其他辅助技术㊂与此同时,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与其他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相比,尺寸精度较低,仍需大量研究提供理论支持㊂由于专业人才数量有限,冷喷涂技术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亟需大量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㊂参考文献㊀References[1]㊀ALKHIMOV A P,KOSAREV V F,PAPYRIN A N.Soviet PhysicsDoklady[J],1990,35:1047-1049.[2]㊀ALKHIMOV A P,PAPYRIN A N,KOSAREV V F,et al .Gas-Dynamic Spray Method for Applying A Coating:US5302414B1[P].1997-02-25.[3]㊀ASSADI H,KREYE H,GÄRTNER F,et al .Acta Materialia[J],2016,116:382-407.[4]㊀YIN S,CAVALIERE P,ALDWELL B,et 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J],2018,21:628-650.[5]㊀黄文,薛召露,刘侠,等.稀有金属[J],2021,45(7):836-847.HUANG W,XUE Z L,LIU X,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 [J],2021,45(7):836-847.[6]㊀富伟,巫顺根,陈清宇,等.稀有金属[J],2021,45(6):673-679.FU W,WU S G,CHEN Q Y,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 [J],2021,45(6):673-679.[7]㊀熊天英,王吉强.金属学报[J],2023,59(4):537-546.XIONG T Y,WANG J Q.Acta Metallurgica Sinica[J],2023,59(4):537-546.[8]㊀MCCUNE R C,PAPYRIN A N,HALL J N,et al .An Exploration ofthe Cold Gas-Dynamic Spray Method for Several Materials Systems [C]//Proceedings of 1995National Thermal Spray Conference.Hous-ton:ASM International,1995.[9]㊀宋凯强,丛大龙,何庆兵,等.装备环境工程[J],2019,16(8):65-69.SONG K Q,CONG D L,HE Q B,et al .Equipment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J],2019,16(8):65-69.[10]李旭,王强,牛文娟,等.稀有金属[J],2020,44(11):1153-1162.LI X,WANG Q,NIU W J,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J],2020,44(11):1153-1162.[11]陈枭,白小波,纪岗昌,等.稀有金属[J],2018,42(12):1332-1338.CHEN X,BAI X B,JI G C,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Rare Metals[J],2018,42(12):1332-1338.[12]GILMORE D L,DYKHUIZEN R C,NEISER R A,et al .Journal ofThermal Spray Technology[J],1999,8(4):576-582.[13]STOLTENHOFF T,KREYE H,RICHTER H J.Journal of ThermalSpray Technology[J],2002,11(4):542-550.[14]ASSADI H,GÄRTNER F,STOLTENHOFF T,et al .Acta Materialia[J],2003,51(15):4379-4394.[15]SCHMIDT T,GÄRTNER F,ASSADI H,et al .Acta Materialia[J],2006,54(3):729-742.[16]RICHTER P,HÖLL H.Proceedings of ITSC 2006[C].Seattle:ASMThermal Spray Society,2006:1447-1450.[17]KREYE H,SCHMIDT T,GÄRTNER F,et al .Proceedings of ITSC2006[C].Seattle:ASM Thermal Spray Society,2006:83-88.[18]LI W Y,LIAO H L,LI C J,et 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J],2007,253(11):5084-5091.[19]FUKUMOTO M,WADA H,TANABE K,et al .Journal of ThermalSpray Technology[J],2007,16(5-6):643-650.[20]OGAWA K,ITO K,ICHIMURA K,et al .Journal of Thermal SprayTechnology[J],2008,17(5-6):728-735.[21]TOKAREV A O.Metal Science and Heat Treatment [J],1996,38(3):136-139.[22]MCCUNE R C,DONLON W T,CARTWRIGHT E L,et al .Proceed-ings of ITSC 1996[C].Ohio:ASM Thermal Spray Society,1996:397-403.[23]DYKHUIZEN R C,SMITH M F,GILMORE D L,et al .Journal ofThermal Spray Technology[J],1999,8(4):559-564.[24]KARTHIKEYAN J,KAY C M,LINDEMAN J,et al .Proceedings ofITSC 2000[C].Quebec,Canada:ASM Thermal Spray Society,2000:255-262.[25]MCCUNE R C,COOPER R P,POPOOLA O O.Proceedings of ITSC972。
新型低表面能涂层制备及紫外光照射研究
文章编号 : 62—9 4 (0 ) 1 ) 4 ( 17 2 2 2 1 0 一f 9 一 1 1 ( ) 3
Pr par i and e aton UV -i r r adi t o St a i n udy ofNe Ty w pe Low Sur a e Ene g a i fc r y Co t ng
摘 要 :以 自制 氟硅 聚合 物 为芯材 , 醛树 脂为壁 材 , 脲 通过 原位 聚合 法制备 一种微胶 襄。将其 添加到涂 料 中制 备 出长 效低表 面能涂 层 。涂层 的表 面 能低 , 水接 触 角可达 1 0 涂 层 经紫外 线 照射 4 0 后 , 接 与 2。 0 h 其
触 角下降 不明显 , 面能 几乎不发 生 变化 表
d ci eofwa e o t c n l sn bvOU n hes f c n r y i o c a e e ln t rc n a ta g ei oto i Sa d t ura e e e g sofn h ng .
Ke r : t r o tc n l ;h d o i l t n r a f r le y er s y wo ds wae n a t g e y r sl ai ;u e — o ma d h d e i c a y o n
1 实验 材 料及 方 法
11 主 要 原 料 .
实验 的主要反应 原料 见表 1 。
笔者 以 [制 氟 硅化 合 物 为 芯材 , 醛 树脂 为 壁 { 脲
材 , 过 原位 聚合 法 制备 一 种 做胶 囊 :将 其 添力I 通 I 到
武汉材保所一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究涂层缺 陷分类方法 ,建立涂层缺 陷几何模 型 :通 过
பைடு நூலகம்
涂层摩擦学性能和刀具涂层切 削加工性能试 验 ,研 究 海洋采油平 台是 固定和半 固定在海洋 中的大型钢 涂层缺 陷对摩擦学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的影Ⅱ 向,根据 摩擦学系统理论 ,建立数学关 系模型 :针对数控机床 结构 ,长期 受到海洋环境 的严重腐蚀 ,其腐蚀环境属
综合信息
Znl × oge l 『
■ 责编 :夏敬 忠
获 奖者进 行 了表彰 ,为3 项2 1 年 度石 化联合会 技 6 0 0 术发 明奖项 目、2 9 0 0 8 项2 1 年度 石化联合 会科技进步 奖项 目颁发 了荣誉证书 ,同时对认定为2 1 年度中国 00
化 工 行 业 技 术 创 新 示 范 企业 的2 家企 业 进 行 了授 牌 。 3
武 材 所 攀妻景晶 汉 保 曩 粪然
日前 ,从 国家 自然科 学基 金委获 悉 ,武汉材料保 护研 究所 技术研 发中心李健研 究员申报的国家 自然科
其 中,涂料行业获得2 1 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 0 0 学基金项 目 《 刀具涂层缺陷数字化表征及其对摩擦学 合会科学 技术奖授奖项 目科技进步一等奖 1 ,科技 项 性能影响规律研究 》通过审批。 进步 二等 奖 3 ,科技进步三 等奖 5 ;2 1 年度 中 项 项 0 0 据 了解 ,刀具涂层缺 陷是 涂层 制备过程 中不可避 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授奖项 目技术发 免产生的 ,是制约高精 度数控 机床加工性能的重要 因 明一等奖 1 , 技术发 明二等奖 1 ,技术发 明三等 项 项 素之一。科学地 表征 刀具涂层缺 陷 ,确定缺 陷对刀具 奖 1 。此外 ,天津灯塔涂料有 限公司荣获2 1 年度 项 0 0 摩擦学性 能和切 削加工性能的影响规 律 ,对于 提高刀 “ 国化 工 行 业 技 术创 新 示 范 企 业 ”称 号 。 中 具涂层质 量和应用水准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
低表面能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i l i c a t e ,( 3 一 g l y c i d y l o x y p r o p y 1 ) t r i me t h o x y s i l a n e , p e r l f u o r o d e c y l t r i e t h o x y s i l a n e a n d n a n o — s i l i c a
s e r v e d f r o m s c a n n i n g e l e c t r o n mi c r o s c o p e i ma g e s S u fa r c e wi t h wa t e r c o n t a c t a n g l e u p t o
Abs t r a c t : Lo w s u r f a c e e n e r g y n a n o c o mp o s i t e c o a t i n g wa s p r e pa r e d u s i n g t e t r a e t h y l o r t h o s 。
P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Pr o p e r t i e s o f Lo w S u r f a c e En e r g y Na n o c o m po s i t e Co a t i n g
L i u H u , Y u a n l i n g , Y a n g R u i , X i n L o n g ,C a o We n j i a n
.
1 1 1 . 2。a n d s u r f a c e e n e r g y v a l u e d o wn t o 1 8 . 8 2 mN ・ m_ 。 wa s o b t a i n e d me a n wh i l e,p r o p y 1 e n e
一种超疏水耐腐蚀抗菌纳米涂料、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超疏水耐腐蚀抗菌纳米涂料、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盛玉萍,王炼,林莉,夏益青,张雪梅,颜帅,刘淋泽,朱俊龙,刘楚宝,温涛,高晨,金永中,附青山,罗宏,李新跃
申请号:CN202210379467.6
申请日:20220412
公开号:CN114561138A
公开日:
202205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疏水耐腐蚀抗菌纳米涂料、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科学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采用苯并噁嗪纳米颗粒、粘结剂及添加剂制备纳米涂料,此涂料能够附着在不同材质的基体表面,并展现出多重功能性。
通过热重分析、接触角、电化学腐蚀测试及抗菌性等方面的测试,证实本发明中的纳米涂层具有耐热、超疏水、耐腐蚀和抗菌性等优异性能,能够适用于多种恶劣环境中。
申请人:四川轻化工大学
地址:643000 四川省自贡市汇兴路学苑街18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贾耀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功能水性低表面处理涂料及涂层防护性能_申琳
).
涂布采用刷涂方式, 涂层厚度约 130 ~ 140 μm.
2
2. 1
结果与讨论
主要防锈组分的影响 涂层与基材表面的附着力是其防护性能的基础,
1
1. 1
研究方法
涂料基本组成 本工作前期所研制涂料基本组成见表 1.
表2 Table 2 性能 稳定性 细度 黏度 固含量 干燥时间 标准 GB / T 6753. 3 —1986 GB / T 1724 —1979 GB / T 10247 —2008 GB / T 1725 —1979 GB / T 1728 —1979 附着力
-1600 , 2015 年 12 月 第 37 卷, 第 12 期: 1594 工程科学学报, -1600 ,December 2015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Vol. 37 ,No. 12 : 1594 -9389. 2015. 12. 010 ; http: / / journals. ustb. edu. cn DOI: 10. 13374 / j. issn2095 -
表1 Table 1 酸性水性三元 涂料基本组成( 质量分数)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coating
· 1595·
备的安全和正常服役 . 高质量的涂装需要对设备表面 进行喷砂等严格的表面处理
[1 ]
. 但对于正在服役的地
% 助剂 去离 子水
处野外或结构复杂的钢材体系, 无法进行此类严格表 面处理, 若采用常规涂料进行涂装, 涂层性能难以满足 应用要求
[11 ] 3+
3% 防闪锈剂的添加可以 比为 0. 6 ) . 从图中可以看出, 将涂层附着力提升至近 6 MPa. 这是由于该防闪蚀剂 具有缓蚀作用, 有效抑制涂料中水分与金属基体的反 应, 防止了闪蚀, 提高了附着力 . 但是, 该防闪蚀剂也 会与树脂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 用量过大会影响树脂 与基材的结合, 引起附着力的下降 .
新型功能性涂料的研究进展
新型功能性涂料的研究进展邹琳琳;周立霞;商丽艳;李萍;杨双春【摘要】介绍了一些新型功能性涂料,如,耐指纹涂料、红外辐射节能涂料、防雾涂料、可剥离涂料、降解甲醛涂料等。
并对这些涂料的制备和性能进行了综述。
%Some new functional coatings were introduced, such as fingerprint resistant coatings, infrared radiative coatings, no-fogging coatings, strippable coatings, formaldehyde degraded coating,and so on.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of these coatings were summarized.【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365-368)【关键词】新型功能涂料;耐指纹涂料;红外辐射节能涂料;防雾涂料;可剥离涂料;降解甲醛涂料【作者】邹琳琳;周立霞;商丽艳;李萍;杨双春【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 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抚顺 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5.5涂料是覆涂于物体表面具有保护装饰性能的一类液体或固体材料的总称。
按功能可分为装饰涂料、防腐涂料、导电涂料、防锈涂料、耐高温涂料、示温涂料、隔热涂料、防火涂料、防水涂料等。
随着涂料应用对象和环境的多样化,一些只具有常见功能的涂料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与生活的需要,在涂料原有性能不改变的基础上,赋予涂料更佳丰富和有针对性的功能已经成为工业建筑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涂料在这种情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一些学者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之下具备了在特殊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涂料制备 水性涂料基本配制工艺如图 1.
. 水性涂料具有环保无毒的优势, 因而国内外相
-6 [5 ]
继推出 多 种 水 性 低 表 面 处 理 涂 料 产 品
, 如 RF图1 Fig. 1 涂料制备 Preparation procedure of the coating
GSO5 系列水性防锈涂料和美国 APP 水性防锈底漆, 但现今此类产品的带锈涂装能力及耐蚀性仍不足以满 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表1 Table 1 酸性水性三元 涂料基本组成( 质量分数)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coating
· 1595·
备的安全和正常服役 . 高质量的涂装需要对设备表面 进行喷砂等严格的表面处理
[1 ]
. 但对于正在服役的地
% 助剂 去离 子水
处野外或结构复杂的钢材体系, 无法进行此类严格表 面处理, 若采用常规涂料进行涂装, 涂层性能难以满足 应用要求
涂料涂装技术以其经济简便有效等优点在钢铁防
腐领域中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涂层的失效直接威胁设
-08 -20 收稿日期: 201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1071027 ) ; 国家重点基金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2014CB643300 )
申
琳等: 多功能水性低表面处理涂料及涂层防护性能
[11 ] 3+
3% 防闪锈剂的添加可以 比为 0. 6 ) . 从图中可以看出, 将涂层附着力提升至近 6 MPa. 这是由于该防闪蚀剂 具有缓蚀作用, 有效抑制涂料中水分与金属基体的反 应, 防止了闪蚀, 提高了附着力 . 但是, 该防闪蚀剂也 会与树脂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 用量过大会影响树脂 与基材的结合, 引起附着力的下降 .
[10 ]
性低表面处理涂料多选用弱碱性乳液树脂作为成膜 物, 在添加酸性锈转化剂或活性颜料时大多会发生破 乳现象, 无法兼具锈转化等功能, 对基材表面锈蚀的作 用不充分, 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表面处理涂装 . 因此, 含稳锈 、 化锈成分的高性能多功能型水性低表面 处理涂料的开发是涂层防护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 问题. 本工作前期以一种含大量羧基的酸性水性三元共 聚树脂乳液为成膜物 、 辅以多种防锈组分配制一种水 性低表面处理涂料 . 树脂含有的活性基团与基材表面 发生皂化反应, 带来涂层优异的附着性能; 树脂乳液的 弱酸性( pH 值约为 2 ) 使其与多种防锈组分相容性良 好, 不出现一般水性树脂( pH 值约为 7 ~ 8 ) 常出现的 破乳现象 . 通过树脂与防锈组分的配合, 得到一种集 渗透 、 稳定和转化锈层功能于一身的新型水性低表面 处理涂料 . 现针对其主要防锈组分与制备工艺对锈蚀 碳钢表面( St1 ) 涂层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并将其与进 口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 为新型高性能水性低表面 处理涂层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
).
涂布采用刷涂方式, 涂层厚度约 130 ~ 140 μm.
2
2. 1
结果与讨论
主要防锈组分的影响 涂层与基材表面的附着力是其防护性能的基础,
1工作前期所研制涂料基本组成见表 1.
表2 Table 2 性能 稳定性 细度 黏度 固含量 干燥时间 标准 GB / T 6753. 3 —1986 GB / T 1724 —1979 GB / T 10247 —2008 GB / T 1725 —1979 GB / T 1728 —1979 附着力
ABSTRACT
Based on carbon steel surface corrosion,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multifunction acid waterbased surface tolerant coat-
ings. The focus was placed on the effect of antirust components and preparation processes on the coating properties. The barrier property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imported counterpar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treatment level of the substrate material surface is St1 ,the adhesive force of the coatings rises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n goes downward as the content of the antirust components keeps increasing. The chelating agent contains active groups which stabilize the substrate surface corrosion,resulting in the adhes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atings increasing. The compound rust conversion agent improves the coating adhesive force further by translating the corroded substrate surface complexation. The best preparation process needs to mix at low speed and add the compound rust agent at the end of the steps. The adhesive forces of the coatings on the substrate material surfaces treated at St1 and St3 levels show no difference,and they are larger than 5 MPa. The corrosion resisting properties,resistant to salt water for 1200 h,salt spray for 1000 h and ultraviolet aging for 2000 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similar imported waterbased rust primers. The coatings are suitabl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complex steel components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coatings; surface tolerance; chelating agents; adhesive force; corrosion resistance
Multifunctional waterbased surface tolerant coating and its protective performance
SHEN Lin,GAO Jin ,SONG Dongdong,TIAN Dongbo,LI Xiaogang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Center,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 ,China mail: g. jin@ 163. com Corresponding author,E-
[2 ]
颜 有机螯合 防闪蚀 复合酸性锈 -3 剂 Z0 ~4 转化剂 ZL 1 ~5
-1 共聚树脂乳液 填料 剂 D46 ~ 70 20 0 ~2
. 因此, 高性能低表面处理的维护涂料的 1. 2
12 ~ 14 余量
开发是目前涂料行业中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 现今低表 面处理涂料( 锈面涂料) 多为溶剂型产品, 如 H2000 带 锈涂装底漆和 ONIVAN 系列底漆, 由于含有有机溶剂, 不但会 造 成 资 源 的 浪 费, 更对环境存在污染和破 坏
-9 [7 ]
. 究其原因, 其重要的一点是水
“树脂 、 本文在 锈转化剂的加入与分散方式 ” 步骤 中, 考察了四种不同配制方式对水性低表面处理涂层 附着力的影响: ① 先加锈转化剂再加树脂然后进行高 速剪切; ②先加锈转化剂再加树脂然后进行低速搅拌; ③ 先加树脂再加锈转化剂然后进行高速剪切; ④ 先加 树脂再加锈转化剂然后进行低速搅拌 . 1. 3 涂布制样 Q235 基材, 表面处理等级分别为 St1 及 St3 ( GB / T 8923. 1 —2011 , St1 表示一般性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钢材表面无浮锈 、 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 无附着不牢的 氧化皮 、 浮锈和浮尘; St3 表示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 工具除锈, 钢铁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 并且没有 附着不牢的氧化皮 、 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除锈应 比 St2 级更彻底, 底材表面应显出金属光泽 1. 4 表 2. 性能测试 涂料和涂层性能测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 见
-1600 , 2015 年 12 月 第 37 卷, 第 12 期: 1594 工程科学学报, -1600 ,December 2015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Vol. 37 ,No. 12 : 1594 -9389. 2015. 12. 010 ; http: / / journals. ustb. edu. cn DOI: 10. 13374 / j. issn2095 -
选用表面处理等级为 St1 的锈蚀碳钢基材, 考察螯合 剂、 防闪蚀剂 、 复合酸性锈转化剂含量及颜基比对涂层
性能测试及相关标准 Properties test and related standards 标准 GB / T 13452. 2 —2008 GB / T 6739 —2006 GB / T 1731 —1993 GB / T 1720 —79 ( 89 ) GB / T 5210 —2006 性能 耐冲击性 耐盐水性 耐盐雾性 耐紫外老化性 标准 GB / T 1732 —1993 GB / T 1763 —79 GB / T 1771 —2007 GB / T 1452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