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背诵篇目简体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58187728ea81c759f5787a.png)
医古文重点翻译翻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翻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翻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翻译:我志在救世济民,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要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十一、《病家两要说》1.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
阳春白雪,和者为谁?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翻译:要砍伐根枝盘曲交错的树木,一定要寻求锋利的器具,良医高明的见解,好比“阳春白雪”那种高雅的音乐,能跟着唱和的人又有谁呢?既然如此,做医生的人对高明的医术尚且不能了解,何况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呢?2.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翻译: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妄之医的误用药物?在证候真假难分的关键时刻,怎能经受得了不同意见的互相干扰呢?一个计策失误,病人这一生也就交待了。
3.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之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翻译:然而一定要具有小心、胆大、行方、智圆的全面才干的人,望、闻、问、切四诊全部地掌握运用的人,在跟病人接触时能聚精会神的人,在病情还不明显时就能察看出隐蔽的病证的人,这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担当起关系到人的性命的重任4.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一旦有急,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计之得者。
医古文
![医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655e79ad02de80d4d8405d.png)
《扁鹊传》词(谨)遇:招待间(舆):私下(血脉)治:正常诞(之):欺骗重(难治):很由(扁鹊):遵循句子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齐桓侯和圣人一样洞察隐微的病变,让良医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心的是担心疾病太多,而医生所担心的是担心治疗方法太少。
《华佗传》词(黄琬)辟:征招(七八)狀:量词,一灸为一狀应(除):立即属(使):同“嘱”,嘱咐寻(差):随即含宥:宽恕故(当死):必定(使)木亟:疲惫句子1)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译文: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
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
《汉书艺文志》词(仲尼)没:死闵(焉):忧虑删(其要):选取及(失):至于(之)际:会合序(方技):依次排列句子1)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译文:医生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发百病的根源,生死的界限,而用以来揣度针石灸法,调配出各种适宜的药物。
2)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译文:经方,依据草石的寒温性,丈量疾病的深浅,借助药物的作用,依据四气感应的适宜情况,辩五脏六腑所使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出寒凉与温热的药剂,来疏通郁闭解除蕴结,使身体恢复正常。
《伤寒论》词:(才)秀:出众赍(百年):持徇物:追求身外之物冰谷:薄冰和深谷,喻险境。
句子1)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译文: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是自己外表华丽而内在憔悴。
医古文复习整理
![医古文复习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fe486e4c281e53a5902ffaa.png)
中药专业医古文知识点整理古文部分《扁鹊传》《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自黄帝到汉武帝的三千多年的历史,一百三十篇,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入住,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于是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翻译:扁鹊说:“他的血脉是正常的,你有什么惊怪的?从前秦穆公曾出现这种情形,昏迷了七天才苏醒.现在你们主君的病与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会痊愈。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知道疾病外在的表现就能推知内有的原因,知道疾病内在的原因就能推知外在的表现。
人体内有病会从体表反应出来,在千里之内,确诊的根据有很多,难以详尽地列举。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让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华佗传》《三国志》,晋,陈寿,纪传体分国史(断代史).1、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华佗)在徐州一带求学,通晓各种儒家经典著作。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系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翻译:就像华佗所说的那样,(病人)立即吐出一条蛇(寄生虫),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到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自言自语说:“像是遇见我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医古文考试重点
![医古文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77ff14783e0912a2162acb.png)
《秦医缓和》晉侯夢大厲[1] 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大恶鬼,被髮及地[2] 披(通假字)散着头发直拖到地上,搏膺而踊[3],曰:拍打胸跳跌,說“殺余孫你杀了我的子孙,不義太不合正义了。
余毌請於帝矣[4]!”,我請求報仇己得到天帝允許了壞大門及寢門而入。
说罢就打坏宫门和寝殿的门闯了进来公懼,晋景公非常恐惧入於室。
躲到了内室又壞戶。
厉鬼又打坏了内室的小门<單扇的門>公覺[5],晋景公被惊醒了召桑田巫。
召来桑田的巫师巫言如夢。
公曰:晋景公问道“何如?会怎么样呢”曰巫师回答说:“不食新矣[6]。
您不能吃到今年的新麦了”形→名新收的麥子達之不及用针刺治疗效力够不着,藥不至焉[7]药力也不能到达那里,不可為也所以不能治疗了。
”公曰晋景公叹道:“良醫也良医啊!”厚為賞賜之禮而歸之[8]使……归。
使动用法给缓置办了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了六月丙午六月初七(注:此处是周历,夏历应为四月),晉侯欲麥[1]名→動,嘗新麥晋景公想要尝尝新收的麦子做成的食物,使甸人獻麥就让甸人献上新麦,饋人為之让主管官中飲食的廚師煮成食品。
召桑田巫晋景公召来了桑田的那个巫扁鹊传鹊说:“我有禁方我有秘方,年老我年纪老了,欲傳與公想传给你,公毋泄请你不要泄露。
”扁鵲曰扁鹊恭敬地答道:“敬諾好的。
”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长桑君就拿出他藏在怀中的药给扁鹊:“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用不曾沾及地面的水服用这药三十日,當知物矣就会洞察异物了。
”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于是拿出他的秘方全部交给了扁鹊。
忽然不見突然不见了,殆非人也他大概不是一般的人啊。
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扁鹊就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視見垣一方人视力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以此視病凭这种能力来诊视疾病,盡見五藏癥結完全能见到五藏(通假字)病症的所在,特以診脈爲名耳特…耳→只是…罷了;以…為→把…作為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爲醫或在齊行医有时在齐国,或在趙有时在赵国。
在趙者名扁鵲在赵国的时候名叫扁鹊。
医古文重点篇目
![医古文重点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62cfbedf59eef8c75ebfb375.png)
将要:年且百岁、我欲死、病亦行差
• • •
全都:皆不就、俱头痛、明旦并起、尽服之、凡医咸言
到,,去:共止、共候佗、诣佗视脉、往省之、欲造佗、已故到谯
六、词义辨析
当引某许。(处所)
许一丨
吐出三升许虫。(左右)
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因此)
此匕脉故事有胎。(先前的)
八减之齐。(齐,同 “剂 ”,药剂。)
6.
病应见于大表。(见,同 “现”,显现。)
7.
五脏之输。(输,同 “腧 ”,腧穴。)
三、异体字
1.瞚 ——瞬2.
四、重点词语
3.奇:认为,,不寻常。4.谨:敬词。恭敬地。
5.遇:接待。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七、特殊语序
1.而何怪?(宾语前置。宾语:何。)
2.太子何病?(宾语前置。宾语:何)
3.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4.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5.问中庶子喜方者。(定语后置。 《华佗传》 重点归纳
一、通假字
二、古今字1.县车边。(县,同2.数乞期不反。(反,同 “返”,返回)
3.佗针鬲。(鬲,同 “膈”,膈腧穴。)
40.苦:患,,病。41.案:考察。
42.稍:逐渐,渐渐。43.多:常常。
44.可:大约。45.士人:读书人。
46.当:方才;刚刚。47.暂:短期。
48.数:多次。49.敕:皇帝下令。
50.恃:凭借。51.食事:拿食禄之事。指做官。
52.信:的;确实。53.收:逮捕。
54.考验:拷问审核。56.含宥:宽恕;饶恕。
病应见于大表。(疾病)
而何怪?(代词,你)
而T
医古文
![医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fae4552abcd126fff7050b76.png)
史稱華佗以恃能厭事。
為曹公所怒。
荀文若請曰。
佗術實工。
人命系焉。
宜議能以宥。
曹公曰。
憂天下無此鼠輩邪。
遂考竟佗。
至倉舒病且死。
見醫不能生。
始有悔之之歎。
嗟乎。
以操之明略見幾。
然猶轻殺材能如是。
文若之智力地望。
以的然之理攻之。
然猶不能返其恚。
執柄者之恚。
真可畏諸。
亦可慎諸。
原夫史氏之書於册也。
是使後之人宽能者之刑。
纳賢者之論。
而懲暴者之轻殺。
故自恃能至有悔悉書焉。
後之惑者。
後用是焉口實。
悲哉。
夫腎能不能無過。
苟置之理矣。
或必有宽之之請。
彼壬人皆曰。
憂天下無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
或必有惜之之歎。
彼壬人皆曰。
譬彼死矣。
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可不谓大哀乎。
按七略藝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
今有针經九卷。
素問九卷。
二九十八卷。
即内經也。
亦有所亡失。
其論遐遠。
然稱述多而切事少。
有不编次。
比按倉公傅。
其學皆出於素問。
論病精微。
九卷是原本經胍。
其羲深奥。
不易览也。
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皆黄帝岐伯遗事也。
三部同歸。
文多重複。
错互非一。
甘露中。
吾病風加苦聾。
百日方治。
要皆浅近。
乃撰集三部。
使事類相從。
删其浮辭。
除其重複。
論其精要。
至為十二卷。
易曰。
觀其所聚。
而天地之情事見矣。
況物理乎。
事類相從。
聚之羲也。
夫受先人之體。
有八尺之躯。
而不知醫事。
此所謂遊魂耳。
若不精通於醫道。
雖有忠孝之心。
仁慈之性。
君父危困。
赤子塗地。
無以濟之。
此固聖賢所以精思极論盡其理也。
由此言之。
焉可忽乎。
其本論。
其文有理。
雖不切於近事。
不甚刪也。
若必精要。
俟其間暇。
當撰覈以為教经云爾。
顷余之萏契渍孟坚漠書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說。
而颜师古辈皆無注解。
渠特以間余。
余额其内经褚書中亦不見其文。
既相别矣。
乘蹇且十里外。
飒然而悟。
欲復回以告。
予之舊契已歸且遠。
乃令载之。
以示來者。
夫五者。
五臟也。
臟者。
裏也。
六者。
六腑也。
腑者。
表也。
病在襄者屑陰分。
宜以苦寒之药湧之泄之。
病在表者屑陽分。
宜以辛温之剂發之汗之。
此五苦六辛之意也。
颜师古不注。
医古文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
![医古文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7d5a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4.png)
医古文本草纲目序原文及译文医古文中,本草纲目序有着独特的地位呢。
本草纲目序原文: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
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
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猗顿,亦仅仅晨星耳。
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
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
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
古有本草一书,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
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
愿乞一言,以托不朽。
”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
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
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
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
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
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
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
予方著弇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
译文:史书上记载:望见龙泉宝剑的光气,就知道这古剑所在之处;看到宝气,就能辨别出明珠。
所以萍实、商羊这样的祥瑞之物,如果不是天生聪慧之人是不能洞察的。
在那之后,博学多识的要数张华,善于辨字的要数嵇康,能剖析宝玉的要数猗顿,但这样的人也像早晨的星星一样稀少啊。
医古文 医话四则
![医古文 医话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4608b1bfbceb19e8b9f6ba1d.png)
⑧ 骤:急切间;一时 间。
重点翻译句
重点词语
默庵診症,苟不得 其情,必相對數日沈思, 反覆診視,必得其因而
骤
zhòu
後已。
崔默庵诊断病证的时候, 假如没有弄明患者的病 情,一定要对着病人潜 心思考好几天,反复诊 断观察。
(2)迅疾。 (3)副词。1.频数, 屡次。2.突然。
书方宜人共识 ——顾文烜
本文节选自《吴医汇讲·书方宜人共识说》。 《吴医汇讲》由清代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主编。
《书方宜人共识说》作者顾文烜 ,字雨田,号
西畴,吴县(今属江苏)人,乾隆年间医家。文章
要求医生书写药方医案,“字期清爽,药期 共晓”,以免耽误病情。
原文分析
国家徵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 贵速。我侪之治病亦然。尝见一医方开小草, 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 而另加乾漆者。
原文分析
【原文】古今医书,汗牛充栋。或矜一得之长,或为 沽名之具,其书未必尽善,学者亦难博求。然其中 果有精义,则不容以不阅矣。然读医书者,每有四 病:一在于畏难。《内》、《难》经为医书之祖, 而《内》、《难》经之理,精妙入神,则舍去而览 易解之方书,以求速于自见。即读《内经》,或取 删节之本,文义不贯,或守一家之说,至道难明: 其病一也。
学习说明
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属于医学小品 文。它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短小活泼,或夹叙夹议地说理,或扼要生 动地述事,往往含义深刻,意味隽永。
医话的内容是记载读书体会﹑临症心得﹑ 学术评论﹑见闻掌故等。清陆以湉撰有 《冷庐医话》,王士雄撰有《潜斋医话》。
内容提要
第一则选自乾隆壬子(1792年)刊 本《吴医汇讲·书方宜人共识说》。《吴 医汇讲》由清代乾隆年间医家唐大烈主 编,为国内最早具有刊物性质的医学文 献。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032011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a.png)
医古文翻译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Z复习资料
![医古文Z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1ca769561252d380eb6efd.png)
1.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病人就按华佗的说法去做,立刻吐出一条蛇一样的寄生虫,挂在车边上,想要去到华佗家。
当时华佗还没有回来,华佗的小儿子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了他们,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些人好象遇到了我父亲,车边的病物就是明证”。
病人走上前,进入屋里,然后坐下,看见华佗家北面墙壁上这一类的寄生虫大约要用十为单位来计数。
2.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恰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
李君幼年时,就跟一般的儿童不一样;到长大成年后,为人忠厚诚实,守信用,待人很有礼貌,交朋友很谨慎,与人往来接触,没有开玩笑的话。
繁华热闹的大街上被人们认为最欢乐的地方,他的足迹从来不曾到过,因为他的天性就是这样呀。
3.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
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
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
”4. 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
予常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相传此花笑着采它来酿酒,饮后使人发笑;跳着舞采它来酿酒,饮后使人起舞。
我曾经试验这种事。
饮酒等到半醉时,另外再让一个人或笑着或舞着去诱导他,竟然很有效验。
5.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孙子南一大早就去沈明生那里,怨恨之情表现在脸上,一方面用轻用河车的罪名责怪他,另一方面却大为称赞这位朋友的先见之明,从来没有说起曾经服用花粉、知母等凉药的事,而且要向医生求得疗效,一定要治愈才肯完事。
6. 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bdfe82cde80d4d8d15a4fb8.png)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01医师章原文及译文翻译【原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译文】医师掌管有关医药方面的政令,收集药物以供医疗所用。
凡王国中有患疾病的,有头上长疮或身上有创伤的,都到医师的官府来看病,医师派医者对他们分别进行治疗。
(夏历)年终,考核医者医疗的成绩,以确定给予他们食粮(的等级):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有十分之二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三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四不能诊断准确的为下等。
【原文】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译文】食医掌管调和王的六种饭食、六种饮料、六种牲肉、各种美味、各种酱类、八种珍肴。
凡调和饭食应比照春天(以温为宜),羹汤应比照夏天(以热为宜),酱类应比照秋天(以凉为宜),饮料应比照冬天(以寒为宜)。
凡调和食物的滋味,春天应多一些酸味,夏天应多一些苦味,秋天应多一些辛味,冬天应多一些成味,(四季的食物中都要)调和一些能使之变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
凡调配牲肉和饭食,牛肉宜配合稻饭,羊肉宜配合黍饭,猪肉宜配合稷饭,狗肉宜配合梁饭,鹅肉宜配合麦饭,鱼肉宜配合菰米饭。
凡君子的膳食都依照这种调配原则。
【原文】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眡其死生。
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译文】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
四季都有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
完整word版,医古文阅读
![完整word版,医古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b3d4745d5bbfd0a78567387.png)
阅读题
1.标点
顷,余之旧契②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特以问余。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余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者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于是。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与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热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宜寒而行之。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
三、扁鹊传
阅读
1.标点:
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入言郑毉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毉者曰苗父,苗父之为毉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毉者曰俞跗,俞跗之为毉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跗。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钧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入诊之太子,股阴当温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汉·刘向《说苑·辨物》)
医古文背诵篇目
![医古文背诵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aca2482431126edb6f1a10c5.png)
医古文背诵篇目(带翻译)一、《秦医缓和》(昭公元年)晋晉侯求医醫于於秦。
秦伯使医醫和视視之,曰:“疾不可为為也,是谓謂近女室,女室:女色。
晋平公患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派医和去给他诊治。
医和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
这个病是因为过度亲近女色造成的,疾如蛊。
非鬼非食,惑以丧喪志。
良臣将將死,天命不佑。
”公曰:“女不可近乎?”蠱:蛊疾。
病人心志沉迷惑乱犹如中了蛊毒,是患了蛊病。
这个病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饮食不调,而是由于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
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会保佑。
”晋平公问道:“女子不能亲近吗?”对曰:“节節之。
先王之乐樂,所以节節百事也,故有五节。
迟遲速本末以相及,医和回答说:“要加以节制。
先王的音乐,就是用来告诉人们做事要有节制的,所以有五音的节奏。
五音速度的慢快和声音的低高递相连及,节:节制。
中声聲以降。
五降之后後,不容弹彈矣。
于於是有烦煩手淫声聲,滔慆因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
滔:祸乱。
因:填塞。
都为使动用法就会奏出中正和谐的音乐。
一曲终了,五音都降于无声,这时就不能再弹奏了。
在这时如果再弹奏的话,手法就会繁乱混杂,会奏出不中正的靡靡之乐,君子是不会听这种音乐的。
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徵(zheng1)为為五声聲,淫生六疾。
六气氣曰阴陰、阳陽、风風、雨、晦、明也。
分为四时,序为為五节,过過则則为為灾菑:发:现,表现。
徵:见征,验证。
五节:五行之节,春夏长夏秋冬。
菑:通灾,疾病。
上天有六种气,降下来化生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体现为五种声音,过度就会产生六种疾病。
六种气叫做阴、阳、风、雨、晦、明,在时间上区分为四季,按次序排列为五行,六气过度就会造成疾病:阴陰淫寒疾,阳陽淫热熱疾,风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末:四肢。
晦:夜晚。
明:白昼。
阴气过度造成寒性的疾病,阳气过度造成热性的疾病,风气过度造成四肢的疾病,雨湿过度造成肠胃的疾病,夜晚活动过度造成心志惑乱的疾病,白天操劳过度造成心力疲惫的疾病。
医古文考试重点
![医古文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55d5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d.png)
医古文考试重点医古文考试重点《大医精诚》1. 血脉荣卫之通塞。
(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
(通:腧。
)《医案四则》 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
(通“缺”,使…空缺) 2. 而我顾投以参 ,术,陈皮 ,芍药十余贴。
(通:帖.)通假字《扁鹊传》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通 : 禳 ,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
(通 :厥,昏厥。
)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
(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
(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
(通:肓,膏肓;通:膜 ,横膈膜 .) 7.嘘唏服臆。
(通 :愊,郁满。
) 8.使良医得蚤从事。
(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
(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通 :技,技术。
)《华佗传》1.昕卒头眩堕车。
(通 :猝,突然。
) 2.下利先常啼。
(通 :痢,泄泻。
) 3.故当死。
(通 :固,一定。
) 4.何忍无急去药。
(通:弆,储藏。
)5.考竟佗。
(通:拷,拷打。
)《养生论》1. 较而论之。
(通 :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
(通 :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
(通 :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 : 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
(通 :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
(通 :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通 :犹,好比。
)8. 志以厌衰。
(通 :已,已经。
)9. 薰辛害目。
(通:荤。
)《伤寒论》序1. 卒然遭邪风之气。
(通 :猝,突然。
) 2. 而方震栗。
(通 :慄,战慄,发抖。
) 3. 撰用《素问》……。
(通:选,选取。
) 4. 并平脉辨证。
(通 :辨,辨治。
)5. 经络府俞。
(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而云世阙。
(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
(通:烝,众多。
)《串雅》序1. 尝引以为憾。
(通:常,经常。
) 2. 过予谭艺。
(通:谈,交谈。
)二、古今字《扁鹊传》1 .揲荒爪幕。
(同“抓” ,疏理。
课外阅读医古文
![课外阅读医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f6cff6f5335a8103d2206c.png)
医古文复习——课外阅读扁鹊传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柎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柑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鹊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甚大所见者甚少均若子之方岂足以变骇童子哉扁鹊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头掩目而别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谓尸厥者也以为不然人诊之太子股阴当湿耳中焦焦如有啸者声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门曰先生远辱幸临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则粪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长为人矣先生不有之则先犬马填沟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为诊之先造轩光之灶八成之汤砥针砺石取三阳五输子容祷药子明吹耳阳仪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矫摩太子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诗曰多将.熇熇不可救药甚之之辞也(汉·刘向《说苑·辨物》)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赞扬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义是什么?②赵王所称“粪土之息”与“犬马”指什么?反映古人称谓上的什么现象?③“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与全文是什么关系?答案:扁鹊过赵,赵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吾闻国中卒有壤土之事,得无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鹊曰:“人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难之曰:“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请扶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鹊曰:“不能。
”又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村,俞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故曰俞柎。
医古文讲读课文重点句子(新)
![医古文讲读课文重点句子(新)](https://img.taocdn.com/s3/m/6591587327d3240c8447effe.png)
《扁鹊传》1.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怪什么呢?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醒了过来。
现在您主君的疾病跟秦穆公相同,不出三天必然痊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就苏醒了。
2.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明智的人能预先洞察隐微的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华佗传1.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名所悬,宜含宥之。
” 〔译文〕于是把华佗押送交付到许昌监狱,审讯验实,供认服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确实高明,是人们生命所维系的人,应当宽恕他。
”丹溪翁传1.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译文〕左丘明曾说:“仁德之人的教诲,它的益处真大呀!”确实如此啊。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代所说的正直、诚信、博学多闻的良师益友,又怎能因是医生而轻视他呢?《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译文〕解除疾病的缠绕,摆脱疾病的困苦,保全真精,导通元气,拯救百姓到达长寿的境界,救治体弱多病的人获得平安无恙的;没有三个圣人的学说,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本草纲目》原序1.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译文〕我观察他这个人,容貌润泽面有光彩,身材清瘦有精神,言谈兴趣浓厚有风趣。
真是天下第一流的人。
《串雅》序1、因録其所授,重加芟订,存其可济于世者,部居别白,都成一编,名之曰《串雅》,使后之习是术者,不致为庸俗所诋毁,殆亦柏云所心许焉。
于是记下他所传授的内容,重新加以删订,保留那些有助于世人的内容,分部编排区别清楚,汇总成一部书,称它为《串雅》,使后来习用这种方法的人,不致于被见识庸俗的人所诋毁,这大概也是柏云内心所赞许的事吧。
医古文背诵资料
![医古文背诵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85b99ae561252d381eb6e73.png)
1.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形T使动,使……愚昧。
2.向辄条其篇目。名-动,分条列出。
3.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使动,使……完备。
4.反之于平。使动,使恢复。
5.皆生生之具。使动,使活。
6.同死生之域。意动,认为……相同
7.以序方技为四种。名—动,依次排列。
八 《伤寒论》序
一、通假字
1.卒然遭邪风之气。通“猝” ,突然。
2.大济蒸人。通“烝” ,众多。
二、古今字
华叶递荣。同“花”。
三、异体字
迺——乃
四、词语活用
1.孔安国序《尚书》。为动用法,为……写序。
2.目牛无全。名t动,看。
3.日新其用。日,名t状,每日。新,形t使动用法,使创新
4.
5.群疑冰释。名t状,像冰一样。
6.加字以昭其义。形-使动,使……明白
7.增益以光其义。形-使动,使……清楚
12.始皆心服口誉。(心、口: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在口里)
五、特殊语序
1.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定语后置,定语:泥陈裴之学者)
2.诸医之笑且排者。(定语后置。定语:笑且排者。 )
3.窃录其医之可传者。 (定语后置。定语:可传者。 )
4.去本而末是务。(宾语前置。宾语:末)
5.翁穷昼夜是习。(宾语前置。宾语:是)
2.辟如滴水之器。“辟”通“譬”。
3.葆精毓神。“葆”通“保”。
4.激贪而厉俗。“厉”通“励”。
四、词语活用
1.日记千言。(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2.不能以起之。(起:使动,使……痊愈)
3.罗乃进之。(进:使动,使……进)
4.遂北面再拜以谒。 (北面:名词作状语,向着北面)
5.盖得之病后酒且内。 (酒:名词作动词,喝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背诵篇目简体
《扁鹊传》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
《伤寒论》序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
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
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黄帝内经素问》序
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
《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
虽复年移代革,而授学犹存,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尔。
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类经》序
《内经》者,三坟之一。
盖自轩辕帝同岐伯、鬼臾区等六臣互相讨论,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
其文义高古渊微,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
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
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开生民之寿域。
其为德也,与天地同,与日月并,岂直规规治疾方术已哉?
《养生论》
善养生者则不然矣。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
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
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大医精诚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
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
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
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
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TIP:可能有错误,请大家自己校对修改
15针推2班班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