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 32页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博哥(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摘要为了筛选出活性更好的抗菌药物,本实验采用微量稀释法通过体外实验对44种化合物进行了筛选,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或IC50来评定药物活性。
结果显示,样品1(环丙沙星)对二者有杀菌作用,最小抗菌浓度都为1.56 μmol·L-1。
样品30仅对大肠杆菌有杀菌作用,最小抗菌浓度为1.56 μmol·L-1。
样品17、19、20、24、26、28,表现出对大肠杆菌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活性最好的为样品28(2,5-二羟基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IC50值为1.72 μmol·L-1。
样品31、42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好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1.04 μmol·L-1和24.44 μmol·L-1。
关键词抗菌药物筛选体外实验微量稀释法1 引言一个新的化合物或分离提取的有效成分是否有抗菌作用,需要药理实验来证实。
一般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试验物对细菌有无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
药物对细菌代谢的影响、可以使细胞呼吸量减低,或酶系统受到抑制等,因而出现细菌不生长或部分抑制,可借以判断药物对细菌有无抗菌作用,或抗菌范围。
因此,体外实验是筛选抗菌药物或测试新药抗菌性能的重要环节。
体外实验的重要性在于方法简便,用药量少,短时间内能判断药物抗菌的广度和强度,为深入体外实验和体内药效研究提供数据。
但是,体外实验是细菌与药物直接接触,没有机体诸因素参与,故体外和体内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完全一致,需两方面综合分析进行评价。
本实验进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灭菌与接种等操作,以熟悉细菌培养的过程,并采用微量稀释法通过体外实验对44种化合物进行了筛选,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或IC50来评定药物活性。
2实验部分2.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胰蛋白胨、琼脂、1mol/L NaOH、1mol/L HCl溶液、DMSO以44种化合物(见表1)。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32页
2020/4/9
(一)实验过程
(1)实验菌的准备。 选 取 大 肠 杆 菌 (Escherichia coli)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Staphylicoccus aureus)、白 色 葡 萄 球 菌 (Staphylococcus albus) 、 蜡 状 芽 孢 杆 菌 菌 种 在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传 代培养一次后,再将其接种 至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培 养6-12 h,冰箱备用。
2020/4/9
5,斜面和平板的制作 将巳灭菌装有琼脂培养基 的试管,趁热置于木棒上 ,使成适当斜度,凝固后 即成斜面(图1-3)斜面长度 不超过试管长度1/2为宜 。
2020/4/9
平板的制作
2020/4/9
6,斜面培养基接种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 一般不用作分离培 养,仅使细菌繁殖 为菌种传代或观察 其某些生化特性之 用。 (1)接种灭菌 (2)开 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接 种 (6)塞好棉塞。
2020/4/9
(二)实验过程
1,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
程
一般培养基的组成
牛肉膏 0.5g
蛋白胨 1g
NaCl
0.5g
琼脂 1.5-2g
水
100ml
pH
7.2
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即可。
(1)称量及溶化 分别称取蛋白胨、 NaCl、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 进行称量。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 烧杯中,加热融化。 (2)调pH 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 0.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 (3)定容 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 量至所需体积。 (4)固体培养基加入所需量的琼脂, 加热融化,补充失水。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100 Pa灭菌20 min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第一章:抗菌药物筛选概述1.1 抗菌药物的概念与作用1.2 抗菌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1.3 抗菌药物筛选的重要性1.4 抗菌药物筛选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第二章:抗菌药物筛选实验方法2.1 纸片扩散法2.1.1 原理及操作步骤2.1.2 结果判定与分析2.2 微量肉汤稀释法2.2.1 原理及操作步骤2.2.2 结果判定与分析2.3 微量棋盘法2.3.1 原理及操作步骤2.3.2 结果判定与分析2.4 时间耐药法2.4.1 原理及操作步骤2.4.2 结果判定与分析第三章:抗菌药物筛选实验技术3.1 菌株的准备与鉴定3.1.1 菌株的来源与保存3.1.2 菌株的纯化与鉴定3.2 抗菌药物的准备与应用3.2.1 抗菌药物的来源与储存3.2.2 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3.3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3.3.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3.2 实验数据的统计方法及应用第四章:抗菌药物筛选实验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4.1 菌株的选择与鉴定问题4.2 抗菌药物的应用与浓度选择问题4.3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4.4 实验结果的判定与分析问题第五章: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应用与实践5.1 临床抗菌药物筛选与应用5.1.1 临床抗菌药物筛选的流程与要求5.1.2 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与策略5.2 抗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5.2.1 抗菌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术5.2.2 抗菌药物研发的趋势与挑战5.3 抗菌药物筛选实验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5.3.1 疫苗研究中的抗菌药物筛选问题5.3.2 抗菌药物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实例第六章: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案例分析6.1 案例一: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抗菌药物筛选6.1.1 案例背景与目的6.1.2 实验方法与步骤6.1.3 结果分析与讨论6.2 案例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与筛选6.2.1 案例背景与目的6.2.2 实验方法与步骤6.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七章:抗菌药物耐药机制7.1 细菌耐药机制概述7.1.1 细菌耐药的定义与分类7.1.2 细菌耐药机制的主要类型7.2 常见的细菌耐药机制7.2.1 酶抑制剂的产生与作用7.2.2 药物靶点的改变与适应7.2.3 药物外排系统的功能与调控7.3 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方法7.3.1 耐药机制研究的实验方法7.3.2 耐药机制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第八章: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优化与改进8.1 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优化策略8.1.1 实验条件的优化8.1.2 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创新8.2 实验技术的更新与发展8.2.1 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在抗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8.2.2 微流控技术在抗菌药物筛选中的优势与挑战8.3 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未来发展趋势8.3.1 个性化医疗与精准抗菌治疗8.3.2 抗菌药物筛选与合成生物学的结合第九章:抗菌药物筛选实验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9.1 疫苗研究中的抗菌药物筛选问题9.1.1 疫苗与抗菌药物筛选的关系9.1.2 疫苗研究中的抗菌药物筛选挑战9.2 抗菌药物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实例9.2.1 抗菌药物在疫苗保护效果评估中的应用9.2.2 抗菌药物在疫苗载体研究中的应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抗菌药物筛选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分析10.1.1 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对比10.1.2 实验方法选择与应用的建议10.2 抗菌药物筛选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2.1 实验技术的创新与改进10.2.2 抗菌药物筛选实验在多领域的应用扩展10.3 对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展望10.3.1 提高抗菌药物筛选的准确性与效率10.3.2 为抗菌药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有力支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补充和说明: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各种抗菌药物筛选实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判定与分析。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检测ppt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课件
8.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1)方法很多,其中纸片法最为常用。先将试验菌均 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盖好平皿,放置5分钟,待 平板表面水分吸收后,将两种含药纸片贴于平板 上,两纸片中心距离2--4mm左右。然后35℃ 孵育 过夜,取出观察结果。
2)结果判断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可出现四种结果: A.无关作用: 甲+乙=甲单或乙单 B.拮抗作用: 甲+乙<甲单或乙单 C.相加作用: 甲+乙=甲单+乙单 D.协同作用: 甲+乙>甲单+乙单
三、实验操作步骤
(一)纸片扩散法:
1. M-H平板:直径为90mm,厚度 4mm。 2. 菌悬液制备:无菌挑取菌落于无菌生理盐水中,校
正浊度至0.5 麦氏。 3. 用无菌棉签浸入细菌悬液中,将棉签在试管壁上轻
轻挤压以挤去过多的菌液,用棉签以连续划线的方 式均匀涂抹琼脂平板表面三次(每次转60℃)使 菌液均匀分布,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盖上 平板的盖子,放置3~10min。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 果的判读及临床意义。
2. 了解各种稀释法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原理、操作 方法、结果判读和临床意义。
3. 掌握纸片扩散法的质量控制,了解稀释法的质量 控制。
二、实验原理
1.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是测定抗生素或其他抗 微生物制剂在体外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这 种能力可以通过稀释或扩散方法来测定。
六、影响因素:
1. 培养基:厚度,PH,离子浓度,成份,添加剂; 2. 抗菌药物的配制方法,纸片的含量,大小,
渗透性,保存方式等; 3. 细菌的接种量; 4. 培养的环境,温度与时间; 5. 结果的判断及解释标准等。
4.每个孔加入100ul浓度为105菌悬液(大肠或金 葡),混匀,胶布封口,37°C培养。
实验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效试验
实验六、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效试验(药敏试验)各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筛选最有疗效的药物,用于临床对控制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可为新抗菌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药敏试验的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有滤纸片扩散试验(Kirby —Baueer Dice Diffusion);最低抑菌浓度试验(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试验(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目的要求]1、熟悉体外抗菌试验操作技术。
2、掌握药物抗菌能力体外测定的常用方法及其用途.[实验原理]常用的体外测定药物抑菌能力的方法有两大类:琼脂渗透法与浓度系列稀释法.琼脂渗透法时利用药物能够渗透至琼脂培养基的性能,将实验菌混入琼脂培养基后倾注成平板;或将试验菌均匀涂于琼脂平板的表面,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将药物置于已含试验菌的琼脂平板上。
根据加药的操作方法不同而有滤纸片法、打洞法、管碟法及挖沟法等。
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药物的抑菌能力.浓度系列稀释法时把药物稀释成不同的系列浓度,混入培养基内,加入一定量的试验菌,经适宜温度培养后观察结果,求得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细菌:所用细菌应包括主要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球菌如淋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流感杆菌、肠杆菌科细菌8~10种,绿脓杆菌与其它假单孢菌属及不动杆菌属等,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等.对临床应用有代表性的菌株数量,创新药应不小于1000株。
其它类新药根据新药抗菌谱宽窄可作200—500株。
试验时应包括有国际公认质控菌株(如金葡菌ATCC25925,大肠杆菌ATCC25922和绿脓杆菌ATCC27853等)。
初中生物:一次查找病菌,防止疾病传播的教案
初中生物:一次查找病菌,防止疾病传播的教案防止疾病传播的教案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面对疾病的威胁,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传播。
这里,我们将介绍一次生物实验——查找病菌,并通过教案的形式帮助初中生了解防疫知识,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一、实验目的:了解病菌的基本知识,了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人体内的生存情况,通过实验方法查找与确认病菌的形态和特征,掌握疾病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微孢子杆菌、啤酒酵母菌、香菇、细菌培养基、医用酒精、染色液、显微镜、培养皿、注射器等。
三、实验过程:1.观察样本中的微生物我们收集不同样本中的微生物,如香菇表面、啤酒、人手等。
接着,在细菌培养基上培养0.5ml以上的样品,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微生物。
如果发现疑似病菌,应先用医用酒精消毒培养皿中的已培养样品,然后在样品表面注射一定量的试液,等待相应时间后进行观察并记下观察结果。
2.病菌形态的测定观察样品中的病菌形态,如菌落大小、颜色、质感、光滑度等,并进行注射染色液的实验,观察细菌在病理标本中的染色方式。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精准地确定病菌的类型和形态信息。
3.病菌感染途径的确定确定病菌感染的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疫情的发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注入病菌样品,确定其在人体内的传播途径,如是否会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行感染,以便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疾病预防的措施确认病菌信息后,我们可以在对应场合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提高卫生意识、加强个人卫生、增强体质、及时就医、及时隔离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科学精准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使用防疫药物等。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可以确定不同样本中的微生物信息,进一步研究和确认病菌的具体形态、特征和感染途径。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制定其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止疾病的传播。
通过这次查找病菌的实验,我们可以更加了解疾病的传播原理、病菌的类型和具体特征,并参照实验结果制定预防措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一、实验原理体外实验是筛选抗菌药物或测试新药抗菌性能的重要环节。
药物对细菌代谢的影响、可以使细胞呼吸量减低,或酶系统受到抑制等,因而出现细菌不生长或部分抑制,可借以判断药物对细菌有无抗菌作用,或抗菌范围。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成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菌种保藏等方面。
培养基一般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
此外,为了满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常加1.5%-2%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
半固体培养这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8%-1%左右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
液体培养基是指培养基中不加凝固剂琼脂,培养基呈液体状态。
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从事微生物学实验工作的重要基础。
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因而用于培养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虽各有差异。
但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大致相同,例如器皿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养基的灭菌,斜面与平板的制作以及接菌等基本环节大致相同。
微量稀释法常用于测定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或新药对细菌的抗菌活性试验。
一般应用96孔微量稀释板,孔底呈U型,每孔容量为0.20-0.30ml。
本法操作较便,用培养基量少,可作大批量药敏试验。
二、材料与方法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NaCl、胰蛋白胨、琼脂等。
1mol/L NaOH、1mol/L HCl溶液。
2,材料与仪器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生化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移液器、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玻璃漏斗、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纱布、线绳、塑料试管、报纸、96孔板等。
抗菌实验资料
抗菌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
局限性
•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微生物种类:仅针对部分微生物进行实验,难以涵盖所有微生物 • 抗菌物质种类:仅针对部分抗菌物质进行实验,难以涵盖所有抗菌物质
改进方向
• 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条件的控制精度,降低实验误差 • 扩大微生物种类:增加实验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提高实验的代表性 • 扩大抗菌物质种类:增加实验中涉及的抗菌物质种类,提高实验的广泛性
抗菌实验中的关键发现与启示
关键发现
• 抗菌物质的筛选:发现具有高效、低毒的抗菌物质 • 抗菌机制的研究:揭示抗菌物质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 药物研发的启示: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启示
• 抗菌实验的重要性:认识到抗菌实验在医学、环境和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 实验方法的改进:对实验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抗菌物质的研究:加强对抗菌物质的研究,为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02
抗菌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准备
实验材料的选择
• 微生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菌种,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抗菌物质:选择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如抗生素、植物提取物等 • 培养基: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营养琼脂等
实验材料的准备
• 微生物:进行菌种复苏、纯化、培养等预处理 • 抗菌物质:进行溶解、稀释等预处理 • 培养基:进行加热、融化、冷却、倾注平板等操作
抗菌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抗菌实验的基本原理
• 利用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特点 •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 • 评估抗菌物质的抗菌效果
抗菌实验的方法
• 平板计数法:通过测定平板上的菌落数来评估抗菌效果 • 试管稀释法:通过测定试管中的微生物生长浓度来评估抗菌效果 • 微量肉汤稀释法:通过测定肉汤中的微生物生长浓度来评估抗菌效果
项目7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技术
• 厌氧菌阳性对照菌:生孢梭状芽胞杆菌 CMCC(B)64941
• 真菌阳性对照菌:白色念珠菌 CMCC(F)98001或曲霉菌ATCC16404
需要进行无菌检查的药品、敷料、灭菌器具的范围:
(药品、敷料按《中国药典》收载的无菌检查法的规定进行, 生物制品应按照《生物制品制造及检定规程》中有关规定进行)
选择性培养基
❖ 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
1.
阴性对照
2.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应不长细菌,说明培养基本身是无 菌可靠的;阳性对照试验必须长菌,说明应 用的细菌是可以在该试验条件下正常生长的。
❖ 抑菌试验
❖ 无菌检查法
❖
无菌检验结果判断
•
需氧菌阳性对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CMCC(B)26003或藤黄八叠球菌
CMCC(B)28001
绿脓杆菌 4. 用创伤、溃疡、止血、深部组织的药材药粉制剂不
得检出破伤风杆菌。
活螨的检验
用于口服、创伤、粘膜和 腔道的药品均不得检出活 螨
01
直接观察法:用肉眼直接 观察被检药物上有无白点 移动,再用放大镜或解剖 镜观察。
02
04
分离法:将药物放在特制分离器或附 有筛网的漏斗内,离药物6cm上放置 60~100W的灯泡,照射1~2h. 螨有避光怕热的习性,便沿漏斗细颈 向下爬,在漏斗下口处置一装有甘油 水的烧杯,收集爬出的螨,然后在显 微镜下观察,根据其形态特征、足肢 游动情况判断是否为活螨。
1. 目的
▪ 细菌数测定我们是为了考察每克或每毫升供试品所 污染的活细菌数,来判明供试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 霉菌的测定是考察每克或每毫升供试品所污染的活 的霉菌数,以此来判明供试品被真菌污染的程度。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
一、教案概述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抗菌药物筛选的重要性。
2. 掌握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3. 能够独立进行抗菌药物筛选实验。
教学内容:1. 抗菌药物筛选的意义。
2.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
3. 抗菌药物筛选的技术。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1. 抗菌药物筛选的意义。
2.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
3. 抗菌药物筛选的技术。
教学难点:1.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
2. 抗菌药物筛选的技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
2. 实验材料:细菌菌株、抗菌药物、培养基等。
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 导入:介绍抗菌药物筛选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3. 演示:进行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演示。
4. 实践:学生独立进行抗菌药物筛选实验。
5. 总结:总结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的要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抗菌药物筛选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演示法:进行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演示。
3. 实践法:学生独立进行抗菌药物筛选实验。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口头提问: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情况。
评价指标:1.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结果分析的准确性。
3. 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拓展拓展内容:1. 抗菌药物筛选的临床应用。
2.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检测方法。
3. 抗菌药物筛选的新技术。
教学方式:1. 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
2. 文献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1. 教材: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
2. 课件: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和技术的PPT。
3. 实验指导:抗菌药物筛选实验的操作指南。
4. 相关文献:抗菌药物筛选的最新研究成果。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方法:
菌液制备:生理盐水校正测试菌和质控菌至 0.5麦氏比浊标准,再用MH肉汤稀释到 107CFU/ml;
加菌液:用微量加样器取0.1ml稀释菌液由低 到高加于各排试管中,其最终的接种量为 5×105 CFU/ml。测试菌排、测试菌生长对照 管加测试菌液;质控菌排、质控菌生长对照 管加质控菌液。
实验内容
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检测 方法介绍。
纸片扩散法。 肉汤稀释法。
一、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与耐药 检测方法介绍
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 test) 稀释法(dilution test) E试验法(E test)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特殊耐药菌及耐药酶的表型检测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 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等
二、纸片扩散法(K-B法)
原理:
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向纸片周 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 范围内的细菌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抗菌药物
青霉素 苯唑西林 万古霉素 庆大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磺胺药
纸片含药量
10U 1μg 30μg 10μg 15μg 2μg 1.25/23.75μg
耐药 ≤28 ≤10 — ≤12 ≤13 ≤14 ≤10
抑菌圈直径(mm)
中介
敏感
—
≥29
11~12
≥13
—
≥15
13~14
≥15
14~22
≥23
涂布接种:无菌棉拭蘸取菌液,在试管壁旋转挤去多 余菌液后在MH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次,每次旋转 平板60º,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1周;
抗菌药物的遴选与评价医学ppt课件
1
提纲
评价抗菌药物的要素 药物举证 我们如何选择?
2
评价抗菌药物的要素
抗菌谱( “指标”细菌): G+ (链球菌, MSS; MRS,肠球菌) G- (肠杆菌科: 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 厌氧菌(脆弱拟杆菌) 其他(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结核分枝杆菌肺孢菌) 同类品种抗菌谱亦有差异,各有其不同适应症
✓舒巴坦治疗鲍曼不动杆菌;
n 头霉素类:
✓主流:头孢西丁,头孢美唑(更优) ✓抗菌谱 =二代头孢+厌氧菌,主要适用于腹腔、盆腔感染;目前被过度
使用,专项整治方案限制品规数;
n碳青霉烯类:
✓主流:亚胺培南(普外最爱),美罗培南(神外),厄他培南;
11
品种选择
n林可霉素类:
✓品种: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建议选克林(抗菌活性更强,预防用药选择) n 四环素类中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均有保留价值
37
对分级目录建议
n 亦应该表达导向(推荐主流药物); n 分级表格中仅列主流药物; n在附注中列入同类药物; n 非主流酶抑制剂复方参照同抗菌成分(青霉素或头孢菌
素)主流药物;
38
耐受性好;
29
那些远去的身影
➢培氟沙星、伊诺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芦氟沙 星、曲伐沙星、加替沙星, 帕珠沙星,安妥沙星;
➢因为缺少药效或药动学优势,或不良反应突出而被边缘化; ➢国内存在大量这种质次价高的药物,甚至被称作新药、当成好药; ➢恶性循环(没有优点-少应用-缺乏循证医学支持-不被指南推荐-
27
第三代头孢菌素:药动学
n 分布:头孢哌酮在CNS浓度低,不用于中枢感染(包括复 方)
n 清除:尿排除率由高到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哌酮。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
一、教案概述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抗菌药物筛选的重要性。
2. 掌握抗菌药物筛选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3. 能够设计并实施抗菌药物筛选实验。
教学内容:1. 抗菌药物筛选的意义。
2. 抗菌药物筛选的基本方法。
3. 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技术。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抗菌药物筛选的重要性。
2. 实验室实践,培养学生掌握抗菌药物筛选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术。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培养皿、菌种等。
2. 实验材料:细菌、抗菌药物等。
教学时间:2学时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 引入:介绍抗菌药物筛选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抗菌药物筛选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抗菌药物筛选实验。
4. 讨论: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活动:1. 引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抗菌药物筛选。
2. 讲解:讲解抗菌药物筛选的基本方法,如纸片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不同抗菌药物对细菌进行筛选。
4. 讨论: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探讨抗菌药物的抑菌效果。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分析。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评价标准:1. 实验操作规范,能够正确进行抗菌药物筛选。
2. 实验结果准确,能够分析实验现象。
3. 参与小组讨论,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延伸延伸内容:1.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筛选与研究。
2. 抗菌药物筛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报告。
2.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抗菌药物筛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培养皿、菌种等。
2. 实验材料:细菌、抗菌药物等。
3. 参考书籍:抗菌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相关书籍。
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
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是一种用于评估物质对细菌和真菌的抗菌活性或抗真菌活性的实验方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抗菌和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药性的增加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寻找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的新物质变得至关重要。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的选择适当的菌株和实验步骤以及操作要点。
在抗菌试验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细菌菌株,同时介绍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同样,在抗真菌试验部分,我们将讨论如何选择适当的真菌菌株,并介绍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菌株和方法。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的新物质,从而为解决抗药性问题做出贡献。
接下来将会在文章结构部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即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
然后,简要介绍文章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了提供对抗菌和抗真菌试验方法的详细描述和分析。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抗菌试验方法和抗真菌试验方法两个子部分。
在抗菌试验方法部分,我们将介绍选择适当的细菌菌株的准则,并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同样,在抗真菌试验方法部分,我们将介绍选择适当的真菌菌株的准则,并详细描述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通过这两个子部分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抗菌和抗真菌试验的具体操作过程。
结论部分主要包括抗菌试验结果总结和抗真菌试验结果总结两个子部分。
在抗菌试验结果总结部分,我们将对抗菌试验的结果进行概括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同样,在抗真菌试验结果总结部分,我们将对抗真菌试验的结果进行概括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抗菌药教案
抗菌药教案第一篇:抗菌药教案抗菌药的应用一、常用术语1、抗菌谱指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窄谱抗菌药物是指某些抗拒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限于一属细菌,例如异烟肼仅作用于结核杆菌。
广谱抗菌药则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范围很大,如四环素类、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
2、抗菌活性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能力的药物称为抑菌药。
凡具有杀灭病原菌能力的药物称为杀菌药。
二、抗菌药物作用的机制抗菌药物抑菌或杀菌的机制,主要通过不同方式干扰细菌的生化过程。
1、抑制细胞壁合成。
2、增高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合成。
4、抑制叶酸代谢。
5、抑制核酸代谢。
三、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1、根据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选药。
2、根据药动学特点选药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应选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泌尿道感染,宜用原形从肾脏排泄的药物;急、慢性骨髓炎,应选用能渗入骨组织的抗菌药物。
3、根据患者的机体状态及肝肾功能选药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状态、免疫及肝、肾功能。
4、抗菌药的剂量和疗程剂量过小,不但没有疗效,反而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带来严重的毒副反应。
疗程过短可使疾病转为慢性。
5、局部用药应当尽量避免局部用药,以免诱导产生细菌耐药性和病人的过敏反应。
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1、联合应用的适应症:抗拒药物一般宜单独应用,只有在少数指征明确的情况下可联合应用。
(1)、病因不明病危机患者生命的感染;(2)、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和严重感染,如肠穿孔后的腹膜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3)、易产生耐药性的感染,特别在用药周期长时,如结核病及慢性泌尿道感染。
(4)、抗拒药物不易渗入部位的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
、联合用药可能产生的结果两种抗菌药物联合相当于相加的总和称为累加作用。
合用结果强于累加作用称为协同作用。
联合的结果比其中较强者差,称为拮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 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 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 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常加1.5%-2% 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 •半固体培养这是指在液体培养基 中加入0.8%-1%左右的琼脂,经 融化冷凝而成。 •液体培养基是指培养基中不加凝 固剂琼脂,培养基呈液体状态。
2019/11/5
2,培养基的分装 液体培养基装入试管培养 基的量视试管大小及需要 而定,若所用试管大小为 15×150 mm时,液体培养 基可分装至试管高度1/4 左右为宜(约5ml); 分装团体培养基时,在琼 脂完全融化后,应趁热分 装于试管中分装量为管高 1/5(约4-5ml)。
2019/11/5
2019/11/5
筛选实验过程
(3)在超净工作台内,酒精灯下 ,将液体培养的细菌菌种用培养液 进 行 稀 释 , 稀 释 度 为 1 : 1000 或 1:500。用无菌的移液器(吸咀经 过灭菌处理)将稀释的液体菌种 198l 加 入 到 除 了 A1,B1 以 外 的 孔 内,2l各种化合物溶液(DMSO配 置),A1,B1,C1,D1加200 l培养 液,震荡混合后37℃培养12h-18h, 用酶标仪630nm侧吸光度。DMSO的 最终浓度保持在1%。每个样品设两 个平行孔。
2019/11/5
(二)实验过程
1,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
程
一般培养基的组成
牛肉膏
0.5g
蛋白胨
1g
NaCl
0.5g
琼脂
1.5-2g
水
100ml
pH
7.2
液体培养基不加琼脂即可。
(1)称量及溶化 分别称取蛋白胨、 NaCl、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 进行称量。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 小烧杯中,加热融化。 (2)调pH 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 0.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 (3)定容 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 水量至所需体积。 (4)固体培养基加入所需量的琼脂, 加热融化,补充失水。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100 Pa灭菌20 min
2019/11/5
筛选数据分析
测试的样品中,1号样为 市场上临床使用的环丙沙 星 , 浓 度 为 0.005mmol/L 。其他样品浓度为 0.02mmol/L。
实验中,以培养基为空 白0%,以带菌培养液为对 照100%。
如果酶标仪630nm测试的结果中, 空白为-0.2,空内液体呈透明清 澈,对照孔的值为+0.1-0.2。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也同样达到0.2 , 表 明 样 品 在 200mol/L 具 有 较好的抗菌活性。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在对照孔和空 白之间,表明样品在高浓度有抗 菌作用,请选取11个抗菌效果较 好的样品做下面的最小抑菌浓度 实验。
2019/11/5
筛选数据分析
测试的样品中,1号样为 市场上临床使用的环丙沙 星 , 浓 度 为 0.005mmol/L 。其他样品浓度为 0.02mmol/L。
实验中,以培养基为空 白0%,以带菌培养液为对 照100%。
如果酶标仪630nm测试的结果中, 空白为-0.2,空内液体呈透明清 澈,对照孔的值为+0.1-0.2。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也同样达到0.2 , 表 明 样 品 在 200mol/L 具 有 较好的抗菌活性。 如果测试样品的值在对照孔和空 白之间,表明样品在高浓度有抗 菌作用,请选取11个抗菌效果较 好的样品做下面的最小抑菌浓度 实验。
23. 4-羟基-3-甲氧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4. 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25. 3,4-二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6. 4-羟基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27. 3,5-二羟基苯甲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8. 2,5-二羟基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29. 2,4-二羟基苯甲基-N-4-羟基苯基亚胺 30. 2,4-二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31. 4-羟基苯甲基-N-3-羟基苯基亚胺 32. 3,5-二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33. 4-羟基-3-甲氧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34. 4-羟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35. 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36. 3,5-二羟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37. 2,4-二羟基苯甲基-N-4-甲基苯基亚胺 38. 4-磺酸基-3,4-二羟基偶氮苯 39. 4-磺酸基-2,4-二羟基偶氮苯 40. 4-硝基-3,4-二羟基偶氮苯 41. 4-硝基-2,4-二羟基偶氮苯 42. 4-硝基-2,5-二羟基偶氮苯 43. 4-溴-3,4-二羟基偶氮苯 4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H 菌对照(2l DMSO) 样品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样品浓度0.02mmol/ml 样品分子量/100.mg 用DMSO配成0.5ml即可,每 次实验用2l,96孔板的孔体积200l,样品的最终浓度为200mol/L,大 于该浓度则无价值。
2019/11/5
3,棉塞的制作及试管、锥形瓶 的包扎 (1)试管棉塞的制作
制棉塞时,应选用大小、 厚薄适中的普通棉花一快,铺 展于左手拇指和食指如成的圆 孔上,用右手食指将棉花从中 央压入团孔中制成棉塞,然后 直接压入试管或锥形瓶口。 将装好培养基并塞好棉塞或盖 好管帽的试管捆成—捆,外面 包上一层牛皮纸。用铅笔注明 培养基名称及配制日期。灭菌 待用。
2019/11/5
二、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与培养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 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成积累代谢 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 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 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 菌种保藏等方面。 •培养基一般应含有微生物生长 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能 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 营养成分。 •此外,为了满有微生物生长繁 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要求,还 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
2019/11/5
4,培养基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是生物学实验、发酵工业 生产、以及外科手术器械等方面最常用的 一种灭菌方法。 (1)打开灭菌锅盖,加适量水; (2)将待灭菌物品放入灭菌桶内。(3) 将盖上的软管插入灭菌桶的槽内,加盖, 上下螺栓口对齐,均匀旋紧螺栓,使锅密 闭。 (4)打开放汽阀,加热,自锅内开始产 生蒸汽后再关紧放汽阀,待压力逐渐上升 至所需温度时,控制热源,维持所需压力 和温度,并开始计时20 min后停止加热。 (5)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慢慢打开放汽 阀(排汽口),开盖,立即取出灭菌物品。
2019/11/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的制备、 高压蒸气灭菌、菌种培 养、接种等微生物培养 技术; 2,掌握化合物抗菌、抑 菌活性筛选技术; 3,掌握微孔板法、抑菌 圈法抗菌最小浓度测试 等基本操作技术。 4,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设 备。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设备:
1,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 2,超净工作台; 3,各种移液器; 4,细菌恒温培养箱; 5,微生物培养摇床; 6,酶标仪;
D 培养液200l
样品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E 菌对照(2l DMSO) 样品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F 菌对照(2l DMSO) 样品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G 菌对照(2l DMSO) 样品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2019/11/5
7 , 液 体 培 养 基 接 种 法
2019/11/5
三、微量稀释法体外抗菌实验
连续稀释法(试管稀释法)通常用于测定微生物 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即将微生物的浓度按 几何级数或数学级数进行递减稀释,然后将不同 浓度的微生物混入含试验菌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 培养基中,经培养后,能抑制试验菌生长的最低 浓度,即为该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2019/11/5
(一)基本原理
正确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是从事微生物学实验 工作的重要基础。由于微生物种类及代谢类型的 多样性,因而用于培养微生物培养基的种类也很 多,它们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虽各有差异。
但一般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却大致相同,例如器皿 的准备,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棉塞的制作,培 养基的灭菌,斜面与平板的制作以及接菌等基本 环节大致相同。
试验用样品
1. 环丙沙星 2. 2,4,3-三羟基二苯甲酮 3. 2,4,4-三羟基二苯甲酮 4. 2,4,2-三羟基二苯甲酮 5. 2,3,4,2-四羟基二苯甲酮 6. 2,3,4,3-四羟基二苯甲酮 7. 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 8. 2,4,2,4-四羟基二苯甲酮 9. 2,3,4,2,4-五羟基二苯甲酮 10. 丹皮酚 11. 丹皮酚-镍(II)配合物 12. 丹皮酚-氧钒(V)配合物 13. 丹皮酚-铜(II)配合物 14. 丹皮酚-钴(II)配合物 15. 丹皮酚-锰(II)配合物 16. 丹皮酚-锌(II)配合物 17. 苯甲基-N-苯基亚胺 18. 3-羟基苯甲基-N-苯基亚胺 19. 4-羟基苯甲基-N-2,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20. 2-羟基苯甲基-N-3,5-二苯基亚胺 21. 3,4-二羟基苯甲基-N-苯基亚胺 22. 4-羟基苯甲基-N-3,4-二甲氧基苯基亚胺
微量稀释法 此种方法常用于测定细菌对药物敏 感性或新药对细菌的抗菌活性试验。一般应用96 孔微量稀释板,孔底呈U型,每孔容量为0.200.30ml。本法操作较便,用培养基量少,可作大 批量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