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2. 让学生了解扩散现象,并理解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的理解;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胀冷缩、酒的挥发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
3.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如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扩散现象的解释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扩散现象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作用力。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练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分子热运动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难点之一。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将蓝色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
观察现象。
2.扩散现象的总结(1)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以分子的形式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3)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4)扩散现象的其他实例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花开时,花香满园;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3.影响扩散的因素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分子热运动: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又称分子热运动。
5.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的区别(1)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从微观和宏观上判断,微观世界中分子的机械运动则是肉眼看不到的,而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机械运动则是用肉眼能看见的。
(3)从引起运动的因素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时自发的,永不停息的,不受外界影响,而物体的机械运动则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教学点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1)分子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力很强,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如教液态气态室里的同学)(2)分子排列较松散,没有固定位置,作用力较小,因而液体无确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如走廊上的同学)(3)分子没有固定位置,间距很大,非常自由,作用力很小,因此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分子运动模型、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分子运动的无处不在。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状况,分析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分子运动模型,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单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分子间有空隙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过于片面,不能全面考虑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3.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足,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
4.学生在合作学习、表达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机会和指导。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热运动与温度、作用力的关系。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解答与反馈:学生完成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作用力、扩散现象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2.强调分子热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分子热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运用实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热运动及其与温度、作用力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思考、合作交流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4.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分子热运动的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物理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师展示一组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结合示意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2.介绍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解释压强、温度、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讲解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的例,如热水壶冒出的蒸汽、热气球升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兴趣。
2.理论讲解,深入浅出: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意图,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
3.实验探究,培养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性、应用等关键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内能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强调重难点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教材第十三章内能13.1节后的习题1、2、3,以巩固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点。
2.实践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以下现象,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4.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3.实践应用和小短文作业,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体现出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的深刻理解。
4.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科学探究方法: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科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现象的关系。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现象,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4.知识应用:运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现象,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 1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教案设计呢?分子热运动【板书课题】§13-1(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积极性,望。
)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建立情境]:二、探究新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知: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一)、物质的(教师---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构成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体会:光电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肉学子小的粒子--- 分子、原显显眼子构成的。
微微镜镜√××个分子,现在大型102.7×气中大约有积特别小;一个物体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分子的数目是巨大中,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的。
多年。
[提出问题]: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二)、分子讨论、提出猜想及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热运动分子是运动)1依据:(静止的呢?依据:的,闻到了花的1香味、扩散现象分子是静止的,2()10/ 2教案设计分子热运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13章第1节如果分子是运动依据:则组成的物体形状的,]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过渡就会不断变化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教师:两个规格相同的广口瓶、玻璃板一块、二氧化氮气体、铁架台、试管、滴管、蓝墨水、香水。
学生:相同烧杯两只、冷水、热水、木块、香皂一块、无针头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前面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自主学习,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 10-10 m。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没有作用力?(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
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间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
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时的香气、冰块融化等现象,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思考。
教学语言:“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现象:在厨房烹饪时,香气四溢,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分子热运动,来解释这些现象。”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演示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与热运动关系等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语言:“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分子热运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以致用的意识。
5.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庭、社会等环境中观察分子热运动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1)完成课本第13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加深对分子热运动基本概念的理解。
(2)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以下生活中的现象:热胀冷缩、湿衣服晾干、香水扩散等。
2.选做题:
(1)查阅资料,了解分子热运动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半导体技术等,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九年级_第十三章内能_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_人教版_九年级_第十三章内能_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间歇以及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分子间歇的定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无规则运动: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特点。
4. 分子间歇:解释分子间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歇与温度的关系。
5. 温度依赖性:讲解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让学生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与温度相关的现象。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歇3. 温度依赖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解释分子间歇的概念,并说明其与温度的关系。
4.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为什么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
答案:1. 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分子热运动是热学部分的开始,分子热运动是微观世界热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研究一切热现象的基础。
二、课标要求: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热现象均有深刻的感受和体会,至于在微观世界层面研究热现象还不曾接触。
由于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对于学生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的展开想象,教师可结合其他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构建起微观世界中的相关模型。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4.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初步了解此研究方法,从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方法,经历从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再利用微观模型解释更多宏观热现象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物质的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物质的组成,学生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只能通过宏观的一些现象进行猜想、建立模型。
通过气体扩散、液体扩散和固体扩散的实例说明,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可以利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所以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固体和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这两个力是同时存在的。
学生对于“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且在不同情况下对外体现不同”不容易理解,所以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本节教学难点。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多年。
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学生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1)、定义:[过渡]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2、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分子构成特点;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要点诠释: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要点诠释: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
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
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3、固体: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4、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5、液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课时及每课时的具体内容
1课时:物质的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3.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宏观、微观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具及学具准备烧杯红墨水香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图,并提问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在运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分子的运动规律怎样?
仔细观察并回答这像是什么在运动及其相关问题。
回顾有关内容提出进一步想要学习的问题
二、进入新课
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
提问:水为什么变成水蒸气?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为什么温度越高,液体蒸发越快?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我们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1、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分析
2、我们对甘蔗进行压榨,可以榨出甘蔗汁来,甘蔗汁又可以分解为什么物质?
可以分解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甘蔗汁又可以分离成蔗糖和水。
虽然细胞很小,但我们用光学显微镜可以清楚地看见它。
分子比细胞小得多,一滴水中含有的分子数让人去数,每秒钟数1个,需要数几十万亿年。
如果把水分子放大到乒乓球那么大,按相同比例,乒乓球则有
地球那么大。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m为单位度量分子。
构成物质众多的分子是紧密无间的挤在一起,还是彼此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呢?(有空隙的)。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演示实验1、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
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
2、将量筒反复摇晃几次,使他们混合后,记下他们的总体积。
观察现象,让学生描述现象和结论。
芝麻和黄豆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水由水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他们分子之间有空隙吗?
让学生自己来作实验证实。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你得到什么结论?
1、往量筒中倒入10毫升酒精,往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
2、把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看最终的总体积。
总体积变小了。
铁块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很容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
举例: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空隙的大小关系。
分子之间有空隙。
知识点二:分子热运动
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上,还是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不停的运动中)
能举例吗?打开香水的盖子;闻到厨房饭菜香味。
香水分子从瓶内跑到周围的空气中,进入另一处的现象。
象这种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象叫做扩散。
分子的运动速度是极快的,在0摄氏度时,氢气分子每秒可跑1700米,他们是无序碰撞的,碰撞了之后朝不同的发现运动所以扩散的速度见减慢了。
打开香水的盖子不能马上闻到香味。
气体会发生扩散,液体和固体是否也会发生扩散?
实验:将热水和冷水倒入烧杯中,再用注射器将红墨水注入,
观察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开来。
在热水中扩散地快还是冷水中快?依据是什么(让同学摸烧杯壁感受冷暖)
两杯水中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你得出什么结论?
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的快。
液体也会发生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与气体扩散一样,液体多少也是由于分子的运动引起的,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还可能在固体中发生,只是进行得非常缓慢,请同学们举例?
举固体扩散的例子。
如:铅片和金片的例子,晶体管
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识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
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
观察,思考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
随意将它们对在一起,这时两铅块并没有表现出吸引力。
实验似乎得到分子间没有引力的结果,但是我们不要轻易地放弃我们的猜想,应再进一步分析原因。
大家都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钉,(边讲边演示)但把铁钉远离磁铁,这时磁铁不能吸起铁钉(演示),这是为什么?。
距离太远
刚才两铅块没有表现出吸引力,是不是也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不够近呢?那么我们想法让两铅块靠的更近些。
(再做实验时,用小刀将两铅块表面刮光亮,然后用力将两铅块挤压在一起)
实验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并能负重达500克以上。
这说明什么呢?
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只有在分子靠得很近时,才能表现出来。
一般分子距离要小于10-9米时才能表现出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早就利用分子间有吸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
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
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液体分子之间也存在吸引力。
实验证实了我们关于分子引力的猜想。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又会发现新的矛盾: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这两者是矛盾的,分子想互吸引最终应该相互靠紧,而不应该有间隙。
既然分子间有间隙,物体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却是固体、液体极难压缩。
我们只有根据事实,深化我们的认识,事实表明我们对分子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还有没认识到的方面。
原来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会不会两种力总是相互抵消呢?当然不会,只有在特定的距离r时,分子间的引力不等于斥力,这个距离r就是通常的分子间隙的距离,大约是10-10米。
小结:
学生根据提纲梳理主要知识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直径大约是10-10米。
2.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
3.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相互作用力有两种,即引力和斥力。
以上几点,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利用这些要点,能够解释很多热现象。
巩固练习:
1.“花卉节”已经成为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走近花园就闻到扑鼻的花香,这是因为()
A.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D.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下列现象中,属于分子热运动的是()
A.水响低处流 B.玉兰花香四溢 C.风吹树叶动 D.扫地时尘土飞扬
3.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人体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并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
4. 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放在热水中很快就溶完了,
这是因为?
5. (1)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水杯,盛有质量相等、温度不同的纯净水,
其中一杯是80℃的热水,另一杯是50℃的冷水,它们都静静地放置在水平桌面
上.同时向两个水杯中滴入一滴碳素墨水,过几分钟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①甲、乙两个水杯中,盛有热水的是;
②该实验说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2)如图所示,将两个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这一现象表明。
作业布置:1、书面作业预习、制作作业
2、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十三章内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
2、分子热运动:
扩散现象:
3、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