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共35页文档
4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电子课文●第四章地壳和地壳的变动第一节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 波)之分。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根据地震波的这些特点,人们测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
我们可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①;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②。
我们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一)地壳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大陆部分平均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千米~70千米(如青藏高原);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二)地幔这一层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所以又叫做中间层。
地幔在莫霍界面以下到古登堡界面以上,深度从5千米~70千米以下到2 900千米。
这一层也能传播横波,所以仍是固态。
主要物质成分为铁镁的硅酸盐类。
由上而下,其中铁镁含量逐渐增加。
从莫霍界面到1000千米深处,叫做上地幔。
上地幔上部(地下约60千米~250至400千米)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地下1000千米~2900千米深处,叫做下地幔。
下地幔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状态可能为固体。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完整版)3.2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3.2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教学目的:识记:地质作用,褶皱与褶皱山脉,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活动,外力作用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流水作用及地貌类型,风力作用及地貌类型。
理解: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背斜和向斜,断层及地貌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1.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
2.地质构造类型与地貌。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地壳的变动:1.地表形态的变化:用“沧海桑田”解释实例:在珠穆朗玛峰顶部发现珊瑚化石,在台湾海峡底部发现陆生植物化石。
2.地质作用:①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②分类(根据其能量来源):地质作用有些进行的很迅速,很激烈,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但往往造成自然灾害;有的进行得十分缓慢,但年长日久,缺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如华北平原的形成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等。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1.地壳运动:①划分依据: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向②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相伴发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
但就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构造学说:①板块: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叫板块。
全球的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大的板块又分割成许多小的板块。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水覆盖亚欧板块非洲板块既有大面积的陆地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又有大面积的海洋美洲板块②板块的边界:生长边界:板块作相背运动,如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板块作相向运动,如海沟、造山带③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④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火山和地震多集中于此。
⑤板块的运动与地貌:板块张裂地带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的形成。
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往往形成海沟与大洋板块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大陆板块间: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位于印度洋板块上)⑥意义:地球上海陆的分布与形成,陆地上山地、高原、平原地貌格局的形成,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二)
(1)坡面水流使地表崎岖不平 (2)流水下切使沟谷加宽加深,形成“V”形河谷。 (3)流水冲刷形成喀斯特地貌。
2.堆积地貌
(1)冲积扇 (2)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流水作用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较为普遍
风力作用
1.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风蚀柱、 戈壁和裸岩荒漠
2.堆积地貌 沙丘、沙垄、黄土地貌
三、综合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__,B__,C__。 (2)图中1 和 2 或 3 和 4 中距离在缩短的是___,原因是 ___。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____。
2、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六大板块中
(D)
A、南极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 形成高山和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 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系
主导作用。
岩浆活动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
地
地
壳 变
质 作 用
化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褶皱
地质构造
断层
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
2.侵蚀作用:流水、风、冰川等外 力对地表进行的破坏作用。例如
3.搬运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的搬运 作用而离开原来的位置。 4.沉积作用:搬运的物质由于风速减小、流速减慢、 冰川融化等在地表沉积下来。
5.固结成岩作用
裸露的岩石
风
化
风化壳
搬
侵蚀物
侵蚀
运
固结成岩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二、地壳运动及板块构造 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 水平运动—— 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成 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是以水平 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构造
✓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比较活跃,火山地震集中 ✓ 板块边界: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岩层向上弯 曲隆起
岩层向下弯 曲 凹陷
常成为 山岭
常成 为谷 地
不少背斜顶部 受张力,常被 侵蚀成谷地
不少向斜槽部受 挤压,物质坚实 不易侵蚀,成为 山岭
2.断层
✓岩体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上升的岩块常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原 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举例)。
断层
上升岩块 下降岩块
块状山地 谷地低地
泉水
五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作用 沟谷、峡谷、瀑布 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戈壁 沙丘、沙垄、黄土堆积
一、地质作用 1.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2.分类
分类 内力作用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二、地壳运动与地质力学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三、全球构造理论
▪大陆漂移说 ▪板块构造学说
碰撞挤压 断裂张开 抬升 下沉
褶皱山系 裂谷海洋 高低起伏 海陆变迁
四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山岭 山谷
储油 储水
时,便会发三生、弯地曲质构变造形与,构这造叫地做貌褶皱。
3.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2
CONTACT ME:qlzhu2003@
BACK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一、地壳的变动 1、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
2、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1)地质作用的概念: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 生变化的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NEXT
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分布带
BACK
BACK
课堂反馈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C A.火山活动 B.变质作用 C.风化作用 A D.地壳运动
2.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B.是地球内能释放的表现 C.一般进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 D.对地表形态具有破坏作用 3.全球六大板块中,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B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
4.世界上最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是地质作用的 而形成的。 D 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B.内力作用的变质作用 C.内力作用的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的地壳隆起 B
5.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A.岩层水平位移 C.岩层弯曲变形 二、简答题
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地表起点 2、理论应用 MORE
板块张裂运动
海上---海洋、海岭 陆上---裂谷、断层
板 块 运 动
(生长边界)
板块碰撞运动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高大山脉
B.地势的高低起伏 D.火山活动
1.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日本、台湾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2.运用上述理论分析阿尔卑斯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的 成 因?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庐山三叠泉
华山栈道
气 油 水
新
老
新
老
新
老
东非大裂谷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至约旦 河谷地(死海),全长近6000千米。
马里亚纳海沟
0º
60º E
120º E
180º
120º W
30ºN
0º
30º S
注意:1、六大板块名称,纯大洋板块是? 2、赤道、南北纬30°经过的板块名称
2、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区 别于地质构造)。
褶皱的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背斜 向斜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地表形态 一般成山岭,有时 中间老,两翼新 成为谷地 中间新,两翼老 一般成谷地或盆地, 有时成为山岭 岩层关系
断裂与断层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 有明显位移。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背斜 隧洞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 “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 压力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 断层有利于地下水运动;岩隙水 断层 谷发育;断层沿线水资 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 源丰富 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库等的回避处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典型例题:
例 选择坝址是建筑水库的关键之一,除地形等其他因素外, C 下图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
高考真题:
(2005年湖南省高考题)目前我国 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随着 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 增长。近年,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 高。回答1-3题。
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
第2课时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五、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延伸·拓展
【例3】根据某地区地质图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 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
,判断理由是
。
(2)A、B、C三地中,在
理由是
。
地有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
(3)在A、B、C三地中,在
地可能找到有色金属矿。
(4)A、B、C三地中,在 变质岩存在。
地与
地之间可能有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其思路是: (1)图中有四条封闭的等高线,由其标高可知,为盆地地 形。 (2)岩溶地形(喀斯特地形)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一是必须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二是有丰富的 水。花岗岩和砂岩不是可溶性岩石,所以只有在可溶性 石灰岩广布的A地才可能找到岩溶风景。(3)有色金属矿 多产生于岩浆岩之中,它是岩浆岩分离出来的内生矿, A、B两地为沉积岩,故可能在C地花岗岩中找到。(4)沉 积岩由于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造成温度与压力条件的 变化而形成变质岩,故在B、C之间可能存在变质岩。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的变形和变位
分类 形态特征
地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
2、褶皱 (动画)
背斜 向斜
岩层向上拱起 未被侵蚀的背斜顶部成 为山岭;但因顶部受到 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岩层向下弯曲 未被侵蚀的向斜为谷地 或盆地;但因槽部受挤 压物质坚实反而成山
3、断层 上升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沉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2.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高大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 大陆板块-大洋板块——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 如:亚洲东部的岛弧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内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 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变位。 1.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 时,便发生弯曲变形的现象。(图) ①背斜 地下岩层向上弯曲。 岩层中间老,两边新。 ②向斜 地下岩层向下弯曲。 岩层中间新,两边老。
(二)风力作用
1.侵蚀 风蚀沟谷(洼地)、戈壁或裸岩荒漠,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2.沉积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形成
(三)冰川作用
侵蚀:冰斗、刃脊、角峰 峡湾、冰蚀湖, 沉积:西欧波状起伏的平原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
世界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世界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②地堑 (图) 相对下沉的岩块,如东非大裂谷,渭河、汾河谷地 (三)构造地貌的利用 天然气、石油:背斜 水:向斜 大型工程尽量避开断层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流水作用 1.侵蚀 河谷(V、U),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喀斯特地貌(石林、峰林、溶洞、桂林山水)
2.沉积 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海岭
海沟
火山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角峰
刃脊
角峰 冰斗
刃脊
机械风化示意
球状风化地貌
沙丘
风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一)地壳运动类型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板块构造 1.大陆漂移学说图(创立者:德国魏格纳) 2.海底扩张学说
3.板块构造学说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成稿)
交界处板块 亚欧、非—美 印度洋—非 印度洋—非(小) 美—亚欧 印度洋—亚欧 非—亚欧
太平洋、南极—美
太平洋—亚欧
课堂练习: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④
F
B
③
E
D
C
②
①
A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南极洲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 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的是 太平洋板块 。 (2)图中①和②或③和④之间距离在不断缩短的是 ③和④,原 因是 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两侧,板块碰撞挤压 。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 (4)你能试着解释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吗?
化石图片
四川省什邡中学 董文洲
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主 要是地球内部 的热能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能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影响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使地表变得 崎岖
使地面变得 平坦
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
珠穆朗玛峰雄姿
滑坡
桂林山水
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批科学家相继发表了“新全球构造学” 的许多论文和评论,宣告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形成。
板块构造学说
基本内容:
•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
1915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表了《大陆和海洋的形成》,系统地 阐述了大陆漂移说。认为约2亿年前,大陆连在一起,称为泛大陆,周围 是泛大洋;泛大陆分裂,经过漂移,形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海沟 海岸山脉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 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 山脉。
海沟 海岸山脉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
亚欧、印度洋、美洲、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 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 分布 六大板块示意
六大板块示意
六大板块示意
四、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 为地质构造;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使地表隆起或 拗陷,形成高 山和盆地,使 地表高低不平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于 平坦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
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 —塑造者 外力作用 —雕刻者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
生变化的作用
按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 —塑造者 外力作用 —雕刻者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 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 起主导作用。
二、地壳运动
按性质和方向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二、地壳运动
分类
岩层运动 方向
表现
结果
水平 平行于 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系 运动 地表 水平位移 裂谷或海洋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1 2 3
一段时间
向斜
后,由于差别侵
蚀,背斜部位反
而低于向斜部位,
形成背斜 成谷,
向斜成山的现象
背斜
新--老--新
老--------新--------老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练习:
练习: A处地质构造是
,地形是
;成因是:
思考: 如何判断背斜与向斜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 形 成初期 ,由 于岩层受侵 蚀很小,背斜 形成山, 向 斜形成谷
2 .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力 侵蚀 的 过程 中,
背斜顶部因受到 张力的影响,侵 蚀程度较大,而 向斜因受挤压力, 不易侵 蚀,因而 侵 蚀程度较小
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其成因。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海岭
海沟
海岸山脉 岛弧
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貌:
完成37页活动
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横跨亚洲和非洲,跨 越50多个纬度,总长 6500千米 , 是一条巨 大而狭长的凹槽一样 的沟谷,两边是陡峭 的悬崖,高差最大的 达千米以上。谷底有 两条平行的深长裂隙, 深达地壳底部,是地 下炽热岩浆喷出的通 道,这条通道使裂谷 带成为大陆上最活跃
二、双项选择题
11.下列地貌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 A.冲积扇 B.风蚀洼地 C.华山 D.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
12.下列词语中,从地质学观点看正确的是…( )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PPT精品文档
2、使谷底
加宽加深
泥沙逐渐— — 搬走地表沙 尘, 形成
————— —
戈壁或荒漠
风 力 作 用
风蚀沟谷 风蚀洼地
风沙堆积、形 沙丘 成——、沙垄 沙漠外缘—— 堆积。如黄土 高原。
黄土
单项选择题
1、有关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 质作用 B、 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 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构造
(
A
)
4、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 于大洋的是
A、南极洲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
D
)
5、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
D
)
再 见
谢 谢
(1)全球岩石圈共可分为哪六大板块?南亚次大 陆属于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为海洋的是哪个板块?
(2)试举例说明板块边界处地貌类型。
(3)试解释台湾、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试概括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
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
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叫做板块。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 形变位。 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
地质构造分为:褶皱 和断层
外力作用与地貌
看书65页外力作用与地貌填表
侵蚀作用 流 水 作 用
1 、冲刷坡面,例 如黄土高原的 地貌。 千沟万壑
搬运作用 变慢 流速——— 沉积 —
堆积作用
1、山前形成冲 积扇。2、河流 中下游形成—— 冲积平原和河 。 ——————— 口三角洲
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岩浆岩: 岩浆冷凝
风化
沉积岩:
→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侵蚀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什么是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课后作业]
1.长江三峡的主要成因是( )
A.断裂下陷 B.溶蚀作用
C.地壳不断上升,江水强烈下切 D.冰川作用
流水作用与岩溶地貌
海浪作用与海蚀地貌
冰川作用与冰蚀地貌
峡湾地貌
3.风力作用与风成地貌
风力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风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风,并且仅局限于干旱、 沙漠地区。风化作用形 成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形成风成地貌。
(1)风力侵蚀与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有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 风蚀戈壁等。
1.风化壳和风化地貌
岩石受到风化作用,最终变成松散的碎屑状风化物。风化物残 留在地表,就形成了风化壳。图3.16显示的就是风化地貌。
2.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1)流水的侵蚀作用 (2)流水的搬运作用 (3)流水的沉积作用
(1)流水的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
(2)流水的沉积与沉积地貌
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两种地貌在形态上,冲积扇呈扇形,三 角洲呈三角形;在分布上,冲积扇出现在河流流出山口的地带, 而三角洲出现在河口地带。
四、外力作用与地貌
1.风化壳和风化地貌 2.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 3.风力作用与风成地貌
侵蚀地貌 沉积地形
流水
沟谷溪涧 溶洞峰林 峰丛石林 峡谷
冲积平原 三角洲
石钟乳石 英笋
风力
风蚀城风 蚀柱风蚀 洼地风蚀 蘑菇
沙丘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精选
由:
。
答案:1、(1)平原 (2)挤压 南北方向 (3)背斜 向斜 (4)该地区沉 积岩形成以后,受到了强烈的挤压力作用,并且地势升高。地势 升高后,地面遭受较强烈侵蚀作用。最后地面下沉,再次成为沉 积区 (5)甲地 背斜处不易塌陷,并且开凿比较容易
地质作用
1、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作用
主要是太阳能
运、沉积、固结 成岩
形成高山和 盆地,使地 表高低起伏
把高山削低, 盆地填平,使 地表趋于平坦
为什么?
一、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 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只有 8848.13米?
二、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 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两 千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 来渤海的基本形状未变?
2、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 多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
学说观点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分为 若干小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 多火山、地震。
理论应用
➢ 两个板块张裂的结果是什么? ➢ 两个板块相撞的结果是什么?
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丘陵
平原
喜马拉雅山
珠穆朗玛峰
地质作用
1、概念:引起地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
作用
影响
内力 来自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
作用 主要是地球内 浆活动、变质
部的热能
作用
外力 来自地球外部 风化、侵蚀、搬
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力和外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