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 教学设计
硝酸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三)硝酸的用途:用于制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
(四)硝酸盐的性质:
1、硝酸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多数硝酸盐为无色晶体。
2、由于硝酸盐在高温时受热易分解出O2,故硝酸盐在高温时是强氧化剂。
3、酸性条件下,硝酸盐有强氧化性。
硝酸盐受热分解规律
(1)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Mg之前的,加热生成亚硝酸盐和氧气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前面我们遇到什么物质也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能否根据其保存预测硝酸有什么样的性质?
我们学过的氯水以及常见的AgNO3、AgCl等均用棕色试剂瓶保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见光易分解,因此,我们可推测HNO3具有不稳定性。
[板书]2.硝酸的不稳定性
[讲]HNO3在见光和受热时均易分解,而且越浓越易分解,我们看到装在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变黄色就是因为HNO3分解产生的NO2又溶于HNO3中的缘故。
过量铁粉与浓HNO3:3Fe + 8HNO3(稀) == 3Fe(NO3)2+ 2NO↑+4H2O
[讲]HNO3不仅可以氧化金属,还可以氧化非金属,它可以和C、P、S等多种非金属及某些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投影视频]浓硝酸与C、S、P反应
[板书]C + 4HNO3(浓) 2H2O +4NO2↑+CO2↑
[板书]3、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
[问]HNO3能不能和Cu发生反应呢?浓、稀HNO3有什么不同,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投影视频]浓、稀硝酸与金属Cu的反应
[投影]实验观察计划:
1、溶液颜色的变化。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4章 第4节《硝酸、氨、硫酸》-铜和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 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年级上《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硝酸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 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第三部分内容。
在这一专题里教材安排了较多的实验,《新课程化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对本专题的学习应该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使学生①理解教材实验设计的原理;②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去认识物质的性质;③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学情分析】“硝酸的性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是苏教版化学1最后一专题的最后一块内容。
到本专题止,教材已基本完善了高中必修阶段无机物的知识体系。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他们在心理上有很强的动手欲望,渴望自己设计实验,渴望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施。
因此,本节课通过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开放与和谐的氛围中开拓思维,体验实践与创新的乐趣。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与实验评价。
【设计思路】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是: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重点是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的改进,将学生分为多组,设计出多种改进方案,并进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再通过实验的最终验证来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疑问——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点评各方案——实验演示——随堂练习【课前准备】1.教师的准备本节课是有关教材实验的改进与新设计,考虑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课前备课时已花了大量时间“备学生”。
2.学生的准备为了让学生有个好的心理准备,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在前一节课就要求学生做好本节课的预习工作,并提出一个思考问题: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有何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学用具的准备考虑到本节课实验仪器与实验药品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授课。
硝酸教学设计
《硝酸》探究式教学设计徐占文一、探究性学习理论探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的加以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知识的发展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不断发展的。
学习者遇到新的情境时总是试图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环境的刺激,若学习者无法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环境的刺激,学习者便会作出顺应,从而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重建新的认知结构,最终达到认知上的新平衡。
同化与顺应的不断发展,促进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其任务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情境主动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认知活动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发展顺序和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并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
二、教材分析初中教材曾经介绍过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本节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的一些性质。
教材从硝酸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引入,介绍硝酸的两种特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材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的不同现象,加深对硝酸氧化性的认识及对反应产物的记忆,并且教材从反应中氮元素电子的得失和化合价的变化,来简单分析硝酸与金属反应的实质,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的基础知识分析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学生已学习过酸的通性,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以及浓硫酸等物质具有强氧化性的特征,从而为学生探究硝酸的强氧化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有助于学生通过现象探讨、总结出硝酸的特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合理的重构。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摘要: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整个教学活动提供了依据。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和学习者都可以明确教学和学习的目标,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入手,系统的带领学生走入常见的酸和碱这节课堂,感受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酸碱;中和反应;性质;指示剂一、教材分析本课题知识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体现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用途等。
归纳总结化学性质。
课时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介绍常见指示剂常见酸的物理性质第二课时:稀酸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常见碱的性质、用途以及酸和碱共性的原因二、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常见酸的物理性质以及常见指示剂教学难点: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腐蚀性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酸和碱这个概念,比如苹果中存在果酸、食醋中存在醋酸......澄清石灰水是碱......酸和碱这一词由来已久,最早时,把珍贵的酒放在地窖中保存,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了酸[1]。
人们把草木灰放入水中,利用洗浴、印染等,碱一词在阿拉伯语中表示灰。
请问:1、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些?2、酸碱指示剂遇酸、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浓盐酸、浓硫酸有怎样的物理性质?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酸和碱入手,介绍酸、碱的由来,生活知识和化学史实相结合,引入酸和碱的,符合2022版新课标的科学态度与责任[2]。
提出的三个问题,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问题化。
(二)合作引导新知探究探究一:常见的酸碱指示剂1.复习化学中学过的酸、碱,从名称、结构上找出酸、碱的特点。
学生活动:说出化学中学过的酸、碱教师活动:(1)总结学过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名称上:最后一个字都是“酸”。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一、教学内容概述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化学式为HNO3,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硝酸广泛应用于冶金、医药、农业等领域。
本节课将介绍硝酸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
3. 了解硝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硝酸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展示实验室中的硝酸,并让学生观察其外观、气味等物理性质。
2. 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包括其腐蚀性、酸性等。
3. 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电解法等。
4. 分组讨论硝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展示。
5. 进行小实验,观察硝酸与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过程。
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定,检测学生对硝酸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主持小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硝酸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硝酸的相关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_【课堂实录】硝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节氮的循环第3课时硝酸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硝酸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初步体会物质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通过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三、教学方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四、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硝酸物理性质二、硝酸化学性质1、不稳定性2、酸性3、强氧化性三、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学情分析初中的学习已经知道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对其氧化性知道的很少,所以硝酸氧化性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和重点。
另外这节课是在学习第2章后学习,第2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有了一定这方面的知识,对无机物的知识网络有一定的联系,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和联系。
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对浓硝酸和稀硝酸对应还原产物的不同会产生一定的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观察比较两者实验现象的差异,让学生认识浓、稀硝酸还原产物的不同。
根据学生的情况本课可以采用引导分析,小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判断产生的物质、最后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教学。
效果分析在本次的授课中,我采用了课前预习、引导分析、分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判断产生的物质、最后归纳总结的思路进行教学,通过实践在教学效果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节课我是采用了一则硝酸泄露的新闻引入了硝酸,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闻内容中提出了4个问题学生思考,这4个问题分别对应了硝酸的物理性质和3条化学性质,围绕着新闻中的这4个问题展开,探究硝酸的性质。
4个问题解决了,硝酸的性质也解决了,效果还不错。
硝酸教案(优秀6篇)
硝酸教案(优秀6篇)《硝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铵盐的化学性质2、学会铵离子的检验方法3、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归纳、整理知识线索,交流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露事故,整个厂区是白茫茫一片,寒气逼人,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1、为什么厂区内会寒气逼人?2、从本则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3、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喷泉实验现象及原因:讨论: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实验注意事项:思考:CO2溶于水是1:2能否用水作为吸收剂完成喷泉实验?如果用NaOH溶液能否完成?下列气体和溶液组合能进行喷泉实验吗?若能,水面能上升到满吗?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规律?气体:HCl、CO2、CO2NO2、Cl2NH3液体:H2O、H2OKOH、KOHNaOH、HCl氨水呈弱碱性原因:氨水成份:分子:离子:液氨与氨水的比较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NH3+H2O—【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蘸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2)跟酸的反应:NH3+HCl—NH3+HNO3—NH3+H2SO4—(3)盐+NH3H2O——碱+盐(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例:NH3H2O+MgCl2====NH3H2O+Al2(SO4)====(2)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NH3↑+HCl↑(NH3+HCl=NH4Cl)NH4HCO3====NH3↑+H2O+CO2↑NH4Cl的分解类似碘的升华,但两者变化的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变化,后者是变化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再滴加适量的10%NaOH溶液,加热,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贴在玻璃棒上靠近试管口。
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
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1(约2239字)物理性质: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3. 常见硝酸a%=63%-69.2% c=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化学性质: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2. 不稳定性: 光或热4hno3 =====4no2 + o2 + 2h2o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与金属反应:[实验]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盛有铜片, 向两支试管理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 4h2oag + 2hno3(浓) ==agno3 + no2 ↑+h2o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铬(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fe + 4hno3(稀) ==fe(no3)3 + no + 2h2o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au + hno3 + 4hcl ==haucl4 + no + 2h2om + hno3(12∽14mol/l) ↗no2为主.m + hno3(6∽8mol/l) ↗no为主m + hno3(约2mol/l)↗n2o为主, m较活泼.m + hno3(m + hno3还可能有h2产生(m活泼)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 需要加热.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实验演示) h2s + 8hno3(浓) ==h2so4 + 8no2↑ + 4h2o3h2s + 2hno3(稀) ==3s + 2no + 4h2o (冷)so2 + 2hno3(浓) ==h2so4 + 2no23so2 + 2hno3(稀) + 2h2o ==3h2so4 + 2no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与有机物反应: 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1. 硝酸的制法: space prefix =o />[设问] 生成硝酸的措施有哪些? 对比优缺点.(三种) 1. 实验室制法: 微热nano3(s) + h2so4(浓) ==nahso4 + hno3[讨论] 1. 反应温度2. 反应装置:3. 收集装置:2. 氨氧化法制硝酸:4nh3 + 5o2 ====4no + 6h2o (氧化炉中)2no + o2 ==2no2 (冷却器中)3no2 + h2o =2hno3 + no (吸收塔)4no2 + o2 + 2h2o ==4hno3 (吸收塔)过程: (1)先将液氨蒸发, 再将氨气与过量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铂、铑合金网的氧化炉中, 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为no. 该反应放热可使铂铑合金网(催化剂)保持赤热状态.2. (2)由氧化炉里导出的no和空气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 no与o2反应生成no2.(3) 再将no2与空气的混合气通入吸收塔. 由塔顶喷淋水, 水流在塔内填充物迂回流下. 塔底导入的no2和空气的混合气, 它们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 这样气流与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触面增大, 便于气体吸收.从塔底流出的硝酸含量仅达50%, 不能直接用于军工、染料等工业, 必须将其制成98%以上的浓硝酸. 浓缩的方法主要是将稀硝酸与浓硫酸或硝酸镁混合后, 在较低温度下蒸馏而得到浓硝酸, 浓硫酸或硝酸镁在处理后再用.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2(约1873字)【学海导航】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教学设计3:5.2.3 硝酸 酸雨及防治
第3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深入理解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不稳定性、强氧化性)(3)对金属与酸的反应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4)了解酸雨对环境的污染和酸雨的防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利用实验的手段,使学生学会硝酸的特性——强氧化性;(3)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浓硝酸的氧化性大于稀硝酸的氧化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不同浓度酸的反应,让学生形成“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2. 教学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硝酸性质实验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讲解】此反应与浓硫酸与非金属单质碳反应类似,产物生成原理相同。
硝酸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氧化性:浓HNO3 > 稀HNO3【师】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设计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装置。
[要求]没有气体泄漏,安全节约[提示]浓硝酸盛装在小青霉素瓶中,已为大家准备好不同长短的铜丝。
(学生活动)学生探究,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较好的方案:将细小的铜丝(约4 mm长)事先放在1 mL 一次性注射器中,然后向装有浓硝酸的小青霉素瓶(带橡胶塞)中抽取约0.2 mL的浓硝酸,立即将注射器插在盛有少量NaOH 溶液的另一个青霉素小瓶中(带橡胶塞)。
【板书】(3)与金属反应(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3Cu(NO3)2+2NO↑+4H2O【师】回忆Cu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时的实验现象,并作出对比:(1)反应速率;(2)反应液颜色变化;(3)产生气体的颜色。
硝酸的制备教案
硝酸的制备教案【篇一:硝酸的性质教案】硝酸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类比浓的硫酸的强氧化性,掌握浓、稀硝酸的氧化性,能够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3、掌握硝酸的热不稳定性,写出其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2、通过介绍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和我国硝酸工业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硝酸对国民经济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硝酸的性质难点:硝酸的强氧化三、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法、讲解归纳法、比较法形成四、教学过程【篇二:硝酸的教学设计六六公开课 (2)】教学设计题目:一轮复习学校:组别:高三化学组时间:姓名:六--硝酸年10月六顺第 1 页,共 6页2014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硝酸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硝酸的制备。
(2)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3)掌握有关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以“硝酸泄露”事故为引入点,既点出今天将要复习的内容——硝酸,又能进行法制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2)本堂课以“硝酸泄露”事故为主线,截取几幅事故现场的图片,通过四个问题探究把硝酸的(3)选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题目,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归纳出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解题的方法,再通过随堂模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硝酸泄露”事故的视频中,认识事故的危险性,树立正确的法制安全观念,同时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与探究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信息整合与处理的能力。
(2)在问题探究中体验质疑、求真,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脑的态度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2024硝酸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硝酸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硝酸基本概念与性质•硝酸制备方法探讨•硝酸反应机理与实验演示•硝酸在有机合成中应用举例目录•知识点巩固与拓展延伸•教学评价设计与反思改进01硝酸基本概念与性质硝酸定义及分子式定义硝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
分子式硝酸的化学式为HNO₃,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硝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时,硝酸还具有不稳定性,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和水。
利用硝酸的氧化性,可以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污垢。
金属清洗农业生产工业领域硝酸可用于制备氮肥,促进植物生长。
硝酸在炸药、染料、塑料等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030201硝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硝酸具有腐蚀性和强氧化性,对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
危险性硝酸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库房中,远离火源和热源;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撞击、摩擦和倾倒。
储存与运输如不慎接触硝酸,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治疗。
急救措施安全性及注意事项02硝酸制备方法探讨实验室制备原理与步骤原理通过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备硝酸,主要反应包括氨的氧化和一氧化氮的氧化。
步骤实验室制备硝酸通常采用微量制备法,包括氨的催化氧化、一氧化氮的收集和氧化、二氧化氮的溶解等步骤。
工业生产流程及设备介绍流程工业上制备硝酸通常采用氨氧化法,主要流程包括氨的净化、氨的氧化、一氧化氮的氧化和吸收、二氧化氮的吸收和硝酸的浓缩等。
设备主要设备包括氨氧化炉、一氧化氮氧化器、吸收塔、硝酸浓缩器等。
不同制备方法优缺点比较实验室制备优点是操作简便、设备简单;缺点是产量低、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工业制备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缺点是设备复杂、能耗高,同时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等污染物。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硝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需要得到有效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例如,废水可以通过中和、沉淀等方法处理,废气可以通过吸收、催化转化等方法处理。
硝酸的教学设计
硝酸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随着硝酸浓度的变化,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生成物也会发生变化。
2、水平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水平,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引出硝酸的氧化性,然后根据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知识来了解硝酸的氧化性,掌握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日常见到的现象、学以致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水平(如:在常温条件下能够用铝制罐装车装运浓硝酸等)。
3、情感目标:通过硝酸的浓度变化—量变引起质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对学生实行辩证法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硝酸及其应用。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而高中阶段所学习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主要有:硅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
硝酸作为含氮物质在介绍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且硝酸是中学化学中的三大强酸之一,掌握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是必要的。
本节的教学在了解硝酸的酸性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氧化性及浓、稀硝酸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不一样。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了硝酸具有酸的通性、是常见的氧化剂,而且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实验的水平。
在硝酸这节的教学中先将一些化学现象表现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确立探究目标。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化学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物质的变化,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硝酸的氧化性四、教学手段本课在教学中主要使用已有知识体系的联系,通过对实验教学的创新、探究、比较的方法去理解掌握浓、稀硝酸性质的差异和还原产物的不同。
五、教学过程【引入】2011年8月17日晚18时30分左右,一辆满载28吨硝酸的罐装车沿104国道由南向北行驶,途经明光市古沛镇耿庄村时发生泄漏,约28吨65%的硝酸全部泄漏,造成约300米的泄漏带,空气中弥漫着滚滚黄雾,酸雾十分刺鼻。
硝酸的制备教案
硝酸的制备教案【篇一:硝酸的性质教案】硝酸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类比浓的硫酸的强氧化性,掌握浓、稀硝酸的氧化性,能够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3、掌握硝酸的热不稳定性,写出其分解反应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比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2、通过介绍工业制备硝酸的流程和我国硝酸工业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硝酸对国民经济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硝酸的性质难点:硝酸的强氧化三、教学方法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法、讲解归纳法、比较法形成四、教学过程【篇二:硝酸的教学设计六六公开课 (2)】教学设计题目:一轮复习学校:组别:高三化学组时间:姓名:六--硝酸年10月六顺第 1 页,共 6页2014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硝酸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及硝酸的制备。
(2)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3)掌握有关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以“硝酸泄露”事故为引入点,既点出今天将要复习的内容——硝酸,又能进行法制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2)本堂课以“硝酸泄露”事故为主线,截取几幅事故现场的图片,通过四个问题探究把硝酸的(3)选几个有一定代表性的题目,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对例题的讲解归纳出金属与硝酸反应计算题解题的方法,再通过随堂模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硝酸泄露”事故的视频中,认识事故的危险性,树立正确的法制安全观念,同时通过对视频的观看与探究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信息整合与处理的能力。
(2)在问题探究中体验质疑、求真,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脑的态度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硫酸硝酸地氧化性-教学设计课题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本节知识用时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上普通班的学生。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氮、硫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将它放在了经过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不少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对于氮和硫的氧化物的污染问题也留有深刻印象。
初中学生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已从物质分类角度了解了酸的通性。
对于氢前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规律非常熟悉。
这为研究浓硫酸和硝酸的强氧化性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知识支持。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硫酸及硝酸的强氧化性,进而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对以前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完善。
不仅巩固《化学必修1》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必修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
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教学重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硫酸及硝酸的氧化性。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浓硫酸与硝酸的物理性质,在这儿只需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即可。
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稀硫酸,但是本节所介绍的浓硫酸的一些性质与稀硫酸还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价的硫元素上,可与铜,碳单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而稀硫酸的氧化性表现在氢离子上,与活泼的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因此,在此应慢慢引导学生加以理解并予以区别。
高一学生,在学这节时已经具备了一些鉴别物质的能力,所以对于浓硫酸与碳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鉴别产物。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其实验能力。
对于硝酸在这节要讲的氧化性,学生是陌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全国师范生素质大赛参赛作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课程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就是在学习氮与硫得化合物得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硝酸得两种特性——氧化性与不稳定性。
新课标对本节得要求就是:掌握硝酸得物理化学性质,知道硝酸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应用。
硝酸得氧化性就是本节得重点内容,也就是各类考试常常涉及得热点。
落实好本节教学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系统掌握硝酸得性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得实验探究能力;利用氧化还原得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得能力。
硝酸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得联系,有丰富得实验探究素材。
因此,我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从实验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铜跟浓硝酸与稀硝酸反应时得不同现象,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得角度分析浓硝酸与稀硝酸得氧化性,加深学生对硝酸氧化性得认识及对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理论得理解。
同时与浓硫酸性质进行对比巩固了对浓硫酸得性质得认识。
【学情分析】:化学就是一门实验为基础得学科,学生学化学最感兴趣得也就是做
实验,本节化学课安排了典型得学生实验。
通过做实验,学生会发现硝酸区别于
初中所学得其她酸得特有得化学性质。
从而更好得理解掌握知识。
【设计思路】: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得教学原则,变课堂为学生探索、
发现、创造、创新得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得主人、教学得主体,以求达到“掌
握知识、培养能力、培育品德”得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方案}
【学习目标】:了解硝酸得物理性质及硝酸常显黄色得原因;能用语言叙述硝酸得
物理化学特性;能准确书写硝酸见光或受热分解、浓、稀硝酸分别与铜反应得化
学方程式;会判断浓、稀硝酸氧化性得强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硝酸得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
(2)掌握硝酸得化学性质(不稳定性、强氧化性与强酸性)
(3)了解硝酸得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硝酸得物理化学性质得学习,培养学生得动手、动脑与运用知识得能力;
(2)利用实验得手段,使学生掌握硝酸得特性——强氧化性,培养了学生得观察能
力与实验能力;
(3)利用分析演绎得方式,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得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浓硝酸、稀硝酸得对比与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通过硝酸得用途让学生对化学为提高人类生活作出贡献有一个感性得认识。
【教学重点】硝酸得不稳定性与强氧化性。
【教学难点】硝酸得强氧化性。
【学法点津】实验探究法、观察分析法、类比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课件。
2、改进得铜与硝酸反应分组实验装置及药品、试管、试管架、烧杯、温度计、铜片、稀硝酸、浓硝酸、浓盐酸。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课件投影〗请同学们根据
所做实验,分组讨论下列问
题:
(1)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何种
气体?为什么?稀硝酸
呢?
(2)浓硝酸与稀硝酸得氧化性
谁更强?
学生回答:雨浓硝酸反应
产生NO
2
,与稀硝酸反应
产生NO。
浓硝酸得更强。
问题引导,挖掘
本质
学生与学生之
间,学生与教师
之间进行得相
互讨论。
即时复习,巩固新知〖播发视频〗在讨论得基础
上,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明确
硝酸得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重点理解硝酸得两大特性—
—不稳定性与强氧化性。
学生认真观瞧视频,回顾
知识,加强记忆。
在学生探讨出
硝酸得性质后,
教师趁热打铁,
这样做学生对
知识得掌握会
更加牢固,事半
功倍。
联系生活,阐述硝酸得用途〖硝酸得用途〗硝酸得用途
硝酸就是一种重要得化工原
料,它不仅可以制氮肥,还可
以做染料、炸药等。
〖材料补充、课件投影〗让
学生阅读材料——硝酸合成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硝酸制品
1、明确本节课得学习内
容。
2、阅读补充材料。
联想应用,拓宽
视野。
通过硝酸得用
途让学生对化
学为提高人类
生活作出贡献
有一个感性得
认识。
补充材
料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1)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
肤上,怎么办?
(2)假如您就是硝酸厂得老
板,遇到硝酸泄露,您该怎么
办?
〖学生回答〗1、不能先
用水冲洗再用弱碱性得
冲洗。
2、使用干粉、二氧化碳、
砂土等灭火剂。
避免水流
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
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
灼伤皮肤。
教学检测〖课堂练习—投影〗
1.硝酸应如何保存?
2.如何贮存与运输大量得浓
硝酸?
3.解释为什么实验室制H2
可用稀盐酸或稀H2SO4,而不
能用稀HNO3
〖完成练习〗
根据本节所学知识作出
回答。
检测学生掌握
情况。
巩固加
深学生对知识
得理解。
第四章第四节——硝酸
物理性质:纯硝酸就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得液体,比水重,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4 HNO3==2 H2O +4 NO2↑ + O2↑
2、与浓硝酸反应:Cu + 4HNO
3 ==Cu(NO
3
)
2
+2NO
2
↑+2H
2
O
3、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
3=3Cu(NO
3
)
2
+2NO↑+4H
2
O
硝酸得用途:氮肥,染料、炸药等。
本节课得创新点:
1、以实际事例引入,把学生得好奇心引向求知得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