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计算作了某些假定,造成难以完全满足各单元之间的变形协 调,特别是难以满足边界约束条件。因此,也不一定要求从微观 上严格满足变形协调,但在宏观上,即整体上,仍能满足变形协 调条件,使结构分析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致有较大的出入。 本构关系则是联系前二者,即力和变形间的物理方程,例如 材料的应力-应变(σ-ε、τ-γ)或构件截面的弯矩-曲率、轴力-伸 长(缩短)、扭矩-转角等,……之间的关系,统称为本构关系。 各种材料的、不同形式和体系的结构,在力学分析时所用的 前二类方程原则相同、数学形式相近,而本构关系可有很大差 别。例如,本构关系有弹性的、塑性的,还有与时间相关的黏 弹性、黏塑性的,与温度相关的热弹性、热塑性等。每一种特 定的本构关系都可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力学分支,如弹性 力学、塑性力学、黏弹(塑)性力学,热弹(塑)性力学等。 近期发展的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等,也各有相应的本构关系。 由于本构关系的不同,这些力学分支各有独特的分析思路和求 解方法,并获得相应的计算结果。
这就是众所熟知的广义虎克定律。其中包含了3个弹性常数: E — 弹性模量(N/mm2); ν— 横向变形系数、即泊松比; G— 剪切模量(N/mm2)。 且由于
E G (2) 2(1 )
独立的弹性常数只有2个,一般以E和ν表示。
将式(1)合并
1 E

E 1 E


E 0 11 22 33 12 0 23 0 31 1 G
1 E E 11 E 11 1 22 , 22 E E E 33 33 1 E E E
12 12 1 23 23 (1) G 31 31
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组合结构材料。除了钢筋 (材)和混凝土本身的材料本构关系因所用材料的品 种和强度等级而不同外,还因二者的配合和相对比例、 如面积比、强度比、弹性模量比、……等的变化,而 又有更复杂的组合本构关系,如平均应力-应变、截面 弯矩-平均曲率、……等。将这些钢筋混凝土的特殊本 构关系引入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完全有理由称之为钢 筋混凝土力学。事实上,这已是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分 析的重要发展方向。 混凝土在简单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即单轴受压和 受拉时的应力-应变关系比较明确,可以相当准确地在相 应的试验中测定,并用合理的经验回归式加以描述。即 来自百度文库如此,仍然因为混凝土材性的离散、变形成分的多样 和影响因素的众多等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与时间有关的混凝土受力性能,如定应力或变应力作用下的 徐变(松弛)、收缩、……;
◆钢材(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反复应力作用的 Bauschinger效应;
◆钢筋和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应力-相对滑移(τ-s)关 系,包括单调和反复荷载作用; ◆混凝土受拉开裂后,沿裂缝面有骨料咬合作用;与 裂缝相交的钢筋,纵向有受拉刚化效应,横向有销栓作 用; ◆横向约束混凝土,包括螺旋箍筋、矩形箍筋和钢管 混凝土等的应力-应变关系; ◆构件(截面)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曲率关系, 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
1、各向同性本构模型
结构中的任何一点,共有6个独立的应力分量: 即正应力σ11、 σ22 、 σ33 剪应力τ12=τ21、 τ23=τ32 、 τ31=τ13 。 相应地也有6个应变分量: 为正应变ε11、 ε22 、 ε33 剪应变γ12=γ21、 γ23=γ32 、 γ31=γ13 假设材料的各方向同性、有相等的弹性常数,即可建立正应 力-正应变和剪应力-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如下:
4.8本构关系
4.8.1本构关系的概念 一切结构的力学分析,例如杆系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 二、三维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分析,以及构件的截面承载力和正 常使用阶段性能的分析等,都必须使用和满足三类基本方程, 即: ⑴力学平衡方程; ⑵变形协调条件; ⑶本构关系。 力学平衡方程,无论是结构的整体或局部、静力或动力荷载 的作用、分析的准确解或近似解都必须满足,这是混凝土结构 进行结构分析最基本的条件。 变形协调条件,是几何或机动方程。结构是连续体,在荷载 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位移,但仍应为连续体。几个部分的变形 应该是协调的,在边界、支座、节点等处仍能互相吻合,这就 是满足变形协调条件。但有时为对结构计算简图作某些简化,
所以,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的内容非常丰富,试验和 理论研究也有一定难度。经过各国研究人员的多年努力,本构 关系的研究已在宽广的领域内取得了大量成果,其中比较重要 和常用的本构关系有: ◆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和受拉应力-应变关系;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破坏准则)和应力-应变关系;
◆多种环境和受力条件下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包括受压 卸载和再加载,压拉反复加卸载,多次重复荷载(疲劳), 快速(毫秒或微秒级)加载和变形,高温(>l00oC)和低温 <0oC)状况下的加卸载,……;
④其它力学理论类模型。 (非弹性模型) 各类本构模型的理论基础、观点和方法迥异,表达形式多样, 简繁相差悬殊,适用范围和计算结果的差别大。很难确认一个 通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只能根据结构的特点、应力范围和精 度要求等加以适当选择。至今,实际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还是
源自试验、计算精度有保证、形式简明和使用方便的非线弹性 类本构模型。
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本构模型,是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 泛的材料本构模型。经典的弹性力学就是以此模型作为物理基 础,对许多二维、三维结构,包括扳、壳结构等的分析给出了准 确的解析解。现今,分析二维和三维结构最常用的有限元方法, 也以此本构模型为基础推导基本公式,并编制成多种通用的或专 用的结构分析程序,例如ANSYS、 SAP、ADINA等,已在实际 工程中广为应用,卓有成效。
1 1
0 1 2 2
0 1 2 2 0
0 0 1 2 2
0
0 0
11 22 33 (3) 12 23 31
这就是各向同性材料的线弹性本构模型。对于任一种 材料,只需测 定或给定其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即可 确定其全部本构关系。
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当然更要复 杂得多。3个方向主应力的共同作用,使各方向的正应 变和横向变形效应相互约束和牵制,影响内部微裂缝 的出现和发展程度。而且,混凝土多轴抗压强度的成
倍增长和多轴拉/压强度的降低,扩大了混凝土的应 力值范围,改变了各部分变形成分的比例,出现了不 同的破坏过程和形态。这些都使得混凝土多轴变形的
4.8.4本构关系(模型)的分类
在结构设计计算和有限元分析中须引入混凝土的多轴本构关 系,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多种多样 的混凝土本构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特征 的概括,分成4大类: ①线弹性模型; (弹性模型)
②非线(性)弹性模型; (弹性模型) ③塑性理论模型; (非弹性模型)
11 E E 1 22 33 E E E 12 23 31 0

1 G 0 0
0 1 G 0
将式(1)合并后求逆,即得刚度矩阵表示的应力-应变 关系式:
11 22 E 33 12 (1 )(1 2 ) 23 31 1
4.8.5线弹性本构关系
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材料本构关系。它假设材料的各方向 应力与相应应变符合线性比例关系,加载和卸载沿同一直线往 返变化,完全卸载后无残余应变如图。
因而应力和应变有确定的唯 一关系,其比值称弹性常数, 或弹性模量。考虑材料各方向 性能的异同,可分别建立各向 异性的、正交异性的或各向同 性的线弹性本构模型。
4.8.2非线性分析中的各种本构关系
结构分析时,无论采用解析法和有限元法都要将整体结构离 散化、分解成各种计算单元。例如二、三维结构的解析法取为 二维或三维应力状态的点(微体),有限元法取为形状和尺寸 不同的块体;杆系结构可取为各杆件的截面、或其一段、或全 长;结构整体分析可取其局部,如高层建筑的一层作为基本计 算单元。因此,本构关系可建立在结构的不同层次和分析尺度 上.当然最基本的是材料一点的应力-应变关系,由此决定或推 导其他各种本构关系。 各种计算单元的本构关系一般是以标准条件下,即常温下短 时一次加载试验的测定值为基础确定的。当结构的环境和受力 条件有变化时,如反复加卸载、动载、荷载长期作用或高速冲 击作用、高温或低温状况、……等,混凝土的性能和本构关系随 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必须进行相应修正,甚至重新建立专门 的本构关系。
◆二维和三维钢筋混凝土有限单元的各种本构关系, 如分离式、组合式或整体式模型,以及钢筋和混凝土界 面的联结单元模型,……; ……。
4.8.3确定本构关系(模型)的方法
结构分析中所需的某种计算单元的本构关系,研究人员可通 过试验的、理论的、或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建立多种具体的 本构模型。例如,混凝土的多轴本构(应力-应变)关系可分作 线弹性、非线(性)弹性、塑性理论或其他力学理论为及其础 的多种模型。其中较实用的非线(性)弹性模型,又细分为各 向同性、正交异性和各向异性类,同一类中又有数种不同的具 体数学模型。 同一种本构关系出现多种不同的具体模型,且形式有繁有简, 或精或粗,相差悬殊,其计算结果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既因 为混凝土材性的复杂多变和离散性较大,也反映了研究者学术 观点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许多模型各有利弊和适用范围,难以 求得统一。因此,在设计和分析结构时应选择合理和适用的本 构模型。
变化范围大,形式复杂。另一方面,混凝土多轴试验 方法的不统一和应变量测技术的困难,又加大了应变 量测数据的离散度,给研究本构关系造成更大困难。
有限元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混凝土结构和构 件的非线性分析创建了便利条件。任何类型、体系和 受力状况的结构或其局部都可依靠非线性分析方法求 解。但是,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主要取决于所 采用的钢筋混凝土各项非线性本构关系是否准确、合 理。因此,建立或选择本构关系是结构非线性分析的 关键问题,成为近20年混凝土结构的一个重要研究方 向。确定了合适的本构关系、进行非线性的全过程分 析,有可能改变目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内力弹性分 析和截面承载力经验性计算等不尽理想的景况,走向 更完善、准确的理论解方向。
确定本构模型有三种方法: ⑴用与工程结构相同的混凝土材料,专门制作足量的试件、 通过试验测定和分析后确定; ⑵选定适合该结构的合理本构模型形式,其数学表达式中所 需的参数值由少量试验加以标定; ⑶采用经过试验验证或工程经验证明可行的具体本构(数学) 模型。
为了保证本构关系的可靠性,上述方法按优选次序排列。由 于混凝土大量地采用地方性材料,施工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水 平出入较大,使混凝土的实际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变异性和离散 度。结构分析所需的各项本构关系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结 构体系的类型、要求的计算精度、实际施工水平,和具备的试 验条件等慎重地加以选择。
1 E E 11 E 11 1 22 , 22 E E E 33 1 33 E E E
12 12 1 23 23 (1) G 31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