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复习练习:第三部分 Ⅱ 专题一 练习四 赏析小说的语言与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四赏析小说的语言与标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16分)
金牧场
于德北
我的侄子叫艳光,是一个憨厚的孩子。
说他孩子,有一点托大。实际上,他也就比我小七八岁。
小的时候,他问我:“老叔,城里好不好?”“好。”我说,为了证明“好”,我接着补充,“城里厕所在屋里,冬天不冻屁股。”
后来艳光对我说,我对他说的话,就是一股动力,凭着这股动力,初中一毕业,他就到城里来打工了。他谁也不惊动,在旧物市场买了一辆架子车,走街串巷地开始捡破烂。饿了,吃馒头,吃油饼,吃包子;渴了,喝自来水;累了,坐在树荫里休息;困了,躺在架子车上睡觉。他觉得自己的心里是一团火,暖烘烘的,亮堂堂的。
他一边捡破烂,一边观察各大市场、工地的情况,他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门路,安安稳稳地一脚踏进去。
考察再三,他决定去劳务市场当力工。
他用捡破烂攒下的几千块钱租了一个房子,回家取了被褥,置办了锅碗瓢盆,他像一颗钉子一样,把自己钉在了城市的肌肤里。
这时,他才来找我,告知他来城里的事。他说:“老叔,城里是好,遍地都是钱。”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如果留在家里种地,一地种一年,净剩也就一万多元;而在城里,除了力气,没有任何投入,十二个月干下来,少说也是三万元。想一想,三万元,紧扎扎的硬通货,他很快就能成为村子里的首富。
我笑了,觉得他还是有点小农意识。
他猜出了我的笑意,一本正经地说:“老叔,你也不用笑,我一个农村孩子,能立下这么一点志向也不容易了。”
他像一首事先谱好的曲子,每一个音符都在鲜活地跳动着。几年下来,他长高长壮了,也长丰富了。
在劳务市场,他物色了一个电工,一个瓦工,一个水暖工,一个木匠,经常请他们吃饭,没事儿喝个酒,沟通一下活路。有一天,他突然对那几位说:“我包了一个小工程,活儿不大,但我一个人干不下来,咱们几个合伙干吧,工钱平分。”
那几位当然高兴。
等跟他去了工地,才大吃了一惊,这哪是什么小工程,整整两栋家属楼的内装修,坦坦荡荡的一宗大买卖。
大家对他心存感激。
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两次,他在这几个朋友中的威望也就高了起来。再吃饭的时候,大家就有了主意,商量着合伙开一家建筑装潢公司,并推举他当经理,对外承揽设计装潢的活儿,一心要干一番大事业。
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选一处房子,挂牌营业,取名叫“金牧场”。好奇怪的名字。
人人都觉得有意思。
众人分工有序,艳光在外边跑大活,其他人该蹲市场蹲市场,这既是他们的基本营生,又是巨大的信息来源地。
艳光还雇了一个艺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专门搞设计,高薪养精,重赏求勇,你别说,“金牧场”在几个人的通力合作下,几年之内就成为市内比较有名的装潢公司。
这期间,艳光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平静而有滋味。
除了装修这一块,艳光还带起一支建设队伍,人员是村邻和劳务市场的散工。他们上敦化,下白城,一年有三季忙碌在钢筋砖瓦之间,也不知什么时候,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吊车、铲车、钩机、运输车入库出库,轰轰隆隆的日子像火车过山洞,初始有点擦黑,转而就见到了光亮。
十里八村的人都夸艳光有能耐。
艳光回家时,也有叔叔伯伯打趣说:“一人富不算富,全村都富是幸福路。”这像个口号。艳光还真把它当成了一个口号!他让那个艺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现在是他的设计总监——到村里来,用扁刷把这行字刷到了他家老宅的后墙上。
这一年春播,他没让父母插手,自己拿主意把大田的玉米改成了羊草,一垧地的羊草,在成片的玉米地里变成了异类。艳光从内蒙古请了两个帮工,开始在家里养羊,三折腾两折腾,他成了当地的养殖大户。
紧接着,他和村里人签订合同,保收入,零风险,他要把他们村的地变成一处“金牧场”。这是他事先想好的吗?不知道!
现在,他们村的房子是统一的别墅型,家家有沼气,有大棚,有上下水,有室内卫生间,道路整齐,草场平坦,远看像仙境,近看是人间。
大家都说:“这是艳光的功劳。”
可艳光怎么说呢?他点了一支烟,眯着眼睛笑,一句话也不说。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7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写了一个农村青年的奋斗史,揭示了农村也是一片创业的沃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民也能发家致富,改变自己的生活面貌。
B.正因“我”在艳光小时候给他说的关于城里“好”的一番话,激起了艳光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带给了他进城打工拼搏的动力。
C.小说描述艳光直到在城市安下家之后“才来找我”,是因为他觉得此时自己也可以说是一个城里人了,总算可以和“我”平起平坐了。
D.艳光的生意能够不断做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市场信息变化特别重视,如他在“金牧场”公司成立后,仍然要求工作人员“蹲市场”。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艳光到城里后,一边走街串巷捡破烂,一边观察市场、工地,找门路,可见他吃苦耐劳、头脑灵活、善于捕捉商机。
B.小说中的“我”虽然不是主要人物,却是艳光在城里奋斗的见证人和故事的讲述者,这样的叙述视角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C.小说最后一段,写艳光“一句话也不说”,既表现了艳光的低调和谦和,又使结尾显得含蓄蕴藉,引人遐思。
D.艳光要设计师将“一人富不算富,全村都富是幸福路”刷成标语,既体现出他对家乡老人的敬重,又丰富了作品的内容,深化了小说主题。
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的三个画线句在行文、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请结合文句简要分析。(4分)
4.(赏析标题的作用)小说以《金牧场》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16分)
1978年的饺子
刘建超
队长把我领到绪叔家时是秋天的一个午后。
“绪叔,这是咱队的下乡青年,姓刘。轮到你家派饭了,三天,要让青年吃好,老规矩,三天里得给青年包顿饺子吃。”
绪叔四十来岁,已是满脸皱纹,头发花白。“放心吧,青年是咱的亲人,自己吃不好,也得让青年吃好。”
绪叔家有两个十来岁的孩子,绪婶腿有残疾,走路不是很方便。我在绪叔家里第一次吃饭,竟然吃到了野菜。以前总说过去如何如何艰难,吃不到粮食只好吃野菜。没想到绪叔家的野菜调拌得那么好吃,看到我吃得还好,绪婶放心了,说:“城里的孩子金贵,怕你吃不惯呢!”
我刚下到队里,队长不让我开伙,说先要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吃派饭。每家三天,还规定三天中得让青年吃顿饺子。那是我一生中吃饺子吃的花样最多、最频繁的日子。
在绪叔家的三天里,我没吃到饺子。最后一顿饭是捞面条,浇蒜水,拌的苦苦菜。不同的是在我的面条碗底有两个荷包蛋。绪叔一家吃的是红薯面条。绪叔拍拍我的肩膀说:“青年,我欠你的。”
晚上,队里记工分,队长大声问我:“青年,是不是家家都给你包饺子吃了?谁家没有包,我扣他10工分。”我说:“都吃了。明天我就自己开伙了,谢谢大家。”我看见绪叔把头放得低低的,烟袋锅子散着浓烟,呛得人想流眼泪。
绪叔家把着村口,吃饭时总是端着碗,蹲在门外的一只石磙子上,一边喝汤,一边和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吃了没有?没有?那赶紧回家吃吧,都晌午头了,可该吃饭了。”
“吃了没有?吃过了?噢,吃过我就不萦记了。没吃,咱锅里有。”
没有见到谁能吃到他家一口饭。一天,我们几个青年故意待在绪叔家不走。
绪叔说:“你们也不回家招呼一声,家里人该着急了。”
“都和家里说好了,今黑儿在绪叔家喝汤。”
绪叔磕磕烟袋锅子:“今黑儿当真在叔家喝汤了?”
我们几个点点头。
“中!”绪叔起身从大缸里挖出几瓢麦子,倒进一只布袋里,说:“等着。我去磨麦,咱吃捞面条。”
绪叔出去了。我们在屋里打扑克牌。
绪叔空着两手回来了:“电磨那停电了,麦也磨不成。”
我说:“绪叔,咱不着急,咱等电来了再说。”
绪叔打发绪婶:“去,再去看看,我就不信后半夜还能不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