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分析
基于DCE-MRI_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D-L1_表达状态的研究
[收稿日期]2023-03-10 [修回日期]2023-06-20[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2e07020033);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22AN051473);蚌埠医学院临床研究专项(2022byflc00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210367006)[作者单位]1.蚌埠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安徽蚌埠233030;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蚌埠233004[作者简介]张 慧(2003-),女,学生.[通信作者]谢宗玉,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E⁃mail:zongyuxie@[文章编号]1000⁃2200(2023)08⁃1090⁃08㊃影像医学㊃基于DCE⁃MRI 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D⁃L1表达状态的研究张 慧1,赵楠楠2,朱 芸2,张舒妮2,李 阳2,杨静茹2,汤晓敏2,杨 丽2,王玲玲1,谢宗玉2[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在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D⁃L1表达状态中的价值㊂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术前经乳腺MRI 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91例浸润性导管癌病人,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 =54)及测试集(n =37)㊂选择DCE⁃MRI 的第2期在病灶所有层面逐层勾画3D 感兴趣区,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的方法获取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临床㊁影像特征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最终使用Rad⁃score 联合临床-影像特征危险因素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得到最优模型㊂使用校准曲线㊁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实用性㊂结果: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诊断性能最佳,其训练集AUC㊁敏感度㊁特异度分别为0.938㊁81.8%㊁95.2%;测试集分别为0.904㊁65.2%㊁100.0%㊂结论:基于DCE⁃MRI 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在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D⁃L1表达状态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评估病人治疗效果及预后㊂[关键词]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列线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PD⁃L1[中图法分类号]R 44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08.017Study on the prediction of PD⁃L1expression i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of breast with radiomics nomogram based on DCE⁃MRIZHANG Hui 1,ZHAO Nan⁃nan 2,ZHU Yun 2,ZAHNG Shu⁃ni 2,LI Yang 2,YANG Jing⁃ru 2,TANG Xiao⁃min 2,YANG Li 2,WANG Ling⁃ling 1,XIE Zong⁃yu 2(1.School of Medical Imaging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30;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Anhui 233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radiomics nomogram based on DCE⁃MRI in predicting PD⁃L1expression in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breast.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in 91patients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preoperative breast MRI examination and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aining set (n =54)and a test set (n =37)at the ratio of 6∶4.The second stage of DCE⁃MRI was selected to delineate the 3D region of interest (ROI)layer by layer at all levels of lesion.The optimal radiomics features were screened through minimum absolute contraction and regression with 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the radiomics score (Rad⁃score)was obtained b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to construct the radiomics model,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were screened through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to construct a clinical model,and Rad⁃score combined with risk factors of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radiomics nomogram model finally.The prediction efficacy of each model was analyzed by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nd the corresponding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was calculat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model.The predictive efficacy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model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calibration curve and the decision curve.Results :The radiomics nomogram model had the best diagnostic performance.The AUC,sensitivity,and specificity of the nomogram model were 0.938,81.8%,95.2%for the training set and 0.904,65.2%,100.0%for the test set,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radiomics nomogram model based on DCE⁃MRI is highly valuable in predicting the PD⁃L1expression in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breast,and is helpful to evaluate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Key words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adiomics;nomogram;invasive ductalcarcinoma of breast;PD⁃L1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增加,严重危害了女性人群的生活质量[1]㊂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 carcinoma,IDC)是BC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约占所有新诊断BC病例的85.7%,通常被认为是免疫原性最低的肿瘤之一㊂早期IDC的常见治疗包括乳腺根治术㊁保乳手术及放疗乳房切除术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免疫治疗已成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通过免疫正常化的策略,即消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因素[3]㊂PD⁃L1已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4],作为在T细胞上表达的检查点蛋白,已被证明是一种关键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它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表达的配体结合,诱导T细胞耗竭和抑制效应T细胞功能,使肿瘤细胞从宿主免疫反应中逃逸[5]㊂PD⁃L1的多态性不仅显著影响BC分期,而且影响化疗有效性以及肿瘤切除后的总体和无病生存率[6]㊂FDA批准的伴随诊断免疫组织化学(IHC)试验作为评估PD⁃L1状态的金标准,由于评估的检验间异质性[7]㊁侵入性㊁PD⁃L1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8]及送检样本染色的偶然性[9],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㊂因此,开发能够实现非侵入性和可重复评估源自整个肿瘤的PD⁃L1表达的成像生物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㊂乳腺MRI成像不仅提供了病变的横截面形态信息,还提供了功能性病变特征信息[10]㊂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不仅能提供病灶的血流动力学及肿瘤生理学信息,亦可对肿瘤的病理反应进行早期预测[11],使更多的BC病人在未来受益㊂本研究旨在建立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影像组学和临床㊁MRI影像特征相关高危风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预测IDC病人的PD⁃L1表达状态,从而更深入㊁更全面㊁更具体和更客观地评价IDC早期免疫治疗的敏感性,优化病人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资源浪费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BC病人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㊂纳入标准:(1)有完整的病理标本且确诊为IDC病例;(2)行乳腺MRI检查前未行任何治疗;(3)在我院病理科行PD⁃L1检测,且行PD⁃L1检测前1个月内进行过乳腺MRI扫描㊂排除标准:(1)临床㊁病理㊁影像资料不全;(2)病灶边缘显示不清的,不能完成病灶勾画;(3)全身病变明显或合并其他肿瘤;(4)术前行放疗㊁化疗等任何治疗病人㊂最终纳入病例91例,均为女性,年龄27~87(48.46±9.42)岁㊂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4例)及测试集(37例)㊂训练集与测试集所有临床及影像资料间均具有可比性,可用于模型的构建㊁验证㊂本研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MRI图像AI 标记前均隐去病人的个人信息并对图像进行均质化处理㊂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eva3.0T双梯度MRI扫描仪,SENSE7乳腺专用线圈,仰卧位,双乳置于线圈中央㊂主要序列及相关参数:(1)T1WI, TR400ms,TE10ms,FOV350mm×350mm,矩阵234×225,层厚4.5mm,层间距1mm;(2)T2WI SPAIR,TR 5000ms,TE60ms,FOV350mm×350mm,矩阵336×303,层厚4.5mm,层间距1mm;(3)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TR3000ms, TE59ms,FOV350mm×350mm,矩阵188×186,层厚4.5mm,层间距1mm,b=0㊁800s/mm2;(4) DCE⁃MRI,TR4.8ms,TE2.4ms,FOV350mm×350mm,矩阵320×350,层厚2mm,层间距1mm㊂共采集6期图像,第一期为蒙片,然后迅速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拜耳先灵医药公司,德国),剂量0.2mmol/kg,注射速率2mL/s㊂1.3 临床及MRI影像资料的收集 记录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㊁年龄㊁是否绝经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 NLR)㊂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对病人既往临床病理资料均不知情的情况下,依照第5版美国放射学院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12](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进行MRI图像分析㊂包括(1)背景实质增强(background 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指纤维腺体组织的正常强化,包括极少㊁轻度㊁中度㊁重度;(2)T2WI瘤内有无高信号;(3)肿瘤MRI最大径:横轴位DCE序列上肿瘤的最大径,当病灶数量≥2个,仅对最大病灶进行测量;(4)肿块边缘:清晰㊁不清晰;(5)有无毛刺;(6)病灶强化类型:分为肿块㊁非肿块样强化,肿块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占位性病变,伴或不伴周围正常组织移位或浸润;非肿块样强化的占位效应不明显,既非点状强化(<5mm的强化)亦非肿块的强化,可表现为多种多样,如线状㊁局灶性㊁段样㊁区域性㊁多区域或弥漫性强化;(7)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持续上升型(Ⅰ型)㊁平台型(Ⅱ型)和速升速降型(Ⅲ型);(8)是否伴有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9)病灶数目:单发㊁多发;(10)表观扩散系数(ADC)㊂通过单-多因素logistic 回归筛选出能预测PD⁃L1阳性表达的临床㊁影像特征,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㊂1.4 PD⁃L1检测 标本的PD⁃L1表达水平采用肿瘤比例评分(tumorproportionscore,TPS)法判定,由2位病理医生在对病人既往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均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㊂使用TPS 评价PD⁃L1的表达程度,即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数占总活肿瘤细胞数的比例㊂选取1%及50%两个截断值对TPS 染色程度进行分类㊂(1)TPS <1%:PD⁃L1表达阴性,即表达PD⁃L1呈现局部或全部细胞膜染色(≥1+)的肿瘤细胞数占所有肿瘤细胞数的比例<1%;(2)TPS 1%~<50%:PD⁃L1低表达,即呈现局部或全部细胞膜染色(≥1+)的肿瘤细胞数占所有肿瘤细胞数的比例为1%~<50%;(3)TPS ≥50%:PD⁃L1高表达,即呈现局部或全部细胞膜染色(≥1+)的肿瘤细胞数占所有肿瘤细胞数的比例≥50%㊂1.5 影像组学分析过程 1.5.1 图像分割 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分割是在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 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进行,由2名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勾画㊂勾画者在进行ROI 的分割前均未接触病人资料,其中一位勾画者在勾画完成一周后再次勾画ROI㊂以前的研究发现在DCE⁃MRI 序列的60~120s 是乳腺恶性肿瘤相对腺体背景的信号高峰值时段[13],故本研究选择在DCE⁃MRI 注药后的第2期图像上勾画ROI,因考虑到MRI 为断层图像,病灶边界会受到部分容积效应影响,ROI 勾画边界略小于病灶边界,在病灶的所有层面逐层进行勾画,勾画3D⁃ROI(见图1㊁2)㊂1.5.2 影像组学特征提取及模型构建 在特征降维前需要对特征进行标准化预处理,采用最大绝对值归一化的方法将所有特征转化至[-1,1]之间㊂选取两勾画者间和勾画者前后提取的标准化特征,计算组间及组内相关系数(inter⁃/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保留ICC ≥0.75的特征㊂采用 Select K Best”的方法并选择f_calssif 函数降维,设置K 值为20,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选择出与IDC 病人PD⁃L1阳性高度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见图3)㊂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根据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根据其在模型中的加权系数得出影像组学评分(radiomicsscore,Rad⁃score)㊂1.6 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 选取Rad⁃score 值联合单因素筛选出的临床㊁影像特征做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最终有意义的特征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绘制影像组学模型㊁临床模型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3种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㊁敏感度㊁特异度,得出预测IDC 病人PD⁃L1阳性表达的最优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㊁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及临床实用性㊂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t 检验和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㊂2 结果2.1 临床、MRI 影像特征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 按照PD⁃L1病理结果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35例㊂训练集54例IDC 中,PD⁃L1阴性组21例,阳性组33例㊂测试集37例IDC 中,PD⁃L1阴性组14例,阳性组23例㊂PD⁃L1阳性组和阴性组在BPE㊁T2WI 瘤内高信号㊁有无毛刺㊁是否绝经及NLR 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训练集及测试集中得到的结果一致㊂通过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训练集5个危险因素,最终筛选出T2WI 瘤内高信号及NLR(P <0.05)2个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构建临床模型㊂2.2 不同模型诊断效能的比较 选择Rad⁃score 与训练集中BPE㊁T2WI 瘤内高信号㊁有无毛刺㊁是否绝经及NLR 这5个有意义的临床㊁影像特征做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NLR (P <0.05)㊁T2WI 瘤内高信号(P <0.05)及Rad⁃score (P <0.01)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并可视化(见图4)㊂分别绘制3种模型ROC 曲线(见图5),得到影像组学模型㊁临床模型㊁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见表3),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AUC 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均最高,高于单独影像组学模型和单独临床模型,表明列线图模型是最优模型,表现出更高的诊断性能㊂此外绘制的校准曲线(见图6)提示列线图模型对IDC 病人PD⁃L1表达的预测效能好,决策曲线(见图7)提示列线图模型的临床适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㊂表1 BC 病人基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表现[n ;百分率(%)]参数训练集(n =54)PD⁃L1(-)(n =21) PD⁃L1(+)(n =33) χ2P 测试集(n =37)PD⁃L1(-)(n =14) PD⁃L1(+)(n =23) χ2P 年龄(x ±s )/岁51.29±8.8847.61±10.501.89△>0.0547.14±8.4251.17±7.79 1.82△>0.05BPE 极少7(33.4)5(15.2)4(28.6)4(17.4) 轻度 中度12(57.1)2(9.5)13(39.4)12(36.3)7.82<0.05*9(64.3)1(7.1)6(26.1)10(43.5)8.89<0.05* 重度0(0.0)3(9.1)0(0.0)3(13.0)T2瘤内高信号 否 是15(71.4)6(28.6)6(18.2)27(81.8)15.31<0.0110(71.4)4(28.6)5(21.7)18(78.3)8.91<0.01MRI 最大径/cm <3 ≥314(66.7)7(33.3)19(57.6)14(42.4)0.45>0.055(35.7)9(64.3)15(65.2)8(34.8)3.05>0.05毛刺 无 有8(38.1)13(61.9)25(75.8)8(24.2)7.66<0.017(50.0)7(50.0)19(82.6)4(17.4) 4.43<0.05 边缘6(28.6)14(42.4) 1.06>0.050.04>0.05 清晰15(71.4)19(57.6)5(35.7)9(39.1) 不清晰9(63.4)14(60.9)强化类型 肿块样强化 非肿块样强化19(90.5)2(9.5)24(72.7)9(27.3)2.49>0.0512(85.7)21(91.3)2(8.7)0.28>0.05*绝经情况 未绝经 已绝经9(42.9)12(57.1)24(61.1)9(38.9)4.82<0.055(35.7)9(64.3)16(69.6)7(30.4)4.06<0.05续表1参数训练集(n =54)PD⁃L1(-)(n =21) PD⁃L1(+)(n =33) χ2P测试集(n =37)PD⁃L1(-)(n =14) PD⁃L1(+)(n =23) χ2PTIC 流入型2(9.5)2(6.1)1(7.1)1(4.3) 平台型3(14.3)10(30.3) 1.94>0.05*3(21.4)7(30.4)0.72>0.05* 流出型16(76.2)21(63.6)10(71.4)15(65.3)腋窝淋巴结肿大 阴性 阳性15(71.4)6(28.6)20(60.6)13(39.4)0.66>0.054(28.6)10(71.4)9(39.1)14(60.9)0.43>0.05*病灶数目 单发 多发15(71.4)6(28.6)29(87.9)4(12.1)2.30>0.0510(71.4)4(28.6)20(87.0)3(13.0)1.37>0.05*NLR(x ±s ) 3.80±1.232.57±1.183.28<0.01 3.91±1.88 2.32±1.16 2.85<0.01ADC(x ±s )0.87±0.140.95±0.19 1.34>0.051.01±0.150.93±0.29 1.52>0.05 △示t 值;*示Fisher 精确概率法表2 训练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参数OR 95%CI 下限 95%CI 上限P Rad⁃score 6.7465.555130341.266<0.01NLR-0.9120.1620.992<0.05T2瘤内高信号 2.353 1.529158.504<0.05毛刺-0.7160.049 4.910>0.05绝经情况-0.6780.043 5.962>0.05BPE BPE(1) 1.7800.320109.917 BPE(2) 3.3660.4841735.144>0.05 BPE(3)19.1120.0003 讨论 近年来,影像组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中的早期筛查㊁诊断㊁分型㊁预测病理分级㊁淋巴结转移㊁瘤周浸润侵犯[14-16];同时在评估预后㊁疗效㊁生存率㊁基因的相关性等方面也被一些学者报道[17-19],均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㊂影像组学在预测PD⁃L1表达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做了初步研究[20-21]㊂张慧媛等[22]探究了18F⁃FDG PET /CT 影像组学在肺腺癌病人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结果表明最佳预测模型(临床资料+CT +PET)的AUC 为0.83,联合临床资料㊁PET /CT 影像组学特征㊁传统代谢参数可以有效预测PD⁃L1表达水平㊂MONACO 等[23]探讨了FDG PET /CT 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PD⁃L1表达状态中研究,得到模型的敏感度㊁特异度分别为81%㊁82%,结果表明FDG PET 影像组学可能在预测PD⁃L1的高表达中起作用㊂影像组学评估可以在整个治疗期间重复进行,不需要额外的侵入性方法来从手术或活检中获取肿瘤组织,动态地反映PD⁃L1表达状态,辅助临床筛选出免疫治疗获益的人群,以潜在地指导药物更换和停药㊂目前,关于影像组学在预测BCPD⁃L1表达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IDC 为研究对象,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利用SVM 机器学习算法基于DCE⁃MRI 影像组学特征,并分析了临床因素及术前MRI 影像特征与PD⁃L1表达状态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多种预测模型,筛选出最优模型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DCE⁃MRI 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㊁影像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PD⁃L1表达状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及临床价值㊂ 本研究通过多因素筛选出NLR 及T2WI 瘤内高信号作为预测IDC 病人PD⁃L1表达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㊂目前已经有很多炎症标志物被证实与肺癌㊁胰腺癌以及食管胃肠道的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其中NLR 是一种最常用的炎症标志物㊂ZHOU 等[24]进行meta 分析纳入了17项研究共5504例BC 病人,评估了NLR 水平与新辅助化疗和无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NLR 显著升高的病人新辅助化疗后不易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并且无病生存期较短,NLR <2.3的病人更易达到病理完全缓解㊂本研究结果发现,NLR 显著升高的病人往往PD⁃L1表达阴性,提示病人可能从免疫治疗上获益的概率偏小,尤其是使用单药的免疫治疗,有效率可能更低,甚至目前PD⁃L1阴性的病人并不适用于单药免疫治疗㊂NLR 明显减低的病人更易发生PD⁃L1高表达㊂随着NLR 水平的升高导致肿瘤病人预后不良的机制尚不清楚,这可能是由于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成分促进肿瘤细胞的生成㊁进展㊁增殖㊁播散和存活,降低了肿瘤细胞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25]㊂本研究得到T2WI 瘤内高信号与PD⁃L1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T2WI 序列上,肿瘤内部出现斑片状高信号影的病人往往PD⁃L1高表达,并且PD⁃L1表达越高,常提示病人免疫治疗效果就会越好,这可能与肿瘤细胞实性成分减少,内含有一些囊变坏死㊁出血等成分有关㊂表3 各模型预测效能比较模型AUC(95%CI )灵敏度/%特异度/%影像组学模型 训练集0.851(0.728~0.933)81.881.0 测试集0.817(0.655~0.924)82.678.6临床模型 训练集0.880(0.762~0.952)87.985.7 测试集0.857(0.703~0.950)65.292.9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 训练集0.938(0.837~0.985)81.895.2 测试集0.904(0.761~0.976)65.2100.0. MRI 检查的多方位㊁多参数㊁多序列成像,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中DCE⁃MRI 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及其强化方式㊁强化程度㊁血流动力学等㊂本研究基于DCE⁃MRI 提取了7个PD⁃L1表达状态高度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了影像组学模型㊂所提取的组学特征中,与模型的相关性最高是一阶峰度系数,峰度是图像ROI 中信号强度分布的 峰值”度量,反映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提示本组IDC 的异质性高;大依赖高灰度强调,该值越高,则依赖越大,图像纹理越均匀;灰度共生矩阵能反映出图象灰度关于方向㊁相邻间隔㊁变化幅度的综合信息,最大相关系数(MCC)为小波特征的参数之一,代表图像纹理的复杂度,且值越低表示纹理越复杂,提示本组IDC 病灶异质性更高,侵袭性更强㊂基于NLR 及T2WI 瘤内高信号构建了临床模型;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㊁影像特征(NLR及T2WI瘤内高信号)构建了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㊂其中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训练集㊁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38㊁0.904)均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0.851㊁0.817)及临床模型(分别为0.880㊁0.857),表现出更高的诊断性能㊂列线图模型中训练集及测试集的特异度均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但敏感度低于临床模型,这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少以及随机分组有关㊂因此,列线图模型较单一模型在预测IDC病人PD⁃L1表达状态方面体现了较好的预测价值㊂LO GULLO 等[26]研究了基于DCE⁃MRI影像组学模型是否可以预测三阴性BC病人的PD⁃L1表达状态,研究结果发现,预测PD⁃L1状态的最终影像组学模型利用3个MRI参数,即FO㊁RLM和LZLGLE,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85.1%,诊断准确性为88.2%㊂定性评估的DCE⁃MRI成像特征与PD⁃L1状态之间没有显著关联㊂这项初步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DCE⁃MRI影像组学模型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可以获得预后和预测信息㊂这项技术也可以用于监测PD⁃L1的表达,因为它可以随着时间和肿瘤的不同区域而变化,从而避免重复的活检㊂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1)本研究为样本量较小的单中心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后续需要扩大样本量㊁采用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进行验证;(2)放射科医师人工阅片获取的MRI影像特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误差;(3)本研究仅提取单一模态DCE⁃MR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以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提取多模态(T2WI㊁DWI等)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研究㊂综上所述,基于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及临床㊁影像特征(NLR㊁T2WI瘤内高信号)建立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是一种无创的可以预测乳腺IDC病人PD⁃L1表达状态的新方法,对临床的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参考文献][1] ZHANG L,CHEN Y,LV Y,et al.Pembrolizumab andtrastuzumab in high tumor mutational burden and POLE⁃mutatedHER2⁃positive refractory breast cancer[J].Oncologist,2022,27(4):245.[2] NAKHJAVANI M,HARDINGHAM JE,PALETHORPE HM,etal.Druggable molecular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triple negative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2019,22(3):341. [3] SANMAMED MF,CHEN L.A paradigm shift in cancerimmunotherapy:from enhancement to normalization[J].Cell,2018,175(2):313.[4] 汤青,孙立柱,张翔,等.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抑制共培养T细胞活化㊁增殖及促进其凋亡[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1(11):781.[5] VRANIC S,CYPRIAN FS,GATALICA Z,et al.PD⁃L1status inbreast cancer:current view and perspectives[J].Semin CancerBiol,2021,72:146.[6] HUANG W,RAN R,SHAO B,et al.Prognostic andclinicopathological value of PD⁃L1expression in primary breastcancer:a meta⁃analysis[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9,178(1):17.[7] LO GULLO R,ESKREIS⁃WINKLER S,MORRIS EA,et al.Machine learning with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of the breast for early prediction of response to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Breast,2020,49:115. [8] BARRETT MT,LENKIEWICZ E,MALASI S,et al.Theassociation of genomic lesions and PD⁃1/PD⁃L1expression inresected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s[J].Breast Cancer Res,2018,20(1):71.[9] SOBRAL⁃LEITE M,VAN DE VIJVER K,MICHAUT M,et al.Assessment of PD⁃L1expression across breast cancer molecularsubtypes,in relation to mutation rate,BRCA1⁃like status,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s and survival[J].Oncoimmunology,2018,7(12):e1509820.[10] BOUGIAS H,STOGIANNOS N.Breast MRI:where are wecurrently standing?[J].Med Imaging Radiat Sci,2022,53(2):203.[11] 路红,季宇,张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0):1056. [12] D′ORSI CJ,SICKLES EA,MENDELSON EB,et al.ACR BI⁃RADS®atla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Z].Reston: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2013.[13] CHATTERJI M,MERCADO CL,MOY L.Optimizing1.5⁃Teslaand3⁃Tesla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of the breasts[J].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2010,18(2):207.[14] KUHL CK,TRUHN D.The long route to standardized radiomics:Unraveling the knot from the end[J].Radiology,2020,295(2):339.[15] JI GW,ZHU FP,ZHANG YD,et al.A radiomics approach topredict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J].Eur Radiol,2019,29(7):3725. [16] ZHAO L,GONG J,XI Y,et al.MRI⁃based radiomics nomogrammay predict the response to induction chemotherapy and survivalin loc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Eur Radiol,2020,30(1):537.[17] JIANG C,LUO Y,YUAN J,et al.CT⁃based radiomics andmachine learning to predict spread through air space in lungadenocarcinoma[J].Eur Radiol,2020,30(7):4050. [18] AKINCI D′ANTONOLI T,FARCHIONE A,LENKOWICZ J,etal.CT radiomics signature of tumor and peritumoral lungparenchyma to predic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ostsurgicalrecurrence risk[J].Acad Radiol,2020,27(4):497.[收稿日期]2021-05-30 [修回日期]2022-04-01[基金项目]安徽省阜阳市自筹经费科技计划项目(FK202081047)[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236000[作者简介]张娜娜(1986-),女,主治医师.[通信作者]张 杨,副主任医师.E⁃mail:6068105@[文章编号]1000⁃2200(2023)08⁃1097⁃04㊃影像医学㊃乳腺MRI 征象及半定量增强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张娜娜,袁玉山,张 磊,胡献阔,张少华,彭 彬,张 杨[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征象和半定量参数的特点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病人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㊂比较2组MRI 征象(病灶最大直径㊁ADC 值㊁病灶形态㊁边缘㊁数量㊁瘤内T2WI 信号强度及瘤周水肿)和半定量参数[峰值时间(Tpeak)㊁早期信号强化率(SER)㊁最大强化率(Epeak)]之间的差异㊂结果:相较于nTNBC 组,TNBC 组病灶多表现为瘤内T2WI 高信号㊁瘤周水肿㊁增强早期环形强化(P <0.05~P <0.01),而2组病灶最大直径㊁ADC 值㊁病灶形态㊁边缘㊁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与nTNBC 组相比,TNBC 组的Tpeak 值较小(P <0.01),Epeak 值和SER 值较高(P <0.05和P <0.01)㊂结论:三阴性乳腺癌DCE⁃MRI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环形强化㊁瘤周水肿㊁瘤内T2WI 高信号㊁较快的Tpeak㊁较高的SER 和Epeak 值是诊断TNBC 的重要征象㊂[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半定量参数[中图法分类号]R 445.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3898/ki.issn.1000⁃2200.2023.08.018Diagnostic value of MRI features and semiquantitative kineticanalysis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ZHANG Na⁃na,YUAN Yu⁃shan,ZHANG Lei,HU Xian⁃kuo,ZHANG Shao⁃hua,PENG Bin,ZHANG Ya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Fuyang People′s Hospital ,Fuyang Anhui 23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 )features andcorresponding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 in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Methods :A total of 30patients with surgical⁃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TNBC and 60patients with surgical⁃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non⁃TNBC (nTNBC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 MRI features (maximum diameter of lesion,ADC value,mass shape,margins,tumor number,intratumoral signal intensity in T2WI,peritumoral edema)and the semiquantitative parameters (Tpeak,SER,Epeak)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group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TNBC group,the TNBC group showed high intratumoral T2WI signal,peritumoral edema,andenhanced early ring enhancement (P <0.05to P <0.01),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aximum diameter,ADC value,mass shape,tumor margin and tumor number betweenthe two groups (P >0.05).Compared with the nTNBC group,the TNBC group showed lower Tpeak (P <0.01),higher SER values and Epeak values (P <0.05and P <0.01).Conclusions :DCE⁃MRI manifestation of TNBC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early rim enhancement,peritumoral[19] CHEN B,YANG L,ZHANG R,et al .Radiomics:an overview inlung cancer management⁃a narrative review[J].Ann Transl Med,2020,8(18):1191.[20] WANG C,MA J,SHAO J,et al .Predicting EGFR and PD⁃L1Status in NSCLC Patients Using Multitask AI System Based on CTImages.Front Immunol,2022,13:813072.[21] LO GULLO R,WEN H,REINER JS,et al .Assessing PD⁃L1expression status using radiomic features from contrast⁃enhanced breast MRI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initial results[J].Cancers(Basel),2021,13(24):6273.[22] 张慧媛,孟祥溪,谢馥芯,等.18F⁃FDG PET /CT 影像组学对肺腺癌患者PD⁃L1表达水平的预测价值[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1,41(8):473.[23] MONACO L,DE BERNARDI E,BONO F,et al .The "digitalbiopsy"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a pilot study topredict the PD⁃L1status from radiomics features of [18F]FDG PET /CT[J].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2022,49(10):3401.[24] ZHOU Q,DONG J,SUN Q,et al .Role of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as a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a meta⁃analysis[J].BMJ Open,2021,11(9):e047957.[25] DIAKOS CI,CHARLES KA,MCMILLAN DC,et al .Cancer⁃related inflamma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J ].Lancet Oncol,2014,15(11):493.[26] LO GULLO R,WEN H,REINER JS,et al .Assessing PD⁃L1expression status using radiomic features from contrast⁃enhanced breast MRI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initial results[J].Cancers(Basel),2021,13(24):6273.(本文编辑 刘璐)。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评价
相 的扫描 ,每个 时相扫描6 0 s ,在每 1 个时相扫描 后 ,经手背静 脉 ,以
2 . 5 m L / s 的注射 速率 ,给予患者对 比剂钆 喷酸葡胺注射 ,1 2 s 内注射完 成 ,然后再 以相同的速率静脉推注生理 盐水2 0 mL 。 MR I 图像 处理 :使用S i e me n s 3 . 0 T MR 工 作站对 扫描数据 进行处 理 ,并使用Me a n C u r e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
速 小 角度 激 发三 维 动态 成像 序 列 T WI 进 行 抑 脂轴 位 扫描 ,参数 选 择为 T R 选择4 . 2 3 ms 、T E 选择 1 . 5 7 ms 、层厚 选择0 . 9 am、层间距 选择 r
O . 2 mm、视野选择3 4 0 X 3 4 0 mm、矩 阵选 择4 4 8 ×3 3 2 ,重复进 行6 个时
6 0 ・l l 6 i 床研 究 ・
O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2 8
M R I 诊 断乳腺浸 润性导 管癌 的临床评价
祝 丽敏
( 河南省安阳地 区医院放射科 河南 安 阳 4 5 5 0 0 0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MI u诊 断乳 腺 浸润 性导 管癌 的 临床价 值 。方法 我 院 采 用手 术 治疗 ,并 经过 病理 证 实为乳 腺浸 润性 导 管癌 的患者 5 5例 ,
1 . 3方法
乳 腺 浸润 性 导 管癌 的 MR I 检 出率 明显 高 于钼 靶 x线检 出 率 ( P
< 0 . 0 5 ,见表 1 )。 3讨 论
乳 腺浸 润性 导管 癌是 临床 上 的多 发病 ,准 确的诊 断在 治疗 中具 有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钼靶 x 线 检查 以及 MR I 检查 是 目前 临床上 最 为 常用 的两 组检 查 方法 。钼 靶x线检 查是 诊断 乳腺 浸 润性 导管 癌 的传 统方 法 ,具有 良好 的对 比度 ,一直 作为 乳腺 浸润 性导管 癌 的首 选检 查方 法 ,但 在临 床应 用 中 ,仍 存在 着 一定 的局 限性 :钼 靶x线 的穿 透力 有 限 ,对 致密 的乳腺 穿透 力 不佳 , 由于 致密 的乳腺 对 乳腺 癌病 灶 的掩盖 ,易 导致漏 诊 的发 生 ,同时 ,对于 微小 的钙 化灶 的检 出率 不高 ;对 于近胸 壁 处 的小癌 灶也 易发生 漏诊 ,钼 靶 的放射性 对 乳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论文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的结节,多伴后方回声衰减,钙化及液化较少见,血供多较丰富,且多表现为高阻动脉血流,部分可见腋窝淋巴结肿大。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普勒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9-02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的乳腺癌患者约120万,约50万死亡。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城市已跃居女性肿瘤首位。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约占45%。
笔者研究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术前均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1.2±10.3)岁。
45例浸润性导管癌均为单侧乳腺单发病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为乳房触及无痛性肿块或体检发现乳腺占位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百胜du8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0mhz。
患者取仰卧位,脱去上衣,双手上举,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首先对乳腺各象限进行纵、横、斜切面扫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灶及液性区等;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多普勒频谱分析肿瘤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最后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MRI动态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MRI动态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丁伟伟;刘珊;陈兵;杨蔚;王志军;李莉;李春花;詹茸婷【摘要】目的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X线钼靶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91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均行X线钼靶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并行影像学诊断.X线钼靶主要观察:病灶大小、密度、形态、钙化灶及血管增粗;MRI动态扫描检查主要观察:肿块大小、信号特点、强化特征、TIC曲线类型、ADC值.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的检出率.结果 9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共计97个病灶.X线钼靶检查发现肿块72个,其中类圆形29个,分叶状27个,不规则形8个;钙化灶共31个,其中26个与肿块并存,2个与片状致密影并存;片状致密影共计5个,结构扭曲发现2个.MRI动态扫描检查中共发现肿块85个,其中类圆形36个,分叶状49个,同时伴有毛刺征41个,发现不规则片状信号6个.肿块强化呈环形强化64个,均匀强化4个,不均匀强化23个.TIC曲线中发现Ⅰ型(流入型上升型)为3个,Ⅱ型(平台型)29个,Ⅲ型(流出型)59个,ADC值为[(0.97±0.12)×10-3]mm2·s-1;MRI 动态扫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检出率(93.81%)高于X线钼靶(83.51%)(x2=5.127,P=0.024).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方面存在优势,可有效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9)010【总页数】5页(P1227-1230,封2)【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增强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序列;弥散加权序列;X线钼靶【作者】丁伟伟;刘珊;陈兵;杨蔚;王志军;李莉;李春花;詹茸婷【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放射科,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20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且死亡风险高达40%[1-3]。
乳腺导管内癌的MRI诊断价值
【 摘
要 】 目的 :分析探讨 M I R 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方 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进行 M I O R 平扫
及动态增强扫描 ,从病灶形态学及增强扫描 的时间 一 信号 曲线等方 面进 行诊断 , 有结果均 与病理进行 对照 。结 果:M I 所 R 病灶形 态特征 : 非肿块样病变 ( 段样 、导管分支样、线样导管样 、区域性及 弥漫性 )2 例 ,肿块 样 8例 ,阴性 1 ;时间 一 号强度 曲线 : I 1 例 , 1 例 信 型 1 Ⅱ 5例 ,Ⅲ型 1 例 。结论 :根据 M I 型 3 R 形态学特征及 M I R 动态增 强扫描 的时间 一 号强度 曲线 可 以大 大提高对 D I 信 CS的检出率及诊 断准
因多数 D I CS的肿瘤 血管数 量不 一 ,并不 常表 现为 廓清型 , 增强 曲线 对于诊断 而言 并不 十分可 靠 ,感兴 趣 区大小及 位
置的选择会影响 曲线 的 分型 ,仅靠 时 间 一 号强度 曲线 来 信
判 断病 变的性 质常会造 成偏差 ,必须结合 MR 的其它影 像 I
1材 料 和 方 法
2 1 病理结果 .
粉刺 型 2 1例 ,非粉刺型 9例 ( 中乳 头型 5例 ,筛状 其 型 2例 ,实质 型 3例 ) 。 2 2 发病 部位 .
3 0例 D I CS患者中 2 9例 为单侧发 病 ,其 中 1例 为两侧 发病 ,按 照乳 腺分 区 ,外 上象 限 1 6例 ( 3 3 ) 5 . % ,外下 3
3年不等 。所有病例均经病 理证 实。 12 MR 扫描方法 . I
例 ,内上 5例 ,内下 4例 ,乳晕区 1 ,弥漫性 1例。 例
2 3 病 灶 形 态 特 征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磁共振成像平扫及动态增强特征
本研 究仅 仅是初 步对于肺 结核瘤 的 MR影像 表现进行
检查结果分析[ J ] . 中国防痨杂志 , 2 0 0 7 , 2 9 ( 2 ) : 1 9 2 — 1 9 3 .
[ 4 ] 李成洲 , 肖湘生 , 刘士远 , 等. MR I 增 强扫描薄层强化模式 对结 核瘤的诊断价值 [ J ] . 放射学实践 , 2 0 0 5 , 2 0 ( 6 ) : 4 7 1 - 4 7 3 . [ 5 ] 陈光祥 , 屈春 晖 , 郑婷, 等. M R扩散 加权成像鉴别肺 良恶性病 变[ J ] . 放射学实践 , 2 0 0 3 , 2 8 ( 7 ) : 7 6 3 — 7 6 6 . [ 6 ]Y e h J J , Y u J K , T e n g WB , e t a 1 .H i g h - r e s o l u t i o n C T f o r i d e n t i f y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m e a r - p o s i t i v e , a c t i v e p u l m o n a r y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 J ] _
D e p a r t m e n t , Q u j i n g F i r s t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 Y u n n a n 6 5 5 0 0 0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i n v a s i v e d u c t a l c a r c i n o ma MR I f e a t u r e s a n d i n c r e a s e t h e c o r r e c t d i a g n o —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对其采取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诊断结果。
结果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经MRI诊断,好发于外上象限,以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为主。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变边缘呈不规则形态,多为毛刺样、星芒状、蟹足样对等改变。
病灶早期强化率(SIR)为128.5%~274.8%,乳腺癌诊断率为10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率为92.5%。
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采取MRI诊断,通过根据MRI影像学表现,可有效诊断和鉴别该病,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主要类型,是指癌细胞透过乳腺导管向周围乳腺间质浸润[1]。
MRI是目前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且通过动态增强技术,可准确显示肿瘤形态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而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诊断报道减少。
现作者以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例,采取MRI诊断,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受MRI诊断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无其他类型乳腺癌;无MRI诊断禁忌证;凝血机制正常,无全身感染者;34例患者经扪及乳房肿块而就诊,6例到医院体检偶然发现;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6±6.9)岁;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1. 2 MRI诊断采取GE 1.5Temens Magnetom Trio Tim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俯卧位,双臂上举,适当垫高患者头部和肩部,双乳对称,自然悬垂在乳腺线圈中。
患者先行平行扫描,通过3D TSE T1WI横断面扫描,参数:TR 4.23 ms、TE 1.57 ms、层厚0.9 mm、层间距0.2 mm、矩阵448×332;T2WI 加抑脂横断位扫描,采取TST,参数:TR 6840 s、TE 82 ms、层厚3.5 mm、层间距0.8 mm、矩阵320×240;T2WI矢状位扫描,采用TST,参数:TR 3000 ms、TE 72 ms、层厚4.0 mm、层间距0.8 mm、矩阵320×240。
探讨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效果
探讨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效果核磁共振成像(MRI)在乳腺癌诊断和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乳腺X线摄影相比,MRI能够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图像。
本文将讨论MR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MRI能够提供详细的乳腺组织图像。
MRI使用强磁场和无辐射的方式生成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乳腺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这对于乳腺肿块的定位和分析非常有帮助。
与传统的X线摄影相比,MRI能够捕捉更小的病变和隐藏的肿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MRI能够区分良性和恶性乳腺肿块。
传统的X线摄影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良性和恶性肿块的外观往往相似。
MRI通过评估肿块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组织的病理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肿块。
这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非常重要。
MRI对于乳腺癌的分期和评估也非常有价值。
MRI可以提供乳腺肿瘤在三个平面的图像,能够准确测量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这对于评估病变的临床分期和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MRI还可以检测乳腺肿瘤的侵袭深度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帮助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手术计划。
MRI在乳腺癌诊断中也存在一些限制。
MRI是一种昂贵的检查方法,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医生。
这使得它在一些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难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MRI对乳腺假阳性结果的敏感性较高,可能会导致一些良性肿瘤被错误地诊断为恶性肿瘤,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和进一步的检查。
根据患者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MRI和其他检查方法的结果,最终确定最佳的诊断方案。
MRI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准确、详细的乳腺组织图像。
它对乳腺肿块的检测、定位、分类和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MRI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和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
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MRI及其他方法的结果,制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T磁共振动态增强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体 的病 理 形 态 学 和血 流 动 力 学变 化 , 通过 一 些 影 像
学 技术 可 直 接 或 间接 反映 出来 。 因此 ,通 过 乳 腺 癌
的 影像 学表现 可 以推 测预 后 因子 的表达 。 3 . 乳 腺 D E MR 病灶 形态 分为 圆形 / 圆形 、 .1 2 C — I 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gn eo n aasst I ADSMR )部分 ma igrp t dd t y— r B - a e n R — I
J
。
达 呈 正 相 关 ( < 00 ) P .1 ,肿 瘤 T分 期 与 癌 细 胞 E R 阳性 表 达 呈 负相 关 。雌激 素 和 孕 激 素是 调 控 乳 腺组 织 的主 要 激 素 ,其 作 用 是通 过 乳 腺上 皮 细 胞 内的雌 激 素 受 体 ( s o e cpo ,E et g nr e tr R) 和 孕 激 素 受 体 r e ( rg s rn ee tr R)来 实现 的,乳 腺癌 的 内 po et o ercpo ,P e 分 泌 治 疗 只 适 用 于 激 素 依赖 性 的 患 者 ,E R、P 阳 R 性提 示 病 灶 对 他 莫 昔 芬 ( 苯 氧 胺 )治 疗 效 果 好 , 三 阴 性 则 提 示 其 对 他 莫 昔 芬 无 反 应 。Ki 等 研 究 m 报 道 ,E 阳性 的乳 腺癌 病 灶 A R DC值 低于 E R阴性 , 具有 统 计 学 意 义 ,但 AD C值 不 能 作 为 患 者 预 后 的 指标 。本研 究未显 示 E R、P R与 DC — E MRI 像 特 影 征 的相 关 性 。也 有 研 究 认 为 E R、P R并 不 是 一个 长 期 有 效 的预 后 因素 ,其 仅仅 预示 肿瘤 有 更强 的惰 性 、 生 长更 缓慢 、 复发 时问 长 。 323 B — ADSMRI 肿 块 强 化 分 为均 匀 强 化 、不 .. I R — 均 匀 强化 、边 缘强 化 、 内部暗分 隔 、 内部增 强分 隔 、 中心 强 化 。本研 究 按照 乳 腺 浸润 性 导 管 癌 肿块 型 强 化特 征 ,将 其 分 为 均匀 强 化 、不 均 匀 强 化和 环 形 强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了解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其特点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的几种病理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
一、浸润性导管癌(IDC)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据乳腺癌患者的大多数。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很容易向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
在镜下观察,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形态多样,常呈现为团块状或单个细胞分散排列。
浸润性导管癌的特点是恶性程度高,易于转移,不同的亚型对治疗反应和预后有所不同。
二、乳头状癌(PC)乳头状癌相对较为少见,约占乳腺癌的5-10%。
乳头状癌的特点是肿瘤呈乳头样生长,细胞排列较为有序。
根据乳头内复发和转移的程度,乳头状癌可以分为非浸润性和浸润性两种类型。
乳头状癌具有较好的预后,但仍需根据乳头内复发和转移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黏液性癌(MC)黏液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癌亚型,占据乳腺癌的1-6%。
它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含有大量的黏液,导致肿瘤呈现黏液样的特征。
黏液性癌通常较大,生长缓慢,与其他病理类型相比,它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但需要注意的是,黏液性癌也会发生转移,因此早期发现与治疗仍然非常重要。
四、乳腺癌的其他病理类型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乳腺癌类型,还存在一些少见的病理类型,如乳腺导管癌不典型增生(ADH)和乳腺癌原位癌(DCIS)。
ADH是一种非典型增生病变,可以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
DCIS是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境界性肿瘤,尚未侵犯基底膜和周围组织。
总结: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类型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了解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对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乳腺癌病理类型的准确鉴定,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然而,请注意乳腺癌的病理类型通常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或细胞学检查来确诊,因此,在疑似乳腺癌的情况下,及早就医并接受专业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磁共振成像MD、ADC和MK参数在浸润性乳腺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及与ER、PR、HER-2、Ki-67
[7] CooperC,ColeZA,HolroydCR,etal.Seculartrendsintheincidence ofhipandotherosteoporoticfractures[J].OsteoporosInt,2011,22 (5):1277-1288.
[8] AminS,AchenbachSJ,AtkinsonEJ,etal.Trendsinfractureinci dence:apopulation-basedstudyover20years[J].JBoneMiner Res,2014,29(3):581-589.
社区中老年男性 OP患病率并不低,应引起我们的 重视,在关注 OP患者规范治疗的同时,对于 OP筛查工 具的应用,能使更多 OP高风险患者得到确诊,这也是我 们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裴福兴,胡侦明,等.中 国 骨 质 疏 松 性 骨 折 诊 疗 指 南 (骨 质疏松性 骨 折 诊 断 及 治 疗 原 则)[J].中 华 骨 与 关 节 外 科 杂 志, 2015,8(5):371-374.
[2] NIH ConsensusDevelopmentPanelonOsteoporosisPrevention,Diagno sis,andTherapy,March7-29,2000:highlightsoftheconference [J].SouthMedJ,2001,94(6):569-573..
211169658_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研究
学术论著中国医学装备2023年3月第20卷第3期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2023 March V ol.20 No.3*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培养计划(DFL20180102)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 北京 100050②北京市海淀医院超声科 北京 100080*通信作者:**********************作者简介:史宪全,男,(1981- ),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 1672-8270(2023)03-0074-06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AStudy on the accuracies of conventional US, CEUS and DCE-MRI in assessing the lesion size of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SHI Xian-quan, DONG Yun-yun, LI Shang, et al//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23,20(3):74-79.[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curacy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U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and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 in assessing the lesion size of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Methods: A total of 39 patients with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in hospital were selected, with 39 nodules in them. All of them underwent conventional US, CEUS and DCE-MRI before surgery. The pathological result was used as “Golden Standar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easured maximum diameters among conventional US, CEUS, DCE-MRI and postoperatively pathological result. Additionally, the accuracy rate, underestimation rate and overestimation rate of measuring the lesion size among the above three kinds of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sion size of the measured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of conventional U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postoperativel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 =2.459, P <0.01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 the measured lesion size among CEUS, DCE-MRI and postoperatively pathological result. The underestimation rate of conventional U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EUS and DCE-MRI (x 2=7.123, x 2=3.566, P <0.05), respectively. The overestimation rate of measured lesion size of CEUS and DCE-MR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US (x 2=2.885, x 2=2.167, P <0.0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accuracy rate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imageological examinations. The result of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e measured maximum diameters of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of conventional US, CEUS and DCE-MRI were respectively correlative with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post operation (r =0.658, r =0.761, r =0.602, P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accuracy rate among conventional US, CEUS and DCE-MRI in assessing the lesion size of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Conventional US tends to underestimate the lesion size, while CEUS and DCE-MRI tend to overestimate the lesion size. Compares with DCE-MRI, CEUS is safer and more convenient.[Key words] Ultrasound(US);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CEUS);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 Breast; Breast cancer[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超声造影(CEUS)及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CE-MRI)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大小的准确性。
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年轻女性乳腺癌的影像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孟菲菲;林青;崔春晓;费洁;苏晓慧;马锦竹;李丽丽【摘要】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younger than 35 years. Methods: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igitalmammographic,sonographic and histopathological data of 261 young women (≤35 years) with histopathologically proven breast cancer undergoing operation,analyzed the shape,margin,density,form and distribution of calcification,posterior features,blood flow signal of lesions in digital mammography,sonography and metastases quantity of lymph nodes,histological grade in pathological. Partial middle age(36~60 years)and elderly(≥61 years)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to made comparison. Results:The digital mammographic features:the mass,the ratio of oval-shape and equal density in young women bigger than elderly group (P=0.022,P<0.001);the ratio of circumscribed-margin bigger than 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 (P=0.001,P=0.031);the calcification,the ratio of amorphous in young women bigger than 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 ( P=0 . 002 , P<0 . 001 ) .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the mass , the ratio of oval-shape in young women bigger than elderly group (P=0.011);the ratio of circumscribed-margin and parallel bigger than 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 (P<0.05). The metastases quantity of lymph nodes in young women more than 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histological grade higher than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ratio of benign features in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bigger than middle age group and elderly group in digital mammography and sonography. The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have more metastasis quantity of lymph node and higher histological grade.%目的:总结35岁以下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1例年轻组(≤3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分析总结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中病变的形状、边缘、密度、钙化形态、钙化分布、后方回声特点、血流信号等;对病变的组织学级别及淋巴结转移数量等进行分析,并选择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中年组(36~60岁)及老年组(≥61岁)乳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乳腺X线摄影:年轻组椭圆形、等密度肿块的比例大于老年组(均P<0.05),肿块边界清楚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不定形钙化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均P<0.05).超声检查:年轻组椭圆形肿块的比例大于老年组(P=0.011),病变边界清楚、纵横比<1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年轻组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量较中年组和老年组更多,组织学级别较中年组和老年组更高(P<0.05).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X线摄影及超声检查表现为良性病变特征的比例大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更多,组织学级别更高.【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4页(P160-163)【关键词】年轻;乳腺肿瘤;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组织病理学特征【作者】孟菲菲;林青;崔春晓;费洁;苏晓慧;马锦竹;李丽丽【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1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影像科,山东青岛 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2]。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分析
较低[6],这也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讨论。 本研究显示,员圆愿 层螺旋 悦栽 肺动脉成像是一种便捷、无
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采用合适体位、合理监测部位及 双低剂量技术扫描,可在保证图像质量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 剂量及对比剂使用量,后期应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并分别用 肺窗及纵隔窗观察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 征象和间接征象,可直观、立体地观察到肺动脉栓子的位置、 大小、形态及肺内、心脏、胸膜的改变,是目前诊断肺动脉栓 塞并观察其疗效的可靠方法。
窑 268 窑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 年 6 月第 20 卷第 3 期 JPMI,June 2019,Vol. 20. No.3
弱患者效果满意,对于体型较为肥胖或有较多胸腔积液的患 者,噪声增加明显,肺动脉远段显影较差,有时无法满足诊断 要求,而采用 员园园 kV 管电压扫描可以很好地兼顾到此类患 者。本组病例,将患者手肘位置抬高、稍弯曲,可以增加锁骨 与第一肋骨间距,减少对锁骨下静脉的压迫,保证了输入通 道的顺畅,避免对比剂在锁骨下静脉及腋静脉的滞留,最大 程度地利用对比剂;另外与将感兴趣区设置在肺动脉主干相 比,本组均采用右侧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作为感兴趣区,由 于 员圆愿 层螺旋 悦栽 机启动扫描速度相对稍显偏慢,若将感兴 趣区置于肺动脉主干,必将增加对比剂的使用量来保证肺动 脉的峰值时长,且肺静脉较易显影,不利于后期观察,同时, 对比剂从右侧肘前静脉到达右心这一路径的耗时主要在上 肢静脉这一段,将右侧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作为感兴趣区同 样可以较好地将延迟时间个体化;因此使用 圆缘耀猿园 皂造 对比 剂也完全达到了临床要求,在王祺等[3]猿缘 皂造 对比剂用量的基 础上进一步降低,减低了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员圆愿 层螺旋 悦栽 的原始横轴面图像对肺动脉栓子检出的准确度及敏感性 较高,其图像为各向同性,保证了 酝孕砸、悦孕砸、酝陨孕 及 灾砸 等后 处理图像的真实性,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具有各自的优 势,多种后处理技术应综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检出肺动脉内 的栓子,准确地显示出栓子的位置、大小、形态[5],同时利用肺 窗及纵隔窗进行观察,又可显示肺内、心脏、胸膜改变。对于 心功能不全的受检者,采用此方法时固定延迟时间有时难于 把握,推荐心功能不全患者 悦栽孕粤 时达到阈值后延迟 远耀苑 泽 启动扫描,但尚需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摸索。另外,有研 究报道螺旋 悦栽 对直径 圆 皂皂 以下的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
MRI直方图结合TIC曲线鉴别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
MRI直方图结合TIC曲线鉴别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孟丽辉;钱丽霞;郭晓媛【摘要】目的:探讨MRI直方图和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应用在鉴别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及32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别绘制TIC曲线及测量病变区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方差值、偏度值、峰度值、第10百分位数、第50百分位数、第90百分位数.使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TIC曲线在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直方图参数中峰度值在动态增强扫描第3期中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发现均值与方差值在增强扫描第1期、第3期及T2WI呈正相关(P<0.01),峰度值与偏度值在各序列呈强负相关(P<0.01).两种方法联合诊断可以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MRI直方图和动态增强TIC曲线联合应用对鉴别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有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9(030)008【总页数】4页(P544-547)【关键词】乳腺肿瘤;纤维腺瘤;癌,导管,乳腺;磁共振成像【作者】孟丽辉;钱丽霞;郭晓媛【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山西太原 030001;山西大医院MR室,山西太原 030032;山西大医院MR室,山西太原 0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445.2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传统的MRI 检查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低的特点[1]。
本研究尝试通过后处理技术,运用乳腺MR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并结合纹理分析技术中的灰度直方图特征参数,对乳腺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信号及纹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
范彦伟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18(027)002
【摘要】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MRI诊断情况.方法:取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2月诊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45例,本组全部患者经过MRI诊断,观察本组患者早期增强病灶形态、病灶信号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结果:本组全部患者通过MRI诊断,在外上象限容易发生,主要是T1WI低信号及T2WI高信号.病变形态不规则,乳腺癌诊断率为1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率为91.11%..结论:MRI应用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通过MRI影像学表现来诊断疾病.【总页数】2页(P545-546)
【作者】范彦伟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价值分析
2.MRI动态增强扫描和X线钼靶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3.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
4.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分析
5.结节肿块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MRI表现及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
方法选取201003201203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mri检查进行总结。
结果本组诊断的60例浸润性导管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4例,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6例均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星芒状、毛刺样改变,病灶信号不均匀。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采取mri诊断更具有高分辨力、高敏感度、快速明显的强化特点,影像学显示清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 mri;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特征分析
作者单位:4633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到的恶性肿瘤,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乳腺癌65%~8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指癌细胞浸润穿破乳腺导管或腺泡基底膜,浸润周围乳腺间质;由于受到纤维性间质、癌细胞实质成分比例变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形态、边界、质地均有较大变化,没有典型浸润性乳腺癌影像学特征,诊断较为困难,为了掌握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 特征,我们对60例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手术病理明确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其中41例年龄<50岁,19例年龄≥
50岁,31例已绝经,29例未绝经;临床表现:乳腺肿块28例、乳头凹陷12例,局部出现皮肤改变20例,乳头血性溢液12例,乳头淡黄色溢液28例;临床分期:25例ⅰ期、16例ⅱ期、10例ⅲ期、9例ⅳ期;组织学分级:49例1级,12例2级,9例3级。
4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19例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12 检查方法 mri 扫描使用ge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4 通道乳腺专用线圈。
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双乳放置于乳腺线圈洞穴内,保持自然悬垂,平扫采用fse tlwi、fse t2wi加脂肪抑制,矢状面扫描,矩阵256×192,视野22 cm×22 cm,层厚6 mm,层间隔1 mm,激励次数3次。
动态增强扫描采用:采用3 d快速扰相梯度回波(fspgr)加脂肪抑制t1wi,矩阵256×192,视野22 cm×22 cm,层厚3 mm,激励次数1次。
动态增强扫描设定9个phase序列,第一个序列平扫,第二个序列于gd~dtpa对比剂采取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注射流率2 ml/s,总量为02 mmol/kg;每个序列扫描时间101 min,总扫描时间909 min。
2 结果
本组诊断的60例浸润性导管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左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4例,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6例均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呈蟹足样、星芒状、毛刺样改变,具体mri诊断特征见表1。
3 讨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由于形态、边界、质地不确定,与乳腺非肿块性病变不易鉴别[2],如:急性乳腺炎、乳腺导管周围炎、乳腺腺病等,急性乳腺炎尚具有红、肿、热、痛特征性表现外,其余疾病均无显著特征性表现,进行有效的鉴别,明确诊断良、恶性病变,对下一步治疗有着决定性指导作用,对治疗方案有着直接影响。
mri已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敏感度高达94~100%[3],由于mri通过不同的技术参数进获得多种成像方法,获得不同强度的信号,可以进行多序列、多平面、多方位、多层成像,对软组织具有高分辨力,易于发现乳腺深部病变,对致密型乳腺、乳腺邻近组织受到侵袭得到良好的显示,充分显示胸壁浸润,腋窝、纵隔、胸骨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乳腺mri增强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的具有更高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并且能够了解病变血流灌注;乳腺mri 成像可以清晰的显示乳腺癌浸润方向,对制定外科手术方案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浸润性导管癌mri诊断可以观察到由于肿瘤对周围结构不均衡的浸润性生长方式[4],形态多样化,不规则形病灶较多,多数显示其形态、边界和内部结构,增强扫描多少表现为边缘环行强化,是肿瘤细胞与瘤体周边增殖活跃,微血管分布密度高,瘤体中心往往出现出血坏死,产生不强化或、延迟强化;病变区组织受到纤维性间质、癌细胞实质成分比例变化,表现为结构混杂,t2wi信号出现不均匀的现象,肿瘤病变液化、坏死及出血等也是信号不均匀的重要原因[5]。
总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采取mri诊断更具有高分辨力、高敏感度、快速明显的强化特点,影像学显示清晰,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晓红.乳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研究.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5,11(2):100106.
[2] 汪晓红mri技术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方面的价值.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分册,2004,27(2);9093.
[3] 汪登斌.乳腺病变动态增强mri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768770.
[4] 范晓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mri诊断,放射学实践, 2010,25(1):59.
[5] 陈蓉.乳腺癌和纤维腺瘤mr信号强度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