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二52导学案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52平抛运动》导学案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3. 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 知道分析一般抛体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5.会确定平抛运动的速度。
【教学重点】1.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2.确定平抛运动的速度【教学难点】1.平抛运动中各分运动的独立性、同时性2.将一般运动转化为特殊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课时分配】1课时【课前预学】1.平抛运动:以一定的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做运动;它开始时的速度叫做;如果初速度是沿方向的,这个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性质: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其加速度恒为g,所以是运动;又因重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2)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时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化为)为和两个分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正方向如何确定)。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①水平方向:a x= ,v x0= ,v x= ;②竖直方向:a y= ,v0y= ,v y= 。
③合速度v= ,速度v在抛体下落过程中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tanθ== 。
3.平抛运动的位移:①水平分位移:x= ;②竖直分位移:y= 。
③t时间内合位移的大小s= 。
4.平抛运动的轨迹(定量研究轨迹形状的特征应研究x和y的函数关系式):由平抛运动的物体的横、纵坐标与时间的关系式,推导出x和y的函数关系式为(轨迹方程),可知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
*5.一般的抛体运动(斜抛):(1)水平方向: F x= ,a x= ,v0x= ,分位移x = ,结论:水平方向上做;(2)竖直方向: F y= ,a y= ,v0y= ,分位移y= ,结论:竖直方向上做。
完整版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5.2平抛运动完美版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二节平抛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色和规律并能运用平抛运动的公式求解有关问题。
2.知道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
【要点、难点】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及规律预习案【自主学习】1.什么是抛体运动?2.什么是平抛运动?列举生活中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3.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是什么?【学始于疑】研究案【合作研究一】平抛运动的特色问题 1:平抛运动的定义(与自由落体运动比较)问题 2:平抛运动的条件思虑:将一张小纸片水平抛出,小纸片的运动能否看作是平抛运动?(1)(2)问题 3:平抛运动的性质(1)竖直方向的运动性质(2)水平方向的运动性质(3)平抛物体的运动性质:加快度恒为的匀变速曲线运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归纳总结【合作研究二】平抛运动的速度物体抛出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时辰变化,我们如何来研究抛体运动的速度呢?试推导以初速度0平抛出的物体t 时辰运动的速度。
问题 1:研究方案:网问题 2:速度规律:水均分速度:( 1)竖直分速度:( 2)t 秒末的合速度:( 3)方向:(4)归纳总结:【合作研究三】平抛运动的位移水均分位移:( 5)竖直分位移:( 6)t 秒内的合位移:( 7)方向:(8)【合作研究四】一般的抛体运动斜向上抛出,物体的受力状况如何?问题 1:将物体以必定的初速度应如何解析物体的运动?问题 2:物体在双方向的初速度大小如何?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做什么运动?【本节知识网络】平抛运动各方向及合运动规律:运动分类加快度速度位移轨迹分运动x 方向y 方向合运动大小与 x 方向的夹角的正切关系【思虑】【当堂检测】1.关于平抛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B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C.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D.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可能是竖直向下的2.从离地面h 高处投出A、 B、C 三个小球, A 球自由着落, B 球以速度水平抛出,以速度 2水平抛出,则它们落地时间t A、 t B、 t C的关系是(A .t A< tB < tC B . t A> t B > t C C. t A< t B=t C D. t A= t B=t C C 球)3.一小球以初速度0 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为,阻力不计。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物理5.2平抛运动第1课时导学案
所以有:x=2(x-x′ )
即:x′= x/2
即平抛运动 的,某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平分其水平位移。 轨迹方程: y =
g 2 ) x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2v0 2
类平抛和斜抛运动的特点及计算规律
达 标 训 练
作业
课后 小结
2
1
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tanθ =
vy vx
=
gt v0
位移大小: S =
1 2 2 Sx + Sy = (v0 t ) 2 + ( gt 2 ) 2 2
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tan 又因 tan
Sy Sx
gt 2v0
tan 由以上两式得:
1 tan 2
y y , tan x x x
重点 难点
自 主 学 习
由于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恒定, 所以平抛运动是 运动。 (1 分钟得出结论?(3 分钟) 3、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运动(2 分钟) : ⑴在水平方 向上: ⑵在竖直方向上:
1、平抛运动的规律
精 讲 互 动
末速度大小:v =
高中物理 5.2 平抛运动第 1 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 2
第 时间 目标
课时 第
课题名称 周 星期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1.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物体受力有什么特点?平抛运动是什么性质的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时间由什么决定?水平位移跟哪些因素有关? 3.什么是类平抛运动? 1、 平抛运动是匀 变速运动,其加速度等于 g 我的问题 平抛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以及平抛运动的有关规律 (阅读课本 p8—p 11) 1、什么是平抛运动?(2 分钟) 2、平抛运动的特点是什么?(2 分钟)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人教课标版7实用教案
总课题曲线运动总课时第课时课题抛体运动的规律课型习题课知识与技能.掌握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教.掌握合位移、合速度求分位移、分速度和分位移、分速度求合位移、合速度方法学目过程与方法标.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典型,稳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掌握合位移、合速度求分位移、分速度和分位移、分速度求合位移、合速重点度方法教学难点处理平抛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指导教学准备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在已有根底知识的根底上实现知识的转教学移,灵活运用运动的合成分解的科学思维方法,将曲线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将复杂设想问题简单化。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任务一知识回忆一、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物体只在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轨迹是平抛运动的性质:运动。
三、平抛运动的常规处理方法四、平抛运动的规律() 平抛运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任一时刻的速度水平分速度:竖直分速度:实际(合)速度的大小:方向:()任一时刻的位移水平分位移:竖直分位移:实际(合)位移的大小:方向:任务二典型例题分析【例一】用、、分别表示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初速度和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
在这三个量中.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由决定的。
.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是由决定的。
.落地时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落地时瞬时速度的方向是由决定的。
练习、在离地高为15m处以5m的水平速度抛出—个物体,那么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物体落地点到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取0m/)、一架老式飞机在高出地面的高度,以.×102km/的速度水平飞行。
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目标上,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2册 平抛运动导学案
合速度:()22220x y v v v v gt =+=+ 0tan yx v gt v v θ== 其中,θ 为合速度与_________方向的夹角。
2.平抛运动的位移【问题探究2】如何确定平抛运动某一时刻的位置?水平方向:x = v 0t竖直方向:212y gt = 相对抛出点的位移:()222012l v t gt ⎛⎫=+ ⎪⎝⎭ 20012tan 2gt y gt x v t v ϕ=== 其中,φ为位移l 与_________方向的夹角。
3.平抛运动的轨迹将x = v 0t 、212y gt =联立,消去时间t ,得:2202g y x v = 上式中,g 是常数,v 0是常量,所以满足抛物线方程y = kx 2,即平抛运动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
4.平抛运动的推论(1)飞行时间:t = ____________平抛落地时间只由_________决定,与平抛的初速度__________。
(2)水平射程:x = ____________平抛水平射程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决定决定。
(3)速度、位移偏角正切值之比:x = ____________tan ____________tan θϕ== 二、一般的抛体运动【物体探究】能否借用研究平抛运动的方向来分析斜抛运动?你的一句是什么?1.斜抛运动:如果物体被抛出时的速度v0 不沿水平方向,而是斜向上方或斜向下方,在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2.按初速度方向分类,抛体运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斜抛运动的特点动力学特点:只受________,加速度a= ______;运动学特点: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________。
斜抛运动是匀变速________运动。
4.斜抛运动的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斜抛运动可看作水平方向__________运动与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运动的合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二导学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导学案尊敬的老师:根据您的要求,我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二的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
请您过目。
一、电荷守恒定律1. 电荷是物体中最基本的性质之一,而电荷守恒定律则规定了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
2. 当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时,电子数目的损失必然导致电荷的减少,这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二、库仑定律1. 库仑定律描述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即两个点电荷间的吸引或排斥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2. 库仑定律是解释静电作用的重要依据,也是电磁力的基本规律之一。
三、电场强度1. 电场强度指的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强度与电荷量和距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 电场强度是一个矢量量,方向等于正电荷所受力的方向,大小与正电荷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四、电势与电势差1. 电势是描述电场在空间分布情况的物理量,电荷在电场中会沿着电势降低的方向运动,从而具有动能。
2. 电势差指的是两个点之间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差,是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结果。
五、电容器1.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通常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介质构成,其中的电荷储存在导体中。
2. 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其结构、介质的特性等有关,可以通过改变电容器的结构来调节其电容量。
六、电流与电路1. 电流是描述单位时间内电荷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通常用来表示电荷的流动强度。
2. 电路是用来传递电流的路径,其中包含各种元件如电源、电阻、电容等,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实现电能的转化和控制。
七、欧姆定律与戴维南定理1.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阻器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即在恒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 戴维南定理则是描述了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
八、综合电路分析1. 复杂电路中常常会有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等不同的电路结构,通过综合电路分析可以求解电路中各个节点的电压和电流。
沪科版必修2高中物理5.2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中物理 5.2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发现的(第1课时)导学案沪科版必修2【学习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2、知对人类认识万有引力定律过程做出自己的评价,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学习重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难点】牛顿以开普勒对行星运动学规律的描述为基础证明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自主学习】任务一、基础知识1.科学猜想:吉尔伯特:-------------------------------------------------------------------------------------------------------------------笛卡尔:---------------------------------------------------布里奥-----------------------------------------------------------------------------------------------------------------------胡克:------------------------------------------------------------------------------------------------------------------------2.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困难之一:-----------------------------------------困难之二:-----------------------------------------------困难之三:-------------------------------------------------------------------------------------------------------------------3.牛顿的猜想与论证:猜想1:---------------------------------------------------------------------------------------------------------论证:-------------------------------------------------------------------------------------------------------猜想2:-----------------------------------------------------------------------------------------------------------------------------------------------------------------------------------------------------------------------------------------------------------------------------------------------------------------------------------------------------------验证:-------------------------------------------------------------------------------------------------------------------------猜想3:-----------------------------------------------------------------------------------------------------------------------------------------------------------------------------------------------------------------------------------------:-------------------------------------------------------------------------------------------------------------------------------论证:阅读资料:1.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揭示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对行星如何绕太阳运动进行了一个确切的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人教课标版(美教案)
总课题万有引力与航天总课时第课时课题万有引力定律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根底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规律有初步理解。
过程与方法教学通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和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渗透科学发现与目标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方法,增加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感性认识。
教学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重点太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教学难点故应加强举例。
学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指导教学准备教学预习导学→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稳固知识→达标提设想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任务预习导一学〔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Mm上节课我们推导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即FG2。
知道了行星为什么能够绕太阳运转而不会飞离太阳。
那么大家想到过,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地球吸引物体的力与地球和太阳间的引力是同种性质的力吗?还有,月球能够绕地球运转,说明月球与地球之间也一定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个拉住月球使它绕地球运转的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吗?任务二合作探究、月-地检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月-地检验〞局部的内容,完成写列问题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天,地球半径为×106m,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倍。
设质量为的物体在月球的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为,那么ar2,2,,T得a60R42T2代入数据解得a11g3 60060 2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通过上面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万有引力定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把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遵从的规律推广到宇宙万物之间,你觉得适宜吗?发表自己的见解。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写出表达式。
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何深远意义?、引力常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测定引力常量有何意义?〔〕、引力常量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出的,它的数值是多大?做一做:下面我们粗略的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的人之间的引力。
物理必修二导学案
物理必修二导学案概述: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导学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本导学案将围绕物理必修二的知识点展开,通过系统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升学习成绩。
第一节: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及分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不同,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支持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时会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第二节:运动与力的关系1. 动能与动能公式动能是一个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成正比。
动能公式为: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速度。
2. 势能与势能公式势能是一个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位置和形状有关。
势能公式为:Ep = m * g * h,其中Ep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第三节:机械振动与波1. 机械振动的特点机械振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往复运动的现象,它具有周期、频率、振幅等特点。
2. 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是由质点的振动引起的能量传播现象,它包括横波和纵波两种传播方式,具有频率、波长、波速等特点。
第四节: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光线从介质之间的表面反射的现象,遵循反射定律;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弯曲的现象,遵循折射定律。
2. 光的成像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实现物体的放大、缩小和成像,根据物体与透镜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像的性质和位置。
高中必修二物理导学案
高中必修二物理导学案一、导学主题: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物的位置的改变过程。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需要了解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2. 位置的描述物体的位置可以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通常以参照物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并用坐标轴和坐标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3. 速度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可以分为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两种。
瞬时速度是某一时刻物体的实际速度,而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 加速度的描述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可以分为正加速度和负加速度。
正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增大,而负加速度表示速度减小。
二、运动的描述公式1. 位移公式位移公式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常用公式包括:$\Delta x=v_0t+\frac{1}{2}at^2$。
2. 速度公式速度公式描述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情况,常用公式包括:$v=v_0+at$。
3.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常用公式包括:$v^2=v_0^2+2a\Delta x$。
三、习题解析1. 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求该汽车行驶100m所需的时间。
解:已知$v=10m/s,\Delta x=100m$,代入位移公式可得:$\Delta x=v_0t=10t=100$,解得$t=10s$。
2. 一个物体以2m/s²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求经过5s后物体的速度。
解:已知$a=2m/s²,t=5s,v_0=0$,代入速度公式可得:$v=v_0+at=2\times5=10m/s$。
四、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2. 实验装置:直线轨道、计时器、小车等。
3. 实验步骤:(1)在直线轨道上固定小车,并设定一个初始速度。
(2)启动计时器,并记录不同时刻小车的位置和速度。
(3)改变小车的初始速度,重复实验步骤以探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二)导学案
11、 一个质点在 xoy 平面内运动的轨迹如 5.1-5 所示, 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若 x 方向始终匀速,则 y 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y B.若 x 方向始终匀速,则 y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C.若 y 方向始终匀速,则 x 方向先减速后加速 D.若 y 方向始终匀速,则 x 方向先加速后减速
编写:马华权
不断改变,这就是今后要学习的匀速圆周运
◇例题精析◇
例 1、质点在三个恒力 F1、F2、F3 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若突然撤去 F1, 则质点( ) A.一定做匀变速运动 B.一定做直线运动 C.一定做非匀变速运动 D.一定做曲线运动 解析:
评注:不少同学往往错误认为撤去哪个力,合力就沿哪个力的方向。物体在三个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合力为零,任意两个力 的合力与第三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若撤去其中一个力,物体所受合 力与该力反向。 例 2、如图 5.1-1 所示,物体在恒力 F 作用下沿曲线 从点 A 运动到点 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反向,但大小不 变,即由 F 变为-F。在此力的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 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可能沿曲线 Ba 运动 B B.物体不可能沿曲线 Bb 运动 C.物体不可能沿曲线 Bc 运动 A a D.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 BA 返回 图 5.1-1 解析:
2
汝溪中学导学案◇高中物理(必修 2)
编写:马华权
§5.1 曲线运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l. 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 上.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建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物理5.2平抛运动第2课时导学案
第五章 第 时间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时 第 课题名称 周 星期
第二节
平抛运动
课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复习课
主备课人
1、 加深对平抛运动的理解 2、 平抛运动分解中涉及的有关计算问题 平抛运动分解中涉及的有关计算问题 我的问题 平抛运动分解中涉及的 有关计算问题 1、 决定一个平抛运动的总时间的因素( ) A 抛出时的初速度 B 抛出时的竖直高度 C 抛出时的竖直高度和初速度 D 与做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有关 2、一个物体以初速度 V0 水平抛出,经时间 t,其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与 V0 大小相 等,那么 t 为( )
2
) B.
3 s 3
2 3 s 3
C. 3
D.0
1.飞机在 2km 的高空以 360km/h 的速度沿水平航线匀速飞行,飞机 在地面上 达 标 训 练 观察者的正上方空投一包裹(取 g=10m/s ,不计空气阻力) ⑴.试比较飞行员和地面观察者所见的包裹的运 动轨迹; ⑵.包裹落地 处离地面观察者多远?离飞机的水平距离多大? ⑶.求包裹着地时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自 主 学 习
A
V0/g
B
2V0/g
C
V0/2g
D
2 V0/g
)
3、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 间内,下列哪些量是相等的( A.速度的增量 B.加速度 C.位移 D.平均速率
4、物体以初速度 V0 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 2 倍时,则物 体抛出的时间是 A 1∶1 B 2 ∶1 C 3∶1 D4∶1
2 2 向后下方作匀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 ´= a g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人教课标版5(美教案)
总课题万有引力与航天总课时第课时课题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课型新授课知识与技能.理解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存在教.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过程与方法学目.通过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标.体会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关系,从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教学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记住推导重点出的引力公式.教学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学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指导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回忆→预习导学→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稳固知设想识→达标提升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任务一知识回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太阳处在椭圆的。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都相等。
即任务二预习导学〔认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是否需要力?这个力是什么力提供的?这个力是多大?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跟太阳与行星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吗?.行星的实际运动是椭圆运动,但我们还不知道求出椭圆运动加速度的运动学公式,我们现在怎么办?把它简化为什么运动呢?引导:既然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即为曲线运动,那么肯定有一个力要来维持这个运动,那么这个力是由什么来提供的呢?我们跟随着科学家们一起去研究讨论这个问题。
任务三合作探究一、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设行星的质量为,速度为,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那么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写出行星需要的向心力表达式,并说明式中符号的物理意义。
、行星运动的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式如何?天文观测难以直接得到行星的速度,但可以得到行星的公转周期,写出用表示向心力的表达式。
、如何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消去周期?写出消去周期后向心力的表达式。
引导:这是行星需要的向心力,我们要求的是太阳对行星的引力,这两个力有关系吗?、写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距离的比例式,说明比例式的意义。
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二导学案人教课标版2(美教案)
总课题曲线运动总课时第课时课题向心加速度向心力课型习题课教.进一步掌握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知识,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
学目.熟练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标教学理解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教学应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
难点学法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指导教学圆锥摆准备知识回忆→学生掌握根本公式,根本概念→合作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稳固知识→达标提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及求解公式,教学设想弄清它们间的联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面我们通过习题课加深对上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任务一知识回忆〔独立完成以下问题〕.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始终指向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是一种新的性质的力。
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沿半径指向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怎样计算?〔〕、向心加速度公式:a===任务二典型例题分析例题、如下图,用同样材料做成的、、三个物体放在匀速转动的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绕竖直轴转动.三物体质量间的关系,转动半径之间的关系是,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最小.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转台转速加快时,物体最先开始滑动合作与交流:如下图,细绳一端系着质量为=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小孔吊着质量为=的物体,与圆孔的距离为.和水平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现使此平面绕中心轴转动.问角速度ω在什么范围内,会处于静止状态?(=10m)例题.内壁光滑圆锥筒固定不动,其轴线竖直,如图,两质量相同的小球和紧贴内壁分别在图示所在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球的线速度必定大于球的线速度.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球对筒壁的压力.球的角速度必定大于球的角速度.球的运动周期必定大于球的运动周期合作与交流:如下图,水平杆长米,绳长米,小球的质量千克,整个装置可绕竖直轴转动,当该装置以某一角速度转动时,绳子与竖直方向成°角.取,求:〔〕试求该装置转动的角速度;〔〕此时绳的张力是多大?ω任务三达标提升()、向心力公式:===...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其合力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以下关于向心力的论述中,正确的选项是:〔〕.物体做圆周运动后,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受到向心力.向心力与重力、弹力、摩擦力一样是一种特定的力,它只有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才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必修二5.2《平抛运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2、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及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案导学】复习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导出公式:
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3. 在曲线运动中,合运动与分运动及各个分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运动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规律在效果上是完全相同的。
②运动的: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种不同的运动,各个运动互相独立进行,互不
影响。
③运动的: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合运动与分运动时间相
同。
二、新知学习(一)抛体运动
1.定义:以一定的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2.特点:物体只受作用,其加速度,所以抛体运动是个运动。
3. 分类:(1)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叫做
(2)初速度沿竖直方向的,叫做
(3)初速度方向是斜向上或斜向下方,叫做
(二)、平抛运动的研究
1、平抛运动的特点
初速度沿方向,只受力作用,轨迹为线
2、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化曲为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做什么运动?
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竖直方向,它在水平方向的分力是所以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是那么物体在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为所以加速度为那么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运动
平抛运动就是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合成。
训练题1.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的速度在时刻变化B.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在时刻变化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D. 平抛运动的速度不可能竖直向下
(三)平抛运动的求解方法
1、抛体的位置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的求解。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则物体在任意时刻t的位置坐标为
⎩
⎨
⎧
=
=
y
x
2、抛体的位移
位移的大小=
s
合位移s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β
tan
3、抛体的速度
水平分速度为Vx= 竖直分速度为Vy=
t秒末的合速度=
t
v
t
v的方向=
θ
tan
课外思考:能否用v=v0+gt求A点的速度?
又能否用v2-v02=2gS求A点的位移?
知识小结:对抛体运动的理解
1、物体做抛体运动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抛体运动的特点(1)理想化特点:物理上提出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模型,即把物体看成质点,抛出后只考虑_________的作用,忽略_________。
(2)匀变速特点:抛体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始终等于_________,这是抛体运动的共同特点,其中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的抛体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_____运动。
(3)速度变化的特点:做抛体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________,均为_________
=
∆v,方向___________。
3、平抛运动的理解(1)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加速度为g的_______________运动。
(3)处理思路:将平抛运动分解为水平方向的_____________和竖直方向上的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
一个物体以l0 m/s的速度从10 m的水平高度抛出,落地时速度与地面的夹角θ是多少(不计空气阻力)?
训练题2.平抛运动的轨迹
推导以速度v0水平抛出的物体的运动轨迹方程,并根据方程画出轨迹。
思考与讨论:
用m、v0、h分别表示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初速度和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
A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仅与有关
B.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为仅与有关
C.落地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仅与有关
D.速度变化量: 仅与有关
(四)斜抛运动
斜抛运动与平抛运动相比较有何异同
1.共同点
2.不同点
怎样研究斜抛运动?
平抛运动斜抛运动
水平方向: 运动水平方向: 初速度为的运动竖直方向: 运动竖直方向: 初速度为的运动课下思考:斜抛运动经过时间t,位移和速度如何?
巩固练习:
1、一架战斗机以360Km/h水平匀速飞行,飞行高度为500m。
若战斗机要投弹击中地面目标,它应距目标水平距离为多远时投弹?(不考虑空气阻力,g=10m/s2)
2、从高为20m的楼顶边缘水平抛出一个小铁球,测出小铁球落地点距离楼底边缘40m,求小铁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不考虑空气阻力,g=10m/s2)
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钟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四个,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则四个球( )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知识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