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直接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新人教选修2-2).ppt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配套课件第二章 2.2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 综合法是 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条件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 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 用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用框图表示为: P⇒Q1 → Q1⇒Q2 → Q2⇒Q3 →„→ Qn⇒Q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πL2 L2 πL2 L2 4 式成立, 只需证明 2 > 成立, 即证明 2 > , 两边同乘以 2, 4π 16 4π 16 L
L 2 L2 1 1 得 > ,因为上式成立,所以 π2π > 4 . π 4
所以,如果一个圆与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这 个圆的面积比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 点评:分析法.
栏 目 链 接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中使每一步
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
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
理等)为止,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分析法.
分析法是从未知到已知、从结论到条件的逻辑推理 方法. 分析法是一种执果索因的证明方法. 用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等, 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用框图表示为:
跟 踪 训 练
1 2 3 1.证明: + + <2. log519 log319 log219
1 证明: 因为 logab= , 所以左式=log195+2log193 logba +3log192= log19(5×32×23)=log19360. 因为 log19360<log19361=2, 1 2 3 所以 + + <2. log519 log319 log219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高中数学2-2-1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
n
������ ,∴ ������+1 ������������
=
2������ +1 ������ 2
=
2×2������ ������ =2. 2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 (2)求证: 6 + 7≥2 2 + 5. 证明: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 6 + 7)2≥(2 2 + 5)2, 即证 2 42>2 40, 由于上式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
2.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平面 PAD⊥平面 ABCD,AB=AD,∠ BAD=60° ,E,F 分别是 AP,AD 的中点.求证: (1)直线 EF∥平面 PCD; (2)平面 BEF⊥平面 PAD.
思路分析:(1)利用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2)利用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证明:(1)在△PAD 中,因为 E,F 分别为 AP,AD 的中点,所以 EF∥PD. 又因为 EF⊄ 平面 PCD,PD⊂ 平面 PCD, 所以直线 EF∥平面 PCD.
证明:方法一:∵ a,b>0,且 a+b=1, ∴ a+b≥2 ������������,∴ ������������ ≤ ,∴ + = 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 方法二:∵ a,b 是正数, ∴ a+b≥2 ������������>0, + ≥2
1 ������ 1 ������ 1 1 1 >0,∴ (a+b)( + )≥4.又 ������������ ������ ������ 1 2 1 ������ 1 ������ ������+������ ������������
������ ,∴ ������+1 ������������
=
2������ +1 ������ 2
=
2×2������ ������ =2. 2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知数列{an}为等比数列. (2)求证: 6 + 7≥2 2 + 5. 证明: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 6 + 7)2≥(2 2 + 5)2, 即证 2 42>2 40, 由于上式显然成立,因此原不等式成立.
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
2.
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平面 PAD⊥平面 ABCD,AB=AD,∠ BAD=60° ,E,F 分别是 AP,AD 的中点.求证: (1)直线 EF∥平面 PCD; (2)平面 BEF⊥平面 PAD.
思路分析:(1)利用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2)利用面面垂直⇒ 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 证明:(1)在△PAD 中,因为 E,F 分别为 AP,AD 的中点,所以 EF∥PD. 又因为 EF⊄ 平面 PCD,PD⊂ 平面 PCD, 所以直线 EF∥平面 PCD.
证明:方法一:∵ a,b>0,且 a+b=1, ∴ a+b≥2 ������������,∴ ������������ ≤ ,∴ + = 当且仅当 a=b 时,取“=”号. 方法二:∵ a,b 是正数, ∴ a+b≥2 ������������>0, + ≥2
1 ������ 1 ������ 1 1 1 >0,∴ (a+b)( + )≥4.又 ������������ ������ ������ 1 2 1 ������ 1 ������ ������+������ ������������
高中数学 第2章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2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
【解题探究】运用综合法,结合an与Sn的关系及数列的知 识来论证.
证明:(1)由(3-m)Sn+2man=m+3,① 得(3-m)a1+2ma1=m+3,a1=1, (3-m)Sn+1+2man+1=m+3.② ②-①,得(3+m)an+1=2man,(m≠-3). ∴aan+n 1=m2+m3.∴{an}是等比数列.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例4】 已知α,β≠kπ+π2(k∈Z)且 sin θ+cos θ=2sin α,① sin θ·cos θ=sin2β,② 求证:11- +ttaann22αα=211-+ttaann22ββ. 【解题探究】综合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与三角函数知识 相结合来进行证明.
证明:因为(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1, 所以将①②代入,可得 4sin2α-2sin2β=1.③ 另一方面,要证11- +ttaann22αα=211-+ttaann22ββ, 即证11-+ccssooiinnss2222αααα=211-+cscsoioinsns222β2βββ,
A.[2,3] B.[1,3] C.(1,2) D.(1,3) 【答案】C
【解析】将x=-1,y=3和x=1,y=1代入y=ax2+bx+c
中,得
3=a-b+c, 1=a+b+c,
∴b=-1.∴a+c=2.又0<c<1,∴0<2
-a<1.∴1<a<2.故选C.
3.已知a,b,c为三条不同的直线且a⊂平面M,b⊂平面 N,M∩N=c.
复习课件
高中数学 第2章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2
【解题探究】运用综合法,结合an与Sn的关系及数列的知 识来论证.
证明:(1)由(3-m)Sn+2man=m+3,① 得(3-m)a1+2ma1=m+3,a1=1, (3-m)Sn+1+2man+1=m+3.② ②-①,得(3+m)an+1=2man,(m≠-3). ∴aan+n 1=m2+m3.∴{an}是等比数列.
综合法与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例4】 已知α,β≠kπ+π2(k∈Z)且 sin θ+cos θ=2sin α,① sin θ·cos θ=sin2β,② 求证:11- +ttaann22αα=211-+ttaann22ββ. 【解题探究】综合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与三角函数知识 相结合来进行证明.
证明:因为(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1, 所以将①②代入,可得 4sin2α-2sin2β=1.③ 另一方面,要证11- +ttaann22αα=211-+ttaann22ββ, 即证11-+ccssooiinnss2222αααα=211-+cscsoioinsns222β2βββ,
A.[2,3] B.[1,3] C.(1,2) D.(1,3) 【答案】C
【解析】将x=-1,y=3和x=1,y=1代入y=ax2+bx+c
中,得
3=a-b+c, 1=a+b+c,
∴b=-1.∴a+c=2.又0<c<1,∴0<2
-a<1.∴1<a<2.故选C.
3.已知a,b,c为三条不同的直线且a⊂平面M,b⊂平面 N,M∩N=c.
复习课件
高中数学 第2章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 新人教A版选修2-2
2019-2020学年人教A版选修2-2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课件(21张)
解析答案
(2)已知△ABC三边a,b,c的倒数成等差数列,求证:B为锐角.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2 已知 a>0,求证: a2+a12- 2≥a+1a-2.
解析答案
类型三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综合应用
a+b b+c c+a 例 3 若 a,b,c 为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 2 +lg 2 +lg 2 > lg a+lg b+lg c.
x+y A.x< 2 <y<2xy
x+y B.2xy<x< 2 <y
x+y C.x< 2 <2xy<y
x+y D.x<2xy< 2 <y
解析 ∵y>x>0,且 x+y=1,∴设 y=34,x=14,
则x+2 y=12,2xy=38,∴x<2xy<x+2 y<y,故选 D.
1 234
解析答案
1 234
解析答案
1 234
3.对于不重合的直线m,l和平面α,β,要证明α⊥β,需要具备的条件 是( D ) A.m⊥l,m∥α,l∥β B.m⊥l,α∩β=m,l⊂α C.m∥l,m⊥α,l⊥β D.m∥l,l⊥β,m⊂α 解析 D 选项, lm⊥∥βl,⇒ mm⊂⊥αβ,⇒α⊥β.
解析答案
第二章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
学习目标
1.理解综合法、分析法的意义、掌握综合法、分析法的思维特点. 2.会用综合法、分析法解决问题.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标检测
问题导学
新知探究 点点落实
知识点一 综合法
思考 阅读下列证明过程,总结此证明方法有何特点? 已知a,b>0,求证:a(b2+c2)+b(c2+a2)≥4abc. 证明 因为b2+c2≥2bc,a>0,所以a(b2+c2)≥2abc. 又因为c2+a2≥2ac ,b>0,所以b(c2+a2)≥2abc. 因此a(b2+c2)+b(c2+a2)≥4abc.
高中数学PPT课件-综合法和分析法
•a,b,c成等比数列转化为符号语言就是 b2 = ac.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为工具进行证明.
新知探究
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有 2B=A+C. ①
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 A+B+C=180°. ②
新知探究
请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进行比较,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回顾以往的数学学习,说说你对这两种证 明方法的新认识.
综合法就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 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分析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执果索因. 注意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
新知探究
知识要点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其特点是“由因导果”.
新知探究
你能用框图 表示综合法
吗?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 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 结论.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于是尝试转化结论:统一函数名称,即把正切函数化为正(余)弦函数.把结论
转化为
cos2α
-
sin2α
=
1 2
(cos2β
-
sin2β)
再与
4sin2α - 2sin2β = 1 比较,发现只要把
cos2α - sin2α = 1 (cos2β - sin2β)的角的余弦转化为正弦,就能达到目的.
2
新知探究
=
1
-
此时,如果能把角和边统一起来,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寻找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余弦定理正好满足要求.于是,可以用余弦定理为工具进行证明.
新知探究
证明:由A,B,C成等差数列,有 2B=A+C. ①
因为A,B,C为△ABC的内角,所以 A+B+C=180°. ②
新知探究
请对综合法与分析法进行比较,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回顾以往的数学学习,说说你对这两种证 明方法的新认识.
综合法就是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 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分析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执果索因. 注意
事实上,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把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使用: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
新知探究
知识要点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其特点是“由因导果”.
新知探究
你能用框图 表示综合法
吗?
用P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 公理、定理等,Q表示所要证明的 结论.
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于是尝试转化结论:统一函数名称,即把正切函数化为正(余)弦函数.把结论
转化为
cos2α
-
sin2α
=
1 2
(cos2β
-
sin2β)
再与
4sin2α - 2sin2β = 1 比较,发现只要把
cos2α - sin2α = 1 (cos2β - sin2β)的角的余弦转化为正弦,就能达到目的.
2
新知探究
=
1
-
高中数学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1综合法课件新人教A版选修2_2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题型四
利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例 2】 已知 a,b,c 是正实数,且 a+b+c=1.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基本不等式入手,利用同向不等式相 加而得证. 证明:(1)∵a
1 , ������ 3
2
求证:(1)a2+b2+c2≥3 ; (2) ������ + ������ + ������ ≤ 3.
*
3 3 2������������-1 ∴当 n∈N ,且 n≥2 时,bn= 2 ������(������n − 1) = 2 ·������ +3. ������-1 1 1 1 ∴bnbn-1+3bn=3bn-1.∴ ������ − ������ = 3. ������ ������-1 1 1 ∴数列 ������ 是首项为1,公差为 3 的等差数列. ������
【做一做】 命题“函数f(x)=x-xln x在区间(0,1)内是增函数”的证 明过程“对函数f(x)=x-xln x求导,得f'(x)=-ln x,当x∈(0,1)时,f'(x)=-ln x>0,故函数f(x)在区间(0,1)内是增函数”应用了 的证明 方法. 解析:本命题的证明,利用已知条件和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证得了结论,应用了综合法的证明方法. 答案:综合法
第1课时 综合法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综合法. 2.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会用综合法证明数学问题.
综合法
定义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 数学定义、 公理、 定理 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 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 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 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推证过程 P⇒Q1 → Q1⇒Q2 → Q2⇒Q3 →…→ Qn⇒Q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公理、定理 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特点 顺推证 法 或由因 导 果法
最新 人教A版 选修2-2数学 公开课课件:2.2.1《综合法与分析法》ppt课件
P 件.若用________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的推理形式为
P⇐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7.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则是“执果索 因”,它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证明方法.分析法便于我们去寻 找思路,而综合法便于过程的叙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在解 决具体的问题时,结合起来运用效果会更好.
(2)联系:在分析法中,从结论出发的每一步所得到的判断 充分 条件,最后的一步归结为已被证明 都是使结论成立的________
了的事实.因此从分析法的最后一步又可以倒推回去,直到结 综合 法. 论,这个倒推的证明过程就是____叙述条理清楚,不便
于思考,综合法是分析法的逆向思维过程,表述简单,条理清 楚.所以实际证题时,可将分析法、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 综合 写过程. 分析 找思路,________ 即:________ (3)当待解决问题,一时打不开思路,不知从何入手时,有 分析法 去探求解题思路,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 时可以运用________ 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对于恒等 式的证明,也同样可以运用分析法证明.又如在立体几何证明 题中,将待证结论作为条件和其他已知条件结合起来分析,看 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来逐步探求证题的思路,也是常用方 法.
析法
5.分析法的特点 分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即从“未知”看 已知 需知 ”,执果索因,逐步靠拢“________ “________ ”,其逐步推 充分 条件. 理,实际上是要寻找“结论”的________
分析法的推理过程也属于演绎推理,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
的逻辑推理.
6.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从待证结论或需求问 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
P⇐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7.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综合法是“由因导果”,而分析法则是“执果索 因”,它们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证明方法.分析法便于我们去寻 找思路,而综合法便于过程的叙述,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在解 决具体的问题时,结合起来运用效果会更好.
(2)联系:在分析法中,从结论出发的每一步所得到的判断 充分 条件,最后的一步归结为已被证明 都是使结论成立的________
了的事实.因此从分析法的最后一步又可以倒推回去,直到结 综合 法. 论,这个倒推的证明过程就是____叙述条理清楚,不便
于思考,综合法是分析法的逆向思维过程,表述简单,条理清 楚.所以实际证题时,可将分析法、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 综合 写过程. 分析 找思路,________ 即:________ (3)当待解决问题,一时打不开思路,不知从何入手时,有 分析法 去探求解题思路,特别是对于条件简单而 时可以运用________ 结论复杂的题目,往往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对于恒等 式的证明,也同样可以运用分析法证明.又如在立体几何证明 题中,将待证结论作为条件和其他已知条件结合起来分析,看 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来逐步探求证题的思路,也是常用方 法.
析法
5.分析法的特点 分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即从“未知”看 已知 需知 ”,执果索因,逐步靠拢“________ “________ ”,其逐步推 充分 条件. 理,实际上是要寻找“结论”的________
分析法的推理过程也属于演绎推理,每一步推理都是严密
的逻辑推理.
6.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从待证结论或需求问 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
高中数学第二章推理与证明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2.2.1综合法与分析法课件新人教B版选修2_2
������+������
������
������
解析:因为 x>0,y>0,
������ ������ 所以 1+������ + 1+������
>
������ ������ + 1+������+������ 1+������+������
=
������+������ . 1+������+������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分析法 【例题2】 如图,SA⊥平面ABC,AB⊥BC,过A作SB的垂线,垂足为E, 过E作SC的垂线,垂足为F,求证:AF⊥SC.
分析:本例所给的已知条件中,垂直关系较多,我们不容易确定 如何在证明中使用它们,因而用综合法比较困难.这时,可以从结论 出发,逐步反推,寻求使要证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题型一
题型二
题型三
证明:要证AF⊥SC,只需证SC⊥平面AEF,只需证AE⊥SC(因为 EF⊥SC),只需证AE⊥平面SBC,只需证AE⊥BC(因为AE⊥SB),只需 证BC⊥平面SAB,只需证BC⊥SA(因为AB⊥BC).由SA⊥平面ABC可 知,上式成立.所以AF⊥SC. 反思 在分析法证明中,从结论出发的每一个步骤所得到的判断都 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一步归结到已被证明了的事实.因此, 从最后一步可以倒推回去,直到结论,但这个倒推过程可以省略.
证明与推理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剖析:(1)联系:证明过程其实就是推理的过程.就是把论据作为 推理的前提,应用正确的推理形式,推出论题的过程.一个论证可以 只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的推理;可以只用演绎推理,或只 用归纳推理,也可以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所以证明就是 推理,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推理. (2)区别:①从结构上看,推理包含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已知 的,结论是根据前提推出来的;而证明是由论题、论据、论证三部 分组成的.论题相当于推理的结论,是已知的,论据相当于推理的前 提.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2课件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17课时《分析法》
所以-4≤f(x)≤-1,故 a≥-1. 答案:[-1,+∞)
5.当 a≥2 时,求证 a+1- a< a-1- a-2.
证明:要证 a+1- a< a-1- a-2, 只需证 a+1+ a-2< a+ a-1, 只需证( a+1+ a-2)2<( a+ a-1)2, 只需证 a+1a-2< aa-1, 只需证(a+1)(a-2)<a(a-1), 只需证-2<0,而-2<0 显然成立, 所以 a+1- a< a-1- a-2成立.
只需证命题 p 为真,而已知 p 为真,故 q 必为真.
变式探究 2 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并且 PA, PB,PC 两两垂直.PH⊥平面 ABC 于 H.求证 H 是△ABC 的垂心.
证明:连接 AH,BH.要证 H 是△ABC 的垂心, 只需证 AC⊥HB 且 BC⊥AH, 只需证 BC⊥平面 PHA,AC⊥平面 PHB, 只需证 BC⊥AP 且 BC⊥PH,AC⊥PB 且 AC⊥PH, 只需证 AP⊥平面 PBC,PB⊥平面 PAC, 也就是要证 AP⊥PB,AP⊥PC,PB⊥PA,PB⊥PC. 由条件知 PA,PB,PC 两两垂直,上式显然成立, 所以结论成立,即 H 是△ABC 的垂心.
变式探究 3 已知 a,b,c 表示△ABC 的三边长,m>0,求证: a+a m+b+b m>c+c m.
证明:要证明a+a m+b+b m>c+c m, 只需证明a+a m+b+b m-c+c m>0 即可, 所以a+a m+b+b m-c+c m =ab+mc+m+a+bma+ bm+mc+ cm+-mca+mb+m.
所以不等式(*)成立,且要使(*)的等号成立必须ba=ab且ac=ac且bc= bc,
即当 a=b=c 时等号成立.
5.当 a≥2 时,求证 a+1- a< a-1- a-2.
证明:要证 a+1- a< a-1- a-2, 只需证 a+1+ a-2< a+ a-1, 只需证( a+1+ a-2)2<( a+ a-1)2, 只需证 a+1a-2< aa-1, 只需证(a+1)(a-2)<a(a-1), 只需证-2<0,而-2<0 显然成立, 所以 a+1- a< a-1- a-2成立.
只需证命题 p 为真,而已知 p 为真,故 q 必为真.
变式探究 2 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并且 PA, PB,PC 两两垂直.PH⊥平面 ABC 于 H.求证 H 是△ABC 的垂心.
证明:连接 AH,BH.要证 H 是△ABC 的垂心, 只需证 AC⊥HB 且 BC⊥AH, 只需证 BC⊥平面 PHA,AC⊥平面 PHB, 只需证 BC⊥AP 且 BC⊥PH,AC⊥PB 且 AC⊥PH, 只需证 AP⊥平面 PBC,PB⊥平面 PAC, 也就是要证 AP⊥PB,AP⊥PC,PB⊥PA,PB⊥PC. 由条件知 PA,PB,PC 两两垂直,上式显然成立, 所以结论成立,即 H 是△ABC 的垂心.
变式探究 3 已知 a,b,c 表示△ABC 的三边长,m>0,求证: a+a m+b+b m>c+c m.
证明:要证明a+a m+b+b m>c+c m, 只需证明a+a m+b+b m-c+c m>0 即可, 所以a+a m+b+b m-c+c m =ab+mc+m+a+bma+ bm+mc+ cm+-mca+mb+m.
所以不等式(*)成立,且要使(*)的等号成立必须ba=ab且ac=ac且bc= bc,
即当 a=b=c 时等号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证明基本不等式:
a+b 2
ab a>0,b>0
直接证明
1.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 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 结论为止.
其推证过程为:
P Q1
Q1 Q2 Q2 Q3
… Qn Q
特点:
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
“未知”
2.分析法
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的成 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 条件和已知条件吻合为止.
ab
变题:
已知 a,b, c R,且 a b c 1
求证:(1)a2 b2 c2 1 ; 3
(2) a b c 3.
例2.如图,四棱锥 P ABCD中,
PC 平面ABCD, PC 2,
在四边形ABCD 中,点M 在PB上,
PB与平面ABC成 30 角.
(1)求证:CM // 面PAD; (2)求证:面PAB 面PAD.
C
A EO
F B
D
4.分析法和综合法的优缺点:
分析法的优点: 解题方向明确,容易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缺点:思路逆行,叙述较繁.
综合法的优点: 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
缺点:不便于思考.
注:解题时,一般用分析法寻找解题 思路,再用综合法写解题过程
例2.已知 a 0,b 0 ,
求证: a b a b ba
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1)
复习
1.推 理
合情推理
(或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必然性推理)
归纳
(特殊到一般)
类比 (特殊到特殊)
三段论 (一般到特殊)
两种推理的作用?
合情推理为演绎推理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演绎推理为合情推理提供了前提且对猜想作出判决和证明
猜想需要推理 否定猜想? 举反例 肯定猜想? 证明
其推证过程为:
结论 已知条件
特点:
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 “已知”
3.直接证明 直接从原命题的条件逐步推得命题成立.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
注:直接证明的一般形式为:
本题条件
已知定义 已知公理
⇒
A⇒
B⇒
C
已知定理
⇒ 本题结论
例1:如图,已知AB,CD相交于点O, △ACO≌△BDO,AE=BF, 求证:CE=DF
例3.
已知α,β≠
kπ+π(k 2
Z),且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 cosθ= sin2β
求证:
1 - tan2α = 1 - tan2β . 1 + tan2α 2(1 + tan2β)
直接证明
例1.
已知α,β≠
kπ+π(k 2
Z),且
sinθ+ cosθ= 2sinα
sinθ cosθ= sin2β
例3.已知数列{an}的通项 an 0(n∈N*), 它的前n项的和记为 Sn ,数列{Sn2}是首项
为3,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求 an 与 Sn 的解析式; (2)试比较Sn与 3nan (n∈N*),的大小.
求证:
1 - tan2α = 1 - tan2β . 1 + tan2α 2(1 + tan2β)
练习1: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D,垂足为
E, CF⊥BD,垂足为F, 求证:AE=CF
D
E
C
F
A
B
练习2:求证: 3 - 2 > 6 - 5
练习3:设a,b为互不相等的正数,且a+b=1, 证明:1 +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