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解题策略: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2021)

合集下载

2021年河北省高考数学总复习:数列

2021年河北省高考数学总复习:数列
=22cosπ+24cos(2π)+…+22ncos(nπ)=﹣22+24﹣26+…+(﹣1)n•22n .
2.已知数列{an},满足a3=4,an+1=2an+(﹣1)n+1an+(﹣1)nn,n∈N*.
(Ⅰ)求a1的值;
(Ⅱ)求证:数列{a2n﹣1 }是等比数列;
(Ⅲ)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1)求实数m的值和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 ,求数列{bn}的前2n项和T2n.
【解答】解:(1)a2=S1+1=a1+1=m+1,
由an+1=Sn+1得an=Sn﹣1+1(n≥2),
相减可得an+1﹣an=an(n≥2)即an+1=2an(n≥2).
又{an}是等比数列,则公比q=2,
【解答】解:(Ⅰ)当n=2时,a3=2a2﹣a2+2,解a2=2.
当n=1时,a2=2a1+a1﹣1,解得a1=1.
证明:(Ⅱ)由于an+1=2an+(﹣1)n+1an+(﹣1)nn,
当n=2k时,a2k+1=a2k+2k①,
当n=2k﹣1时,a2k=3a2k﹣1﹣(2k﹣1)②,
把②代入①得到a2k+1=3a2k﹣1+1,
所以 ,解得a1=q=2,
所以 .
(2)由(1)得: .
所以设bn .
所以
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2=3,S6=3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 (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2021年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列(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数学专题复习:数列(含答案解析)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a3=6,____.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设bn=2 an,求{bn}的前n项和Tn.
3.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a1+16a3=1,a1a5=16a42.
(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Ⅱ)设bn=log2an,求数列{ }的前n项和T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 .
13.设数列{an}满足a1=2,an+1=an+2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log2(a1•a2…an),求数列{ }的前n项和Sn.
1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各项都为正数,Sn为其前n项和,a3=8,S3=14.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记Tn ,求使得Tn 成立的正整数n的最小值.
15.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n∈N*),且满足an+Sn=2n+1.
(1)证明数列{an﹣2}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bn=n(2﹣a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16.已知{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b1=a5,b2=3,b5=﹣81.
(1)求数列{an},{bn}的通项公式;
(2)设cn an,数列{cn}的前n项和为Tn,若不等式 1 恒成立,求λ的取值范围.
18.已知递增的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3 ,a3a4=a5.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4an=3Sn,求正整数n的值.
19.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3,a4=7.等比数列{bn}满足b1=a1,b4=a14.

高考数学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之探索性问题

高考数学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之探索性问题

二、探索性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学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在这种要求下,数学教学中开放型问题随之产生。

于是,探索性问题成了近几年来高考命题中的热点问题,它既是高等学校选拔高素质人材的需要,也是中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创造能力、开拓能力的任务所要求的。

实际上,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猜想、概括、推证的探索过程,其探索方法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是今后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向。

一般地,对于虽给出了明确条件,但没有明确的结论,或者结论不稳定,需要探索者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结论或判断结论的问题(探索结论);或者虽给出了问题的明确结论,但条件不足或未知,需要解题者寻找充分条件并加以证明的问题(探索条件),称为探索性问题。

此外,有些探索性问题也可以改变条件,探讨结论相应发生的变化;或者改变结论,探讨条件相应发生的变化;或者给出一些实际中的数据,通过分析、探讨解决问题。

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猜想归纳型、存在型问题、分类讨论型。

猜想归纳型问题是指在问题没有给出结论时,需要从特殊情况入手,进行猜想后证明其猜想的一般性结论。

它的思路是:从所给的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不完全归纳、猜想,探讨出结论,然后再利用完全归纳理论和要求对结论进行证明。

其主要体现是解答数列中等与n有关数学问题。

存在型问题是指结论不确定的问题,即在数学命题中,结论常以“是否存在”的形式出现,其结果可能存在,需要找出来,可能不存在,则需要说明理由。

解答这一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假设结论不存在,若推论无矛盾,则结论确定存在;若推证出矛盾,则结论不存在。

代数、三角、几何中,都可以出现此种探讨“是否存在”类型的问题。

分类讨论型问题是指条件或者结论不确定时,把所有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后,找出满足条件的条件或结论。

此种题型常见于含有参数的问题,或者情况多种的问题。

高考数学总复习解题策略:极限与探索性问题(2021)

高考数学总复习解题策略:极限与探索性问题(2021)

xx0 g(x) b
例 6.
lim
x1
x3 x2 x 1
=(
)
A.等于 0 D.不存在
B.等于 l
C.等于 3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同解变形求函数极限的能力.
[解答过程] lim x3 x2 lim x2(x 1) lim x2 1. 故选 B
x1 x 1 x1 x 1
x1
例 7.
lim
[解答过程]
Tr 1
C4r
a
4r
x82r
x
1 2
r
,由
x x 82r
1r 2
x3,得r 2,
由C4r
a
4
r
=
3 2
知a=
1 2
,所以
1
lim(a a2
n
an
)
1
2
1
1,所以为 1.
2
例 3.把1 (1 x) (1 x)2 (1 x)n 展开成关于 x 的多项式,其各项系数和为 an ,则
x
x
(x)的极限是 a,记作 lim f(x)=a,也可记作当 x→∞时,f(x)→a. x
(2)一般地,当自变量 x 无限趋近于常数 x0(但 x 不等于 x0)时,如果函数 f(x) 无限趋近于一个常数 a,就说当 x 趋近于 x0 时,函数 f(x)的极限是 a,记作 lim f(x)
x x0
n1
2
x x2
2 1 x
1
(
)
(A)0
(B)1
(C) 1 (D) 2
2
3
[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分解因式同解变形求函数极限的能力.
[解答过程]

2021届高考数学(新课标) 题型全归纳 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2021届高考数学(新课标) 题型全归纳 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高考创新题,始终是高考试题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这类问题着重考查观看发觉,类比转化以及运用数学学问,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力气.当然数列创新题是高考创新题重点考查的一种类型.下举例谈谈数列创新题的基本类型及求解策略. 一、创新定义型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1log (2)n n a n +=+(n *∈N ),定义使123k a a a a ⋅⋅⋅⋅为整数的数叫做企盼数,则区间[1,2005]内全部的企盼数的和M =________.解:∵1log (2)n n a n +=+(n *∈N ),∴1232312......log 3log 4log (2)log (2)k k a a a a k k +=⋅⋅⋅+=+.要使2log (2)k +为正整数,可设1()22n k n ++=,即1()22n k n +=-(n *∈N ).令11222005n +-≤≤⇒19n ≤≤(n *∈N ).则区间[1,2005]内全部企盼数的和9912341011()(22)(22)(22)(22) (22)n n n M k n +====-=-+-+-++-∑∑29234102(21)(222.......2)2918205621-=+++++⨯=-=-,∴2056M =.评析:精确 理解企盼数的定义是求解关键.解题时应将阅读信息与所学学问结合起来,侧重考查信息加工力气.二、性质探求型例2.已知数列{}n a 满足31,2,3,4,5,67n n n n a a n +=⎧=⎨-⎩≥,则2005a =______.解:由3n n a a +=-,7n ≥知,63n n n a a a ++=-=.从而当n ≥6时,有6n n a a +=,于是知20053346111a a a ⨯+===.评析:本题主要通过对数列形式的挖掘得出数列特有的性质,从而达到化归转化解决问题的目的.其中性质探求是关键.三、学问关联型例3.设是椭圆22176x y +=的右焦点,且椭圆上至少有21个不同的点(1,2,3,)i P i =,使123,,,PF PF PF 组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解析:由椭圆其次定义知eii iPF PP ='e i i iPF PP '⇒=,这些线段长度的最小值为右焦点到右顶点的距离即11FP =,最大值为右焦点到左顶点的距离即211PF =+,故若公差0d >,11(1)n d +=-+-,∴2121n d >+≥,∴1010d <≤.同理,若公差0d <,则可求得1010d -<≤. 评析: 本题很好地将数列与椭圆的有关性质结合在一起,形式新颖,内容深遂,有确定的难度,可见命题设计者的良苦认真.解决的关键是确定该数列的最大项、最小项,然后依据数列的通项公求出公差的取值范围. 四、类比联想型例4.若数列{}()n a n *∈N 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123nn a a a a b n ++++=()n *∈N 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n c 是等比数列,且0n c >,则有数列n d =_______也是等比数列.解析:由已知“等差数列前n 项的算术平均值是等差数列”可类比联想“等比数列前n 项的几何平均值也应当是等比数列”不难得到3n nd c =也是等比数列.评析:本题只须由已知条件的特征从形式和结构上对比猜想不难挖掘问题的突破口. 五、规律发觉型例5.将自然数1,2,3,4,排成数陈(如右图),在处转第一个弯,在转其次个弯,在转第三个弯,….,则第2005个转弯处的数为____________. 21―22 ―23―24―25-26| | 20 7 ― 8 ―9 ―10 27 | | | 19 6 1 ―2 11 …… | | | | 18 5 ― 4 ―3 12 | | 17―16 ―15―14 ―13解:观看由起每一个转弯时递增的数字可发觉为“1,1,2,2,3,3,4,4,”.故在第2005个转弯处的数为:12(1231002)10031006010++++++=.评析:本题求解的关键是对图表转弯处数字特征规律的发觉.具体解题时需要较强的观看力气及快速探求规律的力气.因此,它在高考中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 六、图表信息型例6.下表给出一个“等差数阵”:。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引言数列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

解决数列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特别是对于探索性新题型,更需要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列问题的常见解题技巧,并提供一些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思路。

常见数列问题的解题技巧等差数列问题等差数列是一种最常见的数列形式,其特点是每个项与前一项之间有相同的公差。

解决等差数列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通项公式。

常见的解题技巧包括:1.求前n项和: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前n项和为Sₙ,则有Sₙ = (n/2)(2a₁ + (n-1)d)。

2.求第n项: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差为d,第n项为aₙ,则有aₙ = a₁ + (n-1)d。

3.求公差: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₁,第n项为aₙ,公差为d,则有d = (aₙ -a₁)/(n-1)。

等比数列问题等比数列是一种常见的数列形式,其特点是每个项与前一项之间有相同的公比。

解决等比数列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通项公式。

常见的解题技巧包括:1.求前n项和: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前n项和为Sₙ,则有Sₙ = a₁(1 - qⁿ)/(1 - q)。

2.求第n项: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公比为q,第n项为aₙ,则有aₙ =a₁qⁿ⁻¹。

3.求公比: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₁,第n项为aₙ,公比为q,则有q = aₙ/a₁。

递推数列问题递推数列是一种通过前几项计算后一项的数列形式,常见的形式有Fibonacci数列和差分数列。

解决递推数列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递推公式。

常见的解题技巧包括:1.Fibonacci数列:Fibonacci数列的递推公式为Fₙ = Fₙ₋₁ + Fₙ₋₂,其中F₁ = 1,F₂ = 1。

可以通过循环或递归的方式计算Fibonacci数列的第n项。

2.差分数列:差分数列是一种通过前几项的差值计算后一项的数列形式。

可以通过观察前几项的差值规律,推导出递推公式。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命题趋向】1.等差(比)数列的基本学问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2.数列中an与sn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3.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争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经常用到,解答试题时要留意敏捷应用.4.解答题的难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还有一些新奇题型,如与导数和极限相结合等.因此复习中应留意:1.数列是一种特别的函数,学习时要擅长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把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3.分类争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留意q=1和q≠1两种状况等等.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习中经常运用的,数列也不例外.如an与s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复习时,要准时总结归纳.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能正确使用定义和等差(比)数列的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6.解题要擅长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观看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数列应用题将是命题的热点,这类题关键在于建模及数列的一些相关学问的应用.【考点透视】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依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把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洁的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把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洁的问题.4.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力量,解决问题的力量,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常常是综合题,常常把数列学问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学问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2021届高考数学(新课标) 题型全归纳 数列要点讲解

2021届高考数学(新课标) 题型全归纳 数列要点讲解

数 列一、高考要求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依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n 项.理解等差(比)数列的概念,把握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公式. 并能运用这些学问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归纳法原理,把握数学归纳法这一证题方法,把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思想方法. 二、热点分析1.数列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一般状况下都是一个客观性试题加一个解答题,分值占整个试卷的10%左右.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全部项和等内容,对基本的计算技能要求比较高,解答题大多以考查数列内容为主,并涉及到函数、方程、不等式学问的综合性试题,在解题过程中通常用到等价转化,分类争辩等数学思想方法,是属于中高档难度的题目.2.有关数列题的命题趋势 (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而不等式则是深刻生疏函数和数列的重要工具,三者的综合求解题是对基础和力气的双重检验,而三者的求证题所显现出的代数推理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热点 (2)数列推理题是新毁灭的命题热点.以往高考常使用主体几何题来考查规律推理力气,近两年在数列题中也加强了推理力气的考查。

(3)加强了数列与极限的综合考查题3.娴熟把握、机敏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用格外广泛,且格外机敏,主动发觉题目中隐含的相关性质,往往使运算简洁秀丽 .如243546225a a a a a a ++=,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进行转化:从而有223355225a a a a ++=,即235()25a a +=. 4.对客观题,应留意寻求简捷方法 解答历年有关数列的客观题,就会发觉,除了常规方法外,还可以用更简捷的方法求解.现介绍如下: ①借助特殊数列. ②机敏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可更加精确 、快速地解题,这种思路在解客观题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很多数列客观题都有机敏、简捷的解法5.在数列的学习中加强力气训练 数列问题对力气要求较高,特殊是运算力气、归纳猜想力气、转化力气、规律推理力气更为突出.一般来说,考题中选择、填空题解法机敏多变,而解答题更是考查力气的集中体现,尤其近几年高考加强了数列推理力气的考查,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平常要加强对力气的培育。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引言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其中数列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数列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而且在解题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同时,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学生思维的培养,新的探索性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数列的基础知识在开始介绍解题技巧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数列的基础知识。

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数所组成的序列。

通常表示为:a1,a2,a3,...,a n其中,a1为首项,a n为第n项,而n为项数。

常见的数列类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斐波那契数列。

等差数列的特点是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等比数列的特点是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而斐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是每一项等于前两项的和。

了解这些常见数列类型的特点,对于解题过程的把握有着重要的意义。

解题技巧观察法在面对一道数列问题时,可以尝试通过观察数列中的规律来解答问题。

这种方法常用于发现数列中的特点和性质,并进一步推导解题过程。

举例来说,考虑以下数列:1, 3, 6, 10, 15, … 题目要求找出第10项的值。

通过观察可知,该数列中每一项的差值递增,即差值为2、3、4、5…。

因此,第n项的值为前n-1项的和。

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得知第10项的值为55。

代入法对于某些复杂的数列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代入法来求解。

这种方法常用于验证推测结果和找出规律性方法。

假设我们需要求解以下数列:1, 4, 9, 16, 25, … 题目要求找出第n项的值。

观察可知,该数列的每一项均为前一项的平方。

我们可以验证这一规律。

当n=1时,a1=1;当n=2时,a2=4;当n=3时,a3=9…依次类推。

通过代入法,我们可以确定数列的规律为a n=n2。

因此,第n项的值为n2。

列表法列表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复杂数列问题的方法。

通过列举数列中的前几项,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据此推导出解题思路。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第二讲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命题趋向】从2007年高考题可见数列题命题有如下趋势:1.等差(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2.数列中a n与S n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3.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解答试题时要注意灵活应用.4.解答题的难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还有一些新颖题型,如与导数和极限相结合等.因此复习中应注意: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掌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等.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习中常常运用的,数列也不例外.如a n与S 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复习时,要及时总结归纳.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能正确使用定义和等差(比)数列的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6.解题要善于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观察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数列应用题将是命题的热点,这类题关键在于建模及数列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应用.【考点透视】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4.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第四讲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第四讲 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

第四讲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的解题技巧【命题趋向】从2007年高考题可见数列题命题有如下趋势:1.等差(比)数列的基本知识是必考内容,这类问题既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难度易、中、难三类皆有.2.数列中an与Sn之间的互化关系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3.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常常用到,解答试题时要注意灵活应用.4.解答题的难度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还有一些新颖题型,如与导数和极限相结合等.因此复习中应注意:1.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学习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思想来解决.如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2.运用方程的思想解等差(比)数列,是常见题型,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抓住基本量a1、d(或q),掌握好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方程三个环节,常通过“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来简化运算.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本章尤为突出.学习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如等比数列求和要注意q=1和q≠1两种情况等等.4.等价转化是数学复习中常常运用的,数列也不例外.如an与Sn的转化;将一些数列转化成等差(比)数列来解决等.复习时,要及时总结归纳.5.深刻理解等差(比)数列的定义,能正确使用定义和等差(比)数列的性质是学好本章的关键.6.解题要善于总结基本数学方法.如观察法、类比法、错位相减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数形结合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数列应用题将是命题的热点,这类题关键在于建模及数列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应用.【考点透视】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4.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微专题】以数列为背景的探索性与新颖问题与盘点解析几何热点考题-原卷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压轴题微专题】以数列为背景的探索性与新颖问题与盘点解析几何热点考题-原卷版

第39讲以数列为背景的探索性与新颖问题以数列为背景的探索性问题和数列新情景题的不断涌现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知识拓展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新领域,是数学学习中的一块宝藏, 特别是新定义型数列及其性质的研究在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中时有出现,对数列的函数特征的挓掘更加深人,与不等式知识的综合更加尓密,突出考査考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及转化与化归能力.典型例题【例1】如果有穷数列a1,a2,a3,⋯,a m(m为正整数)满足条件: a1=a m,a2= a m−1,⋯,a m=a1, 即a i=a m−i+1(i=1,2,⋯,m)我们称其为“对称数列”例如,数列1,2,5,2,1与数列8,4,2,2,4,8都是“对称数列”.(1)设{b n}是7 项的“对称数列”, 其中b1,b2,b3,b4是等差数列,且b1=2,b4=11, 依次写出{b n}的每一项;(2)设{c n}是49 项的“对称数列”, 其中c25,c26,⋯,c49是首项为1 ,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求{c n}各项的和S;(3)设{d n}是100 项的“对称数列”, 其中d51,d52,⋯,d100是首项为2 ,公差为3 的等差数列,求{d n}的前n项和S n(n=1,2,⋯,100).【例2】由函数y=f(x)确定数列{a n},a n=f(n), 函数y=f(x)的反函数y=f−1(x)能确定数列{b n},b n=f−1(n), 若对于任意n∈N∗, 都有b n=a n, 则称数列{b n}是数列{a n}的“自反数列”.(1) 若函数f(x)=px+1x+1确定数列{a n}的自反数列为{b n},求a n;(2) 已知正数数列⟨c n}的前n项和S n=12(c n+nc n), 写出S n的表达式,并证明你的结论;(3) 在(1)和(2)的条件下,d1=2,当n⩾2时,设d n=−1a n S n2,D n是数列{d n}的前n 项和,且D n>log a⁡(1−2a)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强化训练1.给定无穷数列{a n}n∈N∗, 都有|b n−a n|⩽1, 则称{b n}与{a n}4接近”.的等比数列, b n=a n+1+1,n∈N∗, 判断数列{b n}是(1) 设{a n}是首项为1 ,公比为12否与{a n}接近? 并说明理由;(2) 设数列{a n}的前4 项为: a1=1,a2=2,a3=4,a4=8,{b n}是一个与{a n}接近的数列, 记集合M={x∣x=b i,i=1,2,3,4}, 求M中元素的个数m;(3) 已知{a n}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若存在数列{b n}满足: {b n}与{a n}接近,且在b2−b1,b3−b2,⋯,b201−b200中至少有100 个为正数,求d的取值范围.第40讲盘点解析几何热点考题解析几何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 它本身侧重于数形结合、形象思维, 而它的解题过程则是代数的,综合性很强,要求有较高的解题能力, 因此历来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压轴题命制的热点.解析几何综合问题多数以直线和圆锥曲线为背景, 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或圆锥曲线与圆锥曲线位淔关系问题. 近年来在压轴题中多次出现动直线与两条不同的圆锥曲线段所构成图形位置关系的讨论, 涉及最值问题、参数范围问题、定点、定值问题等, 形式以计算题、轨迹题为主, 也有证明题以及探索研究性问题, 从运用知识求解的过程看,一般以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方程组转化为二次方程的理论为重点, 从思维方法来分析, 一是数形转化; 二是方程观点; 三是参数观点.高考数学压轴题的本身或在其解答过程中涉及多个知识点或多个数学分支交汇的题型,并且解题思维方法具有多向性和灵活性, 其目的重在测试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由于压轴题的综合性强、涉及面广、题目结构较为复杂,很难给出固定的解题方法, 只能根据具体问题分析题中已知与末知的关系,筑桥铺路, 寻求解题的途径.要解好压轴题就要读懂题, 弄清条件是什么? 条件与哪些知识有关? 如何用好相关知识? 可以作哪些转化? 有些什么隐含的内容需要挖掘出来? 从结论考虑,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得到结论? 从已知到结论之间需要走多少路? 有没有近路可走? 各方面都考虑清楚了,解题思路也就逐步产生了!【例1】设椭圆C:x 22+y2=1的右焦点为F, 过F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M的坐标为(2,0).(1)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求直线AM的方程;(2) 设O为坐标原点, 证明: ∠OMA=∠OMB.【例2】在直角坐标系xOy中, 曲线C3y=x24与直线l:y=kx+a(a>0)交于M,N 两点.(1) 当k=0时, 分别求C在点M和N处的切线方程;1.设常数t>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已知点F(2,0), 直线l:x=t, 曲线Γ:y2= 8x(0⩽x⩽t,y⩾0),l与x轴交于点A, 与Γ交于点B,P、Q分别是曲线Γ与线段AB上的动点.(1)用t表示点B到点F的距离;(2)设t=3,|FQ|=2, 线段OQ的中点在直线FP上, 求△AQP的面积;(3)设t=8, 是否存在以FP、FQ为邻边的矩形FPEQ, 使得点E在Γ上? 若存在, 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021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2021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

2021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策略诠释]1.主要类型:(1)对平行或垂直关系的探索.(2)对条件或结论不完备的开放性问题的探索.2.解题思路:首先假设其存在,然后在这个假设下推理论证,如果通过推理得到了合乎情理的结论就肯定假设,若推出了矛盾就否定假设.3.注意事项:(1)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条件与所求把要探索的问题确定下来.(2)在转化过程中要有理有据,不能凭空猜测.【典例1】(xx·四川高考)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为矩形.(1)若AC⊥BC,证明:直线BC⊥平面ACC1A1;(2)设D,E分别是线段BC,CC1的中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直线DE∥平面A1MC?请证明你的结论.[审题](1)切入点:先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AA1⊥平面ABC,再证明直线BC⊥平面ACC1A1.关注点:注意条件AC⊥BC的应用.(2)切入点:由于D,E分别是线段BC,CC1的中点,易猜想M应为线段AB的中点.关注点:只要在平面A1MC内找到一条与DE平行的直线即可.[解题]【解】(1)因为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是矩形,所以AA1⊥AB,AA1⊥AC.2分因为AB,AC为平面ABC内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AA1⊥平面ABC.4分因为直线BC⊂平面ABC,所以AA1⊥BC.又由已知,AC⊥BC,AA1,AC为平面ACC1A1内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BC⊥平面ACC1A1.6分(2)取线段AB 的中点M ,连接A 1M ,MC ,A 1C ,AC 1,设O 为A 1C ,AC 1的交点. 由已知,O 为AC 1的中点.8分连接MD ,OE ,则MD ,OE 分别为△ABC,△ACC 1的中位线,所以,MD 綊12AC ,OE 綊12AC ,因此MD 綊OE.9分连接OM ,从而四边形MDEO 为平行四边形, 则DE∥MO.因为直线DE ⊄平面A 1MC ,MO ⊂平面A 1MC , 所以直线DE∥平面A 1MC.11分即线段AB 上存在一点M(线段AB 的中点),使直线DE∥平面A 1MC.12分 [变题]1.(xx·北京东城模拟)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NM 是矩形,平面ADNM⊥平面ABCD ,P 为DN 的中点.(1)求证:BD⊥MC.(2)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AP∥平面NEC ,若存在,说明在什么位置,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 (1)连接AC ,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所以AC⊥BD.又ADNM 是矩形,平面ADNM⊥平面ABCD , 所以AM⊥平面ABCD. 因为BD ⊂平面ABCD , 所以AM⊥BD. 因为AC∩AM=A , 所以BD⊥平面MAC.又MC ⊂平面MAC ,所以BD⊥MC.(2)当E 为AB 的中点时,有AP∥平面NEC.取NC 的中点S ,连接PS ,SE.因为PS∥DC∥AE,PS =AE =12DC ,所以四边形APSE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P∥SE.又SE ⊂平面NEC ,AP ⊄平面NEC , 所以AP∥平面NEC.【典例2】 (12分)(xx·北京丰台模拟)如图(1),在Rt △ABC 中,∠C=90°,BC =3,AC =6.D ,E 分别是AC ,AB 上的点,且DE ∥BC ,DE =2,将△ADE 沿DE 折起到△A 1DE 的位置,使A 1C ⊥CD ,如图(2).(1)求证:A 1C ⊥平面BCDE ;(2)若M 是A 1D 的中点,求CM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的大小;(3)线段BC 上是否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说明理由. [审题](1)切入点:先从折叠前后关系入手证明DE ⊥AC. 关注点:折叠前后线面间的位置关系.(2)切入点:先由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面平面A 1BE 的法向量. 关注点:线面角与方向向量和法向量所求角的关系. (3)切入点:首先假设存在点P.关注点:由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知其法向量垂直. 【解】 (1)证明:∵AC ⊥BC ,DE ∥BC , ∴DE ⊥AC.∴DE ⊥A 1D ,DE ⊥CD , ∴DE ⊥平面A 1DC. ∴DE ⊥A 1C.又∵A 1C ⊥CD ,且DE∩CD=D , ∴A 1C ⊥平面BCDE. (2)如图所示,以C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则A 1(0,0,23),D(0,2,0),M(0,1,3),B(3,0,0),E(2,2,0).设平面A 1BE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A 1B →=0,n ·BE →=0. 又A 1B →=(3,0,-23),BE →=(-1,2,0),∴⎩⎨⎧3x -23z =0,-x +2y =0.令y =1,则x =2,z =3, ∴n =(2,1,3).6分设CM 与平面A 1BE 所成的角为θ.∵CM →=(0,1,3),∴sin θ=|cos 〈n ,CM →〉|=|n ·CM →|n |·|CM →||=48×4=22.∴CM 与平面A 1BE 所成角的大小为π4.8分(3)线段BC 上不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理由如下: 假设这样的点P 存在,使其坐标为(p,0,0),其中p ∈[0,3]. 设平面A 1DP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A 1D →=0,m ·DP →=0. 又A 1D →=(0,2,-23),DP →=(p ,-2,0),∴⎩⎨⎧2y ′-23z ′=0,px ′-2y ′=0.令x ′=2,则y ′=p ,z ′=p3, ∴m =(2,p ,p3).10分 平面A 1DP ⊥平面A 1BE ,当且仅当m ·n =0, 即4+p +p =0.解得p =-2,与p ∈[0,3]矛盾.∴线段BC 上不存在点P ,使平面A 1DP 与平面A 1BE 垂直.12分 【变题】2.(xx·贵州贵阳质检)如图,正方形AA 1D 1D 与矩形A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AB =2AD =2.(1)若点E 为AB 的中点,求证:BD 1∥平面A 1DE ;(2)在线段AB 上是否存在点 E ,使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6?若存在,求出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四边形ADD 1A 1为正方形,连接AD 1,A 1D ∩AD 1=F ,则F 是AD 1的中点,又因为点E 为AB 的中点,连接EF ,则EF 为△ABD 1的中位线,所以EF ∥BD 1.又因为BD 1⊄平面A 1DE ,EF ⊂平面A 1DE , 所以BD 1∥平面A 1DE .(2)根据题意得DD 1⊥平面ABCD ,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D (0,0,0),A 1(1,0,1),D 1(0,0,1),C (0,2,0).设满足条件的点E 存在, 令E (1,y 0,0)(0≤y 0≤2), EC →=(-1,2-y 0,0),D 1C →=(0,2,-1), 设n 1=(x 1,y 1,z 1)是平面D 1EC 的法向量,则⎩⎪⎨⎪⎧n 1·EC →=0,n 1·D 1C →=0,得⎩⎪⎨⎪⎧-x 1+2-y 0y 1=0,2y 1-z 1=0.令y 1=1,则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1=(2-y 0,1,2),由题知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n 2=(0,0,1).由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6得cos π6=|n 1·n 2||n 1|·|n 2|=22-y 02+1+4=32,解得y 0=2-33∈[0,2], 所以当AE =2-33时,二面角D 1-EC -D 的大小为π6.30135 75B7 疷+~25224 6288 抈O34516 86D4 蛔023969 5DA1 嶡40851 9F93 龓20035 4E43 乃 Au 35131 893B 褻。

2021高考数学必考点解题方式秘籍 数列求通项 理(1)

2021高考数学必考点解题方式秘籍 数列求通项 理(1)

2021高考理科数学必考点解题方式秘籍:数列求通项高考中的递推数列求通项问题,情境新颖新颖,有广度,创新度和深度,是高考的热点之一。

是一类考查思维能力的好题。

要求考生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此介绍几种常见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式。

类型一:1()n n a a f n +=+(()f n 能够求和)−−−−→解决方法累加法例一、在数列{}n a 中,已知1a =1,当2n ≥时,有121n n a a n -=+-()2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121(2)n n a a n n --=-≥∴213243113521n n a a a a a a a a n --=⎧⎪-=⎪⎪-=⎨⎪⎪-=-⎪⎩ 上述1n -个等式相加可得: 评注:一样情形下,累加法里只有n-1个等式相加。

类型一专项练习题:一、已知11a =,1n n a a n -=+(2≥n ),求n a 。

(12n n n a +=)二、已知数列{}n a ,1a =2,1n a +=n a +3n +2,求n a 。

(31)2n n n a +=3、已知数列}a {n 知足1a 1n 2a a 1n 1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1n a n =+ 4、已知}{n a 中,n n n a a a 2,311+==+,求n a 。

21nn a =+ 五、已知112a =,112n n n a a +⎛⎫=+ ⎪⎝⎭*()n N ∈,求数列{}n a 通项公式.13122n n a -⎛⎫=- ⎪⎝⎭六、 已知数列{}n a 知足11,a =()1132,n n n a a n --=+≥求通项公式n a ?(312n n a -=)7、假设数列的递推公式为1*113,23()n n n a a a n N ++==-⋅∈,那么求那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1123n n a +=-八、 已知数列}a {n 知足3a 132a a 1nn 1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021年高考数学数列类题型解法:数列问题篇题型归纳

2021年高考数学数列类题型解法:数列问题篇题型归纳

2021年高考数学数列类题型解法:数列问题篇题型归纳____年高考数学数列类题型解法:数列问题篇【摘要】____年高考数学数列类题型解法:数列问题篇是为您整理的最新考试资讯,请您详细阅读!高考数学之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

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

近几年来,高考关于数列方面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列本身的有关知识,其中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数列与其它知识的结合,其中有数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三角、几何的结合。

(3)数列的应用问题,其中主要是以增长率问题为主。

试题的难度有三个层次,小题大都以基础题为主,解答题大都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只有个别地方用数列与几何的综合与函数、不等式的综合作为最后一题难度较大。

知识整合1.在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2.在解决综合题和探索性问题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____年高考数学数列类题型解法:数列问题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数列与探索性新题型【考点透视】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4.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考对本章的考查比较全面,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考查每年都不会遗漏.解答题多为中等以上难度的试题,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大多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关数列的试题经常是综合题,经常把数列知识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不等式的知识综合起来,试题也常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极限和数学归纳法综合在一起。

探索性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常在数列解答题中出现。

本章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在主观题中着重考查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基本数学方法.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现实客观事物的数学化,常需构造数列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例题解析】考点1 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理解数列的概念,正确应用数列的定义,能够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典型例题例1.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期间,某商店橱窗里用同样的乒乓球堆成若干堆“正三棱锥”形的展品,其中第1堆只有1层,就一个球;第2,3,4,…堆最底层(第一层)分别按图4所示方式固定摆放,从第二层开始,每层的小球自然垒放在下一层之上,第n 堆第n 层就放一个乒乓球,以f (n)表示第n 堆的乒乓球总数,则()f 3_____=;()_____f n =(答案用n 表示)思路启迪:从图中观察各堆最低层的兵乓球数分别是12,3,4,……推测出第n 层的球数。

解答过程:显然()f 310=.第n 堆最低层(第一层)的乒乓球数,()n12n n n 1aa a a 2+=+++=,第n堆的乒乓球数总数相当于n 堆乒乓球的低层数之和,即()()22212n n n 111f n a a a (12n ).222+=+++=++++⋅所以:()()n n 1n 2f (n)6++=例2.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图所示的0-1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n 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 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 .第1行 1 1第2行 1 0 1第3行 1 1 1 1第4行 1 0 0 0 1第5行 1 1 0 0 1 1…… ………………………………………思路启迪:计算图形中相应1的数量的特征,然后寻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解: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1-=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21-=3行,第3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21-=7行,······,第n 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21n -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521-=32.应填21n -,32考点2 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理解与应用在解答给出的递推关系式的数列问题时,要对其关系式进行适当的变形 ,转化为常见的类型进行解题。

如“逐差法”若n n 1a a n,--=且1a 1=;我们可把各个差列出来进行求和,可得到数列{}n a 的通项.()()()n n n 1n 1n 2211a a a a a a a a ---=-+-++-+()()n n 1n n 121.2+=+-+++=再看“逐商法”即n 1na n 1a +=+且1a 1=,可把各个商列出来求积。

()()n n 12n 1n 1n 21a a a a a n n 1n 221n!a a a ---==--=另外可以变形转化为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3.数列{}n a 中,12a =,1n n aa cn +=+(c 是常数,123n =,,,),且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I )求c 的值;(II )求{}n a 的通项公式.思路启迪:(1)由123a a a ,,成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列方程求c ;(2)可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然后分析每一项与该项的序号之间的关系,归纳概括出an 与n 之间的一般规律,从而作出猜想,写出满足前4项的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解:(I )12a =,22a c =+,323a c =+,因为123a a a ,,成等比数列,所以2(2)2(23)c c +=+,解得0c =或2c =.当0c =时,123a a a ==,不符合题意舍去,故2c =.(II )当2n ≥时,由于21a a c -=, 322a a c -=,,1(1)n n a a n c --=-,所以1(1)[12(1)]2n n n a a n c c --=+++-=.又12a =,2c =,故22(1)2(23)nan n n n n =+-=-+=,,.当1n =时,上式也成立,所以22(12)nan n n =-+=,,.小结:从特殊的事例,通过分析、归纳、抽象总结出一般规律,再进行科学地证明,这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这种探索问题的方法,在解数列的有关问题中经常用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例4.已知数列{}n x 满足122x x =,()1212nn n xx x --=+,3,4,n =….若lim 2n n x →∞=, 则 ( B )(A) 32(B) 3 (C) 4 (D) 5思路启迪:对递推关系变形,运用叠加法求得,特别注意的是对两边同时运用.解答过程:n n 1n 12x x x --=+, nn 1n 2n x x x x --∴-=-.32134324n 1n 2n 3n 1n n 1n 2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相叠加n 212n n 1x x x x x x --=+--.12x x 2=, n n 112x x 2x -∴+=.()n n 11n n lim 2x x lim 2x -→∞→∞+=, n n lim x 2→∞=,12x 6∴= ,1x 3=.解答过程2:由()1212n n n x x x --=+得:n n 1n 1n 2211111x +x x x x x x 222---=+==+=,n n 11n 1lim x x x 2-→∞⎛⎫+= ⎪⎝⎭,因为n n lim x 2→∞=.所以:1x 3=.解答过程3:由()1212nn n x x x --=+得:()()2n n 1n 1n 2n 2n 311x x x x x x 22-----⎛⎫⎛⎫-=--=-- ⎪ ⎪⎝⎭⎝⎭…………()n 2n 121111x x x 22--⎛⎫⎛⎫==--=- ⎪ ⎪⎝⎭⎝⎭,从而 23211x x x 2⎛⎫-=- ⎪⎝⎭;34311x x x 2⎛⎫-=- ⎪⎝⎭;……;n 1n n 111x x x 2--⎛⎫-=- ⎪⎝⎭.叠加得:23n 1n 21111x x x 222-⎡⎤⎛⎫⎛⎫⎛⎫-=-+-++-⎢⎥ ⎪⎪ ⎪⎝⎭⎝⎭⎝⎭⎢⎥⎣⎦.n 2n 2111x x x 162-⎡⎤⎛⎫=+--⎢⎥ ⎪⎝⎭⎢⎥⎣⎦, n 2n 21n n 11lim x lim x x 162-→∞→∞⎧⎫⎡⎤⎪⎪⎛⎫=+--⎢⎥⎨⎬ ⎪⎝⎭⎢⎥⎪⎪⎣⎦⎩⎭.11x 12x 26=+ , 从而1x 3=.小结:数列递推关系是近几年高高数学的热点,主要是一些能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式。

对连续两项递推()n n-1a ka d n 2,k 1=+≥≠,可转化为n n 1d d a k a 1k 1k -⎛⎫-=- ⎪--⎝⎭;对连续三项递推的关系()n 1n n-1a ka da n 2+=+≥如果方程2xkx d=0--有两个根αβ、,则上递推关系式可化为()n 1n n n 1a a a a αβ+--=-或()n 1n n n 1aa a a βα+--=-.考点3 数列的通项n a 与前n 项和n S 之间的关系与应用n a 与n S 的关系:1n n n 1S n=1a S S n 2-⎧=⎨-≥⎩,数列前n 项和n S 和通项n a 是数列中两个重要的量,在运用它们的关系式n n n 1a S S -=-时,一定要注意条件n 2≥,求通项时一定要验证1a 是否适合。

解决含n a 与n S 的式子问题时,通常转化为只含n a 或者转化为只n S 的式子.例5. 在等比数列{}n a 中,12a =,前n 项和为n S ,若数列{}1n a +也是等比数列,则n S 等于( )(A)122n +- (B) 3n (C) 2n (D)31n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求和公式,着重考查了运算能力。

过程指引因数列{}n a 为等比,则12n naq -=,因数列{}1n a +也是等比数列,则22121122212(1)(1)(1)22(12)0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q q q +++++++++=++⇒+=++⇒+=⇒+-=⇒=即2na =,所以2n S n =,故选择答案C.例6.已知在正项数列{a n }中,S n 表示前n 项和且n n 2S a 1=+,求an .思路启迪:转化为只含n a 或者只含n S 的递推关系式.解答过程1:由已知n n 2S a 1=+,得当n=1时,a 1=1;当n ≥2时,a n = S n -S n -1,代入已知有n n n 12S S S 1-=-+,n 1n n S S 2S 1-=-+.()2n 1n S S 1-=-,又nn n 1a0,S S ->>,故n 1n S S 1-=-.n n 1S S 1--=,{}nS 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S n =故n a 2n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