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草原 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如下:
一、生字和词语
掌握本课8个生字,例如“毯、陈、裳、虹、蹄、勾、迂、捂”。
学习本课18个生词,例如“绿毯、洒水、陈巴尔虎旗、衣裳、彩虹、马蹄、勾勒、迂回、蒙古包、喜讯”。
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例如“勾勒、迂回、翠色欲流、静寂”。
二、段落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草原的景色,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作者与蒙古族人民相见、欢迎和惜别的情景,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作者离开草原的心情。
重点段落是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包括天空、地面、羊群和小丘等元素,展现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需要重点背诵和记忆。
三、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了生动的描写方式,通过细节描写和比喻等手法,将草原的美景呈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想象草原的美丽。
文章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四、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和对蒙汉情深的感慨。
通过描写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与蒙古族人民的交往,文章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感情。
六年级上册《草原》笔记
《草原》笔记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二、生字词1.毯tǎn(毛毯)(地毯)-例句:草原上像绿毯一样的草地非常美丽。
2.陈chén(陈列)(陈旧)-例句: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3.裳shang(衣裳)-例句:她穿着漂亮的衣裳在草原上跳舞。
4.虹hóng(彩虹)(长虹)-例句: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5.蹄tí(马蹄)(牛蹄)-例句: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扬起阵阵蹄声。
6.腐fǔ(腐烂)(腐朽)-例句:这片树叶已经开始腐烂了。
7.稍shāo(稍微)(稍等)-例句:请你稍微等一下,我马上就来。
8.微wēi(微笑)(微小)-例句:她的微笑像阳光一样温暖。
三、词语解释1.清鲜:清爽新鲜。
-草原上的空气格外清鲜,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2.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站在草原上,一碧千里的美景尽收眼底。
3.柔美:柔和而优美。
-草原上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像一幅天然的画卷。
4.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比喻夸大地形容。
-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渲染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5.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被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6.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那些嫩绿的小草翠色欲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7.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他在绘画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8.迂回:回旋、环绕;绕到敌人侧面或后面(进攻敌人)。
-这条小河在草原上迂回流淌,增添了不少灵动之美。
9.洒脱: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草原上的牧民们生活得很洒脱,自由自在。
10.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课堂笔记一、课文背景《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
老舍(1899 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这篇文章写于1961年,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人民生活艰苦。
老舍先生本是满族人,他的故乡就在草原附近,他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写这篇文章,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对草原的热爱与思念;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
二、生字词1. 生字毯(tǎn):半包围结构,“毛”字旁。
本义是厚实有毛绒的织品。
文中“毛毯”“绿毯”都是这个字,形容草原像一块巨大的绿色毛毯。
陈(chén):左右结构,“阝”字旁。
有排列、摆设、旧的等意思。
如“陈列”“陈旧”,文中“陈巴尔虎旗”是地名。
裳(shang):上下结构,“衣”字底。
在“衣裳”这个词里读轻声,它还有一个读音“cháng”,如“霓裳”。
虹(hóng):左右结构,“虫”字旁。
指雨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
文中“彩虹”描绘出草原上美丽的景象。
蹄(tí):左右结构,“足”字旁。
指马、牛、羊等动物的脚。
如“马蹄”“蹄子”。
腐(fǔ):半包围结构,“广”字头。
有腐烂、腐朽的意思。
例如“腐败”“腐乳”,文中“豆腐”是常见食物。
稍(shāo):左右结构,“禾”字旁。
有略微、稍微的意思。
如“稍等”“稍息”。
微(wēi):左中右结构,“彳”旁。
有细小、轻微等意思。
文中“微笑”“微风”都是用了这个字。
2. 词语清鲜:清新、洁净。
草原的空气是那么清鲜,没有城市里的污浊。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草原一碧千里,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柔美:柔和而优美。
草原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文中“只用绿色渲染”生动地写出了草原的碧绿与广阔。
六年级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篇关于六年级第一课《草原》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生字:
1. 毯tǎn:一块毯子;毛毯;地毯。
2. 茵yīn:草地茵茵;绿草茵茵。
3. 渲xuàn:渲染;渲房(旧时印刷工人称印坊学徒)。
4. 弛chí:松弛;松驰。
5. 蹄tí:蹄子;马蹄。
6. 畜chù:畜牲;家畜。
7. 牧mù:牧场;牧草。
二、多音字:
1. 勒lè(勾勒)
2. 奇qí(奇丽)
3. 悄qiǎo(悄然)
勒lēi(勒索) 4. 骑qí(骑马) 5. 峭qiào (陡峭)
勒le(勒紧) 6. 绮qǐ(绮丽) 7. 俏
qiào(俊俏)
三、重点词语:
1. 陈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是一个地方,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2.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3. 渲染:用水墨或淡色颜料绘画时,用水墨或淡色加以涂抹润泽,使物象有光彩。
4. 奇丽:异常美丽。
5. 洒脱:潇洒自然,不拘束。
6. 迂回:回旋,环绕。
7. 羞涩:难为情的样子。
文中指草原绿草如茵,吸引着作者,使作者想要靠近它,但又有些不好意思。
8. 低吟:小声吟唱。
9. 静立不动:静静地站立不动。
10. 回味:食物吃过后的余味。
在这里指作者对草原美景的留恋和回味。
11. 久立四望:长时间站立四下张望。
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留恋和热爱之情。
16草原 (课堂笔记)
16草原(课堂笔记)(一)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二)字、词的学习。
本文一共有八个生字,组成词语分别是:毛毯、陈旧、衣裳、彩虹、马蹄、豆腐、稍微。
1.在生字的书写上要注意:毛毯的“毯”,最后一笔是点。
豆腐的“腐”是半包围结构,千万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稍微的“微”字第七笔是横。
2.近义词:清鲜——新鲜,明朗——晴朗,惊叹——赞叹。
3.反义词:愉快——伤心,无限——有限,热闹——静寂。
4.词语解释:境界:事物所达到达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去涂画。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洒脱:言形、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迂回:回旋、环绕,文中指河流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会心: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示的意思。
(三)对课文的学习。
1.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
二、三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主人喜迎远客的场景。
第四自然段写主客联欢的情景。
第四部分为第5自然段,写了主客话别。
2.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的意思是草原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作手法:直抒胸臆,情景交融。
课后第一题要求背诵第一自然段,这段对草原的景物描写,既有景又有情。
所以第一自然段作为本文的重点来学习,同学们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方法就是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段里面还有比喻的修辞手法。
3.概括课文的中心: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并通过这些所见、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草原 (课堂笔记)
主人()地说:“”
客人()地说:“”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四、“回味”造句
1、大麦茶的浓香令我回味无穷。
2、我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放在嘴边慢慢回味:“嗯,真香!”
3、我第一次吃了美味的薯条后,回味无穷。
4、音乐会上,悠扬美妙的音乐和甜美的声音让观众回味无穷。
5、生活像是一杯酒,令人回味无穷。
五、拓展
1、含“草”的成语:草木皆兵风吹草动芳草如茵草长莺飞
2、形容草原大的成语:一碧千里无边无际一望无际广袤无垠
3、形容草原绿的成语:翠色欲流青翠欲滴一碧千里郁郁葱葱
4、形容场面热闹的成语:载歌载舞欢聚一堂人喧马嘶车水马龙
5、形容情谊深厚的成语:情深似海亲密无间手足情深情深义重
五、拓展
6、写草原的诗句:
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跟草原有关的歌曲名: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草原牧歌》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xiūsèshuāi jiāo yūhuí
()()()()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几座蒙古包。】
1.注音填词:襟飘带舞动()蒙古包()马()声
2.语段中的比喻句是用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
三、语句品析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用一个动词“绣”连接,更让人觉得是一幅鲜活的风景画。
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课文草原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二、生字词1. 生字- 毯(tǎn):毛毯、地毯。
注意“毯”字半包围结构,里面是“炎”。
- 陈(chén):陈旧、陈列。
- 裳(shang):衣裳。
在这个词里读轻声。
- 虹(hóng):彩虹。
“虹”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 蹄(tí):马蹄、蹄子。
- 腐(fǔ):腐烂、腐朽。
- 稍(shāo):稍微、稍等。
- 微(wēi):微风、微笑。
2. 多音字- 行- háng:银行、行列。
- xíng:行走、行动。
- 勒- lè:勾勒、勒令。
- lēi:勒紧。
3. 词语解释- 清鲜:清爽新鲜。
-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 柔美:柔和而优美。
-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文中是指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文中指用线条画出轮廓。
-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
- 这一段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草原的天空、空气、小丘和羊群。
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清鲜”,小丘“线条是那么柔美”,羊群“就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美丽和充满生机。
2.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作者迎接远客的情景。
- 这部分主要描写了草原人民迎接客人的隆重场面。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骑马的人群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人民迎接客人时的欢快场景。
3.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作者在蒙古包内受到的热情款待。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堂重点笔记
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六、课后习题答案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答:“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人民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分难舍。
示例: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可是有一天,他们家要搬走了,我们都很难过,甚至哭了一场。在他离开的时候,我们互送了礼物,我们相信一定还有相见之时。
2、小练笔: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动手写一写,注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广阔、美丽描写,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5.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可以看出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一种人情美。
6.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六年级上册草原 课堂笔记
《草原》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草原》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草原的壮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课文描绘了草原的辽阔、天空的湛蓝、白云的飘逸,以及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奔腾的马群、牧民的蒙古包和生活场景。
二、草原的美丽景色1. 草原的辽阔:课文描绘了草原无边无际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广阔胸怀。
2. 天空的湛蓝:课文多次提到草原上的天空湛蓝如洗,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3. 白云飘逸:课文中描述了白云在蓝天中悠闲地飘动,给人以自由、轻松的心情。
4. 奔腾的马群:课文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场景,展示了草原人民的勇敢和剽悍。
三、蒙古族民俗风情1. 蒙古包:课文介绍了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的住所,它便于搭建、拆卸,适应了草原生活的需要。
2. 热情好客:课文讲述了蒙古族人民对待客人的热情,展示了草原人民的真诚与友善。
3. 奶茶、奶皮子:课文提到了蒙古族人民的饮食特点,如奶茶、奶皮子等,体现了草原人民的饮食习惯。
4. 套马杆:课文描述了蒙古族人民传统体育项目——套马杆,展示了草原人民的勇敢与技艺。
四、课文寓意《草原》这篇课文通过描绘草原美景和蒙古族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同时,课文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族友谊等美好情感,体现了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五、课后思考与拓展1. 思考题:课文描绘了草原的哪些美景?蒙古族人民有哪些民俗风情?2. 拓展题:请同学们了解我国其他民族的民俗风情,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学习方法与建议1. 熟读课文:通过多次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 理解词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阅词典或请教老师。
3. 发挥想象力:结合课文描绘的画面,发挥想象力,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
4. 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草原和城市生活的差异,培养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5. 了解民俗文化:通过学习《草原》这篇课文,了解蒙古族民俗文化,拓宽知识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草原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草原》课堂笔记一、生字组词:毯(地毯)(毛毯)(毯子)茵(绿茵)(茵陈)(沉茵)滚(滚动)(滚翻)(翻滚)畜(畜牧业)(畜力)(畜生)牧(牧民)(牧场)(牧草)驰(飞驰)(驰名)(驰骋)群(群众)(群体)(群岛)录(录取)(录音)(录像)误(错误)(误差)(误解)址(地址)(住址)(遗址)奔(奔跑)(奔波)(奔赴)息(信息)(消息)(利息)讶(惊讶)(讶异)(很讶然)涯(天涯)(生涯)(生涯)寝(就寝)(寝食)(废寝忘食)二、多音字:勒:lè(勒索) lēi(把口袋勒紧)畜:chù(牲畜) xù(畜牧)三、近义词:清新—清鲜洒脱—潇洒舒服—舒适热情—热忱奔驰—飞驰勾勒—勾画低吟—吟唱羞涩—害羞朴实—质朴浓郁—浓厚问好—问候深长—深远高歌一曲—放声歌唱举目四望—极目远望美不胜收—美景连连应接不暇—目不暇接欢歌笑语—载歌载舞蒙汉情深—民族团结天高地阔—天长地久余音袅袅—余韵悠长。
四、反义词:清鲜—浑浊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热情—冷淡奔驰—缓慢勾勒—渲染低吟—高唱羞涩—大方朴实—华丽浓郁—淡薄问好—道别高歌一曲—收拢歌声举目四望—回首往事美不胜收—丑陋无比应接不暇—应付自如欢歌笑语—愁眉苦脸蒙汉情深—民族矛盾天高地阔—天窄地狭余音袅袅—余音缭绕。
五、佳句积累: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六、文章主题: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作者对草原深深的热爱和依恋。
文章通过对草原和草原人的描述,歌颂了民族团结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七、思考题: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在描写草原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为什么作者初到草原和离开草原时的感受会如此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马蹄声在草原上响起,为这广袤的天地之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气氛。
六年级上册草原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草原的笔记一、生字词。
1. 毯(tǎn):毛毯、地毯。
2. 陈(chén):陈列、陈旧。
3. 裳(shang):衣裳。
4. 虹(hóng):彩虹、长虹。
5. 蹄(tí):马蹄、猪蹄。
6. 腐(fǔ):豆腐、腐败。
7. 稍(shāo):稍微、稍等。
8. 微(wēi)二、重点词语解释。
1.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2.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3.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三、句子理解。
1.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把草原上的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突出了小丘的柔美和草原的辽阔碧绿。
2.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不忍分别,在夕阳下,在无边的草原上互诉衷肠。
四、写作手法。
1. 情景交融:作者在描绘草原美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草原的魅力。
2.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草原的景色更加生动形象,如“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
五、文章结构。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的美景、迎接远客、主客联欢的场景,最后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尾,抒发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六、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课堂笔记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的课堂笔记:- 课题:草原- 作者:老舍- 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写自己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 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 段落结构:- 第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 第二段:写蒙古族人民远道欢迎客人的场景。
- 第三段:写蒙古包内外的情形。
- 第四段:写草原上的联欢。
- 第五段:写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 写作特点:- 语言优美,形象生动。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草原的描写之中。
- 词语解释:-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郁,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 一碧千里:形容在一个十分广阔的范围内全是绿色。
-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迂回:回旋,环绕。
-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 修辞手法:- 比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里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绿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
- 拟人:“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里把骏马和大牛拟人化,写出了它们对草原的热爱和陶醉。
- 排比:“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草原的寂静和河的清澈。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草原笔记
一、基础知识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草原》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生字部分:
需要重点掌握的生字包括:
“毯”字的拼音是tǎn,意思是“毛毯”。
“渲”字的拼音是xuàn,意思是“渲染”。
“勒”字的拼音是lè,意思是“勾勒”。
“吟”字的拼音是yín,意思是“吟咏”。
“迂”字的拼音是yū,意思是“迂回”。
“拘”字的拼音是jū,意思是“拘束”。
“涩”字的拼音是sè,意思是“艰涩”。
二、词语部分:
需要重点掌握的词语包括:
“渲染”的意思是“用水墨或颜料在纸上画图或染色,或指文艺作品中的描写、烘托等写作技巧”。
“勾勒”的意思是“用线条画出轮廓”。
“苍翠”的意思是“青绿”。
“明艳”的意思是“明亮鲜艳”。
“洒脱”的意思是“潇洒、脱俗”。
“迂回”的意思是“曲折回旋”。
“凝望”的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
“拘束”的意思是“过分约束;束缚”。
“羞涩”的意思是“难为情;羞怯”。
“淳朴”的意思是“朴实、淳厚”。
三、课文内容及问题:
本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古族人民的感激之情。
需要掌握的重点是作者的情感和草原的美景。
针对本文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草原的美景是如何吸引作者的?
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草原的美景?
作者对蒙古族人民的印象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六上草原课文笔记
六上草原课文笔记摘要:一、草原的广阔无垠1.课文描述的草原景象2.草原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二、草原的自然资源1.草原的动植物资源2.草原的矿产资源三、草原的民族文化1.草原民族的起源与变迁2.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特点四、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1.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2.我国政府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政策3.草原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果五、草原的开发与利用1.草原的农业开发2.草原的畜牧业发展3.草原旅游业的兴起正文:六上草原课文笔记,是对我国草原的一种深情回顾与思考。
草原,这片广阔无垠的土地,在课文中呈现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课文描述了草原的绿色海洋,牛羊成群,马儿奔腾,天空湛蓝,白云飘荡,美不胜收。
同时,草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舞台,许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谱写出一段段传奇历史。
草原的自然资源丰富,不仅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这些资源为草原民族提供了生活的物质基础,也孕育了草原民族独特的文化。
草原民族,包括蒙古族、哈萨克族等,他们的起源与变迁都在草原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们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形成了坚韧、豪放、热情的民族性格,他们的文化也深深地打上了草原的烙印。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退牧还草、草原生态补偿等,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环境。
同时,草原生态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草原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恢复和提升。
当然,草原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进步,草原的农业开发、畜牧业发展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草原旅游业的兴起,也为草原民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总的来说,草原是我国的重要资源,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经济价值。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笔记《草原》是一篇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丽风光的文章。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写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一、生字1. 渲染(xuàn):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2. 勾勒(gōu lè):用线条画出轮廓。
3. 鄂温克(èwēn kè):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4. 羞涩(xiūsè):感到不好意思。
二、重点句子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三、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及对民族友谊的赞歌。
四、分段及段意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作者被蒙古族同胞热情迎接入蒙古包。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在蒙古包外看到的景色。
第四段(第四自然段):写作者进入蒙古包看到的热情场面。
第五段(第五自然段):写作者在蒙古包内受到的热情款待。
第六段(第六自然段):写作者在蒙古包外和牧业社的年轻人一起赛马。
第七段(第七自然段):写作者依依不舍离开草原的情景。
五、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欢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及对民族友谊的赞歌。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堂笔记基础知识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课堂笔记基础知识一、会写的字生字读音部首结构组词及造句毯tǎn 毛半包围地毯毛毯这是一张全新的毛毯。
陈chén 阝左右陈列陈设橱窗里陈列着许多装饰品。
裳shanɡ衣上下衣裳红裳他们的衣裳各不相同。
虹hónɡ虫左右彩虹霓虹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蹄tí足左右马蹄猪蹄你喜欢吃猪蹄吗?腐fǔ广半包围腐烂腐败这些水果已经开始腐烂了。
稍shāo 禾左右稍微稍后她的病情稍微有点好转。
微wēi 彳左右微笑微妙他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二、多音字的de 好的白的dí的确的当的dī打的的士dì目的地无的放矢稍shāo 稍稍稍许shào 稍息花稍乐lè快乐乐趣yuè音乐乐曲三、词语表绿毯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热乎乎礼貌拘束举杯感人会心微笑四、字词解释清鲜:清爽新鲜。
奇丽:奇特而美丽。
柔美:柔和而美丽。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迂回:回旋,环绕。
渲染:1.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2.比喻夸大地形容。
勾勒:1.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2.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
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五、近义词明朗——明媚愉快——愉悦柔美——优美渲染——衬托勾勒——勾画境界——境地奇丽——瑰丽翠色欲流——青翠欲滴六、反义词清鲜——浑浊洒脱——拘谨迂回——笔直静寂——热闹羞涩——大方热乎乎——冷冰冰七、词语搭配一阵风一匹马一群马一首小诗一条带子一盘羊肉一条彩虹几座蒙古包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无边的绿毯奇丽的小诗迂回的带子柔美的线条静寂的草原热闹的草原好客的主人尖尖的帽子各色的衣裳大方的姑娘羞涩的姑娘一碧千里一碧万顷翠色欲流苍翠欲流绿草如茵八、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16草原 课堂笔记
10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几座蒙古包。】
1.注音填词:襟飘带舞动( )蒙古包( )马( )声
2.语段中的比喻句是用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 。
3.文中的“飞过来”和“飞来”能换成“驶过”吗?为什 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了主人相见的哪四个场面,通过 这四个场面能体会出什么?
【 1远迎;2相见;3款待;4联欢。 体会到: 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蒙汉两族人民深厚 的情谊 。】
16草原 课堂笔记
3
三、语句品析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 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美丽景色以及族情深。
2、初入草原的特点:美丽、辽阔、宁静。
3、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上的哪些景物? 【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线 条柔美的小丘,又白又多的羊群、静立不动的骏马 和大牛。】
16草原 课堂笔记
2
4、第一自然作者采用的写作顺序是从上到 下、由静到动。
4.这一段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一对反义词:(
)——(
)
6.用两个四字词语形容草原人民: _______ _______
16草原 课堂笔记
11
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
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16草原 课堂笔记
6
四、“回味”造 句
1、大麦茶的浓香令我回味无穷。
2、我拿起勺子舀了一勺汤,放在嘴边慢慢回味: “嗯,真香!”
3、我第一次吃了美味的薯条后,回味无穷。
4、音乐会上,悠扬美妙的音乐和甜美的声音让观众
回味无穷。
5、生活像是一杯酒,令16草人原 课堂回笔记 味无穷。
一、生字 渲(xuàn)渲染 虹(hóng)彩虹 迂(yū)迂回 迂腐 迂缓 璃(lí)玻璃 琉璃 襟(jīn)衣襟 襟飘带舞 胸襟 连襟 涩(sè)苦涩 羞涩 青涩 跤(jiāo)摔跤 蹄(tí)马蹄
ěng)汉情深何忍别。
你别想éng)混过关。
你ēng)人。
16草原 课堂笔记
1
二、课文内容 1、本文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
8
五、拓展
6、写草原的诗句:
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⑵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7、跟草原有关的歌曲名: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草原牧歌》
16草原 课堂笔记
9
一、看拼音写词语
xuàn rǎn xiū sè shuāi jiāo yū huí
人们骑马的速度很快 ,“彩虹”说明草
原上的主人们穿着盛装来迎接客人。这
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了迎客队伍的壮观
和草原人民的热情1好6草原 课堂客笔记 。
5
三、语句品析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
(哪里) (指大草原) (倾诉)
意思: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
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
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
7
五、拓展
1、含“草”的成语: 草木皆兵 风吹草
动 芳草如茵 草长莺飞
2、形容草原大的成语: 一碧千里 无边
无际 一望无际 广袤无垠
3、形容草原绿的成语: 翠色欲流 青翠
欲滴 一碧千里 郁郁葱葱
4、形容场面热闹的成语: 载歌载舞
欢聚一堂 人喧马嘶 车水马龙
5、形容情谊深厚的成语: 情深似海
亲密无间 手足情深 情深义重 16草原 课堂笔记
“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 原”比作“绿毯”,用一个动词“绣” 连接,更让人觉得是一幅鲜活的风景画。
16草原 课堂笔记
4
三、语句品析
2、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小 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 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 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像被一阵风吹来”,说明草原上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