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上册《南辕北辙》教案设计(精品)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1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井底之蛙叶公好龙滥竽充数画蛇添足自相矛盾杯弓蛇影买椟还珠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望梅止渴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3、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
4、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随机出示辕和辙的课件,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
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
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南辕北辙从字面上讲就是什么意思?理解得真好,那这个成语说的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呢?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2、指名检查朗读。
3、反馈: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
(板书:南北目的行动)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硬要“什么意思?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朗读句子。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语文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相关词汇。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持和勇敢。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南辕北辙》故事原文。
2.2 教学知识点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相关词汇。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主题。
讨论交流: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表达和表演能力。
小组合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4.2 教学手段教学PPT:展示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
道具和服饰:用于角色扮演和表演。
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南辕北辙”。
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5.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南辕北辙》故事,理解情节和主题。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5.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5.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故事情节。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表演的积极程度。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能够分析并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3)能够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寓言的意义。
(2)学会通过举例、讲述等方式,向他人传达寓言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道理,改正错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理解并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2)学会运用寓言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寓言《南辕北辙》,理解故事内容、比喻和寓意。
(2)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情节。
(2)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准备与同学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其他寓言故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寓言《南辕北辙》。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寓言《南辕北辙》,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和寓意。
4. 实例分析:(1)学生举例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寓言《南辕北辙》中的道理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复述寓言《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 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寓言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能够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能够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通过讲述、讨论,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行动与目标的关系;(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错误,及时改正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 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 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1. 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2. 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成语“南辕北辙”的用法。
3. 讲述故事:(1)学生分组讲述成语“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和用法;2. 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启示;3.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点评,强调成语“南辕北辙”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作业:1. 学生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3.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给教师。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故事讲述:评估学生在讲述成语“南辕北辙”故事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分析成语“南辕北辙”所蕴含的道理时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运用能力和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优秀8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优秀8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1)认读生字词语。
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较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4.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坐车人和他的朋友的对话,自由选择一个较想表现的角色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5.小组汇报,相机出示人物课件,理解三次劝说:朋友()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坐车人()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朋友()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坐车人()说:“没关系,我带的盘缠多。
”(1)重点指导第一次劝告:1朋友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师就是那个坐车人,谁愿意当我的`老师劝劝我?(师生互评)2坐车人为什么说没关系?你觉得该怎么读?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动作表演。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2
《南辕北辙》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通过故事提炼道理,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掌握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辕北辙》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故事寓意。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故事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南辕北辙》故事。
2. 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写一篇短文。
3. 推荐阅读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案例,掌握故事寓意。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含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风貌。
(3)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自我反思和改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成语“南辕北辙”。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方向”、“目标”等。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4. 巩固式教学法:通过课后作业、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或黑板。
4. 作业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
3. 讨论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南辕北辙教案
南辕北辙教案【篇一:南辕北辙教案】一、激趣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翻书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认识理解“辕”“辙”。
a教师板书:“辕”“辙”字,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都带车字旁)b课件出示:“辕”和“辙”的图片,看课件理解“辕”和“辙”的意思。
(辕: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
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
(板书:北)。
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三、深入研读——体会故事道理。
1.叫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从文章的第一段,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面,这个人却往北面走。
)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楚国的图片,找学生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
4.再读这段话,你还读出了什么?(坐车人很愚蠢、固执等)5.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a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b师指名回答。
(马好,路费多,驾车人技术好)c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d填补文本的空白:为人物的对话加上恰当的提示语,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心理。
加上提示语再指名读3段对话。
e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
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f课文读到这里,这个前往楚国的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愚蠢、好笑、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劝告)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现在请你帮老师分析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呢?(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楚国就会越远。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典例篇1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在感悟中学做一个有方向、理想明确的人。
教学重难点:1.认读并会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然后板书:南辕北辙我们看课题其中“辕”“辙”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
(请同学们观察从这几方面入手:生答(1)观察偏旁(2)理解“辕”“辙”这两个字。
(3)指导书写辕字。
师:我们再来看“南辕北辙”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生:由一对反词组词的成语)师:你们能不能说几个这样的成语呢?(生答) 师:(相机出示课后内容: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南来北往天南海北声东击西左顾右盼瞻前顾后思前想后左膀右臂)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读读。
过渡: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3.大屏幕出示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习情况。
三、深入研读课文(1)师:同学们刚才已经读了课文,生字也都解决了,那么下面自己再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并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概括)(2)师:我们再来读课题谁来说说你对“南辕北辙”字面上的理解?师:下面我们将深入的理解课文,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1、那个人要到哪里去?2、他有哪些有利条件?3、他为什么到不了楚国?师:带着这些问题开始读课文吧!师:谁来汇报第一个问题?生:1人。
《南辕北辙》教案9篇
《南辕北辙》教案9篇《南辕北辙》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
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四.分角色读文。
1. 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 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五.表演课文内容。
1. 学生准备。
2. 指名展示表演。
(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 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南辕北辙》这个寓言故事。
(2)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3)能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会通过故事来启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善于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会通过故事来启发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2)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南辕北辙》的故事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南辕北辙》,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思考题目,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动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和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思考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南辕北辙》相关文本。
2. 图片或视频:用于导入和激发学生兴趣。
3. 思考题目: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教案
小学语文《南辕北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遵循规律,树立正确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南辕北辙”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运用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南辕北辙”的成语故事。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的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讲解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和意义。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南辕北辙”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成语运用。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南辕北辙》并背诵。
2. 运用“南辕北辙”成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南辕北辙》,理解课文内容和成语“南辕北辙”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讨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成语运用。
在作业布置中,注重学生的抄写和背诵,以及成语的实际运用。
在教学反思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及其寓意。
(2)能够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
(2)学会通过成语故事,提炼人生智慧,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要顺应规律,善于听取别人意见,懂得改变方向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及用法。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寓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内涵。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运用成语“南辕北辙”造句,并写在日记中。
3. 思考并记录下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人生智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成语“南辕北辙”进行表达。
3. 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智慧的深度。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情景,增强对成语的理解。
2. 案例分析: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案例为例,让学生明白成语“南辕北辙”的适用场景。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成语“南辕北辙”的来历、用法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
《南辕北辙》教案(精选20篇)《南辕北辙》教案篇1《南辕北辙》执教了南辕北辙一课,教后感受颇深,特将感想整理如下: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任何教学都是为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尽力做到以学定教。
比如:辕和辙的教学,我在课前的预设时,估计学生可能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有困难,所以,我特意准备了古代马车的图片,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式的课件,以备需要时使用。
课堂上,学生真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就将课件展示出来,这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辕和辙”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应该说,是课前充分的预设,使我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展开自己的教学。
2、自主感悟与适时引导贯穿整堂课的学习中。
现代的课堂教学既屏弃一味把学生当成吸收知识的容器的接受式学习,又反对大撒把的所谓的自主学习。
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感悟与教师的适时引导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读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心理。
我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边读边琢磨,待到琢磨出些味道后,请两名同学上前来表演读,此时,教师抓住关键句进行朗读指导,运用移情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
这样,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把握就十分准确了。
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经历了很多,有了如此丰富的经历,也使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扎实,充实。
《寓言二则:南辕北辙》教后记寓言《南辕北辙》的教学首先以理解课题中的“辕”和“辙”入文,然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点出“南辕北辙”的意思的两个句子,读读体会。
以为课文基本是对话,所以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对读来体会人物的特点。
同桌对读,熟悉课文后,师生第一次对读,教师读朋友,学生读坐马车的这个人。
教师在读时,把文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读后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理解朋友的竭力相劝,和反衬这个人的固执,不听劝。
师生的第二次对读,角色交换,教师在读时,省去三个“没关系”。
学生认为这样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个人的顽固、傲慢和不虚心,因此补上三个“没关系”,再读课文。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
《南辕北辙》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2)能够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分析、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2)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 教学难点:(1)成语“南辕北辙”的运用;(2)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3)人物形象和道理的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南辕北辙”的来源;(2)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南辕北辙》;(2)学生总结成语“南辕北辙”的意思;(3)学生分析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总结课程内容。
四、课后作业:1. 抄写成语“南辕北辙”及释义;2. 复述《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南辕北辙”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成语“南辕北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知识测试:通过测试卷等方式,检测学生对成语“南辕北辙”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南辕北辙教案范文
南辕北辙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进行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目标与行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复述并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目标与行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案例分析法:以“南辕北辙”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故事中的问题。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寓言故事教材。
2. 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的课件。
3. 教学道具:准备与故事相关的道具,如车辕、北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动画片,引导学生进入“南辕北辙”的故事情境。
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情节。
3.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主人公行动与目标的关系,理解寓意。
4. 案例拓展:教师展示其他类似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5. 实践环节:学生表演“南辕北辙”的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6. 总结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寓意,明确目标与行动的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南辕北辙”故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学方法: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
三年级寓言《南辕北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判断方向,避免做出南辕北辙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寓言中人物的对话和行为,体会故事的寓意。
(2)掌握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对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的重要性:“同学们,如果你们要去一个地方,但是走的方向错了,能到达目的地吗?”(2)引出课题《南辕北辙》,并在黑板上板书。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辕”“辙”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人物的语气和情感。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那个人要去楚国,却往北走,他的朋友是怎么劝他的?那个人是怎么回答的?那个人为什么不听朋友的劝告?(3)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4、深入理解(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能到达楚国吗?为什么?(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有没有南辕北辙的例子。
5、总结寓意(1)教师总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行动和目的要一致,如果方向错了,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
(2)让学生谈谈自己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6、拓展延伸(1)让学生续编这个故事,想象那个人最终的结局。
(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如《亡羊补牢》《掩耳盗铃》等。
7、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故事内容和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南辕北辙》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并能借助指示语读好对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3、读懂故事,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活动:课前师生交流互动:师:阳光班的孩子们,你们好!不需要再自我介绍了,大家早已认识,二(3)班的熊老师!和邱老师是很好的朋友,常听她提起你们的种种优点,相信我们也能很好的合作,上一节大家都很快乐而深刻的课!一、互动复习1以黑板布置“书”引入师:今天来到阳光班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你由此想到什么?生1:书的后面藏着我们要学的课文!生2:书的后面是一辆马车。
生3:书里面有知识呢!师:对,书里有知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书本,好好读书,增长知识。
2 温故而知新:词语复习导入师:孩子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生齐)师:请看老师板书课题,同时请你回忆在第一节课中你学习了什么?3 随机指示:(黑板上方画一辆马车,用彩笔指示“辕”“辙”的位置)辕,辙在图中大概位置提示:辙读音(板书:南北) (具体物象展示,拉近学生对马车的认知距离)师:从第一课时的学习中,你收获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季梁这个人。
生2:季梁有个朋友要去楚国,可是却往南走…生3:我们学习了生字词3 词语认读小游戏(学富五车)师:现在,我们就来检测哪个组的同学记得最牢?我这里有五辆小马车,每辆马车上都有一个词语,代表着一车知识,读对词语并找到词在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奖励一车知识!行驶奔驰诚恳固执己见驾车(出示写有五个词语的小马车,两组比赛,读词找句子,读正确将小马车贴上黑板,激励生勇于挑战!)(设计思考:1 本课要认识13个字,会写10字,开课前的复习巩固是必要的,而方式方法则需要灵活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2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深生字词印象。
)(反思:入课慢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犯的错,不必要的铺陈过多,既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教师意图,又浪费了时间,病根在于教学目标不明确。
)吾师提示:可去掉第1小环节,本身黑板上的书就给以大家暗示,没必要画蛇添足,直奔主题,更显精炼!)二、读中质疑,读中探究,读中明理,读中感悟(一)生质疑,梳理课文1、师:在我们即将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时,你还有哪些问题想知道呢?看谁提的问题又多又好。
2、师生交流问题。
生1:我想知道为什么方向错了,就不能到达楚国呢?生2:为什么条件越好,离要去的楚国就越远呢?生3:其实地球是圆的,一直往南走,也是可以到达的。
师:(随手画下圆)如果这是地球,楚国与魏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大致位置如此,如果向北很顺利就能到达,而向南则是方向相反,大家认为这样值得吗?既浪费了人力,财力,还有时间!生:不值得,没有意义。
(设计思索:学贵有疑,为解疑而专心学,可见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是一项重要工程,因此,设计以学生提问作为进入本课学习的一个入口。
)(反思:当学生提出地球是圆的时,老师的解答好像也说得过去,然而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如告诉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人们还并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一路上将经历多少艰辛是无法预计的,所以季梁才会如此劝告)3、梳理核心问题(1)简单问题随机处理,解决(2)深刻问题可作记号,以问题为主线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则寓言,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问号也许就能变为感叹号。
( 设计思索:以师生共同归纳出的核心问题为主线既能统一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又解决了问题自然也就理解了课文,同时这又是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愿。
)4、读懂故事的开头和结尾(1)师:季梁的朋友有个愿望,是什么呢?你知道吗?那就让我们读读故事的开头吧!(第1—3自然段)一般疑问句读法指导A 季梁与朋友在路上相遇,季梁问:你要到哪里去啊?(生尝试读)B 指名读,注意问句的语气,师生合作练读师:请你认真观察标点是:生:问号师:这是疑问句,向别人提问应该怎么读呢?生练习读师:请你说一个问句吧?生1:为什么课文题目是‘南辕北辙’?生2:你吃早餐了吗?(反思:疑问句的提导应是上学期的内容,这里只需是复习,稍加提示,注意提问的语气即可。
或是在学生提问时先将问题写在书上,现在再次用疑问的语气读出来,就不会现得内容的脱节,唐突。
)师:哦,原来是想去楚国。
愿望不错呀,魏国其实与楚国相隔不远,有小部分的国土还是相邻,应该不难到达吧!可是结局却是……(2)齐读文章结尾(第10自然段)明明是很好的想法,可偏偏没有实现,真是可惜。
让我们看看季梁最后的分析。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并复述课文:师:文中,季梁与朋友又进行了三次对话。
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读好的关键词。
1、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读好提示语的方法)(1)出示内容: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朋友说:“不怕,我的马好。
”(2) 去掉“不解地”,直接读:季梁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请比较有何不同?(对比感受语气的不同,明白…)师:“不解地问”,读到这里,你能想象出季梁此时问的神情,动作吗?生1:(摇着头)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生2:(双手一摊,皱着眉头)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师:你的表情非常到位,动作也很生动,请你做一次给全班同学看看,好吗?生2再次朗读“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配以动作,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师:看了他的表演,你对‘不解地问’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
(3) 朋友是怎样回答的?想到什么?我们就试着模仿朋友的语气读读。
(4) 试着在“说”前加一个形容他说神情的词语,如可以加上“得意地”说:季梁(不解地)问:“你去楚国应该往南走,怎么反而向北奔驰呢?”朋友(得意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请大家用恰当的语气再读读,体会季梁和朋友现在的想到什么,又是怎样说的。
生1:朋友(开心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生2:朋友(自信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5) 师小结方法:同学们,在朗读时,为了使我们更好的进入文中情景,体会人物心情,可以先细细体会“问”、“说”、“想”等词前面的提示语,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我们也可以试着加合适的提示语,这样我们的感情就更丰富了,不信你试试。
(设计思索:学习方法习得从来不是教师灌输的,在对话中,在学生个体切实体会中,在与同伴的学习活动中,一点点地相互影响模仿,内化为其自己的本领。
)2、与同桌合作读好第二次对话(1)第一次对话后,季梁告诉了朋友路不对?朋友听了吗?他继续劝朋友,请依照老师的方法读好第二次对话。
季梁( )告诉他:朋友( )回答:(2)同桌两人商量、合作加上适当的提示词。
生3:朋友(自以为是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生4:朋友(自私地)说:“不怕,我的马好。
”师:请大家加入‘自以为是’神气来读读这句。
而用上‘自私’对不对呢,朋友只是不明白,可不能说朋友自私呀。
(反思:鼓励学生加提示语有感情读本身设想应是不错,只是在具体操作时还应更细致,如在学生说了自己加上的词语后可再进一步追问其原因,只有结合了文中句子的语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准确地用语。
提示语与后面语言应构成统一整体,才能实现设想效果。
)3、读好第三次对话(1)季梁再次(诚恳地)说:朋友却(固执己见):(2)联系句子理解:诚恳,固执己见A 师:当朋友回答季梁‘没关系,我的旅费很多。
’,季梁再次……生:诚恳地说…B 师生扮演角色,尝试读第三次对话,请观察“季梁”神情,请留心听他的语气,请用诚恳的语气读…再读他的话,想到什么?像这样态度恳切,语言真诚,我们就可以说他:(诚恳)C 季梁劝了车上的朋友三次,那么这个人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固执己见)(设计思索:在重点词理解上,采取的`是随文解词的方法。
对某个词的诠释绝不能脱离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文本中理解为第一步,在此时此刻下体会作者用此词的精妙之处,无形中为学生积累词语作了很好的铺垫,我们正处于“学语言用语言”阶段。
)(3)而季梁的态度是那么的诚恳,看着渐渐远去的马车,季梁长叹一口气说:(进入角色后,有感而发)(4)我们拿起课本一齐告诉车上的朋友:生(齐):车上的朋友不明白…… (齐读最后一段)4 、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好四次对话。
(在音乐声中,全文整体回顾。
)(设计思索:1 以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为例,总结出读好提示语和加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将感情读到位,从而进入文中的人物角色中,鼓励学生在后面地与同学合作读第二次对话,自己读好第三次对话中反复练习,体会,从而真正掌握读好的方法。
2 学习方法习得从来不是教师灌输的,在对话中,在学生个体切实体会中,在与同伴的学习活动中,一点点地相互影响模仿,内化为其自己的本领。
)三、讲故事,演故事师:下面让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代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这则故事。
1、师生合作讲故事师:老师的手上有个魔术棒,变变变,现在你们就是一位位小季梁,讲着一则故事:我乃魏国大政治家,思想家季梁,一日行至路上看到一件奇怪的事……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了故事内容。
2、小组合作演故事:学生活动,熟悉课文内容后,合作表演故事:要求内容完整,仪态大方,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来对话。
(设计思索:1 充分用好文本,此类短小有趣的故事设计中,把握好学生喜欢演故事的特点,为其提供展示机会。
2 演的同时是对文本的再熟悉与再创造,巩固与创新同步。
)(反思:老师提示内容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独立去回顾课文内容。
由于时间原因,第二环节在课堂中没有落实,省去。
)四、拓展升华,进一步感知寓意想象故事结局,抽象感知“南辕北辙“带来的后果师描述:季梁的这位好友,让技术高超的马夫驾着好马,带着很多旅费,一路向北,历经多么山川河流,跑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马……车夫……旅费也……此时,他才感到后悔……他会怎样想,怎样说……(唉,我真是……如果早点听季梁的话,就不会这样了……)生1:唉,我真是后悔呀,不该不听季梁的话。
生2:我真是后悔莫及!生3:我不该背道而驰,不该南辕北辙!师:是的,他后悔了,后悔自己的固执己见,南辕北辙!(设计思索:文本内容的拓展不是漫无边际的空想,为了避免出现学生不切实际地乱编现象,教师有指向地提示“季梁朋友的处境相当被动,他后悔了……”进一步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去感受人物心情,感知寓意。
)五、开阔语文课外舞台1 续编季梁与朋友再次相遇时的情景2与家人合作表演故事(设计思索:语文学习的舞台是广阔的,只有当教师为学生创设说与想的机会,他才能发现这个舞台的魅力所在。
)整体构思:低段语文课从浅处“读——说——背——演”入手,少点内容上支离破碎的分析,改变以往课堂上师问生答的单调、沉闷局面,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同时,更细致地感知学习者——孩子们!他们在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与效度才是一节课成功与否最有说服力的,因此一切目标的落实应从孩子学习语文兴趣出发,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了解孩子的心理,调控学生情感,有张有弛,目标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轻松达成!为学生减轻负担,让课堂生动起来,彰显生命的活力!。